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数

  •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质下降,机插取秧苗数不均匀[4]。前期,我们通过条播育秧与撒播相比显著降低了漏秧率,提高了机插均匀度进而增加了产量[5]。然而,在低播量种植条件下,机插均匀度对产量造成的影响并不十分明确。谢小兵等[6]指出采用单粒印刷播种的同时,增加机插密度,能有效弥补漏秧率造成的产量损失。杨祥田等[7]指出,漏秧率在5%以下时,水稻的机插产量不会受影响。我们认为除了漏秧率外,产量和机插苗数均匀度显著相关,为此,我们在控制无漏秧的条件下开展不同种植苗数均匀度对产量影响的研

    作物研究 2023年2期2023-05-28

  • 黔东南四十八寨花衣苗数纱绣与我国传统戳纱绣工艺的异同
    东南四十八寨花衣苗数纱绣与我国传统戳纱绣概述1.1 黔东南四十八寨花衣苗数纱绣概述黔东南四十八寨花衣苗是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青山界,在古代以黎平县平寨乡纪德村为寨首的一个大款组织,四十八寨只是作为大款组织的一个计量单位,实际上该支系花衣苗分布远不止48 个寨子。苗族妇女善织绣,她们将苗族的历史文化、图腾崇拜等绣于服饰上,来表达自己的民族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黔东南四十八寨花衣苗支系服饰上的刺绣图案丰富、色彩典雅,因其刺绣图案花而不俗的特点,使得该支系

    西部皮革 2022年17期2022-12-07

  • 水稻无人机水直播机械化精量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又香优龙丝水稻总苗数相差不大,数量在66~69。播种期为7月8日时,正常苗数为38,播种期为7月14日,正常苗数为58,播种期为7月22时,正常苗数为56。随播种日期延后,正常苗数有增加趋势。出苗率随播种期延后变化不大,数值在86.8%~90.8%;成秧率随播种期延后先增加后下降。晚期直播水稻成秧率和出苗率与气候相关,7月11日和7月26日有大雨到暴雨天气,7月14日,水稻成秧率较高,7月8日和7月22日水稻成秧率较低,是由于水稻成苗初期大雨和高温天气不利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9期2022-10-27

  • 机直播水稻基肥侧深施的肥料减量效果验证
    不同处理对水稻总苗数变化的影响由表2可知,随着水稻生长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在田苗数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7月下旬各处理在田苗数达到最高峰,高峰苗数表现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5)>CK。处理(4)的每667 m2高峰苗数最高,达27.56万苗,9月6日处理(4)的每667 m2在田苗数仍为最高,达20.59万苗;处理(3)的高峰苗数仅次于处理(4),每667 m2为27.11万苗,9月6日处理(3)的每667 m2在田苗数为20.03万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10-19

  • 不同耕作模式下穴苗数对北方粳稻品质的影响
    及品质的形成。穴苗数对稻米品质具有较大影响。荆爱霞[11]和徐春梅等[12]研究表明,稻米的加工品质随株行距的增大呈逐渐升高趋势,外观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降低。钱银飞等[13]研究得出,每穴4 本左右最有利于机插水稻高产优质的形成。董啸波[14]以双季晚粳稻为材料研究认为,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但降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周培南等[15]认为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稻米品质的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年7期2022-09-27

  • 河池市蔗区主栽甘蔗品种的生产表现
    每个月15日调查苗数,6~10月每个月15日调查株高,11月15日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产量,在各个时期观察各甘蔗品种黑穗病发病率、倒伏情况。2 结果与分析2.1 主栽甘蔗品种的苗数消长动态各品种苗数情况见图1。三个品种新植蔗和宿根蔗的苗数均为6月达到最多,之后逐渐减少,5月份新植蔗和宿根蔗苗数最少的品种均为桂柳05136,但也分别达到86070条/hm2、75660条/hm2,有足够的苗数。从新植蔗来看,各月份的苗数均为桂糖44号最多,11月的最终有

    广西糖业 2022年3期2022-07-16

  • 减氮条件下移栽密度与每穴苗数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化移栽密度和每穴苗数的栽培方式来保证早稻产量,为保障我国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及品种试验于2019年3—7月在祁阳市长虹街道光华村5组进行,地理坐标为111°48′E,26°37′N,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水量1 276 mm。试验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值5.88、有机质20.07 g/kg、碱解氮112.90 mg/kg、有效磷26.25 mg/kg、速效钾74.00 mg/kg、全

    作物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0

  • 中药肥在有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调查60穴水稻的苗数,并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水稻植株5穴,测定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计算理论苗数和理论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施用中药肥对水稻苗数的影响由表1和图1可知,中药肥区的水稻在生长前期苗数增加较快,两个处理的高峰苗均出现在7月6日,中药肥区的每667 m2高峰苗数为34.29万苗,每667 m2比CK多6.48万苗;中药肥区的高峰苗分蘖率达到558.2%,比CK的高峰苗分蘖率高117.1%。高峰苗期过后,两个处理的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06-11

  •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大豆苗数估算研究*
    9)0 引言大豆苗数估算研究对于大豆田间出苗情况的评估起着重要作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空间图像等相关信息的快速获取[1],目前,已有学者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开展了对不同作物苗数估算的研究,但专门针对苗期大豆苗数估算的研究较少。Feng等[2]利用无人机获取棉花幼苗图像,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用于棉花出苗评估,误差为4.4%。刘志等[3]通过无人机获取玉米幼苗图像,对玉米幼苗的识别和分割结果有助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玉米植株的统计和出苗率的计算。Sankar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年4期2022-04-24

  • “中组143”不同播种量试验研究初报
    薄水勤灌。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及时搁田,搁田一定要搁透,直到田间开裂以后及时复水。在水稻生长后期保持干湿交替,直到收割前7 d断水。病虫防治:近年来,越城区早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是纹枯病和白叶枯病,主要虫害是二化螟,一般不用农药进行防治,仅当病虫害发生较严重时,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且选用的农药要求对虾、鳅无药害。例如,通常采用全部收走田间稻草等方法来防治病害[2],采用康宽(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二化螟等虫害。1.4 调查项目在每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1期2022-02-18

  • 黔东南本地谷子黑膜覆盖打孔直播密度与定植苗数对其产量的影响
    同种植密度与定植苗数对谷子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地膜覆盖可提早出苗;确保出苗整齐;可通过间苗来控制667m2有效穗数,确保目标产量的实现;利用黑膜覆盖来防止杂草丛生,减少除草剂使用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除草投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对本地谷子黑膜覆盖打孔直播条件下集成技术的研究,为黔东南州本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可靠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在黄平县谷陇镇鱼良村杨光荣农户田块,面积1400.7m2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期2022-02-16

  • 适宜上海地区冬闲田种植的饲用型小黑麦品种研究
    法为:(1)在田苗数。小黑麦出苗后,每处理随机选取1 m2,计数苗数,折算不同时间段的每667 m2在田苗数。(2)分蘖率。小黑麦完全分蘖后,每处理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段1 m2,计数苗数,结合基本苗数,计算分蘖率。(3)植株高度。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0株,测定自然植株高度,计算平均值。(4)叶龄。计数单株上生长完全叶的数量。(5)绿叶数。计数单株上具有绿色叶片的数量。(6)鲜草产量。5月收割时,每处理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段1 m2,距离地面5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2021-12-29

  • 不同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简报
    667 m2基本苗数控制在6万苗左右。供试肥料为江阴市长青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质含量≥20%,N-P2O5-K2O=14-3-3),无锡丰农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氮肥(N含量为25%)、46%尿素、水稻专用复合肥(N-P2O5-K2O=16-8-16),经腐熟发酵的豆粕(N含量为4.54%)和三元复合肥(N-P2O5-K2O=22-10-18)。1.3 试验设计和实施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区面积为333.5 m2,具体肥料运筹见表1。试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6期2021-12-29

  • 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分蘖性状比较及其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在不同蔗区的分蘖苗数、分蘖率、总苗数等分蘖农艺性状及茎长、茎径、有效茎数、单茎重等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分析不同类型甘蔗品种(系)的分蘖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甘蔗增产和新品种选育的性状选择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材料试验在广西桂南蔗区的滨海农场、昌菱农场,广西桂中蔗区的良圻农场、金光农场和广西桂北蔗区的柳兴农场3个蔗区的5个试验点进行。参试甘蔗品种(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品

    作物杂志 2021年5期2021-10-21

  • 2020年高邮市彩色稻品种比较试验
    分蘖,当达到预定苗数时及时适度搁田,分次搁实,生长中后期湿润灌溉,水稻成熟前7~10 d断水。1.3.3 病虫草害防治移栽前1周每667 m2喷施丁草胺100 mL防除杂草。7月22日每667 m2喷施24%噻呋酰胺40 mL+40%三环唑50 g+16%甲维·茚虫威20 g+25%噻虫嗪20 g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和“两迁”害虫。8月25日每667 m2喷施30%苯甲丙环唑30 g+20%稻瘟酰胺100 g+57%噻虫嗪5 g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5期2021-10-12

  • “秀水14”直播种植不同播种量试验研究
    在8月5日当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约250万苗/hm2)时开始搁田,搁至田面开裂,此后灌薄水与自然落干交替进行,直到水稻收割前7 d断水。1.3.3 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6月5日)施用直播净900 g/hm2进行第1次杂草防除,在水稻4~5叶期(7月5日)施用氰氟草酯1 200 mL/hm2加高稗斯750 g/hm2进行第2次杂草防除。根据当地病虫预测情报进行防病治虫,具体防治方法为:7月21日用烯啶虫胺120 g/hm2、吡蚜酮75 g/hm2、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4期2021-08-27

  • 有机肥化肥不同比例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试验
    变淡变黄。从高峰苗数来看,处理(4)的高峰苗数最高,每667 m2为63.61万苗;其次是处理(3),每667 m2高峰苗数为62.55万苗;处理(1)的高峰苗数最低,每667 m2为47.42万苗;其他处理的每667 m2高峰苗数均在60万苗左右,说明施用有机肥对小麦前期生长及分蘖有促进作用,而有机氮替代无机的比例超过30%后,高峰苗数会有所下降。从有效穗数来看,处理(2)的有效穗数最高,每667 m2为34.90万穗;其次是处理(7),每667 m2为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1期2021-02-22

  • 不同硅肥用量与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处理和4个栽插苗数(每穴2、4、6、8苗)处理,通过分析株高、茎秆强度、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因素,研究不同硅肥施量和插秧苗数配置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处理水稻各指标测定结果比未施硅肥处理高,而且不同硅肥施用量和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同。水稻栽插苗数对水稻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株高和茎、叶干物质量以插秧6苗处理最高,穗干物质量以插秧4苗处理最高;水稻茎秆强度在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均在插秧2苗处理时最高。从水稻产量指标的研究结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2020-12-21

  • 嘉兴市晚粳稻主栽品种的科技进步及产量因素的函数效应分析
    hm2。选择最高苗数(x1)、有效穗数(x2)、齐穗期(x3)、株高(x4)、每穗粒数(x5)、结实率(x6)、千粒重(x7)等 7 个产量因素与产量的效应为分析内容(表1)。1.2 分析方法表1 嘉兴晚粳稻主栽品种产量因素和产量数据弹性系数中,当0<bi<1 时,输入因子的输入量为合理阶段,bi<0、bi>1 为输入量不合理阶段。当表明系统的生产力处于递增阶段;若表明系统的生产力处于递减阶段。生产弹性系数表示xi输入因子每增加1%,可使输出值增(减)百分

    中国稻米 2020年6期2020-12-07

  • 侧深施肥技术在连作晚稻甬优1540上的应用效果
    早,667 m2苗数插后6 d增加4.82万,但插后17 d苗数仅增加22.86万,比处理1少近 3.8%;处理3~5使用相同的基肥侧深施入方式,但因施肥量的减少,处理3的高峰苗数为24.39万,处理4仅为20.71万,处理5高峰苗期推迟了8 d,高峰苗数也比处理3减少8.9%。表明随着纯N投入量的减少,分蘖速度和高峰苗数都受到影响。表1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甬优1540的分蘖动态2.2 经济性状与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差异比较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2020-11-05

  • 不同播种量对“嘉丰优2号”生育期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负责调查水稻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水稻成熟期调查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收获时单打单晒单独称重核产。2 结果和分析2.1 生育期由表1可知,在同一播种期下,4个播种量处理的始穗期为9月11日—13日,齐穗期为9月15日—18日,成熟期为11月7日—9日,全生育期为142~144 d,表现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生育期略有缩短,但并无明显差别。表1 不同播种量对“嘉丰优2号”生育期的影响2.2 茎蘖苗数由表2可知,在水稻生长前期,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8-19

  • 早籼杂交稻“台早126”机插适应性试验
    的5个处理的落田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均随机插本数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的最高苗数除外),成穗率则大体呈下降趋势(对照除外);而机插档位统一为3档的4个处理的落田苗数均在2.6苗/丛左右,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大体呈增加的趋势(对照的最高苗数除外)。表2 各处理的群体生长情况2.3 生育期各处理生育进程一致,最高苗数均出现在5月30日,始穗期为6月19日,齐穗期为6月22日,收获期为7月17日,全生育期均为120 d。全生育期偏长可能是由于播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8-19

  • 不同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减肥效果初探
    ,3个处理的在田苗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田苗数均在小暑前后达到高峰,而高峰苗数接近。在小暑之前,3个处理的在田苗数较为接近,但在小暑之后,处理(2)和处理(3)的在田苗数略多于常规处理。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2可知,与CK相比,处理(2)和处理(3)的植株较高,穗长较短;处理(2)的每667 m2有效穗数较CK略有增加,每穗实粒数较少,但结实率较高,为95.0%;处理(3)的每667 m2有效穗数较CK略有减少,每穗实粒数增加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8-19

  • 桑树水培育苗与大田育苗试验报告
    米丰驰桑的平均出苗数为610株,平均出苗率为80.2%;桂优12号的平均出苗数为620株,平均出苗率为81.5%。大田育苗每平方米丰驰桑的平均出苗数为539株,平均出苗率为70.8%;桂优12号的平均出苗数为551株,平均出苗率为72.4%。丰驰桑和桂优12号的平均出苗率水培育苗比大田育苗分别高9.4个百分点和9.1个百分点。表1 水培育苗与大田育苗的每平方米出苗情况育苗方式分区丰驰桑桂优12号出苗数/株出苗率/%出苗数/株出苗率/%水培育苗第1小区612

    中国蚕业 2020年2期2020-06-24

  •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8号产量及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要经济性状有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结实率、产量、叶面积指数、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和透明度,其中与产量构成相关的关键指标为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有关的指标为糙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和透明度。表1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8号产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不同施氮量处理及同一种植密度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

    西南农业学报 2020年4期2020-06-22

  • 人工穴播与机穴播对不同水稻品种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方法1.3.1 苗数和穗数调查在苗期、分蘖盛期、成熟期,采用5点法,调查水稻在田苗数和穗数,每点调查1.0 m2。1.3.2 考种与测产在成熟期每处理采用5点法,测定水稻有效穗数和株高,并随机选取30株稻穗测定每穗总粒数、空瘪粒数、穗长。用“久保田”收割机进行全部收割,计算实际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播种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分蘖成穗的影响由表1可知,从每667 m2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有效穗数看,4个水稻品种均表现出人工穴播处理少于机穴播处理,其中,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2期2020-04-02

  • 氮肥与穴苗数对机插优质稻南粳910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施氮量,大田单穴苗数多集中在 5~8苗,施纯氮 300~375 kg/hm2,这不仅使得南粳9108产量和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而且带来一定的面源污染,制约了机插优质粳稻在当地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本研究选择优质稻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在机插条件下,探讨氮肥和穴苗数对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淮安及相似生态环境地区机插粳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属迟熟中粳类型,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

    中国稻米 2020年1期2020-03-05

  • 油麦兼用型精量宽幅免耕播种机仿形凿式开沟器研究
    度内的油菜、小麦苗数[25]。播种试验和出苗情况如图12所示。图12 播种试验及出苗情况Fig.12 Planting experiment and emergence4.2.2试验结果分析开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播种均匀性、出苗率及作物长势,可通过测定各行苗数、单行苗数变异系数和各行苗数一致性变异系数来表征开沟器开沟、覆土的综合性能。单行苗数变异系数通过分析单行油菜各测量段的苗数差异,可表明单个开沟器的仿形开沟效果;各行苗数一致性变异系数通过分析各行油菜测量

    农业机械学报 2019年11期2019-12-06

  • 杂交谷子地膜穴播方式出苗和节水稳产效果分析
    )共3个水平。留苗数设1~4苗,每穴4个水平进行。种植面积16 m2,行距60 cm。在播种前使用尿素和磷酸二铵一次性施肥。1.3 观测方法观察记录谷子出苗率、成穗数,部分取样测总穗数,观察茎秆质量及收获测产量,并运用水分测试仪测定土壤水分,计算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2]。1.4 田间管理前茬一致,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及时进行除草、治虫、追肥等田间管理,单项作业当天完成,其他管理按试验设计完成。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谷子出苗的影响通过设计表

    园艺与种苗 2019年10期2019-11-13

  • 不同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对杂交水稻4001 S/黄莉占制种机插父本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各个处理单位面积苗数 单位:万苗·hm-2因素A因素BB1B2B3B4B5A133.3027.7520.8533.3026.70A266.6055.5041.7066.6053.40A3100.0583.4062.55100.0579.95父本返青期为6月1日至6月5日,6月8日开始记录分蘖动态,7月3日开始晒田。按照底肥、促蘖肥和促穗肥占比20%、60%和20%施用。父本见穗期喷施“920”12 g·(667 m2)-1[6]。1.3 观察记载内容、标准

    种子 2019年10期2019-11-07

  • 水稻机直播条件下减施分蘖肥对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1日开始调查在田苗数和叶龄,以后每7 d调查1次苗情,并记录茎蘖数和叶龄。1.3.2 产量测定成熟期调查各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计算理论产量,割方晒干测实产。2 结果与分析2.1 茎蘖动态和叶龄由图1可知,处理(1)和处理(3)的高峰苗数较高,且以处理(1)为最高,高峰苗数均出现在叶龄为11叶左右时;处理(2)的高峰苗数较低,出现在叶龄为8叶左右时。处理(1)的最终叶龄为14叶,处理(2)和处理(3)的最终叶龄为15叶,说明不施分蘖肥对水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5期2019-10-24

  • 八步区马蹄测土配方施肥氮肥最佳用量筛选
    株高、分株数、总苗数、平均每蔸苗数、雌花茎数、苗干质量、苗粗壮度等,其中雌花茎率(%)=雌花茎数/总苗数×100;苗干质量为马蹄苗在自然状态下晾干至恒重时的质量;苗粗壮度=苗干质量/平均株高。收获前每小区随机挖1 m2进行果实相关指标的调查,包括大果数、中果数、小果数、总数量、单果质量、商品率等考察,根据1 m2总产量折算理论产量。分小区收获实收测产,折算成667 m2产量。1.3 田间管理①种植及移栽 马蹄于6月3日育苗,7月30日移栽,采取人工插植方式

    长江蔬菜 2019年16期2019-10-10

  • 不同基本苗对早稻分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括合理的每蔸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蔸数和行株距配置方式等3个方面[3]。刘文祥等[4]研究表明,密度和栽插苗数两者互作效应对早稻产量影响极显著,其栽插苗数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产量随着栽插苗数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另有研究表明[5],常规粳稻机插的栽插苗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栽插密度的影响,以每穴4苗左右最有利于水稻高产的形成。水稻合理密植获得高产的关键又在于群体对光能截获水平能否充分发挥水稻光合生产潜能[6~8]。合理的密度和栽插苗数主要通过调控和优化群体结构,达

    作物研究 2019年6期2019-09-19

  • 不同药肥混剂对甘蔗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
    法,调查每小区总苗数及枯心苗数,枯心苗率=每小区枯心苗数÷总苗数×100%;蓟马受害情况调查方法,调查每小区总苗数及蓟马为害株数,蓟马受害率=每小区蓟马受害株÷总株数×100%;在2018年11月22日调查螟害节情况,每小区连续取15株的蔗株,数其甘蔗部节数、螟害株数及螟害节数,螟害节率=螟害节数÷调查总节数×100%,螟害株率=螟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2 结果与分析2.1 对虫害的防治效果2.1.1 苗期防治效果2018年6月6日对试验进行枯心苗

    广西糖业 2019年4期2019-09-06

  • 侧深施肥技术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处理在分蘖速度和苗数上差异较大。处理C的分蘖速度最快、时间也最早,插后11 d苗数增加了5.29万/667 m2,增幅为61.28%;处理A次之,插后11 d苗数增加3.49万/667 m2;处理B和处理D的前期分蘖速度较慢,插后11 d内苗数只增加了1.27万/667 m2和2.64万/667 m2。说明在分蘖前期提高氮肥使用效率可以提高分蘖速度。处理A、B、D达到高峰苗时间均为7月24日,高峰苗数分别为22.23、20.43、32.29万/667 m2

    中国稻米 2019年4期2019-08-15

  • 水稻缓释肥减氮田间试验报告
    22 m2统计出苗数,然后于水稻各关键生育期考察田间茎蘖数。成熟期各小区按平均茎蘖数选取有效穗,考察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计算空瘪粒率、理论产量;收获时分别按小区全收全称,并检测谷粒水分,按14.5%水分折算实际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成穗率的影响由表2、图1可知,各处理的水稻茎蘖数随水稻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除处理(5)的高峰苗数出现在8月4日外,其他5个处理的高峰苗数均出现在7月20日,高峰苗数排序为处理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2期2019-05-11

  • 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覆膜穴播下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强度及倒伏指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晋谷21号的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但现阶段对谷子茎秆特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不同品种间的比较[18-19],生育期的动态变化[20],而对密度对谷子茎秆特性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结合谷子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研究机械化覆膜穴播条件下单穴留苗 1,2,3,4,5株对晋谷21号茎秆特性的影响,以确定抗倒伏能力最强的单穴留苗模式,为机收谷子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4期2019-04-24

  • 日本缓释尿素在水稻生产上施用效果试验研究
    个施肥处理的基本苗数均为72万苗/hm2的条件下,两处理的高峰苗数均出现在7月30日,但两个处理间高峰苗数差异显著,常规尿素施肥处理的高峰苗数比缓释尿素施肥处理平均高160.5万苗/hm2。根据“南粳46”品种特性和产量达到9 750 kg/hm2的高产栽培要求,有效穗数一般需要控制在330万~360万穗/hm2,结合惠山区一般生产管理水平下,成穗率为76%~80%,则高峰苗数要求为450万~480万苗/hm2。而常规尿素施肥处理的高峰苗数达到了600万苗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2018-12-27

  •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
    插密度和每穴栽插苗数,探究这些因素对其制种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其高产制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以R364为父本,鄱1A为母本,按行数比父本∶母本=2∶10进行移栽,父本分两期播种,第1期父本比2期父本早5 d播种,1期父本比母本早7 d播种,父本移栽秧龄为35 d,母本移栽秧龄为30 d,父本的株距为20~25 cm。母本采用裂区设计,设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20 kg/hm2(N1)、165 kg/hm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2018-12-20

  • 单季晚稻“浙粳99”直播栽培中不同播种量试验研究
    由表1可知,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均与播种量成正相关,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相应增加,处理(1)的播种量最小,其相应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最少,分别只有117.0万苗/hm2、381.15万苗/hm2、299.88万穗/hm2;处理(5)的播种量最大,其相应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最多,分别为208.95万苗/hm2、492.50万苗/hm2、344.12万穗/hm2,比处理(1)分别多91.95万苗/hm2、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3期2018-06-22

  •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花生中后期死苗的防治效果
    药前调查田间病死苗数并拔除,每小区4 垅,宽3.20 m,长4.13 m,小区面积为13.2 m2。病害调查统一选定第2个重复各小区的第2垅。1.4 调查方法花生开花期于7月13日喷药前进行首次病害调查,然后于用药后7 d(7月20日)、14 d(7月27日)和收获前共3次进行新增病死苗数调查。每次调查后将病死苗清理出田间。7月17日、8月13日、9月8日3次人工拔除田间杂草,8月17日施用1.8 kg/hm2苏云金杆菌对水喷雾防治斜纹夜蛾。10月5日收获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8期2018-05-14

  • 有机缓释肥在小麦简化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左右调查1次在田苗数;成熟收割前,调查各处理区小麦株高及有效穗数,同时取样调查穗长及每穗实粒数;收割后,测定千粒重及实际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生育期由表2可知,各处理间只有成熟期略有差异。C1处理虽在5月17日成熟,麦秆也呈现了完全的枯黄状态,但仍有较多青穗,且此时麦秆已无法继续灌浆。相比之下,简化栽培C2~C4处理不仅缩短了生育期,小麦提前成熟2 d左右,且简化栽培的小麦熟相更好,成熟度一致性高。同时,在浙江等采取“水稻-小麦”轮作的省份,小麦熟相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2018-03-20

  • 湖南黄花菜主栽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生物质积累规律
    的叶片数、株高和苗数差异较大,株高和出叶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生长发育而不断变高和加快;而苗数在冬末春初即已基本确定,在后续生长发育阶段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不同黄花菜品种全生育期总生物量的差异较大,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生物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蕾期>抽薹期>苗期;但黄花菜的经济系数较低,仅10%左右,远低于水稻等其他农作物,各品种的经济系数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长花大嘴子花(12.6%)>茄子花(12.1%)>荆洲花(10.0%)>冲牛花(8.8%)>猛子花(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2017-11-17

  • “武运粳30号”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667 m2基本苗数一般为6万~8万苗,播后25 d左右苗数基本达到预期成穗数,每667 m2高峰苗数一般为30万~32万苗,成穗率70%左右,每667 m2成穗数为21万~23万穗,每穗实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 g左右,2013~2015年平均每667 m2实产为642.5 kg,其中2015年实际每667 m2产量为685.8 kg。“武运粳30号”米质优、口感好,曾在2015年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品评中获得第1名、获全国优质粳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3

  • 绍兴山区人工插种“甬优12”与“甬优538”的生长特点
    察出叶速率、群体苗数消长情况及有效分蘖期等。2 结果与分析2.1 苗数消长比较苗数观察结果显示,“甬优538”和“甬优12”在插后10 d内,由于拔秧、插秧等一系列机械损失,秧苗不发生分蘖。两个品种均在栽插10 d后才开始分蘖,“甬优538”和“甬优12”的日分蘖增速为4.57%-4.67%;插后25 d,日分蘖增速为6.19%-6.48%;插后30 d,“甬优538”日分蘖增速,为5.52%,“甬优12”为2.95%。此时,两个品种均达分蘖高峰期,此期稳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3期2016-12-10

  • 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163319)穴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张丽微,钱永德,仲维君,王 龙,宋 泽,郑黄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试验以龙粳31为材料,每穴苗数为处理,完全随机设计,探讨穴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穴苗数的增加,稻谷的穗部一次枝梗数呈减少的趋势,穗部二次枝梗数以处理2(3苗/穴)最多,优中劣势粒结实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单穗重、每穗粒数均以处理1(1苗/穴)最多,但穴苗数的多少对穗长影

    北方水稻 2016年2期2016-12-02

  • 育秧基质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秧苗素质及机插质量的影响
    漏插率最低,每穴苗数均匀度合格率最高(72.7%)。综合秧块质量、秧苗质量和移栽质量,以食用菌菌渣基质最好。杂交水稻;制种;机插秧;育秧基质;秧苗素质;插秧质量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但一直以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采用的是劳力密集型技术,用工多,劳动强度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分布改变,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受到劳动力紧张和劳动力成本高的制约[2],生产组织模式从小户分散制种模式、大户小规模生产模式逐渐向“生产商

    作物研究 2016年4期2016-10-10

  •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均较好,有足够的苗数和良好的幼苗,但崇左蔗区相比2015年略差。两个蔗区的螟害发生率均较低,螟害枯心率整体低于2015年,螟害综合防治初见成效。崇左蔗区甘蔗种植面积略有增加,百色蔗区面积大幅减少。得益于“双高”基地建设,两个蔗区的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建议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化学除草和后期甘蔗螟虫的防治工作。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病虫害;生产情况甘蔗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80多万公顷,产糖约600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的65%左右

    中国糖料 2016年6期2016-09-06

  • 江苏里下河地区机插水稻基本苗起点试验研究
    配套的适宜的单穴苗数为4苗,有利于建立高质量的群体,从而实现高产。[结论]该研究为机插水稻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水稻;机插;基本苗;栽培技术;江苏里下河兴化市地处里下河稻区[1],机插水稻栽培技术应用规模逐年加大,但由于秧苗素质、播栽期、土壤和机械等多方面的原因,机插水稻客观存在少穴多苗现象,群体质量不高[2]影响了配套技术措施的应用和产量水平的提高[3]。该试验从穴距、每穴苗(取样面积)的有机组合,观察、分析里下河地区机插稻不同群体起点的茎蘖动态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8期2015-02-27

  • 桂平市早稻不同插植密度对比试验
    2 叶龄、株高和苗数动态叶龄动态:分区插植之后对各小区植株叶龄进行记录。每处理定点10蔸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计算出叶龄平均值(表2)。记录说明,各处理叶片发育动态相差不大。株高动态:插秧时平均株高为14.2 cm,分区插植之后对各处理植株株高进行记录(表3)。记录显各处理株高发育动态相差不大。苗数动态:插植后5 d开始进行苗数调查。处理A、D、E已经进入分蘖始期(全田已经有10 %以上的苗出现分蘖);处理B、C表现为即将进入分蘖始期(全田已经有9 %的苗出现

    热带农业工程 2014年6期2015-01-28

  • 杂交稻春优84机插栽培的生育特性
    十调查记载叶龄和苗数消长情况,成熟期考查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叶龄图1显示,春优84主茎叶龄为16~17叶,平均16.3叶。从叶龄增长速率看,插种后5 d基本不长新叶,插种后的5~10 d,每日出叶速率1.77%,插种后的10~15 d出叶速率最快,每日达3.54%,在插种后的15~25 d出叶速率减缓,每日为2.30%,到插种25 d后,每日出叶速率在2.00%以下;而后,随着幼穗发育和秋季气温变化,出叶速率呈曲线型变化。2.2 苗蘖消长图2显示,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5期2014-02-28

  • 机插秧每穴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6)机插秧每穴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王先如 吴 明 陈次娥 梁加寺*(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弶港分公司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东台224236)选用淮稻5号,以每穴苗数为处理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确定机插秧每穴最佳苗数。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影响。在穴数相同时,每穴苗数过少时,成穗数不足,制约了产量的提高,虽穗型大,但每穗粒数的增加弥补不了穗数减少的损失。反之,每穴苗数过高,穗数增加不明显,但因穗、粒之间的矛盾,反而导致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2期2013-02-27

  • 单季直播晚粳稻播期播量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分析2.1 最高苗数水稻播种期与播种量试验的产量与主要性状列于表1。对表1数据分析,播种期与最高苗数呈二次曲线(y=459.85+10.23x-0.319x2,R2=0.998 5),播期过早、过迟最高苗数均低,6月16日播种最高苗最多。自5月27日至6月16日,每迟播1 d,苗数增加12.5万~0.3万·hm-2;6月16日以后播种,最高苗数随播种期推迟逐渐下降。这一苗情趋势,可能与当地晚粳播种期间的梅雨、气温、日照长度影响与穂分化出现期相对稳定等有关。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3期2012-07-31

  • 关帝山林区山杨根蘖更新调查浅议
    ,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49.0株;阳坡设立标地3个,总面积410 m2,伐根密度732个/hm2,根蘖株数29 707株/hm2(健壮苗25 780株,衰弱苗3 927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40.6株;半阴坡设立标地3个,总面积500 m2,伐根密度380个/hm2,根蘖株数8 880株/hm2(健壮苗8 200株,衰弱苗680株),平均每伐根根蘖苗数23.4株。坡向问题,实质上是光照和土壤水分的问题。阳坡、半阳坡的光照条件好,对山杨喜光这一特点来说是有利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年3期2012-04-12

  • 种衣剂在采种甜菜育苗时期的应用试验初报
    播种后10d的出苗数,出苗后15d的保苗总数以及出苗后25d的保苗总数,并计算出苗率和保苗提高率。2 试验结果及分析经测定,试验所用种子的发芽率为73.6%,不同处理条件下的保苗率见表1。各处理在播种后10d的出苗率在70.5%~72.5%之间,相差不大。由此看来,种衣剂对出苗率几乎没有影响。播种出苗后15d的统计结果显示,种衣剂处理后的苗数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苗数。由于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并有较大危害,导致对照组处理苗数偏低,而两种种衣剂可能对防治立

    中国糖料 2012年3期2012-03-29

  • 早稻中早39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叶龄8.1叶)苗数330万·hm-2;高峰苗 (10.5叶左右)苗数为474万·hm-2;成穗率70%左右,抽穗期单茎至少具有4.5张绿叶,茎蘖数330万·hm-2。3月20日左右播种,4月12-15日3.5叶叶龄时移栽,栽插后10~12 d进入始蘖期,5月20日左右够苗,6月5日左右为最高茎蘖期,齐穗期6月21日,成熟期7月20日左右。1.3 肥料用量氮肥用量设计。施氮量 = (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土质为砂壤土,生产9 t·h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5期2012-01-25

  • 湘晚籼13号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 ①抛足苗数。大田要精耕细耙,达到“浅、平、糊、净”。要掌握适时抛秧,以利早生快发,要求每667平方米大田抛2.8万蔸~3万蔸,达到基本苗数10万苗~12万苗。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抛栽,坚持分次抛和分厢匀抛。早稻稻草还田丘块必须坚持只澄浆2小时抛秧以提高立秧率。②科学施肥。每667平方米产量要保证500公斤以上的中等肥力水平稻田的施氮量应当保持在10.5公斤~12公斤水平,磷肥、钾肥配合施用。基肥每667平方米用45%复合肥25公斤全层匀施。抛秧后五

    湖南农业 2011年7期2011-04-08

  • 早稻直播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定期随机选框调查苗数,每个处理重复3次。1.3.2 抗倒力 于成熟期采用植物倒伏测试仪DIK7401/DIK-7401进行测定,选用黄色弹簧,最大强度为196.1 kPa/40mm。1.3.3 产量与产量性状 成熟期每小区框选27.5 cm×57.5 cm,考察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均重复3次。收获前每小区选择5m2进行产量实测。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直播密度条件下的苗数变化特征从图1可以看出,4月17日出苗率调查数据表明,各处理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9期2011-03-10

  • 氮肥的合理施肥时期与比例对马蹄产量的影响
    6日分别对马蹄的苗数、株高进行了调查。生产过程中并记载各生育期及果实性状,统计产量、产值。表6 各处理马蹄植株经济性状比较表7 各处理马蹄的经济效益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处理马蹄生物学性状比较从表3可知,各个处理在前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较慢。移栽后的第7天,也就是第1次调查时,各个处理的株高与苗数都相差不远,长势也基本相同,株高在48 cm左右,苗数都是3~4株。到第2次调查,处理1长势稍差,其他4个处理长势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在57~59 cm,苗数

    长江蔬菜 2010年22期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