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技能型学习习惯

2024-04-04 15:05肖德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

肖德梅

[摘 要]高中课程内容丰富、学习难度大,高考与中考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高中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基础不太扎实、习惯不够优良的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学习,成绩渐渐下滑。如果这些学生意识不到症结所在并加以改正,可能在学习上会越发困难,信心会更加不足,坏习惯可能还会恶化,或不断滋生新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真正成了学习上的“困难户”。文章以语文学科为例,从培养技能型学习习惯的角度,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能型学习习惯;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3-0046-03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无明显的生理或精神缺陷,然而学习能力较低,与其他智力相当的学生之间有明显差距的学业不良学生。一般来说,这种落后状态是暂时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学习习惯是后天形成的有关各种学习活动的一种自动化、稳定的、无需意志控制的条件反射行为。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像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样持续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技能型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从实际观察和深入了解的情况来看,学困生一般不具备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学习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不会长期坚持,努力养成自觉习惯。如果教师能重视对学困生的帮助和引导,找到适合其特点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其养成良好的技能型学习习惯,那么学困生是可以进行有效转化的。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一、课前预习成习惯,降低听课难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如此,课前是否预习以及预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听课效率和学习效果,一些学困生偏偏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或预习意识薄弱,或不知预习方法,或不明预习目的。上课时,“陌生的知识”使他们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听得云里雾里。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起来越发困难。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问题,并加以引导,让学困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渐渐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一定可以使学困生的学习有起色。

如语文阅读课预习内容包括充分阅读教材、了解相关背景、标注段落序号、查注生字生词、概括段落大意、厘清文章思路等。通过预习,学困生能对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学困生在课上学习时会发现教师传授的大多是“见过”的知识内容,从而能够心中有数,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学困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提出较高的要求。比如,知识点的前后串联、归类合并,知识体系的构建……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学习兴趣的保持。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学困生预习时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并注意跟踪检查其预习情况。

二、勤用“工具”成习惯,扫除自学障碍

无论是课内预习还是课外拓展,学生难免有不懂、不解的地方,解惑的途径和方法众多,就语文学科而言,对于语言文字障碍,勤查工具书就是跨越方法之一。叶圣陶先生有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 高中生应备有以下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成语词典》《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等。学困生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一般不少,教师要引导他们利用工具书扫除最基本的障碍。通过查找工具书,学困生不仅能了解字词的读音、意思,还能了解字词的来历等。碰到生字词时,教师可引导学困生了解汉字的造字方式及表意特点,然后带领他们尝试用多种查字(词)典的方法查找相关含义。一段时间后,可让学困生当场查字(词)典,并指导他们认识汉字音、形、义三者的关系,及时记录整理。教师要不定期地考查学困生独自查找工具书和整理生字词的能力。长此以往,学困生便会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自然随之提高。

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经常会碰到不认识的字、不会读的词、不解意的句、不熟悉的文学典故、不了解的文化常识……遇到上述困难时,学困生一般会跳过不予理睬。殊不知,此时若能利用好工具书,便有如书山索径、学海借舟,进而顺利攀越“高山”,畅游 “大海”。通过查找工具书,学困生了解掌握的字词会越来越多,而且还会不再畏惧学习文言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学生可用的“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工具书。多媒体可作为学困生使用的新工具。与字词知识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能刺激学困生的感官、降低学困生的思维难度、深化学困生的理解。

三、有效背诵成习惯,丰厚知识积淀

部分学困生一提到背书,就觉得头昏眼花、手脚发软。他们有的甚至宁愿放弃默写题的分数,也不愿狠心读一读、背一背。教师应帮助学困生分析“背书难”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能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一味批评指责,否则只会让学困生望“书”生畏,失去信心。教师应讲解背诵的好处,让学困生产生背书的欲望,并定期让优秀生介绍背诵经验。

一般来说,背书困难的原因,在于态度不端正和方法不恰当。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找到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1.理解记忆,对于要求背诵的语段,先理解词句内涵和语段大意、弄清语句关系及逻辑层次,再理解记忆。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延长时间,要求学困生完成背诵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自主学习的机会。3.化整为零。整篇背不完,可以先分段背;整段背诵难,可以先分层背,最后再整体背。4.抓住契机,可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醒学困生背诵、复习要及时,可利用早读、大课间、语文课前的时间背书。总之,教师要多肯定,帮学困生找回自信;多考量,让学困生有“用武之地”;多引导,使學困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善比较,让学困生感受自己的进步。只要坚持不懈,相信学困生迟早会摆脱背书困境,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丰厚自身的知识积淀。

四、科学记录成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与初中相比,高中课程难、课堂容量大、听课要求高,因此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接受知识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课后复习和解疑,教师常要求学生记笔记。记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理解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有助于学生课后的归纳整合、系统复习。部分学困生的笔记记录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有的不会特意记笔记,认为教师讲的课本上都有,没必要再写一遍,浪费时间;有的习惯把教师所讲的内容一股脑地记下来,只顾记录,缺乏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有的在记录时只关注结论、答案,忽视分析过程,即使记下很多内容,到头来却不知其所以然。这反映出学困生对记笔记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科学记录并有效利用。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就笔记内容而言,知识框架、难点和易错点、课内拓展与补充知识、解题思路方法、自我总结感悟等都是可记的。就记录步骤来说,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实录”,一旦无法听懂或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便立刻记下。第二步“发现” 。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关注教师强调、补充、拓展的内容,学会思考筛查——哪些是已经完全掌握的、哪些是似乎听懂但理解不透的、哪些是重难点,以更好地对所记内容做详略区分。 第三步“总结”,这是非常重要但学困生容易忽视的一步,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悟。当然,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课上要提醒容易分神的学困生“好好听,认真记”,留出一定时间让他们记录、整理知识,要指点小技巧以提升他们的笔记记录质量,如复杂点归类记录,易难点分层整理,发挥不同符号、多样颜色的标注作用;课后要勤做检查,展示优秀笔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等。多措并举,促进学困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五、积极复习成习惯,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是会遗忘的,要不断与遗忘做斗争,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复习是减少遗忘、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复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加工,从而加深理解,使知识真正为己所用,还可以对学习过程加以反思、修正,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知识会越发丰富,能力会逐步提升。学困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他们有的以“没有时间”“复习没用”为由,从不复习;有的考前才临时“抱佛脚”,机械地记忆简单知识,却又由于缺乏知识体系的构建,无法将相关知识前后串联、融会贯通,所以根本记不住。

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应当重视他们复习习惯的培养。复习的方法很多,可以当日事当日毕,可以阶段性复习巩固,还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温故而知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关联记忆和理解。比如,解释《〈论语〉十二章》“就有道而正焉”中的“就”时,可以联系曾经学过的《劝学》“金就砺则利”、《活版》“持就火炀之”以及熟知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例句中的“就”的意思,这样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以实现随时学习、随时复习的目的。如教学《赤壁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能够重温以前的知识内容。再如针对默写题,可以开展专项复习,也可以联合其他内容开展交叉复习。旧知识扎实掌握了,学习新知识自然不费力。

六、阅读积累成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搞“突击”没用,需要付出日积月累的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说明了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正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想让学困生变得聪明有灵气,必须重视阅读积累。

积累不凭一时热情,不可一蹴而就,要下硬功夫。具体来说:一读,让视野在阅读中开阔,让思维在阅读中飞扬,让思路在阅读中拓展,让好奇在阅读中产生,让理解在阅读中深化,让能力在阅读中提升;二摘,“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看到好的名言警句、美文片段、热点素材就及时摘抄整理,到了写作时,笔下的内容自然丰富生动;三记,试题中考查的名言警句、文学常识、文言知识等都是需要记忆的,在短时间内记忆这些内容难度非常大,因此一定要在平时就勤学勤记;四练,语文学科像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做题,因为知识记住了,并不算会用了。总之,唯有厚积方能薄发。

为引导学困生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教师可做如下努力。1.课上拓展渗透,经常分享相关的趣味故事,最后借鉴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话术,留悬念,激起学困生的好奇心。这样,一些学困生在课下会主动去学习探究。2.课后推荐阅读,不妨介绍余秋雨、沈从文、梁衡、汪国真等人的作品让学困生结合个人兴趣和喜好,自由选择阅读。3.多样活动激励倒逼,通过“课前三分钟”阅读分享、名著阅读展播、名篇诗词竞背、课外阅读笔记展评等,让学困生多些机会展示自己,多听到称赞与鼓励,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还可以鼓励学困生充分利用“边角料”时间,让阅读积累成为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科不一样,技能型学习习惯的培养种类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无论哪一学科,相应教师在技能型学 习习惯的培养上要由易到难,稳步推进,要考虑学困生的适应能力。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能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转化学困生更是复杂的工程,对此教师要有信心,从培养技能型学习习惯抓起,慢慢开展转化工作。教师要靠滴水穿石的韧劲,反复抓,抓反复,知晓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可以成功转化一个学困生为起点目标,继而教育和影响一批学困生。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插上技能型学习习惯“翅膀”的“丑小鸭”一定能变成既能在水中畅游,又能在天空飞翔的美丽“白天鹅”。

[   参   考   文   献   ]

[1]  黄雯. 高中学困生课堂不良学习习惯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常州市A高中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23.

[2]  孟正斌.高中学困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1(11):25-26.

[3]  祝晶. 高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  梁永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对策[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10):93.

[5]  李曉慧.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68.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思考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