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 郭永怀和李佩:“明星”夫妻的家国大爱
    潘彩霞 郭永怀和李佩结婚照“老郭改变了我的一生。”李佩这样说。从北大到西南联大,再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她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和郭永怀重合在一起。1937年,李佩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就读,抗战全面爆发后,学校被迫停课。为躲避战火,父母把家搬到了天津租界,并要求李佩随行。尽管北大、清华、南开已经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可他们不允许李佩前往。为了继续学业,李佩偷偷从家中跑出来,经香港、过越南,几经周折,终于到达昆明。在西南联大,她生活拮据,父母对出逃事件不能原谅,一直不肯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2年2期2022-03-10

  • 李佩先生
    行星中心命名为“李佩星”,以纪念李佩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崇高荣誉。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李佩的故事。我一定要上大学“父亲,我要上大学!”1936年的一个黄昏,一家人正吃着晚餐,女儿放下碗筷对父亲说。“女孩子上什么大学?上了高中就足够了!”“父亲,您在英国留学多年,没想到思想还这么封建!”她气呼呼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什么叫封建?我们毕竟是在中国。”“不管您同不同意,我一定要上大学!而且,从今天起,我的名字不再叫李佩

    小读者之友 2021年12期2021-01-02

  •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她的学生。她就是李佩先生,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1956年,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据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6期2020-07-14

  • 给读者一个阅读八千字长稿的理由 ——专访中国青年报资深编辑从玉华
    ”郭永怀夫人——李佩的报道影响非常大。都说新闻报道是易碎品,这篇报道的影响力却超越了时间,从发表至今仍然被各种平台传播。你愿意谈谈吗?你为什么会想到写李佩这个人物?从玉华:可以讲讲“湍流”。当时,或许是因为人到中年,我内心常常产生一种虚无感,既在与世俗的某种力量抗争,但又不能够自洽。后来我听中国科学院的老师说起李佩李佩最后是在那里退休的。感觉她一辈子经历了蛮多的事,很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就想去采一采。第一次是跟华罗庚的儿子华光(他是国科大的退休老师

    中国记者 2020年3期2020-04-15

  • 李佩在中国劳动协会的岁月
    用语言学之母”的李佩,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夫人,其最令世人熟知的是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开辟了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风云变幻之际,李佩便在中国劳动协会(以下简称“劳协”),参与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等诸多进步活动,为民族解放与中国工运事业做出了一份特殊贡献。在劳协,开始接触共产主义1936年,李佩考入北京大学。全面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南迁,李佩也辗转至西南联合大学,在校期间曾担任西南联大学生

    工会信息 2020年24期2020-03-11

  • 伟大寓于平凡
    过回忆与郭永怀、李佩夫妇交往的往事,介绍郭永怀生前的情况,以及郭永怀去世以后李佩在主持英语教学中的贡献。关键词   郭永怀 李佩 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   N092文献标识码   A一   与郭永怀先生的交往1. 工作的由来郭永怀的名字影响我的人生是从1964年冬天开始。在那之前,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的系主任,我是这个系的一介普通学子,只能远距离仰望他。郭先生给力学系上课,我也没有机会聆听。郭先生还直接负责我们系的爆震物理专业,但该专业只收20名学

    科学文化评论 2019年6期2019-04-22

  •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情。1947年,李佩来到康奈尔大学学习经济学。那时,在康奈尔大学经常能看到两个年轻的中国人在一起散步谈天。在交往两年之后,1948年,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烧毁所有研究论文只为报效祖国和钱学森一样,郭永怀也是美国万般阻挠、不愿放走的人才。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美国政府才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者可以随意回国,因为美国仍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进行种种调查。1956年,郭永怀在回国前举行了一次野餐

    记者观察 2019年1期2019-04-04

  • 48年后,他们夫妇终于合葬在了一起
    国心。”郭永怀与李佩,两人的名字在年轻人中鲜有人知,但在中国科学界却响当当:一个是著名力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一个是著名语言学家、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在丈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不幸遇难48年后,2017年1月12日,99岁的李佩因病逝世,夫妻俩合葬在一起。洋装穿在身,但心是中国心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郭永怀升上本科后攻读物理专业,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1938年夏,

    时代邮刊 2018年6期2018-11-28

  • 永远年轻的“偶像级”教师
    郭永怀先生的夫人李佩。她的人生,被人们看作是一部“传奇”。而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的师生心中,她也是他们的“偶像级”教师。“她一心为学生、一生为学生。”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说,“她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历届学生的尊重和敬重。”柔弱双肩扛起人生磨难1956年10月,郭永怀辞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职务,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郭芹回国。郭永怀一回国,就和钱学森、钱伟长等投身于中科院力学所的科技领导工作。后来,随着核武器研制步伐加快,郭永怀经常在北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12期2018-11-19

  • 弟子追忆“中科院最美玫瑰”做到了当老师的最高境界
    “国科大”)教授李佩塑像揭幕。“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40周年,也恰逢李佩先生诞辰100周年。”揭幕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道,“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和数育工作者的杰出典范,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和数育工作者赤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回望其一生,载誉累累。她是国科大外语系的创建者,被国内外同行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她坚守在英语教学一线,被誉为国科大“最美教师”、“中科院最美玫瑰”;她和李政道先生一起开展中美联合

    北广人物 2018年40期2018-11-14

  • “百变”电吹风
    教育先进个人”。李佩是长沙市天心区西湖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平常生活中他最喜欢想一些新点子,特别爱钻研问题,一下课就会围着科学老师问个不停。这不,他又开始捣鼓家里的电吹风了。这天,李佩放学刚回到家,看见妈妈正在吹头发。突然,妈妈叫了一声“哎哟”,李佩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电吹风吹出来的风太烫了,妈妈吹头发的时候因挨得太近,被烫了一下。他想:这电吹风的威力还蛮大的,使用时如果离头皮太近的话还真的可能会被烫着,要是能改进电吹风就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18年9期2018-10-15

  • 不肯少上 一堂课
    刘素萍李佩,著名语言学家,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李佩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许多知名院士和学者都曾是她的学生,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8年12月,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李佩得知消息后神情凝重,却没掉一滴眼泪,只是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望着远方的蓝天,好几个小时没说一句话。负责夜间看护的一位女士说,李佩先生躺在床上,一夜未

    故事家·花开不败 2018年6期2018-09-13

  • 两弹元勋郭永怀和夫人李佩的世纪传奇
    国心。”郭永怀与李佩,是两个在中国科学界响当当的名字: 一个是著名力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一个是著名语言学家、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1968 年12 月5 日,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因大雾失事, 不幸遇难。20 年后, 李佩将先生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出,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楼前的郭永怀塑像下。她说,郭先生从未离去, 就在力学所, 在她身边。2017 年1 月12 日,99 岁的李佩因病逝世。依据她的遗愿,力学所将这对伉俪的骨灰合葬在一起, 在分别了近半

    世纪风采 2018年5期2018-09-10

  • 中科院的玫瑰李佩
    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举行了合葬仪式。在郭永怀和李佩先生合葬处,雕塑下方,一句铭文清晰可见:“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李佩和大科学家丈夫伉俪情深时间回到1938年,时年20岁的李佩不顾父亲的反对,从容地离开北京的家。她和两个同学会合后一同搭船离开天津,先去香港,再转道河内,最终到达昆明,就读西南联大。昆明作为中国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是日军飞机重点光顾的区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无论是上课,还是宿舍休息,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联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5期2018-07-29

  • 伟大中国心:郭永怀、李佩夫妇的传奇人生
    工关系学院留学生李佩李佩谈吐文雅、举止娴静、服饰得体,也引起了郭永怀的注意。由于都喜欢古典音乐,两人越走越近。1948年春,他们在纽约州小城绮色佳市市政厅结婚,市长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婚后,他们把家安置在绮色佳市中心的一幢三层花园别墅,步行15分钟就可抵达著名的绮色佳瀑布,周围有博物馆、图书馆、咖啡馆和中小学校。那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宁静、富足、幸福。李佩将家布置得温馨舒适,他们在晚餐后一起喝咖啡、听音乐、散步,并一同招待朋友、同事和学生。毅然回国献身

    妇女生活 2018年4期2018-04-20

  • 李佩 冲破阻碍返故乡
    王海珍李佩的一生波澜壮阔。历经无数历史节点。李佩,原名李佩珍。在北京大学上大学时,觉得名字俗气,自作主张把名字的最后一個字“珍”去掉。改名李佩。她的一生,似乎都在抗争,用她独有的方式。年轻时性格活跃热情1918年,李佩在北京出生,是家中长女。1941年,她从西南联大毕业,去了重庆的中国劳动协会工作。这是当时的进步协会,旨在“研究劳动问题,积极唤起劳动界本身觉悟,促进全国民众服务精神”,协会成员里既有中共地下党员,也有进步人士。李佩到中国劳动协会工作的第二年

    中华儿女 2018年1期2018-04-09

  • 郭永怀夫妇的传奇故事『两弹一星』元勋
    语教研室离休教授李佩。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凝聚了郭永怀一生的报国情怀,经年累月接受数以万计后学者的观瞻,就像火炬一样照亮了莘莘学子的未来。而在李佩教授的心里,奖章的捐赠是“起点教育作用”。老人对于奖章价值的理解朴实无华,让人感动——不管什么东西,只有放对了地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在丈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不幸遇难48年后,2017年1月12日,99岁的李佩因病在北京去世,她曾说过“想与老郭埋在一起”。2017年4月5日,夫妻俩的合葬仪式在北京举行。近半个世纪后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10期2018-04-09

  •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夫妇的传奇故事
    语教研室离休教授李佩。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凝聚了郭永怀一生的报国情怀,经年累月接受数以万计后学者的观瞻,就像火炬一样照亮了莘莘学子的未来。而在李佩教授的心里,奖章的捐赠是“起点教育作用”。老人对于奖章价值的理解朴实无华,让人感动——不管什么東西,只有放对了地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在丈夫为中国核武器事业不幸遇难48年后,2017年1月12日,99岁的李佩因病在北京去世,她曾说过“想与老郭埋在一起”。2017年4月5日,夫妻俩的合葬仪式在北京举行。近半个世纪后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4期2018-04-08

  • 李佩:永远不老的“应用语言之母”
    黑潇李佩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人赞其为“年轻的老年人”。她曾代表中国女性在国际会议上第一个发声,80岁仍站在讲台上为博士生讲授英语,随后开办中关村专家论坛并自任主持;95岁那年,组织人员完成钱学森在美国20年的英文论文集的翻译。70岁的李佩离休后,觉得可以暂時把学术问题放一放,多在公益事业上下功夫,为社会做些事情,便联合北京大学几位热心老年事业的教授共同成立“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为所在社区的老人们组织医疗保健讲座和咨询,提供义诊等各种便利。同时,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7期2017-11-07

  •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元勋郭永怀的遗孀李佩先生,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學的同事颜基义先生,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在她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眼中,李佩是这样的一个人:“100年里,我们所见的书本上的大人物,李佩先生不但见过,而且一起生活过、共事过,她见过太多的是是非非、潮起潮落。钱、年龄对她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一个连孤独都不惧怕的人,还惧怕死亡

    人民周刊 2017年12期2017-08-02

  • 树上的风筝
    李佩珊一yì天tiān,小xiǎo熊xiónɡ在zài山shān坡pō上shɑnɡ放fànɡ风fēnɡ筝zhenɡ。突tū然rán,一yí阵zhèn大dà风fēnɡ吹chuī过ɡuò,把bǎ风fēnɡ筝zhenɡ吹chuī落luò到dào了le树shù上shɑnɡ,急jí得de小xiǎo熊xiónɡ哇wā哇wā大dà哭kū。这zhè时shí,长chánɡ颈jǐnɡ鹿lù路lù过ɡuò,看kàn见jiàn了le伤shānɡ心xīn的de小xiǎo熊xiónɡ

    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 2017年10期2017-06-20

  • 一堂耗时近百年的美德课
    的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教授,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国最后一位贵族”。李佩教授七十多岁时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每个星期要上四节课,有一位助教从她身上发现了一个现象:一个星期里,李佩在课堂上从没有穿过同一件衣服。今天穿马甲碎花连衣裙,明天就改换唐装外套,然后还会有小衫短装外套、绣花套头针织衫等,着装不但得体大方,还很漂亮。发现这一现象后,助教暗想:想不到赫赫有名的李教授竟然如此肤浅,因爱美而扮成“老来俏”。于是,他心生不屑,半开玩笑地对李佩说:“李教授70岁尚

    知识窗 2017年5期2017-05-17

  • 交流
    为好文章的是:《李佩:坚强源自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我的人生已没有秘密”—— 访“茅台教父”季克良》《鲁迅有没有给毛泽东送火腿?》《查良铮夕阳熠熠》《绝境即胜境》《中国质量人才培养的窘状》《美国五角大楼的十大谜团》等;您不喜欢的文章有哪些?多位读者认为,《招财猫举起的是左爪还是右爪?》《为什么不開心》《唯有孤独可养心》《咸丰大洗牌》《关于小人》等。您最近在读什么书?读者来信很多,只能举例:高旗:《银发中国》(穆光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7);练

    中外书摘 2017年5期2017-05-13

  • 传奇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瑰”。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中科院最美的玫瑰81岁那年,这位老人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了。没人看到当年时近8旬的她流过眼泪。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在她家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

    现代妇女 2017年5期2017-05-11

  • 郭永怀:两弹元勋伉俪往事
    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也在此与他合葬。一对天人相隔近50年的爱人,在此永远相依。墓碑上镌刻的铭文清晰可见:“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两位先生长眠于此,守望着这片土地科技的腾飞。他们“带走了一个时代”一抔黄土,一束白菊,没有繁冗的仪式,没有高级别官员的致辞,在亲友和师生的缅怀和注目下,“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及其夫人、我国应用语言学家李佩二人的骨灰合葬一处。阔别49载,两位先生以这种形式再次相逢。这天是4月5日,清明节后的第一天,合葬地点选在

    齐鲁周刊 2017年14期2017-04-26

  • “中科院最美玫瑰”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玫瑰”。她,就是李佩先生。传奇开端,执信仰前行1918年,李佩出生于江苏一个富裕之家,父亲是商人,十分宠溺几个女儿,以“珍珠珊环”为她们取名,李佩原名便是“李佩珍”。但父亲思想很老旧,李佩几姊妹被允许上教会学校,但不允许上大学。李佩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经济系,父母不让去,非让她读女子文理学院,她抗争了好久,才说服了父母。进入大学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佩”,脂粉气的珍啊珠啊的,跟她不合。“七七事变”爆发后,大学停课,李佩拿了家里的

    妇女 2017年3期2017-04-20

  •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李佩1917年出生,193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47年2月,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次年2月与郭永怀结婚。1951年,在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举家回国。1961年2月,李佩先生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1978年,李佩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直至1999年离开讲台,李佩先生在中国科大从事外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3期2017-04-14

  •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李佩,年轻的老年人
    院大学外语系教授李佩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9岁。李佩先生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她曾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她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英语教授,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给博士生上课;她81岁时创办了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10多年间开设了600多场……李佩先生因此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人物素描 将生命融入教育1961年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5期2017-04-10

  • 她是中国真正的“贵族”
    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在北京去世。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8期2017-04-06

  • 李佩:坚强源自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
    从玉华李佩(1918—2017),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她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七十多岁学电脑,近八十岁还给博士生上课,81岁时创办中关村大讲坛……2017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进入人生的第九十九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三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

    中外书摘 2017年3期2017-03-15

  • 传奇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在京去世。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当我们为“网红”不断喝彩时,有没有人还记得那些真正为中国做过贡献的人?1.中科院最美的玫瑰81岁那年,这位老人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唯一的女儿郭芹病逝了。没人看到当年时近八旬的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7年2期2017-03-01

  • 13号楼的故事
    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了吧。谁能想象得到,这盏“中关村明灯”的事业,竟是从她花甲之年才开始起步。1978年前后,年近六十的李佩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系,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李佩就自己编写,再油印出来发给学生。后来,这些教材成为经典,被沿用至今。八十岁的时候,李佩才真正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开始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过,她的晚年也闲不住,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一直“讲”到2011年,一共举办过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大腕儿”

    中国青年 2017年2期2017-02-16

  • 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也大不如以前了。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次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

    中外文摘 2016年7期2016-12-20

  • 忍耐富贵
    )小川未明 译/李佩]忍耐富贵[(日)小川未明译/李佩]这是一只又轻又薄又讲究的茶碗,碗身像透明的白玉,碗底还有老爷的纹章。那个制作者——全国有名的陶瓷匠毕恭毕敬地把它呈到老爷面前:“这是我为老爷特制的茶碗,尽可能做到了又轻又薄,不知老爷喜不喜欢。”老爷接过茶碗欣赏了一番,见果真又轻又薄,轻薄到让人拿到手里不觉得拿着东西。老爷问:“茶碗的好坏何以区分呢?”匠人回答:“所有的瓷器以轻、薄为贵。又重又厚的,就不算是好茶碗。”老爷点了点头。从这天开始,这个茶碗

    文苑 2016年5期2016-11-26

  • 她才是中国真正的“贵族”
    从玉华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在她家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33期2016-11-24

  • 李佩:中关村99岁传奇老太太
    从玉华李佩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她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在李佩家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坐过的客人有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2009年11月,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裹着长长的白围巾的李佩被“理所当然”地请

    百姓生活 2016年5期2016-11-18

  • 做个铺路人
    做个铺路人◎段雨李佩(1918—),江苏镇江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改变了李佩的一生,从北大到西南联大再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他们的人生轨迹注定要重合在一起。在外人眼里,李佩是美丽优雅的科学家夫人。1956年跟随郭永怀回国后,李佩婉拒了外事局局长的邀请,“老郭离开中国已经17年了,对国内生活和情况非常隔膜,女儿还不会讲中文,我还是留在家里比较好。”鲜有人知的是,这个每天在郭永怀包里放一个苹果的低调夫人,大学毕业后曾出色地组织过许多重大社会

    莫愁 2016年13期2016-11-15

  • 蔡智研究生作品选
    4cm×68cm李佩/舒颜递异香 中国画 180cm×97cm雷文军/南国情韵 中国画 180cm×97cm雷文军/雨过枝头 中国画 180cm×97cm李佩/漫漫春华 中国画 180cm×97cm范少男/落叶归根 纸本工笔 180cm×97cm覃肖莹/采夏归来 中国画 228.8cm×180cm覃肖莹/暖春 中国画 180cm×97cm王菁/舒卷有余情 中国画 138cm×68cm徐青/花香如影 中国画 179cm×95cm徐青/红袖舞娉婷 中国画 17

    美术界 2016年9期2016-10-21

  • 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文 从玉华李佩: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文从玉华她是“两弹一星”元勋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但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位老人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唯一的女

    传记文学 2016年6期2016-09-16

  • 李佩:中国的居里夫人
    大讲坛”。她就是李佩,“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中关村的明灯” “年轻的老年人”。“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这位百岁老人的住所,就像她本人一样,颇有些年岁和绵长的掌故。中关村科源社区的13、14、15号楼里,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郭永怀、赵九章、顾准、王淦昌、杨嘉墀、贝时璋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如今,破败不堪的“科源社区”牌子,“科”字只剩下了“斗”字,老楼的楼道里贴满了“疏通

    时代报告 2016年10期2016-09-10

  • 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 从玉华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从玉华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她曾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曾开设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规格还高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能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她被“理所当然”“舍我其谁”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她就是李佩,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3期2016-08-01

  •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坐过这个沙发。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进入晚年后,她创办了比央视“百家讲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年6期2016-06-25

  • 做个铺路人
    元勋郭永怀改变了李佩的一生,从北大到西南联大再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他们的人生轨迹注定要重合在一起。在外人眼里,李佩是美丽优雅的科学家夫人。1956年跟随郭永怀回国后,李佩婉拒了外事局局长的邀请,“老郭离开中国已经17年了,对国内生活和情况非常隔膜,女儿还不会讲中文,我还是留在家里比较好。”鲜有人知的是,这个每天在郭永怀包里放一个苹果的低调夫人,大学毕业后曾出色地组织过许多重大社会活动,并因一口流利的英语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参加过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

    莫愁·智慧女性 2016年5期2016-05-18

  • 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李佩教授
    元勋郭永怀的遗孀李佩教授文/杨子她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选录学生。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都是各领域“名角儿”,黄祖洽、杨乐、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名家,都登过这个大讲坛。惟一的女儿郭芹病逝,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她流过泪。几天后,像平常一样,她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进入人生第99个年头,李

    金秋 2016年13期2016-05-18

  • 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但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当年,郭永怀、李佩夫妇受钱学森邀请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郭永怀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忙碌着。1968年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赶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飞机却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克制到令人心痛。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去内蒙古下乡当知青,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们卷进漩涡。更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11期2016-04-20

  • 李佩:跨越百年的尊严与力量
    付晓英李佩先生的一生波澜壮阔,堪称传奇。传奇的开端1938年初,20岁的李佩离开天津的家,与两位女同学一起坐船南下到昆明的西南联大读书。李佩此行是不辞而别,但之前已在同学家里给自己的父母留了字条。这是她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可是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李佩出身于书香门第,而她却形容自己的父母“完全是旧社会的人”。李佩的祖父是江苏镇江的小商人,祖父把希望寄托到她的父亲李保龄身上,李保龄不负所望,先考取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后来又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15期2016-04-15

  • 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中人。如今,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包括温家宝。她曾跑

    东西南北 2016年5期2016-04-08

  • 一生做时间的敌人
    国门。她的名字是李佩,如今已进入人生的第99个年头。比院士还院士在李佩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都曾是那个沙发的客人。有时人来得太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这个经历过风浪的女人,在年轻时做了很多擦边的事,有的甚至是“提着脑袋”在干。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李佩就向学生介绍美国大学招收研究生的办法,鼓励大家申请自费留学。刚刚文革结束,人才匮乏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6年4期2016-04-06

  •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第九十九个年头,李佩大脑的“内存越来越小”,记忆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个月给保姆发了3回工资;她说现在的电视节目太难看了——“民国的人去哪儿了?”在她狭小的客厅里,那个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发,60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白春礼、朱清时、饶毅、施一公……都曾坐过那个沙发。但是有时人来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儿,都得坐小马扎。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进入晚年后,她创办了比央视“百家

    读者 2016年8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