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蚊

  • 纯水培养对重金属污染地区红裸须摇蚊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潜在功能的影响
    300387)摇蚊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摇蚊科(Chironomidae),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中丰度和多样性极高的类群之一。其生活史为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生命周期(李志宇等, 2010),其中90%的时期以幼虫形式生活在水体底泥中,种群密度较大,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淡水水体,是鱼类和鸟类的重要食物(Yuetal., 2020)。摇蚊可作为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示物,广泛应用于生态风险评估(丁煌英等, 20

    昆虫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30

  •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活着一种名为沉睡摇蚊的动物。这种蚊子耐渴的本领分外超常,即使长时间不摄入一点水分,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生命的活力。一位到此地考察的动物学家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了沉睡摇蚊这种特长后,突发奇想,打算测试一下沉睡摇蚊的耐渴极限。经过精心布置,他设置出了一个几乎没有水分的空间,把沉睡摇蚊放置其中,并且通过一种装置抽取里面的水分,一直到水分接近为零后,才停了下来。在实验的时间段里,沉睡摇蚊一点水分也得不到补充。在这样的环境里过了很久,这一天,动物学家发现沉睡摇蚊竟然一动也不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6期2023-06-20

  • 速灭威对花翅摇蚊幼虫的毒性效应
    100193)摇蚊是一类重要的水生昆虫,目前发现的种类超过5 000种,其在水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1-2]。摇蚊幼虫又称红虫,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密度和生物量最大的淡水底栖动物类群,其生物量约占底栖生物量的70%~80%[3]。摇蚊幼虫是水生食物链中重要的营养层级,是鱼类和水鸟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污染物在营养层级间传递的重要媒介[4]。由于摇蚊具有对污染物敏感、生命周期短、易于实验室培养等诸多优势,使其成为水环境监测的优良指示生物[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3年3期2023-05-12

  • 摇蚊幼虫诱发过敏性鼻结膜炎伴喘息一例
    阳,李俊达,关凯摇蚊属于双翅目摇蚊摇蚊属,在水生昆虫中分布广泛,属于非叮咬型蚊虫。其幼虫统称为摇蚊幼虫,俗称红虫或血虫,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鱼、虾、蟹等的天然饵料。国外文献已报道红虫可通过吸入途径引发鼻结膜炎、支气管痉挛甚至严重过敏反应[1- 4]。接触红虫的人群如水产养殖、钓鱼/养鱼爱好者等,摇蚊幼虫可成为其潜在的吸入性过敏原。本文报道1例摇蚊幼虫诱发的过敏性鼻结膜炎伴喘息,为国内首次报道。1 病例摘要患者,男,42岁。因发作性喘息10年就诊。每次均在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2年3期2022-12-06

  • 不同饵料对黑斑原鮡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末以及鳗鱼粉料、摇蚊幼虫。丰年虫卵购买自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猪肝购买自菜市场,经高温烘干制成粉末;鳗鱼饲料则从地方市场采购获得,粒径为0.1~0.2毫米之间;摇蚊幼虫则从当地的相关养殖基地获得,投喂前将其切碎。1.2 试验方法将全部的仔鱼划分成不同的四个饵料组,依次是丰年虫组、猪肝粉末组、鳗鱼饲料组以及摇蚊幼虫组,各组300尾,为期30天。试验前一天把全部的1200尾14日龄的仔鱼均值放置于4个饲养盆内。每天的8点、14点以及20点分别投喂一次,确保饵料充

    江西农业 2022年10期2022-06-06

  • 近400年来湖北大九湖泥炭地摇蚊对湿度变化的响应*
    生物亚化石,包括摇蚊、金藻孢囊、硅藻等. 泥炭地表层样品调查发现,水位是影响这些生物种群组合变化的显著变量[9-10]. 可以推测,泥炭岩芯中这些生物亚化石记录可能为泥炭地古水文重建提供新线索.摇蚊是包括泥炭地在内的几乎所有淡水生态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底栖动物之一. 其幼虫在蜕变的过程中脱落的头囊几丁质化程度高,具有抗分解能力,可在沉积物中较好地保存下来,且易于提取和鉴定[11]. 摇蚊生命周期短、生态幅相对狭窄、环境变化敏感度高、种群丰度高,这些优点都使得摇

    湖泊科学 2022年3期2022-05-17

  • Cd2+和Pb2+对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富集效应
    致种群数量下降。摇蚊是水生昆虫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摇蚊幼虫对周围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外源环境污染使口器和触角出现形态变化并影响其生理指标,可作为监测水质和水生态毒理实验的指示生物[4—6]。重金属可影响摇蚊幼虫蛋白结构,降低血淋巴中贮能物质,破坏细胞和组织结构完整性,抑制免疫反应,引起氧化还原平衡失调[7]。研究报道Cd2+和Pb2+胁迫导致冈比亚按蚊(Anophelesgambiae)卵活力、幼虫和蛹存活率、羽化率和成虫繁殖

    生态学报 2022年4期2022-03-31

  • 蚊子,你知道多少种?
    南地区。不咬人的摇蚊不论大小还是外形,摇蚊成虫与常见的蚊都十分相像。只是它们口器退化,不会叮人吸血。而且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它的触角上密布细毛,体无鳞片(蚊科的有),而且静止时前足伸出不断摇动——这正是“摇蚊”一名的由来。不过更引人注意的是摇蚊的幼虫,因为它们偶尔会出现在水管中。常见的摇蚊幼虫因体内含血红素呈现血色,又名“血虫”。摇蚊污染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即便经自来水厂多重处理后,摇蚊幼虫基本被消灭,但只要有极少数残留的摇蚊卵进入了二次供水系统,而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4期2021-10-18

  • 苯胺蓝染色对沉积物摇蚊头壳提取方法的改进
    430074)摇蚊幼虫是遍布几乎所有淡水水体的一种不咬人的蠓虫.其作为淡水底栖生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水生昆虫,在水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摇蚊是一种全变态昆虫,其幼虫蜕变过程中脱落的头囊几丁质化程度高,能耐酸碱,因此可以在沉积物中得以长期保存.现代摇蚊生态学研究表明:尽管摇蚊可遍布世界几乎所有的生物地理区,但多数属种生态幅狭窄,其短暂的生命周期使得各生长阶段生理活动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响应[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8-13

  • 南极摇蚊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它的名字叫作南极摇蚊,又称南极蠓。摇蚊和平时常见的咬人蚊子一样,都是双翅目长角亚目昆虫家族的成员。虽然是亲戚,南极摇蚊却长得一点都不像常见的蚊子——没有翅膀,浑身也黑不溜秋的。而且南极摇蚊口器退化了,并不会叮人。但就是这样一种长得略很丑的小虫子,却默默抗住了南极大陆的低温、大风等各种不利生存条件,也为科学家们揭秘昆虫适应极端环境的原理作出了杰出贡献。那么,小虫子到底有什么天大的本事,能够世代生息在这片冻土上?大招一:脫水脱水防冻是南极摇蚊的大招。当呼啸寒风

    大众科学 2021年6期2021-07-19

  • 探讨DNA 条形码对摇蚊属物种界定的有效性
    300384)摇蚊属(Chironomus)隶属于双翅目摇蚊亚科(Diptera:Chironomidae),该属由德国昆虫学家Mei⁃gen 于1803 年建立,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种类达303 种;摇蚊属的幼虫可以生存于各种水体(尚未污染至严重污染的水体),其中宽叶摇蚊亚属(Lobochi⁃ronomus)在缺乏营养的水体中较为丰富,并且能耐受酸性环境,另一些摇蚊亚属喜欢生长在盐分较高的环境中,对重金属污染具有耐受性[1]。摇蚊属部分种类雄成虫能引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04-10

  • 云南省双江县4种多足摇蚊翅膀形态特征及COI基因序列分析
    677399)摇蚊科昆虫(Chironomidae)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双翅目、长角亚目[1]。2012年全世界已经记录了11个亚科400多个属6300多种摇蚊[2,3]。在中国目前已记录有大约1000种摇蚊,分布在长足摇蚊亚科、直突摇蚊亚科、原寡角摇蚊亚科、寡角摇蚊亚科、寡脉摇蚊亚科、滨海摇蚊亚科、摇蚊亚科等7个亚科,139个属[4]。摇蚊在全球地理分布区域非常广泛,其幼虫在淡水水体中种类最多。摇蚊在环境监测、水产品良好的天然饵料及养殖等方面具有较好

    云南畜牧兽医 2021年1期2021-02-24

  • 探索DNA条形码对哈摇蚊类群部分属物种鉴定的有效性
    DNA条形码对哈摇蚊类群部分属物种鉴定的有效性余海军,黄鑫,张钰莹,周晶晶,田召志,陈佳林,王茜通信作者(天津农学院 水产学院 天津市水生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采集中国部分地区哈摇蚊类群,并对其进行了DNA条形码的鉴别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大约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2.8倍,种内与种间存在明显的“DNA barcoding gap”。基于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ABGD)法分析遗传距离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0-14

  • 二氧化氯对再生水中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研究
    安710055)摇蚊幼虫是水体中分布范围很广的一类水生昆虫。 2000 年左右国内多地由于水源水恶化、水体富营养化、 水处理工艺管理落后等原因出现摇蚊幼虫污染,成为当时的热点难题〔1〕。 通过不断的研究试验,摇蚊幼虫污染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控制摇蚊幼虫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物理法、 化学氧化法、生物法〔2〕。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化学氧化剂进行氧化消毒, 效果最好且对外界环境适应最好的是二氧化氯〔3〕。 早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蒸馏水中投加2~10 mg/L 二氧化

    工业水处理 2020年8期2020-08-25

  • 长荡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图鉴》《中国北方摇蚊幼虫》等鉴定书籍。2.2 水化学指标测定及分析方法长荡湖底栖动物优势种各采样点密度数据和水化学因子数据通过lg(x+1)进行处理使之更趋于正态分布后,首先采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进行DCA分析[6-8],发现SD值小于3,因此,对物种数据和相关环境因子数据进行RDA分析。3 调查结果3.1 长荡湖水环境特征长荡湖水环境因子情况,见表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荡湖各环境因子全年变化情况明显,水温、透明度、浊度、电

    江苏水利 2020年2期2020-03-31

  • 太湖流域西氿摇蚊亚化石群落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响应*
    程的重要材料. 摇蚊幼虫具有较难分解的几丁质头壳,能够在湖泊沉积物中保存下来,易于提取和鉴别,是研究湖相沉积物重要的生物标识物[7]. 由于其广布性以及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性,一直倍受湖沼学家所关注,其群落的不同组合能够有效地反映过去环境的变迁,反映湖水营养状态的改变[8],根据摇蚊的生态属性划分的类群,对指示湖泊状况[9],响应系统稳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10-11].浅水湖泊水生植被的多寡对生态系统的稳态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摇蚊群落也有重要影响.

    湖泊科学 2020年2期2020-03-27

  • 无机砷在淡水底栖动物摇蚊幼虫中的吸收和累积
    道还很少[7]。摇蚊幼虫广泛分布于湖泊和河流的沉积物中,并且能耐受高浓度痕量元素的污染,因此常用于评估痕量元素的生物可利用度,多项研究表明,摇蚊幼虫在旨在保护底栖生物群落和以其为食的高营养级捕食性动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1-32]。本研究的目的是监测淡水底栖无脊椎动物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对As的生物累积,了解水相摄入途径中As的生物可利用度。探究淡水底栖动物对As的累积以评估潜在的危害及自然风险,为保护区域环境与人类

    生态毒理学报 2020年5期2020-02-03

  •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活着一种名为沉睡摇蚊的动物,这种蚊子耐渴的本领超常,即使长时间不摄入一点水分,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生命的活力。一位到此地考察的动物学家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了沉睡摇蚊这种特长后,突发奇想,打算测试一下沉睡摇蚊的耐渴极限。经过精心布置,他设置出了一个几乎没有水分的空间,把沉睡摇蚊放置其中,并且通过一种装置抽取里面的水分,一直到水分接近为零后,才停了下来。在实验的时间段里,沉睡摇蚊一点水分也得不到补充。 在这样的环境里过了一天又一天。有一天,动物学家发现沉睡摇蚊竟然一动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5种药剂及鲫鱼放养对摇蚊防治效果比较
    睡莲科作物,常因摇蚊幼虫的为害而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筛选出莼菜田中摇蚊的有效防治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种杀虫剂(阿维菌素、灭蝇胺、敌百虫、噻虫嗪、毒死蜱)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同时与莼菜田中放养鲫鱼的防治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所选取的5种药剂和放养鲫鱼均能有效抑制摇蚊幼虫。其中,90%敌百虫原药的速效性较强,1.8%阿维菌素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次之,但是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鲫鱼放养法的持效性较好,在21 d时,防治效果仍在85%以上。结合莼菜的食

    植物保护 2019年4期2019-09-04

  • 双翅目摇蚊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志,王茜双翅目摇蚊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余海军,陈佳林,黄鑫,张钰莹,田召志,王茜通信作者(天津农学院 水产科学学院,天津 300384)摇蚊科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其整个生活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每个生活阶段都有其单独的特征,故基于形态对摇蚊科昆虫分类研究存在一定的挑战性。随着分子技术的提出,运用DNA测序技术对物种进行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中分子系统学就被广泛用于动、植物各类群的研究。本文整理总结了分子系统学在摇蚊科昆虫系统发育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7-17

  • 基于东鱼河摇蚊群落的水环境质量评价
    响。为分析东鱼河摇蚊群落结构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于2013年5月对东鱼河8个采样点表层松散2 cm底泥中的摇蚊幼虫头壳进行了分析。东鱼河底泥中共鉴定出30个摇蚊属种,主要属种由Glyptotendipes pallens-type(20.42%)、Cricotopus sylvestris-type(18.23%)、Chironomus plumosus-type(15.24%)、Tanytarsus mendax-type(7.35%)、Dicrote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年2期2019-06-24

  • 摇蚊幼虫人工采集养殖技术
    梁新民由于摇蚊幼虫能够大量摄取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不仅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反而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虽然摇蚊幼虫虫体干物质含量不高,仅为1.4%,但其干物质所含营养却十分丰富。摇蚊幼虫干物质蛋白质含量高达41%~62%;脂肪含量为2%~8%。摇蚊幼虫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将摇蚊成虫人工采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摇蚊成虫的人工采集和繁殖1. 箱体制作首先制作摇蚊成虫和摇蚊幼虫采集箱,采集箱的大小、数量要根据摇蚊幼虫的养殖规

    科学种养 2019年6期2019-06-17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摇蚊鉴定与COI基因序列分析
    010031)摇蚊科(Chironomidae)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隶属双翅目、长角亚目[1]。全世界广泛分布,遍及各大动物地理分布区[2]。目前已被描述的摇蚊种类超过6000种[3]。摇蚊成虫几乎不取食,或者摄食少量含糖分的液体。幼虫是水体中分布范围广的一类水生昆虫,其中一些种类对水质的变化如营养盐、重金属、pH和溶解氧等极为敏感,另有些种类则适应有机污染、重金属类毒物污染[4]。在水质的生物学评价工作中利用其种类敏感和

    云南畜牧兽医 2019年2期2019-04-29

  • 仙居国家公园多足摇蚊亚属种类记述*
    0)0 引言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Kieffer)是世界性分布的大属,目前已知共计500 余种[1],被分为以下8 个亚 属[2]:Polypedilum(Polypedilum)Kieffer,1912、P.(Pentapedilum)Kieffer,1913;P. (Tripedilum)Kieffer,1921;P.(Kribionympha)Kieffer,1921;P.(Tripodura)Townes,1945;P. (Uresip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2-07

  •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除了一种名叫沉睡摇蚊的生物。一位动物学家打算测试一下沉睡摇蚊的耐渴极限,他把沉睡摇蚊放置在一个几乎没有水分的空间中。当沉睡摇蚊体内的水分降到3%以下时,它开始一动不动了,动物学家以为这就是它的极限。可就在此时,当他不小心将一点唾液落到沉睡摇蚊的“尸体”上几秒钟后,它又出人意料地恢复了活力。经过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沉睡摇蚊有一种特殊本领,当身体内的含水量降到极限后它会进入休眠状态,身體对水分和能量的需求为零。它会用这种状态等待水分降临的那一刻,然后让生命重新

    意林·少年版 2019年1期2019-01-16

  •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活着一种名为沉睡摇蚊的蚊子,这种蚊子耐渴的本领分外强,即使长时间不摄入一点儿水分,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生命的活力。一位到此地考察的动物学家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了沉睡摇蚊这种特长后,突发奇想,打算测试一下沉睡摇蚊的耐渴极限。经过精心布置,他设置出了一个几乎没有水分的空间,把沉睡摇蚊放置其中,并且通过一种装置抽取里面的水分,一直到水分接近为零后,才停了下来。在实验的时间段里,沉睡摇蚊一点儿水分也得不到补充。在这样的环境里过了一天又一天。这一天,动物学家发现沉睡摇蚊竟然

    初中生写作 2018年11期2018-11-29

  • 3种氯代烷基有机磷阻燃剂对摇蚊幼虫的毒性效应
    潜在致癌物名单。摇蚊幼虫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种类多,分布广,密度和生物量大(占底栖生物量的70%~80%),且有易繁殖、生长周期短、对毒物敏感性强等优点,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水生态毒理学测试物种。目前,国内关于摇蚊研究主要集中在重金属、多环芳烃、农药等污染物对其急性和慢性毒性(完整生命周期)的影响,包括死亡率、半致死浓度(LC50)、羽化率、生长速率、羽化时间、雌雄比、卵筏产量及孵化率观测指标[5-8],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年11期2018-11-28

  • 固城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评价
    图鉴》《中国北方摇蚊幼虫》等鉴定书籍。2.2 底栖动物评价水质方法底栖无脊椎动物个体较大,寿命较长,活动范围小,对环境条件改变反应灵敏,能够准确反映水质质量状况,是监测污染、评价水质的理想指示生物。通过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可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湖泊营养状况。并采用以下几种生物指数试评价固城湖营养及污染状况[7]。Wright指数,从寡毛类的密度来评价水体水质,认为密度低于100ind./m2时无污染;100~999ind./m2时为轻污染;10

    江苏水利 2018年11期2018-11-22

  •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活着一种名为沉睡摇蚊的动物,这种蚊子耐渴的本领分外超常,即使长时间不摄入一点水分,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生命的活力。一位到此地考察的动物学家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了沉睡摇蚊这种特长后,突发奇想,打算测试一下沉睡摇蚊的耐渴极限。经过精心布置,他设置出了一个几乎没有水分的空间,把沉睡摇蚊放置其中,并且通过一种装置抽取里面的水分,一直到水分接近零后,才停了下来。在实验的时间段里,沉睡摇蚊一点水分也得不到补充。在这样的环境里过了一天又一天,这一天,动物学家发现沉睡摇蚊竟然一动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34期2018-09-30

  •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活着一种名为沉睡摇蚊的动物,这种蚊子耐渴的本领分外超常,即使长时间不摄入一点水分,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生命的活力。一位到此地考察的动物学家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了沉睡摇蚊这种特长后,突发奇想,打算测试一下沉睡摇蚊的耐渴极限。经过精心布置,他设置出了一个几乎没有水分的空间,把沉睡摇蚊放置其中,并且通过一种装置抽取里面的水分,一直到水分接近为零后,才停了下来。在实验的时间段里,沉睡摇蚊一点水分也得不到补充。在这样的环境里过了一天又一天,这一天,动物学家发现沉睡摇蚊竟然一

    中外文摘 2018年15期2018-08-01

  • 汞胁迫对红裸须摇蚊幼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1)
    ,150040)摇蚊幼虫为完全变态类昆虫,是一种分布广泛且种类数量众多的底栖动物,具有解毒能力低、对污染物的暴露敏感、生活周期短等特性,且在实验室内易饲养,是水体质量监测中的重要指示生物。在加强水生态毒理学应用研究中,摇蚊幼虫被广泛应用于毒性测试[1-2]。依据摇蚊幼虫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敏感性,开展了重金属对摇蚊幼虫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3]。相关研究有,Cu2+、Cd2+对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akamusi)幼虫和羽摇蚊(Chironom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年4期2018-05-04

  • 水体和沉积物加标法评估BPAP对摇蚊的毒性
    今仍未得到确认。摇蚊(Chironomus)属于具有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水生昆虫,其生活史以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形态生活在水-沉积物系统的不同部分[5],由于其易于实验室驯养,生命周期短,对环境因子敏感,使得它们成为生态毒理学研究中进行生物监测和进行风险评估的理想受试生物[6]。摇蚊慢性毒性测试方法是OECD内分泌干扰性测试框架中第五层级的方法之一,可用于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确认[7]。OECD针对摇蚊这一生物特性分别建立了水体添加和沉积物添加的慢性毒性试验

    生态毒理学报 2017年5期2018-01-29

  • 沉睡摇蚊的生存智慧
    活着一种名为沉睡摇蚊的动物,这种蚊子耐渴的本领分外超常,即使长时间不摄入一点水分,它们依然能够保持生命的活力。一位到此地考察的动物学家从当地人口中听说了沉睡摇蚊这种特长后,突发奇想,打算测试一下沉睡摇蚊的耐渴极限。经过精心布置,他设置出了一个几乎没有水分的空间,把沉睡摇蚊放置其中,并且通过一种装置抽取里面的水分,一直到水分接近为零后,才停了下来。在实验的时间段里,沉睡摇蚊一点水分也得不到补充。在这样的环境里过了一天又一天,这一天,动物学家发现沉睡摇蚊竟然一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8年1期2018-01-24

  • 摇蚊幼虫扰动对沉积物-水微界面氧化还原特征的影响
    410007)摇蚊幼虫扰动对沉积物-水微界面氧化还原特征的影响燕文明1,麻 林2,王 汗1,杨家亮3,杨艳青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 2.湖南省水利厅,湖南 长沙 410007; 3.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7)生物扰动是影响沉积物-水微界面反应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水微界面氧化还原特征的影响机制,从环境微界面角度出发,以摇蚊幼虫为例,借助高分辨率的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2-06

  • 环境条件对伸展摇蚊实验种群繁育的影响
    2环境条件对伸展摇蚊实验种群繁育的影响王 蕾,张怡婷,张圣新,范德玲,汪 贞,石利利,刘济宁*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保护研究所,南京 210042以伸展摇蚊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温度、光强对各生命阶段存活率和发育速率、成虫性别比和繁殖力以及种群动态的综合影响。通过F检验不同温度相同光照条件下摇蚊卵、幼虫和蛹的存活率的回归方程和和回归系数,发现了在相同的光强(800 lx或2000 lx)条件下,15—35 ℃温度范围内,摇蚊幼虫和蛹两种形态存活率与温度之间均呈

    生态学报 2017年21期2017-11-23

  • 四种消毒剂对摇蚊幼虫杀菌效果研究
    4)四种消毒剂对摇蚊幼虫杀菌效果研究黄博闻,李亚楠,史云雅,刘 珊,雷园园,郭永军,刘金兰(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为筛选四种鱼用消毒剂对摇蚊幼虫(Chironomidlarvae)最适消毒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消毒剂对摇蚊幼虫携带细菌相对灭菌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消毒后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稀有鲫(Gobiocyprisrarus)对摇蚊幼虫平均摄食时间、消毒后未杀灭细菌种类为指标,综合评价消毒虫

    淡水渔业 2017年6期2017-11-21

  • 蒙古国摇蚊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及名录
    1306)蒙古国摇蚊分类学的研究进展及名录陈 姗, 王丽卿, 张瑞雷(1.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摇蚊科(Chironomidae)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分布区的双翅目昆虫。摇蚊的研究不但与当今全球蓬勃发展的水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科研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同时一些种类可携带病原体引起鼻炎、哮喘等

    生物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0-16

  • 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沉积摇蚊记录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地岩芯沉积指标与摇蚊属种DCA第1轴得分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沉积摇蚊记录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宁栋梁1,2,张恩楼1**,高 光1,汤祥明1,邵克强1(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湿地岩芯沉积指标与摇蚊属种DCA第1轴得分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基于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中一碟形洼地沉积岩芯210Pb测年、摇蚊、沉积理化指标分析结果,利用冗余分析

    湖泊科学 2017年3期2017-05-17

  • 汉阳地区湖泊摇蚊幼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6)汉阳地区湖泊摇蚊幼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刘红艳,熊 飞,张繁荣,郭 爽(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56)为了解武汉市汉阳地区湖泊摇蚊幼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2011-2012年对后官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墨水湖和龙阳湖等5个湖泊的摇蚊幼虫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在汉阳5个湖泊共采集摇蚊科幼虫6属6种。中国长足摇蚊是这些湖泊摇蚊幼虫群落的共同优势种,优势度变化范围为26.8%~86.4%。摇蚊幼虫年平均密

    淡水渔业 2017年2期2017-04-06

  • 浙江省仙居国家公园狭摇蚊属新记录种记述
    省仙居国家公园狭摇蚊属新记录种,即赛特狭摇蚊[Stenochironomus satorui (Tokunaga & Kuroda)],并附主要特征图。赛特狭摇蚊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主要特征有:翅中部具色斑带;第IX背板后缘具14~15根长刚毛,中部具20~22根刚毛,肛尖细长,两端平行,端部尖状;上附器短小,指状,具4~5根长刚毛;下附器条状,端部具3根刚毛,中部具1根刚毛。关键词:赛特狭摇蚊[Stenochironomus satorui(Tokunag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4期2017-03-28

  • 浮游植物对摇蚊幼虫扰动的响应研究
    09)浮游植物对摇蚊幼虫扰动的响应研究王昊天1,刘 凌1,陈 宁2,邢西刚1,杨艳青1,刘 唱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2.浙江省水利水电技术咨询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为了探究底栖动物扰动对上覆水浮游植物的影响,在实验室设沉积物-水微系统,引入广泛分布的红裸须摇蚊幼虫(Propsilocerusakamusi)和浮游植物,运用微电极等技术方法监测沉积物-水界面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摇蚊幼虫的扰动降低了沉积物间隙水的

    水资源保护 2017年2期2017-03-27

  • 摇蚊幼虫生物扰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
    210098)摇蚊幼虫生物扰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杨艳青1,刘 凌1,陈沐松1,燕文明2,邢西刚1,王昊天1,刘 唱1(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利用高分辨率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和微电极技术,从微界面的角度研究了摇蚊扰动对沉积物中溶解氧(DO)、活性磷(Lab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6

  • 常用基因序列在摇蚊科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常用基因序列在摇蚊科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闫春财1,郭 琴1,赵广君1,戈昕宇1,王新华2,刘 婷1(1.天津师范大学a.生命科学学院,b.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2.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摇蚊科隶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现行分为11亚科.本文整理了常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在摇蚊科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摇蚊科中的9亚科(不含智利摇蚊亚科和乌桑巴摇蚊亚科),除前寡角摇蚊亚科外,其余均为单系;直突摇蚊亚科与摇蚊亚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4

  • 广东清远电子垃圾处理地沉积物对伸展摇蚊的慢性毒性效应
    理地沉积物对伸展摇蚊的慢性毒性效应杜娟,庞俊晓,游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电子垃圾拆解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不适当的电子垃圾拆解过程造成处理区水体沉积物受到多类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污染,直接威胁生活在沉积物中的底栖动物。在典型电子垃圾处理地广东清远采集沉积物,测定样品中以烃类为主的色谱难分离混合物(unresolved complex mixture,UCM)的含量,开展伸展摇

    生态毒理学报 2016年2期2016-12-12

  • 碳质材料和溶解性有机质对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在摇蚊幼虫体内富集的影响
    物中全氟化合物在摇蚊幼虫体内富集的影响文武,夏星辉*,陈曦,翟亚威,林慧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新型污染物.目前,在环境条件对PFASs生物富集影响方面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有关碳质材料(CMs)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共存对PFASs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影响还未见报道。为探讨这一问题,研究了沉积物-水体系中2种碳质材料木炭(W400)、多壁碳纳米管(MWCNT10

    生态毒理学报 2016年2期2016-12-12

  • Hg2+对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口器致畸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Hg2+对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口器致畸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陈菲,刘曼红,蔡艳,马玉堃(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在水温(17.0±1.0)℃和16h光∶8h暗的光周期下,采用加标于沉积物法研究Hg2+对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口器的致畸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慢性毒性影响。将4龄摇蚊幼虫暴露于0.002mg· L-1、0.004 mg·L-1、0.008mg·L-1

    水产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2-07

  • 人工饲养背摇蚊幼虫龄数和龄期的测定
    518115)背摇蚊Chironomus dorsalis 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 长角亚目Nematocera 摇蚊科Chironomidae摇蚊属Chironomus。摇蚊科为水生昆虫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个科(Ferrington,2008),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数量较大,其生物量约占底栖生物量的70%-80% (Armitage et al.,1995),其幼虫统称摇蚊幼虫,俗称血虫、红虫 (李明,2008)。摇蚊幼虫营养丰富,其干物质中,蛋

    环境昆虫学报 2015年6期2015-11-25

  • 基于COI基因的摇蚊亚科部分属的系统发育分析(双翅目:摇蚊科)
    津300071)摇蚊科隶属双翅目长角亚目(Diptera:Nematocera),摇蚊科种类约占淡水湖沼生物区系的25%,其幼虫生物量约占底栖动物总量的70%~80%.由于摇蚊科昆虫具有个体相对较大、易获得、生活习性多样、区域性强、底栖生活等优点,因此是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1].摇蚊亚科是摇蚊科中仅次于直突摇蚊亚科的第2大亚科,目前对摇蚊亚科的研究相对较少.摇蚊亚科有3个族:摇蚊族(Chironomini,至少 69个属)、长跗摇蚊族(T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11-01

  • 浙江省斑摇蚊属一新记录种记述
    ,齐 鑫浙江省斑摇蚊属一新记录种记述陈赟涛,张峰源,齐鑫*(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台州318000)记述了浙江省斑摇蚊属一新记录种:多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 us multannulatus(Tokunaga,1938),并附主要特征图。多齿斑摇蚊由Tokunaga于1938年命名并描述,区别于本属已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如下:翅具色斑,肛尖细长,上附器钩状,基部具3-4根长刚毛,近端部1/3处具1根长刚毛,抱器端节端部内缘具4-8根短刚毛。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8-26

  • 沉积物中五氯酚对底栖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效应
    水底栖动物花翅羽摇蚊幼虫和淡水单孔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五氯酚对底栖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效应。五氯酚对花翅羽摇蚊幼虫96 h及10 d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6 mg·kg-1和12.5 mg·kg-1,28 d羽化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0.79 mg·kg-1。沉积物中五氯酚对花翅羽摇蚊幼虫的羽化具有延滞作用,而且对雌性摇蚊羽化的延滞作用大于雄性,最终导致羽化摇蚊的性别失衡。淡水单孔蚓对五氯酚的耐受力较摇蚊幼虫强。五氯酚对淡水单孔蚓的

    生态毒理学报 2015年1期2015-06-27

  • 利用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含量评价农药对花翅摇蚊种群发育的影响
    量评价农药对花翅摇蚊种群发育的影响周素锐,张文萍,李少南*,朱国念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 310029为了进一步探索种群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本文利用β-N-Acetyl-D-glucosaminidase(NAGase)的变化量来监测农药对摇蚊种群发育的影响。从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NAGase,并通过免疫大白兔制得NAGase的多克隆抗体。运用间接非竞争ELISA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其

    生态毒理学报 2015年1期2015-06-27

  • 摇蚊幼虫存活条件优化
    215500)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又名血虫,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分布,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优良天然饵料.世界上已知的摇蚊科昆虫约有5000种,中国最早的摇蚊记录是Wiedemann于1828年记载的Chironomus venastus.其蛹羽化后的成虫与常见的蚊类成虫比较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于触角上密生细毛,如羽毛状,其次是它的口器(口针)已退化,不具吸食的功能[1-3].摇蚊生长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6-15

  • 环境激素甲草胺对摇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抑制作用
    环境激素甲草胺对摇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抑制作用李修伟*,校新蕾,梁亚萍,张春萍,张淑兰,谷祖敏#,祁之秋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 110866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解毒酶。为研究环境激素甲草胺对溪流摇蚊GST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酶标仪微量法测定甲草胺对溪流摇蚊4龄幼虫GST的抑制活性及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甲草胺在72 h活体染毒和离体状态下均能显著抑制溪流摇蚊GST的活性,且抑制程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甲草胺抑制GST活性的

    生态毒理学报 2015年2期2015-06-05

  • 2种取代苯对花翅摇蚊毒性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2种取代苯对花翅摇蚊毒性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牛 芳1,谢 菲2,张 健1,吴韶平1,李小鹏1,王志英1,曹传旺1*(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江西南昌 330038)[目的]明确取代苯类污染物对水生昆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药液培养法和酶活性测定法分析了对氯苯酚和对苯二胺对花翅摇蚊4龄幼虫毒性及细胞色素P450酶活体和离体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对氯苯酚和对苯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2015-01-16

  • 沉积物中六氯苯对摇蚊幼虫的慢性毒性效应
    沉积物中六氯苯对摇蚊幼虫的慢性毒性效应刘丽,钟文珏,祝凌燕*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生态环境修复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以淡水底栖动物花翅羽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沉积物中六氯苯(HCB)对其28 d的慢性毒性效应,观察摇蚊幼虫的存活情况和活动行为,以死亡率、羽化率和羽化时间为受试终点,计算28 d试验后沉积物中HCB对摇蚊的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

    生态毒理学报 2014年2期2014-09-21

  • 广西多足摇蚊属一新记录种记述
    记述了广西多足摇蚊属一新记录种:十斑三突多足摇蚊[Polypedilum(Tripodura) decematoguttatum],并附主要特征图。十斑三突多足摇蚊隶属于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三突摇蚊亚属(Tripodura),由Tokunaga于1938年命名并描述。十斑三突多足摇蚊区别于本亚属其他种的主要特征是翅具10块色斑、足具色环、肛尖每侧各具2个背突。关键词:摇蚊科(Chironomidae);多足摇蚊属(Polypedilum)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7期2014-06-28

  • 浙江省尼罗摇蚊属一新记录种记述*
    00)浙江省尼罗摇蚊属一新记录种记述*凌培骏,陆超超,金守辉,齐 鑫*(台州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记述了浙江省尼罗摇蚊属一新记录种:日本尼罗摇蚊(Nilothauma japonicum Niitsuma,1985),并附主要特征图。日本尼罗摇蚊由Niitsuma于1985年命名并描述,区别于本属其它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如下:第IX背板仅具1个小前背突出瘤部;上附器基部具1小分叶,上附器端部具1根长刚毛和很多小刚毛。摇蚊科;尼罗摇蚊属;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2-24

  • 浙江省间摇蚊属一新记录种记述
    318000)摇蚊科昆虫隶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Diptera:Nematocera)。幼虫期生活在各种淡水水体,少数种类陆生或海生,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密度和生物量最大的淡水底栖动物类群之一[1]。摇蚊科目前世界上已知约有5000多种,分布于世界所有动物地理大区[2];中国已经描述的种类约700种,隶属于7个亚科,136 属[3]。间摇蚊属(Paratendipes)由Kieffer在1911年建立,目前世界上已知39种:古北区12个;新北区8个;东洋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11-05

  • 浙江省二叉摇蚊属一新记录种记述
    18000)二叉摇蚊属(Dicrotendipes)由 Kieffer 在 1913 年建立[1],目前世界上已知 102 种[2]。二叉摇蚊的幼虫栖息于各类水域中,尤以静溪中最多[3]。该属某些种类幼虫常携带病菌,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4];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七斑二叉摇蚊 D.septemmaculatus由 Becker于 1908年命名并描述[5],起初放置于摇蚊属(Chironomus)中,后被 Kieffer定为二叉摇蚊属的模式种[1]。在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10-17

  • 黄明摇蚊的再描述(双翅目:摇蚊科)
    17000)黄明摇蚊的再描述(双翅目:摇蚊科)王娟芳,何林伟,魏冬梅,齐 鑫*(台州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对摇蚊科(Chironomidea) 明摇蚊属(PhaenopsectraKieffer,1921) 黄明摇蚊 P.flavipes( Meigen,1818)进行再描述,并附主要特征图。黄明摇蚊P.flavipes(Meigen)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翅无色斑,体深棕色;肛尖端部膨大,球状;上附器钩状,基部具4根长刚毛,近端部1/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