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凸

  • 外科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要工作方向。脊柱侧凸是脊柱外科疾病中较为少见,且治疗理论最为复杂的病种,长期临床实践证实脊柱侧凸治疗策略的进步离不开前辈们的披荆斩棘与辛勤耕耘,同时也为临床教学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文章以此为例,构建“外科学—脊柱侧凸”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期不断完善“外科学”课程思政体系,提高外科学教学质量。1 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及特点相较于古老外科学,现代外科学不仅限于强调手术操作技术,还注重研究与外科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5期2023-09-13

  • 重视儿童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规范化手术治疗
    经刺激症状或脊柱侧凸后才被发现。目前对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理念及方法存在差异,容易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的继发性脊柱侧凸,或不恰当的手术方法给患者带来医源性损伤,甚至严重并发症。因此,急需重视儿童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规范化治疗。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的主要病变节段位于L5-S1;其特征包括L5椎体楔形变、峡部延长,S1上终板穹顶样改变,腰骶段后凸以及L5/S1椎间盘形态发育不良等[3]。根据腰椎滑脱的严重程度,在Marchetti-Bartolozzi分型中,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3期2023-08-01

  • 纤毛系统缺陷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响研究进展
    50101)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畸形。严重的脊柱侧凸需通过手术干预治疗,虽然该病的手术治疗技术通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仍无法避免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的弊端。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多种因素。自从以斑马鱼作为脊柱侧凸研究的重要模型以来,通过影响基因表现来诱发脊柱侧凸的产生已成为对该病研究的重要渠道。在研究基因改变与脊柱侧凸形成的关系时,发现纤毛相关基因与脊柱侧凸的形成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就近年来对纤毛缺陷与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9期2023-01-03

  • 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影像学研究与应用
    805青少年脊柱侧凸是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常见脊柱疾病。由于青少年骨骼发育速度快,侧凸畸形也容易发生。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无就医的诉求,随着时间推移,畸形程度将进一步加重,进而影响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严重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肺并发症、腰背部疼痛甚至截瘫,有的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其不适应社会,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1]。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应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影像学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重要方式,通过影像学可以测量侧凸与旋转角度,预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11-22

  •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成年后由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退变而出现的脊柱冠状面Cobb角>10°的脊柱畸形,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神经源性跛行等椎管狭窄症状,部分患者还有脊柱冠状面或矢状面失平衡表现。目前针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治疗方面,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对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总结报告如下。1 非骨性因素1.1 椎间盘不对称退变目

    中医正骨 2022年2期2022-11-15

  •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脊柱侧凸与非侧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现身体倾斜和脊柱侧凸等临床表现,这些表现被视为缓解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代偿行为,当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时,脊柱侧凸可得到纠正[2]。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治疗LDH 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3]。然而,目前国内文献对于PELD 治疗继发性脊柱侧凸LDH患者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在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1期2022-08-24

  • 脊髓性肌萎缩症合并脊柱侧凸的临床诊治
    科合并症——脊柱侧凸为着眼点,就SMA合并不同程度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和推介。1 SMA与脊柱侧凸SMA临床分型不同其脊柱侧凸的发生与进展情况也有所不同。由于1 型SMA 患者症状较重,多于2岁以内死亡,4型SMA患者症状较轻,较少发生脊柱侧凸[1],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SMA合并脊柱侧凸一般针对2型和3型,而2型和3型患者占SMA患者总数的50%~60%[4]。文献报道,2型SMA患者在丧失下肢运动功能后近百分之百发展为进展性脊柱侧凸,而3型

    临床儿科杂志 2022年3期2022-03-14

  • 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退变性脊柱侧凸
    幸洋 崔佳乐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某些部分发生横向弯曲的畸形。按病因学分类可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和退变性脊柱侧凸等。脊柱侧凸多发生于胸椎和腰椎,涉及的脊柱节段可长可短。近年来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常会引起体态变化、腰背疼痛、跛行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公众大多对退变性脊柱侧凸缺乏基本认识,因而可能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退变性脊柱侧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由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的退行性改变造成的脊柱横向弯曲畸形。随着人

    家庭医学 2022年1期2022-02-24

  • 脊柱侧凸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25027)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脊柱三维畸形[1-2]。严重的脊柱侧凸可引发许多并发症,如心肺功能障碍、腰背部疼痛甚至下肢瘫痪,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脊柱侧凸早期畸形不明显,易被忽略,患者就诊时间较晚,增加了治疗难度和费用,且预后较差。因此,脊柱侧凸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避免畸形进展、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3-4]。目前脊柱侧凸的检查方法有目测、影像学检查、背部驼峰测量、表面地形技术和超声检查等,为进一

    中医正骨 2021年11期2022-01-19

  • 影响60岁以上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凸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提高,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1]。因此,积极筛选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规范治疗、降低发病率,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2]。本研究对本院近5年内接收的老年下肢或腰背疼痛、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回归方程,得出一种筛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新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5例下肢或腰背疼痛、间歇性跛行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

    颈腰痛杂志 2021年6期2021-12-26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发展过程再认识
    黄晓琳特发性脊柱侧凸指在明确无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疾病后,无法找到具体病因的脊柱侧凸,约占脊柱侧凸人群的80%,常发生于儿童阶段并在患儿的快速生长期间不断进展[1]。按照发病年龄的不同,特发性脊柱侧凸可分为婴儿型(3岁及以下),少年型和青少年型(10岁以上)(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2]。其中前两者常合并称为早发性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则指迟发性特发性脊柱侧凸[3]。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包括密切观察、保守治

    中国康复 2021年5期2021-12-05

  •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现状*
    30)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其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早,在胚胎期或者出生后早期即可被发现,部分畸形严重,且呈进展性,除了导致脊柱侧后凸畸形之外,对患儿的胸廓以及肺的发育及功能影响大;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生长潜力以及畸形的类型、进展潜力等。近年来,其病因学的研究以及治疗均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将就其病因学以及诊断研究与治疗现状进行介绍。1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先天性脊柱侧凸(c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5期2021-11-29

  • 综合征性脊柱侧凸的诊治*
    的快速发展,脊柱侧凸的诊疗技术迅速提高。然而,伴有全身多处发育异常或畸形的脊柱侧凸仍然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脊柱外科医师已不仅满足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等常见病的诊疗,对于相对罕见的综合征性脊柱侧凸的诊疗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虽然合并脊柱侧凸的综合征类疾病浩如烟海,名字复杂难记,但依据脊柱侧凸的病因或合并的发育异常来分类,大致可分为结缔组织病合并脊柱侧凸、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合并脊柱侧凸、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骨软骨发育不良合并脊柱侧凸、骨骼系统发育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5期2021-11-29

  • 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10041)脊柱侧凸指脊柱在冠状面偏离身体中线,常伴有脊柱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曲度的改变,是脊柱的三维畸形[1]。其病因可能与椎体发育、运动、神经功能、脊柱生物力学结构、遗传、激素水平、饮食、结缔组织结构、前庭功能等有关[2]。特发性脊柱侧凸约占脊柱侧凸的80%[3]。青少年中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0.47%~5.20%,多发生在10~18岁,且青春期初期发展最快[4-6]。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

    中医正骨 2021年2期2021-05-26

  • 老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
    72)退行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出现在骨骼成熟后的脊柱畸形,临床多发于腰段和胸腰段,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脊柱侧凸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腰背痛和神经源性的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1,2〕。因此,临床积极筛查出诱发老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积极予以规范处理对降低疾病发生率,改善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将探讨老年性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及发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3期2020-02-12

  • Prader-Willi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病因、特点及治疗
    或异常,包括脊柱侧凸、脊柱后凸、髋关节发育不良、下肢力线异常(常表现为膝外翻)、足部畸形、步态畸形(常表现为“鸭步步态”)、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常导致骨折)以及韧带松弛等[5-7]。脊柱侧凸是PWS 最常见的骨骼畸形,约有15%~86%的PWS 患者合并脊柱侧凸[8]。Chung 等[9]回顾了2001年至2012年登记在美国儿童住院患者数据库的1071 例综合征性脊柱侧凸(syndromic scoliosis,SS)患者,PWS是最常见的三种合并SS综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9期2020-01-07

  • 单侧乳腺癌全切除术后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4-5]。脊柱侧凸是单侧乳腺癌全切除术后脊柱失衡的最常见表现,常伴有生理曲度的改变和脊柱矢状面上的后凸或前凸畸形,以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最为常见。脊柱侧凸一旦发生,会引起肩痛、腰背痛或神经损伤等症状,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单侧乳腺癌全切除术后脊柱侧凸的发生情况及干预措施作一综述,旨在为提高单侧乳腺癌全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1 单侧乳腺癌全切除术后脊柱侧凸的概念脊柱侧凸指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侧凸畸形以及在水平面上的旋转畸形

    癌症进展 2019年22期2019-03-15

  •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载。而退变性腰椎侧凸属于腰椎慢性疾病,由骨骼退行性病变导致[1]。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积月累的超负荷承载会促进腰椎骨骼的进一步退化,降低骨质强度,极易诱发退变性腰椎侧凸。中老年患者是退变性腰椎侧凸的高发病人群,一旦患病,会伴有明显的腰痛、神经根源性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因此,探究退变性腰椎侧凸发病机制,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现就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1 病因及发病机

    医疗装备 2019年14期2019-02-26

  • 无法有效吸收锰可能导致儿童脊柱侧凸
    能使儿童发生脊柱侧凸。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的研究显示,患有严重脊柱侧凸的儿童,他们发生某个基因变异的几率是健康儿童的两倍,这一变异让细胞难以摄取和利用锰元素,而锰元素与骨骼生长有关。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较重时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严重时可以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儿童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研究小组对患有严重脊柱侧凸的457名儿童和对照组的987名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2019-01-05

  • POC5基因罕见突变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的分布研究*
    00730)脊柱侧凸是一种发生于脊柱的三维畸形,其特征是脊柱侧凸角度(Cobb测量法)>10°并伴有椎体的旋转畸形[1]。脊柱侧凸可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继发性脊柱侧凸和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ⅠS)。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指由胚胎期脊柱发育畸形导致的脊柱序列偏移,如未分节骨桥、半椎体及楔形椎等畸形等[2,3];继发性脊柱侧凸指有明确病因的脊柱序列偏移,如肌萎缩、脊髓灰质炎、肌强直等[4,5];ⅠS指既无胚胎期脊柱畸形也无其他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3期2018-06-02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侧凸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相关性
    性腰椎管狭窄合并侧凸是老年人群多发疾病,多由患者椎间小关节退变滑脱引起椎间隙变窄,从而导致其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以及椎间韧带发生松弛、退变而向椎体间滑移所致,可见腰椎管狭窄和侧凸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还易引发其出现反复的腰腿痛发作症状[1]。为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需采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患者进行确诊再行针对性治疗,MRI是该类疾病最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2]。本文主要探究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合并侧凸的MRI影像学以及其临

    医药前沿 2018年14期2018-05-11

  • 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因素相关性研究
    650032脊柱侧凸(scoliosis)是指站立位时应用Cobb法测量X线平片上脊柱侧方弯曲的角度,若角度≥10°则定义为脊柱侧凸[1]。国外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报道,结构性脊柱侧凸患病率为0.3%~2%,占80%~90%[2]。SRS根据脊柱侧凸病理结局的不同,将脊柱侧凸分为结构性脊柱侧凸和非结构性脊柱侧凸[3]。脊柱侧凸轻者会导致患者的情感心理异常、脊柱持续疼痛、脊柱活动度下降等问题,重者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2018-04-26

  • 《美国家庭医学》2018年5月目次选登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筛查· Implantable buprenorphine(Probuphine)for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opioid use disorder植入性丁丙诺啡(Probuphine)维持治疗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Maternal obesity and labor induction孕产妇肥胖与引产·A woman with multiple joint dislocations多关节脱位妇女一例报告·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18期2018-01-23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研究进展
    00730)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在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的三维畸形,其全球发病率约为0.47%~5.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ⅠS)发生于青春期或骨骼成熟前,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约占所有脊柱侧凸患者的80%[1]。AⅠS患者如未进行及时、适当的治疗,可造成躯干畸形、肢体疼痛,甚至导致心肺功能受损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给青少年带来诸多负面的社会效应与心理压力,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脊柱侧凸可以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3期2018-01-15

  • 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钟招明 罗仕干 王吉兴 瞿东滨 蒋晖 陈建庭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2010年 1月至 2013年 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 8例。其中男 2例,女 6例,年龄 11.5~18.0岁,平均 14.3岁。回顾性分析其矫形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65个月,平均 42.2个月。手术时间 300~540min,平均 365min。术中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7年10期2017-11-01

  •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研究
    00)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研究文 军1, 李明东1, 陈鸿奋2(1. 海南省人民医院 急诊外科, 海南 海口, 570311;2.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创伤骨科, 广东 广州, 510900)脊柱侧凸; 外科治疗; 脊柱畸形既往无脊柱侧凸病史且发生在骨骼成熟后的脊柱畸形被称为退变性脊柱侧凸(DS)[1-2]。DS一般出现在脊柱胸腰段和腰段部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主要的发病群体,所以该病又被称作老年性腰椎侧凸和退变性新发脊柱侧凸(DDS)[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5期2017-09-11

  • 杨浦区2014年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发病率研究
    14年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发病率研究朱永霞1,刘沛1,湛友春1,马辉2(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①放射科,②骨科,上海200090)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中毕业生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分析2014年杨浦区初中毕业生的胸部前后位X线片,发现脊柱侧凸病例,加摄腰椎前后位片位,并分析图像结果。结果:2014年杨浦区初中毕业生摄片体检4 173例,年龄15~16岁,其中男2 101例,女2 072例;诊断脊柱侧凸327例,总发病率7.836%,其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8-07

  • 微创脊柱手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矫形的应用研究
    角度来分析,脊柱侧凸的出现,与患者的日常习惯和一些影响性疾病存在较大的关联。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患病群体,同时在治疗的难度上非常高。传统的脊柱手术治疗,无法帮助患者得到较好的疗效,且在预后的提高难度上较大。微创理念的提出,在于将脊柱手术的创面缩小,帮助青少年患者、成年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减少原有的不足。1 概述脊柱侧凸的传统手术应用,主要是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常规切口的开放手术方法来完成。在大部分情况下,传统的脊柱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4期2017-04-15

  •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
    00)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王振东1雒永生2#曹旭阳3赵学权1(1甘肃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 兰州 730000;3北方学院河 北张家口 075000)退行性脊柱侧凸;研究进展;综述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骨骼发育成熟之后的成人,主要由于椎间盘不对称性楔形变,相对应的小关节突关节退变及脊柱其他附件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失衡并侧凸。常伴有冠状位移位Cob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期2017-04-03

  • 3D打印模型在脊柱侧凸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D打印模型在脊柱侧凸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周 华,于 淼,刘忠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 100191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教学中辅助应用3D打印的骨科教学模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培训学习的住院医师6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手段,实验组采用常规教学手段辅助应用3D打印模型教学,比较两组评价脊柱侧凸的正确率,并采用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两组脊柱侧凸的评价正确率比较显示,实验组在判断脊柱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1期2017-02-14

  • 退变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退变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基础研究进展刘永胜 赵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100730)退变性脊柱侧凸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其确切病因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在探索退变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的基础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奠定了基础。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凸目前病因学的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希望为下一步研究提供资料。退变性脊柱侧凸;病因;基因;microRNA;蛋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2期2017-01-11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现状与进展
    谢凌锋,徐群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的脊柱和躯干扭转异常,包括在冠状面上的侧方弯曲,水平面上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改变[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为2%~3%[1],最新调查显示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5.2%[2]。目前AIS病因尚未明确,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基因、不良姿势、某些激素水平等相关[3-4]。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脊柱增长迅速,如不

    中国康复 2017年3期2017-01-11

  •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01)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韩国锐,徐浩博,赵 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退变性脊柱侧凸;脊柱生物力学;椎弓跟钉内固定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指先前无相关的病史,成人后随着骨质疏松、钙质流失等原因而出现脊柱退行性改变,继而发生的原发性脊柱侧凸,相区别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常由椎间盘和关节突的退变引起,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总的发病率为2.5%~15%,在50~60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05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浅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浅析王 刚1,董宝强2,黄河清3,李 莉1,支世保1(1. 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辽宁 沈阳 110031,2.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3. 总参军训部沈阳干休所,辽宁 沈阳 110031)青少年;脊柱侧凸;发病机制脊柱是由脊椎构成的对人体起到支柱作用的重要骨骼。正常情况下脊柱呈“S”型位于人体正中,当脊柱在额面观时,偏离背部正中(向左或向右),我们将其称为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31期2016-02-21

  • 脊柱侧凸的X线诊断与评估(二)
    继续教育园地脊柱侧凸的X线诊断与评估(二)张堃1,朱璐2(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南长沙410005)5 弯的分类依据形态,弯可分为主弯和次弯。主弯(也叫大弯)是最大的弯,最早出现,可有多个。次弯(也叫小弯)指较小的弯,继主弯后出现,可有多个,对主弯起代偿作用,维持平衡。依据性质,弯可分为结构弯和非结构弯(表2,图5)。主弯为结构弯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Cobb角,而次弯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有补充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12-19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椎体压缩骨折
    疗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椎体压缩骨折任庆雄,马雪海,胡江洪(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医院骨科,江苏 淮安 223200)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共对109 例(109个椎体)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了PVP治疗,其中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凸22 例。按Simmons分型,Ⅰ型19 例,Ⅱ型3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6期2015-07-02

  • 应用microCT对大鼠不对称力脊柱侧凸模型椎体终板微结构的观察*
    大鼠不对称力脊柱侧凸模型椎体终板微结构的观察*张恒岩1崔立强1王储1吴志宏1姚杰2邱贵兴1**(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及转化医学中心,北京100730;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191)背景:椎体终板由椎体的骨骺骨化形成,脊柱侧凸畸形导致椎体终板承受不正常的应力,此病理情况下椎体终板结构的改变尚未完全明确。目的:使用microCT对大鼠不对称力脊柱侧凸模型椎体终板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方法:选取5周龄雌性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年5期2015-04-05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合并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分析
    营养不良合并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分析朱 机1,匡正达1,吴士文2,张新宇3目的 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合并脊柱侧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DMD患者200例,其中并发脊柱侧凸79例为病例组,而121例未并发脊柱侧凸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MD合并脊柱侧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肢肌力不对称(OR=3.545,95CI:1.242~

    武警医学 2015年5期2015-03-25

  • 脊柱侧凸的X线诊断与评估(一)
    继续教育园地脊柱侧凸的X线诊断与评估(一)张 堃1,朱 璐2(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南 长沙 410005)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病,X线是诊断和评估脊柱侧凸的主要手段。X线对侧凸程度、侧凸类型、躯干平衡、进展风险等方面的评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脊柱侧凸;Cobb角;放射摄影术脊柱侧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虽然CT、MRI技术快速发展,但X线仍是诊断与评估脊柱侧凸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3-22

  • 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与平卧位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差异
    100853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与平卧位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差异李杰静,郭鸿飞,赵 陆,张永刚,宋 凯,唐翔宇,苏晓静解放军总医院 骨科专科医院脊柱外科,北京 100853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和不同病因分型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2月- 2014年6月110例脊柱侧凸患者,按病因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凸(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6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11例)4组。分别行自然站立位全脊柱骨盆侧位X线和平卧位低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1

  • 先天脊柱侧凸重要致病基因锁定
    因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首次明确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发病原因,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导致的三维畸形,其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一,是造成青少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进展快、畸形重、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瘫痪及身心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并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然而,目前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仍未明确,脊柱畸形在孕期及新生儿期较难发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5期2015-02-01

  • 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
    姜建元退变性脊柱侧凸 ( degenerative scoliosis,DS ) 是指骨骼成熟以后由于各种退行性改变而引起冠状面 Cobb’s 角>10° 的脊柱侧凸[1-3]。DS 属于成人脊柱侧凸的范畴,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至成人期或者继发于骨盆倾斜等其它因素的脊柱侧凸均不属于 DS[3]。根据既往报道,DS的人群发生率为6%~68%,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高[2,4-7]。在 DS 患者中,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累及椎体、椎间盘、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年3期2015-01-21

  •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最新研究进展
    初同伟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最新研究进展邱浩 初同伟退行性脊柱侧凸 ( degenerative scoliosis ) 是一类成年人中出现的脊柱畸形,即在人体骨骼成熟以后,冠状面正直的脊柱出现侧方弯曲,Cobb’s 角>10°[1],但不包括由脊柱器质性病变如外伤、肿瘤等导致的脊柱侧凸。病变脊柱以腰段最为多见,少部分也可累及胸腰段,常伴随有腰椎前凸减少、椎体侧方滑移及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等病变。与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此病主要引起患者腰背部顽固性疼痛、跛行、神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4年4期2014-01-22

  • 早发性特发性脊柱侧凸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侧弯临床特征的显著差异
    早发性特发性脊柱侧凸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侧弯临床特征的显著差异特发性脊柱侧凸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早发性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early-onset scoliosis,IEOS)发病于5岁以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发病于10~18岁之间。目前有关AIS的侧凸弯曲方式研究较为深入,广泛采用的分型有King和Lenke分型系统,其中Lenke分型应用更广,但不适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4年2期2014-01-21

  •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活质量,而临床对脊柱侧凸的矫正装置也较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尤其是中毒僵硬性脊柱侧凸是临床较为难治的一种,其矫正难度高,效果不佳。文章研究分析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临床资料。男10例,女11例,年龄9~21岁,平均(15.77±4.96)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

    吉林医学 2013年8期2013-11-12

  • 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与骨密度检测的结果分析
    30)腰椎退行性侧凸是继发于腰椎骨关节及腰椎间盘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凸,关节突关节增生、多节段椎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脊柱失稳是其病理特点,部分患者同时还伴有腰椎冠状面旋转半脱位、侧方移位和矢状面椎体滑脱[1]。探讨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与骨密度检测结果,为今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9月收治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99例,男68例,女131例,年龄39~69岁,平均56.3岁。其中131例患者

    吉林医学 2013年9期2013-11-11

  • 脊髓栓系的诊断及合并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进展
    外翻畸形以及脊柱侧凸的进展等;后期患儿出现腰骶区、会阴、腿的非节段性皮区疼痛,脊柱侧凸的快速进展,大小便的功能障碍和失禁;晚期TCS患儿可出现肾积水、脑积水等严重TCS并发症。②成人TCS患者多表现为轻微外伤或脊柱的直接损伤后出现与腰骶椎活动相关的并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晚期可出现行走困难和尿失禁。3 TTCCSS的诊断先天性因素是导致TCS儿童患者最主要的病因。正常胎儿在3个月时脊髓与脊柱大致等长。随着胎儿的生长,脊髓与脊柱都相应增长。脊柱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3年1期2013-08-15

  • 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分析
    曲小雨脊柱侧凸是青少年群体常见骨骼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5%,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占95.8%[1],对青少年的骨骼发育产生严重危害。AIS具有隐匿性,病情变化慢,发病早期往往得不到重视,如果贻误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者骨质疏松,并对患者的心脏及呼吸功能产生严重危害,可导致脊柱严重畸形甚至瘫痪。本研究对33 例AIS患者应用正骨推拿联合牵引法,并与传统支具牵引法做比较,探讨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当代医学 2013年22期2013-05-29

  • 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棒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卢朝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湖北襄阳 441021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生长棒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28例,根据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单侧生长棒治疗患儿12例为对照组,采用双侧生长棒治疗患儿1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状位Cobb角和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减小,观察组冠状位Cobb角和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2期2012-11-13

  • 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术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骨质疏松症
    051退变性脊柱侧凸是50岁以后出现的脊柱侧凸,中、老年人多见,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史,骨骼成熟后伴随脊柱退行性改变而发生的原发性脊柱侧凸,近年来对于这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1-2],骨质疏松和退变性腰椎侧凸是一种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两种疾病常常并发[3]。骨质疏松,给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内固定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常造成退变性腰椎侧凸内固定手术失败。本文笔者对2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伴重度骨质疏松症病例,行长节段脊柱内固定时使用深螺纹螺钉、加大外展角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0期2012-09-13

  • 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外科治疗策略
    彭宝淦腰椎退变性侧凸是继发于腰椎椎间盘及双侧小关节不对称性的退变,Cobb 角>10°的成人脊柱侧凸,其临床特点为从退变的开始就伴随着腰痛及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椎间盘退变、小关节增生和黄韧带肥厚加重以及部分椎体出现冠状面上的侧方移位及旋转性半脱位和矢状面的椎体滑脱,多数患者逐渐出现椎管狭窄的表现[1],多发于>60 岁的老年人。有研究针对60 位年龄为50~84 岁的老年人进行了12 年的随访,其中22 人(36.7%)发生了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6期2012-06-13

  • 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
    )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多发病,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对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诊治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师的重视。本病常引起顽固的腰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在椎管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的同时需要兼顾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适当矫形。自 2005年 6月至 2009年 8月 ,作者采用后路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42例并获得随访,取得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9期2012-04-24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动力学研究
    李 韬特发性脊柱侧凸多发于青少年,以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为主要特征,但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初诊年龄常<18岁,故将该年龄段发病特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并以女童多见,但目前病因不明。有文献显示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生长发育不平衡,及其导致的脊髓张力过高可能是AIS发病机制之一[1]。本研究采用常规及相位对比法核磁共振技术对比AIS患者和正常人在枕骨大孔水平脑脊液(c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3期2012-04-16

  • 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贺宝荣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with stenosis,DLSS)是一较新的诊断概念,指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普遍存在的腰椎神经根性损害和腰椎管狭窄征候群,其主要表现为顽固的腰背痛和下肢神经根症状。通常侧凸Cobb角不超过40°,有别于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继发腰椎退变性改变及单纯腰椎管狭窄症。随着社会老龄化,此类患者逐渐增多,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2%~60%[1]。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掌握手术

    当代医学 2010年2期2010-09-21

  • 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研究进展
    加剧,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作为一种退变性疾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文献报道人群发病率为 6%~ 68%,是引起老年人腰痛、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本文即对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病因病理学、诊断与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1 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生的病因病理学基础退行性腰椎侧凸最初被认为与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或骨软化病 )有关,脊柱应力发生改变,使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发生骨小梁微骨折,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9期2010-04-12

  • 青春期脊柱侧凸的防治
    李光厚脊柱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疾病,它不但影响人体外观曲线的优美,给儿童及青年,人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而且,使胸廓畸形、心肺受压、骨盆倾斜、发育不良,甚至脊髓受压造成肢体瘫痪,缩短寿命。个别人还会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早期夭折。所以,脊柱侧凸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脊柱侧凸的病因很复杂,有70%的病人是无原因,可查的,临床上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另外一部分为先天性的,主要是胎儿在胚胎发育早期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害,有的则是遗传因素造成

    祝您健康 1988年4期198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