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髓

  • 2023年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试题(六)
    述哪一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A.脑脊髓膜刺激症B.颅内压升高症状C.脑脊液混浊或脓样D.脑脊液血性E.皮淤点和瘀斑54、乳腺癌最常发生于乳房的()A.外上象限B.外下象限C.内上象限D.内下象限E.中央部55、加强()建设是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的有力武器。A.医德医风B.道德素养C.文化素养D.社会科学56、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离地面高度为()A.20~30cmB.15~25cmC.20~25cmD.25~30cm57、重复灭菌的无菌物品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6期2024-01-24

  • 脑脊髓血管造影4D成像技术及其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应用
    白三莉 马廉亭脑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脊髓血管病的金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国各级医院的大型影像设备CT、MRI、DSA等已具备数字化成像能力,既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又为影像保存、传输提供了方便[1~6]。随着影像后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以及各种数字化应用软件的研制成功,通过DICOM接口把不同模态成像数据输入影像后处理系统,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双容积成像、多平面成像、3DDSA、4D-DSA,可获得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9期2022-10-25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文 刘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也称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发的化脓性脑膜炎,自1938年以来,在我国曾先后发生过5次全国性大流行。病死率最高时达5,49%。但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流脑A群疫苗接种以来,流脑发病率持续下降,再未出现过全国性大流行。加之近年来相继出现了不少新发传染病,如手足口病、非典型性肺炎以及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使得人们把防控目光多聚焦到这些新发传染病上,而对流脑的防范诊疗日渐淡化,有些80后年轻家长甚至对流脑的防治知识全然不晓

    家庭医学 2021年11期2021-12-29

  •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04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婴幼儿是此病的高发人群。婴幼儿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后会对其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为了预防婴幼儿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需为其接种相应的疫苗。A 群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方面可发挥良好的作用。在为婴幼儿接种疫苗时需考虑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确保疫苗能够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1]。本文主要是探讨婴幼儿接种A 群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0期2021-12-03

  • C群脑膜炎奈瑟菌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学分析
    00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meningitis, ECM)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 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尤其以儿童多见[1]。脑膜炎奈瑟菌根据其荚膜多糖的特点,分为12个血清群(A、B、C、E、H、I、K、L、X、Y、Z和W135),A、B、C、W135、Y以及Z群是目前主要流行的致病菌群

    临床检验杂志 2021年8期2021-10-11

  • 蟾蜍无痛麻醉技术在机能学实验中的应用探究
    及时顺利完成毁脑脊髓工作,给蟾蜍带来长时间的巨大痛苦,抑或操作不当,发生蟾汁喷射到操作者眼睛等安全事件。其实,两栖类动物实验研究中的毁脑脊髓法,在国外普遍已被麻醉剂法取代,不少学者呼吁放弃使用毁脑脊髓法、淋巴囊注射法或冷冻法用于两栖动物的制动处理,以最大限度减轻对实验动物的伤害[2-3]。然而,由于毁脑脊髓法对心脏和神经—腓肠肌损伤最小,且尚未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法(对心脏和腓肠肌标本无影响,且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实验动物的损伤),双毁髓法仍是国内尤其是教学实验中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2021-04-11

  • 53年前疫情的亲历者
    这应该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昏睡——昏迷,所以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一概不知。等我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病床上,手上还打着点滴,也不知道已经过去多少天了。睁开眼看见姐姐守护在床边,记得她让我喝一种很苦的“水水药”。那时因为年纪小,没有注意姐姐在我睁开眼睛时脸上的表情,今天想来肯定是喜极而泣吧,因为她最心疼我。记得她问我想吃什么饭,我当时唯一的奢求就是能喝一碗县城有名的八宝稀饭,她痛快地满足了我的要求。后来听家里人说,我得的是流脑,也就是流行性脑脊髓

    金秋 2020年15期2020-12-09

  • 冬春“流脑”高发季接种流脑疫苗要注意什么
    心《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指南(试行)》,推荐“A群流脑多糖疫苗”与“A+C群流脑多糖疫苗”,使用原则如下:A群流脑多糖疫苗(简称“A群”)。接种第1针的时间为出生后6~18个月,第2针与第1针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3岁时接种第3针,与第2针不得少于1年。A+C群流脑多糖疫苗(简称“A+C群”)。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已接种过1针“A群”者,再接种“A+C群”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已接种2次或2次以上“A群”者,再接种“A+C群”最后1针的

    自我保健 2020年3期2020-05-14

  • 流脑时节病纷纷
    脑”就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为流行高发期,据统计,每年的2~4月,“流脑”的发病率占全年的60%左右。6个月至2岁的宝宝特别容易感染,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死亡率高,所以妈妈们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一是为宝宝及时接种预防疫苗,二是做好宝宝的日常卫生护理。认识“脑脊髓膜炎”脑脊髓膜由外向内可分为硬脑膜、蜘蛛网膜和软脑膜,各脑膜间有夹腔,夹腔内有丰富的血管和脑脊髓液,在蜘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就

    妈妈宝宝 2019年1期2019-01-17

  • 对鼻咽癌放疗所致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的研究
    鼻咽癌放疗所致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的研究陈宏志,马宜传(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4)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42例患者均进行放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这42例患者均进行临床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病变的部位、临床症状及其CT和MRI的图像表现。结果:在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7期2017-11-30

  • “黑白颠倒”不可行
    多的空间,允许脑脊髓液更自由地通过大脑组织清洗废物。相反,处于清醒状态时,大脑的细胞紧密联系在一起,限制了脑脊髓液的流量。因此,人的睡眠不只是有助于高效活跃的大脑内淋巴系统清除废物,还能清除引发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毒素。还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使实验老鼠的脑细胞死亡四分之一,这同样可能是人的睡眠不足打不起精神并且记忆不佳的重要原因。如果天天都刷夜,就会没有精力学习,而且可能日积月累形成痴呆和弱智。正常的睡眠对于保持和维护人的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3期2017-07-10

  • 探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
    咽癌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梁家宁(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肇庆 526020)目的:研究和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CT、MRI等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脑损伤部位中颞叶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脑干,颈段脊髓最少;部分患者脑损伤无临床症状表现,CT对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检出率比较低;CT图像中主要突出为指状低密度,MRI检查患者绝大部分病灶都出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1期2017-04-03

  • 长期太空飞行为何损害视力
    真正原因可能与脑脊髓液变化有关。脑脊髓液是一种透明液体,能帮助缓冲脑与脊髓的压力,同时运送营养物和运走代谢废物。在地球上,脑脊髓液会帮助人适应从躺姿改变到坐姿或站姿的身体内部压力变化,但在太空,这种姿态变化并不会带来内部压力变化,导致脑脊髓液发生“混乱”。研究人员对7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长期驻站任务前及任务后进行脑磁共振成像扫描等观测,并与9名执行航天飞机短期飞行任务的宇航员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執行短期任务相比,执行完长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的眼球

    百科知识 2017年1期2017-03-17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病理解剖学上有何不同?
    识 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病理解剖学上有何不同?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期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和水肿,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浆外渗,使脑脊液混浊,呈化脓性。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病变部位在中枢神经部位,由大脑到脊髓,而以大脑状出血、基底核、间脑、中脑为最严重。肉眼可见脑膜、脑组织均有水肿,充血、点状出血。严重者可见大小不等的软化灶。显微镜下可见脑内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4期2017-02-25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对策
    00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对策许 敏(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目的 了解优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在护理期间了解优化护理质量的对策。结果 以上80例患者,治愈人数为78例,治愈率为97.5%;死亡人数2例,病死率为2.5%;后遗症人数为0例;后遗症率为0%。以上数据统计精度P<0.05。通过优质护理控制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死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期2017-01-16

  • 牛羊多头蚴病诊治
    血管随血液进入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多头蚴呈水泡状,囊壁内有许多的白色小点为幼虫的头节,开始时较小、有豌豆大,经2~3个月发育可长到鸡蛋大。1 症状多头蚴病可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感染初期的1~3周,虫体在脑内移动可引起急性脑炎、脑膜炎,病情重的常引起死亡,病情轻的动物可暂时耐过数个月,呈现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感染2~7个月可呈现慢性脑炎症状,其症状与多头蚴在脑中的寄生部位、寄生的深浅、囊蚴的大小及对脑组织的挤压程度有关,即低头前、平头中、仰头后,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1期2017-01-14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马 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马 红目的 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80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采取及时隔离与消毒,密切观察病情,进行皮肤和口腔护理,对患者的休息和活动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对各个治疗环节进行积极地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治愈率,对预防及降低并发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5期2016-02-05

  • 一例马腰痿病诊治报告
    16200)马脑脊髓丝虫病是由丝虫科寄生于牛腹腔的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寄生于马等脑脊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后躯运动机能障碍,所以本病又称为 “腰痿病”。1 临床症状2015年9月26日,普兰店市安波镇郑屯村农户于某打电话说,他家养了5匹马,马拉车时,后肢使不上劲,下沉,拖地行走。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赵某家。认真仔细的检查了5匹病马均表现一侧后肢或两侧后肢提举不充分,一蹄或两蹄尖拖地,后躯无力。腰部僵硬,上下坡困难,负重时后肢下沉。两后肢外张,走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1期2016-01-26

  • 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及乙型肝炎疫苗水平调查研究*
    加强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乙型肝炎疾病,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价值[1]。本研究就本院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及乙型肝炎疫苗的水平进行调查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8月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14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性的分析,之后对1400例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及疾病阳性率进行分析和探讨。1400例儿童中,男800例,女60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2期2015-02-01

  • 小儿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早期抢救
    儿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早期抢救马志英目的 探讨小儿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早期抢救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例患儿的整个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儿, 其中13例患儿治愈, 5例患儿病情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2例患儿死亡, 总的有效率为90%。结论 小儿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虽然病情凶险, 致死率高, 但是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 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2014-09-04

  • 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小娟1,谭学筠2(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16;2.重庆市九龙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0039)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1957-20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流脑疫情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7-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发病4 720例,死亡2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3/10万

    海南医学 2014年12期2014-05-06

  • 《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一书出版
    余字。总论中对脑脊髓血管疾病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血管应用解剖、常用介入诊疗技术、临床诊疗范围及病种等作了扼要的阐述;各论中按颅内外动脉、静脉系统分别对有关疾病的病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介入治疗基本策略(包括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技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和并发症防治、随访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全书结构布局合理,内容充实,突出了临床实用性。通览全书,具有以下特点:(1)从介入治疗专业的视角较详尽的阐述了脑脊髓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又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4-15

  • 春天,请将流脑拒之门外
    称叫做“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春季常见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病菌主要通过血液循环侵及脑膜形成脑膜炎。爆发性流脑病情往往非常严重,病死率很高。流行特点患病者和带菌者都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染源,患病者和带菌者鼻咽部的病菌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经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在人员拥挤、通风较差的密闭环境里就容易传染本病。而1~2岁的婴儿,还可以通过哺乳、同卧、接吻等密切接触而被感染。通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从每年1月份开始流行,3~4月份是高峰期,且多发生于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4年3期2014-03-22

  • 德江县2006~2011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分析
    011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分析李家强贵州省德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德江 565200目的了解和掌握德江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德江县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随访调查,开展监测工作,对报告病例采集血清和(或)脑脊液进行流脑实验室检测。结果(1)2006~2011年德江县共报告流脑病例10例,年均发病率为0.31/10万,病死率为40%。2~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3期2013-08-24

  • 英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标记物
    称,他们在人体脑脊髓液中发现了7种蛋白,可作为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标记,通过这些蛋白的异常程度来判定被测者是否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其准确率最高可达95%。这些特殊蛋白的发现可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新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法,无疑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研究论文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记忆以及认知能力的退化原因多种多样,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个难题,开发出有效的诊断方法,成为科学家们急需攻克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3期2012-08-15

  • 新生儿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02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情轻重不等,其中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很少发病,故在新生儿中罕见[1]。现报告1例新生儿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儿,女,28 d,因“发热伴纳差1 d”入院。发热时体温最高达39.2℃,伴呻吟,吃奶差,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抽搐,无哭闹不安,无腹胀腹

    中国优生优育 2012年6期2012-08-15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诱发空蝶鞍综合征1例
    床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予大剂量青霉素、甘露醇、皮质激素治疗,3 d后体温正常、头痛减轻、颈抵抗感消失,克氏征、布氏征(-),血象恢复正常,复查脑脊液结果大致正常;但患者出现双眼睑下垂、睁眼困难(左侧重于右侧),视物模糊,眼球活动不灵活,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大于左侧),眼底检查(-),左侧巴氏征(±)。疑颅底粘连行X线蝶鞍区平片检查,结果显示蝶鞍增大,前后床突及斜坡均可见骨质破坏,蝶窦区骨质模糊;CT扫描发现鞍区有一直径3.0cm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局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2011-04-13

  • 个体化用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4例临床观察
    20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多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于春冬季,传染性强,可由呼吸道进入血循环,引起发热、呕吐、惊厥及头痛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多发生于儿童[1]。由于本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以发展为暴发性脑膜炎,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脑膜炎患者48例,24例采用综合治疗个体化用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先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2010-06-19

  • 13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误诊分析
    的l3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同道者对本病的深刻认识,拓展诊断思路,认识该病的复杂性及多变性,强调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l3例,男9例,女 4例,年龄最小 3岁,最大 61岁。误诊疾病;上呼吸道感染7例,消化不良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伤寒l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2 误诊原因分析2.1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7例 在冬春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0期2010-02-10

  • 不要近距离交谈
    来源,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都可通过这种渠道传播。此外,大约有30%~50%的人口腔中,有一种难闻的气味;大约8%~10%的人身上,会发出很强的汗臭味(高温季节更重)。从健康角度出发,人们交谈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交谈时双方不要面对面,取略带斜向的姿势。同时注意文明,偶有咳嗽、打喷嚏时,应该用手帕掩住口鼻,最好将头偏向一边或将头放低些。注意这些,不仅体现人际间交流的文明风度,更是为了每个人的健康。

    大众健康 2000年1期2000-06-06

  • 为啥“流脑”易误诊因为它会“三级跳”
    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遂转传染病房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总算挽救了生命。可机灵乖巧的小虎子变得有些呆傻了,实在令人遗憾!这可恨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简称流脑)为什么容易误诊呢?主要的原因是“流脑”有一套骗人的“三级跳”把戏,容易把人引入迷途。也就是说,脑膜炎双球菌侵入人体引起“脑脊髓膜炎”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它要分三步走,每一步都会引起不同的症状,以致造成人们的错误判断,而它就在人们的疑惑中,节节升级,直逼病人的中枢脑髓。当你恍然大悟时,病情已

    祝您健康 1994年5期1994-12-30

  • 揭开睡眠之谜
    ,然后抽出它的脑脊髓液注射到另一只正常狗的脑脊髓系统里去,于是正常狗很快就呼呼地酣睡起来。这个简单的实验证实:一只狗长时间不睡,脑子里会积聚一种特殊的物质,有人称它为“催眠素”,也有人称作“睡眠因子”。55年以后,美国科学家改进了实验技术,用更可靠的方法重复证明了上述这个实验。结果发现,动物脑子里的催眠物质不仅对同种动物有催眠作用,同样也可以使别种动物入睡。有人强迫山羊48小时不得睡眠,然后取出山羊的脑脊髓液注射到猫身上,猫会马上熟睡,注射给老鼠时,本来夜

    中国青年 1983年10期1983-08-21

  • 脑脊液检查会引起残疾吗
    化。这就为诊断脑脊髓的病变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如患化脓性脑炎时,脑脊液的压力增高(用测压计测得),细胞数增多,有时每立方毫米可达五百到一千个或更高。如果再进行化学检查,可发现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显微镜下作脑脊液涂片检查,还可找到细菌。其他一些脑脊髓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如中风)等,均可引起脑脊液特异性的改变。因此,在上述情况下作脑脊液检查,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脑脊液的抽取部

    祝您健康 1981年1期198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