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纤维

  • 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板材自然老化试验及在汽车应用评价
    具有重要意义。麻纤维是天然植物纤维,可再生可降解,相比玻纤/碳纤等人工合成纤维,生产和回收过程均不产生碳排放,是低碳材料的典型代表。以麻纤维增强聚丙烯为代表的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内饰板/吸音板/座舱扶手等汽车部件,与传统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轻量化/低成本/耐冲击和隔音性好等优点。但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中,只有麻纤维是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减碳效果不明显,同时共混加工后,制品会产生刺激性气味,不利于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1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2年12期2022-12-19

  • 现代艺术语境下麻纤维的创新应用
    133000)麻纤维材料所塑造的纤维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对远古社会旷野幽兰时代的回望,这种对原始蛮荒世界的冲动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抽象逃离的根源。这也正是沃林格关于抽象根源的探索。尽管原始的麻纤维具有的抽象意向中包含的移情表现十分强烈,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用其抽象去诠释现代生活的意义。抽象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慰藉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同样人们的喜爱也在无形中推动着创作的进步与发展。笔者在创作中运用麻纤维与光影的结合,试图在黑暗中找寻了一种质感与情感结合的表

    西部皮革 2022年3期2022-12-13

  • 芬顿法氧化降解大麻纤维胶质及脱胶废液分析
    61000)大麻纤维原麻手感较硬,化学成分复杂[1],由果胶、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非纤维素成分构成。原麻中非纤维素成分统称为胶质,其中果胶、脂蜡质等物质含量不高[2],因此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为脱胶处理的重点[3]。胶质的含量对大麻纤维后续纺织加工环节有很大影响,为了得到胶质较少的纤维素纤维,去除非纤维素的胶质成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4]。现今研究使用的脱胶方法大多采用碱煮氧漂等传统方法[5],耗碱量大且脱胶废液严重污染环境,因此需要探究一种更环保的脱胶方法。芬顿

    毛纺科技 2022年11期2022-12-05

  • 不同醇及助剂对大麻有机溶剂脱胶效果的影响
    以上,其中大麻纤维残胶率不宜过低,过度去除单纤维间的胶质(包括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将导致大麻分散为单纤维,无法满足纺纱的要求[7]。由此可见,大麻脱胶工艺直接决定大麻工艺纤维的质量。目前大麻的脱胶工艺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和联合法脱胶[8]。化学法工艺成熟,但强酸强碱投入量大,废水排放污染大,且酸碱对纤维素有破坏作用,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9-10]。生物法脱胶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度高,但培养酶及微生物的条件要求高,脱胶时间长,效率低,纤维品质不

    纺织学报 2022年10期2022-11-01

  • 麻纤维的芬顿法脱胶及其性能
    61000)大麻纤维具有抗菌、防紫外线和吸湿透气等优异的性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1]。传统的大麻脱胶方法采用碱煮氧漂等[2],耗碱量大且脱胶废液严重污染环境,因此需要探究一种更环保高效的脱胶方法。芬顿法(Fenton)是一种高级氧化法[3],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毒性,而且具有效率高、操作方法简单以及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常被用于氧化降解难处理的废水或一般氧化剂处理效果不明显的废水[4],尤其在造纸领域和印染领域应用最为广泛。Zhou等[5]采用芬顿法对苎

    纺织学报 2022年8期2022-08-26

  • 不同种类纤维加筋对地仗层改性试验研究
    。改性试验选取麻纤维和碳纤维,综合马赞峰[8]及杜文凤[3]地仗修补试验中纤维长度,将纤维长度定为7mm,其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表2 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质1.2 试验方案在纤维的掺入量上,采用体积比控制麻刀与碳纤维的用量,试验掺入体积量为0%、0.5%、0.75%和1.0%的纤维,即麻纤维质量百分比为0.5%、0.75%和1.0%,碳纤维质量百分比为0.57%、0.85%和1.13%。试样制作过程严格按照《土工试验》相关规范及传统地仗层制作工艺进行,重塑土样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5期2022-07-03

  • 电Fenton 法制备工业大麻纤维及其可纺性研究
    等行业。工业大麻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良好的吸湿和透气性能,抗菌性能,高抗张强度性能,抗辐射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1-5]。工业大麻纤维未能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复杂的脱胶过程。作为纺织品开发中最重要的一点,工业大麻纤维脱胶过程的简化和脱胶废液安全排放是需要攻克的难关。近年来,电Fenton 氧化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该技术可以成功去除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它是在原本Fenton 法的基础上,利用电流的运动及阴、阳极与溶液之间发生反应

    棉纺织技术 2022年4期2022-04-15

  • 立达:从韧皮原料到麻纱的现代转杯纺纱系统
    麻纤维是一种可从亚麻、汉麻或苎麻等植物的韧皮部位采集到的植物纤维。亚麻布(由亚麻纤维制成)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纺织品之一,可追溯到近1万年前。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由麻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的关注日益增加。麻纤维用途广泛,在纺织和非纺织领域的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价值。由麻纤维制成的纺织品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日常用品和高档面料。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例如,在亚麻的种植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且需水量较低(图1)。图1 开花亚麻田1 亚麻纤维亚麻服装的优势在夏季尤为

    国际纺织导报 2022年1期2022-04-01

  • 不同部位大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后的基本特性研究
    41000)大麻纤维是纺织服装领域生产加工的重要原料,是较早为人类所利用的纺织纤维之一[1]。近年来,大麻纤维因具有优异的热湿舒适性、生态性、资源性、环保性和低碳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用其制成的服装受到了大众的追捧[2]。为有效利用大麻资源,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纺织服装原料,国内外很多学者曾就大麻做过一系列研究[3-7]。大麻原麻必须经过脱胶才能得到可以在纺织行业有效利用的大麻纤维,脱胶是获得大麻纤维的关键工艺[8]。本文脱胶方法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麻纤维厌氧

    中国麻业科学 2022年1期2022-03-25

  • 工业大麻纤维复合酶脱胶工艺研究
    维相比,工业大麻纤维最为细软,细度约为苎麻纤维的1/3。工业大麻纤维的胶杂质含量较高,主要为木质素、果胶及半纤维素,约占40%左右,因此,工业大麻纤维的脱胶难度也较其他麻类大,脱胶工艺也成为获得高品质工业大麻纤维的关键环节。与化学脱胶相比,酶法脱胶不仅对工业大麻纤维的损伤小,而且对环境友好,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近年来,麻类纤维酶法脱胶多采用果胶酶,但果胶酶对木质素的脱除并不理想,而木质素的含量是评价麻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复合酶分别作用于工业大麻

    毛纺科技 2022年1期2022-02-12

  • 精细化工业大麻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快捷地对工业大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在保证不损伤纤维的条件下,加快反应速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采用TAED作为双氧水的活化剂来提取工业大麻纤维,通过FTIR、TG、XPS等多种方式对脱胶工业大麻工艺优化的方案进行讨论及效果分析。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与仪器原料:工业大麻(产自黑龙江省),30%双氧水(分析纯,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分析纯,辽宁泉瑞试剂有限公司),四乙酰乙二胺(工业级,丽水瑞特化工有限公司)。仪器:HH-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毛纺科技 2021年12期2022-01-06

  • 精细化麻纤维梳理针布的创新和实践
    8000)随着麻纤维的应用向细特纱线和轻薄面料织物方向发展,在棉纺系统上加工精细化麻纤维产品的量逐步增加。但是,由于目前麻纤维在精细化加工中,其开松、梳理没有专用的设备和器材,导致对麻纤维的开松和梳理不充分、纤维损伤大、落麻多、针布嵌杂、使用周期短等问题较为突出。另外,精细化后的麻纤维在棉纺系统中纺纱时,由于麻纤维性能与棉纤维相比有较大的差别,也对梳理针布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针对麻纤维特性,设计新型精细化麻纤维梳理针布十分必要。1 在棉纺系统上纺麻纤维

    棉纺织技术 2021年6期2021-06-15

  • 纤维网结构对麻纤维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2]。天然麻纤维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将其梳理成网后,采用非织造加工方法,可制得麻纤维膜,此类膜在土壤中可生物降解,是理想的地膜产品之一[3⁃6]。纤维网作为麻地膜的主体结构成分,对膜性能有直接影响。纤维网中纤维含量的高低一般用单位面积纤维网质量——面密度衡量,纤维网面密度不仅与原料成本直接相关,而且影响地膜质量。王朝云等比较了3种不同面密度麻纤维膜的力学性能,通过适当增加纤维网面密度可以增强地膜[7];王思意等比较了5种不同面密度的麻纤维

    棉纺织技术 2021年6期2021-06-15

  • 在棉纺设备上纺汉麻27.8 tex纱的工艺研究
    01620)汉麻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透气、凉爽舒适、防静电、防紫外线辐射等特性,被誉为“天然纤维之王”[1],其纺织品深受市场青睐。但汉麻纤维刚度大难以扭转抱合,手感粗硬,湿法成纱毛羽较多,严重影响了该类织物的开发利用[2]。当前关于汉麻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汉麻纤维脱胶和汉麻纤维织物的改性或柔软处理上[3⁃5],对汉麻纤维纺纱工艺及成纱性能等研究主要集中于棉纺纺纱工艺,即与涤纶或棉混纺,目前主要有亓焕军等[6]研究了汉麻纤维纺纱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汉麻纤维细化

    棉纺织技术 2021年6期2021-06-15

  • 给油工艺对精细化麻纤维可纺性的影响研究
    201620)麻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性良好、传热导热快、强度高、防虫抗菌等特点[1]。经脱胶处理后,除去了大量的果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胶质,获得可用于纺纱的纤维,但同时也除去了对纺纱有利的脂肪蜡质部分,致使脱胶后的麻纤维表面粗糙,纤维脆硬。若直接进入梳理纺纱工序,极易造成纤维被拉断、落麻和麻粒增加,且会使纱条毛羽、断头增加,条干恶化,降低成纱的品质。因此在梳理纺纱工序前必须对其进行给油加湿处理,以使纤维松散、柔软,改善纤维的平滑性和集束性[2⁃4]。通过给油

    棉纺织技术 2021年6期2021-06-15

  • 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的脱胶特性研究
    富的国家之一。麻纤维吸湿、透气、抑菌、防霉,所制成的纺织品具有透气凉薄、抑菌防腐等特性[1],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原麻由不同比例的纤维素和胶质组成,必须经过脱胶,除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才能获得可用于轻纺的麻纤维,因此脱胶对麻纤维的加工处理至关重要。目前,传统化学脱胶法生产1 t精干麻可产生高达500 t以上废水(其中洗麻水约300 t)[2],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严重阻碍了麻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脱胶技术是解决这一行业难题的重要途径。酶脱

    中国麻业科学 2021年1期2021-04-01

  • PLA/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843300)麻纤维是天然植物纤维素中的一类,具有可生物降解、价廉质轻、来源广泛、可再生等优点,且力学性能优良[1]。随着“五位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麻纤维逐渐成为用于绿色生物基复合材料研究的最广泛的天然植物纤维之一[2]。聚乳酸(PLA)是由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产品提取出的淀粉,经发酵、聚合而制得,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但其具有质地硬脆、耐冲击性及热性能差且降解速率不易控制等不足,使其产业化应用范围受到限制[3]。PLA

    工程塑料应用 2020年12期2020-12-21

  • 麻纤维地膜还田对土壤-蔬菜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应用最为广泛。麻纤维地膜作为生物降解地膜的一种,具有拉伸强度较高,保温、保墒性能较好,可完全降解[21]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后能实现透气保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多方面效果,已在辣椒等多种作物栽培中得到了验证[22]。但长期使用麻纤维地膜并将其残膜还田后,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作物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还有待加强。该研究采取田间微区试验,通过埋入不同量的麻纤维地膜,模拟长期使用麻纤维地膜并将其残膜还田,研究土壤-蔬菜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为农业生产中麻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年10期2020-10-27

  • 汉麻和剑麻的纤维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52165)汉麻纤维不仅具备了棉织物柔软舒适的优点,还有天然抑菌、防紫外线辐射、吸湿快干的特点[1-4],因此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汉麻纤维的优异性能与其特殊结构有关。传统的红外光谱广泛应用在植物纤维结构研究[5-6],但由于传统的红外光谱分辨能力不高,而三级红外光谱是一类较为新型的红外光谱技术,其谱图分辨能力要优于传统的红外光谱[7-8]。东北地区是我国汉麻的主要产地,故而以东北汉麻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剑麻纤维作为对比,采用三级红外技术进

    棉纺织技术 2020年7期2020-07-17

  • 基于边界跟踪测量麻纤维横截面参数的算法研究与应用
    埋制样。市售贮麻纤维的3例原始图像如图1所示。可见,用于包埋的介质具有一定的黏稠度,包埋时会产生包埋痕迹,对麻纤维树脂包埋样品进行切片时会保留刀切的痕迹,这些痕迹对参数测量造成的误差无法通过一般图像处理手段进行消除。图1 麻纤维的原始图像(×20)Fig.1 Original image of hemp fibers(×20)边缘增强图像融合算法虽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使处理后的图像更清晰,但会使得纤维边界不真实,所测量纤维横截面的周长和面积误差较大,从而导

    纺织学报 2020年2期2020-03-10

  • 偶联剂对大麻/聚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纤维,还包括以麻纤维、竹纤维、木纤维等为主的天然植物纤维[2-3]。其中麻纤维因具有强度高,成本低,密度小等优点而作为一种常增韧纤维原料使用。在所有的麻纤维中,大麻纤维虽然不是强度最高,线密度最小,单纤长度最长的麻纤维,但却是综合性能最好的。大麻纤维的拉伸强度为550~900MPa,模量约为80GPa左右,密度为1.48g/cm3。大麻纤维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纺织纤维原料之一。由于受禁毒行为的影响,大麻纤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禁止使用。随着现代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12-20

  • 世界上最会“抗菌”的纺织明星 ——大麻纤维
    利用价值了。大麻纤维抗菌的奥秘,在于它骨子里自带的好基因。作为抵抗细菌入侵的战士,大麻纤维有什么厉害的“家伙”呢?与人体内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免疫系统不同,大麻纤维往往只需以防御的形式就能达到抗菌抑菌的目的。大麻纤维空心的结构里分布有密密麻麻的缝隙和小空洞,随时准备吸附大量的氧气,让厌氧细菌不战而亡;密不透风、潮湿阴暗的环境往往最符合细菌的口味,也是滋生细菌再合适不过的温床。大麻纤维多角形的中间构造和外表面密布的纵向裂纹就是它抵御潮湿的“盾牌”,大麻纤维不仅

    中国纤检 2019年3期2019-12-13

  • 麻纤维草酸铵-酶联合脱胶工艺
    56600)大麻纤维具有抑菌保健、抗紫外线辐射、吸湿透气、吸波隔声、抗静电的优良特性,是一种生态友好、发展前景广泛的纤维[1-2],但大麻纤维中含有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纤维素伴生物(胶质),必须经过脱胶适度除去伴生物才可用于纺织加工[3-4]。脱胶是决定大麻纤维品质和应用价值的关键因素,大麻纤维脱胶越彻底,胶质对纤维可纺性影响就越小,大麻纤维品质就越高[5]。大麻传统脱胶方法为天然沤麻,沤麻所产生的脱胶废水生物需氧量高,对环境破坏严重,且脱胶时间长,已

    纺织学报 2019年11期2019-12-09

  • 麻纤维纺纱关键技术研究
    ,进而限制了汉麻纤维、汉麻纺织服装向高端发展[2]。本文通过对汉麻纤维处理、纺纱等关键技术和装置进行研究,实现了细号汉麻混纺纱在棉型纺纱生产体系的成功制备。1 原料的选配与预处理汉麻选用云南产汉麻,纤维素纤维含量在60%左右,残胶率45%,断裂强度 6.67 cN/dtex,平均直径15.63 μm,平均长度26.63 mm。长绒棉选用马克隆值低于4.0、长度较长、短绒率低、单纤维强力高的长绒棉。长绒棉主要的性能指标:马克隆值3.8,成熟度0.87,上半部

    棉纺织技术 2019年7期2019-07-15

  • 碱处理对大麻纤维的影响
    、毛。 其中,麻纤维有许多优点,例如吸湿透气、除臭抗菌、防紫外线和防静电等[1-2]。 正是因为麻纤维有许多良好的性能,因此,不光是我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对麻类纺织品产生喜爱。 在服装上体现为一种时尚热潮——麻时尚。 而公认的“麻中之王”的大麻纤维还具有耐高温、吸波吸附等性能。 传统的大麻纺织工艺和产品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应当在原有纺织品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传统上,大麻的纺织技术和纺织品的质量远远落后于时代前进的脚步,因此,需要在原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年4期2019-06-19

  • 麻纤维地膜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降解特征
    角色[16]。麻纤维地膜是一种以麻类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生物降解地膜,在白菜、辣椒、红麻和草莓等作物上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增产效果[17-19],其降解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供应能力[20]。已有研究证实,土壤pH值和肥力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对于麻纤维地膜的降解影响显著[21]。土壤水分含量与农田利用方式、季节变化等直接相关,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麻纤维地膜的规律变化,能有助于确定其较为准确的降解时间和降解程度。为此,本文采用盆钵埋袋试验,结合扫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年2期2019-04-18

  • 植物纤维汽车零部件的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笔者简要介绍麻纤维复合材料和木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1.1 车用麻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麻纤维复合材料是由质量分数为50%的麻纤维和质量分数为50%的丙纶纤维[聚丙烯(PP)]编制成毡,制品由纤维毡模压成型而成。制件的成型加工流程见图1。图1 车用麻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加工流程原麻纤维由于成本控制会有一定程度的落麻和下脚麻,使得麻的整齐度较差,纤维粗且脆,可纺性差,梳理时纤网的张力较低,无法正常成网加工非织造布。在麻纤维中加入回弹性好的PP纤维,弥

    上海塑料 2019年1期2019-04-08

  • 汉麻粉体制备及表征
    和仪器材料:汉麻纤维(沈阳北江麻业有限公司)、直径为10mm的氧化锆(秦皇岛市太极环纳米制品有限公司)仪器:CJM-SY-B型高能纳米粒子冲击磨(秦皇岛市太极环纳米制品有限公司)、纳米粒度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CC-1098-01(日本ASONE公司)、 差示扫描量热仪Q20(美国TA仪器有限公司)、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 S-4800(日立公司)1.2 粉体制备目前,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比较多,分类也比较多。按照性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年1期2019-03-07

  • 艾草纤维与菠萝麻纤维的对比分析
    。1.3 菠萝麻纤维菠萝麻纤维(pineapple leaf fiber),一般称为菠萝麻,又名凤梨麻,可以从凤梨植物的叶脉中提取出来,以束纤维的形式存在于菠萝麻片中。菠萝麻植株的叶片长度一般在三到五英尺左右,其叶片的宽度约在一到三英尺[8-10]。2 脱胶工艺实验部分2.1 菠萝麻纤维的脱胶工艺参考菠萝麻纤维的脱胶工艺流程:新鲜菠萝麻叶片→捶打→水洗→碱煮→水洗→中和→水洗→烘干。碱煮试剂用量为:3g/L三聚磷酸钠溶液,3g/L碳酸钠溶液,3g/L硅酸钠

    纺织报告 2018年6期2018-08-17

  • 一种新型多孔麻纤维重金属吸附剂制备与应用
    步制备新型多孔麻纤维重金属吸附剂(JLF).该吸附剂对Cd(II)的吸附容量高达198.79 mg/g.吸附剂适应pH范围宽达5至8.在Ca(II)或Mg(II)浓度为Cd(II)浓度60倍的情况下,Cd(II)的去除率仍高达86%.重要的是,JLF吸附剂经过5个使用循环后仍保持高的结构稳定性和高达97%的Cd(II)去除效率.在低吸附剂量(2 g/L)下,JLF对实际冶炼废水中重金属也可高效去除,尤其Pb(II)、Cd(II)和Cr(VI)浓度可降至0.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7-18

  • 碱氧一浴脱胶法功能性大麻纤维的研究
    66071)大麻纤维是一种韧皮纤维,天然环保,现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生产,其保暖性好,具有抗霉抑菌防臭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吸湿排汗性、绝缘性、隔音性、耐晒防腐性、耐高温性、抗紫外线性等,已广泛应用于服装、绳索、床上用品、造纸[1]、医疗卫生以及军需用品等领域。石墨烯是一种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其理论厚度仅为0.35 mm[2]。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开放的表面,较大的理论比表面积,优良的导热特性和储能性质,应用前景广阔[3]。本文采

    山东纺织科技 2018年2期2018-04-23

  • 麻纤维加筋砂的三轴试验研究
    u等[4]对剑麻纤维加筋土进行了三轴试验分析,璩继立等[5]运用直剪、无侧限压缩等试验方法研究得到了不同棕榈尺寸和混合方式等情况下加筋黏土的强度特性.文献[6]研究了随机分布聚丙烯纤维加筋土的力学性能,邓友生等[7]利用无侧限压缩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膨胀土强度的影响.卢浩[8]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麦秆纤维加筋边坡在降雨侵蚀下的力学特性,表明麦秆加筋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了坡面土体的渗透性.施利国[9]和刘芳[10]运用三轴试验分别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和玻璃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年2期2018-04-13

  • 麻纤维在非织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00)1 引言麻纤维在中国的资源和品种比较丰富,已经开发使用的麻纤维主要有苎麻、亚麻、大麻、黄麻、洋麻和罗布麻,此外还有剑麻(西沙尔麻)、菠萝麻(凤梨麻)、椰壳麻、蕉麻以及苘麻和荨麻[1]。麻纤维制品性能优良:苎麻制品抑菌效果好、吸湿散热快,还具备防腐能力;亚麻制品是卫生产品,表现出良好的热湿舒适性,其抗菌效果显著;大麻制品对人体皮肤好,还兼具抗菌防霉、防紫外线的优点;黄麻制品手感粗硬但强度高,且吸湿性和耐磨性均较好;罗布麻制品具有药理作用如帮助人体降压,

    山东纺织科技 2018年2期2018-03-26

  • 黄麻原纤非织造布增强PHBV复合材料工艺优化
    ,奚柏君采用黄麻纤维制备的增强复合材料已在汽车、建筑等领域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6],为提升其复合材料的性能,通常会对黄麻纤维进行各种表面处理[7-12]。虽然处理后的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关性能有了一定提升,但其处理过程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本文以未处理黄麻原纤维非织造布为增强材料来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从而提升黄麻原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 试验部分1.1 材料和仪器材料:聚羟基丁酸

    纺织科技进展 2018年2期2018-03-05

  • 等离子体氧化在大麻纤维脱胶中的应用
    离子体氧化在大麻纤维脱胶中的应用王 迎,雷红娜,解梓畅,季英超(大连工业大学 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为获得大麻纤维节能环保型脱胶工艺,基于水溶液辉光放电的氧化性,以木质素磺酸盐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得到等离子体氧化降解大麻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大麻质量浓度为210 mg/L;放电功率为100 W;放电时间为20 min。自由基捕捉验证试验、酸碱度测试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放电处理水产生了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和大量的氢离子,等离子体

    纺织学报 2017年7期2017-07-21

  • 脱胶工艺对汉麻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研究
    )脱胶工艺对汉麻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研究曹森学1,杜晗笑1,郑振荣1,2,杜换福3,赵海霞1(1.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市先进纺织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3.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实验发现汉麻纤维经过染整加工后,会使汉麻纤维的抗菌性能显著下降。为获得经脱胶后仍能保持其优良抗菌性能的加工工艺,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和脱胶方式对汉麻纤维进行处理,通过振荡法测试汉麻纤维的抗菌性,观察分析菌落数。结果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年3期2017-07-19

  • 麻纤维离子液体溶解性研究
    00387)汉麻纤维离子液体溶解性研究钟智丽, 朱 敏, 张宏杰, 庞 钰(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为探究汉麻纤维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工艺,实现汉麻纤维完全溶解,分别讨论了汉麻纤维于65~95℃在[BMIM]Cl和[AMIM]Cl两种离子液体中溶解情况,并制备再生纤维素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预处理能提高汉麻纤维溶解性,且随离子液体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加快;汉麻纤维在两种离子液体中溶解及再生后,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6年4期2017-01-10

  •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
    法应用于分别由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传统玻璃纤维制成的两个相似车盖部件。通过板件的自由振动试验,对这两种材料的阻尼参数进行分辨。研究结果表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阻尼特性,这与其中空细胞结构有关。在一些衰减振动与减小噪声的应用中,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汽车零部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且其质量较传统材料更轻。对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评估,用以确定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件的力学性能,并将其评估结果与传统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材

    汽车文摘 2016年4期2016-12-08

  • 大麻/聚乳酸复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
    压发泡制备了大麻纤维增强PLA基复合发泡材料,研究探讨了大麻/聚乳酸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大麻纤维长度、大麻纤维添加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麻/PLA复合发泡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与大麻纤维长度的指数函数的平方呈正相关,与大麻纤维添加量的平方呈正相关。大麻/PLA复合发泡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与添加的纤维长度、纤维添加量均呈指数正相关。且随着添加的大麻纤维长度和大麻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大麻/PLA复合发泡材料的弹性模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断裂伸长率变化不大。大

    纺织学报 2016年1期2016-06-01

  • 麻纤维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体系中的溶解特性
    00387)大麻纤维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体系中的溶解特性钟智丽, 朱 敏, 张宏杰, 翁 琦(天津工业大学 纺织学院, 天津 300387)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 ℃处理大麻纤维1~4 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 ℃)下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LiCl/DMAc溶解体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纺织学报 2016年11期2016-05-17

  • 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鉴别麻纤维的方法
    天然纤维尤其是麻纤维在汽车装饰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1]。苎麻、亚麻、大麻、洋麻、黄麻、罗布麻属于韧皮类纤维,具有强度高、伸长小、耐磨、吸湿、透气、透湿性较好的共性[2]。麻纤维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回潮率可达10%~14%;在饱和蒸汽中,其回潮率可达20%以上,大麻和黄麻可达30%以上。麻纤维不仅吸湿性好,其散湿速度也快,在相同条件下,散湿速率比棉纤维快30%~50%。且麻纤维是天然纤维中拉伸强度最高的纤维,断裂伸长率是天然纤维中最小的,

    纺织科技进展 2015年5期2015-12-31

  • 麻纤维/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及研究进展
    天然纤维相比,麻纤维具有来源广泛、强度高、耐腐蚀[1,12]和表面能高[13]等优点。观察麻纤维/TPS 复合材料断面,纤维暴露于基体断面,表面光洁,表明纤维与TPS 基体之间的界面粘附力较弱[2,14]。在麻纤维与TPS 基体相似相容的基础上,对麻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和加工,可提高二者界面性能,达到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麻纤维/TPS 复合材料中较成熟麻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并分析其特点,概括了麻纤维改性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指出麻纤维/

    应用化工 2015年6期2015-12-24

  • 独树一帜,汉麻纤维如何“织”新卷
    人民群众使用汉麻纤维来织造纺织服装产品一度十分普遍。然而,到了现在仍然在采用原始的手工技术生产汉麻纤维纺织品的群体,也仅仅只有生活在我国西南山区的傈僳族和彝族的少数分支。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地理自然条件是影响一个民族织造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传统的习惯、习俗也成为了保证民族织造业得以长久存在的原因之一。四川省德昌县位于大凉山深处,境内地形、地势复杂多样,交通十分不便。聚居于此地高山之上的傈僳族群众,是目前少数几个仍然在织造、使用汉麻纤维纺织品的群

    中国纤检 2015年15期2015-11-13

  • 微溶解处理对大麻/棉混纺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对织物和原大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其中,LiCl/DMAc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新型绿色纤维素溶剂体系,微溶解的具体工艺是10%的LiCl/DMAC溶剂,温度65 ℃。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纤维进行表征,并用万能强力机测试织物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大麻纤维经过预处理和微溶解体系后,主要基团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且纤维素在微溶解过程中未发生衍生化反应。经过不同工艺处理体系后,

    纺织学报 2015年10期2015-06-09

  • 鹰击长空,麻纤维行业何日方能万里阔?
    。同样,我国的麻纤维、麻纺织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中也只算是一个小众的行业。虽然规模相对不大,但是麻纤维在纺织领域却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明星”。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均有涉及。毋庸置疑的是,时尚、环保、绿色、创新将成为未来麻纤维、麻纺织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阔一些,思维再开阔一些每每一提及麻纤维、麻纺织行业创新,我们一般习惯性地便会想到寻找、研发新型麻纤维,或者就是利用混纺技术生产出新的含麻纤维面料。然而,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不断发展的科技以及

    中国纤检 2015年9期2015-06-02

  • 麻纤维定量分析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麻纤维定量分析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由浙江鄞州检验检疫局申报的“汉麻纤维与粘胶纤维二组分混纺纤维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是纺织行业首个关于汉麻纤维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汉麻纤维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汉麻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纤维,凭借着杀菌抑菌、吸湿透气、手感柔软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鄞州纤维检验局联合全球最大汉麻纤维及服装生产企业宁波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开始对汉麻纤维性能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研究,获得多

    现代纺织技术 2015年5期2015-02-24

  • 麻纤维定量分析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麻纤维定量分析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近日,由浙江鄞州检验检疫局申报的“汉麻纤维与粘胶纤维二组分混纺纤维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是纺织行业首个关于汉麻纤维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汉麻纤维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汉麻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纤维,凭借着杀菌抑菌、吸湿透气、手感柔软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鄞州纤维检验局联合全球最大汉麻纤维及服装生产企业宁波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开始对汉麻纤维性能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现代纺织技术 2015年1期2015-02-24

  • 化学脱胶处理对汉麻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学脱胶处理对汉麻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邓云红,尤玲玲,刘洪玲,于伟东,张 璐,巴依娜(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碱处理对汉麻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强伸仪和弯曲测试仪,对汉麻纤维脱胶前后的表面形态、结晶结构、拉伸及弯曲性能变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处理将纤维中的非纤维素物质逐渐去除,使汉麻纤维表面变得光滑,但碱液质量浓度过高会使纤维产生裂缝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6-04

  • 麻纤维及其制品的研究
    完美纤维”.大麻纤维既可纯纺,体现其强度优势,也可根据不同的混纺比与其它纤维(如棉、毛、丝、化纤等等)混纺,优势互补.为了更好地利用大麻纤维的优势和我国丰富的大麻资源来开发优质的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扩大其应用领域,选择大麻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纯大麻纱、麻/棉混纺纱、纯大麻织物和麻/棉混纺织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对它们的各项性能进行对比分析.2 试验方法与结果2.1 大麻纤维的化学组成与形态结构大麻纤维的主要化学组成为纤维素,并含有一定数量的半纤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12-19

  • 果胶酶细化处理对葛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市场中,利用葛麻纤维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功能性葛麻纺织品不仅符合了“绿色消费”的时尚需求,而且是一种典型的保健[4]纺织品.由于葛麻原麻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品,需要先对其进行细化处理,因此本文提出了葛麻纤维生物酶细化的新方法.利用生物酶对葛麻进行细化处理,其作用条件温和,对纤维损伤小,易掌握细化的程度,有利于提升葛麻质量,且耗水少、污染轻[5].1 实验部分1.1 材料与仪器所用材料包括:葛麻,采自四川山区;酶(PC-3型),活力 30000 μ/mL,有效 pH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10-27

  • 超声波预处理对改善大麻纤维柔软性的影响
    )0 引 言大麻纤维性能优异,纤维强力较高,耐磨性好,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吸湿快干性、无需任何整理即可防紫外线等性能,此外大麻纤维同其他麻类纤维相比几乎没有刺痒感。然而大麻纤维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缺点,如纤维脱胶程度难以控制,纤维断裂伸长率较低,细度差,刚性大,使纤维的可纺性较差,在生产高端面料上受到限制[1-2]。超声空化效应[3]能加速液体流动,强化化学试剂的作用,而且它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打断很强的化学键结合,使纤维结构松散,降低结晶度,从而有利于柔软剂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9-25

  • 汉麻35/微孔聚酯65 16.4tex K集聚纺纱的生产实践
    5)为了开发汉麻纤维新的产品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针对汉麻纤维整齐度差、可纺性不好的问题,分析了汉麻纤维的性能,重点对汉麻纤维和微孔聚酯涤纶纤维混纺工艺及其投料、制成率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纤维预处理及其生产过程、质量的控制。指出:应从原料选配入手,将汉麻纤维与功能性化纤结合起来,突破汉麻纤维需高回潮率和高湿度纺纱状态与化纤难以混纺的瓶颈,注意工艺配置、设备器材及温湿度的调整,才能纺制出令客户满意的优质原纱。集聚纺;汉麻纤维;微孔聚酯涤纶;回潮率;混纺;生

    纺织器材 2012年5期2012-09-18

  • 大麻韧皮UV-冷冻-骤热脱胶工艺的探讨
    直是关乎工业大麻纤维加工质量的关键技术。工业上常用的化学脱胶方法是碱煮脱胶法,该方法脱胶能耗高,耗水量大,酸碱对环境污染严重,且对麻纤维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4-7]。目前国内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脱胶方法是化学脱胶。化学脱胶的主要部分是碱煮处理,单纯的碱煮处理,碱的用量高,能耗高,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脱胶后的工业大麻纤维品质不好,所以要在碱煮工艺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作用:一是预处理可以去除部分胶质,降低后面脱胶处理的负担。二是预处理可以起到润湿纤维的作用,使麻纤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3期2012-05-23

  • 麻纤维与微孔聚酯纤维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
    24055)汉麻纤维与微孔聚酯纤维紧密纺纱的生产实践唐 萍(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055)文章介绍了汉麻纤维的性能,针对汉麻纤维整齐度差,可纺性不好的困难,采用紧密纺工艺流程,从投料控制混纺比、汉麻纤维及微孔聚酯涤纶的预处理、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方面阐述了纺制汉麻/微孔聚酯35/65 16.4 tex K紧密纱的生产实践。汉麻纤维;混纺;质量;紧密纺;生产措施汉麻纤维(长度30.44 mm,强度3.25 cN/dtex,短绒率20

    山东纺织科技 2012年2期2012-01-03

  • 麻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0082)麻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童 伟1,薛 平1,贾明印1,丁 筠1*,严自立2,张建春2(1.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学院,北京 100029;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 100082)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注塑成型制备了麻纤维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观察其微观结构,分析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用量和麻纤维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P

    当代化工 2011年12期2011-11-06

  • 麻纤维脱胶主要工艺参数与纤维分裂度关系的回归分析
    纺织原料,以大麻纤维为原料的纺织面料具有吸湿排汗、凉爽透气、抗霉抑菌、隔热绝缘、屏蔽紫外线、易洗耐磨、粗犷豪放、无刺痒感等独特风格[1]。现在纺织所用的大麻纤维均采用“工艺纤维”即半脱胶纤维进行纺纱,工艺纤维是单纤维的集合体,依靠果胶、木质素等黏结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可纺性。全脱胶很不容易,并且脱胶后的单纤维无论是纤维的强力和长度都不具备可纺性,因此大麻纤维的脱胶采用与亚麻相近的半脱胶。大麻纤维的木质素、半纤维素、果胶含量较高,这是大麻纤维区别于其他麻纤维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3期2010-09-26

  • 龙太郎CD-2型全浮式打击轮式剥麻机
    或麻皮的表皮与麻纤维的剥离作业,主要特点,既可打麻皮又可打麻杆,能耗低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粗放、可在田间作业、经久耐用、维修方便。重量45千克,外形尺寸780毫米×870毫米×440毫米,额定功率1500~1800瓦,产量10千克/小时。可单人作业也可双人或三人交叉作业,单人作业每小时可剥麻不少于6~7.5千克干麻纤维;双人交叉作业每小时剥干麻纤维约11.5~14千克以上。麻损失率不大于1%。含杂率:无麻骨、无红头、洁净度97%以上;各项指标均达

    农家顾问 2009年5期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