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适应性研究

2024-03-21 19:23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曲长旋
内江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教数字化数字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曲长旋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重塑是随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要改革举措,由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属性决定。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加强数字化适应性,优化调整人才体系,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本文从产教融合和数字化人才培养现实需求出发提出问题,通过经济增长、区域发展、产教融合视角分析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并借鉴国外数字化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为我国数字化人才培养适应性实践路径给出策略建议,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高职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社会职能。

1 问题提出

1.1 产教融合现实要求

近年国家关于如何推进职业教育深耕落实产教融合陆续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文件,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联合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办学机制[1],行业企业生产制造过程通过数字技术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环节,筑牢高职教育数字素养基础,推进数字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岗位与高职数字化供需适应。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适应性,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人才迫切需求[2]。新职教法通过修订完善保障制度,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作和机理作出明确要求,健全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中央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给出明确意见[3],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办学能力、技能培养、素质提升、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4],战略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衔接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重要教育之一,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1.2 数字化人才培养现实要求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均指出数字经济已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模式,数字技术是赋能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核心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实现产业新的发展。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加4.68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占GDP占比达到41.5%,数字经济成为现我国代经济社会的主力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并解决就业缺口需求,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应用迫切需要数字技术、数据处理、产业数字创新等高素质具有数字技能型专业人才,要求高职教育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契合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根据现行经济结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数字人才的现实要求,亟需改革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技术人才数字素养。提升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

2 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适应性逻辑路径

2.1 经济增长逻辑路径

以人口红利(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和投资驱动(资本深化)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转向技术创新、人才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增长经济学理论将经济增长核心归因于知识和技术要素创新,Romer指出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源动力,数字技术创新影响数据要素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同期增长,对经济产生倍增效应[6]。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通过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本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其中劳动力投入来自劳动者数量增加和劳动者质量提升。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者数量表现在数字技能数量增加,劳动者质量可表现为劳动者数字素养水平,数字技术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职院校是各地技能型人才主要供给方,通过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最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区域适应性逻辑路径

当前高职教育主要面临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基于内环境高职数字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数字化专业布局结构,提升高职数字化教育水平和质量,增强高职教育区域适应性,创造区域产业外环境需求。

高职教育应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一是完善高职数字化教育体系,注重社会经济的数字化发展对新型职业技能的需求,建设终身学习的数字化高职教育体系。二是提升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产业结构数字化转型升级相适应,促进高职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理念、方案、内容和方法的变革,突出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提高,强化将其转移至应用场景,同时应关注人力资源的数字素养提升,如数字化技能的终身学习、数字化能力课程的培训、数字化技能创新培养等。三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引导高职教育数字化专业设置,数字化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师生数字素养培养等。

2.3 产教融合逻辑路径

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认为,一是系统内部成员根据所处环境和发展需求主动学习并积累经验,二是内部成员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积累经验而改变自身行为结构,表现为主体适应聚类为新事物[5]。在复杂适应系统中,主体在与环境中其他主体共同相互作用,产生应激反应行为并调整适应环境协同发展。产教融合目标是高职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融合发展、协同共生发展,但二者运行目标不同:高职院校以政府指导政策为方向,以输送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企业是以市场需求出发追求经济效益为发展目标,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产出效益权衡。产教融合过程中风险与收益并存,同时高职教育人才技能产出效益具有时间滞后性,增加知识技能流失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会减少人力资本投入,加之政策指导、双方融合机制契合度不高,会减少企业校企合作意愿,从而产教融合效果未达预期值。

数字经济时代的产教融合意味着高职数字教育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之间有着数字化人才需求和新合作机遇,企业数字化转型期望通过高职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获得高质量、数字化技能型人才输入,实现人力资本投入成本降低,数字化劳动者供给带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高职教育满足企业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应通过与企业数字技能型人才导师合作,引入先进知识技能满足企业人才缺口,重构传统高职教育体系形成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数字化应用场景,提高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

3 我国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适应性现实困境

3.1 产业数字化人才需求与数字化人才供给失衡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数字技术使得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端均出现明显差异。AI、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加速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工作岗位替代效应进一步加剧数字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数字技术、管理及应用是紧缺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生产技术数字升级和工艺流程数字优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对传统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素养都提出以数字化为核心发展方向,亟需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侧重实践教学和实训操作是区别于研究型高校的典型特性,数字技术在具体实践数字化场域中,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要求,高职院校则是培养具备数字技能人才和数字素质人才培养重要场域。

3.2 区域性数字化产教融合“合而不深”

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及改革应与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紧密结合,推进产教融入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数字经济时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未能完全对接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需求,高职教育专业数字化结构和数字化课程体系,与区域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和数字化人才需求能力要求标准适配度较低。二是行业企业在产教融合数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未发挥显著作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迫使高职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尽快落实,高职院校已根据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数字化内涵建设方面不够系统未能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尚未形成“产业数字化高职数字化专业数字化”链,未契合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求,适应区域数字化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位,区域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同时,各地方财政投入和行业企业帮扶力度差异较大,及数字化的教育资源较多聚集在东部地区,整体看来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不均衡:区域性产教融合大数据共享与应用平台尚未搭建,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数字技术迁移不足,师生数字素养亟需提高等;企业数字技术未能满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学服务的需求,数字技术没有充分运用到虚拟数字实践环境中。

3.3 专业数字化技术服务能力亟需加强

高职教育能够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服务地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满足市场数字化人才需求,适应产业数字转型升级,并提供技能型人才输出。数字经济产业形态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数字技术人才重要阵地,未满足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诉求。在专业数字化培养内涵中缺乏数字实践操作环境、生产环节实践、专业数字技术等能力,主要集中在数字思维、数字能力、工匠精神、数字素养等方面培养缺失,进而导致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短缺。在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下,师生数字素养已有显著提升,但对标新产业新行业发展进程和需求,高数字素养人才培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增强职业教育支撑服务数字经济的能力势在必行。

4 我国高职数字化人才培养适应性路径策略

4.1 宏观层面策略

(1)专业数字化人才供给与产业数字化人才需求适应性匹配。高职教育专业数字化建设,主动适应地方产业数字化结构性需求,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数字化技能型人才供给。十四五规划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指出,亟需培养一批高质量数字人才,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基点,推进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拥有数字教育资源654万条和近两万门在线课程,覆盖600个专业。高职院校应紧跟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发展方向,根据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积极重塑与国家重点领域、关键行业数字化对接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关注数字技术发展重点与产业数字化变革趋势,实现专业数字化与区域数字经济深入融合发展,形成专业数字化的“对接—吸收—服务—提质”良性循环态势,加强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院校专业数字化建设力度,对标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产业数字链,提高产业数字化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专业数字化水平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底座贡献。

(2)产教融合主体共生驱动数字化人才培养。由政府牵头搭建产教数字化平台,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联合体组成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数字资源和研发技术,加大数字资源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行业企业需深入学校,通过建立标志性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数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模式,将行业企业数字化人才标准和需求植入高职院校数字化人才培养之中。国内产业数字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技术正在经历持续更新、动态调整过程,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以产业数字化发展动态更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人才标准,培养产业所需要数字化人才,也是产教融合基本出发点。在具体实施中,产教融合主要是先进数字技术设施设备共用、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数字技术研发与培训、企业高级数字人才担任高职院校教师、数字技术标准等。高职院校应紧跟区域产业数字发展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及时将数字技术融入实践教学,政府协调金融机构、行业企业、科研组织加快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训基地投融资支持力度,破解高职院校师生数字素养发展缓慢和企业数字化技能人才紧缺双向难题。

4.2 微观层面策略

(1)重塑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从高校毕业生来看,我国人才供给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但不少企业仍短缺数字人才,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数字人才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部分企业认为现有人才存在数字能力偏弱,在数字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缺乏数字技术培训和数字化实践运用能力。推动产教融合应将行业企业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基础建设复刻进高职院校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并根据行企业数字化建设发展和对数字化人才需求标准,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社会面数字化人才现实需求。高职院校跟紧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院校自身优势,借鉴并引入国外先进数字化人才培养资源(政策方案制定、教学技术方法、实践实训中心/基地项目等),探索中外政府、中外行企业、中外院校多方联动的教育合作与发展模式,解决目前国内高职教育数字资源相对不足与发展滞后难题。

(2)以企业数字人才技能标准为导向实训建设。人才市场数字人才供需紧缺,需要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一套长远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关键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培养具备优秀数字素质人才,二是建立一套基于企业岗位实践需求的数字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体系。较多企业已尝试结合高职院校相互优势建立人才定向培养,这种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数字人才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数字人才紧缺问题,须创新打造以数字人才实践基地为核心的数字化人才培育模式,通过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手段创建真实数字化生产流程情境,构建数字技术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体系,释放并融合多元主体端较多优势,是“共建、共融、共享”产教融合新模式。建设完善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链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商贸“一链三环”的数智实训,设施设备以产教融合方式完成共建共享实现互惠互利,形成依托产业链的跨专业实训布局,使人才培养对象超越具体生产情境,实现知识高效整合与应用,最终实现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3)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传统技术能力不能满足新产业新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数字素养正在成为社会公民的必备生存技能。高职院校应切合企业和学校现实情况,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的师生数字素养提升规划,制定数字素养的达成框架标准及中远期目标。完善师生数字素养制度保障体系,从校企政协同发展、经费投入保障、数字教学基础设施、专项培训推进、动态考评实施等实施细则提供保障措施,同时完善数字化评估工具与标准,保障高职院校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的推进力度及实施效果。在师生数字素养框架标准基础上结合省域、市域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与师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实际,构建职业院校师生数字素养提升计划、标准、实施进程和具体行动方案,以明确职业院校师生数字素养发展路径,保障高职院校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的可行性。

(4)构建基于数字素养开发教学体系。从欧美等他国实践经验来看,通过虚拟仿真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在线学习和虚拟学习、人机协同课堂等数字化教学模式,将数字素养融入各专业课程是实现数字化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方案构建,能够加强跨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吸收新技术、新案例、新方法,突破复合型人才培养局限性。教学模式逐渐形成AI成为重要学习载体,实现师生智能教与学和实践教学个性化需求推送,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阻碍高职院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设置过窄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适应性,无法匹配社会对数字化技能人才需求,所以应将数字类与专业类课程融合重组,培养学生数字思维能力,突破原有线性知识的限度,突出数字技能和专业技能融合实践应用,创新高职教育数字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产教数字化数字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