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2024-03-29 21:56刘振棕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珠算算式智力

徐 奕 刘振棕

(1.合肥市十里庙小学 2.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00)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作为工具的一种数字计算方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珠心算脱离了实际的算盘,借助存于脑海中的虚拟算盘进行演算。智力障碍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个体活动和参与上受到限制。为此,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能力,提升其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让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得到发展,不断提高儿童生活自理、社会交往及学习的能力,最终促进儿童不断发展。

一、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在观察、记忆、思维及注意力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足,和普通儿童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以孩子必须要认识多少字、掌握多少知识为目的,而主要是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以及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认识算盘”的教学中,首先,选取不同大小、形态、质地的算盘,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一方面感受算盘文化,另一方面加深对算盘的感知。其次,认识算盘的结构时,采用彩色的算盘,算盘的框、梁、档珠都有不一样的颜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盘各个部分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趣味游戏“给算盘换衣服”,和学生一起涂画算盘的各个部位,学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将算盘的各个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师生互相分享自己都给算盘的每个部位换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认珠的时候,将每个档位当成一个小房子,小房子里住着珠宝宝,上面是姐姐,下面是妹妹,通过角色扮演,让智力障碍学生认识算珠的不同位置。最后,通过算盘操的练习,将算盘动作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所有儿童入学所必需的重要学习品质之一,智力障碍儿童也不例外。然而,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也很狭窄,且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借助生动活泼的教具、学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专注力。珠心算中的主要媒介——算盘,把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可视的材料,既激发了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在视觉、听觉和动作上大大提高了智力障碍儿童的专注力。

(一)对智力障碍儿童视觉专注力的培养

珠算与计算不同的是,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要能够熟练地拨珠。一开始,单纯地拨珠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用不同颜色表示珠子的变化过程,颜色的鲜明对比让智力障碍儿童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有效抓住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注意力。例如,教学数字1~9时,静态离梁的珠子是一个颜色,而动态靠梁的珠子的颜色是变化的,通过珠子颜色的变化让学生理解靠梁读数的含义,经过不断练习,学生在没有颜色可以区分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地看珠读数。

这就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的过程中提升智力障碍学生的视觉专注力。经过不断练习,尽管实物算盘没有较大的颜色差别,学生也能够找到对应的位置进行拨珠。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视觉注意力。

另外,数位的变化练习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也是培养其视觉专注力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档位所代表的意义也不相同,学生初学时,就要能够看珠拨珠,即根据教师算盘上的拨珠位置,在自己的算盘上相对应的位置拨出相同的珠数。在熟练一位数拨珠后,逐步增加到两位数、三位数,甚至更多的位数以及看加法算式拨珠,从一位数到同数两位数再到同数三位数逐步到不同数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等,如先练习拨1、11、111,再练习拨12、123,有了拓展练习以后,学生再去拨1+1或者1+1+1,以及常规的一位三笔或更多笔连加或者加减混合,都极大地扩展了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广度,进一步加强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专注力的培养。

(二)对智力障碍儿童听觉专注力的培养

听觉作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内容之一,能够引起动物以及人类的条件反射。听觉专注力就是智力障碍儿童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听到的内容上而不随意转移。教师在珠心算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声音吸引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例如,在学生基本功的练习中,听数拨珠就是最基本的听觉专注力的练习,当学生听到数字几,就拨入数字几。除了教师报数,还可以通过软件报数练习。在听珠拨珠过程中,通过增多数位以及不断改变报数声音大小、高低来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专注力进行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对加法算式的理解,有助于其准确地对教师的话语做出反应。

(三)对智力障碍儿童动作专注力的培养

动作专注力就是智力障碍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而不随便转移。珠心算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力量。智力障碍儿童凭借手掌及手指在算盘上完成推、弹、捏等动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全盘练习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专注力。例如,当全盘拨入“8”的时候,学生需要在所有的档位上进行上面一颗珠和下面三颗珠的“捏”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作专注力得到很好练习。又如,在学习“加法5+3=”的时候,学生可以在算盘上进行全盘练习,先用食指拨上珠往下靠梁,再用拇指拨下珠往上推靠梁,从而直接读数3+5=8。这样的全盘练习让智力障碍儿童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手部动作,极大地提高了智力障碍儿童的专注力。

三、加强智力障碍儿童的手部动作

很多智力障碍儿童存在着手部肌肉力量异常的情况,很难掌握需要双手协调才能完成的精细动作。而珠算前期是需要手掌、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一)利用趣味手指操训练智力障碍学生手部精细动作

在教学中,首先通过珠算手指操进行最基本的手指练习,手指操多以儿歌、游戏等形式呈现,内容丰富且富有情境性,动作简单有趣且易学,既可以调动培智儿童的积极性,能够活动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也可以训练小肌肉的灵活性及手脑的灵活性。

(二)运用不同的指法训练智力障碍学生手部精细动作

1.单指拨珠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一开始通过单指拨珠训练,来训练手指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5的拨珠”的时候,食指向下压拨上珠靠梁,拨入5,读加5,食指向上弹拨上珠离梁靠框,拨去5,也读减5。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其余四指要保持握拳的姿势。通过单指训练并且反复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耐力以及手指的抓握能力。

2.双指拨珠练习

在熟练了单指拨珠后,逐渐增加双指拨入及拨去的珠算练习。例如,数字6~9的拨珠练习,拨入时,食指需要将上珠向下拨动靠梁,同时拇指需要将下珠向上推动靠梁,如拨去6、7、8、9时,拇指与食指捏合放在梁上,同时张开双指,拨离上珠下珠同时离梁靠框。双指拨珠锻炼了智力障碍学生的手指开合能力,使其双指更加灵巧,配合度更高。

3.双手拨珠训练

双手拨珠训练是通过左右手相互协作配合拨珠,左右与右手在拨珠的过程中严格分工。例如在拨珠37的时候,左手负责十位档,右手负责个位档,左手拇指拨入十位档三个下珠靠梁,右手拇指、食指同时拨一个上珠和两个下珠靠梁读数。除此之外,在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双手的有效配合。左右手的拨珠动作提升了学生双手相互配合的能力。

四、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数字记忆力

(一)建立表象,提高回忆能力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代表着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积累。而智力障碍儿童对记忆编码的加工不够完善,记忆缓慢,有意识记能力差,且记忆不够完整。因此,智力障碍儿童表象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尝试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就是通过图像化信息表征的方式对知觉经验进行再体验。珠心算恰恰是通过算盘这一媒介,强调培养儿童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算珠表象,通过看算和听算两种主要方式形成脑成像,从而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回忆能力。当他们生成表象在心理上转换场景或物体时,就能很快投射,从而提升回忆能力。

(二)促进智力障碍儿童数字记忆能力的提升

智力障碍儿童的记忆能力,不是完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他们在掌握算珠的形象、数字的抽象概念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形象思维(珠算)向抽象思维(数概念)的自然过渡。在日常的练习中,数译珠,珠变数,看书、布珠、清盘、写数的训练,不知不觉提升了学生数字记忆的能力。

五、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空间思维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空间思维能力落后。珠心算恰恰反映的是整个拨珠计算的动态过程,长期训练、反复刺激使智力障碍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生拨入8的时候,学生很快就习得拨入一颗上珠和三颗下珠同时靠梁得8,但是在算盘上已经拨入1之后再拨入8的时候,一开始,他们很容易在1的基础上直接拨7变成8,经过训练,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要跳过1拨入5和3靠梁得9。这就是智力障碍儿童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经过训练,智力障碍儿童这种空间思维能力一旦得到发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将有更好的表现。

六、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一直以来都是智力障碍儿童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对于简单的计算,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时间一长就忘得干干净净。能力稍好的学生虽然能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但随着年级的增加,计算难度加大,他们学习起来就越来越吃力了。在珠心算教学中,心算的基础是珠算,珠算运算过程的简化、直观,从某种程度上帮助智力障碍儿童解决了运算上的难题。例如,在教学生“5+3=”的数学运算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要先出示对应的5个物品,再出示3个物品,合在一起。很多学生需要反复点数,于是加法算式的意义就变成了点数说总数,脱离了点数,学生对5+3=这个算式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了。通过珠算,智力障碍学生能够理解算式,先在上珠拨入5,下珠添上3,就表示5+3,同时算珠上出现了8就表示5+3的结果等于8。当珠像图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后,撤掉算盘,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呈现“虚拟算盘”,在虚拟算盘上,智力障碍学生仍然可以拨珠,他们通过拨珠动作来理解加减,通过动作的结果直接读出算式的结果。尽管没有珠,但是珠像图会在学生的“虚拟算盘”上呈现出来。这样就同样可以算出5+3=8。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不用通过死记硬背就能记忆,而是将抽象的算式形象化,辅助学生进行计算。同样适用于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大大降低了智力障碍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七、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数学表达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在利用算盘进行计算的时候,手眼脑的协调使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不仅如此,珠算中的很多儿歌口诀,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对于“凑十法”的算理往往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们认识的数字大朋友”口诀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的大朋友是9,2的大朋友是8……”,很快,学生就能够理解凑十就是找它的大朋友。例如,8+3=这一算式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8加3个位档位上不够加,找3的大朋友7,于是利用口诀“8+3不够,去7进1”,再读盘等于11。通过动手拨珠操作和口诀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算理直接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减少了计算的步骤,降低计算难度。口诀的使用进一步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提高数学的表达能力,从而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珠心算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鉴于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可以在当代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珠心算不是智力障碍功能训练的全能工具,还需要其他更多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开发。

猜你喜欢
珠算算式智力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怎么写算式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