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2024-04-06 15:24王丹竹杨玉萍
关键词:思想建设文化

王丹竹,杨玉萍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9)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1]。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汲取了党领导人民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刻把握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对指引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乡村文化振兴作为我国文化建设和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倡导农村健康文明生活、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治理。当前,学界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概念、意义、举措等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也从数字技术、城乡融合发展等视角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鲜有从习近平文化思想视角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此,本文着重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以期为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科学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有益参考。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3]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物必然要与现实物质活动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与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乡村文化振兴语境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此外,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也均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保持了一种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关系。虽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基础绝不限于乡村文化振兴这一类实践,但乡村文化振兴无疑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立发展提供了丰富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引。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对乡村文化振兴在内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引作用。(1)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提供了理论根基,在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把握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文化思想闪耀着科学的光辉,能够为包括乡村文化振兴在内的文化建设提供正确指引。(2)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了我国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深刻反映现实的理论对现实才更具指导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长期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思想根植于党的百年奋斗史、根植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真正立足中国实际和中华文化产生的文化建设理论,这种深刻反映现实的科学理论,对包括乡村文化振兴在内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次,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种实践活动,能够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发展提供源泉。“乡村文化振兴”这一概念虽然是近年提出的,但党致力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已然开始。乡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区域,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就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形成了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在此后的建设和改革时期,党的乡村文化建设实践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党的文化建设理论,而这些理论恰恰又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构建奠定了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此外,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习近平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者,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带领陕北梁家河村民学习知识文化,并经常带书给老乡阅读;在河北正定期间,习近平将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战略来抓,“大力举办农民夜校,开办文化、技术培训班”[4];在福建宁德期间,习近平积极发掘闽东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并不断加强乡村思想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早年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经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立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前者能够为后者提供理论指引,后者不断为前者提供实践养分。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一切努力,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始终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立目的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初衷来看,两者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文化强国、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了深刻阐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创立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指引,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同样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是农耕文明下诞生的伟大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民族的先民就以农为生、以农为业、以农为根;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农业文明,并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近代中国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区域在农村,重要动力是农民。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乡村、乡村治理乃至农业文明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意义非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理论知识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技术素养、政治法治素养等,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综合素质更为全面的农民群体,更好地发挥高素质农民对建设农业强国的贡献;另一方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能够有效弘扬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因此可以说,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与习近平文化思想创立的初衷是一致的。

其次,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历程来看,两者都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空坐标之中,都受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影响。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展开的。改革开放后,习近平同志先后主政正定、宁德、厦门、福建、浙江等地,在此期间,他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开展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刻思考,并在主政区域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如保护正定县乡村的文物古迹,挖掘正定文化资源,编撰《正定古今》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宁德推进乡村茶叶产业,并明确要求在农村地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5];在厦门期间,推进厦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城乡文化建设资源共享;主政福建期间,推动福州三坊七巷等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乡村闽剧振兴;主政浙江期间,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并引领村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营造浙江乡村文明新风尚。从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重要论述,两度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旗帜鲜明提出“两个结合”,全面阐述文化自信,聚焦重要节点与活动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活动等,习近平文化思想日臻成熟。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发展的,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鸦片战争便已然开始,改革开放当然涵盖其中,因此,两者处于同一历史时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深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涉及的各项事业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强国建设更是一日千里,包括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科技教育建设等,这些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文化建设实践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乡村文化振兴而言,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历程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同一历史时空。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中的农民识字教育、破除封建迷信、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都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所进行的奋斗。此后各个历史时期,乡村文化振兴事业总体上不断发展,可以说,乡村文化振兴的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保持了同向同行的关系,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内容、方式等也都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同阶段的任务经历了动态调整。综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两者的目的使然,也是两者形成发展的应然。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与核心内容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出发掌握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和核心内容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对包括乡村文化振兴在内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论述,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进行了科学性阐释,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性归纳,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根本指引。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过科学论述,他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6]125,同时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6]122。从这些经典论述中,可以进一步归纳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即乡村文化振兴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为服务乡村振兴全局和满足乡村群众高质量文化需要,在乡村地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繁荣、乡风文明淳朴、主旋律高度弘扬、农民精神境界显著提升的伟大事业。

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看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可以进一步透视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特质,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文化振兴是着眼于现实的人的文化振兴。历史的人是现实的人,历史活动本身应着眼于现实的人的需要,乡村文化振兴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的诸多要求,如“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等,都是从乡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需要出发的,都深刻把握住了乡村文化振兴背后人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为了文化本身,更是为了文化背后的现实的人。二是乡村文化振兴是科学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承载着过去、连接着现在,并向未来延续,因此处理好乡村文化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对乡村文化振兴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农耕文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过论述,他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6]121“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6]124这些科学论述,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精辟论断的集中呈现,也深刻反映了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是科学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文化振兴。三是乡村文化振兴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文化振兴。习近平文化思想闪烁着“两个结合”的智慧,在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科学阐释时,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线,也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这实际上规定了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的文化振兴。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内容

根据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时代内涵的科学阐释,可以进一步明确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阐述了“赓续中华文脉”,这一论断对乡村文化振兴而言,就是要实现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集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华民族祖先的优秀思想道德、艺术技艺、劳动经验、节日习俗等,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赓续中华文脉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二是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1]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出发,乡村文化振兴必然要实现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既要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文化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也要推进文化产业建设,从乡土文化中挖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资源。事实上,只有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乡村文化振兴才能拥有更为强大的动力。三是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形成高质量的文化人才队伍,乡村文化振兴才能持续发力、接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了文化人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他明确指出:“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6]123。在不断培养乡土技艺传承人、乡村文化研究人、乡村文化宣传人的基础上,乡村文化振兴才能行稳致远,因此可以说,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四是乡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群众、感染群众、团结群众。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此要求投射到乡村文化振兴领域,就是要在乡村地区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群众,以红色文化感染群众,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教育群众,这就构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又一核心内容。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

厘清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和核心内容的科学阐释,有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是解决中国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7]。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总指引和总方针,能够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方向、内在规律、时代之问等予以明确和回应,对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方向

乡村文化振兴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在于回答好乡村文化振兴坚持什么理论、走什么道路、恪守什么立场的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宏观战略层面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即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必须恪守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这实际上也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政治方向。首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能够有效确保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8]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上的,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建设规律、文化与人的关系予以科学回答的卓越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振兴,能够确保乡村各项文化建设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本身所蕴含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等科学理论有机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原则、任务、策略之中,使乡村文化振兴永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底色。其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能够有效确保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对“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和“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进行了科学回答,他指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1]。这就意味着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这一基本地理单元为实现文化振兴的目标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行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的密码,能够将宏观层面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历史层面我国文化发展的经验启示、理论层面我国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微观层面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聚合起来,形成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磅礴之力。最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能够有效确保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文化部分,对文化建设应坚持人民导向提出了要求,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9]4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9]45。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深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民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享有者,文化建设必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不断通过系列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并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铸牢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立场,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凝聚人民之心、聚合人民之力、吸收人民之智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规律

乡村文化是一种立足农业生产实践背景之下的文化类型,既包括承载中华文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乡村文化振兴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一般是指在乡村区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弘扬,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予以解决,对乡村文化转化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予以激发的各类行为总和。从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概念中不难发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乡村文化建设成就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关系、乡土社会的思想道德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等,而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就蕴含在这些关系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灵魂内核,以包括文化建设实际为根本立足点,对包括乡村文化振兴在内的我国文化建设规律进行了科学揭示,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之一。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两个结合”理论,为揭示乡村文化振兴必须遵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互动这一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两个结合”,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9]17根据“两个结合”理论的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结合,而且要能通过结合释放强大思想文化效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性互动的规律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规律之一,只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这一规律,将优秀的传统乡土思想道德与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相结合,将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融合,乡村文化振兴才能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理顺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也为揭示乡村文化振兴必须遵循文化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这一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6]122。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时,只有将文化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发挥文化对乡村致富的赋能作用,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的需要,乡村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振兴。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之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不断涌现,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以新科技为依托形成的流行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对乡村文化提出了挑战,致使乡村文化在面对现代文化时的疏离状态更加严重,“这种对乡村文化的集体失落感直接反映了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对乡村文化的整体认同危机”[10]。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思想与错误价值观念也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冲击,乡村地区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此外,我国文化建设相关的各类配套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尚不均衡,乡村地区教育质量、科技基础、人才储备等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基于上述事实,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时代之问主要包括:乡村文化在面对城市现代文化挑战时如何保持自信的问题、乡村文化建设如何筑起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的坚强之盾、乡村文化建设资源如何汇聚并发挥相应的作用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现实而形成的科学理论,能够科学回应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时代之问。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科学回应乡村文化如何在城市现代文化面前保持自信的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6]123“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6]123。以此为指引,有助于从群众对优质乡村文化的所思所需所盼出发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发掘乡村文化资源,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进而增强群众对乡村文化的信心。另外,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乡村文化建设应具有包容性,以此为指引,有助于增强乡村文化建设海纳百川的气度,有助于乡村文化不断吸收借鉴城市现代文化的长处。例如以流行网络文化助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动城市现代文化观念与乡土文化观念有机融合等,进而打破乡村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非此即彼”的关系,不断增强乡村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科学回应乡村文化如何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推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6]123。以此为指引,能够切实筑牢村民的意识形态防线,增强其抵御西方腐朽文化和不良社会思潮侵蚀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增强乡村文化的竞争力。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科学回应乡村文化建设资源如何汇聚并发挥相应的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深刻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对乡村文化建设资源的汇聚和作用的发挥提出了诸多科学论断。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6]125“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6]124-125“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6]125等,这些科学论断为乡村文化建设的资源整合提供了方向指引。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为“七个着力”,“七个着力”既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精华所在,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所在。对乡村文化振兴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其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要求,即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

(一)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要求之一。首先,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必须强化乡镇党委和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坚持党管宣传、管好宣传。乡镇党员干部是党在乡村地区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关键力量,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少数”,乡镇党员干部需强化政治担当,明确责任意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牢自身的思想防线,强化精神之钙。在此基础上,乡镇党员干部应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及时掌握村民的思想动向,做好党的大政方针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普及,切实保障各项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其次,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必须不断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现实是不断变化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深刻影响了村民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刻改变了乡土文化、改变了部分村民的价值观念,各种纷繁复杂的思潮也开始向农村地区蔓延。在此背景下,党领导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紧跟时代之变、把握乡村之变、理解文化之变,以改革创新的姿态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鼓励以新技术推动乡村文化传播、以新观念推动乡村移风易俗、以新方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赋能经济建设。再次,党领导乡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着眼乡村文化建设实际,从不同乡村的经济状况、文化底蕴、地理区域、村民文化素质出发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根据客观现实状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进行的领导。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中的乡村存在较大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乡村经济整体发展较好,对乡村文化资源的经济支撑较强,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而中西部地区乡村经济相对较薄弱,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支撑力度偏弱,村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此外不同区域的乡村长期积淀下的文化传统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党领导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乡村的差异,从乡村实际出发,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乡镇基层党委也应形成辖区内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并突出方案的针对性,实现科学领导、高效领导、全面领导。最后,党领导乡村文化建设,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乡村地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兴国强国的思想武器。在乡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就是要对村民进行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村民的政治认同感和强国责任感。同时村党员干部应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际中,从而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为村民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提供坚实保障。

(二)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道德理念,对新时代全体人民铸牢理想信念、提升思想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百姓日常生活之中。一种思想观念要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必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入到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乡村地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乡村文化宣传活动、市场销售活动、公务办理活动、学校教学活动、农业生产活动、选举评价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化新气象。二是乡村党员干部应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引领示范作用。乡村党员干部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少数,乡村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发扬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奉公、公道正派、遵守法律、敢于担当等优秀品质,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融入乡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在家庭生活中应严格约束家庭成员,弘扬优良家庭风尚和家庭美德,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到家风之中,并以此推动乡村地区优良家风的培育,为乡风文明建设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三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乡村不良风俗的矫正,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文化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而我国乡村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受到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封建陋习的影响,致使部分乡村的群众仍存在“重男轻女”“迷信鬼神”“忽视法律”等不良观念,其利益观、法律观、道德观等仍不能完全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对此,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科学性和先进性相融合的思想观念破除封建残余观念,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不断塑造新时代乡村文化新气象。

(三)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6]124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充分挖掘体现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乡土文化,既是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的必然选择。在乡村地区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善于发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国乡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由于部分乡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加之所在区域物质经济条件较弱,致使部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掘难度大、整合效率低。对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为发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雄厚的基础保障条件;乡镇党委应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所辖区域内的优秀传统民俗、饮食、服饰、建筑工艺、手工工艺等,并系统梳理辖区内的文物古迹等,为系统发掘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供必要前提。其次,要在乡村地区以多种形式弘扬体现区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应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如互联网、数字技术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进行改进,鼓励开展“元宇宙+优秀传统文化”“VR+优秀传统文化”“抖音、快闪、直播+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以多样的方式增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逐步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跨区传播;另一方面,应结合本村实际,在特定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表演展示活动,并将乡村内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名片在宣传栏、车站、学校、街道等处予以呈现,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日常式”弘扬。最后,应积极培养一批致力于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研究的人才队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华文脉的赓续,终究要靠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人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乡村地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培养致力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以研究挖底蕴、以研究带传播,通过系统研究不断揭示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生成密码与研究历程,使大众认其过去、知其当下,同时也应在乡村地区选拔和支持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人才(解说人才、技艺传承人等),为这些人才提供专业培训和物质支持,提升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四)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更是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日益密切,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显著,在乡村地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能够有效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首先,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必须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在乡村地区广泛建设图书室、阅读亭、健身区、音乐厅等文化活动空间,并向乡村居民赠送书籍与报刊,同时开展“点餐式”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应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活动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形成“政府统筹指导、市场资源整合、群众主动参与”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格局,以此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质量。其次,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必须充分整合乡村文化资源,积极吸收外来资本,实现文化资源和市场资本的有机融合,既突出社会效益,也兼顾经济利益。对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而言,乡镇政府应积极招商引资,在结合乡村实际的基础上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如乡村旅游业、乡村特色传统美食销售业、乡村特色美景相关的文创业等,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最后,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着眼于当下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之新、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之新、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之新。从人民立场出发,以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为导向,全面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立场,不断促进农民精神共同富裕;从市场经济出发,以乡村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为依托,不断筑牢文化产业创新的市场之基;从科学技术出发,不断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新科技的融合力度,切实提升文化事业的服务效能,切实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度,以此不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实现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