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法论证”使议论文主体论证段从“肤浅”走向“深刻”

2024-04-04 15:05杨洁霞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议论文

杨洁霞

[摘 要]议论文主体论证段深刻化是一個细致而复杂的命题,因为其指向更为深入的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在逻辑思维上具备判断推理、比较分析的能力。文章结合学生写作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作文中整理了两个典型的论证肤浅的主体论证段,分析“例后无析”“以例代析”“以引代析”的问题,探索“三精法论证”使用,即提炼精准化、表达精简化、论证精细化。

[关键词]议论文;论证深刻化;“三精法论证”;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3-0007-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阐述“学科核心素养”时提到“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原题呈现如下: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难发现,学生只要理顺材料的内在逻辑,并顺着这一逻辑写好标题、论点、分论点,相应的文章便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无偏题之忧。然而,要想获得高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2023年6月7日发布的文章《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中说:“试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由此可见,能否形成明确观点、能否进行合理推理、能否进行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是判断学生议论文优劣程度的重要因素。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议论文的写作需要关注主体论证段的论证深刻性。

那么,什么是深刻的论证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学生“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笔者以学生写作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的主体论证段为例,说说学生该如何使论证从“肤浅”走向“深刻”。

一、困境:议论文主体论证段论证肤浅

有些学生觉得,运用了论证方法的论证就一定具有深刻性。无可厚非的是,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是可以增强论证说服力、阐明观点的。但是在运用论证方法时,如果学生频出逻辑错误,反而会使得论证缺乏科学性、严密性,导致论证肤浅甚至无效。

有学生在写作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时,写了这样一个论述文段:

好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万户飞天,嫦娥奔月是古代人对宇宙的探索,是想象更是向往,对宇宙充满好奇的新一代为探索未解之谜,也登上了太空。在王亚平太空授课后,新一代青年也逐渐加入航天队伍。王楠在山东大学毕业后去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深造。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启发她加入了航天队伍。故事传承更需要个人的发展,张桂梅校长与她的学生在教育事业上薪火相传,应传播好她们的教育事业故事。

其实,文段运用的“王楠听王亚平的故事”“学生听张桂梅的故事”这两个例子都是非常恰当的,可见这个学生是审题正确的。但是,文段在举例后的论证不够精细,逻辑比较混乱,“万户飞天”“为探索未解之谜,也登上了太空”与分论点中的“好故事”“改变”“命运”有什么关系呢?在分析“王楠听王亚平的故事”这一事例时,如何体现“好故事改变个人命运”呢?在分析“学生听张桂梅的故事”时,写了“薪火相传”,但并没有回答“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如何改变命运?”等问题。

可见,学生在写作时,并不缺乏事例。只是在面对一个恰当的事例时,学生可能不能贴合分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事例剪裁,以致泛泛而谈,更有甚者使用描写性语言,通篇讲故事,不做分析。这些问题会让段落论证仿佛隔靴搔痒,没有深度,浮于皮毛。好的素材并没有被用好,正如好的食材没有做成让顾客满意的菜品,让人非常遗憾。

二、思考:“三精法论证”使段落论证从“肤浅”走向“深刻”

针对以上学情,可以从使用方式入手,在事例和名言的精准提炼、精简表达、精细论证上下功夫,使主体文段的论证从肤浅的“蜻蜓点水”走向深刻的“鞭辟入里”。

(一)提炼精准化

“提炼精准化”指的是精准提炼分论点的关键词。“精准提炼”为深刻论证夯实基础。具体分为以下两步。

1.精准提炼:提炼分论点的关键词,要提准、提全。

2. 思考:关键词会衍生出哪些需要逐层探究的问题?

所举论述文段分析:

1.分论点:好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提炼关键词:好故事、改变、命运。

3.逐层展开:好故事的内容是什么?谁的命运发生变化?这个人的命运从原来的什么样子变成了后来的什么样子?好故事具备怎样的特点才可以更好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二)表达精简化

好事例和名句的融入会使观点如虎添翼,但须知对于论点阐述而言,并不总是举例比没举例好,也不总是引用比没引用好,重要的是要切合论点,精确表达。“表达精简化”即对事例、名言精心剪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精简的表达。“表达精简化”是深刻论证的关键一环。

议论文中的事例列举可以采用夾叙夹议的形式,剪去枝叶,保留能突出材料典型性的主干部分。所举论述文段中记叙的“中国人探索宇宙”与分论点“好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无关,可以删去,应该增加“王楠什么时候听到了王亚平怎样的故事”“学生知道了张桂梅的故事后有什么改变”等细节增强事例的典型性。

另外,“表达精简化”还有利于增强论据组合的丰富性。“丰富”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评分的要求之一,所以在每一个论证段落中列举两到三个素材,可以增强论证的深刻性。在组合材料时,应从逻辑上考量,例如从个人到社会到民族群体再到国际、从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从古到今等。为彰显事例之间的紧密关系,可应用固定句式串联事例。例如:

1.递进:从……到……、由个人到民族群体……

2.古今对照:揆诸畴昔/稽之往史……揆诸当下……、观乎古……察于今……

3.并列:我看到……我看到……、君可见……君可见……、曾记否……曾记否……、从……中我们感受到/品味到/领悟到……、我们触动于/有感于/感动于……、无论是……还是……都是……、看……听……、阅过……观过……览过……、正因为……才……正因为……才……

4.正例反用:试想假如……那么就不会……更不会……

5.正反对比:与其……不如……

固定句式的使用既能让表达精简化,又能彰显逻辑深度,让阅读者一目了然。

通常,文段中的引用论证有如下作用:1.阐释观点。2.阐述关联。3.印证观点。

所以引用名言时要先思考辨明语句的适用性,考虑引用哪些内容,发挥什么作用。

(三)论证精细化

无论是举例还是引用,都是为了说理。所以,不能把事例、名言列举、引用了就结束,而应该在举例、引用的过程之中或者之后对事例、名言进行必要的、适当的理性分析,把这件事和这句名言阐释的道理讲清楚。

“论证精细化”指把事例、名言和分论点的内在逻辑有机联系起来,进而增强论证力度,深入分析观点形成的原因。

围绕分论点,问“为什么”。如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与讲道理相比,究竟讲故事的优势是什么?具体分析,只讲道理比较苍白,把道理融入故事则使道理更加形象生动;只讲道理太抽象,以故事讲道理,道理会深入人心。深挖原因有助于探究事物的本质,彰显深刻的魅力。

学生根据上述方法对所举论述文段进行了修改:

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分论点不变】。一则好故事,自有千钧之力,可以触动心灵,在无形中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删去第一个论据,改为议论句】。试想若还是高中生的王楠未曾被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讲解‘陀螺的定轴性”的故事触动,那她选择的大学专业便可能与航天无关。这样,她就不会在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时和王亚平并肩作战【修改后能更好地体现关键词:好故事、改变、人生】。试想师范毕业的周云丽未曾被张桂梅“献生命于山区教育”的故事触动,她就可能不会放弃编制岗位坚定地回到家乡从教【修改后能更好地体现关键词:好故事、改变、人生】。好的故事,其磅礴伟力,可触动心灵,可启迪智慧,可改变人生【修改后能更好地体现关键词:好故事、改变、人生】。

三、实践

有学生在写作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时,写了这样一个论述文段。

好故事可以启迪智慧。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术各有专长,如此罢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在学习的路上,拥有过人的志向。《留侯论》有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由文段引用《师说》《留侯论》中的句子可见,该学生阅读面较广。但是,文段引用的《师说》和《留侯论》中的句子与分论点毫无关系,连间接阐释观点都谈不上,更遑论直接阐释观点。

由此可见,学生在写作时并不缺乏名言。只是,学生可能只会默写出来,并没有挖掘名言的深层内涵;只会随意堆砌,丝毫不关心所引名言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只引不析,导致议论肤浅。

我们尝试运用“三精法论证”来进行修改:

(一)提炼精准化

分论点:好故事可以启迪智慧。

提炼关键词:好故事、启迪、智慧。

逐层展开:1.好故事的内容是什么?2.启迪了谁的智慧?3.启迪了哪些智慧?4.好故事具备怎样的特点才可以更好地启迪智慧?

(二)表达精简化

论述文段中,《师说》的引用可以作为观点的阐释,但要删掉一部分内容。《留侯论》的引用要简单介绍一下故事背景,紧扣分论点“好故事可以启迪智慧”分析“谁的好故事”“启迪了哪些智慧”。

(三)论证精细化

围绕分论点,对已有的材料进行挑选、剪裁、重组,修改论述文段。

好的故事,可以启迪智慧【分论点不变】。“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一言铿锵有力,何以实现“闻道先”这一目标呢?好的故事不可或缺【修改第一个论据,用它来引出“好故事有力量”的观点,为下面具体论述做铺垫】。好故事不仅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更蕴含丰富深刻的寓意,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增加议论句子,揭示原因,走向深刻】。我们看到,“亡羊补牢”的故事启迪人们“设法补救错误,为时未晚”的智慧;我们看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启迪人们“明辨是非,切勿同情心泛滥”的智慧【句式相似,围绕关键词“好故事”“启迪”“智慧”】;我们还看到,苏轼《留侯论》中“张良圯下受书”的故事揭示“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道理,启迪人们“忍小忿而就大谋”的智慧【修改第二个论据,揭示原因,走向深刻】。所以,好故事以微言见大义,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作家曹文轩认为一个中学生应掌握两种表达技能:一是叙事能力,一是说理能力。说理不容易,而说理深刻更不容易,要求学生具备判断推理、比较分析的能力。“三精法论证”的核心是精准提炼、精简表达、精细论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需要给学生提供方法、抓手,更需要全面周密的部署,以使学生所作议论文的主体论证段从“肤浅”走向“深刻”。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