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渐离

  • 《郭沫若》
    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蔡文姬》《武则天》等。诗集《女神》充满浪漫主义激情,想象奇异,自由无拘。《女神》序诗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女神》哟!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你们,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1921 年5 月

    扬子江诗刊 2023年4期2023-07-10

  • 易水送别
    既祖,取道②。高渐离击筑③,荆轲和而歌,为变徵④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⑤,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⑥。(选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这里表示死别。②取道:上路。③筑: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④变徵:古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变徵的音乐多悲壮苍凉。⑤瞋目:瞪大眼睛。⑥顾:回头看。译文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3年12期2023-03-11

  • 易水送别
    既祖,取道②。高渐离击筑③,荆轲和而歌,为变徵④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⑤,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⑥。(选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注释①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这里表示死别。②取道:上路。③筑:中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④变徵:古音乐分为宮、商、角、徵、羽五声。变徵的音乐多悲壮苍凉。⑤瞋目:瞪大眼睛。⑥顾:回头看。译文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23年10期2023-03-10

  • 历史的悲歌
    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其回响则是,高渐离在荆轲死后隐姓埋名,因善击筑被待为上宾,闻者落泪,也因此受到秦始皇召见。有人认出他就是高渐离,但秦始皇爱惜他的音乐才能,允许他在近前演奏,不过为提防其行刺,弄瞎了他的眼睛。可高渐离仍决意谋刺,他将筑灌上了铅,趁机扑击秦始皇,可惜没有成功,秦始皇“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在这个故事中,就连筑都像是一位壮士或刺客,如果说高渐离是荆轲

    天涯 2022年4期2022-08-30

  • 人脉
    管仲与鲍叔牙、高渐离与荆轲、元稹与白居易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友情。元和十年,同时被貶的柳宗元听说刘禹锡被贬至播州,哭着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刘禹锡)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于是,便向朝廷请求,要与刘禹锡交换贬谪之地,死而无憾。 柳宗元客死他乡后,刘禹锡感念其恩,用毕生心血整理柳宗元遗作,并自己出钱刊印。若无刘禹锡,柳宗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也许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看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6期2022-07-14

  • 思高山,念流水
    身、神色凝重的高渐离,正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年以后,秦都咸阳城街头出现了一位双目失明、衣衫褴褛的流浪琴师。在喧闹的街头,常奏那些凄婉动人的乐曲,听者无不潸然落泪,于是他被召到宫廷为秦王演奏,曲终弦断的那一刻,琴师用尽全力将琴掷向秦王,这个琴师就是高渐离。公元264年,一名朝廷重犯被押赴刑场,许多人求情要刀下留人,然而未获准,可是重犯却镇定自若,索琴弹奏一曲后仰天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个重犯就是嵇康。面对雪亮的屠刀,嵇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10期2022-04-07

  • 战国琴人传
    好音乐差一点被高渐离击筑所中的故事也是千古传唱。战国末年,荆轲刺秦王未成被害,燕国为秦国所灭。第二年,秦统一了中国,秦始皇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当初同燕太子丹和荆轲有关的人都逃跑隐匿各地,高渐离作为荆轲挚友,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来到河北赵县,在一家酒店充作佣人暂时蛰伏下来。高渐离毕竟是个侠客。逃亡对于他而言,既耻辱亦无奈,不可长久。因此,不久他便不再在乎生死,把压抑在心头的情感,全部倾注在音乐中。听他击筑的人无不倾倒,其影响也越来越大,以致后来消息传到了

    同舟共进 2022年3期2022-04-04

  • 秦始皇四次遇险
    ,主角是一个叫高渐离的人,我们姑且将其也算作一次,所以总共四次。我们这里把时间顺序颠倒一下,把最惊险最刺激的放到最后说。从天而降大铁锤先说博浪沙。博浪沙行刺的主角后世名头可不小,乃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是也。张良出身韩国贵胄,祖上数代为韩相。而秦国头一个灭的正是韩国。也就是说,锦衣少年张良的繁华好梦,破灭在秦始皇嬴政手里,张良恨得牙痒痒。当时年纪尚轻、城府还不深的他,以“状貌如妇人好女”的瘦小之躯,不惜以卵击石,“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集聚全部家产,重金寻找

    金秋 2021年24期2021-12-01

  • 谈歌《绝士》的叙事艺术
    比荆轲都重要的高渐离,他们都是达到人生至境的“绝士”。谈歌笔下的高渐离不是传统的男琴师形象,而是一位女刺客。高渐离与师诠是同门师兄妹,二人武功绝世,身为密探,同时为秦王效命,是上下级的工作关系,但二人又有比较纠结的情感关系,师诠对高渐离痴心爱慕,而高渐离不为所动。偶然机缘,高渐离结识荆轲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他。在得知荆轲承诺为燕国太子丹刺秦时,她不顾一切劝阻荆轲,不断在感情与使命之间挣扎,在荆轲大义赴死以后为荆轲完成遗愿并且复仇,最后慷慨赴死。高渐离与荆轲是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7期2021-11-02

  • 日照荒垣
    ,即荆轲的朋友高渐离。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逃到了宋子城藏匿。两千余年过去,宋子城完全荒圮成了“遗址”、国保单位,在河北赵县县城东北18公里处。时令甫过立冬,秋禾已经收割,一马平川的田野阡陌蜷伏着绿茵茵的麦苗。宋城村东南,几段土黄色残破的城垣兀立于旷野之上,遗世而独立,阳光照耀下格外惹人的眼。最东侧的一段保存较为完好,南北长有一百多米的样子,高也有三四米,虽然看不到一块砖,全是夯土,却很“有型”,保持着墙的形体,没有坍塌委地的颓败模样,仿佛一个风烛残年的老

    北京文学 2021年10期2021-10-27

  • 琴心剑魄今何在
    记住了他。琴师高渐离,任秦的通缉追杀下经过了十年的颠沛流离,却一点没敢忘记自己的挚友荆轲。他记得那些醉酒欢歌的日子,那些弹琴舞剑的日子,那个易水送别的日子。温润如玉的琴师,在这十年间用“情”与“义”,硬生生将自己炼成了玄铁之剑,一把只为刺入一人心脏,只为传承一人情义的无形之剑。即使千年,百年,高渐离都坚信自己懂得荆轲。士,为知己者死。高渐离,要去刺秦了。他被剜双目。他被废双足。他的手被沉重枷锁束缚。他的心,从未动摇。所以他才能在杀友仇人面前,扮演了那么久的

    人物画报 2021年1期2021-01-05

  • “屠狗辈”那些事儿
    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高渐离是战国末燕(今河北省)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应该是隐于市的士人,从事的职业是杀狗。荆轲刺秦前,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歌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激励人心。高渐离是击筑大师,但同时也是壮士。秦灭六国后,秦王为了听高渐离击筑,事先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但高渐离还是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用注了铅的筑向秦

    对联 2020年6期2020-11-18

  • 《孔雀胆》及其演出
    ,《虎符》,《高渐离》,《孔雀胆》之一。郭先生为现代中国之诗人,所以他的剧作,几乎都是以诗起兴的,如《棠棣之花》与《屈原》,那里浓郁的诗的氛围固不必说,就是《虎符》与《高渐离》,也不例外。如果从这种地方,去认识郭先生史剧的创作手法,也相差不太远吧?还有,郭先生史剧中主人公的情感,都属于热烈纯正一方面,行动也多②删去了“平”。坦率而直接,那末,一经诗意渲染之后,纵令故事的穿插,比较简单,便不觉得板滞生硬了,然而《孔雀胆》这个剧本,虽也有两支插曲,却是诗意比较

    郭沫若学刊 2020年1期2020-11-11

  • 静夜功课
    昨夜读着的书,高渐离的故事。 远处窗外,遥遥有汽笛凄厉地撕裂黑布般的夜,绝叫着又隐入窗外沉夜。高渐离的盲眼里,不知那永恒黑暗比这一个怎样;而那杀人呼救似的汽笛嘶叫,为什么竟像是高渐离的筑声呢。 我视界中的黑暗慢慢涌来,在我注视中闭合着这一抹余空--若是王侯根本不懂音乐呢--黑潮涨满了,思路断了。 我在暗影里再辨不出来,满眼丰富变幻的黑色里,没有一支古雅的筑。 那筑是凶器…… 我决心这样任意遐想一回。应该有这样的夜:独自一人闭锁黑暗中思索的夜。如墨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年10期2020-09-10

  • 不觉技痒
    】战国时燕国的高渐离,是一个善于击筑(一种乐器)的高手。他与朋友荆轲常在一起喝酒,击筑唱歌。后来,荆轲应太子丹的請求,到秦国去行刺秦王。临走时,太子丹亲自相送,高渐离和其他几个朋友也来为其送行,一直送到燕国南方的边境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荆轲唱着悲壮的歌,挥泪而去。可是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因此丧命。秦国追捕太子丹和荆轲的同党,高渐离就改名换姓,逃到一个偏僻的小地方躲藏起来,给人家当佣工。有一次,主人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席间表演击筑。高渐离听了不觉技痒,并且忍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20年30期2020-07-23

  • 义无反顾“筑”之悲壮——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习札记
    ”之悲壮蕴含着高渐离肝胆相照的忠义之情。对“筑”的悲壮情节解读当从“易水悲歌”开始。一、“易水悲歌”颂荆轲豪情易水是战国时燕国边境的一块水城,在今天的河北易县境内。“易水悲歌”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一文,其中一段说的是勇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之托赴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边告别时唱的一支慷慨悲壮的送行歌。此处文章用了受太子丹之“托”而不是众多著作中所用的受太子丹之“命”,笔者认为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是荆轲孤胆英雄悲壮的所在。首先荆轲是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闻名

    参花(上) 2020年6期2020-05-26

  • 送董邵南序
    《史记》记载,高渐离曾以屠狗为业。其友荆轲刺秦王未遂而被杀,高渐离替他报仇,也未遂而死。这里泛指不得志的豪侠义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郁郁适兹土                  (    )(2)然吾嘗闻风俗与化移易        (    )(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2)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4.“夫以子之不遇时”中的“子”指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15期2020-04-22

  • 天津九星的故事
    遇到了他的知己高渐离,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流不止。然后,高渐离奏乐,荆轲高歌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还。”反复唱了几遍,渡船靠岸,荆轲带着秦舞阳下船,头也不回地向秦国进发。经过几天的晓行夜宿,荆轲他们终于到达了咸阳。秦王赢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立刻穿上朝服,传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朝堂的台阶。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庄严的样子,十分畏惧,脸色煞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9年10期2019-10-31

  • 刺客列传(节选)
    ,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选自《史记》,中华书局)品 读选文选自《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战国末期,秦将王翦破赵后引兵北向,直逼燕国边境。从秦国逃回的燕太子丹為抵抗秦国的大举进攻,也为报当初在秦国做人质时被凌辱之仇,暗中部署,派遣荆轲前往秦国挟持秦王。选段为整个事件中非常著名的“易水送别”部分。荆轲即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10-21

  • 刺杀秦始皇的“历史大片”
    客是荆轲的挚友高渐离高渐离乃一乐师,擅长击筑,荆轲死后,高渐离为完成荆轲的未竟之业,以筑艺入秦宫。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心里已有防备,迷上筑音的他事先命人把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便无法刺杀他。哪知高渐离以重铅灌入筑中投掷行刺,无奈双目不见,听得入迷的秦始皇也没有被砸中。这场刺杀更像一场游戏,以失败告终。高渐离以凄美的死回应了知音荆轲。俗语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屡次遭遇刺杀的秦始皇虽然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但还是没能带来后福。他最终死于东

    领导文萃 2019年14期2019-07-13

  • 商鞅方升
    所有人杀掉。但高渐离因琴艺超群,只被熏瞎了眼睛,安排留在秦国为秦王击筑。高渐离既是荆轲友人,又是燕国门客,秦始皇谋臣李斯便以此向秦王进谏欲杀掉高渐离。于是秦王命高渐离前来击筑,意欲一试高渐离是否贼心不死。秦王与李斯三番五次用语言刺激高渐离,李斯又命高渐离演奏《易水歌》。高渐离回想起当年荆轲在易水边与燕太子丹告别,口中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自己为荆轲击筑伴奏,不免心中对秦王更加恨之入骨。此时丞相隗状、王绾被召至堂前,秦王向其宣告商鞅方升

    知识文库 2019年5期2019-06-11

  • 友谊贵在真
    同刺杀秦王,而高渐离在为其击筑壮行。平日里,高渐离认为自己只是一介文弱乐人,不配与荆轲为友。荆轲则是爽朗地一笑,表示功名利禄皆为浮云,不能与兄弟情分相比。真情真意,溢于言表。后来,荆轲刺秦失败,高渐离为酬知己,灌铅于筑,袭击嬴政。成败皆云烟,唯有真情真意能感天动地,千古留名。友谊贵在真,管鲍之交,得其真而忘其志;庄惠之交,得其真而忘其意;荆高之交,得其真而忘其任。君子交友贵在真,得其真,方得大美!【赏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友谊贵在真”,作者列举了管仲与鲍叔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2019年2期2019-03-05

  • 刺杀秦始皇的“历史大片”
    客是荆轲的挚友高渐离高渐离乃一乐师,擅长击筑,与荆轲是燕国蓟都时代的知音。《辞海》载,筑是一种古代弦击乐器。形似筝,有十三根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或竹棒,击弦而发音,击筑之声悦耳。荆轲死后,高渐离为完成荆轲的未竟之业,以筑艺入秦宫。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心里已有防备,迷上筑音的他事先命人把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便无法刺杀他。哪知高渐离以重铅灌入筑中投掷行刺,无奈双目不见,听得入迷的秦始皇也没有被砸中。这场刺杀更

    看历史 2018年11期2018-12-27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史记·刺客列传》侠义精神解读
    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末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故事墙 易水送别时,荆轲便知道他这一去是有去无回。可是,他毅然决然地去了,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田光先生以死相托

    学生天地 2018年28期2018-11-29

  • 刺心
    死又何来不幸?高渐离知荆轲,世人熟知荆轲刺秦的故事,却不知这故事还有一个后续。秦统一天下后,高渐离甘愿被刺瞎双目,蜇伏于秦始皇身侧,为他击筑。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那是一趟明知有去无回的旅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的誓言犹在耳畔,此情此景却恍若隔世。乐声乍断,高渐离举筑扑向秦皇帝,不中。满殿的喧闹,侍卫紧急列阵的脚步,兵甲的摩擦声。高渐离内心此刻,却一定极为平静。他只不过在替朋友完成誓言,誓言已尽,于是,他平平静静地去,潇潇洒洒地走,一如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7期2018-11-28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末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故事墙 易水送别时,荆轲便知道他这一去是有去无回。可是,他毅然决然地去了,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田光先生以死相托

    学生天地·初中 2018年10期2018-10-25

  • 金桢浩:本色
    没落,而荆轲与高渐离的行为,只是刺客精神在消亡前最后的回光返照。最令人铭记的刺客,便是曹沫与荆轲。曹沫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全身而退,虽然他因为没有牺牲,而不被后人所牢记,但他却真正地开创了这种刺客本色。在祭坛上当众持剑威迫桓公,并不畏惧,纵然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刀剑剁成肉泥,却依然无所畏惧,直到桓公同意了他的要求为止。这是刺客光辉在世上第一次闪耀,后世的刺客们,无不仰慕这光辉,并在这光芒下成为下一个曹沫。就这样出现了专诸等人。后世的另一个普通人,在余晖的照耀下

    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7期2018-10-22

  • 旁若无人
    ,他和卖狗肉的高渐离最交好,二人成为知己。高渐离也是一位勇士,并弹得一手好琴。二人一唱一和,引得好多围观的人,他俩却毫不在乎。5 高渐离朋友甚多,燕国的著名隐士田光,把荆轲当作好友接待。6 后来,田光又把荆轲介绍给燕国太子丹。太子丹见荆轲是个人才,很是赏识。7 太子丹仇恨秦王,一心要谋害他。太子丹委以荆轲重任,让他去成阳宫刺杀秦王。8 刺杀秦王事败,荆轲以身殉职。9 另一个“旁若无人”的例子:五胡十六國时,前秦大臣王猛,此人出身贫寒,以贩卖畚箕为生。他博学

    连环画报 2018年4期2018-09-06

  • 让我遇见你
    玉气质的,应是高渐离吧?渐离拉着我在燕市坐下,拿出筑击了起来,荆轲和着乐声低声吟唱,两人累了,便要了几碗酒,饮酒离别,原是与情与景相映的。“太子丹坐不住了,秦国实力日益雄厚,国土面积与日俱增,攻陷的城池更是越来越多,眼见着又吞并了赵国,秦王是不得不刺了。”荆轲压低了声说。言罢,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我知道,那酒中定是掺了些许无奈,一同被灌入肚中。“荆轲,其实你我都明白,刺秦之路是有去无返的。秦王殿戒备森严,即使秦王死了,那你的性命也必是不能保的。”渐离眼中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12期2018-03-14

  • 《秦颂》与新历史主义
    表现了秦始皇、高渐离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生死爱恨。电影注重历史细节但在叙事上并不拘泥于史实的考证,历史成为文学文本的语境,文本的审美意蕴和思想内涵才是周晓文在《秦颂》中呈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东西。一、历史事件的重新书写新历史主义的最大特征便在于存在“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的相互依存。从“文本的历史性”的角度来说,电影中的具体叙事事件都是特殊历史性的,都表现了特定时代的物质条件限制以及特定历史时期人类难以克服的矛盾。例如,在《秦颂》中,秦国通过武力

    电影文学 2017年20期2017-11-15

  •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色。[关键词]高渐离 人物性格 形象 唱段歌剧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一种艺术体裁,在结合中国文化语境逐渐民族化、地域化的过程中,歌剧的民族化语言、题材、气质、风格等探索也随之深入。由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和著名作曲家谭盾合作而成,并由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高加盟主演的现代歌剧《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于2006年12月21日首演之际便受到了世界文艺圈的关注,充分展现出了我国21世纪以来的歌剧创作实验成果。这部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中国歌剧

    艺海 2017年10期2017-11-11

  • 最后一击
    高渐离认识荆轲前,一直在蓟城北门的廊桥上击筑琴。高渐离没有什么正当的营生,他靠表演筑琴来维持生计。廊桥上过往的行人很多,因了那美妙的琴声,人们会驻足听上一段。高渐离认真操演着筑琴,弦乐之声似流水,疏密有致……有人喝,万物知春,和风荡漾。好一曲“阳春”。高渐离有些吃惊,抬头望,说话之人束额高挽,着黑色的深衣,神情中透着优雅和冷峻。高渐离又演奏了一曲,音质清透而妙曼,云朵般的轻佻飞扬……那人复喊,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乃绝妙的“白雪”。高渐离这次不是吃惊了

    昆嵛 2016年4期2017-01-13

  • 琴师
    ,她遇见了琴师高渐离。他本是风流儒雅的乐师,秦王爱他的才,却也因他是荆轲故友而对他心生防备,命人刺瞎他的双目以绝后患,他也就此失了灵气。她和他合奏一曲又一曲,高山流水本该遇知音,可惜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知音。无论她弹得如何出众,都无法得他一句赞赏。乱世之中,他们各自走上不同的路。或许,天下乐师对她早已嗤之以鼻,出了咸阳城,她便无法得到一个乐师应有的尊重。那个午后,琴女与高渐离一同入殿抚琴,高渐离拿着灌满铅的筑击向秦王,刺杀未成,被当众处死。她亲眼望着这一幕,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1期2016-12-02

  • 失败的英雄
    是田光与荆轲、高渐离与荆轲的友谊。田光在推荐荆轲之后,为了向太子表明自己不会泄露消息,便自杀了。而高渐离是个音乐家,善于击筑,但他不满世事,自隐燕市,以“狗屠”为业。战国时代,有许多这类的“奇士”。荆轲在易水与众人告别,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时,如没有高渐离击筑相伴,则如徒有云却无风,整个故事缺少了姿态与颜色。刺秦失败,荆轲在秦廷被杀。后来,秦发兵袭燕,燕王只得将藏匿在外地的太子丹杀了献给秦王,但仍不能制止秦军进逼。五年之后,秦终于把燕国灭了。在燕国被灭的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10期2016-11-09

  • 不言取舍,何以致远
    隐刀。”专诸、高渐离之辈是真正托以性命的死士,因感遇知交的恩义,愿意抛却性命以成雄图;同样,也有抗战中敢死队的战士,他们舍个人身家,就邦国利益,抛头洒血,而继往者笑言:在所不惜。没有这些战士在生死一念间的“舍”,便没有安疆卫国的“得”;没有建立在血液与火焰之上的舍弃,人民的安定亦无从取得。这是铁血营中的勇气,刀戈刃上的情怀。不言取舍,何以致远?这便是取舍之勇气。唐寅投笔而呼: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是他的坚守;朱自清改名立志,饿死却不食列强嗟来之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3期2016-05-28

  • 高渐离》节选
    键好,亲切地向高渐离)你是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吗?高渐离是,我是高渐离,荆轲的朋友!赵高太把你委曲了。但这委屈怕也只有今天这一晚上了。高渐离(愤然)请早些把我处死,不要多作纠缠!赵高高先生,你不必这样生气。让我自己来向你介绍我自己吧。本想请你就座,让我们慢慢地谈,但我自己没有多的时间。我究竟是什么人,我现在要大胆地向你介绍。认真说,我究竟是什么人,连我自己的女儿,我都没有让她知道的。因为你又不同,所以我要大胆地向你介绍。高渐离哼,我劝你不必枉费唇舌!赵高你请忍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6年2期2016-05-26

  • 2015年安徽省中考佳作展示
    乐的追求。你,高渐离,你在那战火四起的年代,作为一名乐师,却在战国史册中留下了你的传奇,不得不令人惊异。遥想当年,你在音乐上的超绝造诣,令多少人向往而又痴迷。连号称天下第一乐师的乐芳都对你充满了好奇。他作为天下奇曲《高山流水》的唯一传人,在与你素未谋面的情况下却信任地交给你来延续佳音。得知他的邀请,你欣然起行,面对亲友的劝阻,你的眼神中只有对音乐追求的坚毅。秦王城外,你们无视秦兵的监视,合奏出一首绝世无双的《高山流水》。你们在不羁的笑声中分离,但你那对音乐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40期2015-12-30

  • 当时筑音终渐离
    声渐稀,如今在高渐离心中只残留着那些故人的影子,他为了片段的回忆而活,直到此时才发觉回忆终究是回忆,逝去的人永远不会再回来,正如此刻他的心,已随着年少时的筑音渐渐远去。宫人匆匆的脚步声似乎在提醒他死亡的来临,他抱着灌满铅的筑,缓缓走向嬴政的寝宫。在路的尽头,等待他的是早已写进史书的命运。那时正值暮春三月,他于市井之上结识荆轲,两人无话不谈,相识恨晚。他习惯了与荆轲在一起的日子,举手投足间皆是与旁人没有的默契。清风依旧,伴着淡淡花香,他击筑,他舞剑,一剑一筑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9期2015-05-30

  • 易水之寒
    萧兮易水寒……高渐离那会儿应该是坐在亭子边上的吧,他们一行坐着最高档的马车由燕下都迤逦而来。作为国际级的音乐人,筑是高渐离须臾不能离开的吃饭家伙。筑有十三根弦,他凭着出神入化敲击十三根弦赢得了无数粉丝。太子丹是自己的哥们儿,至于荆轲,虽然和自己不是一路,但是这家伙竟然听得懂自己弹奏的曲子。于是,和荆轲订交!不过,当高渐离看到荆轲写下的诗的时候,真的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怎么会这样呢?完成任务不就行了吗?高渐离内心一阵迷茫。荆轲此行凶多吉少

    当代人 2015年5期2015-05-30

  • 《荆轲刺秦王》的衬托艺术
    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友善,“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又结交了燕的隐士田光先生,“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在田光看来,荆轲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但他未必真的了解荆轲的剑术水平。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之后,想要报在秦国不受善待之仇,找到田光先生,田光向他推荐了荆轲。在让荆轲前去拜见太子丹之时,田光告诉荆轲,“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原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

    学语文 2015年3期2015-02-23

  • 当时筑音终渐离
    声渐稀,如今在高渐离心中只残留着那些故人的影子,他为了片段的回忆而活,直到此时才发觉回忆终究是回忆,逝去的人永远不会再回来,正如此刻他的心,已随着年少时的筑音渐渐远去。宫人匆匆的脚步声似乎在提醒他死亡的来临,他抱着灌满铅的筑,缓缓走向嬴政的寝宫。在路的尽头,等待他的是早已写进史书的命运。那时正值暮春三月,他于市井之上结识荆轲,两人无话不谈,相识恨晚。他习惯了与荆轲在一起的日子,举手投足间皆是与旁人没有的默契。清风依旧,伴着淡淡花香,他击筑,他舞剑,一剑一筑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9期2015-01-09

  • 乐师〔外一首〕
    经看不到那位叫高渐离的乐师了。甚至,我们也看不到那把名叫筑的十三弦乐器了。高渐离最后一次击筑是在他双目不得不失明的时候。高大的咸阳宫里他将筑灌满了铅,将乐曲击打到了余生再无多余可供挥霍的高潮时刻。稍稍回忆,他曾在河北省平乡县一家小酒馆里隐了姓埋了名为陌生人的陌生耳朵击筑而歌为陌生人的陌生眼睛灌入泪水。再回忆,高渐离还在易水旁身着白衣与荆轲击筑和歌,那一日易水寒冷,战国的风不仅要了琴声,还将要了他以后的命。河边偶记两个中年人,在河边的树荫里像两只刚刚上岸的鸬

    中国诗歌 2014年6期2014-11-15

  • 祭玉手
    笑了。这个人叫高渐离,他最擅长的是击筑,是全国有名的乐师。后来,他和屠夫都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一起喝酒,一起唱歌,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哭。高渐离的手长得很修长,也很白,像女人的手。因为害怕我们嘲笑,他时常把手藏起来。又一天,我碰上了一双玉手,就像古书里写的,手如柔荑,柔若无骨,葱白纤细。于是,我跟上了玉手的主人,看到她消失在蹲了两只石狮子的朱红门里。门前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字:太子府邸。我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然后就病了。屠夫和高渐离来看我,问那女的长什么样。我当

    微型小说选刊 2014年34期2014-11-15

  • 刺客列传(节选)
    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9期2014-09-18

  • 第5期参考答案
    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干活。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庸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30期2014-09-18

  • 了。这个人,叫高渐离,他最擅长的是击筑,是全国有名的乐师。后来,他和屠夫,都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一起喝酒,一起唱歌,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哭。高渐离的手长得很修长,也很白,像女人的手。因为害怕我们嘲笑,他时常会把手藏起来。这天,我碰上了一双玉手,就是古书里写的,手如柔荑,柔若无骨,葱白纤细。我跟上了那双手,看到她消失在前蹲两只石狮的朱红门里。门前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字:太子府邸。我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病了。屠夫和高渐离都来看我,他们说,那女的长什么样?我当时痴痴

    小小说月刊 2014年7期2014-07-26

  • 狗肉能否上正席
    说到了他的好友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记载樊哙时则说,“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前一条记载中,高渐离是侠客,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击筑音乐人,在没有发达之前整日与屠狗的屠夫在一起饮酒;后一条记载说的就非常明白了,西汉开国功臣樊哙在没有发达之前的平民时代,屠狗是他的正式职业。这里,司马迁曲笔之下的象征意味颇浓,狗肉地位的低下亦可略见一斑。南宋人赵令畤所著《侯鲭录》卷七中,记述有北宋名臣滕元发(1020-1090)的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3期2014-05-15

  • 歌剧《秦始皇》中高渐离的人物形象及唱段分析
    5000)一、高渐离的人物形象分析高渐离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他的出现为整部歌剧带来了强烈的爱情悲剧色彩。在一部歌剧中,此种人物性格刻画是鲜明的,其剧中角色的演绎具有非常典型的抒情男高音特点。1.不畏强权、爱憎分明。高渐离一出场,身穿囚衣,额头上烫着“囚”字。表情愤怒,看到秦始皇一脸的仇恨和不屑。待秦始皇提出要高渐离为其写颂歌的时候,高渐离愤怒至极。在第一幕的第二场景中,这个片段充分表达了高渐离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痛恨暴君对其国家和人民的蹂躏,即使这个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2014-03-12

  • 祭玉手
    笑了。这个人叫高渐离,他最擅长的是击筑,是全国有名的乐师。后来,他和屠夫都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一起喝酒,一起唱歌,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哭。高渐离的手长得很修长,也很白,像女人的手。因为害怕我们嘲笑,他时常把手藏起来。又一天,我碰上了一双玉手,就像古书里写的,手如柔荑,柔若无骨,葱白纤细。于是,我跟上了玉手的主人,看到她消失在蹲了两只石狮的朱红门里。门前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字:太子府邸。我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然后就病了。屠夫和高渐离来看我,问那女的长什么样。我当时

    百家讲坛 2014年20期2014-02-11

  • 荆轲渡易
    单1我又梦到了高渐离,在酒肆里,喝醉了学母狗叫,竟招来了几只公狗……生活,在本质上欺骗了我们所有的人。一个怀揣音乐梦想的人,最后,竟然成了集市上的屠夫。我也不例外。我胆怯,晕血,凭着一身三脚猫的功夫,却成了一个游侠。没人记得,我第一次杀生时的情境:心跳加速,闭着眼睛——那不过是一只鸡……2瑟风袭袭,芦花飘飞。易水之寒,如心头的坚冰。我又看到太子姬丹的泪水,滴入酒杯了。田光自杀后,是樊于期,我知道接着是我,不管怎样,我都会倒在嬴政的宫殿里。死在内心,有时会出

    中国诗歌 2013年7期2013-08-15

  • 珍珑棋
    水映寒高渐离作为棋博士第一次进入后宫教导妃嫔棋艺时,听闻了一件极骇人的事件,心里顿时如吃下了一锭足金般难受。当是时,他正与此时最受宠的敏贵人对弈。这敏贵人原名瑞敏,出身与江浙一带寒家小户,却聪颖善学,一双水灵的眸子里透着没法掩饰的聪明,才短短三局,就已掌握了弈棋之根本,圆融如一,寸地必争。一局棋下来,竟让高渐离有种遇到对手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在他成为大国手进驻朝廷后已很少有过了。敏贵人巧笑倩兮地夸赞高博士棋艺超群,一边示意宫人们递上刚自冰窖中取出的酸梅汤,

    桃之夭夭A 2011年6期2011-05-14

  • 荆卿
    也非常人之举。高渐离豪迈地击筑,敲响了你前进的唯一节拍,你此时哪里能想到,他与你将会有相同的宿命。为取得秦王的信任,你想起了樊於期,这条命会不会白白地浪费,抑或能取得一两步的距离吧。徐夫人百金之上,闪烁的寒光映照着你苍白的面庞,绝世之毒下,又有多少无辜的烈士漠然面对前进的方向。这一切会是徒劳吗?你吟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历史只知道仰天高歌符合送别的气氛,哪里知道心里的杂念,需要用这一声长吟来了断。然后你潇洒地离去,竟不曾回头。咸阳王宫,大

    同学少年·作文 2009年9期2009-12-27

  • 感悟荆轲
    人,广结好友。高渐离那一段《易水送别》就是他们友情的见证。和朋友在一起,他时而举杯痛饮,消沉低落,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涕泪横流。有人说他是疯子,可是,这难道就不是他志高孤傲、藐视世俗的真实写照吗?他喜欢潇洒,却又拘泥于人情世故。太子丹的门客田光因为结识了荆轲,欣赏他的为人,便向太子丹推荐了他。而荆轲也是因为田光的关系才答应太子丹前去刺秦的。其实,行刺行为本是他们大英雄所唾弃的——他们宁愿死于千军万马刀枪铁蹄之下,也不愿做暗箭伤人的勾当。可是,他却因为太子丹的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09年20期2009-06-22

  • 断魂筑
    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那时,秋风台已经被炮火掀去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渐离和太子丹送

    小小说月刊 2009年9期2009-05-14

  • 四大刺客:身体媚术的逻辑退却
    时和善长击筑的高渐离交好。筑是一种乐器,自宋代以后就已经失传,1993年长沙渔阳墓重新出土,木质五弦。《汉书·高帝纪》中有关于筑的形制的描述是:“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日筑。”其音悲亢激越,恰恰符合荆轲和高渐离出没于燕市之中的心境:“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筑的第二次现身是在荆轲出发前往秦国,燕太子丹及其宾客为荆轲送行的易水之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

    百家讲坛 2008年5期200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