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

  • 叶企孙的家庭教育和留学教育
    □ 文/胡升华叶企孙作为中国现代物理学事业乃至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位奠基者和卓越领导人,他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是两个:其一,他的人品和操守有着巨大感召力和教化作用;其二,他卓越的科学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在学科发展关键时候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叶企孙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与这两个要素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这是深入研究叶企孙教育理念和学术思想所不能忽略的。父亲的影响叶企孙的父亲叶景澐(字醴文,1856 年—1935年)曾任上海敬业学校校长、养正学校校长、上海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1期2023-12-29

  • 叶企孙高效的科教工作中寻找科教兴国的密码
    科教兴国行动,叶企孙深度融入其中,并对中国20 世纪的科教兴国行动以及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延续影响。叶企孙运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品格,通过自己高效的工作,培养了在20 世纪直接承担“两弹一星”研发、获得诺贝尔奖以及从事直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科研项目的学生,他们成为20 世纪下半叶中国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叶企孙的科教兴国行动效果尤为显著。明了人类文明前行方向在清华求学期间,叶企孙收获最大的不只是学业,而是爱心、爱人、爱家、爱国,并成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1期2023-12-29

  • 鲜花祭英烈 泣泪奠忠魂
    袁 帆 /文叶企孙,一位被誉为“中国科技发展基石”“清华四大哲人”之一的科学家、教育家;熊大缜,一位被誉为“地雷战之父”“清华英烈”之一的科学才俊,这一对本无血缘关系的清华师生在分别77 年之后,竟以一种特殊形式“重聚”在他们的出生地——上海,而且再不分离。这跨越近百年时光的“一分一聚”,听起来简单,但其中究竟包含着多少与清华历史有关的方方面面,又到底牵扯着多少与现代中国社会变革勾连的林林总总,任谁也不可能轻易说清楚。然而,厘清其中的脉络,了解其中的原委,

    国防科技工业 2023年7期2023-08-02

  • 李政道的考卷
    定,他们便找到叶企孙。当时叶企孙是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而李政道此时正上大二。叶企孙与吴大猷一起破格选送李政道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留学做博士生。那年李政道才19岁,他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理人员无法置信,惊讶地说:“怎么会是个儿童?”叶企孙是在上电磁学课时发现李政道已读过更深的电磁学书,就对他说:“你不必上我的课,期终参加我的考试就可以了。但是,实验你一定要做,实验是很重要的。”后来在电磁学考试中,李政道的分數只有83分。其中理论部分60分,他得了5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2期2022-02-14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的“百年人物”叶企孙尤其令人感动。1916年,叶企孙出国留学前,选择了教育方向,力图以教书育人来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并为之不懈努力。他一生培养出了众多科学家。1999年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有12位是叶企孙的学生或后辈门生。钱伟长、赵九章、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他们都出自叶企孙的门下。虽为羸弱书生,但叶企孙并不缺少勇气。抗日战争期间,他与学生熊大缜积极支持冀中抗日。北平解放之际,叶企孙选择留校等待解放,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5期2021-05-20

  • 叶企孙“大师的老师”
    谁是叶企孙有人说,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创建者,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他测定的普朗克常数和高压铁磁性的研究是重大的物理学成就;有人说,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和蔡元培、梅贻琦鼎足而立,为新中国培养出许多重量级的科学家;有人说,他是著名的哲人,將他与陈寅恪、梅贻琦、潘光旦并称为“清华四哲”。然而,以上的“著名”二字,都不得不加上引号,因为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叶企孙其实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如果提起钱伟长、赵九章、钱三强、邓稼先、李政道、杨振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3期2021-03-28

  • 闻恶不可就恶 闻善不可即亲
    世纪20年代,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通过跟勤杂工阎裕昌的接触,发觉对方交际有礼、谈吐不俗,同时还勤奋好学,便有心培养,准备将阎裕昌破格提拔为实验员。这一下舆论哗然,有人向叶企孙反映:“一个听差的,怎么能当实验员?”“阎裕昌不守校规,常常不按时作息。”叶企孙听后,进行调查。原来,有人说阎裕昌为听差,是歧视他;所谓不守校规,是阎裕昌常常在深夜自学。于是,叶企孙力排非议,破格将阎裕昌提拔为实验员,成了一名教师。他还对学生们说:“以后不许称阎先生为听差的,他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0期2021-03-24

  • 叶企孙:“大师中的大师”
    虞昊叶企孙(1898-1977),名鸿眷,字企孙,上海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6月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7年1月13日辞世,终年79岁。叶企孙毕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磁学,早年和杜安、帕尔默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h的值,开创高压磁化的

    阅读(书香天地) 2020年11期2020-12-28

  • 叶企孙
    贻琦,另一位是叶企孙。梅贻琦忙于行政事务,教学上则几乎由年仅28岁的叶企孙一力托起。寒来暑往,在叶企孙等人的精心浇灌下,清华物理系这颗种子在短短10年间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教学、科研在国内名列前茅,发展之迅速令人叹服。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叶企孙”。后世人眼中,他有“三最”——他是教育感最强的科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绩效最高;他的学生对中国社会的科技、文明发展贡献最大。学何种科学对救国最有利,曾是少年时期叶企孙的一个“小纠结”。他曾列了一

    科学大观园 2020年19期2020-10-19

  • 叶企孙:怀瑾握瑜,大师之师
    渔逐梦科学救国叶企孙原名叶鸿眷,自幼受到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希望以西方科学来报国。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叶企孙看到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祖国的颓败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导致实业不振。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1918年,20岁的叶企孙前往美国学习实验物理学。初进芝加哥大学,他就被美国学生分秒必争的学习状态所触动。为了缩短差距,叶企孙夜以继日地学习。3年后,叶企孙

    思维与智慧 2020年8期2020-07-03

  • 李政道的考卷
    叶企孙是我国当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1946年春,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受政府委托,推荐数理化方面优秀青年助教各两名赴美深造。物理方面,吴大猷推荐了朱光亚,而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推荐的不是助教,而是正上大二的李政道。当年,叶企孙与吴大猷破格选送李政道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读博士,李政道才19岁,他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理人员惊讶道:“怎会是个儿童?”1945年,叶企孙为联大物理系大二学生上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7期2020-05-09

  • 叶企孙:怀瑾握瑜,大师之师
    渔逐梦科学救国叶企孙原名叶鸿眷,自幼受到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希望以西方科学来报国。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叶企孙看到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祖国的颓败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导致实业不振。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1918年,20岁的叶企孙前往美国学习实验物理学。初进芝加哥大学,他就被美国学生分秒必争的学习状态所触动。为了缩短差距,叶企孙夜以继日地学习。3年后,叶企孙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4-26

  • 叶企孙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
    发表《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叶企孙先生由此得以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进入20世纪90年代,则有王淦昌、钱伟长、李政道、杨振宁、戴念祖等弟子先后为叶先生举办诞辰纪念,撰写回忆录及传记,整理出版文集,为全面了解叶企孙对于中国现代科学及科学教育的辉煌贡献提供了众多珍贵的历史资料。2006年,上海文广集团纪实频道推出百集文化纪录片《大师》,所选人物虽多来自人文领域,但到2016年也曾专门刻画叶企孙的物理学及科学教育贡献。2018年,央视《朗读者》亦曾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

    上海教师 2020年1期2020-02-25

  • 叶企孙:怀瑾握瑜,大师之师
    渔逐梦科学救国叶企孙原名叶鸿眷,自幼受到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希望以西方科学来报国。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叶企孙看到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祖国的颓败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导致实业不振。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1918年,20岁的叶企孙前往美国学习实验物理学。初进芝加哥大学,他就被美国学生分秒必争的学习状态所触动。为了缩短差距,叶企孙夜以继日地学习。3年后,叶企孙

    现代妇女 2020年1期2020-02-10

  • 简论叶企孙先生的教育思想
    742100)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界的一代宗师,中国教育界的一代师表,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教事业,被颂为“大师的大师”,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用心探讨和体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923年6月,叶企孙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0月,他离开美国乘船赴欧洲考察,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卢瑟福非常详细地向他介绍麦克斯韦创建该实验室的思想和经验.1924年3月回到上海,4月被饶毓泰聘为东南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由任鸿隽介

    物理教师 2020年1期2020-01-03

  • 叶企孙:怀瑾握瑜,大师之师
    文/吴楚渔叶企孙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在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他因此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逐梦科学救国叶企孙原名叶鸿眷,自幼受到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希望以西方科学来报国。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叶企孙看到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祖国的颓败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导致实业不振。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1918年,20岁的叶企

    幸福 2019年26期2019-12-17

  • 做中国科学之火的点燃者
    点燃者”,这是叶企孙17岁时的诺言,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事业。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共培养了79名院士,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他也因此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叶企孙小时候因为体弱多病,又有一点口吃,家里人对他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4岁时,父亲叶景沄考查哥哥的学业,问:“骆宾王的《鹅》怎么背?”二哥因痴迷画画,一时回答不出来。一生怀有报国情怀,对子女寄托颇深的叶景沄见状,拿起竹杖正准备打下去,在一旁的叶企孫赶紧扑上去,抱着父

    公务员文萃 2019年10期2019-11-06

  • 叶企孙:怀瑾握瑜,大师之师
    吴楚渔叶企孙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在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他因此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逐梦科学救国叶企孙原名叶鸿眷,自幼受到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希望以西方科学来报国。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叶企孙看到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祖国的颓败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导致实业不振。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1918年,20岁的叶企孙

    幸福·悦读 2019年9期2019-10-30

  • 做中国科学之火的点燃者
    点燃者”,这是叶企孙17岁时的诺言,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事业。他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共培养了79名院士,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他也因此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叶企孙小时候因为体弱多病,又有一点口吃,家里人对他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4岁时,父亲叶景沄考查哥哥的学业,问:“骆宾王的《鹅》怎么背?”二哥因痴迷画画,一时回答不出来。一生怀有报国情怀,对子女寄托颇深的叶景沄见状,拿起竹杖正准备打下去,在一旁的叶企孙赶紧扑上去,抱着父

    知识窗 2019年7期2019-08-12

  • 叶企孙:怀瑾
    文/吴楚渔叶企孙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在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他因此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逐梦科学救国叶企孙原名叶鸿眷,自幼受到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希望以西方科学来报国。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叶企孙看到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祖国的颓败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导致实业不振。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1918年,20岁的叶企

    莫愁 2019年17期2019-07-01

  • 叶企孙:怀瑾握瑜,大师之师
    吴楚渔叶企孙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在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他因此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逐梦科学救国叶企孙原名叶鸿眷,自幼受到父亲开明思想的影响,希望以西方科学来报国。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叶企孙看到满目疮痍的现实,深感祖国的颓败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导致实业不振。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所赐,中国之落后,在于实业之不振,实业之不振,在于科学之落后。”1918年,20岁的叶企孙

    莫愁·时代人物 2019年6期2019-06-26

  • 中国物理教育学家叶企孙的光辉人生* ——纪念叶企孙教授诞辰120周年
    225321)叶企孙,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会创建人之一、清华四哲人之一、中国当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图1是先生的照片.图1 叶企孙(1898-1977)叶企孙教授在国内第一个系统开展磁学研究,早年和W·杜安、H·H·帕尔默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h的值,开创高压磁化的正确方法,把压强从200多个大气压提高到12 000个大气压.叶企孙教授毕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对开拓、促进中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物理通报 2019年4期2019-04-16

  • 叶企孙:钱学森们都是我的学生
    光旦、梅贻琦和叶企孙。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叶企孙这个名字很陌生。殊不知,钱学森、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等,这些如雷贯耳的两弹元勋、新中国科研领域的泰斗,都是叶企孙的得意门生。只是,他们共同的老师叶企孙鲜为人知……1898年7月,叶企孙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叶父虽然是清朝举人,思想却不保守,除了教授儿子四书五经,还主动引导他接触西方的科技知识,希望他“既格物,又修身,以西方科学报国”。叶企孙自幼聪颖,勤学刻苦,被父亲寄予厚望。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书救国”从小

    百家讲坛 2019年17期2019-01-08

  • 物理学家教育家科学史学家 堪称大师中的大师 探索求真做学问建一流大学 重在弘扬科学精神
    术馆原馆长。在叶企孙(1898.7.16-1977.1.13)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对这位物理学家、教育家、科学史家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他那崇高的科学精神。“我是科学家,我是老实的,我不说假话。”叶企孙如是说。这既是他一生做人的底线,也是他崇高的科学精神的核心。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书香世家,自幼天资聪颖,6岁熟读四书五经,9岁进敬业高等小学堂学习国文、史地、西算、理化、博物,受到现代科学启蒙和文明教育,在日记中写下“惜光阴,习勤劳”“至诚动金石”以自勉。15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7期2018-11-21

  • “大师中的大师”叶企孙:“两弹一星”功臣一半多是他的学生
    理学家、教育家叶企孙先生120周年诞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高校、学会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中国大学物理学教育的起始要归功于叶企孙,他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培养了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邓稼先等多位“两弹一星”元勋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钱伟长等学术大师,是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人物素描1 中國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出生于书香世家,3岁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习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6岁开始熟读《论语》《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7期2018-10-18

  • 多扣15分
    姜常红叶企孙,有“培养大师的大师”之称,他的学生不仅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还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航天之父”赵九章、“光学之父”王大珩等。他不仅是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还是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当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云南联合成立了西南联大,叶企孙在此执教。1944年,李政道从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叶企孙教电磁学。上过几次课后,叶企孙发现,这个插班生在他讲课的时候总是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2期2018-09-13

  • 工资比国家主席还高的科学家
    个例子,那就是叶企孙先生。老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工作,担任秘书,而秘书们的总管是谁呢?这个人的名字也会有很多人熟悉,那就是邓稼先。数理化学部是科学院当时的第一大部(似乎还有一个科学技术部),在这里做秘书,最低,也得是当时全国十大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老先生告诉我,当年他毕业的时候,全国只有五万名大学生,今天,有五百万,是他想不到的。因为做这个秘书,教授们的工资多少,老先生也自然有数。当时,叶企孙先生的工资,是三百六十元。毛泽东呢,则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7期2018-08-10

  • 工资比国家主席还高的科学家
    个例子,那就是叶企孙先生。老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工作,担任秘书,而秘书们的总管是谁呢?这个人的名字也会有很多人熟悉,那就是邓稼先。数理化学部是科学院当时的第一大部(似乎还有一个科学技术部),在这里做秘书,最低,也得是当时全国十大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老先生告诉我,当年他毕业的时候,全国只有五万名大学生,今天,有五百万,是他想不到的。因为做这个秘书,教授们的工资多少,老先生也自然有数。当时,叶企孙先生的工资,是三百六十元。毛泽东呢,则

    恋爱婚姻家庭 2018年21期2018-07-16

  • 李政道与他的三位中国恩师
    到了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的鼎力支持。李政道在学业上表现出来的天分和才华是吴大猷和叶企孙都选中他的根本原因。李政道早年的“机遇”与“幸运”是他后来不断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的根源所在。关键词 李政道 束星北 吴大猷 叶企孙1945年夏天,原子弹的威力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败亡,也震撼了身处二战煎熬之中的各国政治家的心。譬如,当时的蒋介石听从了高参们的意见和建议,计划向美国学习原子技术,在中国研发原子弹。于是,从1945年秋开始,国民政府就开始

    科学文化评论 2018年2期2018-05-14

  • 原 则
    工作的是总干事叶企孙叶企孙提出聘任陈寅恪为史语所专任研究员,但陈寅恪可以不来李庄上班。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傅斯年的强烈反对,傅斯年表态说,既然任专职,就必须按照研究院和史语所的规定来所里上班,如果不能来,那就不能长住桂林遥领工资。叶企孙亲自找傅斯年沟通,坚持要聘用陈寅恪为专职研究员,但傅斯年一点不给这位上司面子,毫不让步,而且发表了一份声明拒绝承认陈寅恪为研究员,还去信向陈寅恪说明他这样做的道理,陈寅恪也表示理解,并谢绝了叶企孙的好意。(摘自《杂文月刊

    中外文摘 2017年18期2017-10-11

  • 大师的大师 ——叶企孙
    师的大师 ——叶企孙●姜常红叶企孙叶企孙,有“培养大师的大师”之称,他的学生不仅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还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航天之父”赵九章,“光学之父”王大珩等等。他不仅是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还是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当时清华和北大、南开在云南联合成立了西南联大,叶企孙在联大物理系任教。1944年,李政道从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上过几次课后,叶企孙发现,这个插班生在他讲课

    山海经 2017年17期2017-10-09

  • 大师的大师
    姜常红叶企孙,有“培养大师的大师”之称,他的学生不仅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还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航天之父”赵九章,“光学之父”王大珩等等。他不仅是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还是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当时清华和北大、南开在云南联合成立了西南联大,叶企孙在联大物理系任教。1944年,李政道从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大物理系二年级。上过几次课后,叶企孙发现,这个插班生在他讲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书,提问他

    山海经·故事版 2017年9期2017-09-29

  • 叶企孙:中国79名院士之师,以之身微芒照亮天下
    长、物理系主任叶企孙。今年是叶企孙119岁的诞辰,距离他逝世已经过去40年。在这40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曾一度被时代所遗忘,很庆幸刚刚逝去的30年,我们重拾这位老人留给后辈的宝贵财富,他一生不菲的成就就像是夜空中的繁星,散发出无限的光芒,让我们感受着他的人格魅力。穿越时间的长河,我们遥望这位伟人的一生,有太多的起起落落,千回百转,令人不胜唏嘘。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勉好学叶企孙原名叶鸿眷,号企孙,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这是书香门弟,也是官宦之家,祖

    世纪人物 2017年8期2017-08-07

  • 重温大师智慧推进“双一流”建设
    李欣欣摘要: 叶企孙先生曾任清华大学代理校长、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多职。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他准确把握教育规律,深切贴合中国实际,于教学、科研和院校治理方面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叶企孙开启了实验教学之先河,兼用高淘汰率、通识教育理念来保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作为科研工作者,叶企孙采用国际化战略,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创建“军事研究基地”,用科研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管理者,叶企孙不拘一格延揽名师,革故鼎新,动荡时局中力推

    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3期2017-06-09

  • 培养了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师
    的大师□潘前芝叶企孙清华西南联大领导人(右一为叶企孙)他与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被称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他,培育了李政道、杨振宁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王淦昌、钱三强等十多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数十位院士,被后人誉为“大师的大师”。他的名字叫叶企孙。关于他的故事,如同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一样,简单而复杂。科学少年叶企孙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这样的信念和追求,始于少年时期。1898年7月,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叶景沄曾任上海教育会会长。当时

    工会博览 2016年33期2016-12-09

  • 地雷:叶企孙的咒语
    技术远隔千里。叶企孙和他的学生熊大缜,在我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之后,彻底颠覆了我对地雷的认识。叶企孙的人生命运,注定与一颗地雷交集。“七七事变”前的那些晚上,叶企孙在校园里看他的学生熊大缜教吴宓教授骑自行车。叶企孙是一个旁观者,他不需要用自行车这种工具代步。他一个人生活,经济条件宽裕,是清华园里最早拥有私人汽车的名教授。侵华日军的枪声,刹住了吴宓教授歪歪扭扭的自行车轮子;而清华大学,则成了一个战火中的难民,开始了曲折颠簸的逃难之路。在清华南迁的线路图上

    读者 2016年11期2016-05-11

  • 叶企孙中国科学的奠基人
    系。这个人就是叶企孙,中国科学界的元老之一,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创始人,清华大学长期的校领导核心人物之一。在23位功勋科学家中,有9位是叶企孙的弟子。第一位就是王淦昌,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第一届(1929年)毕业生,是叶企孙的大弟子。1930年,王淦昌被叶企孙推荐到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师从迈特涅教授。这位女教授曾参与发现铀原核裂变反应的实验,后来又对此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原子弹就是在此基础上得以研制成功的。第二位是赵九章。他是清华物理系第五届(1933年

    科学家 2015年1期2016-02-29

  • 叶企孙:大师们的大师
    ”。他的名字叫叶企孙。1898年7月,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叶景法曾任上海教育会会长。1918年夏,叶企孙从清华毕业,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师从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布里奇曼教授作博士研究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与别人合作精密测定出基本作用量子“普朗克常数”的准确数值,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美国光学学会学报》上。这一年,他不过23岁。1923年他从哈佛毕业,却选择了回国教书育人。1926年,叶企孙与梅贻琦创立清华物

    晚报文萃 2015年10期2015-12-15

  • 『大师的大师』叶企孙
    『大师的大师』叶企孙□杨光叶企孙这个名字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耳熟能详,但在他门下受业的弟子,名谓则是振聋发聩——华罗庚、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正是这一个个俯仰天地的大师,成就了清华的黄金一代,也为这所大学奠定了名扬国际的声誉与坚实的学术根基,而叶企孙也被称为“大师的大师”。如果说梅贻琦在清华巩固了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尊奉大师的治校之道,那么,叶企孙就是这一理念的坚定执行者。他一手创建了物理学系,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理学院各系发展的奠基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9期2015-10-29

  • 叶企孙:大师的“专职”提携者
    阳悟道编者按:叶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第二届副会长,1936年起任会长等。“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残酷迫害,

    百年潮 2015年10期2015-09-10

  • 文化碎片“清华三孙”
    三孙”,指的是叶企孙、陈岱孙、金龙荪(即金岳霖)。叶企孙着一身干净朴素的长衫布鞋,沉静儒雅,是一位谦谦君子,人称老夫子。平日里,他寡言少语,不喜交游,就算是最亲近的朋友,也待之以礼。他创建了清华物理系,奠基清华理学院,培养弟子无数。陈岱孙高大伟岸,西装革履,十足的欧美绅士范儿。他是个经济学家,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回顾一生时,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金岳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修边幅,随遇而安,经常穿着一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6期2015-09-10

  • 邢军纪:走进大师的心灵深处
    大师》之前,对叶企孙也是闻所未闻,一无所知。您是何时知晓叶企孙大师的呢?邢军纪:说来话长,什么叫“缘”?“缘”就是茫茫人海一定要遇到的人,“缘”就是世事缤纷一定会遇到的事。“良缘”是遇到对的人,共同做对的事。我写《最后的大师》与叶企孙大师是有良缘的,我在书中都有讲述,但事情并不是像小学生做算术题,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么简单,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用了十年时间,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折环生。刘斌:先详细谈谈您与大师叶企孙的缘之初吧。邢军纪:好的。我第一次听到叶企孙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4期2015-07-18

  • 叶企孙:桃李芬芳遍天下
    尹传红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周光召、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邓稼先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华罗庚、钱学森曾受到他的提携。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与他有着巨大关联,因而有人称他为“大师的大师”。“我们不能沉默了”1931年11月,日寇策动“华北自治”的消息传至清华大学,一时间群情激奋。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更是忧愤满腔,他当即找到校长梅贻琦,说:“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沉默了!”梅校长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6期2015-06-09

  • 叶企孙:大师们的大师
    ”。他的名字叫叶企孙。关于他的故事,如同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一样,简单而复杂。科学少年叶企孙一生致力于科学救国,这样的信念和追求,始于少年时期。1898年7月,叶企孙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叶景沄曾任上海教育会会长。当时正值西方近代科学蓬勃发展,思想开放的叶父非常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受父亲影响,叶企孙从小对学校开设的“西算” “理化” “博物”等课程极感兴趣,“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1913年秋,叶企孙考入清

    看历史 2015年6期2015-05-30

  • 特殊教育成就了李政道
    的李政道选修了叶企孙 (1898-1977,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电磁学课,虽然叶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幽默有趣,还吸引了不少外系的学生,但李政道全然不闻,只顾低头看书。这学生不缺课,来听课却又不认真。叶企孙脾气修养好,从不责骂学生,只是有意或无意地提问李政道,李政道从来都是对答如流。一次下课,叶企孙特意来到李政道身边,问李政道在看什么书呢?李政道一时满脸通红,尴尬万分,只好把书给叶老师看,等着老师的责骂。叶企孙翻到封面,原来是李政道从图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3期2015-04-29

  • 甘为人梯 大爱无私
    立脚得住。——叶企孙1931年8月的一天,北京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高级会议室济济一堂。两月一度的理学院内部教授讨论交流会在此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有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等七个系的领导和教授。当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提出“建议升数学系资料室职员华罗庚为教员,并负责讲授本系大学微积分课程”的意见时,现场大部分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有人甚至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华罗庚虽是系里的数学天才,但明显不合格,其中三点很突出:一是仅为初中学历,二是残疾人,三是到校资历

    未来英才 2014年1期2014-06-18

  • 叶企孙:大师的大师
    百柯直至今日,叶企孙,仍是一个罕为公众所知的人物。即便知道,对不少人而言,他也仅仅意味着一段传奇:清华大学教授,帮助抗日军民造地雷炸药。这段传奇,不知《地雷战》为何物的少年们不会知道;无数次看过《地雷战》、至今提起还津津乐道的那几辈人,也无从知晓。因为,在这部著名的电影中,你丝毫看不见当年爱国学生的踪影,种种巧妙的地雷和神奇的炸药,全部是农民兄弟创造发明的。事实上,这段历史的真相是,抗战初期,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最亲密的学生熊大缜投笔从戎,到吕正操将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2期2014-04-25

  • 交际中,你有这“四心”吗?
    而中研院总干事叶企孙却致信傅斯年,计划聘陈寅恪为史语所专职研究员。叶企孙关心战乱中贫病交加的陈寅恪,傅斯年深为感动,但他严正提醒叶企孙:“聘陈寅恪可以。不过,陈寅恪不能在所中上班,只能拿兼职薪水,不能领专任薪水。凡事只要有了一次例外,就会有更多例外。规章制度丝毫不能通融。”但叶企孙求贤若渴,为了将陈寅恪纳入史语所,就算兼任,也给月薪六百元加外薪四十元的专任待遇。傅斯年知悉后,向叶企孙发出连珠炮式的“声明”,认为叶企孙的做法“违反了本院十多年来的一个良好传统

    公务员文萃 2014年2期2014-03-05

  • 叶企孙的“不拘一格”
    杨海亮叶企孙被称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对中国物理学研究、理科研究、教育事业乃至世界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华罗庚曾受到他的提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叶企孙处事公道,不求丝毫私利,想着的只是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这就是他的心灵高度和人格

    教育 2014年2期2014-02-19

  • 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
    编者按:叶企孙先生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他是九三学社前辈王淦昌、赵九章、陈芳允、葛庭燧等著名科学家的恩师。他对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历经坎坷。叶企孙最后的遭遇,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文化大革命的恶果。我们必须谨记,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未来征途上,再也不能让我们的杰出科学家受如此委屈和磨难,再也不能让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叶企孙先生的侄子叶铭汉院士最近说了一句话:要反思历史,接受教训。诚如斯言。历史不仅仅是实际发生的事

    民主与科学 2012年2期2012-12-22

  • 忆老师叶企孙
    ■虞 昊忆老师叶企孙■虞 昊今年1月13日是叶企孙师逝世35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约我写稿纪念叶企孙,主编对我说:“纪念叶企孙先生对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对我们和下一代人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深有同感。去年9月东直门中学举行开学典礼,特请叶铭汉院士和我参加,校长说:“去年我们创办‘叶企孙实验班’,以叶企孙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界盛行的应试教育,学生收获极大,精神面貌大变,家长们欢欣鼓舞,以致周围中学出现了生源危机,家长们要我校扩招‘叶企孙实验班’,让其子女转学

    民主与科学 2012年2期2012-12-22

  • 叶企孙:最后的大师
    长、物理系主任叶企孙。遭质疑不问政事专心教学解放前夕,在蒋介石的迁台名单中,叶企孙也赫然在列。梅贻琦向叶企孙探询他的去留问题,叶企孙说,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过去这样,以后也会保持这一传统。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叶企孙回绝了国民党,决意留在清华。1949年5月,在清华学人的一致拥戴下,叶企孙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主持新中国成立阶段清华大学校务。1951年底,清华、北大发出通知:该学期的期末考试暂停,学生配合教师

    人民周刊 2012年5期2012-01-16

  • 缔造大师的金手指
    后桃李满天下的叶企孙叶企孙这个名字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耳熟能详,但在他门下受业的弟子,名谓则是振聋发聩——华罗庚,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正是这一个个俯仰天地的大师,成就了清华的黄金一代,也为这所大学奠定了名扬国际的声誉与坚实的学术根基。如果说梅贻琦在清华巩固了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尊奉大师的治校之道,那么,叶企孙就是这一理念的坚定信徒与执行者。他一手创建了物理学系,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理学院各系发展的奠基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之所以从一所小有名气而无学术地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14期2011-05-14

  • 最后的大师
    军纪推荐理由>叶企孙,原名叶鸿眷,清华物理系开创者,也是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曾经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等科技精英。虽然学生们早已是声名在外,但叶企孙教授直至今日仍是一个罕为公众所知的人物。作品不仅介绍一代师表,更讲述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所具备的科学、理性、民主的伟大力量。《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邢军纪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版提携华罗庚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理学院下辖除物理系外,还有算

    中国报道 2011年6期2011-01-21

  • 一代师表叶企孙
    学谋求利国利民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其曾祖蔼臣公曾于清朝道光年间为官,晚年精修礼学,分纂《同治上海县志》;其祖父叶佳镇曾得国子监簿街,官至五品;其父叶景淫1984年甲午江南乡试第十五名举人,曾任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学堂国文教员、上海教育会会长等职,分纂上海县志。叶鸿眷自幼聪颖过人,其父亦对其教养从严——年少识字,稍长即攻读经书,塑造其终生的儒雅气质。其父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革新思想,叶鸿眷深受影响,“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

    北方人 2009年9期2009-11-03

  • 纪念叶企孙先生
    叶铭汉编者按叶企孙(1898-1977)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和我国近代物理学最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物理学会主要创始人,他与合作者一起利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测定的普朗克常数,获得当时最精确的实验数据,相当长时期内为国际物理学界采用;他精确测量了铁、镍、钴在静止液体高压强下的磁性,对高压磁学做出开创性的贡献;他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化,与竺可桢先生一起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中,

    物理 2009年9期2009-10-29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李政道叶企孙老师是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叶先生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早在1921年,他用X射线法重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h的值为(6.556±0.009)×10-27尔格秒(其不确定值度为0.14%),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公认为最精确的值,在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十余年之久,他在铁磁性金属的研究方面也有重要建树,除此而外,他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开拓我国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可以说他是这方面的先锋人物之一,功不可没。

    物理 2009年9期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