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班幼儿空间方位发展的指导策略

2024-03-04 09:00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中心小学福安民族实验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方位词滑梯客体

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中心小学(福安民族实验幼儿园) 吕 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实践证明,处于小班下学期的大部分幼儿已经具备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的能力,且对空间方位词的理解已经超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即幼儿能以客体为中心去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而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是幼儿了解和感知生活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幼儿来说,学会辨别方位不仅有利于其空间认知的发展,还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幼儿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特征

图1.客体参照

1.幼儿主要是以自身为中心感知方位

3~4岁幼儿对方位的空间感知是从身体的某些部位开始的——他们会将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相联系,并确定其位置关系,例如,我的身体上面是头,下面是脚;眼睛在鼻子的上面,嘴巴在鼻子的下面等,然而幼儿对这种情况下的空间方位感知范围仅限于自己的身体部位。随着幼儿对空间方位认知的逐步加深,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去辨别、去确定相对于自己的客体所处的方位。当然,这种情况的发展也只限于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即辨认的方位就在幼儿身体的不远处且其是正面对着幼儿身体的客体。如果该客体稍微偏离或者远离幼儿的身体,这时他们就不能正确判断该客体的方位了。例如,一个物体位于幼儿左前方45度,幼儿就说不出它的具体方位,他既不认为物体在自己的前面,也不认为物体在自己的旁边。虽然幼儿判断的是客体的具体位置,即确定自己与客体的位置关系,但这一客体也是以幼儿自己为出发点的。因为这种判断的依据实质上仍然属于以自身为中心的位置定向。

2.幼儿已经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方位

图2.客体参照后

图3.自我参照物在前

图4.自我参照物在后

幼儿经过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再加上外界环境的适当干预,小班幼儿能逐渐摆脱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从而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去辨别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其中对上下方位的感知、分辨,小班幼儿接受得比较快,认识得也比较深,同时能对其客体的上下方位进行准确的表达。例如,当幼儿看到一个立方体玩具时,他能够辨别出玩具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里面和外面。再如,他们也可以准确地说出:“这个玩具的上面有一个小球,这个玩具的里面藏着一个开关。”这就是以客体为中心辨别方位的能力。

3.数学思维发展趋势为动作先于语言

实践表明,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方位认知经验。在活动中,当教师发出“请把你们的小手放到大腿上”“请把玩具放到篮子里”等指令时,小班幼儿便能够“感知辨别”并依据相关动作完成相应的指令。但是当教师尝试让小班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时,就会发现他们还不能够用方位词进行准确、完整的表达,需要教师在一旁提醒,才能迟迟疑疑地进行表述。

对小班幼儿空间方位发展的指导要领

1.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方位含义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发展是从自身某些身体部位所处的位置开始的,所以一开始让幼儿从自身开始认识空间方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方位活动或游戏活动时,应该恰当地运用简单的方位词进行描述,让幼儿体验并感知自己身体某部位的位置,进而对空间方位有初步的理解、认知,从而初步确立有关空间方位的概念。例如,拍拍你的肩膀,这是上面;摸摸你的膝盖,这是下面;揉揉你的肚子,这是前面;拍拍你的屁股,这是后面。另外,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对幼儿周围环境中熟悉的、随处可见的、现成的物体加以利用,鼓励幼儿尝试用空间方位词进行表述。

2.创设情境加深幼儿对方位概念的理解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理解并能正确表达方位关系不是一蹴而就、得心应手的,而是需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理解和认识,也需要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多元化的游戏活动。例如,“小班手指”游戏——伸出你的小手,上拍拍;伸出你的小手,下拍拍;伸出你的小手,抖一抖;伸出你的小手,放膝盖。这类手指游戏既可以让幼儿快速安静下来,又可以帮助幼儿巩固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又如,“躲猫猫”游戏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幼儿熟悉的且易躲藏的场景,幼儿在一次又一次的躲藏和寻找过程中既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又能在观察、判断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方位的认识。其中教师恰当地介入以及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就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加深对空间方位概念的理解。

3.创设环境提升幼儿对空间方位的内化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环境对幼儿起着重要且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幼儿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户外游戏中的滑梯是认知空间方位很好的工具,因为,滑梯的整体架构可以让幼儿对空间方位的体现较为完整:如滑梯上面、滑梯下面、滑梯前面、滑梯后面、滑梯里面、滑梯外面等。因此,玩滑滑梯不仅可以使幼儿日常所感知的空间方位立体化、游戏化,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全方位地感受上下、前后、里外等空间方位。如果仅仅只是单纯地玩滑梯,未免有些“暴殄天物”,教师应懂得在玩的基础上加上空间方位的学习,例如,利用滑梯躲猫猫——找到或被找到的幼儿都要说一说自己或者对方躲在哪里。教师还可以拍摄幼儿玩滑梯的场景并在活动后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运用这种方法对幼儿产生的印象会更加的深刻,并且还能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

4.家园共育,实现1+1>2教育合力

要达成《指南》中所提及的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家庭教育平台——利用家长会、微信等渠道以及各种闲暇时间,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家长理解小班幼儿现阶段空间方位认知的发展情况,同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掌握程度。家长则需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工作——家长可以在家中观察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巩固孩子把“书本放到书架上、把衣服挂到柜子里”的整理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接收到指令后所完成的动作或反应来判断幼儿是否真正理解了方位词。

图5.亲子指令游戏

总之,对于3~4岁的幼儿来说,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理解和识别空间方位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也应该注重全面引导,从不同角度和环境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方位词滑梯客体
滑梯下的圈套
有讲究的方位词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动物们的聚会
暑假就像爬滑梯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