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4-03-29 21:56杜正玉许治初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校际资源共享教研

杜正玉 许治初

(1.合肥师范附小肥东分校 安徽合肥 231600)(2.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0)

一、城乡智慧学校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融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的趋势,以“互联网+”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理念变革。随着信息技术2.0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在线共享成为可能。合肥师范附小集团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集团校间如何跨越时空距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共享和零距离教学、教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城乡智慧学校建设、集团化办学模式中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集团总校与分校可以跨时空同频共振,互动教学教研,提高校际交流的频次,节约校际交通车旅费,聚力集团化学校的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二、资源共享的内容与实施步骤

(一)具体内容

1.“互联网+课程”,课程再造,学习内容无边界

“互联网+课程”让“世界”成为学生学习的教科书。学校积极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建立混合式校本平台如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学情分析系统、课程教学管理系统、自主学习资源中心,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技术体现精准,支持个性化学习,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行为数据采集,依托“云端大脑”建设学生数字画像,改进评价,使学习内容无边界,呈现生态开放、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深度学习、数据实证的新样态。

2.“互联网+教研”,空间重构,学习场域无边界

学校致力于打造“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域”。依托“互联网+教研”的优势,集团化合作学校通过建设智慧课堂,开展网上联合教研活动,使用智慧课堂实现教研的网络直播,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互通性和教研的效率,方便未能及时参加活动的教师通过回放了解网络研讨内容。活动过程保存在网络空间里,留存影像资料。集团校集团队之力建设“专家资源库”,丰富内容,通过顶层设计、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引领,着力打造拂晓种子教师成长营。青年教师借助该平台,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还提高了教科研能力。情境化、互动式、数字化的“学习场域”充盈学校的每个角落,让师生沉浸在空间场景中感知、体验、探究、实践,让空间和场域成为教师主动学习、教研的催化剂和助燃剂。

3.“互联网+校际”,时空突破,学习方式无边界

用互联网思维打破校园的围墙,突破时空的边界,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以新技术的融入改变学习方式,使校际教研更加便捷,让学习随时发生。线上线下常态混合,拓展教研的时空。“互联网+校际”的模式让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为教师提供新颖的教学素材,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二)实施步骤

以双师智慧课堂为例,实施步骤如下:

1.协作分工,优化课堂

双师智慧课堂采用了线上教师主讲和引导、线下教师管理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教师在合肥师范附小本部进行直播教学,通过教室的电脑屏幕将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肥东分校的教师负责板书、重难点再现,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关注潜能生,展开针对性辅导。这样有效协作的方式真正丰富了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跟上成长的脚步。

2.优势互补,博采众长

协同教学的两位智慧课堂教师在线协同备课,确保目标一致,方向明确,分工合理,关键问题重点关注,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双师智慧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两位学科教师的优势特长,收到了博采众长的效果。

3.多元互动,赋能成长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教学中,学生熟练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这样的多元互动,一方面为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其学习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乐于表达,思维灵动,实现了从“知识接受者”向“学习主导者”转变;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参与课堂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使学习更加便捷。

4.教师反思,助力教学

双师智慧课堂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教师需要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据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最优质的资源通过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注重课中的生成和作业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的数据对教学任务及时调整,使得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很多时候需要专家助力。执教智慧课堂的教师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多元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实现对教学问题的可视化与及时反馈,也更容易发现学生出现的个性化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助力教学,更好地赋能学生成长。

三、城乡智慧学校建设资源共享的实施效果

(一)“互联网+课程”,推动共学共练,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

以促进学生高素质发展为中心,发挥集团学校的整体优势,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平台,通过双师智慧课堂教室里的远程互动教学平台,采取双师同步课堂模式,开设城乡远程网络直播课,实现城乡学校师生同上一堂课,共享教育资源。学科类双师智慧课堂直播课有美术、音乐、英语、科学等课程,附小本部的教学名师在线同堂授课,提高学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还利用合肥师范附小本部校本特色课程资源,开设了剪纸、书法、经典诵读双师智慧课堂直播课,补齐新建薄弱学校课程建设短板,提升学生文学艺术素养。双师智慧课堂项目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以及信息化手段,让肥东分校的同学们能够共享合肥师范附小本部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肥东分校的教学更上一层楼。我们还可以将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推广,使信息化手段成为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的平台和载体。

(二)“互联网+教研”,推动共培共研,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以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依托,让集团校骨干教师成为集团校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领头羊”。通过多种远程互动教研平台,拓展教研空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主题在线教研形式,使两校教师集体备课、评课议课等活动同步进行,同时网上共享两校优秀的教育资源。双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科教师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每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多元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生动有趣。两校智慧课堂教师定期进行远程在线互动交流研讨,开展集中备课,确定授课模式和难度,反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以学科为中心,充分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校本研修共建的目标。

(三)“互联网+校际”,推动共生共创,保障校际研修活动的丰富适切

通过校际联盟平台,开展各种校本研修活动,如拂晓大课堂在线直播研讨、专题教学线上直播课等,形成校际网络研修的基本框架和研修模式,跨时空、零距离开展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校际网络研修活动。

四、城乡智慧学校建设的创新点及可复制性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资源均衡化迫在眉睫。城乡教育的不平衡,给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带来深刻影响,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成为制约地区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合肥师范附小肥东分校在肥东县、包河区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采取合作办学模式,为肥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学校全面托管于合肥师范附小,在办学过程中,秉承合肥师范附小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细的管理举措、高效的管理方式,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城乡智慧学校建设,在课程规划、队伍建设、课堂共建、活动开展、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在总校强劲动力的助推下,积极推动本土教育发展。

首先,“互联网+”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新课改背景下培养适应时代要求人才的需要,能使教育教学模式多样化。创新教学模式,将教育资源共享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效结合,使得教育教学的模式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互联网+”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教学、教研创新的路径,使得移动学习更加便捷。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点,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依托大数据,拉近了城乡教育的距离,推动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最后,“互联网+”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了数字化教学新生态。建立校级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团队,以提高本校教师信息素养为目标,以创新学校教学特色为着眼点,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正是“互联网+”背景下城乡智慧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五、城乡智慧学校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如何突破各类教学平台的壁垒,完成“技术小白”到“网络主播”的华丽蜕变?如何凭借网络和屏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真正发挥名师优课的作用?如何重构教学设计,有效组织线上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这些都是城乡智慧学校建设中亟须探索的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期待通过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通城乡壁垒和校际壁垒,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集团化办学协同优质发展,打造符合未来时代需要、未来人才培育的理想学校。未来已来,我们要以智能技术赋能,实现学习空间的重构,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校际资源共享教研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