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落实

2024-04-04 15:05张灿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制度课堂

张灿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义务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核心素养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如何落实教学常规管理问题?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改变,将会导致其他问题发生。学校要建章立制,积极推进核心素养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办学,积极推进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程序化,其中,教学常规管理包含“备”“教”“练”“改”“辅”“评”六个核心指标。

[关键词]课堂;管理;核心素养;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3-0072-03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满足当前新课改、新课标提出的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对教学常规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笔者通过对教学要素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应规范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备”“教”“练”“改”“辅”“评”六个核心指标,以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那么,如何落实“备”“教”“练”“改”“辅”“评”这六个核心指标呢?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六个核心指标可能涉及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备,即备课

部分乡村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上受一些非教学因素的影响,当前学校,尤其是教师疲于应付检查材料,而且部分教师本身缺乏研究教学的情怀,授课只是课前简单浏览要讲授的内容,甚至无准备上课,上无准备的课。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备课、强化集体备课,撰写的教案也要规范、实用,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备课通常要做到“五要”:一要备课标和教材,研读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二要备学生,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确定教学知识面的宽度、高度和广度;三要备教法学法,衡量一节课的教法正确与否,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学生能力有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收获如何;四要备作业练习和知识点,在“双减”政策下,课堂练习的选择要用好教材的习题,选题必须精准;五要研究教材,分析教学内容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罗列、梳理知识,只有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剖析教材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点;二是分析知识点的特性,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

二、教,即课堂教学

“教”是落实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明确每节课要教学生什么,该如何教,即引领、指導学生去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稳步开展课堂教学,调整和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那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问题情景化的教学理念,善于根据问题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探究中,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认真思考,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切实做到“六有”:有讲、有问、有读、有思、有练、有评。课堂教学应做到“四讲三不讲”。“四讲”:一是重点、难点知识详细讲;二是学生易混、易漏的知识提醒讲;三是大部分学生易错的观点和问题重点讲;四是对总结出的规律、方法特意讲。“三不讲”: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懂的,不讲;二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三是能够让学生讲的,不讲。学生要做到“三拿三动”:人人拿书、拿笔、拿练习本;人人动口、动手、动脑。

三、练,即课堂内外的练习和作业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进一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这一举措说明教师精心挑选、合理布置作业尤为重要。练习和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接收率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每节课知识点都过关,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分学科列出课堂练习清单,教师要保证课堂练习及作业的设计质量,必须在“练”上做到“六要”:一要设计有层次性、多样性的课堂内外练习和作业;二要设计体现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作业;三要规范作业的格式;四要及时批改和评讲作业;五要控制作业的数量,结合学科的特点,语、数、英、理、化布置课外作业,其他学科尽可能只布置课堂作业;六要教师先做一遍布置的练习和作业。

四、改,即教师对课堂作业的批改

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及时自觉完成作业的重要手段。曾听到部分教师抱怨学生学习不自觉,布置作业有学生不完成,甚至还对做作业有抵触情绪,以致出现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笔者进一步去了解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时,发现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只布置不批改,或是没有及时批改,比较拖拉,又或者只是粗略地改,学生更不会自觉纠错、总结。因此,学生养成作业拖拉或不愿意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很大原因跟教师平时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态度和完成要求有关,部分教师正确没有引领。那么,要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教师批改作业时应注意及时性、准确性、灵活性与实效性。

1.及时性。教师应及时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学生的作业不可能完美无缺,因为部分中小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对布置的作业一般要坚持当日完成批改,批改后及时对学生讲评或引导学生勘误。这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批改作业拖太久,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草率应付或干脆不做。

2.准确性。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为作业是学生衡量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认真批改,通常要用红笔判断作业的正误,批改符号要明确,尽管有时答案是开放性的,但也应给学生一个确切的勾;错误作业打叉的同时还可以画线、打圈、打问号等,提醒学生错在哪儿。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的综合质量,准确给出优、良、及格、不及格,也可以结合学生作业书写情况给出激励性评语,让学生从作业批改的反馈信息中被教师的责任心感动,自觉提高作业的质量。

3.灵活性。作业的批改方式应不拘一格,除了常规的批改方式,教师还可以因人而异,采用灵活的批改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面批。尤其是对基础薄弱、作业错处多的学生,面批能让他们及时勘误、堵漏补缺。教师也可以成立生生合作小组让学生分组合作批改,分组时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小助手,如在作业后由组长主持进行互相检查、建议,互相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应坚持先分组后集中的原则,对学生所反馈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又可以提高作业讲评的针对性。

4.实效性。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探究作业中的错题,在平时的纠错中形成一种习惯。拿到作业后,教师指导学生及时讨论纠错、认真查看评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使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乐于完成作业、善于完成作业。此外,教师可定期举办作业展评,给予学生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

五、辅,即教师培优促中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抓好培优促中辅后工作,对优等生要正确引导,发展其特长;对学困生要满腔热情、耐心辅导、指导学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辅”要做到“三要”:一要分层辅导,有内容有措施。每位教师都要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和深入的摸底工作,同时与班级的科任教师一起商讨确定优等生与后进生等每个层次学生的名单。教师对自己班级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的确定要谨慎,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不超过十人,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掌握情况,落实对每个层次学生的辅导内容和措施,因材施教。每位教师对分配给自己辅导的学生要做到认真研究,强化辅导的针对性,每月至少要对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实施一次辅导。二要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结合实际,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等与家长沟通和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向家长介绍合适的教育方法和辅导方法,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三要做好跟踪辅导,建立辅导档案。要对任教期间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和建立跟踪辅导档案;学校教务处在每次教学月检时,要对每位教师辅导的学生进行抽查核实,同时可以将符合学生实际、具有特色、具备实效性的辅导材料进行归档,并将其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没有辅导材料可不归档。

六、评,即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引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的手段。评价的目的是发现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赵德成教授的《有效的教学评价》让我们体会到:教学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要淡化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以校为本,扎实有效,主要包括课时学习效果评价、单元学习效果评价和全册学习效果评价。“评”要求教师做到“三要”:一要抓牢课时学习效果评价。教师要对课前预习(如提出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作业等)、课中学习(如课堂学习习惯、课堂练习完成情况等)、课后复习(如知识点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巩固练习的完成情况等)的效果进行指导和评价。二要抓实单元学习效果评价。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清单并进行单元练习,还要对单元练习题全改全评。学生要纠正错题,争取单元知识过关。三要抓严全册学习效果评价。第一,教师要制订好复习计划,上好考前复习课。教师要认真备好复习课,有计划和有针对性,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期末综合素质检测前一般安排一至两周时间进行复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第二,教师要详细做好检测后的质量分析,使检测真正达到以测查学、以测促教的目的。教学评价问题是不断生成和不断变化的,需要广大教育实践者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评价工作日益完善。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涉及多方面因素,教学常规管理问题不可能通过一本书或一篇論文就得以解决。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因为有许多问题尚待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希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行能共同参与,解决好这个问题,为全面提高我国的义务教育质量作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制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