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苇

  • 沈苇《论诗》:触机成趣,妙绪纷披
    ◎吴平安沈苇,浙江湖州人,曾居新疆30年,现居杭州。著有诗文集《沈苇诗选》《新疆词典》《正午的诗神》《异乡人》《书斋与旷野》《诗江南》等20 多部。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诗人奖”、十月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等。操持“以诗论诗”这一独特文体的作者,必须是诗人,而且必须是优秀的诗人。这一判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从逻辑还是从文学史上,都可以得到充分印证。这与没有写过诗的人可以评诗论诗不可同日而语。诗擅抒情,说理非其长项,而论诗则贵在或归结在“论

    作文新天地 2023年31期2023-12-06

  • 希望成为一位白发苍苍还继续成长的作家
    VS 舒晋瑜诗人沈苇赞同里尔克所说“只有在第二故乡才能检验自己灵魂的强度和载力”,所以大学毕业,义无反顾远行新疆,这是青春期的行为,也是边疆对其的诱惑。三十年间,他倾注自己全部的爱写新疆,诗歌、散文、旅行手册、文化研究……2006 年初访沈苇时,他说,他想写一个“立体的新疆”,以后有可能的话还想写有关新疆的小说、童话等。三十年后,沈苇回到故乡,生活在杭州,供职于高校。如果说当初离开,是为了蒸发掉一个“水乡人”身上多余的水分,如今归来,则是为了保持自己身上最

    草堂 2023年2期2023-09-25

  • 金砖博物馆(外一首)
    沈苇金砖从泥巴和火焰中站了起来它的坚实,与基和础齐名五行之首,省略木水火的腰尾巴仍在铁晒黄泥里扭动、挣扎天圆地方,时间只需方寸之地一小块正方形的沉郁,凝重金殿已毁,成形、未成形的,隐入尘烟唯留下博物馆里听不见的金石之声立足于砖的沉默的过去时如沉入梦境,——就用梦淬炼你我吧一块金砖的盛名和荣耀常被断垣残壁、废砖碎瓦解构而博物馆里,一块金砖的孤独也不亚于一个皇帝的孤独蟹蟹失去了方向于是四面八方地爬行而上天入地的狂想酿成混沌的膏黄近乎红脸,有时加入法海的黑脸

    雨花 2023年2期2023-04-05

  • 文化地理与植物美学 ——沈苇诗集《新疆诗章》中的花木书写
    □周秀英沈苇诗歌创作多以地域性主题呈现,在《尴尬的地域性》一文中,沈苇曾表示,“当有人自信地说‘我表达了地域’的时候,我更愿谨慎地说,‘地域通过我或许已得到了恰当的表达’。诗人不是地域主义的寄生虫,他的独创性可以超越地域性”。胡杨笔者认为,研究沈苇诗歌应关注“地域性”在其诗歌中的呈现方式,探讨其中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纠缠于沈苇在新疆内外的生活经验。本文中,笔者选取沈苇“新疆三部曲”①中的《新疆诗章》作为研究对象,将诗集中有关花木意象的书写与“地域性

    新疆艺术 2022年5期2022-12-17

  • “再一次重建自己内心”
    沈苇有30多年的西域生活经验。面对离居已久的江南故土,他将如何审视这个“新的沉潜着的世界”?从其2018年底以来的写作中,我们发现其在处理这一题材上有两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一是以西域视角重新发现江南,一是将“当代性”与“江南性”将结合,以当下回应传统。以西域的视角重新发现江南,这是沈苇后期写作的一项重要使命。如其所言,他要用一粒沙、一片沙漠和海市蜃楼的眼光来重新发现江南的山山水水。这是一个相互对应和相互映衬的世界,它将帮助我们打开另一重观察江南的视角。对于这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1990年代诗歌边地书写中的生态意识 ——以于坚、沈苇为中心
    于坚的云南书写和沈苇的新疆书写具有某种典型性。他们有不同的问题意识、书写面向和艺术气质,云南和新疆边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在他们的诗歌文本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然而两位诗人书写了相似的生态问题并表达了共同的生态意识。于坚常年生活在云南,他的诗歌常以代言人的身份书写云南独异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以多元的地域性对抗单调的现代性。与于坚的土著身份不同,沈苇出生于浙江湖州,1988年移居新疆,沈苇的诗歌探索是在1990年代的新疆语境中展开的,边地经验成为他必须面对、处理

    新文学评论 2021年4期2021-11-11

  • 归纳学意义的失效
    某种意义上来说,沈苇是很难被归纳的,我们或许可以笼统地将其称之为“抒情诗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往,但凡有点西部背景的人,都很喜欢强调诗歌中的雄浑、桀骜、苍凉。由于沈苇诗歌中所具有的西部的意象甚为广博,多年来,沈苇也被归纳为这一类诗人。人们总是以自己的西部想象去面对这一类诗歌,以满足自己对于未知事物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地理学的意义在文学的镜面中当然能够被照射,但那确实是一种虚像。我想,对于沈苇而言,这是一定意义上的误读。在我看来, 沈

    特区文学·诗 2021年3期2021-09-10

  • 沈苇:站在西部的高地
    天长叹!可是诗人沈苇就不一样:他是一个出生和成长在浙江湖州的人,他从南方一路向西走来,走到西部的高地,在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地方,把江南水乡的灵气与西部大山的壮阔优美地结合起来,用分行的诗歌,一句句地吟唱,从而成为新疆流传美丽的民歌,让我们感叹和欣喜。由此,我感到沈苇是一个站在西部的高地,回望南方而放声歌唱的诗人。沈苇是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除此,他还获过许多大型的诗歌奖项,出过多部诗集。其实,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诗人,沈苇首先是

    鸭绿江·华夏诗歌 2021年2期2021-06-30

  • 京剧大师张君秋和香港报人沈苇
    好旧书者谁人不知沈苇窗,喜京剧者哪个不晓张君秋,沈苇窗一本杂志包罗民国学人万象,张君秋唱念做打尽显国粹艺术精华。大家或许不知,这两个业界翘楚也曾上演过惺惺相惜的好“戏”。◎《大成》杂志及其创办者沈苇窗上世纪70至90年代,香港有一本杂志《大成》,记录的都是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掌故,举凡文人墨客、梨园名伶、书画巨擘的逸闻趣事,无所不包,有趣、有品、有味,且作者阵容强大,内容也极具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因而当时风靡整个香港,辐射大陆及台湾,响彻两岸三地文化圈。就是这

    藏书报 2021年11期2021-05-30

  • 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
    沈苇这首诗里有挖断的村道、封闭的城新穴居者屋顶升起的无形天线捕捉四面八方的风吹草动这首诗里蝙蝠和蝙蝠侠出没天使和魔鬼竞跑这首诗里隆起一座座坟丘多么可怕的口腹之坟蛇、猴子、果子狸、穿山甲纷纷葬身其中。现在一只蝙蝠替它们发出警告一只蝙蝠袭击了年兽但愿口罩隔离肆虐的病毒而不是谎言的遮羞布这首诗里有忧心与恐惧哀悼与痛哭、行动与献身更有祈祷和祝福——东湖之水的碧波荡漾武汉樱花的如期开放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这首诗应该快马加鞭但别忘了为它消一消毒如果此刻母语感染了病毒

    壹读 2020年3期2020-12-07

  • 空荡荡的街头到处都是方向
    沈苇商店关闭,餐馆关闭鮮花店关闭,理发馆关闭小区关闭,建筑工地关闭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了空荡荡的街头到处都是方向当空荡荡的街头到处都是方向一条流浪狗脑海闪现无穷的远方抬头看天,苦楝果已烂在天空鸟儿却照常鸣叫、飞翔红的梅花、白的茶花竞相开放仿佛全世界的狂奔停顿下来空荡荡的街头,空荡荡的此刻空荡荡的躯壳不必装满恐慌装一个被冠状的年节吧装一个绝处逢生的春天空荡荡的街头到处都是方向因而不知道哪一个是方向2020.2.5,杭州下沙

    南方文学 2020年2期2020-09-01

  •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地方性问题的分析
    中对云南的体现、沈苇在创作中对新疆的体现、哨兵在创作中对芜湖的体现以及潘维、黄梵、赵野、叶丽隽、陈东东、胡桑、黄梵、育邦等多位诗人在创作中都体现了江南,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所表现出的地方性作品。同时,在这些诗人的其他作品中也对“地方”特色进行了充分体现。一.二十一世纪以来地方性在诗歌中受到喜爱的原因我国在诗歌创作的历史上,有大量的诗歌是对地方性的写作,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大量的诗人在创作中对地方性的体现热情更加高涨,并且成为一种的潮流,这种现象之

    文学教育 2019年18期2019-11-26

  • 沈苇:一个人的灵魂自治区
    霍俊明当说到沈苇的诗歌和散文,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新疆”(包括他的《新疆盛宴》《新疆词典》《新疆诗章》)、“西部”(西域)、“边地”(边界)、“异域”“民族”(族群)。那么,这种地理、文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印象(“尴尬的地域性”)对于理解一个写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写作并不能为以上印象和关键词所完全涵括,那么被“中心”位置遗漏和忽略的那部分又意味着什么?这该由谁来评价呢?“每一条路都是来由和去踪”,正印证了道不自器。或者说诗歌写作必须、必然要有

    绿洲 2019年1期2019-11-13

  •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地方性问题的分析
    中对云南的体现、沈苇在创作中对新疆的体现、哨兵在创作中对芜湖的体现以及潘维、黄梵、赵野、叶丽隽、陈东东、胡桑、黄梵、育邦等多位诗人在创作中都体现了江南,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所表现出的地方性作品。同时,在这些诗人的其他作品中也对“地方”特色进行了充分体现。一.二十一世纪以来地方性在诗歌中受到喜爱的原因我国在诗歌创作的历史上,有大量的诗歌是对地方性的写作,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大量的诗人在创作中对地方性的体现热情更加高涨,并且成为一种的潮流,这种现象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6期2019-06-17

  • 在时间和空间种植心灵的绿洲
    或释怀的时光。读沈苇的诗歌作品的过程,近似同期声般体验诗人精神的、心灵的、时间的、空间的走向过程。通过诗歌文本的呈现,让人既能看到,又能感受到不同地域演绎的色彩、造型、个性、哲学与土生土长的风俗之美。其实,沈苇的诗歌写作过程,并不是在生命的留言板上要强调些什么或留下些什么,也不是在自我搭建的思想家园,用歌一样的抒情方式,让低垂的头颅昂起的诗歌本身。解释什么或释放些什么,不是诗人创作诗歌作品的出发点。沈苇诗歌写作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或说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真

    回族文学 2019年6期2019-01-02

  • 爱、秘密及其他
    订版中,读出诗人沈苇对自己第二故乡新疆炽烈的爱。爱,决定了写作的角度——他不大于新疆,也不小于新疆,而试图通过写作来让自己等于新疆,让语言和灵魂配得上新疆的大美,像一个人抱着爱人构成一个等号。在这本写了十多年、不断删改、词典结构的散文集中,我读出了他鼓声般的心动、穆塞莱斯般的沉醉、昆仑般的苍茫、新月般的明媚……一个人有爱的能力,才有被爱上的可能。2.秘密书中《青蛙移民》一章,以寓言的形式,写了一只南方青蛙凌空一跃、进入中亚腹地的生存经验——既能“从空气和石

    西部 2018年6期2018-12-27

  • “混血”的语言共和国:沈苇诗歌新论
    诗人1998年是沈苇从江南进入新疆的第十个年头。继前一年参加《诗刊》“青春诗会”之后,这一年他凭借诗集《在瞬间逗留》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在众声喧哗的当代诗坛崭露头角,发出了五音独异的声音。这是一种浑厚、俏丽、新奇而又生机勃勃的声音,与此前昌耀、周涛、章德益、杨牧等人为代表的“新边塞诗”,既有音域谐振的共性承接,又有肌理质地的陡峭差异。这种差异在于,它是一种源自边塞却超越地域、状如类型却综合多元的声音——沈苇给我们带来了中亚太阳下的胡旋舞,带来了沙漠之花、天

    西部 2018年6期2018-12-27

  • 穿透风景的凝视
    风景的祛魅。阅读沈苇的《新疆词典》有如为风景复魅:他展现出深邃的视野,展现出穿透风景的凝视。就一般旅行来说,广阔的新疆堪称巨大的耐消费品:喀纳斯、喀什、天山、天池、羊肉串、葡萄干、哈密瓜……这种地域印象与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情有关,与当代意识形态宣传及旅游经济也不无关系。新疆这个遥远、辽阔、多民族生活的地方,在近几十年的主流书写中被提纯为一系列符号和情境: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民族之乡、黄金玉石之邦,等等。除此之外,一个观光者来到新疆还能够看见什么?阿多诺曾

    西部 2018年6期2018-12-27

  • 珍贵的疆土
    (增订版)是诗人沈苇的一部跨文体力作,历时十载而成。这本书丰富奇特的混成,对新疆不朽的记忆,不断发现和再发现过程中对地域的深度解读,均达到了无可比拟的精神高度,也因此《新疆词典》英文节译获得美国《Ninth letter》杂志2013年度文学翻译奖(顾爱玲译)。《新疆词典》让我们看到了一片庄重的疆土,语言锻造的功夫,遣词造句的天赋,深厚的学养造就的出色表达,以及对世间万物美的洞察。《新疆词典》中无论是几百字的美文,还是上万言的书写,均自然灵活,此起彼伏地延

    西部 2018年6期2018-12-27

  • 低调关注生命存在,执着传递温情关怀 ——新疆“新生代”诗歌群体研究
    主义”书写。正如沈苇在《抚摸》中所说:“而你是一个被局限的人/仅仅发出了昆虫的一两声低鸣。”①沈苇:《在瞬间逗留》,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页。这一诗歌群体因置身现代性牢笼体悟到了人的局限性、诗歌的局限性,不再致力于扮演“文化英雄”,不再倾心于虚妄的“宏大叙事”,但他们亦不肯做无谓饶舌的语言游戏者,使诗歌降格为一种无关形上世界的反刍。置身价值理性空缺的商业化时代,为了免于从流和媚俗,损害诗歌的纯粹与崇高,诗人必须时刻保持精神的独立。这一群

    写作 2018年6期2018-11-28

  • 在时间和空间种植心灵的绿洲 ——沈苇诗集《沈苇诗选》评析
    □党琦诗人沈苇这是一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地域上,跨度都很大的诗选集,几乎涵盖了诗人长达24年创作的诗歌作品精华。这也是一部具有诗人代表意义的重要诗歌作品集。横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120首诗歌作品,在创作的图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无论从江南水乡到西部大漠,还是从原乡到第二故乡,情感的触角,始终在地域与地域之间洞察、游离。在时间跨度上,从1990年到2014年间,24年的时光走向,几乎穿越了诗人在诗歌创作历程中,所有美好的、忧伤的、愉悦的、释怀的时光。读沈苇

    新疆艺术 2018年1期2018-10-27

  • 报人沈苇窗和他的民国文艺小剧场
    一代传奇主编——沈苇窗。在这位老报人佘暇的收藏鉴赏和把玩摩挲中,很多作品直接鉴证了报人与画家、与文化名人之间的往来与情谊。已故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在台分公司总经理马芳踪曾说:“文化事业出版界,我最钦佩两个人,一是台北《传记文学》的社长刘绍唐兄,以单枪匹马一个人的精力,把中国近代史的资料搜集成库,且绝不逊于此地的‘历史博物馆与大陆的‘文史档案馆。另一位就是香港《大成》的沈苇窗,《大成》是专门刊载艺文界的掌故与讯息,目前海峡两岸包括海外,似乎还找不出第二本类似的刊

    收藏·拍卖 2018年7期2018-09-26

  • 主编荐语
    这期选择推出沈苇的诗和江耶的组诗《淮河》,这一南一北两位诗人的诗风迥异,当然,我们的根本用意并不是为展示他们的不同诗风,我们的真正用旨是让读者体味他俩是如何写好自己熟悉的地域里的物象背后情境和人们心中的情怀的。沈苇反对用地域来划定文学,他说这是评论家在偷懒,或是作家自我的矮化,但他拥趸对自己“两个故乡”——江南和西域的“综合抒情”的认定。这次选他的诗时,我们也是特意选他写的“两个故乡”的诗,譬如“乌镇”“德清散章”和“喀拉峻歌谣”,以及他的阜康、苗寨、西樵

    诗歌月刊 2018年5期2018-09-18

  • 靠文本的“翅膀”飞翔
    人化的精神活动,沈苇从未承认过“西部诗歌”流派或潮流的存在,但称他为“生活在西部的诗人”却是不争的事实。说到西部的诗歌与诗人,必须首先澄明一个事实: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版图上,杨牧、昌耀、周涛、章德益、马丽华等个体的精湛表演,曾经把众多读者的目光聚焦到长久沉寂的西部高原,他们沉郁又高亢的精神音响,使1980年代的诗坛被撩拨得雄性勃发,风云一时。可是,进入“个人化写作”的1990年代后,由于时代心态的遽变、大众文化与商品经济的冲击,以及抒情主体的星消云散,西部诗

    扬子江 2018年2期2018-03-24

  • 我为爱效过犬马之劳〔组诗选三〕
    沈苇我为爱效过犬马之劳〔组诗选三〕沈苇我为爱效过犬马之劳我为爱效过犬马之劳在边地险境,修复语言的创伤用心灵的快和自然的慢我行走在异族人群中看不见这个民族或那个民族只遇到一个个的人、一颗颗的心有时,感到活着的已不是自己那么是一个他者?一个复数的我?一个为爱效过犬马之劳的人在今天被视为失踪的人正往旷野和荒凉中去独自面对孤寂、衰老和死亡而爱,会跌跌撞撞活下去获得一次次的重生火车记铁的意志穿过戈壁驶向南疆铁的驼队,沉浮于瀚海绿皮车厢内,六十种沉默坐落于无休止的铁的

    中国诗歌 2017年4期2017-11-24

  • 一个人的西域
    标尺衡量。所以,沈苇是有勇气的。他从江南来到西域,来到家人记忆中的荒凉之地,并从此开始长达三十年的新疆写作。他不仅写,而且写出了令诗坛瞩目的混血诗篇。单就这一点,我觉得,就应该仔细揣摩这样一个人和他的写作,怎样进入“陌生”,如何开启自己的对话空间,又是如何成为今日“一带一路”文化互通互联的先行者。在这个意义上,沈苇已不再是沈苇,他成了一种有意味的文化符号。“如果我不在远离中接近了故乡/那么我只拥有无根的飘泊/如果我的心灵没有到达新疆/那么我十八年的生活只是

    湖南文学 2017年3期2017-03-21

  • 沈苇:站在西部的高地
    □ 李东海沈苇先生沈苇,浙江湖州人,大学毕业后进疆。现为新疆文联《西部》文学杂志总编。著有诗集《沈苇诗选》等7部,散文集《新疆词典》等5部,随笔评论集《正午的诗神》等2部,另有旅游手册、编著和舞台艺术作品多部。获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等。《沈苇诗选》近获《羊城晚报》主办的“2015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金奖。我们本来是站在西部的高地,可以自然地去歌唱西部生活的壮阔和大自然对于我们的恩赐。可是我们既不自觉,也没有觉他。结果,是一个在西

    新疆艺术 2016年6期2016-11-21

  •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地方性问题
    平阳诗中的云南、沈苇诗中的新疆、哨兵诗中的洪湖和陈东东、赵野、潘维、庞培、朱朱、叶辉、黄梵、长岛、胡桑、张维、江离、泉子、叶丽隽、育邦、龚璇、卢文丽等很多诗人作品中的江南,都是这些年来中国诗歌中著名的“地方”。很多不同的“地方”,也都通过他们的作品得到了书写和表达。在我们的新诗史上,地方性的书写并不少见,但像二十一世纪以来如此多的诗人以如此高的热情近乎集体性地投身于地方性的诗歌写作,并且形成了一股现象与潮流,似未有见。之所以如此,我以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扬子江评论 2016年5期2016-09-06

  • 记忆中的一心书店
    者。1999年,沈苇先生的新书——《正午的诗神》出版。校园诗人老寇是沈苇先生的忠实读者,他领着我们参加了沈苇的新书签售会。在一心书店的小套间里,先是诗歌朗诵和文学沙龙,然后签售。在老寇的那本书上,沈苇先生写了一句话:“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一起行走。”我们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都觉得很有诗味和哲理。得到了沈苇先生签名的书,老寇奉为圭臬,斗争了很长时间才允许我们借阅。这本书中介绍了五十个外国重要诗人散文家,却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普及,更浸透了沈苇先生的阅读体验和

    文存阅刊 2016年3期2016-07-25

  • 记忆中的一心书店
    者。1999年,沈苇先生的新书《正午的诗神》出版。师大校园诗人老寇是沈苇先生的忠实读者,他领着我们参加了沈苇的新书签售会。在一心书店的小套间里,先是诗歌朗诵和文学沙龙,然后签售。在老寇的那本书上,沈苇先生写了一句话:“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一起行走。”我们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都觉得很有诗味和哲理。得到了沈苇先生签名的书,老寇奉若圭皋,斗争了很长时间才允许我们借阅。这本书中介绍了50个外国重要诗人散文家,却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学普及,更浸透了沈苇先生的阅读体验和

    金秋 2016年21期2016-06-05

  • 论析西部诗人沈苇的诗歌创作
    摘 要:沈苇是当代中国西部一位著名的诗人。谭五昌称他是一位近一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的非常优秀的诗人。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沈苇诗歌创作的特点。探析当代西部诗人沈苇诗歌创作的特点,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品味沈苇的诗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沈苇 诗歌创作 特点沈苇1965年生于浙江湖州,大学毕业后奔赴新疆,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生于江南小镇的他只身来到广袤无垠的大西北,广泛游历了新疆南北,造就了现在我们眼中的沈苇沈苇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兼备的作家,不仅写出了优美有力的诗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2016-05-14

  • 论析西部诗人沈苇的诗歌创作
    晓娜论析西部诗人沈苇的诗歌创作○翟晓娜沈苇是当代中国西部一位著名的诗人。谭五昌称他是一位近一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的非常优秀的诗人。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沈苇诗歌创作的特点。探析当代西部诗人沈苇诗歌创作的特点,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品味沈苇的诗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沈苇 诗歌创作 特点沈苇1965年生于浙江湖州,大学毕业后奔赴新疆,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生于江南小镇的他只身来到广袤无垠的大西北,广泛游历了新疆南北,造就了现在我们眼中的沈苇沈苇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兼备的作家,不仅

    现代语文 2016年25期2016-03-03

  • 诗集经典回放
    诗集经典回放沈苇诗选/沈苇白马/姜念光倒影/爱斐儿纪念:乌鸦与雪/雨田编者按《沈苇诗选》表面上给人的印象,沈苇是一个地域色彩鲜明的诗人,其实内里,他是一个对生存有着复杂体验的诗人。他的诗,的确偏爱阔大、深远的诗境,同样善于表达生命纹理和心灵细节。他对词语的把握,看似直接,其实不然,那是切身经验感发,醇厚,明澈,但不失神秘,同时到场,殊为有效。在其主编的《西部》杂志上,有一个栏目叫“一首诗主义”,令人称羡、会心,前提是——要读一读他的类似《对话》这样的诗篇。

    诗选刊 2015年8期2015-11-18

  • 沈苇诗歌〔组诗选三〕
    沈苇沈苇诗歌〔组诗选三〕沈苇遗忘之冬雪,写下诗篇一首严酷的诗?一首枯草般瑟瑟发抖的诗?混乱的言辞,一再落下落下覆盖大地和太多的无名者和缄默者以及他们一生来不及说出的伤痛、郁闷和孤愤雪,安静了,不是因为冷漠而是言辞终于贴近了低处的心无神——读帕思安《无人》无神。这残雪,冰上的光一点点活过来的青草啄食彼此孤独的鸟儿这遗忘之城,街道和死角钢筋骨架,水泥丛林哭泣的情侣,广场舞老人做了坏事心安理得的官吏杀了我兄弟不眨眼的屠夫这沙漠废墟,太阳墓干尸尘暴的呜咽、席卷和呼

    中国诗歌 2015年10期2015-11-17

  • 雪和雪的互证与改写:沈苇诗歌札记
    雪的互证与改写:沈苇诗歌札记□于贵锋这是以札记形式记录的关于沈苇诗歌的点滴。蓝本是长江文艺社出版的《沈苇诗选》,以及在网上搜索到的沈苇的诗。行文之中,如同沈苇对自己的诗歌、现实对诗人的改写一样,我似乎也在不停地改写着我的阅读记录。上篇:到达混血的城“中亚”这个词《一个地区》写于1990年,是《沈苇诗选》的开篇。诗中的“中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地理意义上的,文化意义上的,还是诗学意义上的?“深不可测”,吸引和拒斥两相存在。干木般的质地,火与冰的温度,玫瑰

    中国诗歌 2015年3期2015-11-15

  • 沈苇:站在西部的高地
    天长叹!可是诗人沈苇就不一样:他是一个出生和成长在浙江湖州的人,他从南方以南的浙江湖州一路地向西走来,走到西部的高地,在一个叫乌鲁木齐的地方,把江南水秀的灵气与西部大山的壮阔优美地结合了起来,用分行的诗歌,一句句地吟唱,从而成为新疆流传的美丽民歌,让我们感叹和欣喜。由此我感到沈苇是一个站在西部的高地,回望南方而放声歌唱的诗人。沈苇是首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除此,他还获过许多大型的诗歌奖项,出过多部诗集。其实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诗

    湖南文学 2015年10期2015-10-26

  • 沈苇
    我们首先推出的是沈苇沈苇是江南人,湖州人氏,自1988年奔赴新疆,算起来已经二十多年。20世纪90年代,他就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21世纪以来,更是不断地奉献出佳作,成了当代中国的一位非常独特的代表性诗人。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是一个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特征的伟大区域,需要得到诗性的书写,也需要得到充分和有力的精神表达。它的风光、它的自然、它的历史文化和广大民众的精神与生存,迫切地需要一个歌者来绘写与赞咏。对于这样的任务,来自江南的沈苇却承担了起

    名作欣赏 2015年1期2015-07-18

  • 诗人档案
    SHEN WEI沈苇因为抽象,她属于看到她的任何一个人她分送自己:一个眼神,一个拢发的动作弯腰提起丝袜的姿势,迅速被空气蒸发——《阳台上的女人》沈苇1965年生,浙江湖州人。大学毕业后进疆,现居乌鲁木齐。著有诗集《在瞬间逗留》、《我的尘土我的坦途》、《沈苇诗选》等七部,散文集《新疆词典》、《植物传奇》、《喀什噶尔》等五部,评论集《正午的诗神》等两部,另有编著和舞台艺术作品多部。诗歌和散文被译成英、法、俄、日、韩、西班牙、希伯来、罗马尼亚等十多种文字。参加以

    中国诗歌 2015年3期2015-06-27

  • 两个海的相遇 ——赠莆田诗友
    沈苇两个海的相遇 ——赠莆田诗友沈苇1我有一部沙漠的沉思录我有一册海边的祈祷书合上,便是言辞的波澜打开,即为秋日的仙游2两个海的相遇,昆仑女神和妈祖女神,一次闺蜜的拥抱?海与海的对话,仿佛从水中捞起一条丝绸之路从沙里挖出几枚龙眼荔枝3风暴后的平静——海藻的乱发拖出毁坏的珊瑚沙丘的孤寂搁浅死去的胡杨要用珊瑚石构筑新的幽闭要用死胡杨创造新的颤栗4半山酒店。夜半醒来向右侧身,是太平洋的呢喃向左侧身,是塔克拉玛干的低语哦,身体延展的梦境我今宵的东方和西方5室内已是

    西部 2014年3期2014-11-17

  • 雪的诗篇〔8首选2〕
    沈苇雪的诗篇〔8首选2〕沈苇黑的雪黑的雪。浓雾和煤烟像一顶皮帽扣在城市头顶整整一星期,太阳没有露面环保官员手忙脚乱,仿佛要抓住直线飙升的大气污染指数,飞离人间电台主持人告诫市民关起门窗生活一边开着玩笑:“为了健康,最好停止呼吸。”五星级酒店上空,魔鬼发出诅咒:“毁了这城,毁了它!用硫磺,一点点毁了它的肺……”而在城乡结合部,麻雀嗖嗖地飞来回丈量从烟囱到树林的距离它们看上去由生铁铸就这是煤的殉葬日,小锅炉烧处正旺借以支撑起无助者寒风呼啸的泥巴屋顶铁锅里煮着的

    中国诗歌 2014年9期2014-11-14

  • 两极张力间的诗性写作 ——论沈苇诗歌中的背反与融合
    诗性写作 ——论沈苇诗歌中的背反与融合叶赛(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100871)沈苇诗歌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于两极属性的背反与融合之间。就艺术风格而言,粗犷、唯我的浪漫主义风格与细腻、平实的诗风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就现实与“存在”的关系而论,在正面呈现被简化的、平淡的现实的同时,沈苇不断勘探着另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并将后者根植于现实之中而非彼岸世界;此外,就意象和情境的表现方式来看,将生与死、动与静等两极属性合于一体的认知方式,作为一种根本性的思维模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3

  • 醉在阿瓦提(外一首)
    、液体导师。——沈苇秋天,阿瓦提的葡萄醉了。一串串葡萄,醉成甘甜醇香的慕萨莱思。这液体的琥珀,是葡萄浴火重生的灵魂么?是刀郎人源自内心的流动的火焰么?(沈苇说:来吧!来阿瓦提!这里有神奇的慕萨莱思。)像命中注定,我来到“首届刀郎诗会”。在秋天的阿瓦提,与慕萨莱思不期而遇。诗与酒相遇,就像柴与火相拥。燃烧,是存在的唯一理由。让我们一起燃烧吧!沈苇、人邻、泉子、陈漠、扶桑……(沈苇说:喝吧!喝慕萨莱思!喝了才会不枉此行。)没有喝酒的小杯?没关系,大杯畅饮更添一

    西部 2013年5期2013-11-15

  • 现实、文化和记忆中的“异”及其诗歌传达
    ”、诗写“异”。沈苇是“老”诗人了。他身处新疆边陲,对边地风情有独到的领悟。如他的《漫长的灵魂出窍》所言,“在异族的面影中”,自己就是荒原、流沙、鸟蛋和苦荞。按文学史上的说法,我们也可以把沈苇写的诗叫“新边塞诗”。在我的印象中,古往今来的边塞诗,大都以抒写雄奇的大漠孤烟以及生活在其中的边地民众的艰辛著称,与“中原诗歌”和“东部诗歌”迥然有别,给读者带来异样的思想冲击和审美感受。与上面我记忆中的那些新边塞诗歌经典或者诗歌正典相比,沈苇的这些新边塞诗又是一个“

    清明 2013年6期2013-08-15

  • 在“孤寂”中探秘“诗”的可能:沈苇诗歌研究
    530006]一沈苇取得了不错的诗歌成就,比如获得“鲁迅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等。尽管他在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严肃创作的孤寂与清醒。诗歌是艺术中最精英的艺术,也是最难读懂的文学样式之一,而且真正严肃的诗歌创作很难成为诗歌界、评论界关注的热点,因而缺少应有的重视程度。以昌耀、海子等的“大诗”书写,体现出这种孤寂情怀,在孤寂中不断沉思生命的可能,对当代诗学有着重要的补充性,以及积极的清醒的诗学建构意义,这两位诗人显然也与“西部”有关。骆一禾这

    名作欣赏 2013年11期2013-08-15

  • 沈苇参加委内瑞拉第10届国际诗歌节
    、《诗江南》编委沈苇于6月16日至22日参加委内瑞拉第10届国际诗歌节。沈苇在巴伦西亚艺术博物馆朗诵在首都加拉加斯期间,沈苇参加了特蕾莎·卡雷尼奥国家大剧院诗歌节开幕式朗诵,在国家美术馆、里奥斯雷艺术馆、克罗地亚社区和圣罗萨莉亚广场的四场小型朗诵,并朗诵了《吐峪沟》、《坠落》、《开都河畔与一只蚂蚁共度一个下午》等诗歌代表作。委内瑞拉国家文学中心秘书长安德罗汉姆、青年汉学家奥斯瓦尔多分别朗诵了沈苇诗歌的西班牙文版。在此期间,还参观了玻利瓦尔纪念馆、军事学院查

    江南诗 2013年4期2013-07-22

  • 午后的太阳与梦
    沈苇的写作再次验证了我的一个看法,一个作家的写作,如果没有混血——地缘与血缘的——特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而沈苇的混血,并不是纯粹血缘意义上的。他是个地道的江南人,他的混血是他从江南来到新疆后,对新疆各民族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使自己文化的血脉里流进了异域的血……他的语言,是一种超现实而又完全概括现实的语言。现在,很多人都在以模仿的方式表达生活,而沈苇在概括生活。——周涛:《混血之美》在中亚这块土地上,自然风貌和民族生活似乎培育了沈苇独特的体验方式:对

    湖南文学 2012年10期2012-08-15

  • 为西部的植物立传——评沈苇的生态散文集《植物传奇》
    英《湿地》等等。沈苇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有诗集《在瞬间逗留》、《高处的深渊》、《我的尘土 我的坦途》、《鄯善 鄯善》、《新疆诗章》,评论集《正午的诗神》、《柔巴依:塔楼上的晨光》,散文集《新疆词典》、《喀什噶尔》、《植物传奇》等,曾获鲁迅文学奖。无论沈苇的诗歌还是散文,都体现出鲜明自觉的生态意识和宽广深厚的生态情怀,生态散文集《植物传奇》就是其生态精神集中的诗性的呈现。③《植物传奇》共分十八章,除最后一章是荨麻等六种植物的“合传”外,其他各

    扬子江评论 2012年5期2012-08-15

  • 新疆:我的天方夜谭
    988年进疆的。沈苇:是1988年秋天。先是在天池脚下的小城阜康生活了两年,然后到乌鲁木齐,当了10年记者,接着从事专业创作。2000年后,我不用上班了。按我女儿小时候的说法,是“下岗”了。这一晃,就20年了。朱又可:诗歌写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沈苇:严格来说是到新疆后才真正开始的。大学4年,写了大量失败的小说,到了大四,突然觉得自己缺乏讲故事的天赋,更喜欢抒情性和概括性的表达,对诗歌产生了兴趣,也越来越痴迷。在阜康的两年,写诗是每天最重要的事,在单身宿舍写

    诗歌月刊 2009年6期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