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照

  • 光影流转:婚照进化史,幸福从未变
    杨卓琦婚照,是人生婚姻中最具仪式感的记忆,也是时代流行文化的载体。2018年9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内举办的《上海婚照(1978 2018)展览》,人气持续高涨。展览展出的是上海市照相行业5位高级摄影技师殷孟珍、吴兆华、谢荣生、王伯杰和岑永生40年来拍摄的婚照集锦。从中山装到婚纱,从黑白胶片到彩色胶片再到数码照片,40年40幅作品,既记录下了普通人的幸福瞬间,也展现了上海乃至全中国婚照的变迁。展览的40幅作品中,有一幅格外引人注意:作品中左边的照片是徐子良夫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19年5期2019-09-10

  • 相簿的第一页
    台1 陈千武这张婚照,身为长子的我,留有相当深刻的印象。 有些古旧的形式,长方形厚厚的一册,这册贴满了家族共同照片、个人早期纪念摄影的相簿,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一张父母亲结婚日拍下的“婚照”。 这册相簿记载着祖父母从南投名间到台中丰原生活的空间与时间的画面,仿佛是一部以影像记录下来的家族史,我经常有机会翻阅,这张“婚照”也在不同的年代和环境里,不断地看到,它可以说是五人家族的“一切之开始”吧! 陈千武本人对这张“婚照”,极少从作家的角度加以书写。

    台港文学选刊 2015年4期2015-04-30

  • 两张结婚照
    张照片,一张是结婚照,一张是金婚照。说起拍这两张照片,也颇有情趣。我和妻子高梅珍是25岁结婚的。当时我俩是教师,经过解放后几年的政治学习,思想起了变化,对拍结婚照一事,毫不在乎,所以春节前结婚时没有拍结婚照,而是春节后年初四上午去荡马路,走过一家小型照相馆,看见橱窗里陈列着好多结婚照,才即兴想起拍张照片留念的。那时的营业员不像现在人经济头脑发达,赚钱多少好像无所谓,“为民服务”却很到位。当他听说我们刚结婚,马上说,要给我们拍结婚照,我说拍结婚照我们没思想准

    上海采风月刊 2006年9期200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