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岩

  • 川西南部海陆过渡相TOC测井预测及烃源岩评价
    层,对须家河组烃源岩的评价主要以岩心样品的试验分析为主。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沉积相测井参数与TOC的拟合关系,综合评价了该地区烃源岩的情况,为四川盆地致密气勘探提供指导。1 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川西坳陷的西南部,面积约2×104km2[1],西部发育龙门山冲断带,东北部形成昆仑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南部毗邻峨眉—乐山,东部连接川中隆起,向东北延伸。总体构造格局为“三隆二坳一坡”[2],具体如图1所示。图1 研究区域位置图与地层综合柱状图晚三叠世以来,川西

    河南科技 2023年17期2023-10-10

  •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太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及意义
    系山西组的煤系烃源岩,前人也针对这两套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平面展布特征以及生烃潜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认识[2-6]。然而,目前对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较薄弱,不同层位烃源岩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缺乏对比性分析,导致山西组和太原组的烃源岩未能较好地区分开来,从而使得研究区油气来源方面的认识较为笼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续的勘探工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剖析,对不同层位烃源岩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23年5期2023-09-23

  •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
    ,即与晚侏罗世烃源岩相关的侏罗系—下白垩统的碳酸盐岩储集带、下白垩统及上白垩统的硅质碎屑岩储集带以及新生代的碳酸盐和硅质碎屑混合沉积,其中白垩系油气藏是盆地内发现的最重 要 的 油 气 藏[17‐18]。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处于未开发阶段,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盆地内烃源岩识别与分布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对白垩系主力烃源岩层系进行精细刻画,为后续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前人主要针对塞内加尔盆地上白垩统烃源岩进行了研究,而缺乏对北部次盆上、下白垩统烃源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3年3期2023-05-29

  • 辽西凌源地区侏罗系北票组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层系,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在紧邻凌源—宁城盆地的金羊盆地,多次钻遇北票组厚层暗色泥岩,成为辽西坳陷主力烃源岩层位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1-6]。对松辽盆地及外围中小盆地群进行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辽西凌源地区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布置多口全井取心地质调查井,包括ND1、ND2、LLD1、LLD2及LLD3等井,发现多套优质烃源岩层位,包括中—新元古界蓟县系洪水庄组、待建系下马岭组及中生代侏罗系北票组等,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潜力[7-1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3-01-30

  • 辽西牛营子凹陷北票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以辽凌地1井为例
    覆体下的北票组烃源岩进行系统分析,开展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研究,揭示其蕴含的有机质来源、形成环境、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地质意义,为辽西地区下侏罗统北票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提供支撑[13-14].图1 辽西牛营子凹陷地质略图(据文献[3]修改)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Niuyingzi sag in western Liaoning(Modified from Reference[3])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辽凌地1井揭露的

    地质与资源 2022年6期2023-01-17

  • 油源断裂向下输导油气时期厘定方法及其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的应用
    源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油气时期,研究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时期[7-12],认为只有在源岩排油气时期之内的油源断裂活动时期,才是油源断裂向上输导油气时期。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含油气盆地上生下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工作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人们认识水平及研究手段的限制,对油源断裂向下输导油气的研究,目前仅仅是关于输导油气条件及向下输导油气最大距离的研究[13-17],还没有针对油源断裂向下输导油气时期进行研究,这对于弄清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2年6期2022-12-03

  • 楚—萨雷苏盆地Marsel探区下石炭统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来源于碳酸盐岩烃源岩[1-2],Marsel探区下石炭统为典型的碳酸盐岩烃源岩。Marsel探区勘探程度较低,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已发现具有商业性价值的气田3个、含气构造22个[3-5]。基于国际PRMS系统,庞雄奇等[3]估算Marsel探区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约为1.805×1012m3,其中80%的天然气富集于下石炭统,成为天然气开采的重要层系[6]。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为灰泥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成熟度为1.2%~1.8%,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有机质类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29

  • 准噶尔盆地风城组烃源岩生气潜力与天然气勘探领域
    和侏罗系腐殖型烃源岩是主要的2套气源岩[1-4]。2006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发现了克拉美丽大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800×108m3,是迄今为止在准噶尔盆地发现的最大气田[4]。其天然气为来自石炭系烃源岩的煤型气[5-8]。此外,在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可大量生气[3,9-10],玛河气田、呼图壁气田、高探1 井、呼探1 井、天湾1 井等一批中—小型气田和出气井点的天然气即来自该套烃源岩[3,5,11]。除上述2

    新疆石油地质 2022年6期2022-11-21

  • 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路径厘定方法及其应用
    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源岩生成的油气向储层中运移,除了在超压作用下通过断裂倒灌运移进入下伏储层外[1‐4],对于其中源储侧接式还可以在浮力作用下通过侧向运移进入到与其侧接的下伏储层中,后者较前者更易发生,应是上生下储式油气侧向运移的主要方式。因此,能否准确地预测出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路径应是油气勘探的关键。前人对于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这一方面已经作了部分研究,大致可将其分为3 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根据源岩和储层所处的构造位置及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研究源储侧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2年1期2022-05-22

  •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
    四川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被视为元坝、龙岗及普光等二叠系和三叠系气田的主要供烃源岩[1]。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龙潭组页岩气勘探也受到重视。钻遇龙潭组的不少井都存在明显的气测异常[2-3],表明龙潭组烃源岩在演化过程中除了生、排烃,还残留了大量油气。众多学者就龙潭组开展了烃源岩评价、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和有利区预测等研究,认为龙潭组烃源岩已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基本在1.8%以上[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Ⅲ型[1,3,5-6],有机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3期2022-05-07

  • 惠州凹陷惠州A构造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并不明确,缺少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关系的系统分析。基于此,本文对惠州A构造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和“双古”的油源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烃源岩生标化合物特征,提出一套区分不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指标,结合饱和烃色谱和生标化合物特征判断原油母质类型及沉积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油源对比,确定古近系和古潜山储层中原油来源,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1 地质背景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拗陷中部,西临西江凹陷,东靠陆丰凹陷,南北为两条隆起带,分别是东沙隆起带和北部隆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02

  • 辽宁北部秀水盆地秀D1井下白垩统义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义县组发育优质烃源岩[1-6],具有较高的油气勘探前景,是秀水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层位.松辽盆地外围南部中小型断陷盆地油气关注的勘探目的层系主要集中在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沙海组.由于该地区义县组埋藏深度大,火山岩发育,物探资料品质较差,钻遇该套层位的钻孔极少,对于义县组烃源岩分布特征、有机地化特征的研究薄弱,特别是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的研究更加有限.近年来,项目组为了调查秀水盆地下白垩统义县组沉积充填序列,分析烃源岩特征,进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前景,在秀水盆地部

    地质与资源 2021年6期2022-01-12

  • 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成藏空间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方面: 一是根据源岩超压值相对大小和断裂类型, 研究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移的条件[1-6], 认为只有源岩具有一定超压值, 且发育输导断裂时, 源岩生成油气才能倒灌运移, 否则源岩生成油气不能发生倒灌运移; 二是根据源岩在油气成藏期古超压值的相对大小, 结合目前源岩之下储层已发现油底深度, 研究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运聚的最大深度, 并据此预测上生下储倒灌式油气聚集成藏纵向范围[7-10], 认为倒灌式油气运聚最大深度越大, 油气成藏纵向范围越大, 反之油气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1年6期2022-01-07

  • 四川盆地梓潼凹陷MY1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段、三段和五段烃源岩发育,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为主要储层段。MY1井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以中下侏罗统、须家河组四段为主要目的层的一口勘探井,该井除在须五段钻遇厚层黑色页岩外,在须四段中下部也钻遇大套页岩,油气显示则主要集中在下侏罗统—须四段。该井对须四段和自流井组东岳庙段进行了测试,在须四段获低产工业气流,在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也有一定的油气产量。虽然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的MY1井实现了在梓潼凹陷的油气突破,但是并未取得商业性的油气发现,对梓潼凹陷陆相烃源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3期2021-07-24

  •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古新统美人峰组烃源岩具有一定生烃潜力[5]。然而,钻揭的美人峰组厚度达1 783.5 m,不同层段岩性特征差别较大,其中第一段到第四段主要为一套泥质岩夹砂质岩,第五段到第六段岩性相对较粗。并且,美人峰组不同层段烃源岩有机质特征以及影响美人峰组烃源岩发育的环境因素均未知,缺乏对美人峰组烃源岩生烃潜力的系统评价,不利于长江坳陷的资源潜力评价。烃源岩的形成受环境,如古气候、氧化还原条件以及古盐度等条件控制[6]。系统恢复烃源岩形成时期的环境对确定优质烃源岩发育层

    沉积学报 2021年2期2021-04-29

  •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评价
    力[4-5]。烃源岩评价对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战略选区与目标决策至关重要。琼东南盆地主力烃源岩为崖城组,是由一套海陆过渡相沉积的煤夹层、炭质泥岩和泥岩组成的烃源岩组合,厚482.6~910.0 m,已揭示的钻井崖城组普遍含煤,但煤层单层厚度较小,累积厚度通常小于6 m,主要发育于盆地边缘缓坡及盆地内部低凸起周缘地区[6-7]。有关琼东南盆地其他层位烃源岩的研究已做过一些。刘传联[8]研究认为琼东南盆地崖城组和陵水组有机质丰度较高,但是受到沉积环境控制,表现出

    矿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3-22

  •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盆地南缘寒武系烃源岩做过一些探讨[1,7],但缺乏对下寒武统高丰度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及发育模式等方面的系统认识。本文从华北板块南缘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和烃源岩分布的分析入手,通过对陕西商洛、河南三门峡等十余处露头的野外踏勘,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下寒武统发现了一套高丰度海相烃源岩,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分析等手段,对这套高丰度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布特征及发育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1 区域地质背

    海相油气地质 2020年4期2020-12-26

  •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JTD1井上白垩统嫩江组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部斜坡区嫩江组烃源岩芳烃化合物的系统剖析较为薄弱,本文拟通过芳烃馏分气相色谱-质谱实验分析,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嫩江组烃源岩的芳烃馏分化合物进行系统检测定量分析,从芳烃化合物角度查明研究区嫩江组烃源岩的生源构成、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特征,有助于研究区的油气资源调查。2. 样品与实验本文研究的8 块嫩江组烃源岩样品均来自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JТD1 井,岩性以灰色泥岩为主,对应井深为287.0~357.8 m。取200~300 g 源岩样品将其粉碎至100 目,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0年2期2020-09-04

  • 二连盆地呼仁布其凹陷南洼下白垩统烃源岩分布特征与油源分析
    井测井曲线以及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系统研究下白垩统烃源岩的分布规律以及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地区下白垩统的油气来源,以期指明呼仁布其凹陷南洼下白垩统的油气勘探方向。1 区域地质概况呼仁布其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部的巴音宝力格隆起中段,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由北、中、南等3个次级洼漕组成。南洼南北长约45 km,东西宽约15 km,面积约700 km2,基底最大埋深达4 500 m,呈“东断西超”的箕状单断结构。南洼包括东部洼漕带、

    岩性油气藏 2020年3期2020-05-21

  •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石炭系-侏罗系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区共发育了4套烃源岩系,从老到新分别为石炭系深褐色泥岩、下二叠统深灰色灰岩、上三叠统黑色泥岩和侏罗系灰黑色泥页岩,除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过高外,其他3套烃源岩系均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24-25]。通过对该区各钻孔所采集的气源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测试认为中侏罗统和上三叠统只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一定的气源条件,推测主力气源岩可能来自更深部层系[26-27]。同时,前人为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性质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年2期2020-04-28

  • 潮水盆地金昌坳陷石油资源潜力
    罗统具有较好的烃源岩条件[6]。其中,中侏罗统新河组(J2x)、青土井组(J2q)和芨芨沟组(J1j)都广泛发育深色的泥岩,是潜在的烃源岩层系。本研究基于烃源岩的评价与分析,试图评价该区的石油资源量,为深入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图1 潮水盆地构造单元区划图1 烃源岩发育特征金昌坳陷的潜在烃源岩仅在于中侏罗统的新河组(J2x)、青土井组(J2q)和芨芨沟组(J1j),三套潜在烃源岩以暗色泥岩为主。由于芨芨沟组目前尚采集到烃源岩样品,没有详实的数据支撑该层段的研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12-31

  • 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渐新统烃源岩发育模式
    00 引言海相烃源岩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两类重要的烃源岩类型。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受沉积底水环境[1-3]和生产力[4-5]控制,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作为大陆边缘盆地最有利的烃源岩类型,目前关于其发育特征和发育模式研究相对薄弱。前人研究表明,该类烃源岩具有“海陆双源、有机质成烃转化条件好、横向分布稳定性高、成藏条件优越等特征”[6],其生烃潜力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6],烃源岩的发育明显受陆源有机质输入控制[7-8]。目前已经证实为澳

    沉积学报 2019年3期2019-09-10

  • 苏北盆地源岩无双峰生烃和未低熟油
    现未低熟油、建立源岩双峰生烃模式、实践效果好的地区之一。近30年来,多家油公司在苏北盆地不停地勘探未低熟油,有学者不断肯定该理论[18-25];有学者[26]提出“未熟油”异议,否定双峰生烃;有学者[27-29]认为未低熟油贡献甚微。期间,一批外甩井纷纷落空,引发怀疑此理论;2016年临泽次凹临5井预探落空,与本文钻前预测吻合,更证实不存在未低熟油。1 未低熟油认识商榷为避免与国内所谓非干酪根生成的“未熟油、低熟油、未低熟油”概念和分类混淆,凡引文的沿用原

    石油实验地质 2019年4期2019-08-23

  • “进源找油”:源岩油气内涵与前景
    油气接替领域,而源岩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等主要资源类型[1]。“进源找油”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广义上涵盖“近源”寻找致密油气、“入源”寻找页岩油气、煤层气、“尽源”开采页岩油、油页岩油等3方面内容;本文讨论的“进源找油”,主要包括“入源”和“尽源”两方面内容,“入源”即进入到生油气层系中,寻找“甜点区”和“甜点段”,“尽源”即开发滞留烃和转化有机质,追求采出所有潜在油气资源。“进源找油”理论技术的持续针对性攻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年1期2019-03-04

  • 二连盆地白音昆地凹陷腾2块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
    度较低,尤其是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3]。烃源岩发育程度和性质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含油气盆地内油气分布的总体规模,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其对评价含油气盆地或区块内的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4-9]。常规的烃源岩评价方法有很多,主要包含实验分析评价法和测井评价法等[10-13]。本文以70.45m岩心和415个岩屑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分析评价法,以油气地球化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大量系统的采样、测试,应用地球化学分析

    中国石油勘探 2018年4期2018-07-30

  • 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来源、天然气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成因类型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研究认为[2-13]:渐新统崖城组为琼东南盆地的主力生气层,为海岸平原沼泽相含煤砂泥岩,莺歌海盆地的主力生气层则为中新统梅山组,为半封闭浅海及半深海砂泥岩,是底辟浅层气田的主要气源层。莺琼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TOC多在0.5%以下,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阶段,同时,强超压环境对有机质热演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深部超压地层有机质热演化减缓、生烃作

    现代地质 2018年3期2018-07-03

  • 库车坳陷东部依南2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育有煤系和湖相烃源岩。盆地呈东西向展布,自下而上沉积了三叠系、侏罗系、下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等地层[1-3]。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发育有巨厚的陆相沉积地层,其中具有生烃潜力的地层主要集中在三叠系—侏罗系。三叠系—侏罗系露头剖面在库车坳陷内从东部到西部都有出露,但较完整钻揭三叠系—侏罗系地层的井并不多,依南2井是该地区唯一钻揭完整中生界地层的一口探井,其自上而下依次钻遇了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和三叠系塔里奇克组、黄山组。因此,这里主要根据依南2井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年2期2018-06-21

  • 蓝尼罗河盆地喀土穆凹陷构造演化及烃源岩发育特征*
    凹陷构造演化及烃源岩发育特征*孔令武 张树林 段晓梦 方 勇(中海油研究总院 北京 100028)对蓝尼罗河盆地喀土穆凹陷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重新厘定了构造演化阶段,并对主力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油气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喀土穆凹陷的形成与演化受控于中非剪切带的活动,该凹陷经历了裂陷Ⅰ期、裂陷Ⅱ期及拗陷期等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裂陷Ⅰ期的强裂陷作用是湖相烃源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综合烃源岩地化指标及油-源对比分析认为Abu Jinn组烃源岩为喀土穆凹陷的

    中国海上油气 2017年5期2017-11-06

  • 全球致密砂岩气资源分布特征与规律
    “评价时代”、“源岩时代”、“源岩岩性”、“源岩类型”、“源岩成熟度”、“储层平均埋深”、“评价面积”、“其它机构资评结果”、“开发程度”。综合研究,从世界级、大区级和国家级3个方面进行叙述。1 世界级目前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说致密气的开发情况可谓两个极端,比如美国,致密气的开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大部分致密气盆地已经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另一方面是欧亚地区的致密砂岩气开发仅限于跟常规油气共同开发的程度,对于像中东地区,因为该地区的常规资源比较丰富,导致非常规资

    中国锰业 2017年6期2017-09-20

  • 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要是断裂位于成熟源岩区内,断裂垂向向下输导油气运移形式所需条件是断裂位于具有供油气能力的超压成熟源岩区内,断裂侧向连接输导油气运移形式所需条件是断裂位于盖层断接厚度大于和等于其油气侧向运移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区内,断裂侧向变径输导油气运移形式所需条件是断裂位于盖层断接厚度小于其油气侧向运移所需的最小断接厚度区内。通过断裂分布区成熟烃源岩区或具有供油气能力的超压成熟源岩区叠合和油气侧向运移区、油气非侧向运移区及断裂分布区叠合,分别建立了断裂垂向向上、垂向向下和

    沉积学报 2017年3期2017-06-01

  • 确定烃源岩有效排烃总有机碳阈值的方法及应用
    552)确定烃源岩有效排烃总有机碳阈值的方法及应用高 岗1,杨尚儒1,陈 果1,胡丹丹2,赵 克3(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 玉门油田青西作业区,甘肃 玉门 735200; 3.中国石油 华北油田分公司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 任丘 062552)针对油气地质学中排烃源岩难以识别的问题,依据生排烃原理,利用常规烃源岩有机碳和热解(Rock-Eval)分析测试参数,建立了判别排烃源岩的实用

    石油实验地质 2017年3期2017-05-23

  • 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风城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致密油资源潜力
    风城地区风城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致密油资源潜力胡涛1, 2,庞雄奇1, 2,于飒1, 2,杨弘毅3,王绪龙4,庞宏1, 2,郭继刚5,沈卫兵1, 2,徐静1,2(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3.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4.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5.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应用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22

  • 三肇凹陷青一段超压源岩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控制因素分析
    肇凹陷青一段超压源岩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控制因素分析张艳会*(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1)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超压流体在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曾发生3期超压流体释放,均是由构造运动导致断裂活动开启引起的。结合青一段源岩的生排烃期,得到只有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系沉积末期的超压流体释放可以发生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活动开启断裂向扶杨油层的“倒灌”运移。断裂活动期古超压达到5MPa且进入排烃门限的青一段源岩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9期2016-09-20

  • 北黄海盆地LV井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
    地LV井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赵青芳1,2李双林1,2温珍河1,2龚建明1,2肖国林1,2吴亮亮3(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对北黄海盆地LV井中、上侏罗统烃源岩及上侏罗统原油(油砂抽提物)进行常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碳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原油的来源问题。测试结果显示,侏罗系烃源岩达成熟—

    沉积学报 2016年4期2016-08-15

  • 新疆北部中二叠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分析
    疆北部中二叠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分析■杨森 李斌(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根据一定的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新疆北部的准噶尔、吐哈以及伊犁盆地地区的中二叠统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烃源岩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高,重稀土元素相对较低,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沉积水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盐度等环境条件与烃源岩有机相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盆地烃源岩沉积时具有一定的盐度条件。烃源岩地球化学中二叠统新疆

    地球 2016年6期2016-04-21

  • 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导通道,只有连接源岩和目的储层,且在源岩大量排烃期活动的断裂才能成为油气输导断裂[1]。输导断裂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含油气盆地油气的分布,能否正确认识源岩与输导断裂之间的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勘探的关键。虽然前人曾对断裂输导油气作用做过大量研究和探讨[2-5],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断裂本身发育特征入手,结合其是否沟通源岩和目的储层,以及在源岩大量排烃期其是否活动着手研究,并通过其与油气分布之间关

    特种油气藏 2015年4期2015-10-18

  • 珠江口盆地油气分带性及其控制因素*
    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其次来源于下渐新统恩平组沼泽相烃源岩;而深水区珠二坳陷以天然气为主,油气主要来源于恩平组沼泽相烃源岩和渐新统海相烃源岩。珠江口盆地油气分带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热演化程度。珠一、珠三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为倾油型烃源岩,而珠二坳陷恩平组煤系烃源岩和渐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为倾气型烃源岩,所以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差异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分带的内在因素。珠江口盆地总体具有“热盆”属性,但深

    中国海上油气 2014年4期2014-08-02

  • 四川盆地龙潭组烃源岩全硫含量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组(吴家坪组)烃源岩是这些气藏的主力气源之一[1-4,12-15]。龙潭组烃源岩作为四川盆地一套重要的区域性烃源岩,其沉积环境变化频繁,导致烃源岩岩性组合、厚度分布、有机地化特征等在纵、横向上显示出强烈的差异性[16-18]。前人对四川盆地龙潭组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已进行了大量研究[12-14],但针对龙潭组烃源岩中的全硫含量(TS)特征及分布研究较少,文中系统分析了龙潭组烃源岩全硫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控制因素,探讨了烃源岩硫含量对沉积环境的响应和指示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年3期2014-07-19

  •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上二叠统长兴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陈丹 (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勘探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根据有机质丰度、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和生物标志物等指标,分析了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有机质为主,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主要来源为海相物质,同时,陆源物质也有一定贡献。总体来说,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烃源岩是有效烃源岩,具有一定生烃潜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2期2014-06-27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烃源岩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研究
    盆地长7油层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讨[1~5],认为晚三叠世长7油层组沉积早期,区域强烈的拉张伸展运动引起了大规模湖泛,发育了大范围的深湖-半深湖区,形成了十分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缺氧环境。长7油层组烃源岩中显微纹层构造十分发育,常见富含有机质的磷酸盐结核,而湖盆中心深湖区欠补偿沉积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以致烃源岩在区内广泛分布。纵向上,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底部烃源岩普遍沉积厚度均大于20m。同时,在该层段中可见震裂岩及震裂构造、滑塌岩、凝灰岩、重荷模等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年8期2014-03-06

  • 东营凹陷北部深洼带天然气成因类型的鉴别分析
    ,然后对沙四段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生气模拟实验,将模拟实验得到的气态烃与民丰天然气进行对比研究,并且与国内外已知的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进行对比,分别建立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鉴别图版,并对深层天然气的成藏作用进行分析。1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1.1 组分特征天然气组分包括烃类、非烃和稀有气体等,民丰地区天然气烃类组分含量均大于80%(表1)。烃类气体中,丰8和丰深1井天然气特征相近,重烃(C2+)含量较高均大于11%,甲烷含量分布在78.3% ~81.0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10-24

  •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及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奈1区块原油及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赵兴齐1*, 陈践发1, 郭 望1, 师生宝1, 张 晨1,2, 陈 娟1, 董 劲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 塔里木油田公司 天然气事业部, 新疆 库尔勒 841000)通过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3个原油及4个源岩样品GC-MS分析, 研究了原油及源岩的芳烃组成特征, 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及油源对比, 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 奈1区块沙海组源岩与九

    地球化学 2013年3期2013-06-26

  • 邦戈尔盆地中部凹陷K组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
    及以下层位优质烃源岩被认为是盆地主要的供烃源岩[1]。笔者在对中部凹陷烃源岩生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录井资料,对中部凹陷K组烃源岩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揭示其中包含的石油地质信息,为该区的油源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后续的油气勘探思路提供有益的参考。2 样品及试验分析由于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中部凹陷区现阶段探井较少 (截止2011年底仅4口井),其中V1井和B1井为其中的2口重点探井,完钻井深分别为2760 m和2307 m,揭露层位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期2013-02-10

  •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
    形成于下伏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长期断裂向南二段运移并聚集;后者为早期侧接成因,形成于早期伸展断裂使其上盘南二段与下盘南一段源岩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向对盘南二段运移聚集.晚期反转成因油气的形成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晚期反转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反转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长期发育断裂为晚期反转成因油气形成提供输导通道.南二段侧接成因油气聚集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向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9-07

  •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GC-MS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峰形呈双峰态,主峰碳为n C23,次主峰碳为C17,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w(Pr)/w(Ph)分布在0.36~0.53;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孕甾烷、升孕甾烷、重排甾烷含量偏低,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w(20S)/w(20S+20R)和w(ββ)/w(αα+ββ)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1-03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红113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南区红113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胡译文,张 敏教育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 荆州 434023柴达木盆地;烃源岩;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石油资源量占该盆地总资源量的70%以上,是石油勘探的主要战略目标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主要发育一套第三系咸化湖泊相烃源岩,其中柴西南地区是柴达木盆地油气最为富集,也是盆地第三系烃源岩最为发育的地区[1]。阿拉尔-红柳泉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是油气储量的重要发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2期2011-11-18

  •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地球化学分类及意义①
    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地球化学分类及意义①王志勇1,3孟仟祥2王作栋2王晓华3杜宏宇3吕江陵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2.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3.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哈密 839009;4.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三塘湖采油厂 新疆哈密 839009)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母源输入与有机质性质有着密切联系,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不同层系、不同地区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由于其沉积环境、母源输入的不同,导

    沉积学报 2010年6期2010-12-15

  • 三肇凹陷青一段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最小超压及其研究意义
    析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条件,表明青一段源岩因具超压和油源断裂发育,其生成排出的油气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分析油向下“倒灌”运移所受压力,表明油向下“倒灌”运移所需的最小压力应为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统计三肇凹陷扶杨油层目前油底深度与青一段源岩在明水组沉积末期古超压之间的关系,表明三肇凹陷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约为5 MPa,即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最小古超压约为5 MPa.利用最小古超压可以预测青一段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0年3期2010-12-14

  • 从石油的生成揭开地
    的岩石被称为石油源岩。石油源岩被埋在地下,由于受地下的热或压力的影响,以及各种化学反应造出石油。造出的石油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间构成油田。地球的变动与石油生成地球的变动与石油生成据了解,石油的生成似乎与地球内部的大变动有关。为此,先介绍一下地球内部的结构。众所周知,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粗看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鸡蛋,由表及里地依次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拥有陆地和海洋,平均厚约为30千米;地幔厚约为2870千米,从我们脚下30千米到2900千

    科学24小时 2010年6期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