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

  • 刘师培对中国伦理学独立化学科化的创造性探索与贡献
    育的迫切需要。刘师培、蔡元培、杨昌济、谢无量等人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内在需求,开始了构建独立化学科化的伦理学学科的求索和研究工作。刘师培基于“今东、西各国学校之中,伦理一科,视为至要”[1](126)的需要编撰并于1906 年推出了《伦理教科书》。该教科书立足近代以来古今中西之争的现实并试图作出某种调和性的整合统观,有着梁启超所言的“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和“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2](45)的建构性特点,为中国伦理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探索建构独立化

    伦理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11-22

  • 刘师培中国文学观念的易学阐释
    李瑞卿刘师培中国文学观念的建构,是在清末民初随着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中国士人在文化上寻求自立,保存国粹,在文学上既接受现代观念又正视民族传统的背景下完成的。概括而言,刘师培中国文学观念在学理上面临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他面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的冲击,以及由之而来的纯文学与杂文学之分。比如,对于文学本质问题的回答,刘师培论文学“隐法《雕龙》”(《刘申叔遗书》700),既探求文之本质,更重视文的体制规范。此外,纯文学与杂文学观念之分涉及如何看待文学的审美性与情感性

    文艺理论研究 2022年4期2022-09-15

  • 刘师培形象初探
    710119)刘师培生活的时代正是梁启超所说的过渡时代,是中国整体性、持续性的社会转型时期,“旧的社会系统的解构与新的社会系统的建构构成近代社会转型的二重基本运动”(1)马敏:《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等全方位遭受着西方的冲击,亦新亦旧、新旧混杂。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开始松动,朝着“四民平等”的方向发展,士的地位逐渐下降,士阶层逐渐开始分化。乔志强分析了在近代中国相同的社会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现代己身伦理论的深蕴与意义 ——以刘师培为中心
    期的重要人物,刘师培与蔡元培、杨昌济、谢无量等一起为建构学科化系统化的中国伦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师培的《伦理教科书》、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杨昌济的《修身讲义》、谢无量的《伦理学精义》开创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学科,并对己身伦理、家族伦理、国家伦理和社会伦理等作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释与论述。他们的己身伦理论既对中国传统修身或修己之道予以整体性的批判与继承,又结合西方自我实现的个人伦理或个体道德予以借鉴与吸收,并将其与近代以来中国新式学堂培养个体自

    东南学术 2022年6期2022-02-16

  • 黄侃拜师
    给章太炎拜年,刘师培接着到来。三人围坐在一起闲谈,刘师培很羡慕章太炎拥有黄侃这般优秀的徒弟,不禁感叹:“我怎么就碰不到一个好学生呢?”听到这话,黄侃问:“我来做你的关门弟子如何?”刘师培回答:“别开玩笑了,你的学识足以让人倾倒,再说你早有名师在上,岂可屈尊于我的门下?”黄侃立即起身,说:“只要你不认为我有辱门庭,我就按规矩行拜师大礼。”若不是章太炎阻止,黄侃当即就准备下跪拜师。在章太炎看来,刘师培只年长黄侃两岁,屬年龄相仿。刘师培也以为黄侃不过是戏言。没想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11期2021-11-24

  • 刘师培语言哲学探赜
    :学界鲜有关注刘师培的语言哲学。按照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和语言的意义问题来考察,刘师培语言哲学思想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刘师培从语言文字的来源与本质、字义起于字音、转注的语言哲学意义三个方面,以语言哲学说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后半部分,刘师培以语言文字可窥政治治化之浅深、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两个方面,说明语言的意义问题。通过考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刘师培语言哲学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这种矛盾与张力是刘师培思想中的“反西化的西方主义”与“反传

    江淮论坛 2021年3期2021-07-14

  • 开拓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代著名经学大师刘师培先生两部学术著作《中国中古文学史》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的汇编本,它作為中国首套系统梳理中华学术百年发展历史的大型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商务印书馆于2010年编辑出版。学术界视这两部著作为近代中国断代文学史编纂的奠基性作品,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刘师培曾考中过举人,后经蔡元培聘请任北大文科教授,先后开设“六朝文学”“文选学”等课程,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传世。刘师培把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11-28

  • 刘师培国粹观对构建当下文化自信的启示
    提要】近代学者刘师培的国粹观中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体认,这是文化自信立足的基石。他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的文化自觉,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这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觉传承。同时,刘师培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从容有余地借用西方理论方法阐发中国传统学术,促进其现代转型,这种对异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使文化自信维度更为充实丰满。由于政治观念和时代环境的多重原因,刘师培的国粹观表现出一些文化偏差和失误,启示当下要注重树立和构建具有体系性、生长性与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1期2020-11-17

  • 古今之辩:刘师培与康有为的经学距离
    蔡俊摘 要:刘师培从学术立场出发对康有为变法理论进行了三个主要方面的诘难:一是古文经作为传统经典不应被废除;二是古文经非“伪经”;三是对孔子立教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批驳。刘师培的《国学发微》通过梳理古今文经的发展阐释了刘氏对古文经学的推崇以及想要复兴诸子学,康有为则是极力“尊孔复古”。本文对比了二人不同的经学态度,并分析其原因。关键词:刘师培;康有为;古今之辩;国学发微本文拟以《国学发微》中的经学史为主要依据从古文经废弃问题、孔子宗教问题入手对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2020-08-14

  • 刘师培复兴国学原因探析
    要的社会思潮。刘师培作为国粹派的领军人物,他的国学思想流变值得我们探讨。关键词:刘师培 国学 原因一.“国学”思想之源流(一)深厚的经学背景刘师培1884年出生于经学世家,曾祖父刘文祺、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都是恪守乾嘉汉学传统的知名学者,但是三代人的功名仕途都不顺利,因此致力于传统经史研究。刘师培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对于国学传统耳濡目染,加之他天资聪颖,从开蒙时便饱读诗书,而且可以过目成诵,可谓天赋异禀。刘师培在母亲的教导下,八岁便学会了《周易》的变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文心雕龙》与刘师培文论的建构与变迁
    文论之一,也是刘师培重要的文论资源。 他盛赞《文心雕龙》“集论文之大成”,①并将其视为自古论文之作中首屈一指的作品。 仪征刘氏对《文心雕龙》多有研究:刘毓崧(刘师培祖父)考定《文心雕龙》成书于齐代,刘师培也有模仿《文心雕龙》体例而成的《文说》和《文心雕龙》的若干种讲义。 刘师培往往被视为《文选》派,却少有人注意到《文心雕龙》对他的影响。 通过研究《文心雕龙》资源在其前后文论中的应用,也可以考察刘师培文论的建构及变迁。一、模仿之作《文说》与骈文正宗论的确立《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4-26

  • 刘师培的义例观与刘氏家学*
    作。另一方面,刘师培治《左传》则着力于阐释、构建“左氏义例”,与其祖、父的治学重心大相径庭。因此,有学者认为刘师培提出的“义”的课题是对家学的偏离。①罗军凤云:刘师培“在家学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左传学礼、事、义三大课题,分别是对家学的传承、拓新与偏离。尤其在《左传》的义例问题上,刘师培的治经方法及最终成果,偏离了家学中不杂今文学说的根本宗旨”。见罗军凤:《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5页。罗氏又云:“刘文淇认为贾、服等人杂引公羊之

    思想与文化 2020年2期2020-02-25

  • 艺术史写作的中国范式
    史书写案例——刘师培《中国美术学变迁论》与李泽厚《美的历程》入手,探讨涵盖各门类艺术的艺术史写作的中国范式与样态。刘师培与李泽厚不约而同地围绕着“文化轮毂”模型,将中国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变迁,编织到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心理与集体感性的积淀与演进历程之中,以一种跨门类艺术史书写回应着时代的整体关切。所不同的是,其时倡言革命的刘师培,用以编织艺术史叙事的“文质代变”模式,所预设的历史主体是群体性的汉民族共同体。而试图告别革命的李泽厚,用以结构艺术史叙事的“内外更迭”

    当代文坛 2020年5期2020-01-20

  • 刘师培中西文化观的历史考察*
    100871)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刘师培出生经学世家,自幼便饱读诗书,国学功底深厚,学术著述总量超过400多万字,内容涉猎广泛,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和政治人物。刘师培1903年来到上海,在这里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1907年逃亡日本东京,开始倡导无政府主义;1908年公开叛变革命,归于端方幕下;清政府被推翻后,刘师培辗转多地,于1917年来到北京大学,并于1919年在这里结束了自己颠沛流离、彷徨迷茫的短暂一生。关于刘师培

    江淮论坛 2019年1期2019-11-12

  • 刘师培的 成功“秘籍”
    姚秦川刘师培从小就记忆力超群,许多文章他看一遍就能记在心里。有一次,冶春后社诗人程善之从上海买回一张新出版的蒙古地图,带到扬州府中学后,他邀请刘师培、方地山二人共同观览。到了中午时分,佣人喊他们去用餐,程善之先去,但等了半天也不见刘、方二人,于是程善之便前去催他们吃饭。不一会儿,刘师培来了,但方地山却没有来。程善之便再次催促,方地山回答道:“我刚刚在默记蒙古地名。”程善之听后非常吃驚,要知道一张蒙古地图有上千个地名,而且名字都千奇百怪,十分难记。仅仅一两个

    故事家·花开不败 2019年6期2019-09-22

  • 清学史论淮安学人综述
    。江藩、阮元、刘师培、梁启超、钱穆等在各自的清学史著作中先后有论述,不同著作因作者的观点与侧重点的不同,对淮安学人叙录、论述的详细与人数亦不同,其中对阎若璩评价最高。文章对此类著作相关论述作一个梳理与总结。关键词:清学史;淮安学人;江藩;刘师培;梁启超;钱穆中图分类号:G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075-05梁启超在《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言:“一代学术几为江浙皖所独占”[1]2在论及江苏时又言: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9-10

  • 刘师培轶事三篇
    木匠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 ,扬州人。虽然他只活了36岁,却是一代经学和史学大家,学问与章太炎齐名。一、好记性刘师培从小就聪明过人,记忆力超强。读书总能“一目辄十行下,记诵久而弗渝”。一次,冶春后社的诗人程善之从上海购得新出版的蒙古地图一幅,回到扬州后,邀刘师培与方地山(清末民幻著名学者、书法家,善作对联,有“民国联圣”之称)二人共同浏览。时近晌午,佣人来喊他们吃午饭,程先去了,等了许久,仍不见刘、方二人。于是,程又叫人去催。一会儿

    北广人物 2019年7期2019-03-21

  • 刘师培赋学批评述略
    中国传统文学。刘师培即是其中的典范,其融会传统学术与西方理论,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超凡的胆识斩断葛藤、扫除尘雾,构建新的批评体系。其赋学批评即在经学的评价语境下,打破“诗源说”的狭窄视域,以宗骚解构诗教的评价标准,架构了新的赋源系统,对赋学理论的建构亦有梯梁后学的价值。刘师培无赋学专论,其赋学批评虽星散于《文章原始》(1905)、《论文杂记》(1905)、《文说》(1905—1906)等文章学论文中,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赋学体系。一、 “诗为赋源”:刘师培赋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1-04

  • 汉文气味,最为难学 ——刘师培的汉文鉴读
    唐”,近代学者刘师培亦对汉文推崇备至,认为“汉文气味,最为难学”。然刘师培所说之“汉文”,其指向在“东汉文”,与古文派文统所推崇之“西汉文”有着本质的差别。在桐城派古文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学背景下,刘师培极力推扬东汉文之地位与价值,显然极具深意。本文要讨论的是,刘氏所提倡的“汉文气味”有哪些独特内涵?其推崇东汉文之真实目的何在?其意义与价值何在?一、蔡邕“精雅”:汉文典范在汉代文人中,蔡邕是刘师培提及最多、评价最高的一位,被推为在“东汉文人中尤为杰出”,其所作

    名作欣赏 2018年15期2018-07-12

  • 黄侃的真性情
    人捧腹。黄侃和刘师培曾为好友,刘师培比黄侃年长两岁,因刘师培“以筹安会招学者称说帝制”,黄侃与其决裂。刘师培为仪征刘氏经学传人,家学渊源深厚,“说经有法”,后不幸身染重疾。黄侃既慕其经学造诣,又担心刘之学失传,便拜刘师培为师,入刘氏门下,“执挚称弟子”,一时成为学界美谈。“齿虽相若,道则既尊”,黄侃对刘师培的敬重基于学识,非为名利。此后多年,或为刘师培整理遗稿,或逢刘师培的忌日以“今日先师仪征刘君诞辰”的日记方式默默悼念。尊师重道情之真切,令人动容。黄侃手

    传记文学 2018年3期2018-03-21

  • 黄侃拜师
    给章太炎拜年,刘师培接着到来。三人围坐一起闲谈,刘师培很羡慕章太炎拥有黄侃这般优秀的徒弟,不觉感叹:“我怎么就不能碰到一个好学生呢?”听到这话,黄侃问:“我来做你的关门弟子如何?”刘师培回答:“别开玩笑了,你的学识足以让人倾倒,再说你早有名师在上,岂可屈尊我的门下?”黄侃立即起身,说:“只要你不认为我有辱门庭,我就按規矩行拜师大礼。”若不是章太炎阻止,黄侃当即就准备下跪拜师。在章太炎看来,刘师培只年长黄侃两岁,属年龄相仿。刘师培也以为黄侃不过是戏言。没想到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1期2018-03-13

  • 刘师培的诗艺
    坛点将录》中拟刘师培为地飞星八臂哪吒项充,此排名在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为第64位,汪氏称刘诗“由亭林上窥浣花,气韵深稳。又五言出入鲍谢,自然高古。入蜀以后,诗境益拓,气体益高,盖学人而兼诗人也”*引自郭院林:《彷徨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178页。。刘师培11岁学诗,领略到文字本身的美妙,蔡元培《刘君刘师培事略》中有言:“一夜月色皎然,讽诵之顷,恍然有悟,遂喜为试赋,曾作《水仙花赋》。又穷一、二日之力,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08

  • 刘师培的“资产阶级”概念 ——以《衡报》为中心
    进入中国语境,刘师培、何震等在他们创办的无政府主义刊物《天义》和《衡报》中率先对这个概念进行了中国化的诠释与实践。相比于《天义》对“资产阶级”概念的翻译和学理介绍,《衡报》所呈现的“资产阶级”概念则与中国社会和革命发生了关联。在《衡报》中,刘师培等在讨论中国民生问题、无政府共产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策略时,因对革命主体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资产阶级”的内涵也相应有所不同。他们通过对“劳民革命”和“农民革命”的论证,将“资产阶级”概念融入了关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

    学海 2018年6期2018-02-20

  • 刘师培与何震:名为夫妇,情如狮羊
    民国学人刘师培与著名女权主义者何震是一对夫妻,刘学问虽大,却很怕老婆。张继曾回忆说:有一个晚上,刘师培慌慌张张地冲进他家,喘息不定之时,外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叩门声。只见刘面色惨白,哆哆嗦嗦地说:“必是我太太来了,怎么办?我非躲起来不可!”说完就闪电般地冲进了卧室,并迅速钻到了床底下。他开门后,发现是一位朋友,就进卧室叫刘出来。但刘认为他骗他,无论如何都不肯从床底下钻出来。最后,他无计可施,只好趴下把他从床底硬给拽了出来。何震曾向苏曼殊学画。苏到日本后,尝

    北广人物 2018年4期2018-01-27

  • 刘师培的天资
    刘师培生有异相,尻部有一根长不及寸的无骨肉尾,左足正中有一块龙眼大小的鲜红方记,故被称为“老猿再世”,此为聪明异常之兆。刘师培也确自幼天资聪颖,“为人虽短视口吃,而敏捷过诸父,一目辄十行下,记诵久而弗渝”。他8岁开始学《周易》,10岁曾在两天中作《凤仙花》绝句百首,被称为“神童”,12岁已遍读“四书五经”,17岁进学,18岁中秀才,19岁中举,可谓少年得志。程善之曾对冶春后社社友杜召棠说,一天,他从上海购得一张蒙古地图,回到扬州府中学堂后,与刘师培、方地山

    北广人物 2018年2期2018-01-13

  • 大师拜大师
    越的学者,他与刘师培本是比肩而立的国学大师,而他突然拜年龄相仿的刘师培为师,一时成为轰动学界的大事。事情是这样的,黄侃与刘师培在北大共事时,一天,黄侃去刘家串门,看到一位北大学生正在向刘师培请教问题,然而刘师培回答起来却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等学生离开后,向来说话耿直的黄侃责怪刘师培老师当得不够认真。刘师培叹了口气,说:“孺子不可教也。”身患严重肺病的刘师培自知时日无多,说到这儿不禁伤感起来,说:“我家四代传经,想不到在我这里断绝了。”黄侃自知自己刚才说话语

    山海经 2017年11期2017-07-18

  • 一字之差
    个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培的墓地”。這个“无政府主义者”会是刘师培么?不错,此前刘师培的政治身份的确是无政府主义(还有他的妻子何震),不过,自从他在日本与同盟会的弟兄们搞翻了之后,甚至变节成了清廷的鹰犬,乃至臭名昭著、栖栖惶惶,最终于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大学教席任上,时年仅三十六岁,那么,“五四”时的“一师”学生会去祭扫他么(且不论是否会是在“后五四”时期,以及其墓地究竟在哪里)?这是明显的口误或笔误。或许这里有一字之差,那个墓地当系“无政府

    读书 2017年5期2017-05-05

  • 谁懂得多,我就做谁的徒弟
    给章太炎拜年,刘师培接踵而至。三人围坐一起闲谈,刘师培很羡慕章太炎拥有黄侃这般优秀的徒弟,不觉感叹:“我怎么就不能碰到一个好学生呢?”听到这话,黄侃问:“我来做你的关门弟子如何?”刘师培回答:“别开玩笑了,你的学识足以让人傾倒,再说你早有名师在上,岂可屈尊我的门下?”黄侃立即起身,说道:“只要你不认为我有辱门庭,我就按规矩行拜师大礼。”若不是章太炎阻止,黄侃当即就准备下跪拜师。在章太炎看来,刘师培只年长黄侃两岁,属年龄相仿。而刘师培也以为黄侃不过是戏言,没

    做人与处世 2017年6期2017-04-19

  • 刘师培的黄帝明堂研究
    解,从典型案例刘师培的观点及其源流出发,深入分析黄帝明堂制度。分析认为,明堂制度萌芽于神农时代,正式形成于黄帝时代;黄帝明堂存在名异实同现象;明堂的功能主要是教化万民,虽然当时已从明堂中分化出承担类似功能的学校,但是仍然以明堂為主;黄帝明堂形制历来有五室、九室十二堂之分,体现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关键词:晚清;刘师培;黄帝;明堂中图分类号:K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6)03001204[GK-2!-2]黄帝在中国上古史和近代史上究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3期2017-04-06

  • 刘师培的白话创作及其民间视野
    362021)刘师培的白话创作及其民间视野黄春黎(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由于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晚清之际的革命人士十分注重利用白话形式宣传自己的主张。刘师培积极尝试运用白话语言,他的白话创作主要包括政论、传记、学术研究三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为革命服务。由于白话语言创作经验的缺失,刘师培的白话创作明显借鉴了民间说话艺术和民间叙事策略,力图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鼓动民众的革命热情,进而深入推广革命思想。革命目的、白话形式、民间视野三者相结合,是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7

  • 刘师培“国学”的“东学”渊源
    6)学术考辨刘师培“国学”的“东学”渊源史少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也曾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1907年,刘师培在章炳麟等人的邀请下,携夫人一同东渡日本,其思想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其一,刘师培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最早使用“国粹”词汇的国学者之一,据学者考证,“国粹”一词,是日本学者把英语Nationality一词翻译成日文的词汇。东渡日本的刘师培也深受日本“保粹”派的影响,

    管子学刊 2017年2期2017-01-27

  • 大师这样对付老师
    出版。国学大师刘师培一家五世治《春秋》,但对历法问题没有弄懂,《春秋长律》不能定稿。1910年,刘师培请当时担任军职的徐绍桢校勘《春秋长律》:“闻先生历算精深,请校阅疑误,则小子无遗憾,先人当罗拜矣。”见刘师培一脸恭谦,徐绍桢摆起谱来:“你诚心诚意请我校正,明天应当准备好衣冠,捧书来,我看看书稿,我能修改,你再穿好衣冠,行完跪拜大礼之后,我秉笔校正。”第二天,刘师培果然具衣冠捧书来,徐绍桢认真阅读了两三个小时,对刘师培说:“错误甚多,不仅条签疑难也。当尽半

    幸福·悦读 2016年5期2016-09-08

  • 刘师培报刊活动及报刊思想研究
    摘要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其报刊活动与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相互交织。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前期主要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中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及教育思想,后期主要宣传保存国粹、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新文化运动。刘师培的报刊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刘师培的报刊活动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学者形象的典型之一,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复杂性。关键词刘

    新闻界 2016年8期2016-05-14

  • 刘师培文学起源观考论
    黄春黎摘要:刘师培以“古学出于史官”为核心,系统地构建了他所认为的学术是出于官守的理论主张,对其文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加上学术发展的趋势,刘师培以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上古社会的实际,认为后世学术出于史官,从而系统解决了孔子与中国学术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刘师培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学起源的问题,认为文学出于巫祝之官,文学与六艺、诸子乃是同源而异派,他的这一看法对于提高文学的地位以及认识文学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刘师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05

  • 刘师培文学起源观考论
    10275)刘师培文学起源观考论黄春黎(中山大学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275)摘要:刘师培以“古学出于史官”为核心,系统地构建了他所认为的学术是出于官守的理论主张,对其文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加上学术发展的趋势,刘师培以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上古社会的实际,认为后世学术出于史官,从而系统解决了孔子与中国学术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刘师培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学起源的问题,认为文学出于巫祝之官,文学与六艺、诸子乃是同源而异派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3

  • 章太炎不念旧恶
    党人兼经学大师刘师培刘师培背叛革命,投靠清廷两江总督端方幕府之后,章太炎与之断绝往来。政治风云变幻无常,辛亥革命爆发,端方死于非命,刘师培也下落不明。同为章太炎、刘师培弟子的刘文典担心刘师培的安危,找到章太炎,求他伸出援手。不断,章太炎早已把给四川都督尹昌衡求助的电报稿拟好。只见电文写道:“姚广孝劝明成祖:殿下入京,勿杀方孝孺,杀方孝孺则读书人绝矣……申叔若死,我岂能独生?”姚广孝,明朝僧人,通儒术,工诗画,他曾与朱棣定策起兵,成祖即位,功为第一。方孝孺

    中老年健康 2015年9期2015-05-30

  • 刘师培的“六经皆史”论探析
    200433)刘师培的“六经皆史”论探析崔 庆 贺(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上海 200433)刘师培对章学诚的 “六经皆史”论进行了一系列发挥,把“六经皆史”发展成“古学出于史官”,赋予了此论复杂的含义。从学术源流到诸子升降,从政教盛衰到今古文之争,从经史关系到官师分合,刘师培的申论以史家的立场将经史之学进行了深层次、多向度的分析与转换。其“六经皆史”论反映出晚清大变局下学术与时局互相因应的多重内涵,也反映了近代学术转型下经、史、子关系的高下转变。刘师培;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4-10

  • 从革命思想到国粹思想—— 刘师培传记作品研究
    粹思想 —— 刘师培传记作品研究刘鹏超(天津城建大学 社会科学部,天津 300384)摘 要:清末民初,刘师培是位知名人士。在学术界,对他传记作品的研究尚属薄弱。从1904年到1909年,刘师培撰有25篇传记,包括明末志士传、游侠义士传、古代名人传、近世学术名家传、孝子贤妇传。这些传记作品反映了他从革命思想过渡到国粹思想的心路历程,体现他个人思想的多重面向,是研究他思想特征的重要表征。关键词:刘师培;革命思想;国粹思想;传记刘师培(1884-1919年),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2-13

  • 探本抉原 革故鼎新——刘师培《文说·宗骚篇》研究
    原革故鼎新——刘师培《文说·宗骚篇》研究李文(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摘要:近代楚辞学是楚辞学破旧立新的轫始,刘师培的楚辞研究则是此时期楚辞学走向新变的代表。刘师培1906年发表了《文说·宗骚篇》,论骚锐意创新,对于楚辞的起源与流贯提出了新见。刘师培论文推重楚辞,将楚辞视为文章之祖,体兼六经,秉承诸子。集六经之菁华,括诸子之旨要。刘师培认为楚辞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非复“六经”所比拟,解构了前贤“变风变雅”之说,反拨了“异乎经典”说,肯定了以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6期2015-02-02

  • 试论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
    晖 曾小月试论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王 晖 曾小月出生于经学世家的刘师培,是清末学界公认的学术奇才。他精深的文学造诣与渊博的经史学识使之成为清末声名煊赫的古文经学家与语言文学家。汪春泓于《刘师培文学思想概论》中曾指出,由刘师培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编撰的授课讲义,如《中国中古文学史》等,均对20世纪以至今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产生过深刻影响。(刘师培 205)刘师培于1905年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南北文学论》亦是如此。由于有着深厚的语言学与文学功底,刘师培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3期2014-11-14

  • 中国古代民主性精华
    遗憾。关键词:刘师培:民主:社会契约论:民权中图分类号:B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2—0042—06本文将简要评介者,乃刘光汉《中国民约精义》对中国传统民主思想较有力度的发掘和较为系统的反刍。刘光汉(1884~1919),原名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人,自幼深得家传之学。18岁考中秀才,翌年中举。旋即结识民主革命家林獬、章太炎、蔡元培等人。1903年他与林獬(即著名报人林白水、少泉)合撰而成《中国民约精义》,并独撰鼓吹反清

    理论与现代化 2014年2期2014-09-10

  • 浅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史学观
    摘 要:刘师培 在《中国历史教科书》里,采用新史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历史,提出了自己有别于传统史学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提倡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来进行历史研究;民族和民主意识应该是史学研究的价值标准;历史研究者应加强自身的哲学修养;史学认识的进步,需要更新史料观念,吸取新的历史认识方法。关键词: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进化史观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一文,猛烈抨击封建旧史学,倡导史学革命,要求建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史学,并对新史学的内容与范围

    卷宗 2014年7期2014-08-27

  • 刘师培对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解读与评析
    主要有梁启超、刘师培、孙文、柳亚子、刘伦文等人。其中,刘师培是一个极富特点和个性的人物。本文以他在清末民主资产阶级宪政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中国民约精义》中对《社会契约论》的解读为视角,观察清末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潮的兴起与幻灭。《社会契约论》是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写作于1762年的一部兼具政治性与法律性的启蒙哲学著作。1900年,中国留日学生杨廷栋依据日本人原川潜的日译本转译而成的《路索民约论》中译本在中国问世,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其单行本,当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9期2014-08-15

  • 师道二字值千金
    师道之人,比如刘师培、黄侃。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被章太炎誉为“国学界的凤凰”。刘师培一家五世治《春秋》,但对《春秋长律》中的历法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故迟迟未能定稿。1910年,刘师培向同为端方幕僚的武人徐绍桢请教六历之学,并请他校勘《春秋长律》:“闻先生历算精深,请校阅疑误,则小子无遗憾,先人当罗拜矣。”徐绍桢见刘师培一脸谦恭,居然飘飘然摆起谱来:“你诚心诚意请我校正,明天应当准备好衣冠,捧书来,我看看书稿,若我能修改,你再穿好衣冠,行完跪拜大礼之后,我秉

    教师·中 2014年2期2014-05-20

  • 刘师培对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财产权的解读
    梁光晨摘 要:刘师培作为清末鼓吹向西方学习先行者之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宣传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的观念。刘师培的《中国民约精义》一书中许多内容涉及国家构建过程中的财产权问题。刘师培认为:近现代国家构建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财政问题,纵观西方宪政观念的起源,主要就是从规范君主收税、税款支配及用途开始成形的。为此,他从中国古籍中寻找相应依据。如“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如“天下为天下之天下,则天下之财亦为人民共有之财。”并提出了“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2014-04-26

  • 刘师培“正名”思考的乌托邦瞬间
    200444)刘师培在晚清可谓最为奇诡之人,他出身治经世家,旧学功底深厚,年少之时结交章太炎、蔡元培,思想为之一变,遂蹈人激进排满之途,东渡日本后又致力于传播无政府主义学说。令人诧异的是,刘师培在“激进”顶点突然“变节”,投靠晚清重臣端方。民元以后,他又成为替袁世凯称帝“造势”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袁称帝事败,刘终为蔡元培所收留,人北大讲授国学。①已往研究多关注刘师培的“善变”,如何为刘的“变节”提供一个合理解释一直以来也是思想史上的难题,至今仍无定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09

  • 刘师培的变与不变:从骈体正宗说到文学史研究*
    烈派第一人”是刘师培早年所用的笔名,如果联想到他在政治活动中让人眼花缭乱的身份转换——从满清举人到立志“攘除清廷、光复汉族”①钱玄同:《刘申叔先生遗书总目》,刘师培:《刘申叔遗书》卷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本文简称《遗书》。,到加入同盟会的反清斗士,再到密附端方、刺探情报的“侦心探龙”②鲁迅:《致钱玄同》,《鲁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63—364页。这一评价是鲁迅戏拟刘师培所推重的《文心雕龙》,而将其讽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1-25

  • 简论刘师培《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之得失
    264005)刘师培先生撰写《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以下简称《搜文》)是为编纂文学史之需,“今挚氏之书久亡,而文学史又无完善课本,似宜仿挚氏之例,编纂《文章志》、《文章流别》二书,以为全国文学史课本”。因“斯事体大,必以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为主”,始有《搜文》。本文对当时的背景以及刘先生个人素养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依照刘师培先生在《搜文》中提到的四种方法逐次分析其得与失,同时结合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以下简称《中讲》)一书,得出了几点看法。一、背景刘师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1-31

  • 乡先贤刘公师培考
    生平清末民初,刘师培是个风云人物,既在政治舞台上不断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从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到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又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清朝光绪十年闰五月初二(1884年6月24日),刘师培出生于江苏仪征的经学世家,卒于1919年11月20日。仪征刘家本由江苏溧水迁来,先迁到扬州,后定居于仪征,从有

    文教资料 2012年34期2012-08-15

  • 刘师培小学的拓展研究及其影响
    610064)刘师培 (1884-1919),字申叔,又名光汉,号左盦。江苏仪征人,世居扬州。曾祖刘文淇、祖刘毓崧、伯父刘寿曾皆以治《左传》名家,《清史稿·儒林三》有传。刘师培“年十二,即读毕四子书及五经,……博学强记,出语恒惊其长老”①蔡元培:《刘君申叔事略》,《刘申叔遗书》第18页。按:《刘申叔遗书》原题《刘申叔先生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据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宁武南氏排印本重印。。“其雅性勤劬,博览载籍,过目成诵,久而不渝”,“少承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4-13

  • 刘师培图书编纂思想述论
    2)一、引 言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曾更名光汉,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刘氏不仅是一代经学大师,还是出色的图书编纂者,并在长期的图书编纂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编纂思想。目前,学界对刘师培编纂思想的研究尚未真正开展,现有研究比较分散且不成体系,有的只是偶有涉及,相对重要的文章有4篇。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2001)[1],简要介绍刘师培被聘为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并从事编纂工作的情况;曹慧民《刘师培与〈国粹学报〉》(2002)[2],充分肯定刘师培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刘师培屈骚批评的现代视野
    朱华英刘师培屈骚批评的现代视野朱华英传统的屈骚批评虽然发生极早,但由于其学术视野的封闭和思维方法的陈旧,却发展的极为缓慢。在源远流长的屈骚阐释史中,清末民初显然是一段非常抢眼的特殊时期。西学东渐、中西交融的时代风气的投射,给这一时期的批评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荡,他们开始以全新的理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传统屈骚批评的材料,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屈骚批评焕发出新的学术生机,刘师培就是其中之一。刘师培的楚辞研究主要散见于1905年以来他在《国粹学报》上发表的系列论文中,

    山花 2011年8期2011-08-15

  • 刘师培论任昉骈文之“隐秀”
    提出来的。近代刘师培首次以“隐秀”来概括任昉文,他在评价任昉文时多次提到“隐秀”一词:“且其(任昉)文章隐秀,用典入化”,“清汪中《述学》颇得傅、任隐秀之致”①,“陆、蔡近刚,彦昇近柔。刚者以风格劲气为上,柔以隐秀为胜”②,“如潘安仁、任彦昇之文皆有神理,但或从情文相生而出,或从极淡之处而出,或从隐秀之处而出。”③不但是任昉文,他还认为“大抵南朝之文,其佳者必含隐秀”④。本文要讨论的是刘师培所理解的任文之“隐秀”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内涵?这种具有“隐秀”特色的

    文艺评论 2011年10期2011-08-15

  • 刘师培的《左传》“义例”观
    100083)刘师培的《左传》“义例”观王孝强(北京语言大学 中华文化研究所, 北京 100083)刘师培凭借深厚的家学功底和勤敏的治学精神,在清末民初的思想界和学术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左传》研究成就,集中体现在其“义例”理论上。刘师培的义例理论唯汉说是宗,忠实地继承了《左传》古义,并充分借鉴了杜预、今文经家义例的理论框架。他的“六例”——时月日例、名例、礼例、地例、事例、词例是对汉儒古例的重新概括。而基于“事”和“礼”,则是刘师培义例理论的最大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10-28

  • 资料详实 考证精审 公允平正 体例严谨
    4陈奇教授著《刘师培年谱长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0余万字,是全面反映刘师培生平与著述的第一部大型年谱,资料完整、详实,考证精审,体例严谨。迄今为止,有关刘师培的年谱,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卷首《左盒年表》、张经黼《刘师培著述年表》、万易《刘师培年表》、李帆《刘师培与中西学术:以其中西交融之学和学术史研究为中心》所附《刘师培著述年表》、万仕国《刘师培年谱》。上述年谱中,前3种均属数千字以内的略表;《刘师培著述年表》对刘师培著述目录作了基本完备的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4期2009-12-21

  • 取宏用精 开新启后
    郭院林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盫,江苏仪征人。他以短暂的36年生命从学从政,留下了七十四部著作,这些著述不仅涉及经学、小学、校雠学等传统国学领域,而且还包括体现时代关怀的“预流”学问:政治、经济与教育,采取近代西方的学术方法与体系研究中国学术。“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钱玄同认为当时50年为中国学术思想的黎明时代,而“此黎明运动中之刘君(师培)家传朴学,奕世载德,蕴蓄既富,思力又锐”,(《刘申叔先生遗书序》)可见其对刘氏的推崇。刘师培力图重建

    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2期2009-04-03

  • “疯子”刘师培
    他们是章太炎、刘师培和黄侃。这里单说刘师培刘师培,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精于音韵训诂之学。所谓训诂学,即我国研究词义的学科,偏重研究古代的词义,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言、修辞等语文现象。他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还擅长骈文。因躐塌被称疯子刘师培早年醉心于民族革命。1903年在上海时,认识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因所治学术相同,彼此一见倾心,保持了十余年关系。他因赞成“光复”,特改名光汉。他早年也参加过同盟会,任过《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稿

    知识窗 1998年5期1998-03-31

  • 师复——“刘师复”——刘师培
    误,将师复作为刘师培的别名,在书中第203页上特别注明“师复即刘师培”。其实,师复固然也曾姓刘,起初的姓名叫刘绍彬;后来立志参加反清革命,思念光复故国,赴日留学时曾经改名刘思复,然而并没改名“刘师复”。只是当信仰了无政府主义,废了姓,才又改了个名叫师复。有一次吴稚晖写信给他,称他“刘师复”,他回信时就郑重地提出:“鄙人已宣布废姓”,“幸勿再如前书于名字上冠以旧姓”。所以,现在的一些书里,替他恢复了旧姓,称他“刘师复”,是违反他的心愿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读书 1993年2期199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