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徐其海:从红军战士到“新中国体育开拓者”

2024-03-08 02:47闫荣安
党史纵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育

闫荣安

开国少将徐其海,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1913年出生,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夏转为中共党员。

革命战争年代,徐其海信念坚定,奋勇杀敌,屡建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等职,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逝世一年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追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

本文所讲述的就是徐其海从红军战士到“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的传奇人生中几段不平凡的往事。

参加红军 两年就当副营长

徐其海出生于金寨县沙河乡(时属河南商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25年,沙河乡有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领导当地农民开展农民运动,徐其海也跟随大人参加了减租减息、惩治土豪劣绅的斗争,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徐其海加入沙河农民自卫军,多次参加反击军阀和反动武装的战斗。

1929年5月6日,金寨西部地区(时属河南商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徐其海所在的沙河农民自卫军参加了攻打驻沙河福缘庵卢迎宾民团的战斗。

驻福缘庵的卢迎宾民团有20多人。这天午夜,沙河农民自卫军提前埋伏在福缘庵附近的山上,并与起义领导人徐其虚率领的从平头山赶来的农民武装汇合,将福缘庵包围起来。

在打入民团的共产党员阮绍宏等密切配合下,起义军摸掉了敌岗哨,攻入福缘庵。徐其海和战友们一起,用事先准备好的煤油点燃民团营房。刹那间,大火熊熊,浓烟滚滚,从梦中惊醒的团丁仓皇外逃。徐其海冲在前面,一路追杀猛攻。战斗中,起义队伍打死敌团丁4人,除让卢迎宾脱逃外,俘虏了其余团丁,缴枪20多支。接着,徐其海又参加了攻打恶霸地主漆继堂庄园的战斗。战斗胜利后,大家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广大贫苦群众。

年仅16岁的徐其海在战斗中冲锋在前,他的英勇表现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之后,乡里成立游击队时,大家一致推荐他当队长,组织上还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4月,红一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建。5月,徐其海所在的游击队被编入红一军第二师,此后,又先后被编入红一军第三师、红四军第十二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中,他英勇作战,多次立功。到1931年10月,他升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一营一连连长,不久又被提升为一营副营长,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这时,徐其海参军刚两年,进步之快,堪称神速。

建功川陕 长征路上化凶险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被迫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川陕地区转移,沿途遭敌重兵围追堵截。徐其海不畏艰危,随部经历了多场血战、恶战,终于突破重围到达川北地区。

1933年1月23日,徐其海所在的红七十三师二一八团一营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前卫营,一路激战,攻到四川巴中地区,从通江向南江进军。28日,在攻到离南江县城东15公里的甑子垭时,遭到敌人一个旅的顽强阻击。

甑子垭海拔1000多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南江县城东侧的主要屏障,又是从通江到南江的必由之路。徐其海接到徐向前总指挥亲自下达的命令,一定要攻克甑子垭这个战略要地。

面对坚阵,徐其海开动脑筋,决定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破。他亲自带着一个连,从甑子垭后面的悬崖峭壁连续攀登,出其不意地绕到了敌人后面,抢占了制高点,并端掉了敌人的指挥部。敌人顿时阵脚大乱,红军大部队乘机发起猛攻,胜利解放南江县城。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蒋介石委任四川军阀田颂尧为川陕边“剿匪”督办,调集38个团约6万人的兵力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向川陕苏区发动“三路围攻”。

大敌当前,徐其海奉命率一营扼守通江北面的要地碑坝,阻击左路之敌。敌人为突破这个关口,也投入重兵进攻。徐其海对身边的人说:“团长说了,我们必须守住碑坝,这将是一场恶战,就算是把通江的水染红,也不能退半步!”

战斗开始,徐其海指挥一营一次次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像磐石一样固守阵地。最后,子弹打光了,望着来势汹汹的进攻之敌,他丝毫不惧,拎起身边的大刀,大声喊:“吹军号,上刺刀!”随后,他带头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肉搏。搏杀中,他身体几处受伤,鲜血染红了衣裤,仍奋不顾身,带伤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战士们在他的鼓舞下,奋勇杀敌,打得敌人血肉横飞、魂飞魄散,争相逃命。就这样,一营牢牢守住了阵地。

5月24日,徐其海部会同兄弟部队向敌展开全面反击,歼敌左纵队9个团,毙伤俘敌旅参谋长李汉城以下官兵近5000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机枪20余挺、迫击炮50余门。红军乘胜追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

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徐其海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作战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发起的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经过两个半月的战斗,红军歼敌近2万人,缴获长短枪1.2万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还扩大了根据地。

年底,徐其海任红九十一师第二七一团参谋长。这时,在蒋介石的策动下,四川实力最强的军阀刘湘纠集10万兵力,向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

在敌人第一期总攻期间,敌第二路和第三路进入仪陇县境内时,徐其海和團长一起率二七一团在仪陇县城南的五里墩,配合兄弟部队展开夜战,一举击溃敌军4个团。

1934年9月,第二七一团作为红九十一师的主力,奉命从通江北对敌第一路发起反攻,先后在分水岭、官田坝等地予退却之敌以有力打击;接着,又在南江县边境一带给敌重创,收复南江;继而在南江以西的三江坝、旺苍坝等地歼敌第二师第四旅、第五旅和第三师第七旅各一部,一路势如破竹,前锋直逼广元城郊,歼敌2500多人。至此,刘湘的“六路围攻”完全破产。

11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表彰在反“六路围攻”中战绩突出的部队。第二七一团受到表扬,徐其海也因屡立战功,晋升为红九十一师参谋长。这时,他参加红军才只有4年半的时间。

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徐其海和师首长率红九十一师协同兄弟部队在苍溪上游石落锅一举强渡成功,击溃敌刘汉雄1个旅,直插到剑门关,将敌三面包围,又歼敌2个团,夺取了剑门关,为夺取嘉陵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嘉陵江战役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川陕苏区,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路。其间,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经受了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考验,很多红军战士牺牲在途中。

让徐其海终生难忘的是第三次过草地时,他随红五军与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组成的右纵队北上的那段经历。

徐其海当时担任红三十一军司令部第三科科长。途中,部队的粮食吃完,靠寻找野菜充饥,又遭遇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行军艰难,指战员们身体虚弱,难以支撑。后来决定杀马,可过了两天,马肉吃完了,皮带也吃完了,草地茫茫依旧看不到尽头,还与军部失去联系……整个部队陷入了凶险的绝境。

在这种情况下,徐其海强忍饥饿,肩负着大家的希望,只身骑着仅留下的一匹马去寻找主力部队支援。他向前走了5公里路,没有人迹;又走了10公里,还是没有人迹。徐其海没有灰心,坚持前行,再走15公里,终于看到了炊烟——那是红三十一军军部派来接应他们的人。徐其海这个钢铁汉子,在见到军部的战友时,也不禁潸然泪下。

随后,徐其海带着来接应的同志们,赶着满载炒面、牛肉的成群骡马,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部队,使饿得气息奄奄的上万名战友得以胜利走出了草地,化险为夷。

英勇抗日 延安窑洞结良缘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和九十三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徐其海任七七一团一营营长。从1937年10月到1938年4月初,他率部参加了七亘村、黄崖底、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每一战他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歼灭了大量日军,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

让徐其海最难忘的是他与日军的第一次较量。

1937年10月,一二九师渡过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22日,七七一团奉命赶往娘子关东南的公路要道阻击日军,在七亘村修筑阵地时被敌机发觉,当晚遭日军步兵1个联队和骑兵200多人的包围袭击。一时间,团部的工事和设备被日军猛烈的炮火摧毁,七七一团与上级失去了联系,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

面对凶恶的日军,徐其海沉着冷静,率一营顽强阻击敌人,掩护其他部队撤退。敌人出动飞机投弹,用密集的炮火轰炸,阵地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徐其海和战士们下定决心,生死与共,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在他的激励下,全营宁死也不退让一步。三连五班的8名战士伤亡7人,剩下的1人仍在阵地上奋战。在敌人逼近阵地的危急关头,徐其海带领三连战士端起刺刀发动反冲锋,把敌人压了下去。战斗中,他的右腿受了重伤。

刘伯承师长闻讯后,亲自带队寻找七七一团并指挥救援,终于使七七一团成功脱险。

这次战斗毙伤日军70余人,我部伤亡30余人。战后,徐其海被送往医院救治,从此成了二等残疾。

1938年秋,徐其海被调到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三局通信大队任大队长。不久,改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作战科科长。1939年起,徐其海先后担任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司令部科长、通信主任、警备第一旅八团参谋长、警备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等职务,一边担负延安的卫戍任务,一边参加大生产和整风运动。

在延安期间,经组织介绍,徐其海于1938年冬与出身贫苦的红军女战士曲飞喜结良缘。徐其海和曲飞结婚后,非常恩爱,先后生育了7个孩子。

徐其海生性活泼,兴趣广泛,喜爱唱京剧。文艺晚会上,他登台扮演《打渔杀家》中的老生肖恩,唱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也许是遗传,他的长子徐光明1944年在延安出生,后来成为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出演过几十部影视剧,以扮演阎锡山、陈诚等国民党将领而遐迩闻名。

解放战争 从东北打到广西

1945年战略反攻前夕,留守兵团抽调兵力支援前线,徐其海调任冀察热辽军区炮兵第三团团长。1947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5月中旬,徐其海率部积极配合东北民主联军向国民党军发起的夏季攻势作战,先后收复赤峰、昌黎、抚宁、迁安等城,切断了敌人从北平通往宁河的通道。同年8月,徐其海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参谋长,率部参加了秋季攻势作战,攻克梨树沟门,取得了秋季攻势第一仗的胜利。

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中,徐其海指挥部队攻占了锦州以北的葛文碑、帽儿山等外围阵地,给守敌以沉重打击,配合主力部队完成了对锦州的合围。10月14日上午,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徐其海率部从锦西方向突破,在车站俘获敌九十三军军长盛家兴、敌暂编十八师师长景阳等大批官兵。

1949年1月,徐其海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五军一三三师副师长,参加了平津战役;3月,徐其海任第四野战军(1949年2月由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十五军一五八师副师长,随军南下向华中、华南进军。8月初,随部队挺进平江、浏阳、常德,配合兄弟部队合围长沙,促使长沙和平解放。9月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桂系4个主力师。

1950年夏,时任第四十五军参谋处处长的徐其海随军进入广西剿匪。因驻地分散,一天夜里,当地土匪冲进村里,意欲抓捕住在一农户家的宣传队女兵。徐其海闻讯后,亲自带领1个营的兵力,跑步赶到宣传队驻地,打散了土匪,保护了宣传队。

1951年6月,徐其海任第四十五军一三三师代师长。其间,他根据上级的指示,對土匪采取以政治攻势与争取为主、结合军事斗争的方针。在军事打击土匪的同时,通过召开大会等多种形式,大造声势,大力宣传解放军剿匪的决心和人民政府的剿匪政策,打破土匪等待国际事变和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幻想,促使其投诚。同时,徐其海率剿匪部队广泛深入群众,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发动群众开展亲劝亲、友劝友、匪劝匪等活动。坚决贯彻“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争取多数,孤立和打击少数,分化瓦解土匪队伍,收到了显著效果。仅一个月时间,向我军投诚的土匪就达2284人。

徐其海还利用部队两个月的夏季休整时间,对在剿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顿。在连队开展了评思想、评纪律、评作风的民主运动,并召开了功臣代表大会,对前一阶段剿匪有功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整顿,总结了剿匪经验,使全体指战员士气高涨、斗志倍增。

夏季休整后,徐其海正式就任一三三师师长,他指挥部队以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继续对顽匪加以剿灭,并发动群众清剿潜伏土匪和开展反霸斗争,将剿匪工作引向深入,根除匪患。

在一年两个月的剿匪工作中,一三三师共歼灭土匪35857人,其中团以上匪首222人,缴获各种炮50门、枪60823支,胜利完成了广西剿匪的任务。

援朝回国 体育事业立新功

1952年9月,徐其海被安排进入军事学院学习;1953年7月,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第四十六军第二副军长,赴朝参战。

在1953年的夏季反击作战中,徐其海和军长肖全夫一起指挥了三打马踏里的战斗。

马踏里是敌人在三八线以北的唯一支撑点和高浪铺里临津江渡口的屏障,由美军“王牌军”陆战队第一师把守,是美方、韩方在板门店与朝方、中方谈判的重要筹码。

在7月7日夜至24日晚进行的三打马踏里的战斗中,徐其海始终在前线指挥所指挥作战。战斗十分激烈,敌人的炮弹不时在指挥所附近爆炸,非常危险。警卫员多次劝他隐蔽,可徐其海手持望远镜观察敌情,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夜以继日地指挥战斗。最终,美军陆战队第一师连遭重创,志愿军将阵地向前扩大了1平方公里,有效配合了停战谈判的进行。

由于在抗美援朝中屡建功勋,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徐其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1月,徐其海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副军长;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5年,徐其海到广州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第一院长,开始与体育事业结缘。

当时,解放军体育学院是全军唯一的一所体育专业学府,肩负着培养军队体育教员、体育干部和骨干的重任。

徐其海呕心沥血,一心扑在工作上。学院初建,举步维艰。缺乏体育人才,他只要知道哪里有下放到农村的体育人才,就想方设法将其接收到体育学院工作;没有体育场地,他就组织学院干部战士自己动手平整操场,并带头参加劳动;没有体育馆,他就压缩其他支出,集中资金兴建,并购置了体育器材。经过艰苦奋斗,体育学院发展很快,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体育人才。

1965年11月,徐其海调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他被派往地方“支左”,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革委会副主任),兼任体委主任,主要负责体育工作。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决心要把工作干好,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

当时,“文化大革命”正处于高潮,体育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受到严重冲击,陷入停顿。

作为广西体育工作的负责人,徐其海认为,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必须责无旁贷地落实好。因此,他想方设法冲破阻力,排除干扰,立足本职,抓紧体育工作不放松,致力于体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徐其海有创建解放军体育学院的经历,抓体育工作是行家里手。他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发扬部队严格要求、求真务实、认真细致、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在全面抓好体育工作的同时,把体育人才的培养作为推进全区体育工作的关键来抓。

广西的水上运动项目之所以能成绩斐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就得益于徐其海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西水上运动训练硬件设施极为简陋,没有专门的游泳馆和训练馆,所有的水上项目只能在武鸣县(今南宁市武鸣区)灵水镇露天训练,条件很艰苦。徐其海专门前去调研,看望慰问运动员和教练员,并勉励大家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奋力拼搏、争创佳绩。同时,他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物资,帮助解决训练中的困难。参加水上项目训练的人员深受鼓舞,为了争取优异的成绩,大家都非常努力,不言苦、不说累,刻苦训练,从而使广西的水上运动事业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得到不断发展。

广西水球集训队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就停止了训练比赛。在徐其海亲自过问下,1970年末恢复临时训练。1973年,广西男子水球队在全国比赛中进入前三名,随后,在第三、四、五届全运会上实现“三连冠”。有多名广西运动员入选中国水球队,10多年间在亚洲和世界比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徐其海采取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全區性游泳赛的方式,推动群众性游泳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竞技水平。1973年,在全国游泳比赛中,广西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广西涌现出一批游泳好手,如黄卫东、黄国华、黄广良、何润华等。其中,黄卫东破全国纪录29次,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夺得亚运会冠军,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优秀的长距离游泳运动员。

此外,在徐其海的组织安排下,“文化大革命”中训练中断的广西跳水集训队也于1971年重新组队。徐其海十分注重训练手段与设备的改进,从而使跳水队的跳水动作难度和质量普遍比过去有所提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运动员。1972年,年仅13岁的李孔政在长沙举行的全国跳水比赛中获少年男子跳台跳水第六名,1973年在全国春季跳水比赛中获男子跳台跳水第二名,1974年在第七届亚运会上获男子跳台跳水冠军;1979年,曾勇在全国春季跳水比赛中获男子乙组跳台跳水冠军。他们先后入选国家跳水集训队,李孔政更是成长为国际运动健将。

徐其海持之以恒地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使广西的体育事业风生水起,获得长足进步。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广西的体育水平一时位居全国前列,堪称奇迹。徐其海对此功不可没。

1979年1月,徐其海回广西军区任顾问,直至1982年离休。1984年8月,徐其海在北京病逝,享年71岁。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追授徐其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体育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休闲体育教学中“休闲”的诠释与演绎
——评《休闲体育》
高考需要包括体育吗?
我眼中的好课——从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展示课谈起
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地使用讲解示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