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

  •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脑膜癌的疗效
    有限,病死率高。鞘内注射化疗可使药物绕过血-脑脊液屏障的限制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目前鞘内给予抗肿瘤药物被认为是治疗LM的可靠方法[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例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化疗的LM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MTX鞘内注射化疗的22例LM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标准[2]: ① 年龄≥18 岁者; ② 近期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2期2022-03-08

  • 干细胞治疗多发性硬化
    一组患者随机接受鞘内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T-aMSC)和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第二组接受鞘内输注生理盐水和静脉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V-aMSC)。第三组鞘内及静脉均输注生理盐水。六个月后,治疗组交叉互换。主要终止指标是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扩展残疾状态评分量表(EDSS)的变化。研究纳入 48 例患者,平均年龄 47.5 岁。共记录到 3 例严重不良事件,其中 2 例与 MS复发有关,1 例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均认为与治疗无关。与假治疗组(41.9%)

    中国康复 2021年8期2021-11-29

  • 鞘内合成的肿瘤标志物与血脑屏障完整性在肺癌软脑膜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分泌TM的癌细胞鞘内合成,均可使CSF中TM增高[9],因此,通过检测BBB的完整程度及是否存在鞘内TM合成,可帮助判断CSF中TM的来源,对LM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CSF中TM来源与CNS疾病过程中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 IgG)生成相似,分子量相近,文献[10]报道CSF和血清TM商值(TM CSF/serum quotients,Q TM)与CSF和血清白蛋白商值(albumin CSF/serum quotie

    中国肺癌杂志 2021年8期2021-09-05

  • 鞘内注射吗啡所致术后瘙痒与血清5-HT相关性研究*
    226001)鞘内麻醉是剖宫产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瘙痒是椎管内给予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瘙痒往往紧随镇痛之后,在给药后3~9 h 最强[2]。尽管目前椎管内予阿片药物产生瘙痒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痒中枢”的存在、脊髓背角的激活、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拮抗作用、刺激5-羟色胺(5-hydroxy trptamine,5-HT)3 受体或5-HT 能通路和前列腺素的参与[3]。在延髓的背角浅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有大量的μ-受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2期2021-07-14

  • 抗生素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大难题的原因。鞘内注射给药能绕过血脑屏障,使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2],不失为治疗颅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有效措施。目前,关于抗生素鞘内注射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研究及案例报道很多。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抗生素鞘内给药的相关报道,对抗生素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快速查阅、选择及给药提供参考。1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用于鞘内给药目前报道较多的是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虽可透过炎性脑膜,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但也被证实鞘内注射比静脉注射更有效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6期2020-12-28

  •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并腰大池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古霉素静脉注射加鞘内注射来治疗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的17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神经外科从2017年01月至2018年6月,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注射,治疗神经外科颅内感染17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为34~72岁,平均(43.6±11.7)岁。其中脑室出血并引流术后6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行引流术后6例,颅内肿瘤手术术后3例,脑外伤术后2例。手术后出现感染症状时间3~8天,平均4±1天。1.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1期2020-12-25

  •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鞘内注射后去枕平卧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
    病的治疗中,通过鞘内注射使药物进入脑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鞘内注射通过腰椎穿刺注射抗结核药物,由于药物不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因此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效果好,避免了大剂量静脉注射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负担[5]。传统护理标准要求鞘内注射后6 h去枕平卧,以防脑脊液从腰椎穿刺针孔漏出,导致颅内压降低、脑疝、低颅内压头痛等并发症[6]。然而,研究发现,14%的患者无法忍受去枕平卧6 h。国内外研究发现,13岁以下儿童因脑脊液压力低,取少量脑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期2020-12-19

  • 鞘内/脑室内注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治疗浓度,可采取鞘内/脑室内注射抗生素,而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或者药物毒性较低允许每日增加剂量的抗生素不建议鞘内/脑室内注射。鞘内/脑室内治疗的常用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等;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亦可用于鞘内/脑室内注射(表1)。脑室内给药可确保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均匀分布,而腰椎穿刺鞘内给药通常无法在脑室获得有效的治疗浓度。例如,分别向革兰阴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腰椎内或脑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5~1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8期2020-09-02

  • 鞘内氢吗啡酮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价值分析
    治性癌痛患者应用鞘内氢吗啡酮联合用药自控镇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鞘内氢吗啡酮自控镇痛治疗, 研究组在鞘内氢吗啡酮给药基础上予以罗哌卡因混合液自控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h~2 d的疼痛评分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2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分别为(6.27±1.37)、(4.58±0.5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期2020-03-25

  • 氢吗啡酮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难治性癌痛病人的研究*
    等[5]采用吗啡鞘内单次注射在晚期癌痛中取得良好镇痛效果后,吗啡鞘内镇痛在各类非恶性与恶性顽固性疼痛疾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难治性癌痛有效的介入镇痛手段之一[6,7]。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经脑脊液循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但是当前可供鞘内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少,吗啡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唯一批准用于鞘内镇痛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2019-11-21

  • 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
    地塞米松與异烟肼鞘内联合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结核内一科入院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HRZE治疗方案强化治疗3个月,而后改成6个月的口服HR,对照组每周一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观察组每周一次鞘内注射异烟肼0.1 g及地塞米松5 mg。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转归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对比脑脊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18期2019-09-02

  • 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化疗对肺癌脑膜转移的疗效分析
    使接受姑息放疗和鞘内注射化疗,患者的生存期也仅为2~4个月[4]。目前,肺癌脑膜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疗、鞘内注射化疗、全身静脉化疗、靶向治疗、神经外科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对合并预后良好因素[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60分、无严重神经功能缺陷、全身肿瘤负荷小、可接受有效的系统治疗

    癌症进展 2019年8期2019-06-24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对晚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不良反应严重。鞘内注射可直接结合脊髓内μ受体发挥持续镇痛作用,但应用大剂量的吗啡可诱发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2]。右美托咪定为新型高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具有半衰期短、镇痛效果好的特点[3]。相关研究表明,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值得肯定[4-5],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对晚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

    癌症进展 2019年10期2019-06-11

  • 鞘内吗啡泵植入治疗顽固性癌痛
    时间[1]。对于鞘内输注药物控制癌痛的文献不多,现将本科收治的病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9.62±3.04)岁,病程(6.1±3.5)月,随访时间(5.5±1.2)月。1例直肠癌,2例宫颈癌,1例肺癌,1例脂肪肉瘤,1例胰腺癌,1例肝癌,1例膀胱癌。排除禁忌症,经三阶梯治疗疼痛控制不佳的晚期恶性肿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5-18

  • 鞘内镇痛在难治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庆400016)鞘内镇痛(intrathecal analgesia)是指将镇痛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经脑脊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脊髓、脑产生镇痛作用的技术,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药物用量小、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临床上在难治性癌痛及非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鞘内药物的选择、联合用药以及镇痛模式的设置是镇痛成功的关键,药物耐受性亦是难点,皆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就鞘内镇痛在难治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此项技术提供参考。一、鞘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1-18

  • 管理“癌痛”鞘内药物输注“显身手”
    受到关注,那就是鞘内药物输注——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方法之一。那么,鞘内药物输注镇痛效果到底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孙兵副主任医师的介绍。问:鞘内药物输注的镇痛原理是什么?答:该项治疗是在C形臂X线透视仪的引导下,经腰椎间隙穿刺,将一特殊导管放置于蛛网膜下腔,然后植入可编程吗啡泵于患者皮肤下,用皮下隧道方式将导管与泵相连接。泵内有储药器可储存吗啡药液,泵的输注系统可将药液经导管持续缓慢匀速地输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由于

    自我保健 2019年5期2019-01-12

  • 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
    121000)鞘内注射是白血病患儿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患儿会因治疗而受到一定损伤,并因此出现治疗依从性降低。同时在疼痛和疾病影响下,患儿身心成长会受到较大影响,通常存在愤怒、害怕、行为失控等表现。另外患儿会因疼痛而产生心理阴性,并对其人格构成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相关研究[1]认为,针对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患儿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升患儿依从性。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行鞘内注射治疗的白血病患者50例,对其中25例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收获了显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9期2019-01-08

  • 观察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
    产生威胁。为患者鞘内注药是当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方式之一,鞘内注药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住院的天数。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鞘内注药的治疗,能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所接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均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院内所接收的患者。其中40例患者为参照组(A组),剩余40例患者为观察组(B组)。院内对A组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A组患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2期2018-12-15

  •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适应证和药物选择的进展*
    腔控制疼痛以来,鞘内镇痛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有关其研究就没有停止过,但仍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因此,国际神经调节学会组织了一批鞘内镇痛专家回顾了相关文献和调查了各地临床医生后,于2000年召开会议(the polyanalgesic consensus conference, PACC),制定了第一个关于鞘内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随着鞘内镇痛药物和管理的进展,该小组分别于2003年、2007年和2012年三次修改和更新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10期2018-10-19

  • 信息管理下自控鞘内镇痛治疗晚期癌痛与传统管理的比较*
    要的难题。由于非鞘内药物长期镇痛存在镇痛不足、副作用大等因素,鞘内药物输注治疗已成为中重度慢性疼痛的标准部分[4]。20世纪80年代全植入系统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IDDS) 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2,5],但其价格昂贵,阻碍了其在国内临床的应用。埋入式输注泵外接自控镇痛泵的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国内外报道较多[6~10]。上述鞘内给药系统都不能实时监控管理镇痛泵相关信息,可能存在镇痛不足原因、是否存在无效调节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4期2018-04-19

  • 鞘内注射赛庚啶缓解小鼠骨癌痛
    0 nmol组(鞘内注射SET7/9 30 min后鞘内注射赛庚啶)、骨癌痛+氯苯那敏200μg组,每组8只小鼠;观察鞘内注射赛庚啶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学及脊髓背角SET7/9表达的影响。1.2 小鼠骨癌痛模型的建立按Schwei等[6]报道的方法建立小鼠骨癌痛模型。将保存于液氮罐中的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株(美国ATCC公司)取出,迅速37℃水浴复苏,然后将其注入有培养基的离心管中,20℃低速离心5 min。细胞沉淀用培养基适当稀释后,在37℃含5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3

  • 鞘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日间手术的最佳剂量
    PH)日间手术时鞘内注射罗哌卡因的最佳剂量。 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日间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分别鞘内注射罗哌卡因7.5、10、15mg,观察改良Bromage评分、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鞘内注射药物至可行走时间、鞘内注射药物至排尿时间、术中运动阻滞和术中镇痛。 结果 三组改良Bromage评分和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相近(P>0.05),至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从鞘内注射药物至可行走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1期2017-08-09

  • 腰穿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比较钟景灿,李成林,林锦才(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目的 探讨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开颅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 (47例)与研究组 (48例)。对照组采取腰椎穿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研究组采取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5期2017-06-09

  • 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罗成,石加松,钟永盛(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汕头515041)目的比较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106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分别行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和腰椎穿刺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

    海南医学 2017年10期2017-06-06

  •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免疫反应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
    G指数、24 h鞘内IgG合成率。结果 CSF蛋白正常与偏高患者性别、年龄、残疾量表评分、上呼吸道感染、胃肠感染、肺部感染、近期疫苗接种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F蛋白正常患者CSF蛋白、QALB、IgG、24 h鞘内IgG合成率均显著低于CSF蛋白异常患者(均P神经免疫;Guillain-Barré综合征;内源性免疫反应;24 h IgG鞘内合成率;CSF蛋白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以多发神经根水肿及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3-08

  • 鞘内注射抗生素在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21000)鞘内注射抗生素在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孙伯禹(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辽宁 锦州, 121000)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抗生素对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60例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鞘内给予生理盐水6 mL置换脑脊液; 观察组鞘内给予头孢他啶0.08 g, 溶于6 mL生理盐水中置换脑脊液。比较2组临床转归及治疗前后脑脊液、血液中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期2017-02-27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分析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分析冯小山(紫金县人民医院 广东 河源 517400)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紫金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效果结核性脑膜炎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2016-12-08

  • 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527200)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同时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胡金燕(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 罗定527200)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联合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脑外科室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鞘内注射异烟肼加地塞米松联合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异烟肼加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指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9-05

  • 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帆 刘慧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宋莉卢帆刘慧摘要目的:评估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顽固性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实施植入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外接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观察并记录鞘内镇痛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中国肿瘤临床 2016年8期2016-07-12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与24小时鞘内免疫球蛋白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障损伤与24小时鞘内免疫球蛋白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傅 珏,周月平,余莎莎,朱德生344000江西省抚州市,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傅珏,余莎莎);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细胞室(周月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朱德生)【摘要】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损伤与24 h鞘内免疫球蛋白G(IgG)合成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南昌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腰椎穿刺免疫学检查与肌电图检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14期2016-06-16

  • 脊髓背角大麻素受体2介导CP55940对CCI大鼠的镇痛作用
    照组、CCI组(鞘内注射DMSO生理盐水)、CP55940+CCI组(鞘内注射0.05 mg/kg CP55940)、AM630+CP55940+CCI组(鞘内注射10-8mol/L AM630,20 min后再给予0.05 mg/kg CP55940)。各组大鼠均于鞘内置管5 d后行CCI术,术后连续14 d鞘内注射给药,每天1次;于CCI术前1 d,术后第1、3、5、7、10、14 天鞘内给药1 h后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CCI术后第7天和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鞘内化疗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疗效观察
    518020)鞘内化疗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颅内转移疗效观察刘智屏,陈俐丽,李博,张朝霞,陈言钊,唐芳政(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020)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RB患者,在CEV方案化疗及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均常规应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预防及治疗RB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5例患儿均

    海南医学 2016年19期2016-03-08

  • 万古霉素鞘内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0080万古霉素鞘内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徐伟光 钟德泉 赵 展 王文涛 贺龙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 510080目的探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给药的药物代谢特点,对万古霉素鞘内给药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建立新西兰家兔鞘内置管动物模型,先行万古霉素药物半衰期测定,按不同剂量分三组,鞘内注入万古霉素后定时抽取脑脊液测定药物浓度,直至48h。间断给药实验动物按照注入万古霉素药物剂量分三组,每组均每日鞘内注入万古霉素一次,连续3日,每隔4h测定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21期2016-02-15

  • 超长疗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SLE并隐球菌脑膜炎1例
    300)超长疗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SLE并隐球菌脑膜炎1例周兆珍 邢春礼 李修敏(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300)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女性患者,为达到治疗终点,在与家属做好沟通的前提下,严密观察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使用长达25个月、总剂量336 mg的超长疗程及超大累计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仍未达到标准的治疗终点,因出现行走不便,停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停药前最后连续3次脑脊液检查均未查到完整的新型隐球菌,其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1期2016-01-29

  • 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化疗的研究进展
    )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化疗的研究进展李维玲综述, 袁志平△审校(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 四川 宜宾 644000)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侵犯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由于鞘内注射能使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因此,鞘内化疗在临床防治NHL的CNS侵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几种临床上常见的结内和结外淋巴瘤入手探讨鞘内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6年3期2016-01-23

  • HBO联合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疗颅内感染常采用鞘内注射、腰大池联合鞘内注射、脑室冲洗等,但治疗创伤大,效果不佳。据报道[4],高压氧能够治疗颅内感染。本文研究HBO联合鞘内注射、联合脑室内与鞘内注射及联合腰大池及鞘内注射三种方法治疗颅内感染,并比较其在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05—2012-11我院脑外科室确诊的颅内感染患者92例,男54例,女38例;年龄24~63岁,平均(46.2±4.1)岁;因颅脑外伤感染51例,因颅脑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6期2015-12-19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异烟肼的疗效分析
    s,TBM)患者鞘内注射异烟肼,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01—12我院68例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68 岁,平均(37.24±12.02)岁,男31例,女37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1]:具有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体征且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抗酸染色阳性或PCR 三者之一阳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伴局灶性神经损害或意识状态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9期2015-12-19

  •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镇痛的效果
    啡耐受。近年来,鞘内给药途径逐渐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但随着鞘内吗啡用量的增加,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和药物耐受等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因此,局麻药、钙通道阻滞剂、胆碱酯酶抑制剂、α 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相继被尝试联合吗啡应用于鞘内。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选取4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进行镇痛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42例要求行鞘内镇痛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口服吗啡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12期2015-11-22

  • 鞘内注射硫酸镁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的影响
    贺德路研究表明,鞘内注射镁可以辅助全身麻醉,延长各种外科手术,如下肢手术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1-3]。鞘内注射镁能增强阿片类脊髓镇痛效果并避免静脉注射大剂量镁剂所潜在的副作用。对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鞘内注射镁对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影响国内外报道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鞘内注射硫酸镁复合布比卡因及芬太尼对躯体感觉、运动阻滞和术后镇痛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2012年8月在本院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4例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期2015-04-19

  • 脑室内或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CNS感染文献计量分析
    853)脑室内或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CNS感染文献计量分析刘 旭1,李 悦2,蔡 芸2,王 睿2,王 瑾2 (1.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北京 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北京 100853)[摘要]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国内外脑室内或鞘内注射抗菌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方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为抗感染工作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SCI、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3月,采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5年4期2015-03-08

  •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加地塞米松治疗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分析
    塞米松(DXM)鞘内注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36例患者均具备下列条件:①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②临床上具有精神和神经异常表现,脑脊液(CSF)和/或头颅CT、MRI检查有异常,3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46岁,病程0.5~6年。临床表现为癫痫13例,精神异常12例,脑膜炎样6例,意识障碍5例。二、入选标准:①具有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癫痫、脑膜炎样表现和肢体感觉远动障碍之一者;②除外其他

    云南医药 2015年4期2015-02-20

  • 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探讨
    孙新庆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探讨孙新庆目的 评估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进一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34例,痊愈率为94.44%;其余2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55%。治疗时间维持在6~17 d,平均治疗时间为(9.8±0.4)d。结论 对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取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鞘内注射;抗生素;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1期2015-01-31

  • 异烟肼鞘内注射致一过性截瘫1例
    止脑膜粘连,同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 5 mg,国药准字 H12020515,批号为 14014181311)5 mg。患者对首次鞘内给药耐受好,无任何特殊不适,故4 d后进行第2次鞘内注射,进针位置及药品用法、用量、品规及批次均不变。在给药至12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肢体无力,痛觉明显减退。立即停止给药,予以维生素B60.1 g静脉滴注、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甲钴胺0.5mg肌肉注射、拮抗异烟肼毒性、营

    中国药业 2015年9期2015-01-22

  • 万古霉素微量泵控制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
    药物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可治疗颅内感染。作者在上述基础上利用微量注射泵调控下持续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内感染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确诊颅内感染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8.9~20.8)×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88%~95%, 两者均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35~670)×106/L, 无固定升高表现;蛋白定量250~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7期2014-08-30

  • 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霞 石 磊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夏玲洋 胡玉霞 石 磊目的 观察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脑损伤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全身及鞘内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及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有效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时间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大大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6期2014-07-20

  • 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狼疮最佳剂量探讨*☒
    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狼疮最佳剂量探讨*☒梁显章(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527400)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狼疮的最佳用药剂量。方法 将64例神经精神狼疮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各16例。对照组应用激素常规全身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应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不同分组采用不同剂量;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沉、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化验改善情况。结果 各组接受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2014-03-22

  • 误行鞘内注射微量长春新碱血液肿瘤患儿16例脑脊液检查分析
    制药厂部分批号的鞘内注射用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后,分别报告有患者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后经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部门联合专家组调查表明,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鞘内注射后引起神经损害,与两种药品的部分批号产品中混入了微量硫酸长春新碱有关[1]。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地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人员检测尚未使用的相同批号药物,发现长春新碱含量为0.28~18μg[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区有16例血液肿瘤患儿在此期间鞘注混入微量硫酸长春新碱的甲氨蝶呤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2014-01-24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病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的发展以及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并发症继续生存率有所提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髓外浸润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重要隐患,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该研究在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中的33例做了调查和通过观察其发生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病的患病率、发病时间,并探讨了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与非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两组发生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病率的差异。1 资料与方法1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2013-02-01

  • 护理干预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鞘内注射,但是这种损伤性的操作往往给家长以及患儿带来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恐惧,有可能会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1-3]。疼痛和疾病还会影响到患儿心理和情感的成长,主要表现为行为失控、愤怒及害怕,与此同时,疼痛有时还会加重患儿害怕治疗的心里阴影,也给治愈儿童的未来造成了人格结构与行为的不好影响。因此,对要实施鞘内注射治疗的白血病儿童患者采取较为积极护理干预措施,来减轻患儿疼痛,这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对32例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干预的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2012-11-13

  • 剖宫产术后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镇痛的疗效观察
    片受体激动剂,其鞘内注射可以对剖宫产术后疼痛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吗啡镇痛效应强,作用时间持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的疗效。然而,文献中涉及的应用剂量各家报道不一。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收集并整理不同剂量吗啡鞘内注射对的9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作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鞘内注射不同剂量吗啡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镇痛效果,并对不良反应的进行观察,以期为临床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行剖宫产手术患者9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3期2011-08-06

  • 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中的作用
    干预在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中的作用李艳(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河南开封 475000)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鞘内注射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分别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46例次,常规护理组51例次。结果:护理干预组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减少,而发热、下肢麻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鞘内注射化疗全过程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化疗;护理干预急性白血病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5期2011-01-24

  • 鞘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或单独用于脐下手术镇痛效果的对比
    娩镇痛[1],但鞘内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脐下手术还鲜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观察鞘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或单独用于脐下手术的镇痛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 60例 ASAⅠ ~ Ⅱ 级,年龄20~ 60岁在腰麻下行择期脐下手术患者,以随机双盲方式分成三组:舒芬太尼组 (S组 ),鞘内注射液15mg罗哌卡因和5 μg舒芬太尼,总共3.5mL;芬太尼组(F组 ),鞘内注射液 15mg罗哌卡因和25μg芬太尼,总共 3.5mL;罗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4期2010-06-22

  • 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治疗相当困难。鞘内注射常采用腰椎穿刺,使药物直接引入脑脊液中,发挥在脑脊液中的抗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颅内感染目的。此种疗法具有局部浓度高、起效快和用药量小等特点。但是患者的年龄、药物的种类、鞘内注射的次数和给药速度等都是鞘内注射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作者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护理鞘内注射治疗严重颅内感染患者50例,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 22例,女 28例;年龄 15~83岁,平均5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0期2010-04-13

  • 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h;(2)经腰穿鞘内注药组20例,注射前先放出脑脊液至较低压力后,再以稳可信0.3mg/(kg◦d)+地塞米松1 mg,以生理盐水3 m l稀释后缓慢鞘内注射;(3)静脉+鞘内给药组21例,按以上两种方法同时联合给药。停药指标:静脉给药为上述各项颅内感染指标3项以上恢复正常后,再用3d;鞘内给药为连续3次脑脊液正常后停止鞘内给药。1.3 疗效评估标准1.3.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2004-10-09联合公布《抗菌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5期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