意趣交融乐探索 亲身体验启新知

2024-03-04 09:00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师应科学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幼儿园 孙 瑾

在幼儿园中实施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既是对幼儿园园本资源开发理念的深入实践,也是对新时期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积极创新。这一举措不仅能让园本资源在幼儿科学活动之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理念。此外,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够跟随幼儿体验的过程,不断延伸,使幼儿成为课程发展的核心因素,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的沉浸其中,从而得到经验、能力以及情感的多元发展。

围绕探究兴趣的动态资源开发

在园本科学探究活动的建构与实施过程中,资源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有两个核心要素:主题资源和园本资源的开发。在“体验式”视野下,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连接到的显性与隐性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如同串珠一般,这样更加有利于幼儿兴趣情感的激活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1.主题资源的逐步拓展

不论是主题活动,还是主题活动的分支主题,我们都必须紧密围绕幼儿的探究需求进行。在主题资源的规划开发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发掘和引导幼儿的内在兴趣,始终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主题资源开发的首要线索。一是要确保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二是把主题的衍生权和确定权交给幼儿,采用师幼互动的方式共同确定项目主题;三是依托园本资源进行具体规划,以此吸引幼儿的探究欲望;四是要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坚持适度原则,确保幼儿有能力完成科学探究且从中受益。

例如,“爱上彩虹”的系列项目主题活动就是根据上述要素来甄选和确定实施方案的。该项目的主题源于幼儿对“彩虹”景象的好奇,他们看到彩虹后经常驻足讨论并向教师提问。基于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设计了“爱上彩虹”主题系列活动,后续的“寻找彩虹”“彩虹探秘”“创造彩虹”等一系列项目主题内容,都是以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依据形成的。随着科学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幼儿们能够迅速认可和接纳新的主题,这种主题资源开发模式与幼儿的探究兴趣深度契合,为他们后续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创造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园本资源的深度开发

在拥有独特的园本资源的基础上,我们成功打破了“室内、户外、园外”的资源界线,让室内、户外和园外的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更加系统的资源体系,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体验探究场景,还使得科学探究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

在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后开发了“室内实验区”“户外观察区”“社区实践基地”以及“样本采集区”等活动区域。这些区域资源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应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体验,通过对活动资源的拓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目前幼儿园已初步建立起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的资源群,这些资源将为幼儿的深入体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贯穿深度体验的系列活动实施

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培养幼儿的探究潜能和具有探究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提升幼儿园活动质量的重要标志。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中糅合了观察、记录、操作、分析、总结、验证等多个环节的教育过程。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力求打破传统的规范与框架,为幼儿们提供足够的体验、研究和交流分享的空间,鼓励和帮助他们完成这一有益身心的探究过程,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探究、总结并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对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情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活动氛围的巧妙营造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幼儿直观形象性的探究特点,物体或图形在形象认知中起主要作用。因此,除了提供充分的资源、技能支持外,教师还需要根据既定的活动内容做好幼儿探究思路的引导和激发工作,以确保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例如在“水的力量”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开展前期,我们专门为幼儿搜集整理了“三峡大坝”的故事,同时收集了大量泄洪的照片和视频,这些素材为孩子们展示了“水”的巨大力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幼儿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我想做水利工程师”已经成为孩子们共同的口号,发自内心的参与热情,为后续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开端。

2.活动知识的动态积累

为了适应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学习吸收能力,还要对科学探究内涵和技巧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实际教学能力,能够将适合幼儿的内化知识与技能渗透在科学活动的体验过程中。

为了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教师应鼓励幼儿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扬肯定,巧妙引导幼儿,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再思考、再创造。这样可以让幼儿自主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在自主、自发的氛围中,幼儿不仅能够探究知识与经验,还能锻炼自主与创新意识。

围绕幼儿对“种子”的探究兴趣,教师们对当地小麦育种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学习和梳理,全面了解了本地小麦育种的整个流程:选种——种子播种到土壤——抽出胚根——长成幼苗——移栽——成长(治虫、除草、施肥)——拔节——抽穗——开花结麦粒——收割——脱粒。幼儿们通过老师的讲述了解了小麦的生长过程,纷纷提问,如“种子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发芽呢?”“种子发芽后是什么样子的?”等。在得到老师形象具体地解答后,幼儿们对种植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探究兴趣——这些都得益于教师扎实的认知基础,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是幼儿的身心在获得多种发展,教师同样需要紧跟幼儿脚步主动靠近、主动成长。

基于经验情感的互动评价反馈

在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转换身份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开展互动式评价反馈。为了发挥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思维,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评价氛围,其中幼儿之间、师幼之间都保持着和谐互动的关系。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评价的过程,教师应建立平等的评价关系,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幼儿深入把握和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家庭和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对家庭和社区环境进行多维度评价,寻找有教育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资源。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对探究体验中注重探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培养幼儿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探究品质。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避免重复或过于简单的操作,保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其次,教师应注重环境资源的纵向开发,利用四季变换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通过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活动之中,培养幼儿发现、欣赏和再现美的能力,使科学探究活动的综合性和实效性得以充分应用和发挥,让幼儿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劳动资源中发现真正的乐趣和价值,发现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收获成长与进步。

基于幼儿自主理念的体验式科学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活动形式的束缚,在实践中,我们积极引导、动员鼓励每一个幼儿发挥其生活经验,自主体验并主动合作,以解决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会及时地因势利导,给予适时适度的引导和支持,并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能。我们的目标是使整个科学探究活动更加“原生态”,不仅在自然环境上,还要在“人文环境”上回归“生态环境”,我们要让每个幼儿主导整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从而丰富幼儿的经验积累,提升情感品质,最终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师应科学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科学拔牙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