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

  • 探秘蓬莱神话流变
    已,它为何会与“求仙问道”扯上关系?这就与历代帝王将相的不懈追求、三教九流的附会以及民众信仰有关。琅琊刻石蓬莱仙境的形成寻仙觅迹、追求长生的活动在战国时期开始盛行。当时齐国与燕国是较为富饶之地,统治者不再满足于充裕的物质享受,因而一批扬言具有升仙本领的方术士成为统治者眼前的红人。秦始皇大一统时期,更是为仙山术士的发展提供了沃土。秦始皇毕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幻想着“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在位期间有五次大规模出巡活动,其中三次是东巡琅琊。《史

    新传奇 2022年30期2022-08-18

  • 抱扑子
    有无功者焉。况乎求仙,事之难者,为之者何必皆成哉?彼二君两臣,自可求而不得,或始勤而卒怠,或不遭乎明师,又何足以定天下之无仙乎?努力向前还有达不到目的地的,种庄稼还有得不到收获的,商贩有时还有亏损的,打仗有时还有失败的,何况求仙之事是最难的,求仙之人怎能会都有成功呢?像秦始皇、汉武帝两位皇帝和李少君、栾太两位臣子,自会有他们求而不得的原因,或许是开始勤求而后来怠惰,或许是没有逢遇名师,这又怎么能足以断定天下没有神仙呢?

    家庭医学 2022年5期2022-04-27

  • 抱扑子
    为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而没能得到,因为李少君、栾大的作法没有应验的缘故。但是总不能因为黔娄、原宪的贫困,就认为古代没有陶朱、猗顿之类的富人;不能因为无盐、宿瘤的丑陋,就认为昔日没有南威、西施那样的美人。大凡世人之所以不相信仙道可學,不同意寿命可以延长的,是因为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而没能得到,因为李少君、栾大的作法没有应验的缘故。但是总不能因为黔娄、原宪的贫困,就认为古代没有陶朱、猗顿之类的富人:不能因为无盐、宿瘤的丑陋,就认为昔日没有南威、西施那样的美人。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04-07

  • 唐宋传奇之“仙”仙界不过是尘世的翻版
    乎是在隐喻——对求仙访道者而言,人间万事本是烟云空幻,求仙者应当从中脱离出来,获得超越。《裴湛》对此做了发挥。裴湛、王敬伯、梁芳一起修炼求仙。王敬伯耐不住清寒寂寞,回到尘世追求功名。裴湛则一心修道,终成得道之人。裴、王二人多年后见面,王敬伯得意于自己仕宦有成,已是一名廷尉属官。面对依旧在山中往来求仙的裴湛,他的沾沾自得之情,溢于言表。谁知裴湛早已修仙有成,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裴湛邀请他来到自己的隐居栖息之地,随手变幻出万千繁华享受。裴湛还使用道法接来了王敬

    十几岁 2021年36期2021-11-22

  • 小巫婆詹妮佛
    ,处女作《小巫婆求仙记》和《天使雕像》获得了同一年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提名和大奖。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纽伯瑞儿童文學奖几乎被她一个人包揽了。这两本书都是她自己画的插图。特别是前一本,还透露了一个小小的秘密。《小巫婆求仙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伊丽莎白的小女孩,上学路上,碰到了坐在树枝上的另外一个小女孩,她说她叫詹妮佛,是个女巫。这让伊丽莎白崇拜得不行,于是,新搬来、还一个好朋友也没有的伊丽莎白,就成了女巫的徒弟,跟詹妮佛学魔法。作为徒弟,伊丽莎白付出的代价可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12期2021-07-21

  • 巨鳌意象的演化
    之神,大地之神和求仙的象征。关键词:巨鳌;意象作者简介:张金栓(1978.2-),男,河北省定兴县人,学士,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鳌的三个演变阶段,即作为创世之神,大地之神和求仙的象征。一、巨鳌作为创世之神《淮南子·览冥》云:“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以足立四极。”说者谓本节所载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不羁的天才——李白
    失败。李白的学道求仙,既有他天才的狂想,也有受时代影响的因素。中国从战国时代就开始有方士,在汉朝的时候,方士的方术和中国的道家结合起来了,于是就产生了道教。到了唐朝,由于皇帝姓李,道家的始祖老子也姓李,所以就特別尊崇道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很多人都烧金炼丹或者出家学道,渴望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李白在感情上也有对神仙的向往,因此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又说,“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炼过丹,甚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34期2021-01-14

  • 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但毫无结果。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又派方士卢生去寻找仙人。卢生对始皇说,我们去寻找各种仙药,如果找不到,肯定是有什么东西妨害了。您作为君王,必须要做到行踪不被人知道,以避开恶鬼,这样我就能找到不死之药。秦始皇求药心切,一切照卢生的话办。他自称“真人”以代替称“朕”,并令咸阳周围二百里内的270 间宫殿都用通道连起来,全部用帷帐遮盖,他去哪儿如果有人泄露,立即处死。卢生可能是想给秦始皇出个难题,没想到秦始皇真的这么做了,而他又

    养生月刊 2020年9期2020-12-04

  • 蓬莱仙境与《蓬莱间》
    ,那它为何会与“求仙问道”扯上关系?这就与历代帝王将相的不懈追求,三教九流的附会以及民众信仰有关。说到底其实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蓬莱仙境的形成寻仙觅迹,追求长生的活动在战国时期开始繁荣。当时齐国与燕国是较为富饶之地,统治者不再满足于充裕的物质享受,因而一批扬言具有升仙本领的方术士成为统治者眼前的红人。而“伴君如伴虎”,这意味着越受帝王宠爱,风险也就越大,一批批术士成也于此,败也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客有教燕王不死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2020-11-28

  • 浅析柳永的五首《玉楼春》与当时政治的关系
    晓倩一、对宋真宗求仙问道的不满柳永在《玉楼春·昭华夜蘸连清曙》一词中,借用汉武帝的典故,“九枝擎烛灿繁星,百合焚香抽翠缕”[1],汉武帝好神仙之道,他设坛蘸祭,延请神仙,这些都详细记载在《汉武帝内传》里面。其实宋真宗对于求仙问道的痴迷程度不亚于汉武帝,他广延道士,屡设道场,事有吉凶皆问之,这与对汉武帝的记载如出一辙,因此其一明写汉武帝,但实际上是暗指宋真宗。宋真宗对于求仙问道以及祥瑞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这在史书中也是有所记载的,“《龟鉴》曰:宋朝之用度,

    文存阅刊 2020年8期2020-08-06

  • 京派散文与“魏晋风度”※
    文引入六朝志怪“求仙”题材,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喻以及生命的焦虑。三、如同魏晋人士对人间万物的情深以及追求万物的“美”,京派散文家亦具有“深情”和“唯美”的生命追求。四、在“魏晋风度”影响下的京派散文文体具备明显的“复调性”特征,表现为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以及文体的杂糅性特征。京派散文的创作实践经验能为当代“新古典主义”散文写作提供丰赡的精神资源,甚至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也不无启发意义。周作人文学风格的转变,从早年的凌厉浮躁到后来的平和冲淡,与魏晋人物有着密切联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9期2020-04-18

  • 小细节推动大情节
    世、美猴王、访道求仙(包括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金箍棒、了账生死簿、弼马温、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小圣降大圣、火眼金睛。这十个情节环环相扣,但有主次之分,甄别一下,关乎整部作品走向的主要情节有四个,那就是孙悟空相继拥有的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金箍棒、火眼金睛四大法宝,这是促成西天取经的必要条件,其余可看作次要情节,是为主要情节的生成而预设的。此外,还有一些容易被读者忽略的,见于主、次情节之间的小细节,它们的存在是為了让主次情节的发生更具有逻辑性和真实性。二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12期2020-01-14

  • 论《史记·封禅书》的章法结构
    始皇封禅、祭祀、求仙等事为主。第三部分,从“汉兴,高祖之微时”至“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重,然其效可睹矣”,这部分文字历叙汉代高祖、文帝、武帝等朝的封禅、祀典、求仙等活动,其中,以汉武帝时期的封禅、求仙、祭祀记载最为详细。第四部分,为“太史公曰”一段赞语,这部分总结自虞舜、三代以至汉代武帝时的郊社祭祀、求仙、封禅等事,照应第一部分内容[5]。下面将对之进行详细论述。《封禅书》的开始和结尾,即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构成一个总起总结。《封禅书》第一段:自古受命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2019-12-30

  • 身份认同与李贺诗中的汉朝书写
    帝事,讽刺唐宪宗求仙,如《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仙人》《拂舞歌辞》《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苦昼短》《官街鼓》《昆仑使者》《古悠悠行》等。也有一些以汉皇为喻,讽刺唐宪宗任用奸佞的作品,如《感讽五首·其二》。述怀类作品则是以汉朝文士自比,抒发感叹自己坎坷蹭蹬的人生经历,如《咏怀二首·其一》《南园十三首·其十》《昌谷北园新笋·其四》《南园十三首·其七》《致酒行》、《绿章封事》《春归昌谷》《南园十三首·其十二》《感讽六首·其五》《出城寄权璩杨敬之》等。反复借古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12-27

  • 焚书坑儒,其实是保健品骗局惹的祸
    男童女替始皇帝去求仙。嬴政一听,说这个可以有,就拨了金银珠宝及童男童女“数千人”,让徐市带着出海去求仙求仙干吗?敦睦友谊,建立人仙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然不是,求仙,其实是为了求药,不死之药,约等于现在啥病都能治的“保健品”。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当上美猴王后,日子别提多美,但第一件让他伤心的事,就是想到生命终有结束的一天,无法长久享有这王权富贵,所以才决心出海求仙,去学长生不老术。现在那些被骗去买保健品的老人,没钱倾家荡产都要买,何况拥有整个天下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9年10期2019-11-25

  • 焚书坑儒,其实是保健品骗局惹的祸
    男童女替始皇帝去求仙。嬴政一听,说这个可以有,就拨了金银珠宝及童男童女“数千人”,让徐市带着出海去求仙求仙干吗?敦睦友谊,建立人仙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然不是,求仙,其实是为了求药,不死之药,约等于现在啥病都能治的“保健品”。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当上美猴王后,日子别提多美,但第一件让他伤心的事,就是想到生命终有结束的一天,无法长久享有这王权富贵,所以才决心出海求仙,去学长生不老术。现在那些被骗去买保健品的老人,没钱倾家荡产都要买,何况拥有整个天下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7期2019-11-13

  • 认得回来
    “愚孙要别老祖去求仙了。”通臂仙笑道:“求仙好事我不阻,你但出门,便有千歧万径,须要认准正道,不可走差了路头。”小石猴道:“我只信步行将去,想也不差。”通臂仙道:“信步行将去固好,还要认得回来。” 小石猴道:“有去路自有来路,不消老祖费心。” 东坡《蜗牛》诗:“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从欲望开始,却不归结于欲望。    (摘自《梵高的咖啡馆》 商务印书馆)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1期2019-09-10

  • 焚书坑儒,其实是保健品骗局惹的祸
    男童女替始皇帝去求仙。嬴政一听,说这个可以有,就拨了金银珠宝及童男童女“数千人”,让徐市带着出海去求仙求仙干嘛?敦睦友谊,建立人仙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然不是,求仙,其实是为了求药,不死之药,约等于现在啥病都能治的“保健品”。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当上美猴王后,日子别提多美,但第一件让他伤心的事,就是想到生命终有一死,无法长久享有这王权富贵,所以才决心出海求仙去学长生不老术。现在那些被骗去买保健品的老人,没钱倾家荡产都要买,何况拥有整个天下根本不差

    视野 2019年14期2019-07-25

  • 论李贺诗中的帝王相关词汇
    词:李贺 帝王 求仙 讽喻 屈原一、前言就诗作标题来看,李贺无疑属极少数对官位、权势不甚在意的诗人之一。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①,李白扬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无疑是两位标志性的“方外之人”,而取《陶渊明集》和《李太白全集》读来,却发现,其诗题中凡提及人名,多代称以官名。如《陶渊明集》中《赠长沙公》《和郭主簿二首》《赠羊长史》等等,《李太白全集》中《赠瑕丘王少府》《赠郭将军》《赠崔侍御》,等等。至于王维、杜甫、苏轼等或羁束于宦海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4期2019-07-19

  • 秦始皇与长生药
    下必甚焉”,想要求仙问道的秦始皇如同一个破了缝的鸡蛋,马上引来了一大批为之团团转的术士、方士,这其中有两人却是做到了青史留名的境界,一个是徐市,一个是卢生。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徐市此名不被百姓熟知,但参考其他史籍,此处徐市,便是大名鼎鼎的徐福,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典型大忽悠。事实证明,在寻找仙山的事业上,口若悬河的方

    醒狮国学 2019年11期2019-02-24

  • 元杂剧中的“桃源”情结
    之所;超越生命的求仙之念;病态发泄的情爱之乐,丰富了“桃源”的情感与思想意蕴。关键词:桃源;避世;求仙;情爱元杂剧中“桃源”意象较多,其中戏剧作品有尚仲贤《陶渊明归去来兮》、王子一《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等等以及大量的在戏剧唱词中为表现作家内在理想的“桃源”意象与典故。原典意义的“桃源”这是“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大致按照相同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1]“武陵避秦”和“天台遇仙”两种都是表现作者的隐逸思想,但二者

    北方文学 2018年27期2018-12-02

  • “碣石”与“山岛竦峙”释义辨
    要登碣石山?为了求仙。战国秦汉时期盛行仙人长生思想,这种思想的极力鼓吹者主要是燕国和齐国人。《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二十八年登芝罘、作琅琊台,同年派徐市(福)人海求仙;二十九年登芝罘,到琅琊;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到碣石,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三十七年到琅琊、芝罘。秦始

    语文建设·上 2018年7期2018-05-30

  • “碣石”与“山岛竦峙”释义辨
    要登碣石山?为了求仙。战国秦汉时期盛行仙人长生思想,这种思想的极力鼓吹者主要是燕国和齐国人。《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二十八年登芝罘、作琅琊台,同年派徐市(福)人海求仙;二十九年登芝罘,到琅琊;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到碣石,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三十七年到琅琊、芝罘。秦始

    语文建设 2018年7期2018-01-25

  • 汉镜中的“求仙路” ——以汉乐府为参照
    100872)求仙长生观念是汉代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先秦模糊的神仙思想到汉代有意识地运用神仙寄托理想,体现了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延长寿命的期盼,无论是帝王贵族还是士人百姓,对生命的渴望从未消减。本文从两汉铜镜铭文入手,分析镜铭中神仙长寿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而将镜铭与汉乐府诗歌相联系,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社会群体中出现的求仙长寿观念,从而全方位还原当时世人思想的图景。一、两汉镜铭中的求仙长寿思想以长生不死为主要特征的求仙观念,历来影响到各个阶层的

    南都学坛 2018年5期2018-01-23

  • 做个美梦,考中状元
    诗:“跋山涉水来求仙,三天三夜不见仙。有朝一日能得志,定除石竹草鞋仙。”回到家的当晚,马乐居然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人在自己在道观写的诗的旁边跟了一首:“千山万水来求仙,何念带鱼口味鲜?是你心不坚,骂草鞋仙,念一日君,非是打一鞭。”“念一日君”,难道自己还要当一天皇帝?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马乐也不是太明白,但好歹有个梦,他的心情好了许多,高高兴兴地进京赶考去了。进京路上,马乐发现路边有一具女尸,顿生怜悯之心,就脱下外衣将女尸盖好。这天夜里,马乐又做了一个梦,梦见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1期2018-01-14

  • 诗杂仙心 ——浅析阮籍咏怀组诗中的游仙主题
    2 韶华易逝——求仙葆青春感慨生命的无常是阮籍咏怀诗中的另一个表现。如“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其三)、“清露被皋兰,凝霜雳野草”(其四)、“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差驰”(其七)、“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其九)、“悦泽若九春,磐折似秋霜”(其十二)、“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其十八)如此等等。正是经常有这种幻灭无常的感觉,阮籍希冀求仙以获得永生,摆脱这种困苦现状的桎梏。如果能“独有延年术,可以慰吾心”(其十)。于是诗人热烈地从这一角度对神仙大力歌颂。如《

    小说月刊 2017年23期2017-10-28

  • 浅议史耐德英译寒山诗的经典化
    “煉药”and“求仙” in the 12th poem refers to Taoist's endeavor to refine elixir vitae for eternal life,but Snyder translated “炼药” into “tried drugs” as if Han Shan took drugs as what the Beat Generation did in the 1950s and 1960s. This

    东方教育 2017年14期2017-09-25

  • 试论汉武帝伐大宛取汗血马中的求仙因素 ——兼谈汉武帝时期的汗血马之路线
    大宛取汗血马中的求仙因素 ——兼谈汉武帝时期的汗血马之路线张 连 杰(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文章从其他的角度即求仙因素方面论述了汉武帝派李广利伐大宛索取汗血宝马以及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原因,并附带考证了汉武帝时期的汗血马之路的具体路线。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周穆王驭八骏与西王母相会的故事和汉武帝的求仙思想相关联;东部齐、燕沿海地区求仙活动的失败促使汉武帝把求仙的地区改放在西域;李广利伐大宛和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武帝西域求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1

  • 神仙文化与魏晋游仙诗
    望成仙的愿望,而求仙在东汉末年俨然成了一种风气,再加上道教思想的普及和当时的方术之士诱使人们往求仙的道路上走,求仙的风气自然弥漫当时。两汉的神仙文化也与传统的“天人感应”与阴阳五行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天人感应的角度说他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的互相感应和人超尘脱俗之后蜕化成仙且离开人的世界进入仙界。而这些被当时的文人墨客不约而同地表现在诗歌创作里,诗歌成为了思想情感表达的场所,从而诱发了当时的一些人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二、神仙文化在诗歌中的表现神仙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2017-03-10

  • 诗歌与徐福
    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这是徐福渡海的最早记载,徐福作为航海家的身份在正史中得以确认。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详尽记录了徐福两次航海始末。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原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09

  • 民间信仰中的大众心理与官民博弈 ——以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求仙讨药活动为例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求仙讨药活动为例○王辉 李书源民间信仰虽然缺乏系统的宗教理论和戒律,却能吸引民众自发地组织相关的活动。由民众自发形成求仙讨药活动在民国时有发生,在活动中,大众的整体心理意识超越了个体的自觉意识,影响着求仙讨药者的行为,也影响着政府管控的结果。以民国时期的求仙讨药活动为例来探讨东北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大众心理因素与官民之间的博弈。东北民间信仰;大众心理;政府管控民间信仰源自民间的万物有灵崇拜和多神崇拜,以崇拜某种超自然力量为基础,以祈福禳灾等现实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4

  • 宿命与超越:葛洪的道教神仙信仰
    女数千人, 入海求仙人。 在这一时期, 大量的神仙传说成为道教神仙信仰的来源。道教的中心问题就是要解决人如何能长生不死以成神仙。 早期道教多将长生不死寄托于符咒、 祭祀等巫术之类, 这并不适用于上层统治阶级, 反而较适用于民间。 最初的道教组织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产生于民间, 但是遭到统治者的镇压, 致使道教发展陷入低潮, 于是作为上层阶级的神仙道教代表葛洪, 总结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并对神仙信仰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助力了道教从民间向官方的转化。神仙崇拜是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1-12

  • 我和老刘的酒味人生
    惆怅。“我这里有求仙贡酒,不醉人,我们喝一杯怎么样?”老刘眼里露出乞求的光,于是,我走进了老刘的家。半斤酒下肚,老刘突然像十几年前那样高声朗诵那首喝酒诗:“随时小饮万般休,颠狂上下任遨游,谁敢笑我老刘醉,求仙不怕喝贡酒。”我知道最后一句原是“错把酒杯举过头”,今天让老刘改成了这样一句。看来这求仙贡酒还真不可等闲。“你不是说君子报仇10年不晚吗?”老刘又干了一杯,此时大约有个七八两酒入口,老刘竟然如年轻时一样毫无醉意,我也端起酒杯连干了几个,酒香入口绵长,口

    侨园 2016年12期2016-12-15

  • 理想与现实 ——道教徒诗人李白的矛盾人生
    世与出世、从政与求仙的理想与现实中,终因世事无常,悲剧一生,令人扼腕叹息。关键词:理想;现实;求仙;从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项目:论李白在道教光辉折射下诗意人生的文化思考,项目编号:LB14-16阶段性研究成果。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近千首诗歌传后世,其中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信仰有关。自20世纪30年代学者李长之的文章《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发表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李白诗歌与道教的关系,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2016-07-12

  • 袁凯《题葛洪移家图》探析*
    从,皆人道之常,求仙者固如是乎?此盖院人笔,当时亦知神仙为不足信,略无一毫诡怪荒诞之意。予甚爱之,因为赋诗一首,以祛千载之惑,而申洪之志云。当时司马衷,愚騃回不慧。牝鸡肆淫虐,骨肉互吞噬。渊聪乘时起,诸夏受其敝。琅琊遂东来,单弱何由济?赖此晋夷吾,草草正神器。国步未尽康,祸乱亦遄至。王敦反上游,苏峻复凶悖。渊顗已云亡,超雅从兹毙。葛生当是时,幡然思远逝。驾言觅丹砂,神仙或可致。青牛载妻子,舁册付奴婢。遥遥向南海,盖欲避斯世。嬴秦乱黔首,留侯佐高帝。婉婉幕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19

  • 范梈的“雅正”之论与实际创作
    与“隐”的抒写。求仙与归隐本与儒家关怀现实积极入世的态度相悖,但范梈恰当的处理,使二者没有逾出“雅正”的格局。“雅正”既是范梈诗歌的特色,也是元朝中期诗歌的总体特征。关键词:范梈;雅正;美刺;克制;隐居;求仙元代诗法中,《诗法正论》往往署名为“傅与砺述范德机意”,其核心内容在于阐发范梈的诗学观念。《清江诗法》中的《说诗要指》亦被熊逵标注为范梈门人整理,里面的理论阐发者“先生”自然就是范梈。此两部著作皆有阐发范先生“诗教”的内容,今结合范梈的诗序等论诗之语与

    天中学刊 2016年2期2016-02-12

  • 政治文化视角下的秦始皇求仙
    化视角下的秦始皇求仙董 涛(重庆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重庆 400044)秦统一之后各地的分裂势力一直存在,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危及大一统政治的特殊事件,这让秦始皇意识到帝国的统治并不稳固,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震慑分裂势力,维持帝国的统一局面,而通过求取仙药以实现长生不死正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手段。所以秦始皇求仙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福佑,还应从政治文化角度进行考察。另外,秦始皇对方术士的尊崇除了寄希望他们取得仙药之外,其实还有着实际政治层面的考虑,他想要通过抬

    南都学坛 2016年6期2016-02-04

  • 永生
    ,我正站在“秦皇求仙入海处”。想那始皇帝,为寻得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永生的欲望,攫住了太多人的心。越是高官显位,越想长生不老。但也有例外。古罗马那个叫马可·奥勒留的皇帝就不怕死,他直言不讳地说:“生命只是一瞬,我们都很快就会死去。”他还说:“死就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有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盘旋:面对这样一个不懂得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皇帝,臣子们还有必要向他山呼“万岁”吗?有意思的是,一千多年过去了,马可·奥勒留却有能耐

    读者·校园版 2015年20期2015-05-14

  • 汉赋园林中的求仙文化 ——以《西都赋》和《西京赋》为例
    0)汉赋园林中的求仙文化 ——以《西都赋》和《西京赋》为例任梦池(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汉赋,以其详尽的语言、繁复的辞藻,可以让人领略到独具魅力的大汉文化。汉赋对园林建筑的记载,展现了汉代园林建筑宏大巨丽、独具匠心的特点,并体现出汉代帝王强烈地求仙思想。一方面,汉赋中灵台高楼的造园风格体现了昆仑神话的影响;另一方面,汉赋中仙山神水的造园体系的形成体现了蓬莱神话的影响。汉赋的描述中所呈现的求仙文化,对后世的园林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4-11

  • 渤海湾的韵律 凌渡畅行渤海湾
    为他曾在此处拜海求仙。所以,发现美景的起点也与他有关。“秦皇求仙入海处”如今也算是古迹了,求仙殿和求仙路是景区的中心建筑,浓缩了秦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传说,突出了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壮观场面。而秦皇岛也因秦始皇东巡到此的缘故,成为我国唯一一座以帝王名称命名的城市。一座高6米,重80吨的秦始皇立体雕像屹立海边,堪称世界之最。恢宏之音,似乎从秦皇岛的海洋深处不断传来。我们的座驾凌渡也正发出浑厚之音,除了具有优雅的身姿,它的路上表现也绝不含糊,1.8T的整体风格更趋于

    车主之友 2015年7期2015-03-05

  • 汉武帝求仙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分析
    300191)求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神仙道化的重要内容。汉武帝是帝王求仙的典范,甚至可以成为求仙文化的符号。汉武求仙故事最早作为历史事件被记录下来,而演绎历史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见于史书记载的汉武求仙本事很快成为文学叙事的来源和依据。历史故事向文学叙事的转变,不仅表现在文体样式的变化,还表现在叙事动机、叙事角度、叙事语言等各个层面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更深层次原因,则是思想文化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发展。梳理汉武求仙故事的演变历程,不但可以系统了解故事本身

    天中学刊 2015年6期2015-02-13

  • 从汉魏小说看汉武求仙
    13)汉魏时期,求仙小说大量涌现,不仅描述平民百姓求仙事迹,而且纷纷记述帝王求仙事迹。在求仙的帝王中,汉武帝是编纂者们笔下的常客,之所以如此,显然汉武帝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鉴于此,本文将在汉魏小说中考察汉武帝求仙的活动,揭开众小说叙述武帝求仙皆失败之谜,并探索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一、汉武求仙故事概述为了全面了解汉魏小说中汉武帝的求仙活动,我们先以表格的形式将武帝的求仙事迹表列如下:???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1)在汉魏小说中以武帝为中心的故事很多,但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8-21

  • 沧海浩歌秦东门
    门立石和徐福入海求仙等神话般的历史。秦王朝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了,就拿立石秦东门来说,今年正巧2200周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献湮没了,遗迹消失了。本来便已残缺不全的史实,再由好事者揉和进去许多真假难辨的传说,然后夸张、渲染、延伸,以致许多事件都好像蒙上了一层浓浓的迷雾,使后人扑朔迷离,甚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迷雾最终能够揭开吗?专家们正都辛勤地做着这方面的研究,平凡的家乡人自然也不甘寂寞,想帮上一把劲,在旁边闲话几句,纵然说错了,我想也不会遭到怪罪的,这个

    雨花 2014年9期2014-03-27

  • 神圣与世俗交织 ——《真诰》小说解析
    ,记载有不少学道求仙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想象丰富,而且具有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小说的要素,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相交织的特点。《真诰》;求仙;神圣;世俗;手法《真诰》是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搜集、整理、编撰的道教上清派重要经典,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上清经》的出现和传播经过,上清派的教理教义以及各种修炼养生方术,是陶弘景对道教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真诰》作为一部道教经典,记载有不少学道求仙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想象丰富,而且具有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等小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汉武帝:将长生不老进行到底
    ,如何劳师动众追求仙药,汉武帝的可爱与执著读来令人感叹。汉武帝即位不久,就从长安大老远跑到泰山去登顶,试图与神仙亲密接触,但他真正大规模接触道士方术是在宠妃李夫人死后。李夫人的死,让年纪尚轻的汉武帝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原来死亡这么可怕。就在汉武帝日夜思念李夫人,感叹阴阳相隔、人鬼殊途的时候,方士少翁适时地出现了。他宣称能够在夜里以方术让李夫人现身,汉武帝可以在帷中与她相会。这场人鬼相见的戏最终因为汉武帝心急走出了帷帐而没有圆满结束,但他毕竟看到了李夫人

    百家讲坛 2009年5期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