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中心评选标准

2024-05-02 05:23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骨科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有关精神,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提升我国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筛查率,不断提高骨质疏松症预防与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依托“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平台,指导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共同开展中国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工作。该项目将开展健康宣教预防,广泛筛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和低骨量人群,倡导早诊、早治,及时进行个性化健康干预,精准诊疗,降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疾病危害及脆性骨折风险,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贡献。

为了普及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推动骨质疏松症预防和规范化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建立不同层次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本评选标准。

一、不同层次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单位责任分工

(一)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

1.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中心所在的区域乃至全国进行骨质疏松宣教、授课;培训基层医院,提升基层医院能力。

2. 在本医院骨质疏松症相关专业进行重点学科建设,遵循骨质疏松症规范化诊疗路径,积极推进对高危人群和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与健康干预,加强患者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3. 定期面向大众开展筛查、义诊和骨质疏松症防治健康科普宣教等多种形式的骨质疏松症防治健康管理工作。

4. 领导或参与全国骨质疏松症相关课题研究。

5. 选派合适人员到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或其他示范中心进行访问、交流;定期到指导单位和基层单位进行指导、义诊或宣教等。

(二)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区域中心(以下简称骨松中心)

1. 成立专项小组,接受示范中心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加强项目开展的能力建设。

2. 遵循骨质疏松症规范化诊疗路径,积极推进对高危人群和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与健康干预,加强患者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3. 定期面向大众开展筛查、义诊和骨质疏松症防治健康科普宣教等多种形式的骨质疏松症防治健康管理工作。

4. 参与全国或省级骨质疏松症相关课题研究。

5. 选派合适人员到示范中心进行访问、交流或进修;定期到基层单位进行指导,开展骨质疏松症科普、筛查或义诊等活动。

(三)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站(以下简称骨松小站)

1. 成立专项小组,接受示范中心、骨松中心的相关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加强项目开展的能力建设。

2. 遵循骨质疏松症规范化诊疗路径,积极推进对高危人群和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与健康干预,加强患者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3. 定期面向大众开展筛查、义诊和骨质疏松症防治健康科普宣教等多种形式的骨质疏松症防治健康管理工作。

4. 参与骨质疏松症相关课题研究。

5. 选派合适人员到示范中心、骨松中心进行访问、交流或进修;定期到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科普、筛查或义诊等活动。

二、不同层次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单位基本条件

(一)示范中心

1. 三级甲等公立医院,骨科或骨病相关年门诊量不低于150 000人次。

2. 有与开展骨质疏松症筛查和/或诊疗工作相适应的场所、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具备骨密度检测条件,并有多种骨质疏松症筛查检测技术,可提供规范化骨质疏松症早防、早诊、早治的服务。

3. 有明确的临床依托科室开展项目,有能力成立由骨科、骨内科、内分泌、老年、风湿免疫、妇产、健康管理、营养、康复及护理等与骨质疏松症诊疗相关学科组成的多学科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小组。

4. 承担或计划承担地方骨质疏松症筛查项目,并且有组织领导医联体开展项目的能力或建立绿色转诊通道的能力。

5. 态度积极,具备良好的骨质疏松症预防意识。

6. 每年至少开展6次对骨松中心、骨松小站或其他基层医院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能力建设相关培训或指导;每年至少开展6次社区骨质疏松症科普、筛查或义诊等活动。

(二)骨松中心

1.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或民营医院,骨科或骨病相关年门诊量不低于50 000人次。

2. 有与开展骨质疏松症筛查和/或诊疗工作相适应的场所、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具备骨密度检测条件,可提供规范化骨质疏松症早防、早诊、早治的服务。

3. 有明确的临床依托科室开展项目,有能力成立由骨科、骨内科、内分泌、老年、风湿免疫、妇产、健康管理、营养、康复及护理等与骨质疏松症诊疗相关学科组成的MDT小组。

4. 参与或计划参与地方骨质疏松症筛查项目,并且有参与医联体开展项目的能力或建立绿色转诊通道的能力。

5. 态度积极,具备良好的骨质疏松症预防意识。

6. 每年至少开展3次对骨松小站或其他基层医院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规范诊疗能力建设相关培训或指导;每年至少开展6次社区骨质疏松症科普、筛查或义诊等活动。

(三)骨松小站

1. 一级以上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疗机构,骨科或骨病相关年门诊量不低于10 000人次。

2. 有与开展骨质疏松症筛查和/或诊疗工作相适应的场所、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具备骨密度检测条件。

3. 有明确的临床依托科室开展项目。

4. 参与或计划参与地方骨质疏松症筛查项目,并且有参与医联体开展项目的能力或建立绿色转诊通道的能力。

5. 态度积极,具备良好的骨质疏松症预防意识。

6. 每年至少开展3次社区骨质疏松科普、筛查或义诊等活动。

三、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一)组织架构(每项分为10、6、3分三个等级,共2项,满分20分)

1. 行政支持力度

(1)院领导领衔骨质疏松症相关工作小组。□ 10分

(2)申报或依托科室科主任领衔骨质疏松症相关工作小组□ 6分

(3)以申报或依托科室医疗组为单位开展骨质疏松症相关工作。□ 3分

2. 相关MDT团队建设

(1)有骨科、骨内科、内分泌、老年、风湿免疫、妇产、健康管理、营养、康复、护理等与骨质疏松症诊疗相关学科中≥5个学科组成的骨质疏松症MDT团队,并组织定期会议/会诊。□ 10分

(2)有骨科、骨内科、内分泌、老年、风湿免疫、妇产、健康管理、营养、康复、护理等与骨质疏松症诊疗相关学科中≥3个学科组成的骨质疏松症MDT团队,并组织定期会议/会诊。□ 6分

(3)申报或依托科室与其他骨质疏松症诊疗相关学科有协作诊疗。□ 3分

(二)基础条件(每项分为5、3、1分三个等级,共5项,满分25分)

1. 骨科或骨病相关门诊量

(1)年门诊量≥150 000人次。□ 5分

(2)年门诊量≥50 000人次。□ 3分

(3)年门诊量≥10 000人次。□ 1分

2. 相关场地

(1)有独立的骨质疏松症门诊诊室及挂号科别,且工作日(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半天门诊时长;有骨质疏松症收治相关病区、康复、宣教等场所。□ 5分

(2)有独立的骨质疏松症门诊诊室及挂号科别,有骨质疏松症收治相关病区。□ 3分

(3)有骨质疏松症相关门诊区域。□ 1分

3. 相关人员

(1)有固定的骨质疏松症门诊出诊医师≥5人,有骨质疏松症专职治疗人员、科普宣教团队、筛查人员。□ 5分

(2)有固定的骨质疏松症门诊出诊医师,有骨质疏松症专职治疗人员和科普宣教团队。□ 3分

(3)有骨质疏松症相关门诊人员和骨质疏松症筛查人员。□ 1分

4. 相关床位数

(1)可收治骨质疏松症及相关疾病床位数≥50张。□ 5分

(2)可收治骨质疏松症及相关疾病床位数≥20张。□ 3分

(3)可收治骨质疏松症及相关疾病床位数≥10张。□ 1分

5. 相关设备

(1)具备磁共振、CT、骨密度、骨生化代谢指标、核医学、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等诊断及鉴别诊断所需设备,其中,DEXA骨密度检测仪≥1台。□ 5分

(2)具备磁共振、CT、骨密度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所需设备,其中,DEXA骨密度检测仪≥1台。□ 3分

(3)具备骨密度检测所需设备或合作单位具备骨密度检测设备。□ 1分

(三)执行质量(每项分为5、3、1分三个等级,共6项,满分30分)

1. 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1)有完善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基础治疗(维生素D、钙剂)、药物治疗(双膦酸盐、地舒单抗、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2、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素等)、康复治疗等。□ 5分

(2)有包括生活方式指导、基础治疗(维生素D、钙剂)、药物治疗(双膦酸盐、地舒单抗、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2、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素等)、康复治疗中≥2项的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方案。□ 3分

(3)仅有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方案(双膦酸盐、地舒单抗、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K2、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素等)。□ 1分

2. 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措施

(1)有完善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措施,包括风险人群的教育管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预防。□ 5分

(2)有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措施,其中,风险人群的教育管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预防等措施≥3项。□ 3分

(3)有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措施,其中,风险人群的教育管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预防等措施≥2项。□ 1分

3. 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

(1)有完善的围手术期ERAS方案及相关手册/视频等材料。□ 5分

(2)有围手术期ERAS措施。□ 3分

(3)有围手术期ERAS宣教。□ 1分

4. 骨质疏松症康复计划

(1)有完善且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有专业康复师团队指导执行。□ 5分

(2)有完善的康复计划,有医师指导。□ 3分

(3)有康复建议。□ 1分

5. 出院及院外管理

(1)入院时即告知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计划,出院时注明骨质疏松症治疗相关药物清单及注意事项、随访计划、咨询及复诊渠道,有专门联络随访团队。□ 5分

(2)围手术期或治疗中后期告知患者骨质疏松症治疗计划,出院时告知患者随访及复查计划。□ 3分

(3)常规出院管理。□ 1分

6. 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及调查总结

(1)治疗期或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有明确的上报途径及反馈负责人,并定期调研总结,有持续改进措施。□ 5分

(2)治疗期或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有明确的上报途径及反馈负责人。□ 3分

(3)治疗期或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有明确的上报途径。□ 1分

(四)学术影响与人才培养(每项分为5、3、1分三个等级,共5项,满分25分)

1. 研究基础及成果

(1)申报科室近5年内有骨质疏松症相关国家级奖励≥1项或主持骨质疏松症相关国家级课题≥2项;且领导或参与全国性多中心骨质疏松症相关临床研究,或发表骨质疏松症相关SCI或中华级期刊论文≥10篇。□ 5分

(2)申报或依托科室近5年内有骨质疏松症相关省部级奖励或主持省部级课题,或参与区域性多中心骨质疏松症相关临床研究,或发表骨质疏松症相关SCI或中华级期刊论文≥5篇。□ 3分

(3)申报或依托科室近5年内有骨质疏松症相关科研课题,或参与骨质疏松症相关临床研究,或发表骨质疏松症相关SCI或核心期刊论文≥2篇。□ 1分

2. 学术影响力

(1)申报科室领导骨质疏松症相关国家级指南、共识、临床路径或相关政策制定,或申报科室成员担任国家级骨质疏松症相关二级及以上学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 5分

(2)申报或依托科室参与骨质疏松症相关国家级指南、共识、临床路径或相关政策制定,或申报或依托科室成员担任国家级骨质疏松症相关二级及以上学会常务委员或委员,或申报或依托科室成员担任省级骨质疏松症相关二级及以上学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 3分

(3)申报或依托科室骨质疏松症相关活动获市级以上媒体报道,或申报或依托科室成员担任省级骨质疏松症相关二级及以上学会委员。□ 1分

3. 继续教育活动

(1)每年开展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或承办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国家级骨质疏松症相关学习班/培训班。□ 5分

(2)每年有医院层面主办的骨质疏松症相关主题的学术会议;或承办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省□ 3分

市级骨质疏松症相关学习班/培训班。

(3)每年有科室层面主办的骨质疏松症相关主题的学术会议/论坛/沙龙。□ 1分

4. 辐射推广体系

(1)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特别行政区范围有≥10家二级以上医院作为网络医院用于推广骨质疏松症相关筛查及防治方案;且在所在城市有≥10 个基层协作医院以开展骨质疏松防治规范化培训或有≥10个合作社区,可常态化开展骨质疏松症科普、筛查。□ 5分

(2)在所在城市有≥5个基层协作医院以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规范化培训或有≥5个合作社区,可常态化开展骨质疏松症科普、筛查。□ 3分

(3)在所在城市有≥3个合作社区,可常态化开展骨质疏松科普、筛查。□ 1分

5. 人才培养

(1)开发骨质疏松症相关国家级/大学校级课程,或每年培养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方向研究生≥3名,或组织骨质疏松症后备人才开展海外研修活动。□ 5分

(2)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引入院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住院医师开展骨质疏松症相关授课、文献解读与教学查房,并制定考核标准。□ 3分

(3)在科室层面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科普和教育示范工作。□ 1分

附:本评选标准执笔专家

周 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孟 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本评选标准参与讨论专家(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晁爱军(天津医院骨内科)

陈 亮(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程黎明(上海市同济医院骨科)

海 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李 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

李春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

李淳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李建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

李危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孟 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沈 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沈慧勇(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骨科)

吴新宝(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

严世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杨惠林(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章振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

仉建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周 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骨科
老年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