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体诗

  • 南朝宫体诗表演文本的特征及其形成
    重要意义。南朝宫体诗与表演关系密切,既有涉及歌咏乐舞的诗篇,又包括用于表演的文本。学界已关注到南朝宫体诗与歌诗表演的关系,如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1]、商伟的《论宫体诗》[2]、胡大雷的《宫体诗与南朝乐府》[3]、归青的《南朝宫体诗研究》[4]、邱恒菲的《南朝宫体诗与歌诗表演关系考论》[5]等,都涉及乐府诗表演对南朝宫体诗的影响。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对用于表演的宫体诗论述不多。南朝宫体诗表演文本的形成与表现,除了受到乐府诗表演的影响外,与其自身的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7期2023-09-12

  • 浅析宫体诗特点及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姝然【摘要】 宫体诗是诗歌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后世对其评价却大多都是对其中艳情内容的指责,较少关注于宫体诗在诗歌技巧和审美上的影响力。然而宫体诗本身的审美特点与诗歌技巧,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影响。【关键词】 宫体诗;影响;审美;诗歌技巧宫体诗产生于南朝齐梁时期,与“赋”这一修辞手法在诗歌之中的广泛运用有关。南朝时期,诗人尤其注意对于诗歌技艺的探讨,包括诗体、修辞、声律等诸多方面。而关于其中“赋”法与咏物等技巧的探索,主要集中于齐梁与初唐时期,并最终形成咏

    今古文创 2022年7期2022-03-02

  • 宫体诗的诗情画意
    重要时期。而“宫体诗”作为南朝特别是萧梁时期的经典文化符号,自横空出世,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令观者忽而“远而望之”,忽而“迫而察之”[2],竟难得其意。关于“宫体诗”,可以从“神圣”与“世俗”两端予以认知。以“世俗”论之,集中于宫体诗所描绘的内容,多为女性、男女情爱、咏物,故宫体诗“淫文破典,斐尔为功,无被于管弦,非止乎礼义”,是“乱代之征”[3],是“淫放”“轻险”[4],是文学的“堕落”[5];而另一端则是“神圣”的表达,不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3

  • 《春江花月夜》在诗歌发展史上的贡献
    与革新。文章从宫体诗和七言诗的概念、特点以及《春江花月夜》自身的艺术特色分析其在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宫体诗;七言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被我国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紧扣春、江、花、月、夜五景展开描写,描绘了一幅淡雅而空蒙的春江月夜图,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叩问,构建了一个晶莹澄澈的审美意境。作为唐诗的杰出代表之一,《春江花月夜》一直以来被很多学者所研究。有

    大观 2021年8期2021-09-26

  • 大唐诗人聊天群
    唐代诗歌尤其是宫体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盛唐诗歌的成熟扫清了障碍,对后来的李贺、李商隐等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中四士”指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四人,其中贺知章和张旭都是唐代书法名家,张旭擅长写草书,被称为“草圣”。诗人张若虚在当时可以说是寂寂无名,《旧唐书》和《新唐书》这两部史书中都没有他的传记;并且,在唐代到元代的漫长时间里,他也没有得到诗歌研究者的重视,這种情况一直到明清时期才有所改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共有三十六句,融诗情、画意、哲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21年11期2021-09-05

  • 南朝诸王幕府与宫体诗的产生
    100038)宫体诗的特点,一是题材内容上以女性、艳情为描写内容,形成轻艳的诗风,二是继续永明年间追求声律、辞藻的特质,形成“清辞巧制”和“雕琢蔓藻”的表现形式,其开创者徐摛和庾肩吾在天监年间先后进入晋安王府,两人轻艳的诗风影响了萧纲的创作,普通四年(523年)萧纲任雍州刺史,在此期间萧纲的文学集团初具规模,其诗风也日臻成熟,至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纲入主东宫,这种诗风开始蔓延全国成为流行的诗风,并被后世史书冠以宫体诗之称。文章从宫体诗的题材源流和创作实

    武陵学刊 2021年5期2021-03-08

  • 近40年来萧纲文研究述评
    长崇尚新变,其宫体诗创作给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从1980年9月到2021年7月,目前学界对萧纲的整体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一系列专著、文章围绕萧纲进行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论述,具体包括文献整理、生平事迹、宫体文学、家族文学及文学集团等多个方面。其中学者用力最勤的是其宫体文学中的“宫体诗”研究,查阅已有3部论著、22篇硕士论文和244篇期刊论文对宫体诗形成原因、界定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技巧、评价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②,以此确定萧纲的诗学价值及其文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12期2021-01-28

  • “美文”这东西,一千多年前也流行过
    的诗,一般叫“宫体诗”。宫体诗,形式很工巧,词语也很精致。都是什么人写这类诗呢?做皇帝的人,做太子的人,做大官的人。这样的诗很好吗?一般认为不好。有很多原因,我们讲两点主要的:第一是写的东西太单调。宫体诗主要写宫廷生活,吃喝玩乐之类,没有意义。宫体诗人经常写女性,但描写最多的只是一种女性,就是宫里唱歌跳舞的宫女。有个宫廷派诗人,叫梁元帝萧绎(yì),他写了这么几句:“汗轻红粉湿,坐久翠眉愁。传声入钟磬(qìng),余转杂箜篌(kōng hóu)。”他写这个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9期2020-06-03

  • 论萧纲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
    饰为描写对象的宫体诗一度盛行,对这类诗歌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宫体诗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近代以前,研究方法单一,主要是对宫体诗的批判和贬抑。代表作也不多,主要有吴兆宜的《玉台新咏笺注》、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闻一多先生的《宫体诗的自赎》。到建国初期,宫体诗的研究逐渐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王瑶《隶事·声律·宫体》中首次比较完整的论述了宫体诗的形成、发展和衰退的过程,这对宫体诗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进入新时期后,宫体诗的研究角度则更为客观,并产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2020-01-08

  • 唐玄宗一纸诏令终结“宫体诗
    ,但它仍属于“宫体诗”的时代。“宫体诗”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辞藻冗滥,多是应制之作。南北朝时期,诗歌代表的美学成就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精英阶层的标志。然而,正是宫体诗为后来被称为“唐诗门户”的律诗这样一种新体式的最终确立,奠立了基础。律诗体式的确立,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唐诗兴盛最为核心的内因。当然,这一体制的建构更为漫长,从建安时期写诗注重对句,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发明“四声”,到后来的调平仄、三部式结构,律诗一直到8世纪初,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9期2019-11-19

  • 李白宫廷诗和女性诗对宫体诗的承继与发展
    杨 渡宫体诗因内容风格的轻艳浮糜而饱受批评,在文学史上声名狼藉。不过宫体诗内容并非女性体态一端,也有抒情咏物之作,并非全为低格。在诗歌史中宫体诗的承启作用远大于它柔糜诗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李白亦有以宫廷、闺阁生活和女性形象为描写内容的诗。宫体余风波及后世,李白部分女性诗及待诏长安时作的宫廷诗,自然受到宫体诗影响,但在内涵属性和风格上,李白是既有承继又有发展的。一、以宫廷生活为内容的诗歌“宫体诗是指流行于梁代后期(即萧纲入主东宫后)以迄初唐,以萧纲为代表,以

    鸭绿江 2019年24期2019-11-13

  • 宫体诗对《红楼梦》的渗透及影响
    南朝以至初唐宫体诗对《红楼梦》的诗词、情节与主题都有渗透及影响。《红楼梦》的诗词创作对宫体诗的意象、语言等皆有不同程度的借鉴;宫体诗的纪实性特点对《红楼梦》具体情节的设定当有启发意义;《红楼梦》“花落水流红”这一总主题、主旋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攀援着宫体诗中“落花”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生命意识。宫体诗对《红楼梦》的渗透及影响与清初诗坛逐渐对宫体诗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从宫体诗到《红楼梦》,有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也有后者对前者的升华,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还

    明清小说研究 2019年4期2019-10-11

  • 唐玄宗一纸诏令终结“宫体诗
    ,但它仍属于“宫体诗”的时代。“宫体诗”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辞藻冗滥,多是应制之作。南北朝时期,诗歌代表的美学成就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精英阶层的标志。然而,正是宫体诗为后来被称为“唐诗门户”的律诗这样一种新体式的最终确立,奠立了基础。律诗体式的确立,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唐诗兴盛最为核心的内因。当然,这一体式的建构更为漫长,从建安时期写诗注重对句,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发明“四声”,到后来的调平仄、三部式结构,律诗一直到8世纪初,

    华声文萃 2019年4期2019-09-10

  • 从《月夜》看杜甫对宫体诗笔法的吸收与升华
    ”更是大胆使用宫体诗的笔法,塑造出风姿绰约的妻子形象。其实杜甫在学习宫体笔法的同时,着力于突破宫体的局限,并赋予其深刻的内涵。本文通过分析《月夜》一诗中对妻子形象的塑造来探究杜甫对宫体诗笔法的吸收与升华。【关键词】杜甫;《月夜》;宫体诗;妻子形象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215-02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心系苍生,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①除了其沉郁顿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2019-08-09

  • 花间词对宫体诗的扬弃
    摘要:花间词和宫体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渊源。但花间词在对意象的使用、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等问题上剔除了宫体诗的弊病,花间词通过对前代诗歌以及宫体诗的扬弃获得了磅礴的生命力。关键词:花间词;宫体诗;扬弃;意象;意境;语言风格;革新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003-02《梁书·简文帝本纪》云:简文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为宫体。”《隋书·经籍志·集部序》云:梁简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2019-08-06

  • 《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辨析
    指出“闻一多把宫体诗的范围扩大了”的弊端,认为:“闻先生忽视了在隋代就已经萌芽的诗坛新风,而将宫体诗的‘转机下移到卢、骆、刘、张时代,这就无可避免地将庾信直到杨素、隋炀等人的努力抹杀了,而同时将卢、骆、刘、张之作,划归宫体的范畴,认为他们的作品的出现,乃是‘宫体诗的自赎,就更加远于事实了。”观点这一观点也是胡应麟、盛德潜、管世铭等人的,只是胡、盛、管诸公没有程千帆分析得这么详尽而已。初唐诗歌就是在齐梁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2期2019-07-08

  • 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探讨
    形象,其中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朝着物化特征方向发展。本文着重针对南朝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大家了解南朝宫体诗有所帮助。关键词:南朝宫体诗;女性形象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林海霞(1974.12-),女,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人,本科,小教高级,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第二作者刘烨(1987.1-),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本科,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2019-03-13

  • 《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辨析
    指出“闻一多把宫体诗的范围扩大了”的弊端,认为:“闻先生忽视了在隋代就已经萌芽的诗坛新风,而将宫体诗的‘转机’下移到卢、骆、刘、张时代,这就无可避免地将庾信直到杨素、隋炀等人的努力抹杀了,而同时将卢、骆、刘、张之作,划归宫体的范畴,认为他们的作品的出现,乃是‘宫体诗的自赎’,就更加远于事实了。”观点这一观点也是胡应麟、盛德潜、管世铭等人的,只是胡、盛、管诸公没有程千帆分析得这么详尽而已。初唐诗歌就是在齐梁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虞世南、上官仪、沈佺期、宋之

    语文天地 2019年4期2019-03-05

  • 论李义府及其诗歌创作
    史背景来论述其宫体诗,咏物诗以及贬谪诗的主要成就,揭示其艺术价值,并从中总结出初唐诗歌的大体特征。关键词:李义府;宫体诗;咏物诗;贬谪诗;初唐作者简介:陈鑫(1994-),男,湖南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唐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一、李义府其人李义府,瀛洲饶阳人。有辞学,善属文,举荐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后来在高宗废王立武的事件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2018-12-17

  • 宫体诗的“自赎”与七言体的“自振” ——文学史上的《春江花月夜》
    篇著名的文章《宫体诗的自赎》,对《春江花月夜》予以极高的礼赞。既然这是一首宫体诗,那么它的成就便属于其内部的“自我革新”,所以闻一多用了“自赎”一词来形容。30多年前,先师程千帆写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在肯定闻氏“对此诗理解的进一步深化”的同时,也指出他以及之前的王闿运都将此诗“归入宫体”,“就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不能不加以澄清的误解”。如果这不是一首宫体诗,张若虚就是从外部出发对宫体诗作出了改造,那就应该说是“救赎”。因此,这里首先需

    社会观察 2018年10期2018-11-20

  • 《玉台新咏》和宫体诗
    谭若丽一提到“宫体诗”,大多数人对其不屑一顾,特别是自唐代以来,它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首先对其批评的是唐朝的魏征和与之稍前的李谔。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曰:“梁自大同之后,雅道论缺,漸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意简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闲,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力之音乎?”认为齐梁以后,文风渐乖戾淫放。李谔在《上高祖革文华书》亦说:“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惟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

    长江丛刊 2018年3期2018-11-14

  • 浅析《玉台新咏》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诗集 宫体诗 思妇 绮丽 男权《玉台新咏》是徐陵奉萧纲之命编辑而成的,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部伟大的诗集。全书包含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作769首,分为五言诗八卷、歌行一卷、五言四句诗一卷,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歌咏妇女的诗歌集。一、《玉台新咏》诗集的特点(一)自身特点作为一部诗集,《玉台新咏》在编辑上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比如它在选录作品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作为萧梁朝廷的一本宫苑女性读本,在徐陵所作《玉台新咏序》中有这样的话:编成后宫中妇

    参花(下) 2018年11期2018-10-21

  • 花间词对宫体诗女性题材的因袭及抒情艺术的创变
    摘要】花间词与宫体诗之间的文化渊源可以理解为一种参变。在题材方面,花间词继承南朝宫体诗传统,以女性为主要吟咏对象;在抒情艺术方面,花间词人善于捕捉心绪,规避了“诗言志”的传统,表达技巧日渐纯熟,较之宫体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关键词】花间词;宫体诗;题材;抒情艺术【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宫体诗”成名于萧梁简文帝时期,以萧纲、徐摛父子、庾肩吾父子为代表诗人,继山水、体物之后开创性地发现了女性本身的美。近四百年后的后蜀广政年间,“以柔靡婉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4期2018-05-14

  • 茹菲:最美的一首舞曲《春江花月夜》
    一支舞曲,属“宫体诗”的范畴。我们首先要从音乐角度来谈它,按照陈隋舞曲的套路来读。《春江花月夜》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每一韵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内容,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九首七言绝句构成的联章组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是绝句之一,直接点出春、江、月、夜,境界开阔而情绪温和,韵脚也是温存的音色。“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是绝句之二,韵脚换为仄声,音色忽然一沉。春天的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4期2018-04-02

  • 宫廷文人的日常生活与齐梁宫体诗的价值取向
    430074)宫体诗的创作在鲍照等人笔下便已产生,但宫体诗之名产生于萧纲入主东宫后与身边的文人互相唱和,因其内容多以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为主,形式上追求词藻靡丽,故而名为宫体诗宫体诗的价值取向是基于齐梁宫廷的日常生活文化,它不仅以日常物品入诗、以日常行为入诗,更是无所顾忌地在诗中注入日常情感的表达(其中以女性情感为主)。一、日常生活文化在宫体诗领域的发展总的来说,自魏晋以后,日常生活文化开始进入文学创作,这种对于日常生活文化的纵容到齐梁宫体诗创作中达到鼎盛

    文化学刊 2018年10期2018-03-06

  • 浅析宫体诗中女性形象
    摘要:本文对于宫体诗女性形象的描写的浅析涉及了宫体诗的历程,浅析了诗人刻画女性形象的特点。关键词:宫体诗;女性形象梁中大通三年时宫体诗正式得名,这时萧纲继萧统立为太子入住东宫。宫廷距市井本是非常遥远的,但是南朝的皇室来自社会下层的背景,使得他们在入主东宫之后,在过着奢侈、糜烂的宫廷生活同时,仍留恋、保留着市井的那些风习。同时就内容而言,宫体诗人们对于女性的体察描写,和他们对器物的观察、描写时的心理是一样的,其中包括对于他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等方面的描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2期2017-12-21

  • 试论佛偈传译对南朝诗歌之影响
    明新体诗、齐梁宫体诗的诞生。【关键词】:佛偈;玄言诗;声律说;新体诗;宫体诗(一) 佛偈与永明声律说1.梵呗新声与偈颂制作之普及胡小石先生在《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文中曾言:“声律之启发,当由佛教僧侣梵呗之美,在昔曹植游鱼山已为之闻声流连。则其远源,实来自印度。”“梵呗”中,“呗”是歌咏赞叹之意。《高僧传》卷十三云:“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昔诸天赞叹,皆以韵入弦管,五众既与俗违,故宜以声曲为妙。”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2017-09-10

  • 浅析卢骆对宫体诗的“改造”
    世影响很大,《宫体诗的自赎》一篇更是研究唐诗必读篇目。在此篇中,闻一多认为卢骆对宫体诗有改造之功,本文即以此为中心,浅析卢骆的诗歌创作对宫体诗的影响。关健词:闻一多 卢骆 宫体诗 改造《唐诗杂论》是闻一多非常著名的一部论著,唐骥评价其“对初唐诗风不振原因的分析及其对诗歌从初唐的低潮向盛唐高峰的前进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的意义。”当然“在筚路蓝缕的开拓中,容或有些不甚周严处,也是不足怪的。”并且“经过半个世纪,所能拣出者不过一二枝节”,足见此书在唐诗研究方面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7期2017-07-26

  • 浅论宫体诗的两个特性及女性宫体诗人的创作
    ]性别世界浅论宫体诗的两个特性及女性宫体诗人的创作⊙赵 灵[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宫体诗的源头之一是咏物诗,不论是描摹器物还是吟咏女性,宫体诗都呈现出明显的体物特征,这一点已成为学界共识。在一些闺怨题材的宫体诗中,对女性闺中寂寞、思念远人等情貌的刻画流露出言情倾向,显示出体物性和言情性相融合的趋势,然而具体到女性宫体诗人的创作中,这种趋势并不突出。本文拟简单阐述宫体诗的体物特征和当时宫体诗人对女性的审美趣味,进而说明诗人在以女性为观

    名作欣赏 2017年21期2017-07-14

  • 徐摛的道教信仰与宫体诗
    何碧云最早把“宫体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来研究的,当属闻一多先生,他的《宫体诗的自赎》是古代对宫体诗批评的一个延续,为现代宫体诗研究奠定了主格调。他认为宫体诗的创作者“人人眼角里是淫荡,人人心中怀着鬼胎”。宫体诗这一名称始见于《梁书·徐摛传》:“(徐摛)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1]可见徐摛对宫体诗的兴起和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宫体诗的“始作俑者”徐摛似乎并非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眼角里是淫荡,心中怀着鬼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2017-03-22

  • 浅析卢骆对宫体诗的“改造”
    肖肖浅析卢骆对宫体诗的“改造”王肖肖《唐诗杂论》是闻一多的论唐诗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宫体诗的自赎》一篇更是研究唐诗必读篇目。在此篇中,闻一多认为卢骆对宫体诗有改造之功,本文即以此为中心,浅析卢骆的诗歌创作对宫体诗的影响。闻一多 卢骆 宫体诗 改造《唐诗杂论》是闻一多非常著名的一部论著,唐骥评价其“对初唐诗风不振原因的分析及其对诗歌从初唐的低潮向盛唐高峰的前进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的意义。”当然“在筚路蓝缕的开拓中,容或有些不甚周严处,也是不足怪的。”并

    文学教育 2017年20期2017-02-08

  • 论庾信南朝宫体诗的语言艺术
    庾信南朝时期的宫体诗为切入点,从对仗、锤炼词句和刻画描写等三个方面对其语言艺术进行分析,突出这时期庾信宫体之作的清新委婉、细腻柔美,以及庾信作为宫体诗的代表诗人在组织自然语言上的功力,从而肯定庾信宫体诗在语言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关键词】庾信;宫体诗;诗歌语言;奉和;南朝诗歌一、庾信宫体诗的文学史意义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南北两朝各个时期的作品都颇具特色。但由于历经战乱,庾信南朝时期的作品仅存少数,而宫体诗却占了较大的比例。对于宫体诗人及其诗歌,历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2016-10-21

  • 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述评
    037)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述评郑斌(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摘要: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其研究历史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了。相对于20世纪及以前的研究来说,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研究成果的数量有了巨大增长,宫体诗名家和《玉台新咏》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诗人群体的研究也渐趋火热,在宫体诗之外又开辟出宫体文这个新领域。关键词:新世纪;宫体诗;述评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其产生至今已有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5

  • 宫体诗与乐府民歌的历史
    0034)论宫体诗与乐府民歌的历史杨茜(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梁、陈时期的宫体诗是对南朝民歌有所模拟和创新的,如梁武帝萧衍虽然与齐朝皇室有些荫亲,但他却出身行伍,在齐朝曾担任过祭酒,副帅等职。同样,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陈武帝,陈后主等,受到身世境遇,社会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深谙民俗情趣,对市井市民的真挚泼辣的爱情,畅快流利的格调都甚喜爱。宫体诗;乐府民歌;历史南朝特别是齐梁陈三朝,都有采诗的机构。周朝时的采诗目的是泄导民情,

    西部皮革 2016年18期2016-02-26

  • 历史视野中的梁代宫体诗*
    史视野中的梁代宫体诗*饶峻妮, 许云和摘要:考察梁王朝时期南北人士慕容绍宗、侯景、何之元、萧衍、徐陵等关于宫体诗的描述,可以明确,宫体诗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特指萧纲自531年至548年为太子期间以徐摛为首的东宫文人创制的一种专事描写女性和咏物、体制淫放的诗歌,目的是供后宫妇女阅读、赏玩,希望它能“代彼萱苏”,使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起到一种怡情养性的作用。从时人的论述可以看出,宫体诗在当时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它严重地摧伤了梁王朝的国家政教、用人制度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1-28

  • 论萧纲宫体诗中的文学性因素
    632]论萧纲宫体诗中的文学性因素⊙庄军[暨南大学, 广州510632]萧梁一代是宫体诗达到全盛的时期,而简文帝萧纲又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其所作的宫体诗与大多数宫体诗一样,因以表现艳情为主而被人们所诟病。然而,抛开社会道德层面的批判,这些宫体诗仍是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因素与审美价值的。其文学性因素不仅仅包括诗的外在的形式层面,还包括其内在“吟咏情性”的情感层面,最后是整体充斥着想象与游戏的艺术风格层面。萧纲宫体诗文学性情怀20世纪末以来,人们对宫体诗的评价

    名作欣赏 2016年20期2016-01-28

  • 中晚唐七律向齐梁宫体诗的功能扩张
    晚唐七律向齐梁宫体诗的功能扩张张一南[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关键词:文体;功能;七律;五律;宫体诗收稿日期:2014-09-06作者简介::张一南,女,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图分类号:I207.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11(2015)04-0072-09摘要:七律与五律在形式、来源、起源时代等方面各不相同,早期七律在功能上与以齐梁宫体诗为代表的早期五律也有很大差异,但在元和以后,七律已承担起了早期五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08

  • 宫体诗文献记载之矛盾分析
    )尽管学术界对宫体诗的具体内涵与评价尚有争议,但基本一致地认为其名称起于梁简文帝萧纲,一直流行到唐太宗之时,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艳情”,也就是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所说:“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但是,如果我们将历史上有关宫体诗记载的文献梳理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记载有着较强的模糊性,有些材料的真实性是非常值得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期2015-11-14

  • 作赋先须谨重,写诗且须放荡 ——南朝宫体赋比宫体诗节制原因探析
    —南朝宫体赋比宫体诗节制原因探析李旭婷(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宫体赋指齐梁以后以描写宫廷生活和艳情为主的赋。赋作为一种敷陈直叙的文体,在描写清辞艳情的宫体内容时,本该比诗更显直露浮靡,然而却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一是美人赋本身所具有的“曲终奏雅”的传统使其归于闲正;二是赋的书写内容没有诗歌那样私密化,使其不至流入艳俗;三是赋的诗化使抒情性稀释了艳辞。这三个原因导致在表现宫体内容时,赋反而比诗要含蓄节制得多。宫体赋;宫体诗;含蓄;原因“宫

    中国韵文学刊 2015年1期2015-11-14

  • 论南朝宫体诗与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上层阶级创作的宫体诗,抑或是下层百姓流传的乐府民歌,都出现“采丽竞繁”“兴寄都绝”①的诗风绝非偶然,究其根缘,地理上物产丰饶,政治上时局动荡,经济上发达繁荣,产生了沉迷声色,崇好女乐的社会风尚,上至统治阶级华艳柔靡,下至平民百姓奔放自由。胡大雷先生在《宫体诗研究》一书中指出南朝宫体诗与南朝乐府诗的密切关系:“以情歌为著,是南朝时代风气使然。由此产生以情歌为主的民歌,乃见气始然。有此社会风气,南朝文士创作宫体诗,亦是当然。”②而另一方面,南朝的文士们对南朝乐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10-26

  • 宫怨诗与宫体诗辨析
    40)宫怨诗与宫体诗辨析孙 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640)宫怨诗易与宫体诗混淆。比较研究发现,宫怨诗兴盛于唐代,创作群体广泛,创作时间跨度长,注重以抒情笔调描写宫人心态,在反映宫人痛苦生活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仕途人生;宫体诗流行于齐梁后期,创作群体相对狭窄,创作时间跨度较短,侧重对女性容貌体态的细致刻画与声律等形式美的追求。宫怨诗;宫体诗;比较宫怨作为古典诗歌题材,很早便为人们所注意,如方回的《瀛奎律髓》一书,其中《宫阃类》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7

  • 初唐宫廷诗与南朝宫体诗不同之我见
    甚至将其与南朝宫体诗完全等视,这是有失偏颇的。关键词:宫廷诗;宫体诗;初唐;南朝在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他认为,“人们责难初唐宫廷诗,主要是认为它沿袭了南朝宫体诗‘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闺闱之内的淫亵诗风。”。在此书第十三章“初唐的诗歌”之“齐梁余风”里,刘大杰先生几次用到“宫体”一词:其一,“李唐建国初年,文物制度基本上是继承陈、隋旧业。当日文士诗人陈叔达、袁朗、杨思道、虞世南、孔绍安、李百药等人,俱为陈、隋旧人。他们的文风,决不能因为在政治上

    卷宗 2015年12期2015-01-07

  • 论《玉台新咏》宫体诗和闺怨诗女性书写之异
    多关注其收录的宫体诗,并对其情调的浅陋乃至庸俗、风俗的单一化等多有指摘。事实上,《玉台新咏》中除了宫体诗之外,尚有不少闺怨诗。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秦嘉夫妇的赠答诗、繁钦《定情诗》、杨方《合欢诗》等,这些都是《文选》所遗漏的。清人许梿说:“是书所录为梁以前诗凡五言八卷,七言一卷,五言二韵一卷。虽皆绮丽之作,尚不失温柔敦厚之旨。未可概以淫艳斥之。或以为选录多闺阁之诗,则是未睹本书,而妄为拟议者矣。”[1]诚哉斯言!本文注意到,《玉台新咏》的宫体诗和闺怨诗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9期2014-12-11

  • 感情的游戏与游戏的感情 ——宫体诗与花间词创作主张及实践对比
    戏的感情 ——宫体诗与花间词创作主张及实践对比陈俊洁(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宫体诗与花间词具有许多共同的审美特征,但前者大受挞伐,后者却开启了宋词婉约含蓄的风尚,被广泛接受。本文将探究两者的创作主张,通过对比,揭示其创作者在诗词实践中“感情”、“游戏”的不同侧重,并从审美追求、时代环境、诗词表现功能等方面解释两者“主张—实践”差异的原因,展现前者没落,后者滑起的必然命运。宫体诗;花间词;感情;游戏一、创作主张“宫体诗”是描绘宫廷生活,特别是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2014-06-30

  • 近十年宫体诗界定研究评述
    。在各诗体中,宫体诗的界定算是争议较大的一种,它自产生之后不久就获得了各种界定,有些是客观的叙述,有些是高度的赞扬,还有些是严厉的批评。正是因为如此复杂,有必要对各观点进行梳理,特别是对近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简单评述,以期管中窥豹,能对宫体诗的界定工作做出新的贡献。一、宫体诗界定的流变关于宫体诗的界定,大致是一个从狭义说到广义说再到近几年综合说的一个过程。狭义说以闻一多为代表,由于闻一多在“五四”时期的地位高,影响大,他的观点也成为了学术界较典型的观点。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3-31

  • 宫体诗中女性美研究综述
    230000)宫体诗中女性美研究综述陈思瑞(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00)宫体诗中的女性美存在类像化特征,并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原因。近年来,学者们对宫体诗中女性美的研究深入而广泛。研究表明:不仅丰富了宫体诗的研究成果,而且为中国古代女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宫体诗;女性美;女性外在美;女性内在美《梁书·简文帝纪》说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1]《梁书·徐摛传》也说“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2-12

  • 由南朝宫体诗的创作看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
    间的关系。南朝宫体诗虽因其思想意蕴的单一、诗歌风格的纤弱而受到诟病,但仍以艺术技巧的探求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显示出异化劳动仍可产生客观的审美效应,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以论述。一、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与美之间关系的阐释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探索了美的根源和本质。他认为,人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意识是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1]531正是由这一美源于劳动的核心观点,他又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与美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指出“劳动的对象化表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宫体诗及其初唐新变
    唐人的看法,把宫体诗形成的时间定在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大通(529年10月—534年12月)三年,即萧纲被立为太子之年。但在曹道衡、沈玉成的《南北朝文学史》中则认定宫体诗开始形成于萧纲入主东宫以前,只是随着萧纲的入主东宫才正式获得“宫体”这一名称。此文赞同这一说法。一个事物的产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过程的长短可能会不同,但必须有,之后人才会对此事物冠以名称。也就是说,“宫体”是在宫体诗出现之后才有的这一名称。而宫体产生经历了多久则是另一个问题了。另据《梁书·简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4-10

  • 论《宫体诗的自赎》
    0)闻一多的《宫体诗的自赎》对宫体诗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阐释和历史观照,在当时的学术界有其重要的影响。它可以说是散文、诗歌和哲理三位一体的经典之作,体现了闻一多诗人的敏感、哲人的思考和史家的宏阔视野和深邃辨识力。但是囿于学术研究的时代局限性,《宫体诗的自赎》不免存在一些不足。闻一多先生的《宫体诗的自赎》颇具时代特色,这首先表现在他的研究方法上。20世纪二、三、四十年代,中国一大批学者都秉持以进化论为指导的考据法这种理论,并取得了较突出成绩。如游国恩研究楚辞,

    大众科技 2013年9期2013-03-27

  • 浅谈佛教对宫体诗的影响
    敏浅谈佛教对宫体诗的影响杨 敏南北朝时期佛经广泛传播,佛教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宫体诗的繁荣。分析认为佛教经典对女子形象的描绘给宫体诗提供了借鉴,佛教的妇女观也使得宫体诗人敢于在诗歌中大量描写女性形象。宫体诗;佛经;佛教思想;女性形象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由于当时社会的变迁,文学观念、审美追求随之变化,这个时期的诗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诗歌,题材内容都比较丰富,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以及宫体诗等。宫体诗通常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1期2012-08-15

  • 论萧纲的宫体诗理论
    00)论萧纲的宫体诗理论侯爱华(黄淮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萧纲为宫体诗的领袖和旗手,他不仅爱好文学,创作诗歌,还提出了“文章且须放荡”的宫体诗创作纲领。其理论是一种有悖于封建礼教的、新变的诗歌理论,具体要求是“寓目写心”、“吟咏情性”以及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讲求行文之美和声韵和谐。萧纲;宫体诗理论;文章且须放荡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虽然在政治上极为失败,但从文学成就来说,却为宫体诗的领袖和旗手,他不仅创作了大量“轻艳”的宫体诗,而且提出了

    天中学刊 2010年4期2010-08-15

  • 花间词对宫体诗语言风格的继承
    03)花间词对宫体诗语言风格的继承郑晓明(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安徽 芜湖 241003)花间词与宫体诗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其中较明显的是语言风格上的继承关系。从宫体诗理论代表萧纲和萧绎的著述中,可以总结出宫体诗的语言风格为灵活流畅、优美精致、精炼风趣。结合花间词和宫体诗的文本,可以分析花间词对宫体诗的这些语言风格的继承。花间词;宫体诗;语言;风格宫体诗和花间词在正统的儒家文学批评环境中,都不曾获得应有的尊重。宫体诗向来被视为艳诗,贴上淫靡浮艳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情与教的沉浮——试论萧纲宫体诗与元稹艳诗创作的不同
    )近年来,对于宫体诗和艳诗的认识与评价趋于客观,本文试图对萧纲的宫体诗和元稹的艳情诗创作做一个比较分析。在分析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何为宫体诗,何为艳诗?当前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界定颇为模糊。宫体诗正式得以命名大致在梁中大通三年萧纲被立为太子之时,《隋书》:“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遂相效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说宫体诗的特点是:清辞巧制、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因简文帝入主东宫才号“宫体”。《大唐新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2010-08-15

  • 宫体诗与花间词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郑晓明宫体诗与花间词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郑晓明宫体诗和花间词虽都以女性作为主要吟咏对象,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各异。宫体诗人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预先设定概念化的模式,使得各种身份的女性,无论娼妓、贵妇还是民女,其形象较为模糊;花间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则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色彩。花间词;宫体诗;女性形象;个性特征《隋书·经籍志》载:“梁简文帝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祍席之间;雕琢曼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1]可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9期2010-08-15

  • 徐庾体与宫体关系探讨
    信父子四人归入宫体诗人的范畴的角度。对徐庾体的存在和徐庾体与宫体的关系,提出了大胆质疑,认为徐庾体的成立本就荒谬,而早期的庾信也不能算做宫体诗人。徐庾体;宫体;绮艳关于徐庾体与宫体的关系历代学者似乎都没有解释清楚。通常人们都是将徐庾体归属于宫体,把徐陵、庾信父子四人归入宫体诗人的范畴。安徽师大的万绳楠先生对这些传统说法颇不以为然,笔者受到万先生启发,也认为目前通行的这些说法值得商榷。一、徐庾体是个错误的称谓,不能划入宫体的范畴关于徐庾体的由来,据《北史·庾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8-15

  • 试论梁代宫体诗的艺术特色
    开明和解放,对宫体诗尤其是梁代宫体诗的认识和评价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和客观。基于对梁代宫体诗的肯定,本文将对其创作过程中尤为重视的唯美、言情方面的艺术特色的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关键词】梁代;宫体诗;唯美;言情;娱乐学界一般认为:宫体诗是发端于南朝齐代,兴盛于梁陈时期,甚至延续到隋及初唐的一种专以宫廷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流派。其最显著的文学特征就是‘艳——艳物、艳事、艳情、艳辞。因此,宫体诗常常被人们理所当然地称之为“艳诗”并将其作为淫糜颓废诗歌的典型,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2010-06-08

  • 审美旨趣的嬗变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
    的嬗变 ——从宫体诗到花间词郑晓明从宫体诗到花间词,其审美旨趣存在着清晰的嬗变轨迹。花间词更加关注动态行为的美,摆脱了宫体诗静物写生般的凝滞,同时,较之宫体诗,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表现人物外在形象的同时,或借助外界环境含蓄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或借助人物的直接抒情酣畅地表达心理。花间词;宫体诗;审美旨趣;动态行为;内心世界宫体诗与花间词都是美的艺术,虽然和“文以载道”的文学正统相违背,但其创造出的审美的艺术世界却引人入胜,尤其是站在新时代的批评立场,“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2期2010-04-07

  • 女性化、骈俪化的追求
    娜以往学者对于宫体诗的研究,多将其定位为一种诗体,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将研究视野扩展开来,将其定位为一种思潮。毕竟,宫体诗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形成了一种举国上下竞相创作的局面。自宫体诗出现起,便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种是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尤以梁陈年间及后来的隋、初唐一百年间为代表;另一种则是来自传统文人的贬斥和批驳,他们认为宫体诗违背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低俗的。虽然后代学者常对其淫靡的文风和不健康的题材取向大为诟病,但一时

    群文天地 2009年7期2009-09-10

  • 王夫之诗学中的艳诗论
    淫情、艳诗中的宫体诗、艳诗与亡国之音、艳诗佳作的衡量标准等方面探讨王夫之诗学中的艳诗论。关键词:艳诗;艳情;淫情;宫体诗;亡国之音中图分类号:B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9)01-0027-06艳诗,与艳歌、艳词、情诗、艳情诗、艳体诗的意义大致相同,包括今人所说的爱情诗在内,泛指自古以来吟咏女性、抒发恋情的诗。艳诗一词,较早见于南朝齐梁时期宫体诗人作诗所用的题目中,如《三妇艳诗》(王融)、《戏作艳诗》(萧绎)等。从唐代起,

    船山学刊 2009年1期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