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画

  • 回应与冲击
    此外,邹一桂对西洋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写生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山画谱》中的写生思想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时人的认识偏差,同时也是对清代两股思潮的冲击。关键词:小山画谱;写生思想;西洋画;清代花鸟画一、对时代争论的回应《小山画谱》多处都体现出邹一桂重视写生、强调观察自然的思想,传达“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1]3的观点。对写生问题的讨论和关注,在过去的绘画史上并不罕见。但为何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用大量的篇幅来讨论写生的问题呢?这或许和他所处

    美与时代·下 2023年2期2023-06-05

  • 洋画再造:20世纪早期广州西画教育的重建与推广
    0261)一、西洋画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西洋画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万历七年(1579)耶稣会士罗明坚来到广州,两年后(1581)利玛窦在广州开始传教,同时也带来了圣母和救世主的画像等油画作品。早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入京觐见神宗皇帝并呈献圣像油画,在给神宗的上表中云:“谨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钟两架,万国图志一册,雅琴一张,奉献于御前。物虽不腆,然从极西贡

    美育学刊 2023年2期2023-04-21

  • 丰子恺“西洋画中国画化”之意蕴
    在文章中提出“西洋画中国画化”,看似与维护传统中国画者处于同一立场,但细究其艺术理念可以发现,这一观点有着不同于同时期艺术家的独特的文化诉求。一、“西洋画中国画化”观点的提出1934年丰子恺的一篇短文《劳者自歌》刊登在第93期《良友》杂志上(图1),其中有云:图1 丰子恺《劳者自歌》及其局部,《良友》杂志1934年第93期中国画描物向来不重形似,西洋画描物向来重形似;但近来的西洋画描物也不重形似了。中国画描色向来像图案,西洋画描色向来照自然;但近来的西洋画

    艺术探索 2022年6期2023-01-10

  • 高桥由一在中国苏、沪地区美术活动考略
    年时期初次见到西洋画,就被画中的写实性造型方式吸引,遂立志学习西洋画。1862年,高桥由一进入由学理派③在初期的洋风画中,相对于“学实派”,学理派是指根据书籍中的理论来研究西洋画学的派别。画家川上冬崖(かわかみ とうがい,1827—1881年)④川上冬崖,活跃在幕末至明治前期的南画家、洋风画家、图画教育者。作为高桥由一早期的老师,以近代日本洋风画的先驱者身份而广为人知。其洋风画作品稀少,但留下的日本画相对较多。他在明治洋风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译有文部省

    艺术探索 2022年6期2023-01-10

  • 清代内府《乾隆帝朝服像》轴的作者及其画法辨析* 兼谈十八世纪下半叶中国西洋画法的流传
    较特殊,运用了西洋画法,与记载的陆灿绘画风格不一致,在18世纪下半叶的宫廷之外也十分罕见。本文试图通过记录与作品的比较,论证这幅作品为陆灿所作,进而分析这幅西洋绘画风格的作品与当时苏州地区绘画风尚、视觉经验的关联性,初步探讨18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对西洋画的临习、使用、观看、收藏、品评等情况,重新思考西洋画在此一时期的发展状况。一 《乾隆帝朝服像》轴作者辨析因为文献对画面的描述十分细致,首先予以介绍。活计档中有关陆灿画御容的记录如下:乾隆四十五年(1780)

    新美术 2022年3期2022-08-12

  • 熊唐守一与北平女子西洋画学校①
    5)一、从女子西洋画学校到无名画会2007年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无名”还是“星星”?——无名画会回顾展》,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无名画会这一北京民间艺术家团体的活动,包括其在“文革”后期的非公开活动和“文革”结束后的创作展览情况。长期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叙事都将北京星星画会的活动作为当代艺术史的开端性事件,尤其是他们在1979年9月自发举办的展览。相对于此,无名画会于同年7月在北海公园举办的展览虽然早于“星星”,却长期被艺术史家们忽略不提。此次展览的举办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2年2期2022-06-24

  • 弘一法师的书法好就好在这里
    大概由于他画过西洋画的缘故。西洋画的基本练习是木炭素描,一条线条,一笔烘托,都得和摆在面前的实物不差分毫。经过这样训练的手腕和眼力,运用起来自然能够十分准确,得心应手。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不模仿打不起根基,模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但是不用着急,凭真诚的态度去模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从模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弘一法师近几年来的书法,可以说已经到了这般地步。可是

    中华书画家 2021年7期2021-12-01

  • 浅述明治时代日本画与西洋画的交汇与融合
    二、明治初期对西洋画的全面引入明治元年,日本政府一改过去在江户时代对西方世界持排斥态度的传统,转而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制度的改革道路。然而,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东西,远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与经济方面。西洋美术,作为西洋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被推向了更高的地位,其表现就是维新运动开始后日本画家对于西方美术的疯狂追捧。到了明治九年(1876),日本最早的美术教育机关——工部美术学校作为当时日本工部省管辖的“工部大学校”的附属机关,于东京成立,共设立“画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2021-11-28

  • 以“西天”法释西洋画 ——明清“二西”语境下“西画东渐”史的一个现象考论
    以“西天”法释西洋画现象考述1600年,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年)在《贡献方物疏》中,提到了他进贡给明万历皇帝的三幅西洋画,“天帝图像一幅,天帝母图像二幅。”[4]天帝图像,即耶稣像;天帝母图像,即圣母像。就如向达在《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一文中所说:“西洋美术之入中土,盖亦自利玛窦始也。”[5]506中国学者顾起元(1565—1628年)在《客座赘语》中描述道:利玛窦,西洋欧逻巴国人也……自言其国以崇奉天主为道。天主者,制匠天地万物者

    昆明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1-04

  • 民国时期的广东现代派西画的发展式微 ——以赤社为中心考察
    着月份牌等所谓西洋画、水彩画,以学徒和画工形式存在的画社占据了主流,在广州教授西洋画最早的,是在民国前一年的竞美美术会,不久,撷芳美术馆、尚美研究所等也陆续出现。[2]而后这些美术尝试加入了回国留学生,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的陈丘山和留美的梁銮一起创办的“楚庭美术学校”,用所学的正统教育制度。将西洋画训练引入正途,之后的赤社更是将西画普及推广。而到1922年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开课,这片革命之地扬起新帆。一、广州美术教育前锋—赤社1917年1月10日,《寸心杂志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2020-12-02

  • 十四田虫
    前的画家画作;西洋画,“印象主义”之后的画家画作。看中国画,我不怕古;读西洋画,我不怕新。其实西洋之画的概念已转化为“美术”。如果从“美术”出发——不仅仅是纸笔的运动,那么,中国画完全是一种单纯的复杂,西洋之美术则是复杂的单纯。中国画如我儿子,西洋画如我。我绕着儿子转:对艺术而言,单纯总是很重要的。一日夜晚,我正看《米罗画风》——“米罗画风”四字为繁体写法“米羅畫風”,我觉得印在米罗画册上特别棒:一个汉字的结构,看来都要比米罗的一幅画更为复杂。儿子在床上演

    读者 2020年24期2020-11-30

  • 关于“中国画”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对应的诸如“西洋画”和“西画”的问题,及其“油画”的问题等。这些过去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倒成了问题,其实也确确实实是些问题,只是长期以来却被我们给忽略了。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一种缺失。因此,对于“中国画”的几个基本问题,有必要作些理性的分析,并结合“西洋画”“西画”“油画”等相关的概念问题,进一步把这些问题弄清说明。只有在弄清这些问题之后,才能真正地认识中国画,欣赏中国画,从而发展中国画,使之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稳步前进,真正成为世界性的绘画。反过来,也只有在

    收藏与投资 2020年7期2020-02-04

  • 李叔同的艺术禅心
    法》等文,并对西洋画勤加练习,饱览西洋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在日本的第二年,李叔同如愿考入了东京美术院校的西洋画科。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接触和学习了水彩画、油画、版画等西洋画科,并寻找裸体模特进行写生训练与创作。当时的日本虽比中国开放,但寻找裸体模特也绝非易事。出生于清朝的李叔同当时托友人寻找女裸体模特进行作画,可见其思想的先进性。李叔同的画作《半裸女像》便是采用裸体模特进行写生创作的油画作品,画作中半裸的女子舒适地倚靠在椅子上似乎已悄然入睡。该画作李叔同于出

    艺术家 2019年9期2019-12-17

  • 中国近代史上“西画东渐”的背景及影响
    展的必然趋势。西洋画的传入,不仅丰富的中国本土绘画艺术的内涵,同样促进了了西洋画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艺术的繁荣。在整个近代史阶段,通过联系那个年代的特殊背景之下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以及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发展走向带来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绘画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一、近代西画传入的时代背景(一)明末清初时期初见端倪实际上最早的西洋画开始传入中国的时间大概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那个时候,西洋画家他们不远万里踏入陌生的国土。在这期间,一些

    长江丛刊 2019年1期2019-11-15

  • 紫砂泥绘西洋画技法浅谈
    法和对创作者的西洋画基础功底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其次由于紫砂陶泥的特性,在烧成过程中,由于西洋画风,色彩相对丰富对多彩,色泥的调配也是有着特殊的要求,堆积过厚,极易脱落,最终影响画面效果和产品质量。导致作品成型难度大,也就作品数量稀少,这不失为一种遗憾。我们都知道,天然的紫砂陶泥矿,它具有本身天然的颜色,俗称“五色土”,可将其作为绘画色泥,这显然是不够丰富的,特别是在西洋画技法中,更是有不足之处。为了完全满足技法的需求,还必须人工调配色泥,这样才能使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4期2019-09-24

  • 永远的异乡人
    绘画运动,通过西洋画的形式再现日本画淡彩线描的特色,从根本超越了黑田清辉的局限,成为连接东西方美术的桥梁。然而,藤田嗣治一生都在辗转,早期求学于巴黎,学成归国却被质疑,战时随军作画,战后却被祖国“抛弃”。人生的大起大落直接导致了藤田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变化。文章重点考察藤田嗣治前期和后期绘画作品中日式审美情趣的出现和消失,分析其中反映出的精神寄托。关键词:藤田嗣治;西洋画;精神寄托;日式审美情趣一、引言藤田嗣治是日本首位在西方艺术界名声远扬的西洋画画家。他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2019-09-23

  • 从蔡谦吉作品看上海美专早期西洋画教学
    就读于上海美专西洋画系,1922年毕业。①从1915年至1921年,上海美专的学制为三年。据此推算,1922年毕业的蔡谦吉应该是先读了一年的预科。毕业后回到福建,曾经任职于多家教育机构,经常组织画展并主持一些有较大影响的艺术社团。抗战爆发后,蔡于1938年弃艺从政,在“永安市行政干部班”受训,1940年担任振桥乡乡长。1945年与陈仪一同派往台湾,接收日治时期的资产。此后便在台湾定居,并一度担任台湾博物馆艺术部主任。由于家庭成员众多,微薄的工资无法承担浩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9年4期2019-09-17

  • 留自
    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

    公务员文萃 2019年4期2019-07-12

  • 浅谈西洋画与中国画现代化的联系
    国画的现代化与西洋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画需要从传统中走出来,接纳新的美学思想,融入西方绘画之长,组成现代中国画。中国画的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保留中国画传统的写意手法,增加西洋画中的透视方法与光色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画的现代化。关键词:西洋画;中国画;白雪石;蒋兆和;现代化一、中国画现代化的背景及意义1、中国画现代化的背景在清朝灭亡之后,中国结束了封建统治。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开始,中国历史终于迈向了近代。20世纪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7-01

  • 留 白
    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

    中外文摘 2019年8期2019-04-30

  •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差异思考
    要:中国画与西洋画是现阶段世界上存在的两个主要画种,中国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西洋画源自欧洲,在世界广为流传,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画和西洋画在构图上存在不同,所以,要想更好地鉴赏和分析西洋画和中国画,就需要了解其在构图上的差异,并且明确形成差异的原因。文章针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构图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关键词:中国画;西洋画;构图差异欣赏名画和古典音乐都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人们在接受艺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尝试、玩味、联想以及领略,会产生喜悦和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1期2019-03-19

  • 中国画与西洋画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探讨
    上,对比性分析西洋画画法的空间意识,以期为二者的发展提供参照,促进绘画美学意义的发挥。关键词:中国画;西洋画;空间意识前言:中国画、西洋画画法众多,由画法与画法的交融形成的空间意识,构成了画作的灵魂。随着中西方绘画体系的不断发展,中国画、西洋画画法所表现出的空间意识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分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异同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中国画画法的空间意识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中国画的空间意识进行分析:(一)空间层次方面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期2019-02-12

  • 留白
    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留三分。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一个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自己话中传达的威力有信心的人。人生亦需要留白。衣若素雅,能凸显你的脸庞;妆若素淡,能映出你的气质。着墨少一点,否则它会抢了要害之处的风頭。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3期2019-01-23

  • 留白
    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話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

    视野 2019年1期2019-01-17

  • 油画中国化发展之路探析
    摘 要:油画是西洋画的一个重要种类,其与中国的国画在很多方面是极其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两者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等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差异,且基于此,油画这门外来艺术自进入中国后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才逐渐融合为中国画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中国油画逐渐由模仿引进走向了独立发展时期,而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各艺术家还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等因素的指引下继续探索油画中国化发展之路。关键词:油画中国化;中国传统;创新融合;西洋画当前时期,

    读天下 2018年23期2018-11-02

  • 守住中国画的底线
    一现。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关系,恩恩怨怨,已经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对于文化交流来说,不算长,但也不算短。好奇、新鲜、偏见、拒斥等等文化交流中普遍存在的主观心态,一百年的时间足够澄淀下来。今天,我想所有深思笃学的画家和理论家,都可以平心静气来谈一谈,中国画到底有没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应不应该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点。中国画同西洋画相比,同是观物取象,但是从原始人的洞穴绘画和岩画开始,它们的区别就很明显了。我们至今不太明白或者不能很清楚地说明,为什么在文化的源头就造就

    艺术品鉴 2018年4期2018-06-12

  • 徐悲鸿和林风眠艺术主张之异同和影响
    徐悲鸿主张借鉴西洋画,改良发展中国画,但一定是中国画,以期证实中国画有内在的发展潜力。林风眠主张“创作时代艺术”,不管是不是中国画。事实上,林风眠培养的学生,发展的几乎都是西洋画。林风眠的教育体系下,没有一人是发展中国画的。林风眠和徐悲鸿的画如何?留在下面再谈。林风眠培养出的画家,包括和他关系十分密切者,有朱德群、赵无极、苏天赐、席德进,还有不太著名而小有名气的闵希文、赵元扬、赵春翔等,关系较好的同事吴大羽等,他们基本上都是西洋画画家。朱德群、赵无极发展和

    书摘 2018年2期2018-05-29

  • 西洋画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早期传播
    的通商口岸兴起西洋画,逐渐向内地渗透。还在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便带了一些西方宗教油画(彩绘圣像)到广东,开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之先河。此后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带来了西方天主教油画及其铜版画复制品,将它们送呈高级官僚和皇帝,官僚系统对异国绘画的兴趣和赞助推动了西方油画艺术在中国传播。到了清代,朝廷中云集了一批御用西方画家,北京成为油画重镇。南方的通商口岸不断地向内地输送传教士油画家,西洋画日益兴盛。同治年间上海天主教会创办了土山湾孤儿院附属的美术

    传媒论坛 2018年23期2018-03-28

  • 淡妆,留白的智慧
    一张浓墨重彩的西洋画,光彩夺目,闪亮耀眼。她是邻里间最引人注目的一位,精致的脸上总是带着一抺微笑,身上的衣服总让人联想到奢华、优雅、华贵、经典、时尚之类的词语,踩着高跟鞋匆匆而过,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暗香。我年纪尚小时,只知道她工作繁忙,容貌出众,偶尔见她伫立于四邻之中,仿佛一朵傲然玫瑰。后来年纪稍大,她依然来去匆匆。或是我乖巧懂事或是我青春年少,再偶遇时她也会朝我打招呼,嫣然一笑犹如盛开的牡丹。而我依旧无比羡慕她的生活。直到这一日,她竟一反常态,素面朝天,

    金山 2017年12期2018-01-08

  • 谈传统和中西融合
    明后期至清代,西洋画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人是看不起西洋画的。邹一桂说:“西洋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1郑绩称西洋画为“夷画”,称中国画为“儒画”,他说:“夷画……盖未知笔墨之奥耳。写画岂无笔墨哉?然夷画则笔不成笔,墨不见墨,徒取物之形影,像生而已。儒画考究笔法墨法,或因物写形,而内藏气力……夷画何尝梦见耶。”2所以,清代一些外国传教士画家到中国来,不但未能传授西洋画,他们自己也改画中国画了。如郎世宁、安德义、王致诚、艾启蒙等,他们只对周围几

    国画家 2017年6期2017-12-07

  • 浅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艺术差异
    也有一批优秀的西洋画师流入中国。其中,具有极高声望的宫廷画师郎世宁成为此中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以清朝康熙年间两位分属不同流派的画家——中国画代表禹之鼎的《双英图》以及西洋画代表郎世宁《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为例,就清中期艺术手法的差异对中国画与西洋画进行对比赏析。关键词:中国画;西洋画;艺术差异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14-01一、文与质:中西画艺审美差异《论语·八佾》中“文”就是礼的外在形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2017-10-22

  • 明清之际西洋画法对景德镇青花画法的影响*
    光影转变效果的西洋画法的影响而创新出一些画法,使得青花瓷上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本文拟以沉船出水青花瓷为主,兼以博物馆馆藏资料,试图对明清之际西洋画法对青花画法影响的阶段性进行梳理与划分,并通过这一观察视角对当前青花研究的现实意义略作展望。一、明代末年万历年间的进士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利玛窦…所画天主,乃一小儿,一妇人挽之,曰天母。画以铜版为帧,而涂五彩于上,其貌如生,身与臂手俨然隐起嶝上,脸上凹凸处,正视与生人不殊。人问:‘画何以致此?’答曰:‘中

    考古与文物 2017年4期2017-09-13

  •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期,国门大开,西洋画随着欧风美雨进入中国。面對写实逼真的西洋画,许多人惊讶不已,西洋画那铜制的泛着金属光泽的纽扣,那逼真的发丝,那好像带着真人般的温度,似乎让重神重形的中国画相形见绌,似乎中国画会迅速成为明日黄花。许多有见识的文化人也像是洗了脑,反对写意,要求改良中国画。但是头脑清醒者始终坚信具有水墨意蕴和写意精神的中国画是谁也取代不了的。这是新旧思想之争,与此类同的是世界上很多知名大学规定教师必须采用传统方法,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在课堂上不允许用手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9期2017-07-12

  • 弘一法师的书法
    大概由于他画过西洋画的缘故。西洋画的基本练习是木炭素描,一条线条,一笔烘托,都得和摆在面前的实物不差分毫。经过这样训练的手腕和眼力,运用起来自然能够十分准确,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于是写什么像什么了。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摹仿,终于独创。不摹仿打不起根基,摹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但是不用着急,凭真诚的态度去摹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从摹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弘一法师近几年来的书法

    中国画画刊 2017年2期2017-02-02

  • 浅谈瓷板画的艺术创作
    国画画法彩绘和西洋画彩绘二大品类。中国画主要有“工笔重彩”、“工兼写”、“没骨写意”及“泼墨”等技法,白描勾勒,设色渲染等手法,构图上既追求立意及诗书画印的巧妙结合,注重画面的疏密、层次感,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表现形式。中国画在造型艺术形象上要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把讲求神似与立意及气韵生动作为创作目标,通过笔的运用,将中国画的精神、气魄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西洋画的创作则强调光线的作用,以光分明暗,强调物象的立体感与真实感。将西洋画的表现内容在瓷板上加以演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1期2016-12-30

  • 新年寄语
    之一,其他皆是西洋画科,这些学科也是由学了西洋画的“中国教授”来教“中国”的学子。这些可怜的中国学子们,从这些“二手”的西洋画教授那里学成毕业之后,再创作出“三手”“四手”的西洋画来,为他们的中国父老乡亲们服务!当然,这些教授和学子们也都不会去研究中国绘画中的经典,如不会去研究让世界画坛震惊的宝库—敦煌,所以至今美术界也还不以为耻地称“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海外”。这“别扭”还有许多,比如咱们的中医,一个名方就“鹿鸣呦呦”了,我们的祖宗留下的名方何止以千记

    艺术沙龙 2016年1期2016-10-27

  • 在“西元国学堂”开幕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好把他们的叫“西洋画”,我们的叫“中国画”!这个过程从我们被西方列强打败开始!我们的先烈曾经用自己的身躯抵御敌人的枪炮的入侵,可是在文化的入侵面前,我们的许多同胞丧失了辨别力,甚至甘心情愿地拱手当了敌人的俘虏。看看现在的中国画,我们自己把基础改为西洋画了。请问:“基础既改,上层如何建筑?!”加之入学考试要考西洋的“素描”“色彩”,使得我们的子弟从小就要接受西洋画的“基础”训练。更何况我们自己办的大学,美术学科竟然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西洋画科!要我们的子弟从中国

    艺术沙龙 2016年2期2016-10-10

  • 中国画与西洋画透视上的差异
    要】 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这两种绘画在空间表现和观察方法上是有差异的,中国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而西洋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在教学中让学生认清这两种绘画的差异和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多种绘画技能和理论素养,使其创作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关键词】 中国画 西洋画 透视 差异 特点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在世界绘画领域中都享有很高的位置。作为这两种不同的绘画,在透视的表现上是有差异的。中国画在发展中形成了与民族审美习惯相适应的观察方法,即看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2016-05-30

  • 以线造型 以型求线
    键词】中国画 西洋画 人物 以线造型 以型求线在美术课中国画教学中,人物画部分是最难掌握的,在塑造过程中作者除了个人要有对表现人物情感的感受外,还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出物象,也就是说出手时就要下笔成线,用线来体现“型”的存在。无论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都有线的不同表现,那么,线与型在中西画中各起那些不同的作用呢?初学者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更容易掌握?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关系?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体会。线与型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传统的中国画理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期2016-05-30

  • 人生的布局
    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

    视野 2016年7期2016-05-14

  • 中国古代为什么把国画叫作“丹青”
    ”。利玛窦传来西洋画之前,中国人没见过有完全不同于中国画的西洋画,外国人也不知道有完全不同于西洋画的中国画。所以,根本没有人想到要在画的名称前面加上国名以示区别。因此直呼“国画”就行了。那么,为什么又要叫作“丹青”呢?原来,从两千多年前国画刚刚发明的时候起,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人们总是用毛笔细心地蘸上黑墨,老老实实地用细细的线条勾画出形象的轮廓。然后,规规矩矩地在轮廓线里面填上颜色。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是采用此法。起先,古人还没有发明出五颜六色的颜料。在

    初中生学习·低 2016年8期2016-05-14

  • 论西洋绘画与天文科技知识对朝鲜后期社会的影响 ——从18世纪朝鲜士人造访北京天主堂的经历谈起
    在进入朝鲜后,西洋画中“明暗”、“远近透视”技巧被朝鲜士人运到绘画中,而西洋天文科技知识则促进了传统“华夷观”内涵的转变以及“北学思想”的发展。朝鲜人;天主堂;传教士;西洋画;天文历法;影响;北学1.引言1832年,朝鲜人金景善跟随燕行使团到达北京,回国后他在其所著的《燕辕直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洋术,今为两国禁条,非但不许相接,既闻其阴邪之甚,亦不欲目睹而足蹑,但其画法与诸般器物之奇巧者,想堪一观”①,金景善写下这段话语的时候,已是天主教被朝鲜定位“

    华文文学 2016年1期2016-04-05

  • 从《中国画与西洋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要:《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选入北京中职教材。这是一篇介绍有关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学生对绘画知识了解甚少,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关键词:中国画;西洋画;中西文化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12-01《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丰子恺先生写作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介绍有关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是中等职业教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2期2016-01-28

  • 赵建成水墨人物画的中西方元素
    ]中国人物画 西洋画 写实性 意象性(一)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绘画艺术也同样令世人叹为观止。我国的绘画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承载着历史,也承载着文化,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中可以感受到原始人记录自己的生活、狩猎、舞蹈等等,这是翻开中国人物画历史最早的篇章,到了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人物绘画大量的出现在了青铜器上;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以战国《龙风人物图》、《御龙图》为当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独幅人物画作品;到了六朝时期是人物画成熟

    艺海 2015年4期2015-11-02

  • 浅谈西洋画的艺术特点
    0000)浅谈西洋画的艺术特点张正德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350000)西洋画指西方绘画,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本文从西洋画的艺术流派谈起,就其艺术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加深大众对西洋画的了解与认识。西洋画;艺术流派;艺术特点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西方绘画,比较注重写实和用色,包括油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等多种画种,其历经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等,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展现出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2015-07-22

  • 中西绘画比较(外一篇)
    峙,各领风骚。西洋画从有,从宗教出发,乃社会生活之反映;客观,求真实,技术含量高,故为科学性。西洋画家多与数学家、物理学家交友,他们的作品常成为科学家研究、求证的对象。中国画从无,从玄学出发,乃人世风景之印象;主观,求意象,求物我同一,求物皆是我,甚至就连自己亦不知所以然,故为哲理性。中国画家常与文人、官人、闲人交友,抑或自己就是文人、官人、闲人。西洋画讲强烈,讲刺激,讲进取,以满足感官冲动。中国画讲平和,讲退隐,讲镜花水月,讲忘却痛苦,连同理想上进一并暂

    名作欣赏 2015年34期2015-07-17

  • 从虚实看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及相关问题
    比较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同时也对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诸如国人对西洋画的接受,对中国画和西洋画异同的反思认识,以及关于推动中国画发展的思考的简浅讨论。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的简浅讨论,通过这一部分的讨论,可以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以此为据,第二部分简单地讨论了西洋画传入中国后,国人对中国画和西洋画异同的反思和认识,思考为什么近代以后,国人会开始纷纷学习西洋画;第三部分是对一些要以学习西洋画推动中国画发展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2015-07-12

  • 从清末民初上海书画润例管窥上海西洋画市场性格
    要:清末民初是西洋画涌入中国的第一个高峰期,是首次以留学生为传播主体,对西洋画主动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西洋画润例初步形成的时代。上海地区的西洋画在当时的中国最集中、最关键,故以该地区的西洋画市场为研究对象。本文笔者将主要以所收集的清末民初上海书画润例为基础,探析其所反映当时的西洋画市场性格,以丰富相关学者对该时期研究的角度,进而对上海西洋画市场样态进行补充。关键词:清末民初;上海;西洋画;润例;性格一、 润例的收集概况西洋画简称西画,指西欧的各种绘画。因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9期2015-05-30

  • 人生如画
    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的油彩水粉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勾勒于白色宣纸上的,是中国的水墨丹青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本是想说五句的,但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你的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活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容易伤人;二则话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与你交心的兴趣

    中老年健康 2015年9期2015-05-30

  • 浅析西洋画与中国画表现手法的差异
    有影响的画种。西洋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重形似、写实。而中国画重神似、神韵,水墨特色明显,线条流畅,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二者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异。一、造型手法不同西洋画主要是用光和色来造型,表现物象,而中国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西洋画注重写实,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主要借助光和色来造型,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例如,莫奈的《睡莲》在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却将光线的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2015-01-29

  • 人生需要留白
    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

    视野 2014年20期2014-10-11

  • 人生的布局
    眼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有些话,想说五句,其实只需两句对方便明白意思。剩下的三句,跟主题不再有过多关系,只是满足你的倾诉欲,听多了,对方反而会腻。越是话多之人,往往挚友不多。一则话多总易误伤旁人;二则心讲得太明白,别人会减少了与你交心的兴趣。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

    公务员文萃 2013年6期2013-12-19

  • 浅谈中国画的基本特点
    称丹青,因近代西洋画的引入故又称国画。中国画以自己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独放异彩。国画按照艺术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写意则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在笔先。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4期2013-08-15

  • 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沿海地区的西洋美术 ——上海土山弯西洋画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
    ——上海土山弯西洋画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邓炜煜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清代鸦片战争之前沿海地区的西洋文化交流,主要以上海土山弯西洋画和广州十三行西洋画艺术为主,根据民间的商业需求而发展,向内传播,其影响远比宫廷西洋画的影响要深远。为封建社会的中国创造了走向新纪元时代的先决条件。西洋画;文化;传播一、上海土山湾油画艺术1.土山湾油画产生的过程上海土山湾是近代中国出现西洋文化最早的地区之一,后在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对教徒的发展下,十九世

    大众文艺 2011年5期2011-08-15

  • 西洋画欣赏”——幼儿审美心理培养的初探
    术教育的目标。西洋画的许多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它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和无限想象的空间。那么,西洋画是否适合幼儿园孩子欣赏呢?它的积极意义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了修拉、柯罗、马蒂斯、米罗、康定斯基等世界大师的代表作引导幼儿欣赏。我们力图从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入手,使幼儿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和协调发展。经过一年的尝试,我们惊喜地发现西洋画欣赏活动在培养幼儿审美心理方面不失为一剂良方,其积极意义在于:一、西洋画欣赏活动有助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2011-08-15

  • 耶稣会与西洋画在日本的传播
    是传教和经商。西洋画在这时被传入日本,西洋画指区别于东方传统绘画的西洋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和铅笔画等画种,传人日本的西洋画以油画为主。西洋画能够在日本传播主要归功于耶稣会,其传播方式和过程带有浓厚的宗教痕迹(欧洲商人也带来一些西洋画,不过他们更多扮演运输者角色)。虽然西洋画在日本的兴盛只是很短一段时间,但它激起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并且在日西第一次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意义。西洋画传入日本主要源于几点宗教原因:第一,教堂需要西洋画。就像日本佛教寺

    世界宗教文化 2009年3期2009-10-26

  • 以画会友的“老画友”
    休之前都是专攻西洋画的学者、老师,退休之后,不甘寂寞,仍然在西洋造型艺术的舞台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在即将迎来共和国六十华诞的春天里,他们把一辈子潜心经营的画作拿出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老画友》作品交流展。生命不息,绘画不止油画、水彩画、版画、摄影,一幅幅体现着现代西洋造型艺术的精美作品,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65岁的徐惠健老师介绍,西洋画作为舶来的艺术物种,与中国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更注重写意松动。“或许是从小就很调皮,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把西

    晚晴 2009年7期2009-08-21

  • 美展旧照片考释(二)
    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学生为主,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参加,还有如徐芷龄、陈丘山、李殿春等。社团举办过几次展览,除了社内作品展外,据说还展出过借来的中国古画,向日本介绍中国艺术,并印行过画片云云。大概在1920年前后胡根天、陈抱一等主要成员毕业回国后,社团随之解体。这个社团的成员回国以后大都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开办学校,组织美术展览,成为各地现代美术运动的带头人和著名美术家。胡根天保存的照片三张,是目前仅能见到的“中华美术协会”活动的图像记录。与其他材料参照研究,

    收藏·拍卖 2009年5期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