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ratedskills板块教学设计

2024-04-04 14:06宋梦琦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教学设计

编者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秀的教学设计能为教师提供经验与启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2024年,本刊开设专栏《典型课例》。在该栏目中,我们以“教学设计+点评”的形式,呈现一线教师学习、理解新课标,深化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我们主要呈现在省级、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这些典型课例,引领教师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教学灵感,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和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整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07-0041-04

【作者简介】宋梦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支架式教学理论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即“支架(scaffolding)”,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建构知识和培养新的技能,帮助学生培养在逐步撤掉支架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动,从语言、内容、思维、情感四个方面搭建支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课堂成员互为支架,相互支持合作,共同提高。支架式教学可以确保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有效综合使用语言技能,高效完成输出任务。

本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4 Integrated skills板块Making a time capsule为例,探究如何基于支架模式,通过语篇阅读、视听说活动和写作,逐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发展思维素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而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为学生完成输出任务搭建支架,教师应立足单元主题设置情境,搭建内容支架。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话题为“科技生活”。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最新成果,感受科技改变世界的巨大影响,从而更好地融入当下和未来的高科技生活。其中,Integrated skills板块围绕单元话题,以“制作时间胶囊”为情境,展开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为学生搭建语言、思维和情感支架,教师应分析学情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节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基本可以满足本节课所需。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读、看、写技能,能够独立通过听、读、看获得事实信息,并且在书信体应用文写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然而,本班学生对于“时间胶囊”这一概念相对陌生,缺乏根据语境灵活运用“由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技巧的经验,同时对于青少年如何理性应对生活中的科技问题以及未来在科技发展领域将承担的责任缺乏深入思考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笔者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学习理解类目标:通过听、说活动理解时间胶囊的基本信息。第二,应用实践类目标:根据阅读语篇阐释时间胶囊中爱因斯坦的信的思想,并总结和应用时间胶囊中给未来的信的文体特征及写作技巧。第三,迁移创新类目标:整合听、说、读、写,给2050年我校学生写一封信并将其放入时间胶囊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支架式教学主要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本节课中,教师以“制作2050年的时间胶囊并给2050年的同学写一封信”的输出任务为目标,对本板块的听、读、说、写四个项目进行重组融合,逐步搭建支架。

(一)环节一:规划问题解决流程

1.导入板块话题,搭建情感支架

课堂伊始,教师借分享自己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呈现过去的生活与文化,包括精美展品背后的技术。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单元话题“科技生活”回忆在Reading、Grammar板块了解到的现代技术,围绕问题“How can we tell people in the future about how we are living with technology nowadays?”,以自由交谈的方式讨论如何向未来的人呈现当代的科技生活。最后,教师以史蒂夫·乔布斯著名的时间胶囊为例,引出板块话题——制作一个时间胶囊。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单元主题“科技生活”以及博物馆的作用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以“如何向未来的人介绍当代的科技生活”引出任务,激发学生“制作时间胶囊”的热情。其中典例史蒂夫·喬布斯的时间胶囊原为A部分听力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教师将此部分信息由“听”改编为结合图片的“看”,一方面节约课堂时间,丰富输入性技能训练;另一方面结合单元“科技生活”主题激活已知,从学生熟悉的名人和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搭建情感支架,帮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学习任务,提升自我效能感,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2.明确交际情境,梳理任务步骤

在听力活动前,教师抛出三个关于“制作时间胶囊”的基本问题:What is it? Why do we make it? How can we make one? 学生带着疑问听一段广播,并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获取有关时间胶囊的关键事实信息。随后,学生口头总结制作时间胶囊的步骤。教师带领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向我校2050年的学生介绍当下科技生活,并梳理大致步骤——首先,选择科技产品;其次,写一封信,描述当下的科技生活,介绍该科技产品,表达对未来读者的期许。

【设计意图】教师在设计听力活动时,应思考听的理解性活动对学生完成表达性语言活动具有怎样的推动作用。本节课,教师基于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利用听力内容为学生提供“制作时间胶囊”步骤的基本信息,为后续教学活动作铺垫。学生带着疑问听,选择性地获取信息,避免机械训练,自觉进入任务情境。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教师将目标读者细化为2050年的本校学生,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语气和内容。

(二)环节二:选择并介绍科技产品

1.获取产品特点,搭建内容支架

学生阅读本板块B部分关于1939年世博会时间胶囊的文章的一、二两段,聚焦时间胶囊中的科技产品并总结它们的特点:创新、改变生活。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思考当下最能改变生活的创新科技——AI 技术,并列举自己熟悉的AI产品,简单描述其作用。

2.讨论目标产品,搭建语言支架

基于Reading部分涉及的以及学生列举的其他常见AI产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其中一个AI产品,利用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I have put a(n) _______ in the time capsule for you to see. We can ________ with the help of it. We are also using it to ________.”描述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将学生的“读”與“说”有机结合。对于阅读语篇,教师不再遵循“概读结构大意—品读具体细节”的传统阅读程序,而是将其作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范本,即获取信息的来源或模仿写作的范例。因此,在这部分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只需要扫读文本前两段,获取信息即可。学生在范例中获取有用信息之后立即通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基于单元主题,提醒学生回顾本单元Reading板块,聚焦AI技术。

(三)环节三:描述当下的科技生活

1. 赏读经典文字,搭建思维支架

学生首先带着问题“What was life like in Einsteins time? ”阅读爱因斯坦的信的首段,体会科技给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带来的便利,类比当下,感悟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助益。接下来学生再读这一段,回答“What is the main idea? Which part of the topic sentence is more specific? How did he make the idea more convincing?”等一系列问题,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其“general-to-specific(由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技巧及其效果。学生总结第一条写作建议——Tip 1:Follow the general-to-specific order.

2. 练习片段写作,搭建语言支架

教师启发学生结合Reading部分对AI 的讨论,利用由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技巧来描绘当下的科技生活,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Our time is rich in great technologies, which are bringing us considerable ___________. We are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___________.”独立尝试由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技巧。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片段后,教师给出范例,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爱因斯坦的信的首段,通过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观察其由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技巧。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的基础上,及时练习片段写作,充分利用阅读中有关AI技术的知识,创造性地表达观点;同时,基于教师和同伴的即时评价,充分巩固新知。

(四)环节四:表达对未来读者的期许

1.解读名人思想,搭建思维支架

学生阅读文章第四段,获取爱因斯坦对后人的期许,即“Future generations would read his message with ‘a feeling of proud and justified superiority.”教师随后提问“Who would future generations feel superior to? Why?”引导学生关注此段提到的“the dark times”以及“social problems”,结合历史背景知识,解读爱因斯坦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科技使用方面的担忧,理解爱因斯坦的期许正是基于对当时科技生活问题的反思而提出的。学生总结第二条写作建议——Tip 2:Base hopes and wishes on concerns.

2.分享担忧期待,搭建语言支架

教师给出语言支架“However, __________. Hopefully,__________.”鼓励学生讨论并分享对当下AI技术的担忧和与之相对应的期许。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目标读者,即“我校2050年的学生”,并使用恰当的友好语气,避免生硬,总结第三条写作建议——Tip 3:Use a friendly and polite tone.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启发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理解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黑暗时刻和社会问题,并分析他对未来的期许与这些消极因素之间的逻辑关联。结合当下,学生先反思AI的潜在危险,再基于此提出对未来的期许,以确保文章逻辑的连贯自洽,同时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语篇的连贯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体,根据目标读者确定写作语气。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尽管科技会给人类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但仍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五)环节五:独立完成写作

1.独立整合成篇,及时撤离支架

教师鼓励学生将本节课中积累的片段内容按照合理的框架整合成完整的篇章,完成给2050年我校的学生一封信,向他们描绘这个时代、介绍一个科技产品,并表达对他们的期望。(见图1)

2.多元交流互动,搭建评价支架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之后,可以利用评价表从内容(是否涵盖所有要点)、结构(是否遵循Tip 1)、连贯(是否遵循Tip 2)和风格(是否遵循Tip 3)四个维度进行自评、互评,以及全班展评。在全班展评时,教师可以指出选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普遍性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见图2)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明确书信的写作格式,并基于听、读、说的活动实现话题相关知识与综合语言技能的融合,创造性地解决新的社会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形成个性化产出,完成写作任务。学生前期已积累了充分的情感、内容、语言和思维方面的支架,达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认知水平。教师及时撤离支架,让学生基于框架独自完成写作初稿。评价表的设计涵盖写作的多个维度,同时与本节课学生总结的三条Tips一一对应,形成逻辑闭环,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自评、同伴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即时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评促学。

(六)环节六:深度探究主题

在学生完成“为时间胶囊写一封信”的输出任务之后,教师通过问题“Is making a time capsule of value to our generation?”引发学生讨论,思考除了为未来的人们提供了解当下的科技生活的途径外,时间胶囊制作还给我们提供了反思与科技关系的机会,并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努力实现对未来的期许的责任。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基于评价环节修改并润色作品,然后将班级作业汇总收纳于时间胶囊中,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位置保存。

【设计意图】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布置作业,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鼓励他们理性使用科技产品,主动承担青年一代在科技发展中应尽的责任,帮助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其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吴国栋.2020版牛津高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设计及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5):34-39.

[3]王守仁,何锋.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教材体例与编写特色[J].基础教育课程,2019(21):42-47.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教材建设研究”专项课题“高中英语多元教材体系的开发与实践研究”(2021JY14-JC1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教学设计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