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

  • 眉山三苏祠:守住三苏文化千年根脉
    ,眉山市不断赋予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推动“文化瑰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9时开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迎来游客潮。谈及三苏祠过去一年多的改变,徐丽最大的感受是游客量激增,“截至10月25日,三苏祠今年接待游客133.56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539.66%。”徐丽,眉州市三苏祠博物馆文物部主任。40年前,18岁时,她到这里工作,成为第一批讲解员。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由她担任讲解员。徐丽告诉记者

    民生周刊 2023年23期2023-11-13

  • 苏轼的村庄
    子身边。这里便称三苏坟,后名三苏园。上瑞里村由此改名为苏坟寺村。几近千年,前来三苏园拜谒的人络绎不绝。但位于墓园旁边的苏坟寺村却成了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冷冷清清,游人少至。想到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到三苏园不知去了多少次,但对于旁边的苏坟寺村却一次也没有去过。没有前往不是苏坟寺村不值得去看,而是三苏园已是风光绚丽,情韵万千,让我目不暇接,情感满怀,宛如饱尝一顿山珍海味的大餐,对路边的野菜野味没有太多的食欲,尽管她是那样的清纯和芬芳。然而,从2022年开始

    时代报告 2023年8期2023-10-07

  • 眉山:传承“三苏”廉韵 掀起崇廉风尚
    今后的工作中以‘三苏家风为榜样,修身律己、廉洁治家,带头涵养好家风、营造好风气。”在参观三苏祠廉洁文化基地后,眉山市丹棱县纪检监察干部由衷地感叹。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近年来,眉山始终坚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深入开展“清风扬眉·向阳而生”专项行动,构建完善以三苏祠廉洁文化基地为核心的“1+7+N”基地体系,扎实推进三苏家风“五个一”“六进”等系列廉洁文化活动,持续以三苏廉洁文化涵养党风、政风、民风,风清气正

    廉政瞭望 2023年5期2023-05-31

  • 牢记嘱托 当好优秀传统文化“守门人”
    近平总书记到眉山三苏祠考察,重点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情况。他饱含深情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在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培育出来的,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壘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伴着儿童稚嫩的诵读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24期2023-01-02

  • 狭义蜀学的学派属性 ——以《三苏经解》为论域
    ——北宋蜀学,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创立与定型,为张耒、秦观、黄庭坚、晁补之等承袭与光大,是与洛学、朔学鼎立的声名卓著的流派。但对其学派属性——是文学流派还是思想流派,是一般的思想流派还是哲学流派,学界缺乏认真的讨论。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做如下讨论:先从某学派必定为某时代精神的产物来讨论苏氏蜀学应属理学(广义)一派,再讨论苏氏蜀学是理学异端还是理学正统,最后讨论苏氏蜀学不属于反理学的思想流派而属于正统理学(广义)。苏氏蜀学作为正统理学(广义)的一

    天府新论 2022年2期2022-12-07

  • 三苏故里』清明桥
    城区,是著名的“三苏故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三苏”之名流芳百世。自明代有了“唐宋八大家”之称,唐宋六百余年间以文章名世者,最著名的仅此八位,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就占了三位,这份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苏故里”的具体位置,就在石家庄市栾城区西北的南赵村和苏邱村。苏邱村原名“苏丘”,因“三苏”远祖苏味道之墓而得名。在南北赵村之间的洨河古道上,坐落着一座三孔圆弧石拱桥,相传是苏味道后人为方便清明扫墓而修建,名曰“清明桥”。从苏邱村到清明桥,沉淀着丰厚的历

    乡音 2022年8期2022-08-17

  • 两种宋版《三苏文粹》比较研究
    100081)《三苏先生文粹》作为南宋流行的三苏文集,主要形成了七十卷本《三苏先生文粹》和一百卷本《重广分门三苏先生文粹》两种编排系统,编者姓名不详。《三苏先生文粹》以人辑文,将苏洵、苏轼、苏辙之文各分卷次,以彰显三苏个人之学术特色;而《重广分门三苏先生文粹》按内容分类汇辑,收录范围更广,每一类下再按个人顺序编次,直观展现了三苏思想体系之门类。两种版本都颇具价值,《三苏先生文粹》文字更精善,而《重广分门三苏先生文粹》收文更全、分类更佳。在比勘基础上,取二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7-15

  • 眉山:“形”“效”并举 奏响三苏家风时代清音
    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视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今年以来,眉山市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弘扬三苏家风为统领,从学用典、挖思想、建基地、拓载体等方面着手,统筹推进家教家风和廉洁文化建设,在探索创新家风教育传播方法路径中,持续引导党员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2年11期2022-05-30

  • 眉山有“三苏
    独特的印记——“三苏”文化。“三苏”,即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由于眉山是父子三人出生和生活的地方,所以他们又被称为“眉州三苏”。如今,在眉山的公园里、街巷間、城墙边,东坡印记无处不在。书法、绘画、歌舞、话剧、美食……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三苏”的怀念和热爱,为眉山这片文化沃土汇入新的生命力,也让城市文脉得以赓续。进入眉山,处处有“三苏”。苏轼公园、苏洵小学、出自“起舞弄清影”的清影路……一批以“三苏”命名的公园、学校、街道散发着厚重的历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0期2022-05-30

  • 基于应用型课程背景下的“三苏文化”文创产品研发设计
    。同时,当下市场三苏文化文创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和老旧化现象,产品存在设计感较差,针对性较弱,销量滞后的现象,对此,《(巴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中就三苏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设计调研、竞品分析、受众心理分析、商业前景等研究,进行周边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以此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和眉山旅游经济效益。1 应用型专业课程建设四川工商学院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1]的办学定位,走“以文育人,德才兼修”“校地合作,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2年1期2022-05-05

  •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特栏《三苏研究》创建回顾与展望
    特色办刊之路。《三苏研究》就是学报根据乐山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人才资源优势所开设的特色栏目。栏目创建二十年来,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推进苏学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三苏研究》特栏创办的缘由(一)特色办刊的兴起从办刊的缘由来看,地方高校学报是由所在地方高校主办用以展示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窗口;因此,在栏目的设置和内容上不得不覆盖该校所有学科,综合性较强,自然会出现“千刊一面”、毫无特性、毫无生机的发展阵容。这种综合化、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3-18

  • 道义相亲:苏颂与“三苏”关系考论
    3)关于苏颂与“三苏”叙宗盟的时间,有学者将其定在嘉祐五年二月。清人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嘉祐五年庚子》即持此说:“(二月)十五日抵京师,寓于西冈,苏颂来叙宗盟。诰案:此文(指《荐苏子容功德疏》)作于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归常之时,计以四十余年,乃嘉祐庚子重入京师事也。苏颂年八十二卒,当生于真宗天禧庚申,时年已四十一,以《东都事略》考之,乃除馆阁校勘时也。”[1]今人颜中其先生《苏颂与苏轼》一文亦认为“从二月叙宗盟,到当年秋天,苏颂与三苏父子在西冈作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25

  • 三苏
    ,我有幸前往眉山三苏祠一游,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印象深刻。我去了那里的苏轼雕像,旁边还有一份他临写的一部字帖。只见他的字行云流水,颇像黄河里的巨龙出场,犹有一点潇洒。这时,我忽然注意到了旁边的几枝文竹。这文竹的绿是那么绿,比小溪旁边长的青苔要淡一些,又比生机勃勃的小草的绿要深一点,体现出老者的智慧。我看着它,就好比自己染成了绿色,心中感到智慧宏大同时又充满着生机。接着,我又去了苏轼雕像旁的一片小湖,那里小溪淙淙、鸟语花香。而这湖水又那么蓝,比晴朗天空的蓝要

    美文 2021年12期2021-07-01

  • 『 岷峨奥区』的『三苏』密码
    家认为,眉山出“三苏”,离不开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眉山滋养了“三苏”,他们则反哺了眉山人乃至中国士人的精神母体。廉政瞭望·官察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苏”的时代,眉山是什么样的?刘小川:我的老家距“三苏”的老宅也就一百米的样子,苏家的宅院在改为“三苏纪念馆”之前没有封闭。苏东坡曾在自家院子里栽过一棵荔枝树,这棵树现在还活着,小时候,我还去苏东坡老宅摘荔枝。可以想象,当初“三苏”生长的环境,城里有街道、田地、书院;远一点有峨眉山、瓦屋山等名山;东门外有宽

    廉政瞭望 2020年17期2020-11-17

  • 岷峨奥区”的“三苏”密码
    土养育一方人,“三苏”的时代,眉山是什么样的?刘小川:我的老家距“三苏”的老宅也就一百米的样子,苏家的宅院在改为“三苏纪念馆”之前没有封闭。苏东坡曾在自家院子里栽过一棵荔枝树,这棵树现在还活着,小时候,我还去苏东坡老宅摘荔枝。可以想象,当初“三苏”生长的环境,城里有街道、田地、书院;远一点有峨眉山、瓦屋山等名山;东门外有宽阔的岷江和繁忙的水码头,这样富庶而重文的环境十分重要。另外,宋代皇权、相权、谏官相互制衡的体制,让范仲淹、王安石等大学者能进入权力核心,

    廉政瞭望 2020年9期2020-10-30

  • 宋人对三苏文章的选编与刊刻
    10071)眉山三苏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其中有关三苏文的选编与刊刻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三苏的名气需要依靠其文集的广泛流布作为基础。苏轼去世后,宋徽宗、蔡京等曾严禁苏文,并于崇宁二年(1103)四月下诏将苏轼文集毁板。但苏轼的魅力并未因朝廷毁板而减少、灭绝,其著作反而流传更广泛。北宋末年南宋初期之际,选编、注释苏轼诗文成风,本朝人刊刻本朝人的著述之盛,苏轼堪称第一。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09

  • 南宋《三苏先生文粹》版本考
    610065)三苏,即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三人均在政治议论文方面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苏辙文笔健奔放,如《管仲论》《辨奸论》,苏轼文简明透彻,如《论语解》,苏辙论理严谨,如《六国论》,三人政论文各有特色,见解精辟,为北宋政论文的典范。南宋初期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对三苏文极为推崇,“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1]。三苏文的盛行催生了大量三苏文集的选编和刊行,现存的南宋三苏选本就多达七种,分别为《重广眉山三苏先生文集》八十卷,《标题三苏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8期2019-12-25

  • 三苏清风”廉政文化研讨会在眉山召开
    9日至21日“,三苏清风”廉政文化研讨会在眉山召开。四川省纪委常委荣凌出席会议,眉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力致辞。会议邀请中共中央党校等知名院校的13名专家学者参加,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了“三苏”廉政文化精髓。部分省级廉洁文化基地负责人到场观摩学习。会议指出“,功废于贪、行成于廉”是三苏廉政文化的主题“,守其初心、始终不变”是三苏廉政文化的核心“,亲、轻、清、勤”是三苏廉政文化的内容“,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是苏氏家风的精髓,与正

    廉政瞭望 2019年18期2019-10-19

  • 你是谁的谁
    们谁是谁的谁。“三苏”“三苏”是指苏洵(xún)、苏轼(shì)、苏辙(zhé)三人。他们是一家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文学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樣的呢?不过,在背“唐宋八大家”的时候,大家又要感谢他们父子三人了。因为,在八个人里面,他们就占了三个名额(é),大大减小了记忆难度。“三曹”“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pī)、曹植。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二王”“二王”指的是王羲  之和王献之。他们二人都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看过这篇文章以后,大家应该很清楚上面这些

    红领巾·萌芽 2019年6期2019-10-06

  • 三苏清风”廉政文化研讨会在眉山召开
    步挖掘和传承了“三苏”廉政文化精髓。部分省级廉洁文化基地负责人到场观摩学习。会议指出,“功废于贪、行成于廉”是三苏廉政文化的主题,“守其初心、始终不变”是三苏廉政文化的核心,“亲、轻、清、勤”是三苏廉政文化的内容,“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是苏氏家风的精髓,与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目标相契合。张力从三苏廉政文化的精神内涵、三苏祠廉洁文化基地的打造以及对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教育引导等方面,介绍了眉山市委、市纪委在弘扬三苏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09-10

  • 遨游诗海
    呆。“下一题,‘三苏’分别是谁,他们的老师是谁?”“我知道!”我抢先一步,“‘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老师是欧阳修。”“好,请问欧阳修来自哪里?”“呃……”这下叫我该如何应对,仿佛晴天霹雳正中我的心头,毕竟煮熟的鸭子飞了不好受。后面还有很多问题,其中有我答得上的,也有我答不上的,可有的同学总是对答如流,真是高手如云哪!下课的铃声很快响起,我还遨游在诗歌的海洋里。通过这次古诗知识问答,我也是收获满满。但毕竟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仍须努力。(指导教师:

    快乐作文(5.6年级) 2019年6期2019-09-10

  • 基于三苏文化视角的眉山旅游地形象构建研究
    说,如何更好地将三苏文化融入城市,形成当地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其旅游地形象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三苏文化与眉山旅游地形象,结合眉山旅游实际情况来探讨眉山旅游地形象构建,以期为眉山旅游地形象构建建言献策。引言我国旅游业发展至今,整体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其主要竞争方向已经由原来的山水风光、服务质量转变为现在的旅游形象之间的竞争。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眉山本身具有豐厚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条件,以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地形象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2期2019-05-15

  • 基于现实而论,关注成败得失 ——以对诸葛亮的评论为例阐释三苏人物评价的特点
    反守为攻。可见,三苏论历史人物并非单纯的就史说史,而是希望可以以古鉴今,发挥历史本身的借鉴作用。正如欧阳修称赞苏洵《权书》、《几策》、《衡论》史论文章所言:“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二、独断于心,发他人所未发三苏关于诸葛亮的论述,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实发他人所未发。如苏轼《诸葛亮论》一文,提出“以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历来对诸葛孔明何以屡战屡败,最终失天下的分析论述中,孔明非将才、短于谋略,蜀汉国小势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7期2019-04-07

  • 对“三苏”的“六国兴亡”观的商榷
    。江苏版新课程把三苏的《六国论》分别收录在课本和读本中,这是一种很值得肯定的做法。在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发学生开展三个层面的讨论:一是政治学层面的讨论,国家的统一固然取决于“道义”与“谋略”,但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综合国力的较量,忽视积聚国力或毫无意义地消耗国力的后果是可怕的;二是认识论层面的讨论,对六国兴亡这一历史问题,应该从历史的角度,运用唯物主义的观念,去追求由表及里的全面而深刻的理性认识;三是研究性学习层面的讨论,通过三篇《六国论》的比较阅读

    课外语文·下 2018年2期2018-06-23

  •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推进“4+4”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独具特色,拥有“三苏”祖籍文化优势,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如何更好地挖掘“三苏”文化丰富内涵、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旅游发展配套功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是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之举。[关键词]“三苏”祖籍;文化旅游;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F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8)05-0046-03石家庄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吹响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旅游业作为着力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2018-05-14

  •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进“4+4”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栾城区“三苏”文化旅游为例
    重大机遇。栾城“三苏”文化旅游是石家庄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因此,抓住机遇,超前谋划,凭借“祖籍地”“根文化”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唯我独有的“金字招牌”,精心打造好“三苏”文化旅游这张靓丽名片,对于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推进“4+4”产业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三苏”文化底蕴及当前旅游开发的现状(一)历史悠久的“三苏”文化底蕴为搞好文化旅游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厚重、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2018-02-07

  • 三苏研究”一大家
    武先欣闻《曾枣庄三苏研究丛刊》十种(下称《丛刊》)即将付梓,诚心祝贺!于“三苏研究”,我是外行,仅属拥趸;于枣庄先生,现未谋面,自称粉丝。借闲暇时日,粗略拜读过一些文稿,大致了解其研究经历。他皓首穷经、专心致志,倚重文献整理、资料研究、作品传播、领域拓展,兼备资料性、论述性、系统性、开创性、独立性。其“三苏研究”领域广阔,研究深入,形式多样,著述丰硕。其《丛刊》所反映的治学精神,展现的学术成果,我由衷敬佩,感慨良多!对“不平”之事而严谨求真。“不得已者而后

    文史杂志 2017年6期2018-01-12

  • 文学与音乐不解之缘
    景观。文章试从“三苏”诗词的音律雅韵赏析着手,对北宋时期的古乐和丝竹管弦在诗词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解读,以加深人们对宋代社会音乐文化的了解。关键词:音乐与诗词;“三苏”;古琴;丝竹管弦一、音乐与诗词的历史交集音乐与文学向来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是经久流传的诗歌典籍,更是口口相传的音乐佳作,虽然流传至今已无曲谱可供后人诵吟,但其鲜明的音律特质和脍炙人口的文化品相,足于让人领略到音乐与文学珠联璧合的精妙雅趣。这一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2017-11-10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敬仰之情
    弟的长眠之地——三苏坟。学校以“厚德笃行、自强不息”为校训,以歌曲《我爱苏东坡》为校歌,以“仁爱诚信、文明守纪、谦虚乐观、勤奋节俭”为校风。学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注重以多种形式传承东坡精神,弘扬三苏文化;组织学生游览三苏园,编写有关东坡诗词赋的校本教材,举办东坡诗词朗诵会,举办校歌《我爱苏东坡》歌唱比赛,组织学生参加郏县政府举办的“清明”公祭三苏活动等,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而且体会到了三苏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了对三苏的敬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山高月明话“三苏
    巧丽山高月明话“三苏”文 | 九(1)班 王炫懿 辅导老师 | 邢巧丽谈论唐宋八大家,就不能不谈“三苏”。唐宋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占了三位。他们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三颗明珠,留下的丰富作品和精神彪炳千古,泽被后世。郏县三苏园位于县城西北27公里的小峨眉山下,因这里埋葬着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及其父苏洵(衣冠冢)而得名。从新落成的三苏园大门入内,一方湖水映入视野,这就是东坡湖。沿着湖堤长长的林荫大道北行,远远就能看到广庆寺和三苏祠的寺内庙宇,屋顶的琉璃瓦在阳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张忠全:专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苏祠古今》《三苏咏故乡》《少年苏东坡》《何人可配眉山》《三苏祠志》,发表《苏轼的经济思想初探》《苏符行状碑及墓砖铭文释考》等论文近百篇,参与编撰《眉山县志》《三苏祠编》和《文化体育编》,并编辑整理《三苏生平》《三苏祠楹联选注》《三苏祠诗文集》等书籍。四川眉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南宋大诗人陆游赞叹:“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就在这座充满书香气息的“诗书城”里,有一位博学多识,低调务实,坦荡耿直的苏学专家张忠全,他倾尽了毕生的心血研究“三苏”文化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刘川眉:“三苏”仰之敬之,文化传之扬之
    周彩丽刘川眉:“三苏”仰之敬之,文化传之扬之文 | 周彩丽刘川眉四川眉山人。著有纪实散文集《历史·山川·眉山人》、小说散文自选集《祖父和他的城市梦》、诗集《刘川眉诗选》、长篇历史传记文学《眉山苏洵》、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苏洵大写意》、历史人物评传《品中国神童》,主编诗集《眉山诗8家》等。作品《眉山苏洵》获2009年度眉山市第三届东坡文艺奖一等奖,《品中国》获2014上海好童书奖。刘川眉与“三苏”有撇不开的关系。他是三苏故里——四川省眉山市人;作为政协办公室

    教育家 2017年28期2017-09-06

  • 人文茨芭,探古访幽好去处
    区、空山洞景区、三苏园景区和丁村贞节坊等风景区。三苏园景区在郏县城西北23公里处“小峨嵋”山下,安葬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遗骨及其父苏洵的衣冠。三苏园由三苏祠、广庆寺、三苏纪念馆、东坡碑林、三苏坟院和东坡湖等组成。三苏祠是元代至正年间(公元1350年)郏县尹杨允拜祭二苏坟墓时所首创。三苏祠堂内的三苏塑像为元代所塑,距今已有600余年。塑像栩栩如生,是目前全国保存的最早、最完整的三苏泥彩塑像。广庆寺汇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建筑,一进三院、寺祠合一。三

    绿色中国 2017年24期2017-03-26

  • 三苏”史论翻译方法总结
    276826)“三苏”史论翻译方法总结吴 平(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宋代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以文名世,被尊称为“三苏”。史论文是“三苏”史学的重要体现,其史论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在宋以降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选取“三苏”的史论名篇《心术》《留侯论》与《六国论》,分析各篇的论史特色以及主要内容与思想,并将其翻译成英语,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总结分析翻译方法。对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以及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2017-01-24

  • 唐宋八大家
    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韩hán愈yù,字zì退tuì之zhī,世shì称chēnɡ韩hán昌chānɡ黎lí,晚wǎn年nián任rèn吏lì部bù侍shì郎lánɡ,又yòu称chēnɡ韩hán吏lì部bù。著zhù作zuò有yǒu《昌chānɡ黎lí先xiān生shēnɡ集jí》。韩hán愈yù与yú柳liǔ宗zōnɡ元yuán共ɡ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6年2期2016-09-10

  • 拜谒三苏
    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的,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还是苏轼来了,更加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三苏园好大好空旷。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7期2016-08-12

  • 三苏
    喻莉娟三苏坟为什么在河南郏县,“苏坟夜雨”是怎么回事?2014年夏季的一天,我们迎着小雨,拜祭了三苏坟。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三席,可见苏氏父子三人在中国文坛的地位。父子三人中,苏轼艺术成就最高。苏轼一生官场多舛,辗转南北,仙逝后既没葬在故乡四川眉山,也没葬在客死之地常州,而葬于河南平顶山郏县,这与中国传统的习惯不符。其中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有争论,在众多的说法中,以这里的嵩山周围地区“土厚水深”,为北宋士人所崇尚,这一观点,多数专家学者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5-30

  • 一代文豪苏轼缘何埋骨郏县
    门是处青山可埋骨三苏坟又称三苏园景区,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镇苏坟村东南的小峨眉山东麓,距郏县县城23公里。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因安葬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兄弟二人的遗骨以及其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的衣冠而闻名遐迩。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三苏当时名冠天下,有“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美称,其中尤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

    侨园 2015年1期2015-04-25

  •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sauce→三苏/三烧 (samshooorsamshu, an erroneous recording of “sauce”)→samshooandconussuo(from Portuguese)→金沙(cumshaworcumsha, literally sand of gold, an erroneous recording of “conussuo”)→cumshaw/cumsha.Therefore, a pattern for Chine

    外文研究 2015年4期2015-03-20

  • 拜谒三苏
    上,而是我要去的三苏园。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只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有人问起“三苏”,立马热情相迎,招呼让座。三苏园好大好空旷。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那首词旁白出来,悠远的声音,满园轰然。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

    小品文选刊 2014年1期2014-01-16

  • 风雨名山堪仰止 ——三苏祠联欣赏
    ●左建军三苏祠位于四川眉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故名。三苏祠四围红墙绿水环抱,中间树木亭榭掩映。 清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眉州州判杨庆远有题三苏祠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宦迹渺难寻』,说的是因历史久远,三苏为官遗迹难寻。 三苏分别卒于公元一零六六年、一一零一年和一一一二年,距离作者撰联时间已超过

    对联 2013年15期2013-11-14

  • 清嘉庆眉州本《三苏全集》惊现西安
    现的清代嘉庆本《三苏全集》,不仅在专门保存和研究苏氏文献的四川“三苏博物馆”中没有收藏,即“遍访国内外300多家图书馆”,“收录宋人著作10000多种”的《现存宋人著述总录》中也未见著录,极有可能为国内孤本。西安新发现一部极为罕见的清代嘉庆本《三苏全集》。该书刻于嘉庆丙子(1816年)至嘉庆庚辰(1820年)年间。全书94卷、48册,书前有道光五年(1825年)陕西眉州知州徐陈谟所作刻书《序》,卷末为王之俊跋。该书不仅在专门保存和研究苏氏文献的四川“三苏

    收藏 2013年7期2013-10-12

  • 第18届苏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眉山、乐山两地召开
    学研究所、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全国各地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苏学爱好者,此次研讨会还吸引了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校和台湾东华大学、东吴大学等学者共襄盛会,充分展示了三苏研究的活力和三苏文化的影响力。此次研讨会以“三苏文化传承创新与地方文化研究”为主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进一步开发“三苏”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弘扬苏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爱民爱物思想,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次研讨会共

    中州学刊 2013年8期2013-08-15

  • 三苏蜀学的哲学思想
    610066)论三苏蜀学的哲学思想蔡 方 鹿(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成都610066)三苏蜀学在哲学上有较深造诣,这主要表现在三苏在本体论上提出道本论宇宙观,在人性论上提出善恶非性的思想,在辩证思维方面提出阴阳相资的思想,而具有自身的特色。这些思想不仅对宋代巴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其苏氏蜀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对蜀学自身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三苏蜀学;哲学思想;宇宙观;人性论;辩证法苏洵(1009-1066)、苏轼(1037-1101)、苏辙(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4-11

  • 欧阳修慧眼识“三苏
    父子(后人合称“三苏”)成名前,欧阳修已经担任翰林学士等官职,不仅政治地位高,且在文学上有很大影响。而苏洵父子的文学才能,都是在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下,才得到了当时社会的重视的。苏洵是四川眉山人,比欧阳修只小两岁。他在二十七岁以后方发愤读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弄通了六经和诸子百家,并写出了《权书》《论衡》《几策》等一系列击中时弊、文笔犀利的政论文章。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张方平任成都府行政长官。他听说苏洵学有成就,便向朝廷推荐。但整整过了两年,尚不见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1期198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