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

  • 柏拉图与柏拉图主义在晚明中国
    于1603年的《天主实义》首篇,利玛窦以六个论据论证天主乃万物的主宰者和创造者,然后以一段长文进一步解释天主之所是。这一段长文首先阐述“四所以然”(四因说),论证天主与世间万物不同,乃世间万物的“作与为之所以然”(动力因与目的因);接着讲述一对西方古代君臣的对话,阐明人无法理解无穷的天主,并论证人无法以理解世间万物的“是”“有”来理解天主,只能用“非”“无”来理解天主;最后论证天主乃无始无终、全能全知全善之存在。(3)参见[意]利玛窦:《天主实义今注》,[

    现代哲学 2023年3期2023-10-27

  • 永不言败
    代和第四代。既然天主授意先知这么写,为什么我得比天主更仁慈呢?”“因为天主拥有时间和永恒,而人是无法拥有这两样东西的。”基督山长叹一声,听上去犹如凄厉的哀号。他用手死命地去揪自己浓密的头发。“埃德蒙,”梅塞苔丝向伯爵伸出双手,继续说:“埃德蒙,从我认识您起,我就一直珍爱您的名字,把对您的回忆深藏在心中。埃德蒙,我的朋友,我心中的镜子时时刻刻照见的这个高贵纯洁的形象,请您别让它蒙上一层阴影吧。埃德蒙,但愿您能知道,不论是在我指望您还活着时,还是在我以为您已经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35期2023-09-13

  • 善书:理解王徵“畏天”思想的一个新角度
    书修习与他们皈依天主之间的关系。笔者特撰此文,抛砖引玉。首先,我们将对王徵“畏天”一词的语义做一个考辨。王徵对“天”持一种可视化的人格神理解,其敬畏之情由此而生。对“天”的这种理解,与孔子以来日趋理性化的儒家“天”论大异其趣,跟王徵《畏天爱人极论》当中阐发的天主教义也有不小差距,而最接近宋代以来中国民间流行的善书。接下来,我们将追溯王徵所受的善书教育,这主要来自其父王应选。我们还将以充足的证据说明,这种善书教育在王徵那里收到了实效。所有这些都说明,王徵畏天

    现代哲学 2023年3期2023-08-29

  • 外来词元素的现代汉语词汇古今考(选载一)
    的演变。关键词:天主;地质;爱河;暗示天主/天主Tiānzhǔ:“天”,《尔雅·释诂》(先秦,下引同一书目,不再作其古籍年代,下同):“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说文解字》(东汉):“颠也,至高无上”,清·段玉裁注(下简称“段注”):“人之顶也”。“天”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先秦)“天下所启”。义“万物主宰者”,此由《易·说卦》(先秦)“干为天”之天的“自然天空”转义。《尔雅》有专篇释历法的“释天”:“穹、苍苍,天也”。“主”

    文史杂志 2023年4期2023-07-06

  • 利玛窦《天主实义》对“孝”的阐释与推理
    王佳娣《天主实义》是利玛窦在华期间一部重要的中文著译作品。根据谭杰的最新考证,受耶稣会亚洲传教区视察员范礼安之命,利玛窦于1594年10月至1596年10月间撰写了该书的初稿,在其后的近十年间,利玛窦根据他与中国士人和佛教人士的对话,不断丰富该书内容,雕琢文字,于1603年正式出版发行[1]。1629年,李之藻将其收入《天学初函》,1782年收入《四库全书·子部》。该书多次再版,并有日文、安南文、朝鲜文、蒙文、法文等多译本出现,1984年被译为英文。利玛窦

    文化学刊 2022年8期2022-12-08

  • 晚明社会文化语境下士大夫对西学的接受
    天学”,内容分成天主教知识的“理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器编”两大部分。本文所谓的“西学”既指来自欧洲的科学技术,也指来自欧洲的有关天主教的宗教文化知识。面对这些迥异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西学,传统的晚明中国人是怎样回应的?这里所谓对西学的“接受”(reception)①“接受”一词源自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启发,该理论形成于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由德国的文艺理论家们提出,倡导对文学和文学史的研究必须注重研究读者接受的过程——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强调作为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3

  • 评《从邂逅到相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相遇在明清》 *
    的重要存世文献《天主实义》,比较《天主实义》与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天主实录》、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9—1606)《日本要理本》(Catechismus Japonensis)的关系,探赜耶稣会士如何从西方哲学和宗教出发,向儒家士人传播上帝、灵魂等概念。《天主实义》,“大西国利子及其乡会友与中国人问答之词也”(1)利玛窦著,梅谦立注,谭杰校勘:《天主实义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国际汉学 2022年1期2022-11-22

  •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编译中文圣人传集考论
    贾海燕圣传书写是天主教的重要传统,历史源远流长,从早期的《沙漠圣父传》(Vitae Patrum)与《对话录》(Dialogues)到中世纪雅各伯(Jacobus de Voragine,约1229 —1298)的《黄金 传奇》(Legenda Aurea),再到17 世纪博兰德学派(Bollandist)编纂的《诸圣传记》(Acta Sanctorum),天主教有关圣人的叙述卷帙浩繁。晚明耶稣会士入华后即有意编纂圣人传,1602年,龙华民(Nichola

    国际汉学 2022年4期2022-02-24

  • 《寰有诠》第一卷及其哲学意义上的创造论
    利玛窦对以“若夫天主造物,则以无而为有,一令而万象即出焉”[2]133-134。耶稣会士对中国思想批评也引起了一些反弹。1623年,曾一度心向基督教的许大受(约1575—约1666年)发表反教著作《佐辟》,其中三难创造论:一是基督教的天主在六日中匆忙创造世界,全不似中国的“天”(乾)有条不紊[3]92-93;二是基督教的创造论只言及“男性本原”(阳)而疏漏“女性本原”(阴)[3]103;三是自发生成才好,因此那种创造人类以令其崇拜自身的造物主观念不值一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3

  • 质疑辩证法
    罪孽实在太重了,天主不肯饶恕他,要把他的灵魂带上天去审判了。”母亲恳求教士再求求天主,可是教士直摇头,拿了母亲的钱就走了。小哥白尼疑惑地问母亲:“爸爸是坏人吗?”母亲摇摇头说:“你爸爸一向待人宽厚,从来不做坏事。”“这就奇怪了。”小哥白尼说,“天空那么空旷,天主怎能住在上面?他又怎么能管到人間的事情呢?教主们说天主惩罚邪教徒,可爸爸笃信天主,从没干过坏事,天主又怎么会惩罚自己的信徒呢?那教士肯定是在胡说八道。我长大后一定要把这件事弄清楚。”口语小技巧哥白尼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1年8期2021-07-09

  • 论《天主实义》中的自然理性*
    胡翠娥《天主实义》是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述答中国信徒关于天主教教义之书,关于该书所述教义,利玛窦说它没有提到天主教信仰的全部奥秘:“它只包含少数原理,尤其是那些在某种程度上能用自然理性证实和通过自然知识本身理解的原理。”①汾屠立:《利玛窦神父的历史著作》第2 卷第225 页,转引自张晓林:《〈天主实义〉与中国学统:文化互动与诠释》,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年,第115 页。国内学界对《天主实义》的研究对耶儒关系关注较多

    国际汉学 2020年4期2020-11-30

  • 鹿在山间跳(外一章)
    了整个十八世纪。天主病残,要到白鹿避难。远道而来的年轻人,牵一本圣经,走过长长的刀尖,与山间的白鹿共舞,安插了一沟的法式风情。现在龙门山脉,宿醉在小溪边。潺潺的鼾声穿透林间,播撒聚聚散散。历史突变了五千年,但这里,却腥风不染。鹿和鹿的鸟鸣很温柔,他们齐整整地在森林的出口静候。现在的天主,斜躺在无人打扰的山水涧,看着装潢一新的尚书院,在安靜地放牧白鹿。好想,我好想在山垭猛吼一声。如果,可以吼断历史,我就问问跳跃的白鹿,怎么才能把从今往后,安顿得如此静谧。青城

    散文诗世界 2020年6期2020-07-04

  • 方济各会士利安当中文著述中的“鬼神”与“祭祀”问题
    牲的意思,就好像天主教中的弥撒,且在学生的追问下,他也承认中国的天主教徒们也会参与祭孔祀祖敬天礼仪。[1]24-26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解释后来竟掀起了持续百余年、从中国吵到欧洲的“中国礼仪之争(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这一论争最早的发起者之一,便是王先生的这位西班牙学生——甫至中国一年多,且不久前在南京遭遇挫折而回到方济各会中国教区福安的利安当(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1602—

    贵州社会科学 2020年8期2020-03-11

  • 七份“天主圣教瞻礼表单”
    693)神父的“天主圣教永瞻礼单”一份(印刷本),制作于1680年。如今,它被收录在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等编辑整理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明清天主教文献》(台北:利氏学社,2009年,第二十卷,第573—580页)中。在此丛书的第十九卷,还有一份手抄本的“天主圣教永瞻礼单”(第286—287页),抄写者是来自杭州的天主教徒安当。两者的内容是一样的,可能是柏应理完成这份“瞻礼单”在先,安当抄写在后。“瞻礼单”是罗马天主教用于举行和安排瞻礼日

    国际汉学 2019年4期2019-12-17

  • “God”翻译成“上帝”的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
    “God”译为“天主”,并援引中国古籍宣称“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但是利玛窦的继任者龙华民却主张采用音译的“泰初”或“陡斯”。1627年底在嘉定集会决定沿用“天主”一词。19世纪初,马礼逊废弃“天主”而选择“神”一词, 因为他认为天主教徒使用前者并未使多少中国人阪依天主,反而把基督教的“天主”与中国传统的“菩萨”混为一谈。“马礼逊译本”虽畅行于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但这并不能掩盖译本本身的缺陷,特别是“God”译名的不统一,导致修订或重译的呼声此起彼

    新生代 2019年8期2019-11-13

  • 贵州地标石之遵义务川九天母石
    每一重天都有一个天主,唯独九重天没有天主。由于九重天的天主天主中的天主,八重天的天主都想当九天天主,而每个天主的能力又不分上下,究竟由谁来当呢?有一个天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请每个天主各选一块石头,标上记号,站在一重天向大地砸去,谁的石头砸得深,谁就当九天天主。八个天主奋力将石头砸向大地后,说也奇怪,八个天主的石头一落到这个地方结果竟相拥铸熔为一体,难分高低。无奈,当他们正要离开之际,忽听那熔铸为一体的巨石头发出阵阵巨响,只见巨石慢慢裂开七条裂缝,金光四

    大众科学 2019年5期2019-08-26

  • 从“天”到“天主”的儒耶会通诠释 ——梵蒂冈所藏《论儒家之天、太极与天主》析论*
    、无封面无标题的天主教辩教类清抄本小册(馆藏号:RACCOLTA GENERALE-ORIENTE-III 248.11),今已影印收入《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38册,编者代拟标题为“论儒家之天、太极与天主”。①《论儒家之天、太极与天主》,张西平等编:《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38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第505—536页。该文献仅存于梵蒂冈图书馆,为手抄小册,抄本不仅无年代标识,而且

    国际汉学 2019年2期2019-06-26

  • 评析莫泊桑的小说《月光》
    里尼昂忠诚的信仰天主并成为天主的仆人。马里尼昂认为自己很了解天主,知晓天主的打算、意志和目的。马里尼昂对平衡的追求,就是在其性格职业信仰等多方面的力量碰撞之下形成的。马里尼昂用尽心思去探究主的旨意来证明自己对主的虔诚,由此,造就了他对对称平衡的极致追求,当马里尼昂在神父宅院的小径上散步的时候,脑子里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天主要这么做,并且他会殚精竭虑的去寻找答案,于是在小说主人公马里尼昂的心中有多少个为什么就有多少个因为。两方面完全对称平衡。作者在小说开

    卷宗 2018年24期2018-11-07

  • 谈奥古斯丁《忏悔录》与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契合
    悔自己的同时赞扬天主之爱。奥古斯丁(354~430 年),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把哲学用在基督教义上,使哲学与宗教结合,创立了基督教哲学,后来成为经院哲学依据的权威。二、《忏悔录》的主要内容——以第二卷为例《忏悔录》第二卷写作者16 岁时的经历,忏悔年少时的罪过,主要写两件事:一是与有夫之妇乱伦(1-3 节);二是偷梨事件(4-10 节)。在1-3 节中,作者为私通而忏悔:“青年时代我狂热地渴求快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2018-04-08

  • 从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主义哲学看《天主实义》英译本几个重要术语的翻译
    300071)《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撰写的一部护教性著作,该书首次印刷于1604年,一直到1938年都不断再版,是所有基督教中文著作中读者最多的一部。[1]虽然是一本中文著作,但是正如谢和耐所说,该书“几乎每一页中都使用了繁琐哲学的范畴和推理。动力因、形式因、质料因和目的因,植物的、感觉的和理性的三种生命、恩培多克勒的四大元素、三种内涵、七种同一形式等,所有这一套哲学用语都可以推断和呈现宇宙的一种合理的、结构严密的和最终的形象”[2]。显然,利玛窦在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3-31

  • 王徵天主教信仰发展的两个阶段
    一、引言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法国学者谢和耐(Jacques Gernet,1921-2018)就此指出,相比于西方对传播基督宗教的热枕,中国人最感兴趣的却是当时西方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1]晚明士大夫王徵就是因对西方科学技术的阐发和运用而被古今众多学者评价为一名“以耶补儒”来挽救岌岌可危晚明政局的儒家学者。对此,柏堃(1870-1937)评价说道:“先生著《奇器图说》,与双山著《邠风广义》,皆注重实业,兼取外人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2018-03-06

  • “宗教”概念之前史:RELIGIO概念在明末清初的译介*
    igio概念,是天主教的一种重要的道德德性,仅与基督宗教的天主相关。它与现代religion概念含义迥异,是构成后者的直接来源。鲜为人知的是,始自16世纪、由传教士所开启的东学西渐,在religio概念向现代religion概念嬗变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利时著名汉学家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晚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东学西渐对现代religion概念形成的影响[注]See Nicolas Standaert, “Early Sino-E

    现代哲学 2018年5期2018-01-23

  • 景教碑与《圣经》
    写的。“景教”是天主教“聂斯多略异端派”在唐朝传入中国时的名字。因景教碑上刻有“翻经书殿”及“经留二十七部”等语,可知景教在中国必有经典之翻译,目前所存者虽仅有残片数段,但因与基督教“圣经”有关,不得不说说景教在中国的历史,但本文所讨论的仅限宗教历史和教义,关于政治和其他历史上的问题,则一律从略。一、景教传入中国按照明朝天启五年所发掘的“大秦景教流行碑”和七十余年前在敦煌石窟所发现若干部景教经典的记载,景教正式传入中国时间应是公元635年,因为在这一年阿罗

    中华书画家 2017年12期2017-12-29

  • 不改浪漫
    在我4岁就送我进天主堂,跟一位意大利修女学钢琴。1星期3次,我每次都被天主堂那只大黑狗吓得魂飞魄散,对钢琴则毫无感觉。我在这个名叫善道小学的教会学校念到三年级,留下了天主堂圣诞节、复活节的辉煌记忆。最有意思的是每个礼拜的望弥撒,我还能清楚记得那每次必念的经。当时这些经对我来说只是一串音符,现在想来,大概是如此:“申尔福,玛利亚,满被圣宠者,主与尔贤焉。女中尔为赞美,尔胎子耶稣,并为赞美。天主圣母马利亚,为我等罪人,敬谢天主及我等死后人。阿门。”这一段经,当

    爱你 2017年8期2017-11-24

  • 儒家与耶教性论思想之会通与交涉 ——基于四因说的考察
    目的的四因说,用天主取代天理,把理学中天赋之性与耶教中天主赋予之魂会通起来,将儒家性论纳入四因说的框架中。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耶儒思想的分歧,但却揭示了它们在思想结构上的某种共通性。从结构上看,理学中的天理道体相当于动力因,性(理)相当于形式因,气相当于质料因,天人合一相当于目的因。通过具体分析儒家与耶教性论思想间的交涉,可以看到:在动力因上,耶教把儒家的天理降格为依附于实体的属性;在形式因上,耶教基于天主赋性说反驳儒家的“性即理”与“魂属气”说;在质料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9-16

  • 天主教的基本信仰、教义、经典是什么?
    答:天主教的基本信仰主要包含在《宗徒信经》中,认为天主是万物的创造者,耶稣基督降生成人,并通过他的牺牲和复活等奥迹来拯救人类,使人类摆脱苦难和罪恶,达到永生。其教义是天主只有一个,在天主内存在着三个具有实际区别的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神。三位一體是天主教信仰的最高奥秘,与其他非基督宗教相比具有独特性。天主的三个位格就其神圣本性论并无任何区别,每一位都拥有共同的、唯一的神圣本性,是不可分割的。对此,任何信仰者都不能怀疑。天主教的主要经典是《圣经》,其全称为《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7期2017-05-30

  • 什么天主教?
    答:天主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产生于公元初年小亚细亚地区,创始人是被称为天主之子的耶稣基督。由于天主教是在罗马教会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故也称为罗马公教。随着天主教教义和神学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教会制度逐渐确立,由最初的民族宗教演变成为普世宗教,成为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目前,根据官方统计,我国信仰天主教的信徒約550萬人。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7期2017-05-30

  • 论黄宗羲《破邪论》及其与利玛窦思想之比较 ——以魂魄、轮回、祭祀为中心
    信仰。利玛窦基于天主赋魂说与天堂地狱赏罚论,批判了儒家基于气化论的魂灭说、佛教轮回说,并给予儒家祭祀以非宗教性的解释。双方在魂魄的根源及本质、灵魂是否散灭、地狱有无的认识上对立,在对程朱理学与佛教轮回说的批判及祭祀的世俗功能认识上基本一致,体现了主流儒家学者基于自身立场对利玛窦倡导的适应中国国情传教策略的批判性回应。黄宗羲;利玛窦;魂魄;《破邪论》;《天主实义》清代浙东学派的创始人黄宗羲(1610—1695)无疑是清初儒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继承其师明代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3

  • 明代耶稣会士对孟子思想的耶教化诠释
    明代中后期,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掀起了历史上首个儒耶互动的高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当时,借着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天主教各教派如耶稣会、方济会、多明我会等都纷纷向中国进发,企图叩开中国的大门,但是真正与中国社会尤其是与中国思想文化摩擦出实质性火花的,主要还是耶稣会。在这次传教活动中,耶稣会派出的传教士大多是饱学之士,不仅对西方的政治、科技、文化有所掌握,而且,他们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为减少传教阻力,耶稣会士接受沙勿略教士提出的“适应当地文

    文化与传播 2017年5期2017-02-14

  • 天主实义》的今注与新评—读《天主实义今注》*
    谭杰博士整理的《天主实义今注》①利玛窦(Matteo Ricci)著,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注,谭杰校勘:《天主实义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一书校勘精细、注评得当、梳理深透,堪称明清天主教文献整理之典范。在创新、求新甚嚣尘上的当下,选择《天主实义》这一久负盛名的文献进行校注似乎不合时宜。作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扛鼎之作,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的《天主实义》历来受到重视。流传存世版本众多,当代

    国际汉学 2017年3期2017-01-27

  • 罗明坚:“中国简介”和“中国天主教教义释义”,1582年
    ,并建有二百多座天主教教堂。居住在这里的耶稣会神父有130人,其中有一些是从日本国召叫进来的,他们都经过了很好的教育及磨炼。为了成为耶稣会的神父,这些日本的年轻人在修院里接受教育。感谢伟大的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及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 V)的慷慨,这些年轻人跟本会的房屋及学校一起茁壮成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才有希望改善日本的现状—目前看来也的确是这样。也希望基督徒在这个国家里经受的严酷迫害能够经由上帝而转变为更大的喜乐。关于

    国际汉学 2016年3期2016-10-11

  •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文化意蕴研究
    和批判,来表达对天主的赞美和虔诚之心。正如开篇对天主的歌颂一样,对天主虔诚的信仰使作者得到精神的自由,把过去的自己同现在的自己割裂开来,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在忏悔中得到精神的解脱和自由。全书共分为13卷,在忏悔自己的同时讴歌天主之爱。卷一忏悔自己童年时代所犯的罪恶;卷二回顾的是自己少年时期的罪行;卷三记述了他在迦太基上学时期所犯的罪行;卷四批判了自己19岁到28岁的荒淫生活;卷五反思自己教书生涯的过错;卷六写自己从迷途中逐渐返航;卷七展示了思想转变的过

    参花(上) 2016年8期2016-08-23

  • 《本教外篇》中的基督教术语翻译探究
    词】禁书 国学 天主 上帝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汉语视角下的日语外来词”(项目编号:11jk0411)的部分研究成果。引 言平田笃胤追随日本江户时期著名复古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并将神道推至到独立宗教的位置,在他有生之年,撰写了百余部著作,幽冥论和大国主命世界等学说对日本的神道、国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成为日本“国学四大家”之一。作为国学家的平田笃胤可以说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千百年来在儒教和道教的传承中,特别是在发展和壮大“国学运动”方面可以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2期2016-06-01

  • 明清之际奉教士人对耶稣形象的改造及其文化意义*
    刻意的选择,强调天主降生与耶稣行实等内容,有意忽略基督受难与复活升天,努力为耶稣形象寻找能被中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内在文化依据,并使其具有了浓郁的儒家气息,从而开启了耶稣形象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明清之际;奉教士人;耶稣形象;改造;本土化在遭遇西来文化侵袭之时,明清之际的中国士人如何对待耶稣这一形象,从而与西学展开更加有效的交流与对话,这是我们判断当时入华天主教本土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李韦、肖清和曾指出,耶稣形象在中国教外士人的心目中已经发生了歧变和误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2-20

  • 历史文化源头梳理对辨识同形词的重要性——以“圣母”一词为例
    保留着。例如,“天主”:“天主”本是《史记》中的一个神名,是和地主、阴主、阳主、日主、月主、星辰主、四时主并列的八大自然神之一。天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史记·封禅书》)利玛窦直接把这个词“偷”过来,借这个词形来指称天主教的神。其《天主实义》(卷上)中对“天主”做了详细的解释。天主之称,谓物之原。如谓有所由生,则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终者,鸟兽草木是也;有始无终者,天地鬼神及人之灵魂是也。天主则无始无终,而为万物始焉,为万物根柢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5期2015-08-10

  • 以《天主实义》为例 ——看利玛窦对儒学的阐释
    30072)以《天主实义》为例 ——看利玛窦对儒学的阐释樊学梅(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利玛窦把天主教原理同中国儒家经典联系起来,用天主教教义附会、补充、论证儒家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新的诠释,这在《天主实义》中有具体的体现。文章主要论述利玛窦对儒学的阐释及其文化内涵,侧重于上帝即天主、天地崇拜以及对“天”的错误阐释三个方面。《天主实义》;利玛窦;天主教;儒学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上溯到公元7世纪,即在唐贞观年间传入中土的聂斯脱里派,此时称“景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7

  • 阿奎那关于理性与信仰的划界和僭越
    ,还需要某种根据天主启示的教学或学问”〔2〕3。“是以,同样的事物,哲学学科根据其为自然理性之光所认知的一面来研讨它们,而另一学问则根据其为天主启示之光所认知的一面来研讨它们,这并无不可”〔2〕4。可以说,阿奎那的这种划界思想在中世纪是一个拐点。这不仅吹响了士林哲学的号角,还渗透着宽容和自由的精神。因为,这使理性从信仰中解放了出来,进一步说就是把人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不再是神学的奴婢和工具。正所谓“凯撒的,就应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3〕。这种划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2015-03-22

  • 薪传与新诠:《古新圣经》的解经之道*
    经》做注,显然与天主教源远流长的注经传统密切相关。从内容上看,《古新圣经》的注解不仅大量挪移西方解经学巨擘的观点,而且借解释名物典章、异域风俗之机,向中文世界舶来西方人文及自然科学知识。此外,注者亦秉持来华耶稣会传统,不断结合当下语境,以天主教信仰为绳,对经文加以新诠。有鉴于此,本文拟将《古新圣经》的注解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讨论译注者所遵循的解经之道,并尝试分析注解中负载的西方宗教文化观念与中国乾嘉时期的语境相遇后,是如何相互碰撞、相互融通的。《古新圣经》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4年1期2014-11-14

  • 对宗教性异域事件的接受与叙述 ——剖析朱宗元对原罪论的阐述
    于明清之际第二代天主教儒士朱宗元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在总体上还依然处于资料考证中,其思想的探究属于浅层次的梳理阶段,偶尔还被分散在其他著名入教儒士的阐述中。①目前学界关于朱宗元的研究主要如下:龚缨晏《明清之际的浙东学人与西学》作了朱氏相关资料的考证,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闻黎琴《朱宗元思想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注重其思想的梳理;刘耘华《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3-12

  • 明末清初天主教对中国世俗迷信的批判
    ,如请神消灾等。天主教之所以对世俗迷信极力予以批判,其原因在于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首先,二者之间存在对祸福世人权能的争夺。其次,二者在对人生苦难的理解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因此,传教士及天主教徒不得不对世俗迷信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一、对预测命运及吉凶之术的批判预测吉凶及命运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具体可分为星命、算卦、相面、破八字等形式,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生活琐事,人们大都会问卜推算。明清时期,预测吉凶及命运之术在民间社会中具有广泛

    云南社会科学 2014年1期2014-03-10

  • 从瞿式耜看天主教影响下的明末遗民
    对明末传入中国的天主教本能地采取了抵触的态度。然而随着利玛窦等一批深入中华文化内部的教徒的到来,天主教的教义思想逐渐在他们所在的各个城市里被人们所熟知,众多天主教堂的建立也使得信教群众数量有所上升。众所周知,朝代的更替总是会带来一批文化与精神上的遗民,然而明末遗民群体之强大和他们对前朝的眷恋、对当朝的反抗强度远远超越了之前的朝代。钱基博曾说:“是国亡,民彝之性亦亡也。民彝之性亡,而国非其国,民非其民也。”①对于有着根深蒂固“华夷”观念的汉族士大夫来说,明朝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期2013-12-12

  • 19世纪的“God”中译名之争及其文化意义
    《圣经》。二、“天主”与“上帝”、“神”的论争1861年,“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在上海的通讯委员会成立了由英国圣公会的包尔腾等人组成的5人委员会,负责北方官话本《圣经》的翻译。1864年,美国圣经公会也任命他们5人为本委员会成员。这年10月,北方官话本《新约》已经完成了历史书部分的翻译。 一年后,《新约》的一半已经付印[2]143。就在北方官话本《圣经》的翻译过程中,译名之争再起。由于“God”的译名没有得到统一,很多传教士为此深感不安,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个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0期2013-08-15

  • “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香膏”——圣贝尔纳的爱情观与世界观
    最近若干年的现代天主教思想研究之后,我个人的研究方向也由此转回到中世纪的教会。一、《雅歌讲道辞》的禁欲主义批判1938年11月18日,托马斯·默顿这位20世纪最有名的修士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会。第二年的10月1日,他在日记里曾经这样描写他在纽约佩里街一家餐馆的感触:“在餐馆里,坐在我对面的姑娘散发出香水的味道。她的香气、她皮肤的柔软和姣好颜色,让我回忆起我14岁以来恋爱过的所有姑娘。她是那种纤弱的而不是丰满的,是金发碧眼的而不是肩披深色头发、皮肤橄榄色的,她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09

  • 关学大儒王徵“畏天爱人”之学研究
    士带入中国的包括天主教、伦理学和科学技术在内的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融汇中西思想文化的思潮。这批人在中国江南的著名代表是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等人,而在西北也有一位值得研究的人物,他就是西安府泾阳县人士王徵。王徵与当时的“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同属中国第一代儒家基督徒,与徐、李、杨三人一起合称明末“四贤”,①方豪著:《李之藻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4 页。并有“南徐北王”之称。②邵力子:《真理不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6期2013-03-27

  • “上帝”“神”抑或“天主”——基督宗教Deus汉译名探讨
    帝”“神”抑或“天主” ——基督宗教Deus汉译名探讨李睿(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杭州 310008)针对常见汉译《圣经》版本分别将“Deus(God)”译作“上帝”“神”和“天主”的现状,从教父学翻译实践出发,分析这三种译名于义理的“合与不合”,认为“天主”是“Deus(God)”的最佳汉译名。上帝,神,天主现在比较常见的三种汉译《圣经》版本,即基督(新)教合和本(“上帝”版)、基督(新)教合和本(“神”版)与天主教思高本,分别将《圣经》中的Deus译

    中国科技术语 2012年5期2012-12-28

  • 福音书在晚明的译介历程
    中国。罗明坚的《天主实录》(《新编天竺国天主实录》)是明末第一部天主教护教文献,也是入华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后由西文“译成唐字”的第一本书,其中已经涉及耶稣基督相关内容。《天主实录》在第三部分介绍了耶稣生平事迹。在“天主自古及今止有三次降其规诫三端章”,罗明坚叙述了天主降生的原因,简单概括了耶稣降生的情节并且提及童真女生子的神学观念。在“解释人当诚信天主实事章十一”中,罗明坚在对信经内容的诠释中简单勾勒出耶稣的降生、受难和复活升天的圣迹,而没有涉及耶稣的传教活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
    好像人们无法证明天主不存在一样。可见,格林在探讨人们对天主的爱、对永恒的追求、人与天主的赌注时,其实也探讨了叙事的悖论[4]。天主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我们无法逃脱地受到情节的束缚,天主按照自己的意图,疲惫地驱策着我们,一会儿上这儿,一会儿上那儿。我们是一些没有诗意、没有自由意志的人物。我们唯一重要的价值就是有时候可以帮忙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提供活动和发言的场景,或许是为圣徒们提供实现自由意志的机会。”[3]199就像故事中天主在有关罪恶和救赎、圣徒和罪人游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三进天堂
    科尔不服,他要向天主上诉。圣彼得虽然怒不可遏,也得照章办事,允许上诉。天主说到就到,他由雷霆开道,踏着祥云而来。万能的天主自然什么都知道,他对圣彼得说:“执达员查抄穷人的家,不过充当人类法律的工具,本身并不承担责任,他只能在内心可怜穷人。”“问题就在这里,”圣彼得愤然说道,“这家伙对那些穷人毫无恻隐之心,刚才说起来还振振有词,恬不知耻到了极点。”天主很公正,没有恻隐之心并不能算犯罪,圣彼得的判决未免有些草率,他便让马利科尔谈谈做了哪些善事。这是进天堂的条件

    故事会 2010年16期2010-08-10

  • 西方汉学先驱罗明坚的生平与著译成就考察
    述并出版了《祖传天主十诫》与《天主圣教实录》,并与利玛窦合编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本《葡汉词典》,还独立将《三字经》与《大学》等中国古典文献译成拉丁文,并且绘编了西方第一本专门的中国地图集。罗明坚;汉学;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经典;翻译一、引言想要研究西方汉学史,想要考察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儒家经典的译介史实,罗明坚肯定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先驱人物之一。据著名学者张西平的划分,汉学(Sinology)经历了“游记汉学时期”、“传教士汉学时期”与“专业汉学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

    东方论坛 2010年3期2010-04-05

  • 前《天主实义》的思想嬗变 ——利玛窦在粤书信阅读之管见
    26061)前《天主实义》的思想嬗变 ——利玛窦在粤书信阅读之管见黎玉琴(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广东肇庆526061)利玛窦在中国的所有活动都是以传教为宗旨的,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及其成果仅仅是围绕传教这个根本目标所达到的意外效果。因此,他的《天主实义》更应该成为研究利玛窦在中国所进行的文化活动时必须认真对待的文本。在利玛窦的思想历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即由对与罗明坚合作的《天主实录》的满意到失望,《天主实义》的产生正是这种思想转变的结果。利玛窦;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2-16

  • 中国乡土文化视域里的耶稣降世——以近代华北天主教为中心
    基督宗教认为,对天主(上帝)圣子真实降生为人的信仰可视为对基督的信仰的识别标记。可见,信仰基督的关键在于理解耶稣的降生及其与天主 (上帝)的关系。基督教会及其教义对此有“圣神 (灵)感孕”说和“道成肉身”论两类解释。本文选取中国近代乡土社会的天主教民为典型,以中国乡土文化中的感生神话、神灵转世传说及伦理观念为视点,探讨中国近代乡土社会的天主教民对耶稣降世教义的理解、接受与转化,力图勾勒出乡土教民信仰中的耶稣形象及其特色,以期从中国基层社会的视角探究中西宗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1-11

  • 谁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纪晓岚也认为西方天主教思想“欲人舍其父母而以天主为至索,后其君长而以传天主之教者执国命,悖乱纲常,莫斯为甚”。根本不能行之于中国,但对于如何对待这些来自西方的制造之巧,他提出:“其制造之巧,实为甲于古今,寸有所长,自宜节取。且书中所裁,皆裨于民生之具,其法至便而其用至溥。”可见,虽然纪晓岚早于魏源等人数十年,但其认讽与后来的魏源、林则徐辈则如出一辙,已经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可以学习与借鉴。纪晓岚对西洋科学技术的认识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基本一致。他在评论明

    百家讲坛 2009年7期2009-06-29

  • (美)劳伦斯•约瑟夫诗选
    个非常痛恨我们的天主一共5首诗,节译其中的第1首。从子宫里,我被扒出到这个城市里。当我的祖父失去了双腿时,我学会了讲话。在天主的圣坛前,我跪上好几个小时。当我的精液溢进我的手里时,我感到天主震怒了。我吃天主的身体,即做弥撒时吃的面饼。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用面饼和葡萄酒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用以祭祀天主。保证永远不作孽。从我母亲的眼里,我懂得了悲哀。在尘土上,我懂得了沉默:一个在身后的女人捂住她伤痕累累的面孔。我得知鲜血从我父亲的身上滴落到地板上,一个窃贼的

    扬子江 2009年6期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