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 同行偶遇记
    萝卜枕头里深眠。子规翻开书,静静地站在旁边看起来。上课铃声震醒了同桌,她半睁开被困意黏着的眼睛,黑色的眼瞳严肃地盯着子规:“拜托,你下次还是踩着点来吧,我想多睡一会儿。”“没事,我可以恭候在侧。”子规笑着说。“你站着,我睡得尴尬。”同桌半恼着说。子规偷偷地乐着,以前同桌可不是这么说的。班上踩点进教室的“惯犯”子规同学,每天能在计时器的最后一秒成功抵达教室,这个“特异功能”一度被传为“佳话”。跑步,缩短行程所需时间,每一天都踩着点狂奔,被惯性抛进座位,子规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11期2023-12-22

  • 子规声声映山红
    旺盛。母亲说,当子规鸟开始鸣叫的时候,映山红就会盛开。当鸟鸣从山那边传递过来,还没有看见飞掠而至的轻快身影,我们便不约而同地跟着“鸣叫”起来——豌豆苞谷,快快播谷!子规引领,大地应和,一幅春耕备耕的轮廓,就这样被紧张而兴奋地勾勒了出来。在空旷的山间谷地,声声子规啼鸣犹如琴音一样婉转、悠扬,且余音缭绕,经久不绝。抬眼望去,正如母亲说的那样,子规鸟一来,一簇簇映山红在悬崖峭壁之上斑斓开来。等时过春分,子规鸟带来的还有春风的和暖、春雨的温煦。村里人将沉寂一冬的犁

    当代党员 2023年8期2023-04-25

  • 乡村四月
    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④少,才了蚕桑⑤又插田。译文 山陵原野青翠碧绿,水田河川波光粼粼,杜鹃鸟声声啼叫,细雨蒙蒙如烟。农历四月的乡村里闲人很少,刚忙完采桑养蚕,又赶着插秧种田。注释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闲人:指没事干或不干活儿的人。蚕桑:指种桑树养蚕。节气民俗农历四月的江南,山是绿的、树是绿的、原野是绿的,一片绿茫茫。当然,农历四月也是忙碌的四月,采桑养蚕、插稻秧,是關系着

    格言·校园版 2023年4期2023-03-11

  • 聆听那一声声鸟鸣
    :“有一种鸟叫‘子规’,其与‘布谷’同属杜鹃科,外形也相似,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今天,我们刚好学习唐诗,大家能不能背诵几首唐诗中带有‘子规’的诗句?”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大声背诵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这诗之前学过,学生很熟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听闻好友被贬官迁任龙标县尉,用“杨花纷纷落尽,子规声声啼鸣”渲染了一种凄凉哀愁的气氛。当我追问能不能再背诵另一些唐诗时,全班同学一致沉默了,没有谁敢正视我的眼睛。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3年2期2023-03-06

  • 读词品人以诗教 ——《浣溪沙》教学实录及评析
    雨”潇潇下着,“子规”在啼叫。师:还有补充吗?生:还有“流水”向西流着。师:把这些景物放进诗句,再默读这首词,看看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1:我仿佛看见了清泉寺在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旁的兰草刚发芽,很短,浸泡在小溪里,在水中荡来荡去。旁边的松林间有一条非常幽静的小路,路上非常干净,一点杂物也没有。我仿佛听到了雨点淅淅沥沥落下来,滴落在树上,非常清脆。一声子规的啼叫穿破云际,十分动听。生2:山下溪水里的兰草正争先恐后地冒出来,随着流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10期2022-11-28

  • 子规的画
    目漱石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

    小品文选刊 2022年19期2022-10-12

  • 子规的画
    目漱石我只有一张子规的画。为了纪念亡友,我长时间地把它放在袋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时简直忘记它的所在。近来忽然记起,觉得这样放,若是有个搬迁挪移之事,稍一不慎,便不知会散失在什么地方。所以想立刻把它送到裱糊店里,裱一裱悬挂起来。抽出包装纸袋,掸去灰尘,打开一看,画还是按原来的样子,潮乎乎地叠作四折,放在那儿。在我的记忆中,袋子里除了画以外,什么都没有。可是,竟还从中发现了子规的几封信。我从中选出最后那封和另一封不知年月的短信。在两封信中间夹上那张画,把三

    小品文选刊 2022年10期2022-07-04

  •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注 解1. 山原:山陵和原野。2.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3. 子規:杜鹃鸟。4. 才了:刚刚结束。5. 蚕桑:指种桑养蚕。赏与思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后两句写人事:人们都忙着各种农活,突出乡村四月的忙碌气氛。整首诗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统一在画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

    红蜻蜓·中年级 2022年4期2022-05-12

  • 《高中国学读本》教学实践与思索
    以“鸟声啁啾”“子规风情”“我心明月”大单元设计为例,前两单元之间是面与点  的关系,最后一单元则是渗透式于其他大单元的活动教学。(一)“布网”,埋设大单元设计的纲在设计的过程中,需注意单元间整合的合理性,遵循事物探究的顺序性、逻辑性,做到面点结合、具象到抽象结合、对比研习和探究提升等。如“鸟声啁啾”这一章是大面,以四种创作范式为落脚点,以点带面,走进咏物诗的大语言环境,整个单元以咏鸟诗为抓手,侧重全面了解咏物诗在历史流变中的四种创作范式。而“子规风情”“

    启迪·上 2022年1期2022-03-27

  • 语林探微
    “洗劫”。三、“子规,俗称杜鹃”?陈尚君的文史论文《诗人杜荀鹤的乱世书写与末路荣毁》中有这样一句话:“如《闻子规》:‘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魂声声似告人。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生。’子规,俗称杜鹃,据说其叫声哀怨,近于‘不如归去’。荀鹤则说你的所有哀怨,没有人能够理解,即便你啼血到尽,也无人同情,不如闭口缄默,了过残生吧。”(《文史知识》2022 年第2 期)笔者读后,对其中的“子规,俗称杜鹃”的说法有点困惑。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我们需要明白四个问题。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7期2022-03-16

  •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子规子规,俗称布谷鸟,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传说子规为蜀帝杜宇(又称望帝)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宣城见杜鹃花/子规〔唐〕李 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鹃啼血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

    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 2020年3期2020-11-26

  • 诗三首①
    ,无所适从的孤儿子规啼鸣着蚕,没完没了地吐丝谁能织就一方香帕安抚蚕,眼角滴落的星光乡愁,是柔软带伤的丝织品谁,穿着它走完了蚕的一生从惊蛰的雷声到不远处的艾香接着便是,兰花和菊花的匆匆脚步再接着便是,一个在天涯漂泊的诗人伴着一只蝴蝶,轰然栖落花蕊再接着,再接着便是兰和菊,在宣纸上涅一只子规啼鸣着,如泣如诉一声声,一声声,向北,向北大雪纷飞大雪纷飞,一个老者领着自己的童年,自言自语铁柱子,你在雪地上打滚怎么滚着滚着就和雪,一起融化了呢?二丫头,你说要让堆起的雪

    诗潮 2019年11期2019-11-23

  • 楚 语
    低语它們从归隐的子规那里学会了俚语听子规如何在深夜,将半句楚语呛在气管里不停地咳嗽,一声声,楚啊,楚啊闪亮的楚语,随意晾晒在东篱上艾蒿菖蒲们想说出,浅蓝色天空下一群飞离的玄鸟,像一道隐匿的伤痕想说出独角的青兕,如何蜕变成憨厚耐劳的水牛它们想说出,那些缓慢或湍急的流水如何淹没无名的野草,和一个矜持的背影无数消逝的事物被它们说出来现在它们想说沧浪是汉水的上游它们说出清浊两个字的时候,已是白露它们站在秋天的霜里并不转身,渐渐憔悴枯槁守候清风的艾蒿,沉吟了好久,把

    星星·诗歌原创 2019年2期2019-06-25

  • 啰里啰唆吟成诗
    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咏老儒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第一首诗中,首句“孤”“独自”都指“一个”人,二句“关门”“闭户”“掩柴扉”皆同一行为,三句“半夜”“三更”“子时分”是同一时间段,四句“杜鹃”“谢豹”“子规”为同一种鸟。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所表达的意思,不过是“孤僧半夜归,掩门子规啼”,可因为叠加了多个同义词,便将和尚内心的孤独感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第二首诗中,首句“秀才”“学伯”“生员”皆同一概念,二句“好睡

    快乐语文 2019年10期2019-06-01

  • 子规在广州很忧伤
    何也要当面告诉郑子规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初见张铭明扛着两个伊比利亚火腿,在马德里机场办托运。他在当地开餐馆,专门卖卤水鹅,也帮相熟的回头客满世界找食材赚点儿跑腿费。千里迢迢跑来语言不通的西班牙,就是为了把这种十年才出一批货的黑蹄猪火腿运回去。在农场,张铭明尝了几片薄如蝉翼、透着红光的火腿片,顿时被细腻的油脂末打动了,他在广州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猪肉。马德里机场几乎承包了半个半岛的航线,张铭明换了登机牌,坐在候机厅附近的餐馆打盹。正要睡着,有人小声喊道:“张先生,

    家庭生活指南 2019年5期2019-05-17

  • 百花深处杜鹃啼
    杜 波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传说蜀中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之心酸。生活中杜鹃也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的愁种子”。因此杜鹃作为悲苦愁怨的代表,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意象之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借杜鹃的啼声渲染蜀道之奇险怪异。李山甫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抒发故国之思。杨万里的“无人打杀杜鹃子,雨外飞来头上声”表现自己进退两难的处

    中学语文 2019年3期2019-01-31

  • 吟诗 悟情 寻美
    换词对比诗人听到子规的叫声,老师出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子规半夜犹啼血——王令”,感受到诗人听到子规声的情感是忧伤的。而翁卷听到子规声是什么心情?看到了什么?子规声里雨如烟,还能换成子规声里—如—。学生思考后说:“子规声里花如火”“子规声里水如天”“子规声里柳如丝”。老师忍不住说“子规声里景如画”。再如“才了蚕桑又插田”让学生说“才了——又——”,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说出乡村四月的人们做了很多事。老师紧接着提问:“既然人们做了那么多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2018-10-21

  • 韦应物《子规啼》赏析
    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韦应物《子规啼》韦应物,字义博,约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卒年不详,史书至今无定论,但据2007年出土的墓志可推断其卒年约为贞元六年(790)或贞元七年(791),系京兆万年县杜陵人(今西安市长安区)。“少事武皇帝”,任侠负气,天宝十年为玄宗“三卫”近侍,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早期作品中流露出昂扬慷慨之气,“为诗驰骤,建安已还”。其《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云:“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

    名作欣赏 2018年21期2018-07-13

  • 吟诗 悟情 寻美 ——让古诗词教学独具魅力
    换词对比诗人听到子规的叫声,老师出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子规半夜犹啼血——王令”,感受到诗人听到子规声的情感是忧伤的。而翁卷听到子规声是什么心情?看到了什么?子规声里雨如烟,还能换成子规声里—如—。学生思考后说:“子规声里花如火”“子规声里水如天”“子规声里柳如丝”。老师忍不住说“子规声里景如画”。再如“才了蚕桑又插田”让学生说“才了——又——”,学生纷纷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说出乡村四月的人们做了很多事。老师紧接着提问:“既然人们做了那么多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期2018-02-25

  •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意】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悲凄的鸣啼;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子规悲鸣,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鸟鸣花开之时,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古学今用诗的一、二句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情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在蜀中,每逢杜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8年4期2018-02-08

  • 飞越诗林的鸟儿
    〕李 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人青少年时代在蜀中生活,常闻子规啼鸣,常见杜鹃花开,自从“辞亲远游”之后,一生再也未回故乡。如今白发疏落,客居宣城,却又见到了鲜红的杜鹃花,耳旁似乎又响起了杜鹃鸣叫的声音,怎能不触发乡思呢?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断肠鸟等。关于杜鹃有许多神话传说故事,古诗词也赋予了杜鹃丰富的意义,通常表达思亲念家、凄凉哀伤、忠贞不渝等感情。

    作文小学高年级 2018年3期2018-01-25

  • 紧扣诗眼 层层深入
    ·春[元]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这首是写春季的,以春季而人未归,抒写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意为: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意为:你走的时候

    课外语文·中 2017年7期2017-08-21

  • 杜鹃啼血怨恨多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鸣声悲哀,多用作离愁的寄托。由于其叫声哀婉,所以多愁善感的中国古代诗人常用它的啼叫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一、以哀啼抒发惜别之意杜鹃的啼血常被古代诗人当做留客的征兆。因为杜鹃的啼声有几分似“行-不-得-也-哥-哥”之音,于是就有了“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辛弃疾《贺新郎·别十二弟弟》)。杜鹃、鹧鸪的叫声在古人看来都是劝人不要远行,可见词人的一片诚心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6期2017-08-04

  • 春深子规
    春深子规啼书籍简介:作为贯通中国文化与禅宗修学的大家,林谷芳的笔下,禅学思想横跨哲学、美学、历史、艺术多个领域,极富演绎性和延展性,诗禅、画禅、生活禅――大千世界无不可作为禅之映照。在丰富与精彩的维度上,《春深子规啼》与漓江此前出版的《落花寻僧去》堪称双璧。《落花寻僧去》里从江南到塞北,中华大好河山成为禅之映像,《春深子规啼》则更多对生命深度的楔入,有诸多极具高度的哲思与洞见。作者:林谷芳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月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

    海外星云 2017年4期2017-03-20

  • 盘旋在古诗词中的飞鸟
    每逢杜鹃花开时,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一般指的是杜鹃鸟,又叫杜宇,叫声非常哀切,有“子规啼血”的传说,让听者肝肠寸断,产生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因此,古诗词中子规鸟、杜鹃花均为思乡的象征。杜鹃: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宣城见杜鹃花》②B.在古人眼中,鹧鸪是有灵性的鸟儿,是古人灵魂的一种写照,情思的一种寄托。鹧鸪的叫声特殊,极易引起人们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带动满腔离愁别绪,所以诗词中的鹧鸪常常成为一种哀怨的象征。黄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金色少年(美绘小文学) 2016年5期2016-08-25

  • 错联妙改显才智
    出了一联道:月下子规喉舌冷;小解缙见他行文已乱,故意照式对个下联说:花中蝴蝶梦魂香。谁知相爷只顾后,不顾前,一见别人句子有毛病,马上挑剔说:“试问花中蝴蝶,倘不睡去,哪来的梦魂香甜?”小解缙又眨眨眼睛说:“然而月下子规,也未必启口,喉舌之冷,一样无从说起!”相爷一听,啊哟,我也错了!便问小解缙:“那么依你说又当如何?”小解缙说:“如果把‘月下’改作‘啼月’,‘花中’改作‘宿花’,岂不是‘舌冷’、‘梦香’?”对联改后即变成:啼月子规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相

    对联 2015年21期2015-11-14

  • 正冈子规的俳句写生论研究
    1450 )正冈子规的俳句写生论研究杨娟娟(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正冈子规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俳句诗人,倡导俳句及短歌革新运动,在日本近现代韵文学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研究子规的文学创作活动过程以及对其俳句作品的解读,指出其写生论的革新性主要体现在对“月会派”的否定,并且对松尾芭蕉、与谢芜村的俳谐等进行了再次评价,并与西洋画家中村不折相识,从西洋写生画中得到启发而倡导写生论。通过研究子规所提倡的写生论极其重视体现自然的、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3-17

  • 夜过鉴湖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鉴赏】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市的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鉴湖风景如画,历代文人墨客歌咏鉴湖的诗文也很多。宋朝诗人戴昺的这首《夜过鉴湖》运用白描手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鉴湖优美的夜色。诗人乘坐一条小舟夜游鉴湖,船身低矮狭小,伸手推开顶篷。诗人抬头四望,但见四周水天相连,茫茫一片,无边无垠,景色阔大苍茫。诗人乘坐的小舟正扬帆疾驶。帆,是用蒲草编织而成的,虽然简陋,但船身轻巧,船帆乘风鼓起,小船行驶得欢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船距离湖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4年30期2014-09-23

  • 乡愁(二首)
    面桃花空有枝间的子规跑到天涯海角你的口音也烧不成灰当年你背着希望轻快离开那树那村那街那水一步一程你慢慢背上功名利禄和年岁昨天茫然难追今天无路可退明天你想找个地方存放你那份疲惫你从这个半球走到那个半球临到末了你终于只想走回你父母带给你童年的地方乖乖,躺下慢慢睡我只认中国二字你是炎黄春秋 生来就是我的血液你是梅兰竹菊 早已融入我的风骨你是山川原野 时时来到我的梦中你是新月故乡 常常沉淀我的心头你的每一滴眼泪 都流淌着我的忧伤你的每一丝笑意 都映照着我的宽慰纵然

    诗林 2014年3期2014-06-13

  • 古诗词中的杜鹃鸟意象
    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2009-03-25

  • 杜鹃声声总关情
    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华阳国志·蜀志》载:古蜀王杜宇,号望帝。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古诗词中多与“伤感”“恩归”“怨恨”联系在一起。离别伤感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触景生情,伤离感怀,抒写对友人贬谪他乡的担忧和牵挂。杨花落尽,漂泊无定,友人离恨天涯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09年12期2009-01-05

  • 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 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意译】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雄溪、溪、酉溪、

    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版 2008年12期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