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探究*

2024-03-29 21:56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学生

周 莉

(阜阳市临泉县教育局教研室 安徽阜阳 2364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所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发扬的文化。红色文化是融革命性、民族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于一体的文化,它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而高尚的精神品质。当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革命动荡年代,无法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对红色文化在认同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利用新媒体技术把红色文化内容制作成红色教育资源,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师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全方位交互式体验,感受到红色文化是真实的、触手可及的,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育人价值。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实效性,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中小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再现鲜活真实、生动形象的英雄人物事迹,将内涵丰富、价值导向明确的红色文化内容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师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使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实践行动,形成具有浓郁气息的红色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

(二)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内涵,把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制作成PPT、图片、微(短)视频、微(短)音频等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这既能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其在善育善教中加强自身修养,又能够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新育人理念及方式方法,提升他们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活”起来。

(三)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中小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微(短)视频、微(短)音频等红色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唱红歌、穿红军服、吃红军饭、演革命题材话剧、讲红色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中感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学生在活动中乐学、好问、善思,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能够有效地将红色精神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实践行动,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红色文化教育氛围不浓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中小学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氛围不浓,红色文化教育的宣传要么停留在口头讲述上,要么停留在校园“红色文化墙”的布置上。有些中小学校仅通过校园“红色广播”进行所谓红色文化宣传,偶尔开展红色文化专题讲座或组织观看红色文化影片。大多数中小学校红色文化课程设置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对红色文化的讲解往往是草草带过,没有深刻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内涵,没有挖掘红色资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没有将红色文化真正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与中小学生座谈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教育”等概念模糊不清,仅有少数学生对革命人物的事迹和红色文化的内涵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

当前,红色文化资源网站、网页、微博、微信、QQ等是红色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新媒体网络平台。调查中发现,多数中小学校没有建立校园网站或网页,很少有学校建立专门的红色资源新媒体平台。在对现有的红色资源平台的使用上,有的学校仅将其作为一种单纯的宣传工具,将红色资源通过平台直接推送给学生,没有进行技术和内容的创新,没有建立共享平台。这种学生不能参与、感受和体验的红色教育方式,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和意义,红色资源的运用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提供了红色资源共享信息,但在组织上缺乏系统性,没有建立相互交流的模块,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资源不能有效共享。长此以往,以上种种情况,将导致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失去兴趣,他们更不会去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空洞、方式单一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小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等为主,停留在“你讲我听”层面。这种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使青少年难以理解和感同身受,甚至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有些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时代相脱节,缺乏创新性,年年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虽然少数学校开展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等主题实践活动,但活动主题笼统、活动方式单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他们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搭建红色教育资源平台

(1)建立红色教育网站或网页。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建立校园红色教育网站或网页。中小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制作成短视频、短音频等,并把整合后的红色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站上,使学生利用平台获取更加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学校还可依托校园网站开辟红色精品课程网页,在网页中开辟红色文化资料数据库、红色人物介绍、红色教学设计、视频课例、影音再现、参考文献等不同的模块,方便师生进行浏览和学习。本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红色文化互动、交流栏目,如热点探讨、在线交流等,使教师能够从移动终端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最感兴趣的内容,不断调整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方法。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校园网站进行交互式、立体式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红色文化教育中,增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具身性和沉浸感。

(2)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本课题组成员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对所制作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筛选,借助微信、QQ、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例如,学习五四运动知识内容时,教师通过微信群或QQ群上传“魏野畴发轫五四”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出现困惑时,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消除学生内心的困惑,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及价值观念的引导。

(3)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整合成视频、音频,制作成课件。教学中利用这类课件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可度,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二)选取生活化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1)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本课题组成员对本地现有的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红色文化内容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笔者所在的临泉县地处安徽省西北边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为了中国革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陕西转战中原,最终将一腔热血洒在皖北临泉这片热土上的魏野畴烈士;还有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抛家舍业,舍生取义,义无反顾地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的张蕴华烈士;更有解放战争时期英勇无畏、浴血奋战,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后方指挥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给人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本课题组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本地宝贵的红色资源优势,根据当代青少年思想极为活跃的特点,把这些内涵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制作成高质量的微视频、微音频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学生通过观看和学习,感受到红色精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榜样就在身边,他们在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产生家乡自豪感,进一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爱党爱国的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激励青少年握好时代接力棒,引导青少年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精选优秀红色文化作品。本课题组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优秀爱国主义影视作品及红歌充实到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库中,如《送红军》《红娘子》《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长空之王》《地道战》《开天辟地》《红色摇篮》《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等影视作品,《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游击队歌》《闪闪的红星》《十送红军》《南泥湾》《在太行山上》等红歌,供学生观看、聆听和学习,加深学生对红色教育内容的理解,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革命者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向英雄看齐,最终具备与英雄一样的品格。

(三)开展体验式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1)角色扮演式体验。本课题组成员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了一些新颖、充满趣味性又深受师生喜爱的小程序,例如,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开发了“军装照”小程序,国庆节来临之际开发了“唱红歌”小程序等,学生通过参加穿军装、唱红歌等活动,在亲身感受、参与经历中体验当年革命的艰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2)沉浸式体验。本课题组成员还依托VR/AR科技手段创设情境式、沉浸式虚拟情境,重现当年历史,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大转折》《英雄儿女》等,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全方位交互式体验,全方位沉浸在红色氛围之中,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观看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影视评论等,并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参与者、互动者,让学生从中受到精神上的熏陶。

(3)实践式体验。本课题组成员还利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利用黏土、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等创作工具,组织学生在艺术工作坊里开展红色徽章、红色景点、红色路线、红色场馆等项目的设计与制作活动,还原革命历史故事和历史场景。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填补青少年的碎片化时间,既丰富了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给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系列体验式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让红色文化教育通过互联网进入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由静态的、单一的转化成动态的、有趣味的,红色文化教育的生成性成果又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和分享。学生在参与、发言、讨论、分享中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因此,中小学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肩负的立德树人使命,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搭建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平台,探索有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策略,真正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