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研究

2024-03-29 21:56霍国强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霍国强

(萧县城北初级中学 安徽宿州 235200)

一、引言

升入初中后,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更为丰富,难度也随之提升,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厌恶数学课堂。初中生的生活经历相对匮乏,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的理论部分。理论内容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免感到乏味,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尝试将教学知识寓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自发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生活化教学是指通过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加以利用,进一步探讨数学学习在现实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进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案例分析

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学生逐渐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寓教学于生活的方法在数学教育领域中有着最好的教学反馈,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有效避开了其中的弊端,如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缺少合作互动等。以下重点分析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应用。

从学科子类别项目来看,如统计学的应用,统计学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它涉及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推理等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使用统计数据来研究市场趋势、预测天气、评估健康风险等,这里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案例教学来进行实践。代数应用,代数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人们广泛地在生活中使用它,举一个例子如解决汽车加油问题,需要考虑油箱容积和油耗之间的关系,并使用代数方法进行求解。空间几何应用,空间几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搬家或布置房间时,我们需要测量出房间的面积、体积和距离等信息。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科学,也与数学密切相关。在研究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时,我们可以运用曲线图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具体教学如下:如长度单位和货币价值之间的转换。在购物时,经常需要将价格从美元转换成本地货币,或者将长度单位从英寸转换为厘米。这里可以通过一个类似于购物清单的任务,让学生们使用数学知识将货币、长度单位进行转换。角度的测量,角度通常用于描述方位或朝向。例如,在导航系统中,角度被用来指示车辆行驶的方向。这种应用可以通过几何形状问题来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角度。百分比的应用,百分比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数学知识之一。在购物、理财和其他方面,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折扣率或利率,举一个应用的例子,学生们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健身计划的相关信息,然后计算出自己需要的每日摄入卡路里百分比。

当我们的教学涉及生活场景时,也可以关联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如人口增长问题:人口增长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分析和预测人口增长趋势以及计算出不同年份的总人口数。再如贷款利息计算问题:当我们需要向银行等机构贷款时,需要知道每年的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等信息。通过数学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月或每年需要还多少本金和利息。商场促销问题:商场是让人疯狂购物的场所之一,同学们在平时可能会关注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很多情况下高折扣会直接改变人的购买决策。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把商场促销作为案例,帮助学生们了解折扣、价格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等。通过分析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化,帮助学生们制定更明智的购物策略。

这几个案例是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一部分,它们都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教学特征分析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教师负责安排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构建。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应赋予教学内容一定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自发了解学习内容,参与教学活动。这种方式能使学生自发探索,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布置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任务。学生了解任务后,结合教学情境与所学知识,将任务分解,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最终共同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明确自己的定位与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是发现自身缺点并加以纠正的理想场所,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更直观地发现组员优点,并在磨合中锻炼自己,提升自我。因此,在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合理布置小组任务,做到团队间的优势互补,从而使团队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三)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数学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重心落在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上,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这为教师进行生活情境教学提供了机会。教师列举出现实中存在的案例,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几何图形相关知识时,结合门、窗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

四、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教学环节探析

(一)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在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对此的理解也不同,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以下将以纯数学问题、实际生活背景、实际应用问题等方面为切入点,讲述不同类型问题的情境创设方式。

纯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根据现有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将其中的数学语言替换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以“整式的加减”为例,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同类项这一概念,掌握同类项的甄别与运算,教师可以以水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将水果加以分类,随后将水果与同类项定义相类比,使学生在区分的过程中掌握同类项的应用。

实际生活背景的情境创设则离不开现实世界。生活中许多物体都蕴含丰富的数学语言,教师通过抽象出这些数学现象中的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例如,教师通过列举三脚架、门框的斜拉条等案例,引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自发寻找生活中其他三角形性质的具体体现。

实际应用问题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而产生。教师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根据知识概念设计出商品交易的环节,学生代入顾客的身份,在给出的不同优惠中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此类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出问题

初中生相较于成年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需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循序渐进的数学问题,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偏差。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结合本章节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且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抛出问题,学生理解问题后需将所学知识与问题进行结合。教师需要采取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学生自发性创设问题并探究分析。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理解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与其他组员的沟通交流中抒发观点。实际教学期间,无论问题的提出者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师都需要时刻跟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以便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做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

五、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教学现存困境

(一)轻视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因此,教师在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多力求创造出极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课堂中。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教师出现了舍本逐末的行为,将课堂重心过度放在如何设计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上,从而忽视了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过程。过度强调情境很可能出现情境大于教学目的本身的问题,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情境而非教学问题所吸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出现思维停留在情境层面,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好分寸,将现实生活与教学问题合理融合,否则将会出现课堂割裂感严重的情况。

(二)学生的实际需求易被忽视

教师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时,列举了学生不熟悉的情境做案例,如地区经济发展,并要求学生根据此情境构建方程组。这种情境构建忽视了学生的社会阅历与理解能力,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情境教学的抵触与逃避。

教师在将教学情境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教学内容处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才可正确引导学生以数学思维看待生活,反之只会起到阻碍作用。

六、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教学策略

(一)构建指向数学对象本质的教学情境

将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与教学课程标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教学期间,无论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是否结合实际生活,都应将“突出数学对象本质”作为教学重点。

以现实情境为例,教师可结合“中位数与众数”假设问题:某次数学期末考试中获得80分及以上的学生有10人,获得90分及以上的学生有8人,获得100分的学生有8人,80分以下的学生有25人。小明获得了83分并向父母报告自己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处于班级上等水平。请大家思考小明是否说谎了呢?

学生若想计算小明是否处于班级上等水平,需要运用中位数的相关知识。教师通过列举现实案例,引出中位数这一概念,使学生对中位数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

教师可在实践中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使从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了解。

(二)启发式教学与合作教学相结合

为更好发挥实际生活与教学结合的成效,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师的目标场景与学生实际能接受的情况相符合。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故意向学生提供错误的解题思路,随后给出问题并要求学生按照既定思路进行求解。学生自身掌握的学习方法与教师提供的错误思路不符,从而产生思维冲突。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协作,最终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方式就像初中数学中的反证法,同时对现有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寓教育于实际生活中,根据教学环节间存在的差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打牢学生的数学学科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新时代数学人才。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