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

  • 试论简帛医书方药文献的辨证用药特色❋
    530200)简帛医书方药文献包含多种医学佚书,主要包括周家台秦简《病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房内记》《胎产书》、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医简、《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武威医简”)等文献。这些出土方药文献存在较多运用辨证论治思维诊疗疾病的医方实例,而在传世医学文献中,《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形成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学专著。由于简帛医书方药文献的形成时间均早于《伤寒杂病论》,因此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0期2023-11-03

  • 简帛医书对医古文词汇教学的作用探析
    量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医药文献(或称“简帛医书”)。这些出土医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脉、方药、病候、针刺、房中、导引、本草、兽医等,其中多种文献未见于传世医书,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中医药文献。这些文献真实保存了我国早期医学文献的原貌与形态,是十分珍贵的原始医学文物与文献资料,可以为中医药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和参考信息。近年来,笔者注意将简帛医书资料补充到医古文阅读文选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以丰富教材内容、增添教学示例,引导学生关注医学古籍的最新科研成果,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8-21

  • 本期学人
    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近代中国‘哲学新语汇’的形成及其哲学新知识体系的建立”;出版《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简帛文献からみる初期道家思想の新展开》、Daoism Excavated:Cosmos and Humanity in Early

    跨世纪 2023年1期2023-02-19

  • 战国秦汉简帛医书方药文献研究概述*
    相继出土大量涉医简帛文献,包括经脉、方药、房中、养生、导引等内容。这些简帛医学文献长期埋藏于地下,未经后人改动,保留着早期中医药文献的原始面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简帛医书方药文献数量众多,包括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房内记》《疗射工毒方》《胎产书》5种、阜阳汉简《万物》、天回老官山汉简《六十病方》,以及《武威汉代医简》、北京大学藏秦简《医方杂抄》与西汉医简、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医简、南昌海昏西汉医简和大

    中医药导报 2022年4期2022-11-15

  • 秦汉简帛文献整理的新成果 ——《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评介
    纪以来,大量秦汉简帛文献的出土给用字研究带来了新方向,这批材料在用字研究上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首先,秦汉简帛出土量非常庞大,用字现象纷繁复杂,比如,在居延汉简中“貲”皆作“訾”(裘锡圭 2012)127,银雀山汉简中常用“佴”表{耻}(裘锡圭 2012)424。这为调查秦汉时期用字现象提供了充足的研究基础。其次,秦汉时期是汉字发展变革的重要阶段。尤其是秦到西汉早期,正处于汉字的隶变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在传世文献中难以见到,它们是用字

    辞书研究 2022年4期2022-07-20

  • 试说帛书《刑德》中的“大居”
    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简帛资料中,有用篆体文字书写的帛书《刑德》甲篇和用隶书抄写的《刑德》乙篇两种文献。这两篇帛书均包含《日月风雨云气占》和《刑德占》两部分内容,其中《日月风雨云气占》章中分别有如下文字:日前有黄帝【第10行】之申,壹(一)有(又)二,大居,战而使其道,客胜。日出而阴,昼见,其无军,国有忧;有军=(军,军)罢,客胜。有(冲)日者,贯日以赤军(晕),大战,【第11行】客不胜。日徒毋(无)光,军战,客不胜。月毋(无)光,主人不胜。朝……【第12行】(

    出土文献 2022年2期2022-07-05

  • 论“简帛美学”的研究基础、学科性质与学术价值
    简牍,揭开了我国简帛考古与研究的序幕。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美学”这一概念和“中国美学原理系统化”的要求被首次提出之时①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林同华主编:《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按:此文原刊于1932年10月1日出版的《图书评论》第1卷第2期。,我国简帛考古与研究也进入新阶段,从之前以外国探险家为主的考古发掘转变为中国人自己主动进行的考古发掘。此外,以劳榦为代表的学者将以往偏重于简文考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14

  • 雕版印刷前古籍的发展
    书。李零先生在《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一书中将“书”划分为三种,即:作为文字的“书”、作为档案的“书”以及作为典籍的“书”。(1)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第39-47页。从这个划分来看,我们可以说古书实际上包含着我们过去所有的历史资料。(2)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页。我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一开始并不是写在纸上的。仅就符号而言,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陶文存在,但还并不能

    高校社科动态 2022年4期2022-03-13

  • 涉医简帛与《黄帝内经》关于痈疽认识的异同
    疽内容,秦汉涉医简帛亦记载了不少痈疽内容,其认识都与现代有所差异。涉医简帛与《内经》成书时代相近,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了解秦汉时期中医痈疽认识的原貌,理解古代中医理论和临床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动因,并启发当前对痈疽的临床证治。以下为行文方便,引用的简帛文献释文,一般使用通行的规范简体字,缺字以□替代,每□代表一个缺字。1 痈疽分类出土涉医简帛中出现痈疽病名的文献有7种:《居延汉简》《武威医简》、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天下至道谈》《十问》、阜阳双古堆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2

  • 简帛医书伤寒病及治疗方药源流探析
    学界更全面地了解简帛医学文献中的伤寒病与相关方药概貌,我们将已整理刊布的出土简牍文献中与伤寒病有关的条文、医方罗列出来,并结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传世医学文献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探讨伤寒病及其治疗方药的源流。1 记载伤寒病信息的简牍条文秦汉时期的西北地区是边防要塞,当时驻防部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简牍文献,其中就有不少医药资料,另外还有个人抄录的医学著作。在已整理公布的简帛医学文献中,记载伤寒病的医学条文均见于西北汉简,分别是敦煌汉简、居延汉简、肩水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16

  • “仁”字形义关系的文化蕴涵
    解字》;郭店简;简帛;古文;仁[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1)03-0092-04[收稿日期]2021-02-19[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东汉确译佛经与疑伪佛经词汇比较研究”(18YYB171)[作者简介]李振东,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史及词汇史;李一宁,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8-23

  • 《老子》重要争议性字词考辨(三)
    》;争议性字词;简帛[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可能的《老子》——文本对勘与思想探原(道篇)”(16FZX004)。[作者简介]汪韶军(1973-),男,哲学博士,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海口 570228)。九、此、訾、斯2章传世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被普遍理解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表示美与丑、善与不善相对峙相依存。这其实是误读,而误读与版本异文的识断有一定关系。为直观起见,笔者将几个主要版本中的这两句逐字

    关东学刊 2021年1期2021-08-02

  • 中国简帛书法相关问题分析
    郭波摘 要:简帛可以说经历了一段非常漫长的历史岁月,古时文人墨客将简帛作为记录文字创作的工具,这就造成了简帛凝聚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文学创作最真实的轨迹。从已经出土发现的简帛看,简帛使用的时间主要从战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阶段,长达千年。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各地都有简帛书法出土。因为简帛使用年代主要集中在战国到魏晋南北朝阶段,所以简帛上的书法风格多变且书体本身也具有一定特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简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9期2021-06-21

  • 简帛医书养生方法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的分类方式,出土简帛医书属于方技类,“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1]方技也是官方学术的一种,是和生命有关的方法,其著作和文献多偏向于方术或者技术的实录。但如果仅仅将医书和方技类文献看作是工具书,势必会影响我们对这类珍贵文献的全面认识。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就迄今我们的视野达到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而论,出土简帛文献确实为认识广义的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刺激和契机”[2]。对于医学和养生学来说,这个“新的契机”是因为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方法,还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5-06

  • 中国简帛书法研究中心(滨州)分中心、岳麓书院滨州研习基地揭牌
    ,由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主办,山东省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省滨州·莲华书院承办的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研究中心(滨州)分中心、岳麓书院滨州研习基地揭牌暨第三届中国简帛书法高级研创班开班和首届中国简帛书法高研班书法(滨州)展在滨州“莲华书院”举办。岳麓书院副院长陈仁仁、山东出版集团董事长张志华为“岳麓书院滨州研习基地”揭牌;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中心主任陈松长,滨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薛希忠为“

    中华书画家 2020年12期2021-01-19

  • 《老子》“能敝而不成”校释
    ;“大成若缺”;简帛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20)04-0080-07河上公本、王弼本是古今最为通行的两个《老子》版本,其十五章末尾有:“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此语在古今造成了理解上的巨大障碍,甚至给人感觉几不成话。南宋林希逸读为“是以能敝而不新,成”,支离破碎。简帛《老子》出土后,又新增了一些争议点,如衍文问题。按理说,出土文献为诸多疑难的解决创设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就本句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年4期2020-11-02

  • 马王堆简帛字词新诂九则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于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此次出版首度全面整理并完整公布了马王堆出土的所有简帛资料,并且结合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相关研究,对马王堆简帛的释文和注释都进行了改进,价值斐然。我们在研读《集成》时发现相关字词解释有商补余地,今谨呈浅见于此,敬请方家指正。一、释“锡”《相马经》第29行下至第30行上:锡,《集成》云:“锡,从文意看,锡字应有‘飘动’‘向上’之义。用为何字待考。”今按:相同用法的“锡”字,在《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9-16

  • 简帛《五行》篇研究述要
    陈新雅【摘要】简帛文献《五行》篇出土后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派归属、简帛《五行》篇比较研究、与“金木水火土”的关系及荀子批判思孟“五行”原因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渐丰,拓展了我们对简帛《五行》的了解,现将学者们对简帛《五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关键词】简帛《五行》;思孟学派;研究【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

    今古文创 2020年42期2020-09-10

  • 《老子》重要争议性字词考辨(二)
    》;争议性字词;简帛[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可能的《老子》——文本对勘与思想探原(道篇)”(16FZX004)。[作者简介]汪韶军(1973-),男,哲学博士,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海口570228)。一、虚词问题敦煌写卷P.2353载唐代成玄英言:“是知五千之文先有定数,后人流传亟生改易。案,河上公本长五百四十余字,多是‘兮‘乎‘者‘也。盖逗机应物,故文饰其辞耳。但高士逸人多尚其业,好异之徒例皆添糅,遂使鱼目乱珠,玉石无辨。太极仙公

    关东学刊 2020年1期2020-07-16

  • 新书苑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全三册)作 者:刘钊出 版 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0年01月内容简介:《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由《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一书的原班人马编纂,充分利用了《集成》的最新整理研究成果。本书一套两册,一册为《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编》,一册为《马王堆汉墓简帛语词全编》。《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编》利用《集成》整理出的最新最清晰图片切割清理出简帛文字字头,撰写简明扼要的字形分析,附上最有力简练的辞例,改正旧有文字编中字头

    大学书法 2020年2期2020-07-09

  • 帛书《老子》“善者不多”新解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下简称“《集成》”)中《老子》注释部分由裘锡圭、郭永秉先生执笔,对此处异文亦阙释。后一些学者试图调和异文,将“多”读为“移”,“辩”读为“变”,认为“移”“变”义近(李锐、山翠翠:《读简帛本〈老子〉札记四则》,《简帛研究》2015年秋冬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76~77页)。另外,帛书甲本下句“圣人无积”前有疑似分章符号。《集成》指出“圣人无积”与前文文义无甚联系,可能为两章(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

    江海学刊 2020年4期2020-03-01

  • 简帛医药文献的文化价值及其研究和利用 ——兼评《简帛医药词典》
    现象。我国出土的简帛医药文献(或称“简帛医书”)作为第一手真实的古代文献,为我们呈现了很多过去已经失传的中医药资料,可以弥补传世文献的缺憾,十分珍贵。深入挖掘、整理、揭示和利用简帛医药文献的文化价值,对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20世纪初我国大量出土简帛医药文献,相关研究逐步开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注意到,研究领域和成果还非常有限,有待研究的空白点和薄弱点还很多。例如,简帛医药文献因产生年代久远,文字歧异现象突出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0年1期2020-01-02

  • 心有明灯 照亮前行
    所吸引,我加入了简帛(杭州简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我希望坚持当时的初心,在一家心正且不断进取的公司里面,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继续成长自己,成就他人,发光发热,而简帛正是这样一家公司。作为国产匠心休闲运动品牌,简帛因产品的极致舒适而深受用户喜欢,在做鞋子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我们简帛的团队很用心。2018年6月开始,我们在原来1.0版本的老人鞋基础上,经过2352小时的试穿改进,10多次的面板优化,5次重做鞋底模具,CEO亲自做了108公里的戈壁暴力测试,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9年5期2019-06-05

  • 《兰台万卷:读》的文献学价值
    是目前唯一一部以简帛古书知识为出发点并结合传世文献研究《汉书·艺文志》的著作。文章以《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中的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汉书·艺文志》收录的图书,揭示早期图书流传图景方面的文献学价值。《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的简帛古书和传世文献互相印证是研究早期图书和图书馆的基本方法。【关  键  词】《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图书馆史;文献学【作者单位】孟祥凤,郑州轻工业大学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36【文献标识码

    出版广角 2019年7期2019-05-20

  • 纸到底何时在中国广泛使用的
    ,还有许多人使用简帛的问题的答案。关键词:纸   广泛使用   蔡伦   简帛   西晋经常有一些关于三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出现这样的镜头:关羽挑灯夜读《春秋》,而这部《春秋》是竹简制成的。已经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批评编剧、导演缺乏历史常识:东汉已经有了造纸术,造出了价格低廉的纸,怎么到了三国时代还看竹简?可是关羽看竹简也是有依据的,因为在河南许昌灞陵桥景区有一雕像,雕塑是一摊开的汉代竹简,名《关羽辞曹丞相书》,此雕像依照历史上关羽呈曹操书原

    祖国 2019年5期2019-04-19

  • 简帛知千秋事
    文/王雪芃识简帛知千秋事文/王雪芃TO SEE HISTORY FROM“BAMBOO SLIPS AND SILK”通常你会用什么方法快速计算“53×67”呢?大多数人在不愿费心计算时都会掏出手机或计算器,简单地输入几个数字便能得到答案。而在23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手动计算器,和现代人一样,动一动手指就能计算出100内任意两整数的乘除法。这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山东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套战国时期的《算表》清华简体验模型,出现在《书于竹帛—

    走向世界 2017年11期2017-12-25

  • 图书馆馆藏载体形态的变迁及其影响
    知识的载体经历了简帛、纸质和数字媒体阶段,各个载体的不同特征和功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影响着社会职业教育的发展。探寻新时期的图书馆发展,必须从载体入手,开拓创新,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关键词:文献载体形态;简帛;纸质;电子数字作者简介:刘春华(1964-),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期刊传统阅读与现代阅读比较、读者服务。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3-0093-0

    职教论坛 2017年23期2017-11-15

  • 简帛《老子》“大器免成”“天象无型”解 ——兼说道家型、器之譬
    200433)简帛《老子》“大器免成”“天象无型”解 ——兼说道家型、器之譬林志鹏(复旦大学 历史系, 上海 200433)从器物制作之工序层面可以解释《老子》“大器免成”“天象无型”“大制无割”等句文意。传世本与简帛古本《老子》“大方无隅”等句因为关键字词及章句理解的差异,衍化出两个面貌不同的版本系统:战国中期至西汉中期的简帛古本作“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型,道殷无名”;西汉晚期以来的传世本则作:“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6-19

  • 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错过简帛
    春海海外学者研究简帛由来已久《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美国达慕思大学甚至美国的研究简帛学的学者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关注热点?艾兰:上个世纪上半叶欧洲就收藏了汉代的木简、木牍,美国也收藏了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我个人研究先秦,从1972年到1995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书时,主要研究的是思想史和古文字,没有专门研究简帛,可是我也对马王堆很感兴趣。1995年我来到美国达慕思大学教书,宗教系的韩禄伯教授已经翻译了马王堆帛书《老子》,英文书名翻译为汉语是“德道经”,因为

    大观(书画家) 2017年6期2017-04-10

  • 上博六《用曰》补释二则*
    [EB/OL].简帛网,2007年7月21日.[8]李天虹.上博(六)札记两则[EB/OL].简帛网,2007年7月21日.[9]李锐.读《用曰》札记(三)[EB/OL].简帛研究网,2007年7月27日.[10]陈伟.读《上博六》条记[EB/OL].简帛网,2007年7月9日.[11]李锐.《用曰》新编(稿)[EB/OL].简帛网,2007年7月13日.[12]白于蓝.战国秦汉简帛古书通假字汇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866—867.“”

    考古与文物 2017年5期2017-01-28

  • 简帛早期隶书书写元素的演变研究
    阳455000)简帛早期隶书书写元素的演变研究魏晓艳(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455000)简帛早期隶书处于隶变时期,其书写元素的变化具体而细微,主要表现为曲直、连断、长短、方圆的变化,从而促使篆体逐渐解散,书写单位也从线条向现代笔画转变,汉字符号化进程加快。早期隶书的书写元素演变又具有复杂性,既有篆书线条的保留,又有隶书笔画的形成,并初步显现出成熟隶书波挑的特色以及草书的连笔书写。早期隶书;书写元素;符号化早期隶书是指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汉武帝初年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6

  • 简帛学的学科分支新论
    文/蔡万进简帛学的学科分支新论文/蔡万进简帛学是20世纪创建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门重要学科。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简帛学的迅速发展,学科的研究表现为越来越细化,简帛学的学科分支划分和研究便成为学术界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问题。目前,有关简帛学的学科分支划分,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见:李学勤在《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1949-2009)》一书的“序”中指出:“很明显,把简帛学划分为简帛书籍、简牍文书两个学科分支,不仅是发展趋势,而且还是当前的实际了。”卜宪群在《简帛学刍议

    社会观察 2016年7期2016-11-25

  • 吴巍书画作品鉴赏
    ,祖籍河南,北京简帛书法艺术院院长,中国致公党党员。吴巍先生30余年持之以恒的整理、研究失传近18个世纪的简帛文字,继承,创新简帛书法艺术,是全球少有的集古文字研究和书法创作为一身的文化学者型艺术家。其研究成果已享誉世界。学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吴巍先生编著的四部卷《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其中,吴巍简帛书法作品的整体风格,是建立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参以古人简帛文字的某些韵律和字意情趣,早就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形成独树一帜

    中国证券期货 2016年1期2016-05-30

  • 简帛与《管子》研究的新创获 ——评《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
    255000)简帛与《管子》研究的新创获 ——评《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尹玉吉(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山东淄博255000)《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主要依据《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等文献中与《管子》相关的内容,对简帛文献与《管子》关系做了全面深细的研究。根据《管子》与传世文献,对简帛文献的文字、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做了考察;又据简帛文献,考察了《管子》的成书特点及其历史文献价值。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4-03

  • 中国简帛学体系构建新论
    0089)中国简帛学体系构建新论蔡 万 进(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89)简牍学,或兼包帛书而称简帛学(见李均明《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李学勤序》,文物出版社,2009年),有学者考虑到日本、韩国及欧洲都曾有简牍的发现,认为为了更为规范和避免歧义,可以称“中国简帛学”(刘国忠《对于简帛学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2期),笔者认同并采用这种提法。中国简帛学是20世纪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16

  • 简帛学的知识系统与交叉学科属性
    100732)简帛学的知识系统与交叉学科属性杨 振 红(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20世纪伊始,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甘肃敦煌及北部疏勒河流域一带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700余枚汉代简牍。数年后,当国学大师王国维见到这批简牍照片时,兴奋难名。1925年,他在清华研究院作题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的演讲时,将“敦煌及塞上西域各地之简牍”与“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并列为20世纪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16

  • 法学与社会学的珠联璧合
    词:张家山汉墓 简帛 法律 社会控制近年来,张家山汉简法律文献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谢瑞东博士的新著《张家山汉简法律文献与汉初社会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独辟蹊径,采用新方法,使用新资料,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研究汉初如何通过法律实现社会有效控制,令人耳目一新。一、采用新方法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秩序的确立和维护。1901年,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把自己的一系列研究社会控制的文章以《社会控制》为名结集出版。该书是系统研究社会控制的第一部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期2016-02-19

  • 数字出版的新思路 简帛科技亮相第六届数博会
    字出版博览会上,简帛科技公司的参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董事长陈剑提出的电子书物权化理念给正在数字出版转型道路上探索的各出版社和出版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厦门简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为出版行业提供移动互联网云端数字出版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0年起经过多年对行业的潜心研究,于2014年全面开发完成了云端版权控制的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系列产品。所谓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

    出版参考 2015年14期2016-01-22

  • 数字出版的新思路 简帛科技亮相第六届数博会
    字出版博览会上,简帛科技公司的参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董事长陈剑提出的电子书物权化理念给正在数字出版转型道路上探索的各出版社和出版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厦门简帛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为出版行业提供移动互联网云端数字出版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0年起经过多年对行业的潜心研究,于2014年全面开发完成了云端版权控制的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系列产品。所谓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

    出版参考 2015年15期2016-01-19

  • 利用简帛文献订补辞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摘要学者们在分析简帛文献中的新词新义及利用其补正辞书时往往存在若干问题,或不能正确补录词条;或不能正确地确定词目;或错误地分析描写词义;或不能准确辨析字词之间的关系;或首见书证把握不当。在研究中应力避这些问题的产生。关键词简帛文献辞书订补问题辞书编纂者们很早就注意到了简帛文献中的新词新义的价值,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编纂的《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汉语大字典》就使用了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语料。随着大量简帛文献的出土,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利用简帛文献

    辞书研究 2014年6期2015-05-11

  • 医药词语研究的重要成果——《简帛医药文献校释》词语训释成绩评价
    威汉代医简等大宗简帛医药文献的面世,简帛医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和突破,但是一直缺乏对所有简帛医书进行综合整理的研究成果。周祖亮、方懿林合著的《简帛医药文献校释》(学苑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校释》)“上篇:简帛医药文献校释”首次对已经公开发布的各种简帛医书进行全面清理和分类校释,“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颇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简帛医药文献读本”[1],迎得学界好评。简帛医书词语资源丰富,其中绝大多数词语意义古奥,特点鲜明,语言形式活泼,口语化特征明显,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3-27

  • 先秦儒家八派及其与楚国的关系
    。近年出土的楚地简帛文献中出现的儒家著作,主要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几乎没有其他儒家学派的作品。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学派或如子张氏之儒、漆雕氏之儒,偏重实行,少有著作传世;或如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出现时代晚于出土简帛下葬的年代。关键词:儒家八派;楚国;简帛中图分类号:B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9-0119-06一《韩非子·显学》中曾将孔子之后的儒家分为八派,他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氏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

    中州学刊 2014年9期2014-10-20

  • 简帛医书词汇系统的构成
    00715)一、简帛医书词汇系统的构成简帛医书材料中,有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既有医学专门词汇,也有大量先秦两汉时代的口语词汇。因此,简帛医书的词汇系统的构成应分为医用词汇系统和普通词汇系统两部分。简帛医书中的方剂名,如:“治目痛方”、“治百病膏药方”等;经脉名,如:“足少阴温脉”、“臂少阴温脉”等;还有病症名称“火疢”、“石癃”等,都属专门的医学用语。同时,简帛医书中的普通词汇也很常见,如:“圣人”、“黄帝”、“饭焦”、“沐浴”、“安定”。此外,由于简帛

    戏剧之家 2014年14期2014-08-15

  • 简帛医书语言文字研究现状与展望
    方成慧 周祖亮简帛医书语言文字研究现状与展望方成慧 周祖亮简帛医书的文字古奥,词语古朴,口语性强,反映了上古汉语的面貌与特点。30多年来,学术界在语言文字学领域(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对简帛医书进行了广泛研究,成果丰硕,但也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今后可在分类研究、比较研究两方面予以拓展。简帛医药文献 语言文字 研究综述 现状与展望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多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竹简、木牍和帛书等古代文献资料。其中涉及医药内容的简帛文献数量十分丰富。随着简帛

    江苏社会科学 2014年5期2014-04-16

  • 简帛隶书的字体演变
    魏晓艳论简帛隶书的字体演变魏晓艳简帛隶书作为秦至汉初的重要文字材料,在汉字的隶变阶段具有重要地位。书写元素和构形元素是字体演变的基础,简帛隶书书写元素的演变表现为笔画平直化和方折化;构形元素的演变表现为构件类型上以半篆半隶为主,构件功能以表义示音为主,构形模式以义音合成为主,形声系统的形成是汉字构形系统走向成熟的标志。简帛隶书字体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汉字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而书写材料、书写工具、书写者以及社会因素等,对其字体演变也有重要影响。秦至汉初; 简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9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专辑“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分类辑校与研究”
    【主持人语】出土简帛文献资料本是文、史、哲不分的,所以我们这里组织的三篇对出土简帛文献研究的论文,并不限于哲学、文学或历史某一学科领域,而是间有侧重,或具有某种综合研究的性质。《阴阳家学说及其在楚国的传播——兼论竹帛〈五行篇〉的学术史意义》一文,由出土的竹帛《五行篇》,讨论了儒家思孟“五行说”的提出与《尚书·洪范》自然“五行说”(即“五材”说)的影响,并由此而论述了先秦阴阳家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其与楚国的渊源关系。《论楚竹书〈周易〉之特殊符号》一文就上博简《

    华中学术 2013年2期2013-04-12

  • 简帛学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在今天的中国,“简帛”、“简帛学”这样的字眼,不但对于学术界和文化界人士而言,就是普通的公众,亦多耳熟能详。自上世纪90年代郭店楚墓竹简发现后,陆续又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里耶秦简、北大汉简、北大秦简等接踵而至,颇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尤其是近年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和北京大学藏秦简、汉简经媒体大肆报导、渲染后,简帛学,或至少说简帛,已经深入人心了。早在1925年,王国维就说过:“古来之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1]207简牍帛书正是20世纪新发现的史料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古代哲学和思想记忆的复活
    得来不及消化。《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王中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100.00元。上世纪90年代末,郭店楚简的问世掀起了简帛研究的一个高潮,促生了一门国际性的显学。郭店楚简中《老子》《太一生水》等道家文献,《缁衣》《五行》《性自命出》等儒家文献,有些可以与传世文献相对读,有些则完全是消失了两千多年的珍贵佚文。一时间,郭店楚简的图版洛阳纸贵;一时间,简帛研究的学会层出不穷,简帛研究的论著目不暇接。然而,距离这股热潮不过十年,虽然新的材料还在

    博览群书 2012年11期2012-08-04

  • 从药学词语看简帛医籍的时代特征
    30001)一、简帛医籍药学词语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以来,我国多地先后出土了大量涉及医药内容的简帛文献。简帛医药文献的主体是秦汉简帛,它们保存了许多医方信息和医药名物。目前已整理公布并涉及药物学内容的简帛文献数量不少,较系统而完整者有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的《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四种(以下或统称“马王堆医书”)、阜阳汉简《万物》、《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武威医简”)、张家界古人堤简牍医方木牍,散见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9期2012-05-07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辑校与研究”
    【主持人语】出土简帛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学术意义重大,对于研究先秦两汉的中国学术尤其如此。故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发表以后,学术界曾有“重写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强烈呼声。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国学术处于文、史、哲不分的状态,所以本课题对“出土简帛文献中的古代中国哲学资料”的辑校与研究,不完全是以现代的文学、历史或哲学的观念进行的,而是主要根据出土简帛文献的具体内容及其产生时我国学术文献分类的实际情况进行的。针对这一实际,本课题除了研究古代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范

    华中学术 2012年2期2012-04-13

  • 与书共同呼吸——《中国简帛书籍史》评介
    新先生新著《中国简帛书籍史》于2011年6月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是我国出版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随着简帛出土文献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学者对简帛的研究也愈益深入,“简帛文明”使学界开始重新认识我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以简帛为载体的古文献为我们展示了更接近历史原貌的古代中国文明。简帛文献以更可信的文化知识等信息,帮助学者解决了诸多重大问题和悬案。毫无疑问,简帛时代的简帛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和灿烂。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图书,简帛书籍是图书的一种样式,是一个时

    现代出版 2011年5期2011-08-15

  • 追溯笔程——考释简帛文字的一种方法
    整个运行过程)。简帛文字不同于甲骨文、金文,它是直接用毛笔沾墨书写于简帛上形成的。一方面,不同书写者因训练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及先天条件的不同,所书写的水平或风格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书写者书写又具有共性,因为他们使用的工具都是毛笔和墨,用于书写的材料都是竹木简、木牍或丝帛,书写的对象都是汉字,都从小就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熏陶,都通过转动手腕和调整用笔力度,塑造出千姿百态的笔画形象。因此同一时代的书写者使用大致相同的笔法,具有相似的运笔特征,例如:起笔、收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5期2011-01-26

  • 基于VB的Word文档图形数据处理方案
    6)文字编》进行简帛文字信息化处理的尝试,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语言平台下,对Access数据库中的图形、文本进行转换,使之以word文档的形式重现,便于编辑和查阅,对图像图形处理研究亦有深刻的研究价值。VB;Access数据库;Microsoft Word文档;图片1 概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出版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这批文字的信息化处理显得非常迫切,只有把这些文字信息化处理之后才能尽快公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11-02

  • 《上博七·凡物流形》研究综述
    形〉短札一则》,简帛网.[3]罗小华:《〈凡物流形〉甲本选释五则》,简帛网.[4]季旭昇:《上博七刍议(二)·凡物流形》,简帛网.[5]季旭昇:《上博七刍议三·凡物流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6]王连成:《〈上博七·戙(同)物流形〉“事鬼篇”释义》,简帛研究网.[7]郭静云:《曹锦炎先生所命名为〈凡物流形〉之第一字绝非“凡”,又非“戙”》,简帛研究网站.[8]郭静云:《上博七原名为〈凡物流形〉篇名考》,简帛研究网.[9]宋华强:《上博七〈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7期2010-08-15

  • 饶宗颐与简帛研究
    之显学,以甲骨、简帛、敦煌研究三者成就最高,收获丰富,影响至为深远,余皆有幸参与其事。”在饶先生心目中,简帛学是与甲骨学、敦煌学并驾齐驱的当世显学。在编辑《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时,饶先生将简帛学著作辑为一类,排在甲骨学之后。沈建华教授编辑的《饶宗颐新出土文献论证》一书,收录了饶先生最近几年的新作,其中专门讨论简帛的论文已接近半数。由此可见,简帛学在饶先生的心目中一直很有分量。《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饶宗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280

    博览群书 2010年3期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