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遗址石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1月29日,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暨石峁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榆林神木市举行,这标志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遗址的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石峁遗址是研究中国早期文明和国家起源非常重要的实证,为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独特的证据。图为石峁博物馆。(神木市融媒体中心杨学理 摄)

    陕西画报 2023年11期2024-01-08

  • 基于形状文法的石峁茶具推演与设计
    卓基于形状文法的石峁茶具推演与设计杜杰,韩怡萱,雷英卓(西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西安 710054)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解读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打散重组成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运用至文创产品中,促使市场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达到多元化的局面。基于形状文法推演规则,根据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点及石峁石雕纹样特征,与现代茶具造型进行交叉融合,结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以茶壶、茶杯、公道杯、茶盘为石峁茶具

    包装工程 2023年14期2023-07-25

  • 泪洒黄土润心田
    先生的长篇小说《石峁》,感受颇深。只要你打开这本书,你很快就会进入到那淳朴、厚重、泥土气息扑面而来的石峁乡间,就会被生活在那里的牛德承一家人等所吸引,被那里的一个个有着苦难命运,但又坚强不屈充满韧性的一个个鲜活人物所折服。灰白色的书皮,古奥神秘的“石峁”二字,令初读《石峁》的我废寝忘食,爱不释手,欲罢不能。读了一页又一页,当我一口气读完时,已是黎明。小说的故事从主人公牛远昌的高考落榜中徐徐展开,如涓涓小溪缓缓流淌,娓娓道来;亦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排江倒海

    西部散文选刊 2023年6期2023-06-16

  •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旅游营销的策略 —以神木石峁遗址为例
    127)0 前言石峁遗址自发掘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石峁遗址仍在开展考古发掘,因此对于石峁遗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考古学视域下,对其后续的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的研究则涉及较少。随着遗址内容的不断揭露,石峁遗址的阶段性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后续的考古学研究以及遗址保护开发也应当持续跟进,不断丰富对石峁遗址的保护管理手段,充分发挥石峁遗址的巨大价值。1 石峁遗址的概况及价值分析1.1 石峁遗址概况石峁遗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3期2023-03-30

  • 一部优秀的不可移动文物志 ——《石峁遗址志》
    公室发布会宣布,石峁与良渚、陶寺、二里头文化遗址一起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相关内容编入中学教材。2021年12月,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与陕西省文物局联合编纂、方志出版社出版的《石峁遗址志》全面系统记录了石峁遗址的考古成果,它的出版发行实现了方志文化和考古文化的协同传播,让历史复活起来,为古老的石峁遗址插上腾飞的翅膀,走向世界;也为方志园地增添了一部独特优秀的文物志。这部文物志是由石峁自然实体与人工建筑石城遗址合成的一部大型不可移动文物志。所谓不

    广西地方志 2022年3期2022-11-16

  • 惊艳世界的石峁
    在前夜醒来什么是石峁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不过是一片很大的黄土峁峁,那些露出黄土浅表的头骨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就像黄毛风从遥古历史中刮来的一具骸骨。这是寻常的,也是令人感到神圣的,它是那些“斗米易玉”的故事源头。而对于相关学者来说,这简直是如获珍宝,因为在学界,石峁打开了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这个被誉为“华夏史前第一城”,还是“中华文明的前夜”,还是入选《考古》杂志过去十年世界十大重大考古发现,抑或是先后获得多次考古学界的学术桂冠,对于这里的人来说,石峁

    延河(下半月) 2022年9期2022-10-28

  • 石峁记行
    描曾经两次探访石峁。第一次是2017年4月,从鄂尔多斯到榆林,特地绕道神木,为的就是看看石峁。对于石峁的向往,缘自这里发现有很多史前玉器。看过玉器的图片,也阅读过不少报道石峁玉器的文章,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到了2012年,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当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让我对石峁更是心驰神往。去石峁,是一趟了却心愿之行。汽车从神木高家堡下高速,进入一条简易道路。道路时而穿过沟底,时而在山

    延河(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10-28

  • 基于碎屑锆石的黄土高原—毛乌素交界区石峁黄土粉尘物源估算*
    黄土高原交界处的石峁剖面,结合周围潜在源区数据对黄土进行物源的分析计算,探讨石峁黄土的形成并研判河流系统对黄土物源的贡献。2 区域概况石峁剖面位于黄土高原东北缘(图 1),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区域内毛乌素沙地风沙活动剧烈(孙同兴等,2004),地表多覆盖第四纪风成沉积物(图 2)。由于河流侵蚀,沟道底部多有中生代砂岩出露(图 2)。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冬季盛行西北风(Kappetal., 2015),地貌上为半固定风成沙丘与黄土梁峁的过渡区

    古地理学报 2022年4期2022-08-09

  • 我和石峁
    韩万胜石峁是个谜。四十年前我不这样认为,它就是我隔三差五路过的一个小村。四十年后的今天,我睁大双眼,努力在认识它,猜测它,探究它,它的的确确是一个谜,一个待解的谜,一个难解的谜,一个不知驴年马月能解开的谜。我对石峁的认知是模糊的,远没有现在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对它的认知与猜想。但我和石峁的渊源颇深。在我的少年时期,最熟悉的三个地名就是高家堡、石峁、葫芦旦。高家堡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居住地,一个具有五百多年历史且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古镇。葫芦旦是我母亲的出生地,一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7期2022-07-23

  • 寻根神木
    重大考古发现”的石峁遗址石破天惊、横空出世,神木再添神话,可谓神乎其神!而石峁之神,在于其一连串的中国之最,将中华文明早期似是而非的神话传说,还原为历史真实,又欲抱琵琶半遮面,任性地甩出一大串问号,任人遐想。时间上,石峁城的发现,打通了中华文明纵向传承发展的文脉。作为中国人,大都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而自豪,开口上下五千年,闭口炎黄子孙,这无可厚非,因为未曾中断是事实。但在国际学术界,中华文明诞生的认定,一直采信的是甲骨文面世的3500

    延河(下半月) 2022年6期2022-07-18

  • 寻根神木
    重大考古发现”的石峁遗址石破天惊、横空出世,神木再添神话,可谓神乎其神!而石峁之神,在于其一连串的中国之最,将中华文明早期似是而非的神话传说,还原为历史真实,又欲抱琵琶半遮面,任性地甩出一大串问号,任人遐想。时间上,石峁城的发现,打通了中华文明纵向传承发展的文脉。作为中国人,大都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而自豪,开口上下五千年,闭口炎黄子孙,这无可厚非,因为未曾中断是事实。但在国际学术界,中华文明诞生的认定,一直采信的是甲骨文面世的3500

    延河·绿色文学 2022年6期2022-07-17

  • 一座“城市”的图腾柱
    有文字实时记录。石峁遗址被称为“中国文明的前夜”,位于陕西北部榆林市神木县,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蒙三省接壤地带。这座古城当初被发现时,真的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1976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者注:后更名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来到石峁考察,这里从此进入了考古学家的视野。20 世纪80 年代,西安半坡博物馆等机构也先后对其开展了调查及小面积发掘。只不过,在早期的考古发掘中,这里一直被认为是秦代古长城的遗存。直到2012 年,考古工作者

    艺术品鉴 2022年16期2022-07-09

  • 惊艳世界的石峁
    在前夜醒来什么是石峁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不过是一片很大的黄土峁峁,那些露出黄土浅表的头骨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就像黄毛风从遥古历史中刮来的一具骸骨。这是寻常的,也是令人感到神圣的,它是那些“斗米易玉”的故事源头。而对于相关学者来说,这简直是如获珍宝,因为在学界,石峁打开了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这个被誉为“华夏史前第一城”,还是“中华文明的前夜”,还是入选《考古》杂志过去十年世界十大重大考古发现,抑或是先后获得多次考古学界的学术桂冠,对于这里的人来说,石峁

    延河·绿色文学 2022年9期2022-05-30

  • 石 峁
    的背景无一不惊人石峁黄土可以覆盖河流、草原、森林甚至是天空今天,我坐车经过光秃秃的山峁时间整理着石头依旧刻画着人类密码照此,我目光可及这些个体隐秘的灰度所谓意义,是从眼前貌不惊人的石头一片一片时间被串起来密密麻麻它的温度停留在摄氏37度这石峁的石头可以雕刻可以绘画可以建筑可以装饰可以文章想象某一天一个人进入时间刻度化为石生和死以宗教的方式存在于我的记忆石峁,我来晚矣广阔的高原上石峁的石头开花我来晚矣秃尾河已流淌万年只差我来的这一年我来晚矣石峁城邦住着的国王

    延河·绿色文学 2022年10期2022-05-30

  • 石峁记行
    曾经两次探访石峁。第一次是2017年4月,从鄂尔多斯到榆林,特地绕道神木,为的就是看看石峁。对于石峁的向往,缘自这里发现有很多史前玉器。看过玉器的图片,也阅读过不少报道石峁玉器的文章,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到了2012年,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当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让我对石峁更是心驰神往。去石峁,是一趟了却心愿之行。汽车从神木高家堡下高速,进入一条简易道路。道路时而穿过沟底,时而在山包上

    延河·绿色文学 2022年3期2022-05-10

  • 石峁
    的背景无一不惊人石峁黄土可以覆盖河流、草原、森林甚至是天空今天,我坐车经过光秃秃的山峁时间整理着石头依旧刻画着人类密码照此,我目光可及这些个体隐秘的灰度所谓意义,是从眼前貌不惊人的石头一片一片时间被串起来密密麻麻它的温度停留在摄氏37 度这石峁的石头可以雕刻可以绘画可以建筑可以装饰可以文章想象某一天一个人进入时间刻度化为石生和死以宗教的方式存在于我的记忆石峁,我来晚矣广阔的高原上石峁的石头开花我来晚矣秃尾河已流淌万年只差我来的这一年我来晚矣石峁城邦住着的国

    延河(下半月) 2022年10期2022-03-22

  • 石头城的遐想
    高 鸿对石峁的感觉是神秘的。网上看了许多关于它的图片和文章,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这次随“百名文艺名家看神木”活动组来到陕北,最大的期待便是一睹石峁的风采。据资料记载,早在20 世纪初期,国内报纸上就有一些关于石峁遗址的初步记载。当时的学者认为这是一座匈奴人留下的城堡,像陕西靖边的白城子一样,是匈奴贵族建立的大夏国国都。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首次文物普查认为,石峁遗址的年代大概是龙山时代。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发源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东夷部族,距今6000

    延河(下半月) 2022年2期2022-03-05

  • 石峁访古
    们登上了陕西榆林石峁古国遗址的皇城台。日暮时分,风开始硬起来,脸上有了微痛的感觉。阳光穿过层层云锦,将碎金般的光漫天洒开,营造出一种破碎的辉煌。斜阳下的大地,石峁城用石片砌出层层迭迭交错的直线和弧线,像被秋风翻开的书页,每一页都镶上了金边。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大书。经历4000 多年风霜雨雪的这座古城,由近及远,缓缓展开。皇城台核心区,内城,外城,东门,还有樊庄子,后杨湾呼家洼,韩家圪旦……石峁遗址傍着散漫的秃尾河,依着平缓的山势展开。石峁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

    延河(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3-03

  • 石峁访古
    们登上了陕西榆林石峁古国遗址的皇城台。日暮时分,风开始硬起来,脸上有了微痛的感觉。阳光穿过层层云锦,将碎金般的光漫天洒开,营造出一种破碎的辉煌。斜阳下的大地,石峁城用石片砌出层层迭迭交错的直线和弧线,像被秋风翻开的书页,每一页都镶上了金边。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大书。经历4000多年风霜雨雪的这座古城,由近及远,缓缓展开。皇城台核心区,内城,外城,东门,还有樊庄子,后杨湾呼家洼,韩家圪旦……石峁遗址傍着散漫的秃尾河,依着平缓的山势展开。石峁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

    延河·绿色文学 2022年1期2022-03-01

  • 石头城的遐想
    石峁的感觉是神秘的。网上看了许多关于它的图片和文章,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这次随“百名文艺名家看神木”活动组来到陕北,最大的期待便是一睹石峁的风采。据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初期,国内报纸上就有一些关于石峁遗址的初步记载。当时的学者认为这是一座匈奴人留下的城堡,像陕西靖边的白城子一样,是匈奴贵族建立的大夏国国都。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首次文物普查认为,石峁遗址的年代大概是龙山时代。龙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发源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东夷部族,距今6000多年。那么

    延河·绿色文学 2022年2期2022-02-26

  • 石峁遗址:中国北方早期国家的都城
    大的史前古城——石峁古城重新被世人认识。2021年初,作为中国唯一上榜者,它入选美国考古学会期刊《考古》“过去十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座由石头筑成的古城,距今约4300~3800年,它位于陕西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处一个被称为“石峁”的台塬梁峁之上。 石峁古城的发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华夏文明的可信源头之一;它是文字前的中国,制度文明开始的地方;它是我们可以和祖先对话的地方。 一座

    华声文萃 2021年12期2021-12-21

  • 4000年前的辉煌文明
    张向阳 韩宏石峁古城遗址,一直被认为是“石破天惊”的发现。这一座震惊中外的4000年前的古代城市建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这一遗址的发现,把我国古代瓮城建造技术从汉代直接提前到了4000年前。石峁,这个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古城,拥有高等级的金字塔般的皇城台、肃穆震撼的神面石柱,还有强烈的神、玉、巫三位一体的宗教意识。学者普遍认为,石峁古城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01一座神秘都邑的极致辉煌石峁人究竟来自哪里,石峁古城反

    飞碟探索 2021年4期2021-12-17

  • 石峁山上皇城台
    的地方绝无仅有。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遗址,是国内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城址,肇启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在通往皇城台顶的坡道中,几块刻有神秘图案的石板,铺在道路上,令诸多专家学者百思不得其解。有学者推测,这可能是石峁先民在修建皇城时,向天占卜的大吉卦象。石峁的星空,是我见过最清澈、最明亮的星空,每颗星星仿佛会说话一样,异常鲜活。在距离石峁十公里处的乔岔滩五峰山,视野高阔,山下住着几百户人家。同样,在五峰山旁边就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堡坬古城,从出土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4期2021-06-08

  • 探寻“中国文明的前夜”
    郑旬石峁遗址位置示意图。来源:结合地图自绘石峁遗址地形图(比例尺1∶100000)。来源:结合地图自绘距今5000—4000年,隨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部落之间的战争日趋激烈,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址。目前发现的主要城址有良渚遗址(距今4600—4300年)、陶寺遗址(距今4500—3900年)及石峁遗址(距今4300—3800年)。其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石峁遗址,始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废弃于距今3800年前后,遗址

    科学24小时 2021年2期2021-02-25

  • 崔炳元交响曲《石破天惊—中国神木石峁遗址礼赞》专家座谈会暨验收仪式在西安举行
    破天惊—中国神木石峁遗址礼赞》专家座谈会暨验收仪式在西安举行。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石破天惊――中国神木石峁遗址礼赞》作品创作理念和艺术成果进行研讨。交响曲《石破天惊—中国神木石峁遗址礼赞》是神木市委宣传部委约著名作曲家、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崔炳元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并由陕北文化学者王建领(王六)作词。同时,这部作品也成为表现陕北神木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位于神木市高家堡的石峁遗址,被誉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自2011年至今,这座“石头上的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1年10期2021-02-18

  • 石峁遗址
    你怎样去吼回不到石峁的小岔大沟石眼怀揣着时光腾空而起,从制玉的沟里钻入皇城台的北墙墙一挤,你的眼就小了成了菱形视线里跌落的砂岩每一粒都是统治墙一松,你的眼就大了一眨擦动的声音隔着千年石峁太久远,时光张着干裂的嘴巴在你咽下止痛片的周身找不到一滴水找不到一滴水但我找到城墙找到房址找到灰坑、土炕墓、石椁墓、瓮棺墓……在土与石中在石与玉间,在玉与玉里找到东沟制玉的河流看!被时光牵着莹润里,漂流着一个会说话的祭祀台漂流着一座不会写字的城池漂流着一个走出壁画的叫石峁

    延河 2020年12期2020-12-30

  • 石峁探奇
    ◇ 蒋峰荣天下叫石峁的地方很多,但出名的不多,陕西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现在不但出名,而且名震寰宇,举世皆知。就是因为这里发现了四千三百年至三千八百年前先民修筑的石城遗址。该遗址被誉为“龙山晚期到夏代早起规模最大的城址”“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对此,近年来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五湖四海的历史学家考古学者慕名而来,各路文人墨客挥毫宣扬。戊戌深秋,有幸受邀加入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陕北分会会长高建华先生联系组织的采风团,跟随名家雷涛、白

    延河(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11-17

  • 石峁探奇
    蒋峰荣天下叫石峁的地方很多,但出名的不多,陕西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现在不但出名,而且名震寰宇,举世皆知。就是因为这里发现了四千三百年至三千八百年前先民修筑的石城遗址。该遗址被誉为“龙山晚期到夏代早起规模最大的城址”“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二十一世纪重大考古发现”。对此,近年来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五湖四海的历史学家考古学者慕名而来,各路文人墨客挥毫宣扬。戊戌深秋,有幸受邀加入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陕北分会会长高建华先生联系组织的采风团,跟随名家雷涛、白描、

    延河·绿色文学 2020年5期2020-06-03

  • 隐匿的王城
    杨海蒂站在高高的石峁古城上,耳畔猎猎作响的朔风仿佛来自上古洪荒。放眼四望,东面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西面是苍凉的黄土高坡,南面是沧桑的古长城,北面是苍茫的毛乌素沙漠。亘古不息的秃尾河、窟野河,从城址两侧浩浩荡荡流过。在这片比国家还要古老的土地上,在这比人类还要久远的“两河流域”,被定义为“改写中国文明史”的石峁遗址横空出世。这儿是陕北神木县高家堡镇,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错区域。“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神木,名称就是一个传奇,据道光年间《神木县志》记

    西部散文选刊 2020年1期2020-03-25

  • 凝固的精神群象
    四千三百年之久的石峁带给我心域的初次感触。我甚至不敢去直视它们,有一种内心滋生的愧疚持久地萦绕着我。没有完全剥离的泥土还在它们的身躯镶嵌,着附。几千年漫无边际的等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与期冀之后,它终能拨云见日,再次以它绝版的恢宏审视着来来往往前来解疑的专家和民众。黄土,湮没不了它古老又古老的精神群像。它们历久弥新,形成了一座座坚硬的丰碑,在睽睽众目下浅叙着朦胧的久事。它们躯体的轮廓已然萎靡,只剩下一双双干涸的瞳孔,盈满热忱,将断断续续的点滴记忆存储在

    雪莲 2019年11期2019-12-30

  • 石峁古城建造年代再探索
    □艾 冲关于石峁古城的建筑年代问题,少数考古研究者依据发掘所获已有初步的判定,即认为石峁古城建造及存续于公元前2300—前2000年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至夏代早期。但是,笔者认为这个年代判定结论存在巨大误差,不可凭信。其关键点在于少数考古研究者以地下出土的遗物及地层关系为依据推断地表之上石块砌筑的石峁古城,其逻辑关系不能成立。石峁村附近地表以下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物及地层没有疑问,如其所论;但地表上的石峁古城遗址之建筑年代则应另当别论,不能混为一谈。

    西夏研究 2019年4期2019-12-15

  • 邵晶:揭秘消逝的王国(下)
    重要实证——神木石峁数量最庞大的要数骨针,多到难以逐个计数,最后只能称重,按照概率计算,大约有14000 枚。还有各种经过了不同工序加工的骨料,展示了石峁先民制作骨针的整个过程,石峁人采集到骨料后,先把它们砸开,磨制长条形的骨片,然后将骨片进行切割,分割成细小的骨条,再将骨条打磨、抛光、钻孔,最终加工成骨针。邵晶认为在皇城台上一定存在着大型骨器作坊,产品包括骨针和其他骨器。还有很多纺轮以及炭化的麻布片。知名考古学家刘莉还在纺轮上检测出了羊毛遗存,说明那时的

    北广人物 2019年44期2019-11-22

  • 诗记石峁遗址
    低语:神木新鲜,石峁陈旧。一切失散的阴影,正在寻找彼此残缺的部分。3城墙内,无始无终的事物和虚度的光阴越久越坚硬。无所谓孤独,无所谓万物俱毁或仓皇潦草。扔在身后的秀木、日光和雨水从不告诉任何人它的前世和来生。鸡鸣犬吠沉寂时,巨大的沉默屏声静气,像一个结果,在原地冷硬,深陷,蚀骨。4此时,城池混沌,玉器剔透,被砌进墙缝并非本愿。它把一部分真实隐藏了—— 命运,留在少女手腕上是美德,留在石缝里是外面有光却黑到尽头。它拒斥温床或靠山。不触动生死,不记住舍弃之人。

    诗选刊 2019年9期2019-11-20

  • 隐匿的王城
    杨海蒂站在高高的石峁古城上,耳畔猎猎作响的朔风仿佛来自上古洪荒。放眼四望,东面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西面是苍凉的黄土高坡,南面是沧桑的古长城,北面是苍茫的毛乌素沙漠。亘古不息的秃尾河、窟野河,从城址两侧浩浩荡荡流过。在这片比国家还要古老的土地上,在这比人类还要久远的“两河流域”,被定义为“改写中国文明史”的石峁遗址横空出世。这儿是陕北神木县高家堡镇,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错区域。“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陕之北”。神木,名称就是一个传奇,据道光年间《神木县志》记

    延河 2019年9期2019-09-18

  • 走进神木,驻足石峁
    地登上第一个景点石峁古城遗址“皇城台”时,八、九点钟的太阳已照耀在整个古城池遗址,灿烂的阳光倾洒在硕大的博物馆玻璃罩顶上,而被玻璃返射回来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辉煌,不由得令人举目、驻足、向往。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一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属于新石器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繁盛期距今3800年至4300年左右,讫止的时间大约300年至500年。历经几茬考古人几十年不以余力地持续考古发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石峁城址的防御体系
    □赵腾飞陕西神木石峁城址是陕北地区一座龙山时代的大型石构城址。本文着眼于近年的考古材料,从内在防御设施和外部屏障两个方面着手,探析石峁城址的防御体系及防御特点。一、石峁城址概况石峁遗址早期因流散大量玉器而闻名。长期以来,多家单位曾对石峁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复查和发掘[1]。2011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队、神木县文体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行系统、科学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并于2011年年初步发现并确认了石峁城址。初步确定石峁城址是由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3期2019-03-28

  • 石峁寻古(外一首)
    细雨迷濛石峁披着神秘的面纱等你喜欢的美男俊女顶着花伞在石峁山上寻古探迹传说中的女王靈已归天而她居住过的石峁古城到处可见遗留的实物石头墙、人头骨、玉石、壁画、石刀、 石斧……四千多年前的人类生活惊心动魄我们站在石峁的山顶环顾四周感觉薪火相传的日子处处溢满大地的芬芳石峁的眼睛石峁的眼睛刻在石头上垒在墙体里如玉一样稀少弥足珍贵石峁的眼睛不单纯而是充满神秘和诱惑谁想打开石峁的历史只要看看这一双刻在石头上的眼睛就会找到石峁独特的精神图腾以及打开石峁密码的钥匙肖峰,陕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遇见石峁
    光一起,跳入眼中石峁,我们来了都城,石雕,沙地柏……一尘一埃都见证着历史也即将化作押上韵脚的一句句诗行尘土之中,有为了尊严掀起的惊涛骇浪的 战争有为了平安而筑成的扑朔迷离的行宫当然,也有围坐一堂把酒言欢的手足石峁,你在此等候了四千年也孤独了四千年但自从你探起头来张望就足以证明你惦记着我们,惦记着并不遥远的一切石峁,这个略带怀旧色彩的名字啊吸引着无数勇士,前來探险和仰望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的夜
    石峁的夜是绿色的轮廓树木与花草静静生长鸟儿和鸟儿不一样但是都知道曙光就要来临婉转鸣叫所有的一切都是原煤的祖先然后并非心甘情愿的沉寂耐心等待时刻准备燃烧石峁的夜是被風吹散的壁画开始了每一天的熠熠生辉年轻的女人嬉笑打闹玉还仅仅是玉本来的模样纯朴 干净 温润星月斗转历史扇形排列散落的残片 破损的头盖骨石砌的院墙落寞在黄昏我觉得祭祀台祭祀的其实是姑娘们随风飘逝的笑声和远方游来的扬子鳄总有人说扬子鳄不是鱼石峁的夜漫长了四千年的吟唱和星光故事和能量累积石峁的夜开启文明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
    傳说,断垣残墙。石峁之村,一个曾经没落的普通村庄。一群朴素的农民,黄土高原的边缘,黄河流域的腹地。石峁遗址,一座四千三百年的古老石城。巍峨的外东门,宏伟的皇城台,神秘而荒凉。石峁文化,数以万计的精美玉器,造型各异的石刻雕像。骨器、壁画、陶器……无数未解之迷深深埋藏。石峁文明,庞贝 罗马 金字塔,良渚 陶寺 二里头。建城 铸铜 刻符号,智慧的先民创造着辉煌。石峁王国,祭坛 墓葬 宫殿,翁城 马面 广场。多少美丽的少女颅葬城墙,一个庞大的古国屹立东方!张志明,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 回来
    鹿角的人给唤醒了石峁! 回来。残骸下,祭坛上的冷光依然晃动吗城墙边被砍下的少年的头颅还在哭泣吗我只听见所有生命都在喊自己的娘生者喊,死者也喊娘为了应自己的儿一遍遍地活过来了远行的人,叶落,归根石峁, 回来。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是一去不复返的如这废墟,它在地府里藏了那么久租期到了,它又还给了阳间于是时间把你还给了我把我还给了你逝去的面孔重新彩排梦,死灰,复燃石峁。回来。石峁,和地老八荒的落日回来和苦难侵染的勇者回来和被遗忘的殉葬者回来和黄河西岸的烟火回来和远古的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古城石峁手记(组诗)
    绕而我捏着古城中石峁人留下的一根骨针仿佛线头还在这里又仿佛线头就是我自己打卡:皇城台门址口占人子,你每天早晨出发城门开启一次晚上回来城門关闭一次你每天狩猎、耕作修筑、饲养、征讨,永无止息城门开、闭你这件工具被使用,被收回,被磨损今天的风吹着古老的城门这人类最初的打卡器上面却没留下你经过的任何数据石峁一梦我梦见突尾河奔腾山中醒来一片白碱冲刷干旱的沙漠我梦见王主持祭祀醒来都城化作废墟我梦见虎抛下猎手追赶虚无与闪电衔回弃婴我梦见女人手持骨针缝补兽皮寒馁于冰窟我梦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行(组诗)
    晨他们不停活动在石峁中他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石峁更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秃尾河抚平了万年石兽每逢白炽的正午从似城非城的洞口都能传来他们湿润的声音那时的天堂我想,这里大约是第一个天堂的遗址那时的天堂还不懂修饰。多少年了城堡们如旧如初秃尾河远来远去。我想,那时的天堂一定还不是地狱的宿敌。 榆林的一个早晨冬至以后,泉水松动,树木们还是鬼一样精瘦,黑魆魆的守待另一场绿色运动土地还是一惯老厚愚钝深不可测我数次嗅到原野上烤熟的嫩玉米听到蚯蚓在深耕看不见的地方它的眼晴和声音甚至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诗篇(1)
    总有一批旅客要去石峁遗址的考古重地游荡走走看看停顿叹息皱着眉头瞅一瞅不踩完每一寸黄土不回头不摸完每一块墙砖不罢休不听完每一句讲解不肯走千万别放这种人进去否则他们肯定要举家搬迁住进去要跟石峁先民称兄道弟每天隔着玻璃展柜以一敌百应对各国游客、各国盗墓贼、各国文物贩子和各国考古专家数以千计的好奇注视和窃窃私语别让文物開口说话别让文物开口说话文物够孤单请允许他沉默寡言开口说话说什么口述家史吗几经辗转只零星记得自己的出土地点是在东方古国的石峁!别让文物开口说话相识一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诗记石峁遗址
    低语:神木新鲜,石峁陈旧。一切失散的阴影,正在寻找彼此残缺的部分。三城墻内,无始无终的事物和虚度的光阴越久越坚硬。无所谓孤独,无所谓万物具毁或仓皇潦草。扔在身后的秀木、日光和雨水从不告诉任何人它的前世和来生。鸡鸣犬吠沉寂时,巨大的沉默屏声静气,像一个结果,在原地冷硬,深陷,蚀骨。四此时,城池混沌,玉器剔透,被砌进墙缝并非本愿。它把一部分真实隐藏了——命运 ,留在少女手腕上是美德,留在石缝里是外面有光却黑到尽头。它拒斥温床或靠山。不触动生死,不记住舍弃之人。

    延河·绿色文学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遗址:一个旅游与保护并重的发展样本
    出,这个被称为“石峁”的古城曾经有一座高度至少为230英尺的金字塔,并拥有巨大内外城的拱卫。在几千年前即大约公元前2300年至1800年该城市的繁荣时期,它曾经涵盖988英亩的面积。研究人员在学术期刊《文物》季刊上发表论文称,该城市中的金字塔建在一座黄土山头上,拥有11级拾级而上的巨大台阶。在城门的外面,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广场,可能是举行宗教仪式和政治集会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称这些考古发现表明石峁古城曾拥有精心构建的文明。论文的作者们

    新西部 2018年11期2018-03-01

  • 30余名文学期刊主编诗人神木采风
    天惊般“出土”的石峁城址吸引了来自《诗刊》《诗潮》《绿风》等全国30余名著名文学期刊主编诗人前来踏访采风。此次活动由《延河》杂志社、陕西青年文学协会、神木石峁遗址管理处主办,以“踏访石峁古城见证华夏文明”为主题,旨在通过采风、实地调研、交流座谈、实物感受等方式,以著名诗人、主编的视野和情怀,丰富石峁文化,提高遗址知名度,为中华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石峁遗址始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废弃于距今约3800年前后,是东亚地区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形制完

    现代企业 2018年12期2018-02-22

  • 石峁遗址出土石雕人面像解读
    0)【文史论苑】石峁遗址出土石雕人面像解读谢伟峰(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曰“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画的古文是劃,即用锥刀雕刻的意思。通过研究证明,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人面像是黄帝所雕刻的蚩尤形象,目的是用来威慑八方部族,且人面石雕像在石峁遗址所处的位置也可进一步证明该观点。石峁遗址;石雕人面像;黄帝;蚩尤形象一、石峁遗址相关概述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山梁上,地处陕西、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2017-08-31

  • 石破天惊话石峁
    陈云龙石破天惊话石峁◎文/陈云龙初冬时分的榆林,枝叶依然是五彩斑斓,植被压伏下的黄沙,已没有了随风飞舞的肆虐与张狂。冬阳高照,蓝天清澈,白云悠悠,在丙申立冬后的第四天,由贺祯厚先生等榆林师友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奔向神往已久的石峁遗址。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是距今4300-3800年前龙山文化后期及夏王朝早期的族群部落遗址。车下了高速,在经过有近600年历史的高家堡古镇后,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至山顶,放眼望去,那是一片相对平坦而广袤的大地,纵横

    金秋 2017年4期2017-06-07

  • 陕西榆林石峁遗址的发现历程
    /魏唯一陕西榆林石峁遗址的发现历程文 图/魏唯一石峁遗址皇城台远眺相较于近年来石峁遗址考古的“石破天惊”,其实石峁文物的流散已逾百年,散见于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其价值与蕴意或明或暗,但皆难以真实揭示。这一“姗姗来迟”的“石破天惊”,在古董商与鉴赏家眼中悄然无痕。草灰蛇线,有迹可循,经过考古学家的“循循切近”,石峁城址最终得以纳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图景之中。石峁是陕北榆林市高家堡镇的一个村庄,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的

    大众考古 2016年2期2016-09-10

  • 古都,拿什么保护你
    益被任命为神木县石峁遗址管理处副主任,是在2015年的圣诞节。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他,此前的7年时间是“在现代城市里搞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原以为“副职”就是“下乡开会,喝酒先醉”,可自打来到此地,“我觉得这个遗址很重要,要先把42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和周边的整体风貌保护下来。”游客在高家堡古镇参观。神木县高家堡古镇是陕西历史文化名镇,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之一。虽然对于以后如何展示利用,赵益还没有理清思路,但首先“不能让它在这个世界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27期2016-07-27

  • 石峁遗址出土玉器补遗
    □韩建武石峁遗址出土玉器补遗□韩建武Addendum of Jade Articles Excavated at Shimao SiteHan JianwuAt the late period of Longshan Culture, large city wall appears in all major culture, among which Liangzhu, Taosi and Shimao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c

    收藏家 2016年2期2016-03-30

  • 中华文明的前夜石峁遗址
    霞中华文明的前夜石峁遗址文/宋冬霞陕西石峁遗址系公元前2000年前后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址,石峁城址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包围环绕的环套结构,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建筑格局的先河。它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原有认识。2013年,石峁遗址相继获得“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等荣誉。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

    中国西部 2015年14期2015-04-11

  • 中国史前规模最大城址发现20余件史前玉器
    史前规模最大城址石峁遗址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在石峁遗址内发现的20余件玉器,其年代被确定为龙山晚期至夏代之间。距今约有40D0年的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1976年首次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8期2015-03-19

  • 陕北神木石峁遗址即“不周山”——对石峁遗址的若干考古文化学探想
    发现,其中神木县石峁遗址就令人震惊。2013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宣布,由来自各国的190位考古专家反复筛选,中国石峁遗址与浙江良渚遗址共同入选10项“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2]。此前,石峁已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内专家即用“石破天惊”形容它,因为它不见诸包括《史记》在内的任何文字记载[3],但却是“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2]。学界有论者断其为“黄帝族裔遗址”,甚或其他。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