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金控:因统战而生,因统战而兴

2024-03-08 02:47夏海军
党史纵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

夏海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在安徽,有这么一家金融控股集团,其发展壮大的过程正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生动例证,它就是国元金控集团。追溯集团的历史,从1980年由工商界人士潘锷鏱、荣广宏联合建议筹建安徽省国际信托投资服务公司,成长为如今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和业务牌照齐全的多层次、全链条、专业化、综合型金融控股集团,国元金控集团始终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砥砺奋进,而在这其中,统战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国元金控是因统战而生、因统战而兴,背后的故事激荡人心。

东风浩荡:国元前身“安徽国投”诞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江淮大地。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要发展工业,亟需吸收国内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咱们给省政府打报告,申请成立信托公司,这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1980年9月12日,时任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委潘锷鏱与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省委主委荣广宏一拍即合,联名向省政府提交筹建安徽省国际信托投资服务公司的报告。

潘锷鏱1906年出生于浙江慈溪一个贫民家庭,15岁到上海福康海味号当学徒,后被南京美大纸号聘任为账房。抗战时期,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美大纸号被洗劫一空,潘锷鏱经过卓绝的努力,使其恢复经营,充分展现了他的经营天赋和管理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潘锷鏱当选为蚌埠市工商联主委,他积极发挥工商联的作用,向工商业者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并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当时,他率先以自己经营的聚美斋纸号认购了3000万(旧币)国家发行的胜利折实公债,并带动其他工商户认购,顺利完成了蚌埠工商界的认购任务。另外,在拥军优属、防汛救灾等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1953年,潘锷鏱被选为安徽省工商联主任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潘锷鏱又一次当选为省工商联主委。

荣广宏1915年出生于上海,其父荣瑞馨是无锡近代实业家,在上海、无锡一带颇有名气。青年时期的荣广宏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有着远大的抱负,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山河,常常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梦想“实业救国”。1945年,荣广宏进入无锡振兴纺织厂担任总务科科长兼统计科科长,他在厂内推行新的管理制度,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荣广宏受到民主思潮的影响,十分尊重、依靠工人,他提高工人生活待遇、薪酬待遇,还为职工子弟建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荣广宏通过政治学习,接受关于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教育,经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运动的教育和锻炼,坚定了“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1954年,振兴纺织厂在全行业中率先进行“公私合营”。之后,荣广宏响应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来到安徽,历任芜湖纺织厂副厂长、芜湖市工商联副主委。1960年,荣广宏担任安徽省工商聯专职副主委。

心系安徽建设发展的潘、荣二人为了解决资金、技术和人才匮乏问题,身体力行、四处奔走。当时,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于1979年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而荣毅仁正是荣广宏的族叔。此后,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服务公司和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也相继成立,受此启发,潘、荣二人考虑筹建安徽省国际金融机构,以吸收外资、引进技术设备为安徽经济建设服务。

信托投资原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资融资、发展经贸的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搞过。在当时的环境下,创办这种“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机构,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此外,成立公司需要大笔启动资金,政府还没有批准,钱从哪里筹集呢?潘、荣两人除了自掏腰包外,还利用在工商界打拼多年的人脉,四处奔走筹集资金。他们得到了老朋友、时任香港维大洋行董事长王宽诚等人的帮助,又接受了上海一些故友的支持,筹集资金近200万元,为申办信托公司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了搞清楚信托投资公司的运营模式,潘锷鏱带领筹备人员详细考察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两人的努力下,公司成立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只待省政府批复。而这一天,他们也没有等太久,1981年3月8日,安徽省政府发出《关于成立安徽省国际信托投资服务公司的通知》,安徽自己的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成立了。公司董事会成员13人,潘锷鏱担任董事长,荣广宏等4人为副董事长,荣广宏兼任总经理。

安徽国投成立后,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了进出口业务、人民币和外汇业务经营权,为安徽经济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通过这一平台,安徽吸收和运用国内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为省内企业和产品开辟国际市场提供了舞台,也为安徽工商界人士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开创先河:勇当安徽改革开放“先遣队”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工商界人士在生产经营上的知识、经验和海外资源。潘锷鏱、荣广宏等人的爱国热忱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极大调动起来,安徽国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本着“勇于创新、多做贡献”的精神,安徽国投积极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非公经济人士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大力开展外汇、人民币金融业务,把金融、贸易、生产、技术和服务融为一体,成为安徽改革开放的“先遣队”和“推动者”。1985年,合资成立华中电子合营公司,该公司成为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8年,设立安徽省首家专营证券的营业网点……一连串的“第一”是安徽国投发挥统战优势的最好诠释。1992年,时任安徽国投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蔡守谟在接受《华东经济管理》杂志采访时,对公司之前十年的成绩作了小结:“1981年至1991年的10年间,安徽国投采取引进、租赁、补偿贸易等形式,共签订了230多项进口技术和设备合同,总成交额达到1.2亿美元,占当时全省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总成交额的一半以上,为我省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食品、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安徽急缺外汇,打通对外融资渠道也成为安徽国投的工作重心。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至1991年的近7年时间,安徽国投与数十家国外银行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和借款合同,累计引进外资5.7亿美元,有力地支持了省内用汇企业。而从安徽国投成立到2000年与安徽省信托投资公司合并重组为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这20年中,企业通过引进外资、设备等方式,参与了安徽省多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全省对外融资的重要窗口。淮南洛河电厂、皖能电力、铜陵有色、扬子底盘厂(奇瑞汽车前身)、安庆机场、合肥骆岗机场、淝河凯斯鲍尔SKD项目、宁国水泥厂(海螺水泥前身)等一批重大项目,均使用过安徽国投转贷的国际商业银行长短期外汇贷款,这些重大项目为安徽打造“工业强省”点燃了薪火。

为合肥钢铁公司利用外国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是安徽国投的另一杰作。合钢公司成立于1958年,曾是省内工业企业十强,为安徽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毛泽东视察安徽时曾到过该企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艺不配套等原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199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合钢建设一条新的轧钢生产线,直接从国外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型连轧设备,项目总投资2亿元。合钢公司为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与多家商业银行联系,争取能以银行信贷方式解决,但都未能落实下来。后来,合钢公司从外方了解到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可以提供出口信贷,但必须找到意方认可的金融机构提供担保。为此,1993年9月的一天,当时在合钢公司挂职的原省计委综合处处长朱先发等人拜访了时任安徽国投总经理卢继延,提出由安徽国投进行担保的请求。卢继延实地考察了合钢公司主要生产设施,详细了解了小型连轧引进项目的建设规划,初步达成了提供融资担保的意向。合钢公司随即邀请3家国外银行与安徽国投见面进行三方正式会谈,商讨具体的融资条件、担保条款等。1994年3月16日,时任安徽省副省长王秀智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由合钢公司与香港黄山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合肥恒兴轧钢作为意大利买方信贷的贷款方,安徽国投作为担保方。此后,三方正式签订协议,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为此项设备提供买方信贷,安徽国投为买方信贷下的本金和利息向国民劳动银行提供1150万美元的无条件不可撤销担保。这笔担保成为那时安徽国投对外担保金额最大的一笔,对于促成合钢公司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浦江唱皖:在大上海争得“一席”

199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元年,也是安徽国投迎来重大发展的一年。是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安徽国投有幸成为首批会员单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初创会员只有25家,安徽国投得知其筹建的信息也比较晚,能够争得这一位置实属不易。

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前的3个月,安徽国投银行部工作人员在同上海市工商界人士的交流中获悉了交易所筹建的信息,当即向蔡守谟作了汇报。蔡守谟十分清楚这一信息的重大价值。1990年10月18日,安徽国投就向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提出“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并成为发起会员”的请示。5天后,安徽国投收到人行“同意”回复。于是蔡守谟又向上海市分行报告。上海市分行电话答复同意,但提出了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要求:“凡首批作为发起会员的单位,必须要在上海交易所内先成立证券业务部,然后只能以在上海交易所中设立的证券经营部门的名义加入证券交易所。”为何有这样的要求呢?20年后,曾任申银证券公司总裁的阚治东在其自传《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中披露了详情:“最初人民银行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不能吸纳异地会员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备组用变通方法,把在上海已设有机构、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证券金融机构吸收为会员,最后有了25家会员。”

1990年11月20日,安徽国投再次向上海市分行提交报告:“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我公司需在交易所内设立证券业务部。”2天后,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复:“经研究,同意你公司在上海设立证券业务部。”实际上批准了安徽国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拥有一个宝贵的“席位”。从动议到获批,安徽国投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背后离不开广大工商界人士的支持帮助,是安徽国投发挥统战优势而修得的“正果”。1992年9月23日,安徽国投上海福山路营业部开业,从此,安徽国投在上海有了“一席之地”,成为安徽资本市场的“桥头堡”。

扬帆香江:“在商言商、在商言政”

2000年,安徽国投与安徽省信托投资公司合并重组为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标是发展为多层次、全链条、专业化、综合型金融控股集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将目光投向了香港。2006年,经过长期而细致的准备,就在鸿运、大发、永业等香港本地证券行相继倒闭,中小型券商大叹“生意难做”之际,国元金控集团反其道而行之,抢占先机,果断创建国元证券(香港)公司(后更名为“国元国际”),使之成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家在香港新设开业的内地券商。然而,香港汇聚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资本,中资券商作为参与者之一,前期因客户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短缺和产品服务单一,只能在这高度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边缘和夹缝中求生。即便如此,国元国际始终全力以赴履行“在商言商、在商言政”的责任和担当。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统战的前沿阵地,安徽省早在1992年11月就在香港注册成立“窗口”公司——黄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公司”),国元国际在人、财、物等方面始终给予黄山公司最大支持。国元国际在香港有100多名员工,是安徽省属企业在港规模最大、员工最多的企业。作为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副会长单位,国元国际发挥在港皖企实力强、规模大、人员多等优势,积极主动组织、参与在港统战及联谊交友活动,如委派员工走上街头宣传特首关于完善地区治理的建议,参加“同心庆回归,同行创未来”主题升旗仪式,在香港媒体发布回归25周年庆祝版面等。参与维多利亚公园举办的“乡情聚香江,迈向新征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家乡市集嘉年华”活动,公司还成立了义工团队,不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残疾人士外出旅游等,服务香港社会基层,为香港市民送去温暖。在新冠疫情肆虐香港期间,国元国际为香港市民派发了价值30万港元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物资,生动践行了“皖港一家亲”的精神,在香港树立了良好的安徽国资国企形象。

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国元国际在港树立了美誉,形成了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随之而来的是业绩的增长。2012年以来,公司连续10年持续盈利,这在中资在港券商中是极其难得的。国元国际现已持有香港证监会下发的1、2、4、5、6、9号牌照,可从事环球市场的证券经纪、客户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实现香港证券市场的全牌照运作,完成了从单一的经纪型券商向全功能型现代投行的历史跨越。统战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国元国际董事长王尔宏在港打拼了10年,對于公司将统战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他很有感触:“在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和品牌知名度后,国元国际2013年开始谋划战略转型,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逐步确立了在香港中资券商中的优势地位。”

2018年7月,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底,国元合并总资产1657.29亿元(其中金融资产占比95.62%),累计为实体经济投融资超万亿元,集团及所属成员公司连续15年荣获省政府及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通报嘉奖”,并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保险系统先进集体。新时代新征程,国元金控集团正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继续坚定前行,而“一根头发”带动“一把头发”的国元统战故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前,国元金控集团正弘扬统战传统、发挥统战优势,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皖北振兴、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勇当金融“排头兵”,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章雨舟)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5.回声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