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戏案例:好玩的保龄球

2024-03-04 09:00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杨婉茗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滚球保龄球易拉罐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杨婉茗

教师在区域里投放了一些低结构材料,其中有一大筐易拉罐很受孩子们喜爱。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利用易拉罐进行游戏,从一开始用易拉罐进行围合,到将易拉罐排成一排进行跨栏,再到叠高与同伴的身高比较高低……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一天,宸豪、莉媛将易拉罐叠高,让鸿涛和易拉罐比较身高,这时俊豪将一颗小圆球朝叠高的易拉罐扔过去,导致易拉罐一股脑地全部倒下。原以为孩子们会因此产生矛盾,正想提醒俊豪这样做会扰乱同伴的游戏,但出乎意料的是,易拉罐被球击倒的瞬间,所有孩子都异常的兴奋——孩子们发现了易拉罐的新玩法。由此,有趣好玩的保龄球游戏拉开了序幕。

过程实录

一、保龄球怎么玩?

活动分享环节,我请俊豪向大家介绍了他和同伴们今天发现的易拉罐新玩法。

俊豪:“我们把易拉罐这样叠高,再用塑料球把易拉罐打倒,易拉罐倒下的瞬间特别好玩!”

梓航:“像是玩保龄球!我在电视上见过。”

玥琪:“对!爸爸带我玩过,保龄球很好玩。”

老师:“确实很像玩保龄球!那我想问问你们在这个游戏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羿涵:“我觉得很多人围拢在一起很挤。”

元钰:“他们扔过来的球砸到我了,我的手都红了。”

老师:“那该怎么办?”

鸿涛:“地垫太小了,我们可以在走廊玩。”

梓航:“像保龄球那样一个挨一个排就不会挤。”

莉媛:“要离小朋友远一点儿就不会砸到人。”

老师:“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方法。我们看看别人是怎样打保龄球的,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吗?”

接下来我播放了一段打保龄球的小视频。

老师:“打保龄球时,球和瓶子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俊豪:“瓶子排成长长的一排,就可以很多人一起玩。”

玥琪:“瓶子后面没有人,不会砸到人。”

老师:“那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球是高高地扔过去的吗?”

君浩:“不是,球从地上滚过去就不会砸到人。”

老师:“太厉害了!你们发现了有关保龄球这么多的秘密,我们把这些发现都记录下来吧!”

支持与回应

以“好玩的保龄球”为探索内容是幼儿自发生成而非教师预设,并成为了幼儿新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当区域活动中发生偶发事件时,我没有急于介入,而是耐心地观察幼儿的反应,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在分享环节,我首先肯定了幼儿发现的新玩法,并为幼儿提供了介绍、表达新发现的机会;同时通过播放“保龄球”视频为幼儿做经验支撑;最后以开放性、暗示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共同讨论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场地、易拉罐摆放方式、幼儿所处的位置、滚球方式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一一解决了问题。最终幼儿确定了保龄球的新玩法:在走廊进行游戏;将易拉罐排成长长的一排;所有人从同一个方向滚球以击倒易拉罐;易拉罐后面不能站人。

我将幼儿描述的玩法和注意事项一一记录下来,以此支持幼儿在下一次的区域活动中将这些想法转化成真实有趣的游戏实践。

二、怎样有序玩保龄球?

有了上次的游戏经验,今天的区域活动一开始,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在走廊将易拉罐排成一排尝试新玩法。游戏刚开始,弘毅着急地一直重复捡球、滚球:“我打不倒!”而一旁的俊豪几乎能够百发百中。俊豪拿起球瞄准易拉罐说:“要瞄准啊!这样用力滚过去!”弘毅停下来仔细观察俊豪,然后重新调整自己的滚球方式,终于击倒了易拉罐,这时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被游戏吸引过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排成一排的易拉罐也不易被击倒,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朝易拉罐靠近,易拉罐倒下后孩子们又挤着上前摆放好。在一旁帮忙摆放易拉罐的奕辰才将易拉罐摆放了一半,便有小朋友将球滚过来击倒了还未摆放好的易拉罐。莉媛尝试了两次,发现易拉罐不容易被击倒,便对俊豪说:“我们把易拉罐搭高吧!”于是两人将易拉罐叠成两层,叠高的易拉罐被球一击真的更容易倒下了!一旁的孩子们看到后纷纷效仿,用同样的方式摆放易拉罐。孩子们往前簇拥的现象减少了,他们还兴奋地告诉了我这个发现,只有奕辰在一旁闷闷不乐。

老师:“奕辰,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奕辰:“我还没有摆放好易拉罐,他们就把球滚了过来。”

老师:“这样啊,你们一起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小朋友们知道可以开始滚球了?”

羿涵:“可以说‘一、二、三,开始’!”

玥琪:“可以说‘预备,开始’!”

羿涵:“对,我们需要一个裁判来提醒大家,谁来当裁判?”

奕辰:“我是裁判!我说‘预备,开始’,才能开始滚球。”

孩子们都同意奕辰当裁判。小裁判奕辰有模有样地提醒大家,还选出了一个裁判小助手帮忙摆放每次被击倒的易拉罐——游戏逐渐恢复到有序的状态。

区域活动结束后,奕辰对我说:“我的喉咙好干啊!喊的我嗓子都快哑了。”

老师:“有什么道具可以帮助你提醒大家?”

奕辰:“上次足球比赛的裁判有口哨,一吹大家都能听见。”

老师:“对,可以吹口哨,不过在过道吹口哨会吵到其他班的小朋友。”

俊豪:“小班时我们在操场踢足球,老师一挥小红旗,我们就知道要出发了。”

奕辰:“我喜欢小红旗!”

老师:“这是个好主意!下次请裁判准备一面小红旗吧!”

有了上次游戏的尝试、讨论和经验梳理,本次游戏中幼儿选择了走廊作为游戏场地,并且十分明确要尝试新的玩法和规则。随着游戏如火如荼地开展,吸引了很多幼儿参与的同时也引发了混乱的游戏秩序。我没有立即介入,而是期待着幼儿带来惊喜。莉媛加入后和俊豪一起将易拉罐堆叠成两层,他们发现保龄球更容易击倒叠高的易拉罐。一旁的幼儿观察到这个方法后纷纷模仿,簇拥的现象有所减少,这也说明幼儿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关注到奕辰多次想维持游戏秩序但没有得到其他幼儿的回应时坐在一旁情绪低落,于是我引导奕辰说出遇到的困难,鼓励幼儿共同思考出一个方法可以提醒大家“游戏开始了”。这个提问引起了幼儿对以往足球活动的经验回顾,最终他们决定设一名裁判——负责维持游戏秩序,而参与游戏的幼儿需听从裁判的指令。游戏结束后,小裁判奕辰向我求助,我启发幼儿想出增加小红旗的方法。

三、如何比赛才公平?

窄窄的过道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求,于是他们决定把游戏场地移到和隔壁班共用的一块场地上。

男孩和女孩比赛,但由于分辨不出是谁打倒的易拉罐,胜负难分。经过双方讨论,他们决定将易拉罐分成两组,男孩和女孩也分成两队开始比赛。一轮比赛结束后,裁判宣布男孩队获胜。男孩们正高兴时,女孩们不服气地说:“不公平!他们站得很近!球一滚就砸到了。”两支队伍僵持了一会儿,决定再进行一轮比赛,并且约定好滚球的位置不能超过地砖的第二条黑线。第二轮比赛时,两支队伍都严格遵守了游戏规则,最后裁判宣布还是男孩队赢了。

芷萱有点失落,这时莉媛发现了问题:“男孩队有4个人,我们女孩队只有3个。”

艺澄:“我们要再加一个女孩。”

女孩队请来了玥琪加入。两支队伍再次进行了比赛。第三次比赛仍然是男孩队获胜。这一次的结果大家都认同,但还有一个不公平因素孩子们到现在都没有发现。

分享环节,我请孩子们复盘今天的比赛过程,并用符号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增添了保龄球的新玩法与新规则。接着我说:“我很喜欢今天小朋友们说的‘公平’这个词,公平就是比赛双方的条件要相同,比如今天,小朋友们解决了比赛出发点和比赛人数不同的问题,让比赛更加公平了。不过现在这个游戏真的公平吗?”说完我把活动照片投放到大屏幕上。

俊豪首先有了发现:“男孩队和女孩队的罐子数量不一样。”

1.论文中的病理照片、电泳图及化学结构式图等要求以“插入”→“图片”方式插入word文档,不要使用复制粘贴。病理照片必须加标尺或放大倍数,并以箭头指示典型病变位置。除照片外,其他图尽量不用彩色。

君浩:“男孩队要给女孩队一个罐子。”

老师:“到底要给几个呢?怎么知道两个队的罐子一样多?”

俊豪:“数一下就知道了。”

支持与回应

比赛过程中,幼儿发现了不公平因素——滚球起点不同且人数不相等,并在讨论协商中一一解决了问题。作为旁观者的我惊讶于幼儿对于比赛的理解,更惊喜于幼儿能够提出“公平”这个词。幼儿分析不公平因素时我并没有介入,直到游戏结束,他们还未发现易拉罐数量不一样多这一不公平因素,于是我决定用暗示性语言和照片辅助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并思考这一问题。由于中班幼儿数学知识积累较少,实际运用的经验也较少,所以幼儿能在有限的经验范围内想到点数、分类、对应等方法,让我不禁感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没有正面回应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在下次游戏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根据幼儿的需求投放了更多不同类型的易拉罐及用来分类的筐子。

活动回顾

一、活动价值

1.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保龄球游戏中,幼儿通过“好奇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行动—调整解决方法—再次尝试”的递进式过程进行深度学习,并成功迁移生活经验,逐步解决了“保龄球怎么玩?”“怎样有序玩保龄球?”“如何比赛才公平?”等问题,以此推动游戏深入开展,发展了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游戏中,通过分组比赛、分配人数和易拉罐等环节,发展了幼儿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感知到生活中数学的实用性。

2.锻炼幼儿小肌肉,发展动作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幼儿在动手排列易拉罐、叠高易拉罐、快速调整易拉罐一一对齐的过程中锻炼了小肌肉,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灵活性。在探索击倒易拉罐方法的过程中,幼儿学着瞄准目标、调整姿势以击倒易拉罐,发展了手眼协调能力。

3.增强幼儿规则意识,促进合作探究,发展幼儿社会性

幼儿在推进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拥挤”“无序”等问题,在真实情景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为了有序开展游戏,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严格遵守,增强了规则意识。而共同探索游戏玩法的过程为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协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不管是发现困惑时的出谋划策,还是小裁判、小助手、玩保龄球幼儿之间默契配合,又或是游戏中观察模仿同伴击倒保龄球的技巧,在情境中结合同伴的语言感知公平的含义,这些都增进了同伴间的交往,提高了幼儿互相学习、合作协商的能力,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二、教师支持行为分析

1.耐心观察,多样化支持

在发现幼儿用球击倒易拉罐的时候,我没有急于介入,而是退后继续耐心观察幼儿的反应,从而捕捉到了幼儿新的兴趣点。幼儿遇到困难时我没有着急引领幼儿解决,而是尝试着放手,观察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尝试,用笑容、动作、语言对幼儿的发现和尝试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为游戏开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在发现幼儿缺少足够的易拉罐、裁判缺少小红旗的时候及时投放材料,并且利用符号帮助幼儿梳理和记录每次讨论的游戏玩法和规则,在物质和条件上支持幼儿深入推进游戏。

2.问题启发,有效性引导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用“暗示性”问题“现在这个游戏真的公平吗?”“怎么知道两个队的罐子一样多?”和“建议性”问题“有什么道具可以帮助你提醒大家?”来引导幼儿回顾经验、讨论和寻找对策。在分享点评环节,教师请幼儿分享游戏情况,展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引导幼儿共同思考和讨论,并帮助幼儿梳理总结每次游戏获得的经验和创造的玩法和规则,推动了幼儿自主探索的逐层深入。

猜你喜欢
滚球保龄球易拉罐
基于滚球法的三角形避雷线最小保护高度计算方法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图画捉迷藏
滚球
打保龄球
巾边滚球
打保龄球
智力挑战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躲地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