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

  • 从“凿壁偷光”到“专地盗土”
    满则溢,月盈则亏匡衡是“凿壁偷光”这一成语的主角,作为勤奋学习的楷模一直被传颂。公元前36年,匡衡达到了人生巅峰——官居丞相,同时被汉元帝刘奭封为乐安侯,有向600户人家征税的权力,封地有31万亩。当时由于测量有误,朝廷多给了匡衡4万亩封地,这意味着匡衡每年可多收入4万亩地的租税。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因为汉代的法律规定,“赃在十金以上,即犯重罪”。按照这条刑律,匡衡的罪行就严重了。匡衡如能知错就改,主动退还多余的封地,也许就没事了。可他利令智昏,将错就错,竟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9期2023-01-06

  • 偷光的人
    图/鹿小井西汉的匡衡,大小算个名人,靠着一次凿穿墙壁、借助从隔壁漏出的光来读书的励志事迹红遍成语界。“凿壁偷光”也因此成为因为家贫而刻苦读书的代言词。人民的智慧总结得好,付出总是有回报的。饱读诗书的匡衡后来成了一名经济学大师,并当上了丞相。为表彰他,皇帝下诏,划给他31万亩的封地,封地里的一切收入均归匡衡所有。匡衡牺牲了视力,换来了坦荡的仕途,但后人很少知道他却终究被世俗利益蒙蔽了双眼,瞎了心。匡衡的封地应为31万亩,但因土地丈量有误,给他多圈出了4万多亩

    趣味(语文) 2022年6期2022-08-01

  • 有趣的汉字:墙
    古代有一位学生叫匡衡,他学习勤奋,但家中没有蜡烛,晚上没有办法读书。他家的邻居稍微富足些,能够点得起蜡烛。匡衡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通过洞口射来的光线,艰难地读着书,但是他的内心却很快乐。后来他果然在学问上很有成就。(摘自《中国汉字故事——器具篇》,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趣味问答】小兰问:老师,“凿壁偷光”讲的是什么故事呀?老师说:古代有一个学生叫匡衡,他学习勤奋,但家中没有蜡烛,晚上没有办法读书。他家的邻居稍微富足些,能够点得起蜡烛。匡衡

    小读者之友 2022年1期2022-02-13

  • 凿壁偷光的背后
    样,我们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帮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能免费借书看。然而问题来了,他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能看书,可灯油实在太贵,他同样点不起。穷小子匡衡到了晚上点不起灯,没法刻苦用功了,邻居家却总是灯火通明。他灵机一动,干脆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这洞里透出来的光努力读书,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大儒,官至宰相。这真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勤学故事!二匡衡刻苦读书,凭借着对《诗经》的深刻理解,很快声名远播,成了公认的学问大家,甚至得到了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元帝的垂青

    领导文萃 2021年19期2021-11-05

  • 成语故事四则
    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匡衡很着急,本想多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8期2021-09-15

  • 凿壁偷光的背后
    样,我们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帮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能免费借书看。然而问题来了,他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能看书,可灯油实在太贵,他同样点不起。古人照明用的灯油,一般是动物油,叫“脂”或“膏”,最高级的就是秦始皇墓里的“以人鱼膏为烛”了,普通达官贵人一般点个猪牛羊的油脂。不过贫苦人家连肉都吃不起,哪舍得拿肥肉去熬灯油呢?穷小子匡衡到了晚上点不起灯,没法刻苦用功,邻居家却总是灯火通明。他灵机一动,干脆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这洞里透出来的光努力读书,后来

    阅读时代 2021年5期2021-09-10

  • 凿壁偷光的背后
    样,我们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帮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能免费借书看。然而问题来了,他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能看书,可灯油实在太贵,他同样点不起。古人照明用的灯油,一般是动物油,叫“脂”或“膏”,最高级的就是秦始皇墓里的“以人鱼膏为烛”了,普通达官贵人一般点个猪牛羊的油脂。不过贫苦人家连肉都吃不起,哪舍得拿肥肉去熬灯油呢?穷小子匡衡到了晚上点不起灯,没法刻苦用功了,邻居家却总是灯火通明。他灵机一动,干脆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这洞里透出来的光努力读书,后

    小品文选刊 2021年13期2021-07-08

  • 凿壁偷光的背后
    样,我们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帮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能免费借书看。然而问题来了,他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能看书,可灯油实在太贵,他同样点不起。古人照明用的灯油,一般是动物油,叫“脂”或“膏”,最高级的就是秦始皇墓里的“以人鱼膏为烛”了,普通达官贵人一般点个猪牛羊的油脂。不过贫苦人家连肉都吃不起,哪舍得拿肥肉去熬灯油呢?穷小子匡衡到了晚上点不起灯,没法刻苦用功了,邻居家却总是灯火通明。他灵机一动,干脆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这洞里透出来的光努力读书,后

    小品文选刊 2021年7期2021-07-07

  • 凿壁偷光
    语释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借邻家的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又作“凿壁借光”。【近义成语】萤囊映雪 牛角挂书【反义成语】不思进取 玩物丧志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1年4期2021-05-17

  • 匡衡是一面镜子
    徐德瑞匡衡年少“凿壁偷光”、刻苦读书,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励志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长大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汉书》称他能文学,善说《诗》,对经学尤有研究,常引经义议论治国理政得失。匡衡不仅在其家乡东海郡承邑(今山东省苍山县)妇孺皆知,而且其大名已远播到京城长安(今西安)。许多有识之士不远千里前来向他求教,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音shi,世)也很敬佩他,并拜他为师。不过匡衡也有复杂不光彩的一面,那是在他做官之后,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原来,公元前49年

    杂文月刊 2021年2期2021-04-12

  • 心灵的灯光
    是西汉著名经学家匡衡小时候的故事。匡衡从小非常好学,可是家里很穷,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一到晚上屋里黑漆漆的,就看不成书了。不过后来他发现隔壁灯光透过小孔射在屋外地上会形成小亮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孔,让邻居家的灯光射到自己屋里。从此,每天晚上他便借着这束宝贵的光看书。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匡衡最后成了知识渊博的人。现在,当我在明亮的书房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匡衡“凿”来的那缕微弱的灯光,它不仅照亮了他手中的书,更照亮他走向成功

    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 2021年12期2021-01-18

  • 匡衡凿了什么“壁”
    徐强 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不见于正史《汉书·匡衡传》,而见于野史《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从小勤奋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所以晚上没有办法读书。刚好邻居是个大户人家,蜡烛随便点,晚上灯火通明,很是亮堂,于是匡衡就在自家房子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把邻居的烛光“借”过来照明读书。 匡衡勤奋好学的另一个故事是,同乡有一个大财主,藏书非常多,匡衡跑上门去给这个财主打工,分文不取,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10期2021-01-14

  • 凿壁偷光的背后
    样,我们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帮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能免费借书看。然而问题来了,他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能看书,可灯油实在太贵,他同样点不起。古人照明用的灯油,一般是动物油,叫“脂”或“膏”,最高级的就是秦始皇墓里的“以人鱼膏为烛”了,普通达官贵人一般点个猪牛羊的油脂。不过贫苦人家连肉都吃不起,哪舍得拿肥肉去熬灯油呢?穷小子匡衡到了晚上点不起灯,没法刻苦用功了,邻居家却总是灯火通明。他灵机一动,干脆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这洞里透出来的光努力读书,后

    读者 2021年3期2021-01-13

  • 匡衡勤学
    余良丽匡衡字稚圭(g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y#)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及。穿壁:在墙上找洞。偿:报酬。怪:以……怪;对……感到奇怪。资:借。大学:大学问家。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

    格言·校园版 2021年32期2021-01-03

  • 凿壁偷光 ——我家乡的苦读故事
    凿壁偷光的主人翁匡衡(生卒年不详)苦读精神的熏陶。这些年我们全家都把匡衡苦读精神当作榜样,传承良好家风。据《峄县志》点注本记载,另引刘歆《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生活在西汉时期,出身贫农家庭。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但是苦于晚上没有灯火,邻居家有灯,但不好去借用,于是他就在墙上钻了个洞,用这个洞来偷光读书。匡衡的幼年,正值汉武帝四处征讨、耗费国力导致国家动荡的时期。其故乡遭遇天灾,发生饥荒,匡

    文史博览 2020年5期2020-11-30

  • 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的主人翁匡衡(生卒年不详)苦读精神的熏陶。这些年我们全家都把匡衡苦读精神当作榜样,传承良好家风。据《峄县志》点注本记载,另引刘歆《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生活在西汉时期,出身贫农家庭。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但是苦于晚上没有灯火,邻居家有灯,但不好去偌用,于是他就在墙上钻了个洞,用这个洞来偷光读书。匡衡的幼年,正值汉武帝四处征讨、耗费国力导致国家动荡的时期。其故乡遭遇天灾,发生饥荒,匡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5期2020-06-22

  • 毁三观的匡衡
    偷光”的主人公叫匡衡,西汉时期东海郡承县人,世代务农,家贫如洗却喜好读书。公元前49年,汉元帝即位,开始在民间网罗人才。靠着多年的苦读,农家少年匡衡终于谋取了博士一职。而恰巧此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地震,初入职场的他就引经据典,劝元帝“减宫室之度,省奢靡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元帝大悦,匡衡的仕途一路顺遂,官至丞相。功成名就的匡衡,很快显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身为丞相,他缺乏管理朝政的能力,只会空谈一些儒家道义。为了能够在众人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7期2019-12-16

  • 寓言毒害智商
    引导你们去思考。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故事说的是匡衡家里穷,没钱买蜡烛,但是匡衡好学,晚上为了读书,将墙壁凿穿,让邻居家的光线透过来,这样就可以苦读了。漏洞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匡衡虽然勤奋,但是匡衡只想着自己读书,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但把自家的墙凿穿了,而且也把邻居的墙凿穿了。否则,光怎么能透进来呢?换句话说,从逻辑上来看,两家人的墙壁,其实应该是同一堵墙。退一步说,就算两家的墙是独立的墙,那么匡衡凿的洞,必须正对着邻居家的窗。否

    杂文选刊 2019年11期2019-11-11

  • 有感于匡衡的人生“怪圈”
    史书对西汉经学家匡衡“凿壁借光”故事的记载。千百年来,匡衡借光苦读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为人们所广泛传扬。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终学有所成,成为经学大师,连当时的太子刘奭都拜他为师。公元前48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继而又出任丞相,并封乐安侯,食邑600户。他当时的封地应为31万亩,但因为土地丈量有误,给他多圈了4万多亩。最初匡衡未必知情,但下属向他报告此事后,他却企图将错就错,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地方官员畏惧他

    钟山风雨 2019年2期2019-10-11

  •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的匡衡,出身农家。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才有工夫看一點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想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他买不起点灯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

    科教新报 2019年31期2019-09-10

  • 凿壁偷光:西汉名臣匡衡的家风故事
    《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大意]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但是苦于晚上没有灯火,邻居有灯火但不好去借用,于是他就在墙上钻了个洞,用这个洞来“偷光”读书。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活动于西汉时期,出身贫农家庭,没有什么家学传承可言,也没有好学家风来熏陶。   他的幼年,正值汉武帝四处征讨、耗费国力导致国家动荡。其故乡遭遇天灾,发生饥荒,他为活命而逃至徐州东海郡承县(今山东枣庄峄城附近)。据

    科教新报 2019年16期2019-09-10

  • 寓言毒害智商
    引导你们去思考。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故事说的是匡衡家里穷,没钱买蜡烛,但是匡衡好学,晚上为了读书,将墙壁凿穿,让邻居家的光线透过来,这样就可以苦读了。漏洞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匡衡虽然勤奋,但是匡衡只想着自己读书,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但把自家的墙凿穿了,而且也把邻居的墙凿穿了。否则,光怎么能透进来呢?换句话说,从逻辑上来看,两家人的墙壁,其实应该是同一堵墙。退一步说,就算两家的墙是独立的墙,那么匡衡凿的洞,必须正对着邻居家的窗。否

    读者·校园版 2019年18期2019-09-09

  • 凿壁借光
    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据《漢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9年6期2019-07-26

  • 寓言毒害智商
    去思考。还有一个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故事说的是匡衡家穷,没钱买蜡烛,但是匡衡好学,晚上为了读书,将墙壁凿穿、让邻居家的光线透了进来,这样就可以苦读了。漏洞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匡衡虽然勤奋,但是匡衡只想着自己读书,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但把自家的墙凿穿了,而且也把邻居的墙凿穿了。否则,光怎么能透进来呢?换句话说,从逻辑上来看,两家人的墙壁,其实应该是同一个墙。退一步说,就算两家的墙是独立的墙,那么匡衡凿的洞,必须正对着邻居家的窗。否

    特别文摘 2019年13期2019-07-20

  • 匡衡:毁三观的男主.
    年苦读,农家少年匡衡终于谋取了博士一职。恰巧此时长安一带发生地震,初入职场的他引经据典,劝元帝做个明君。哪个皇帝不想做明君?元帝大悦,匡衡的仕途一路顺遂,甚至做了宰相。功成名就的匡衡很快显出了人性中的阴暗面。身为宰相,他缺乏管理朝政的能力,只会空谈儒家道义。为了能在众人面前刷一波存在感,他不仅公然在朝堂上怒怼死党,还以各种微不足道的小事弹劾同僚。大将軍陈汤率奇兵突袭匈奴,并斩杀单于,元帝得报后很是兴奋,赏给陈汤一大批财物。陈汤生性耿直,没有依惯例将这些赏赐

    百家讲坛 2019年4期2019-07-16

  • 有感于匡衡的人生“怪圈”
    史书对西汉经学家匡衡“凿壁借光”故事的记载。千百年来,匡衡借光苦读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为人们所广泛传扬。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终学有所成,成为经学大师,连当时的太子刘奭都拜他为师。公元前48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继而又出任丞相,并封乐安侯,食邑600户。他当时的封地应为31万亩,但因为土地丈量有误,给他多圈出了4万多亩。最初匡衡未必知情,但下属向他报告此事后,他却企图将错就错,不愿吐出这块到口的肥肉。地方官员畏惧

    中华魂 2019年4期2019-06-11

  • 凿壁偷光的匡衡
    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匡衡。也许你会问,凿开别人家的墙壁,这不是犯法吗?即使不算犯法,也会有损他的学者声名吧?又或者他一个书生,怎有力气凿开别人家厚实的墙壁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也许有所不知,古时候的法律远没有现在这么健全,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维持治安的警察,这种事情最多只能算是邻里间的小事,也许几句话就能化解,更何况邻居还不一定会发现,或者发现了,也只当是墙自己年久失修破了,或者被老鼠打洞了呢。至于会有损声名,这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因为古人是非常重视名誉的,士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2期2019-04-08

  • 那个“凿壁偷光”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述的是西汉时期的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烛光读书的故事。后来,匡衡凭借对《诗经》的独到见解而声名远播,汉元帝时,位至丞相,被封乐安侯。在治国安民方面,匡衡极力主张“礼让为国”,提出减少宫室的开销、反对铺张浪费、修考制、反对苛政、安民撫民等建议,这对千疮百孔的腐败政治无疑有一定的改良作用。按照当时的规定,匡衡封侯后可获封地31万亩,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但他利用郡图的失误,给自己足足加了4万多亩。后来,有人向汉成帝举报匡衡侵占土地。汉成帝大怒,将匡衡撤职法

    意林·少年版 2019年1期2019-01-16

  • 不是什么光都可以“借”的
    述的是汉朝时期的匡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连油灯都点不起,只好偷偷地凿通邻居家的墙壁,依靠投射进来的灯光读书。据说这个故事有很多疑点,比如隔壁富人家的墙壁能不能被他凿通,投射过来的灯光究竟能不能照到书上的字迹……唉,简直不能深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凿壁偷光的孩子长大后十分有出息。匡衡凭借对《诗经》的理解声名远播,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就非常推崇他的文学素养。汉元帝执政期间,匡衡被擢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后担任丞相,成了百官之首。在治国安民上,匡衡极力主张“

    家教世界 2018年34期2018-12-24

  • 凿壁偷光
    文 星 鱼 /图匡衡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但匡衡的家中十分贫穷,父母连供他上学的钱都没有,更别说买书来给他看了,他十分伤心。有一天,匡衡听说县里有个不识字的富翁,为了装作很有文化,在家中收藏了很多书。可以拥有这么多书,这让匡衡羡慕不已。于是他找到了这家主人,对他说:“我可不可以到你们家做工?我不要工钱。”主人非常好奇,心想:这小子一定有什么企图……就问他想要什么。匡衡说:“我想把你们家中所有的书都看完,你只要把书借给我就好了。”主人十分感动,心想:“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18年5期2018-10-27

  • “凿壁偷光”那孩子后来过得怎么样
    述的是汉朝时期的匡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连油灯都点不起,只好偷偷地凿通邻居家的墙壁,依靠投射进来的灯光读书。据说这个故事有很多疑点,比如隔壁富人家的墙壁能不能被他凿通,投射过来的灯光究竟能不能照到书上的字迹……唉,简直不能深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凿壁偷光的孩子长大后十分有出息。匡衡凭借对《诗经》的理解声名远播,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就非常推崇他的文学素养。汉元帝执政期间,匡衡被擢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后担任丞相,成了百官之首。在治國安民上,匡衡极力主张“礼

    读者·校园版 2018年21期2018-10-17

  • “凿壁偷光”那孩子之后过得怎样了?
    讲述的是汉朝时期匡衡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连油灯都点不起,只好偷偷的凿通邻居家的墙壁,依靠投射进来的油灯光亮读书。据说这个故事有很多疑点,先不说隔壁富人家的墙壁能不能被他凿通,就说投射近来的油灯光亮究竟能不能照到书上的字迹,哎,简直不能深究!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凿壁偷光的孩子长大后出息了。凭借着对《诗经》的理解声名远播,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就非常崇拜他的文学。汉元帝执政期间,擢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不久,匡衡甚至担任了丞相成为了百官之首。在治国安民上,匡衡极力主

    中外文摘 2018年17期2018-09-08

  • 凿壁偷光:西汉名臣匡衡的家风故事
    《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大意]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但是苦于晚上没有灯火,邻居有灯火但不好去借用,于是他就在墙上钻了个洞,用这个洞来“偷光”读书。[家风故事]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活动于西汉时期,出身贫农家庭,没有什么家学传承可言,也没有好学家风来熏陶。他的幼年,正值汉武帝四处征讨、耗费国力导致国家动荡。其故乡遭遇天灾,发生饥荒,为活命而逃至徐州东海郡承县(今山东枣庄峄城附近)。据史书记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8年4期2018-06-27

  • 匡衡凿壁借光之后
    刘博漢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据说匡衡小时候家境贫苦,上不起学,可他特别渴望读书求知。怎么办呢?匡衡白天要帮助父母干活,只有晚上能读书,聪明的匡衡想出了在墙壁上凿孔引邻家的烛光读书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后来成长为学问家,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甚至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都拜他为师。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匡衡出入在元帝左右,甚是风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8期2017-12-09

  • 少时凿壁偷光,晚年真的腐败?
    败?◎幽 明汉代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妇孺皆知。后来,这位苦读少年得到皇太子的赏识,在仕途上青云直上,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被提拔为丞相,并封乐安侯,以临淮郡乐安乡(今属安徽泗县)为封地。乐安乡共有田地3100顷,南边以闽佰为界。不料,临淮郡的郡图有误,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实际上是以平陵佰作为乐安乡的边界的,这样的话,匡衡的封地就多出了400顷。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郡里重新测量土地、统计田亩、绘制地图,负责测量的人发现了这个错误,就把这事报告给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匡衡“失足”
    徐立新生于西汉的匡衡,从小就酷爱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贫困的命运,并且扶危济困。由于买不起书,他便给乡里的富人免费打工,这样就能借到他们家的藏书。可白天得替人干活,没时间看书,晚上家里又点不起灯,匡衡便用小刀凿开一道墙缝,借助邻居的灯光来看书。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奋发,饱读诗书的匡衡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他成了一名经济学大师,并当上了丞相。他开始大展抱负,为民谋利,减轻了百姓的很多赋税,让西汉政府深得民心。此外,匡衡还一身正气,维护中央和皇权,与结党营私的反派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6期2017-09-03

  • 人生“怪圈”
    ”□ 刘博文汉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匡衡为了读书,还去乡里藏书很多的富人家做工,并且声明不要报酬,只要能遍读其家中藏书就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后来成为经学大师。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爽都拜他为师。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刘爽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出入于元帝左右,甚是风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任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匡衡当时的封地

    中外文摘 2017年15期2017-07-31

  • 匡衡:苦学成宰相却因贪腐被贬为平民
    刘博文汉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因为苦学读书,匡衡后来成长为学问家,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甚至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都拜他为师。初元元年(前48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出入在元帝左右,甚是风光。建昭三年(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担任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汉制凡是封侯者,都要赐予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其采邑。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00顷,封地中的租税都归匡衡享用。可当时因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6期2017-06-19

  • 人生“怪圈”
    刘博文汉代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匡衡为了读书,还去乡里藏书很多的富人家做工,并且声明不要报酬,只要能遍读其家中藏书就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匡衡后来成为经学大师。他励志求学的精神更是在朝中广泛传扬,连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奭都拜他为师。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匡衡很快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出入于元帝左右,甚是风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任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匡衡当时的封地有31

    读者 2017年12期2017-05-27

  • 小画廊
    的时候,有个人叫匡衡,非常勤奋好学。匡衡小的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着一个亲戚学习识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他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要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儿,只有午饭后休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会儿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读完。匡衡很着急,心想:白天

    启蒙(3-7岁) 2017年3期2017-04-13

  • 成功要等多少个久久
    汉年间,有一位叫匡衡的年轻人非常勤奋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匡衡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这就是成语“凿壁偷光”的出处。凿壁偷光其实就是久久为功。一个人要想做大事、成大业,仅胸怀大志还不够,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支撑,方能当起“扫天下”的大任。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3期2017-03-31

  • 成功要等多少个久久
    汉年间,有一位叫匡衡的年轻人非常勤奋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匡衡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这就是成语“凿壁偷光”的出处。凿壁偷光其实就是久久为功。一个人要想做大事、成大业,仅胸怀大志还不够,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支撑,方能当起“扫天下”的大任。※

    发明与创新 2017年9期2017-03-30

  • 凿壁偷光
    二》西汉大学问家匡衡(kuānɡ hénɡ)小时候就爱读书,可是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墙缝里透进了一丝亮光。于是,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很快,邻家的烛光便透射了过来。匡衡借着这束亮光认真地看起書来,之后每天晚上如此。匡衡从小勤奋好学,长大后成了一个知识渊博(yuān bó)的人。

    红蜻蜓·低年级 2017年1期2017-03-29

  • 匡衡勤学
    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渐渐地便能读书了。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匡衡很着急,心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晚上的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年2期2017-03-23

  • 搭头儿
    王振东匡衡没事爱到瓷器街上溜达,以期“捡漏儿”淘到一两件宝贝。瓷器街是赊店最古老的街道之一,长三百余米,一街两行有近百家瓷器铺和古玩店,华夏六大窑系及八大名窑的陶瓷产品均汇聚于此,展销买卖。可见当时赊店被誉为中华“陶瓷之都”不是浪有虚名。说到匡衡,在赊店收藏界是无人不知,甚至在整个南阳府都有名气。他专项收藏古陶瓷,特别对陶器收藏更加倾心,竟收了百余件,大多是逛店溜攤儿淘来的,也有捡漏儿捡来的。说起陶器的种类,他不仅能将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绘陶等一一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03-07

  • 凿壁偷光不是一个褒义词
    家喻户晓,西汉的匡衡,他出身农家,家道贫寒,夜里点不起灯,不得已凿壁借邻家的烛光读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但事实上,这个成语最初是个贬义词。质疑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是仔细一想,这个成语故事的真实性却很不靠谱:首先,据《汉书》载:“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这说明匡衡年轻时在外拼命打工,把辛苦所赚的钱全用来读书。就算当时物价再高、地主再怎么剥削,他不至于连晚上买根蜡烛或者油灯的钱都没有吧?其次,“衡乃穿壁引

    山海经 2016年17期2016-03-10

  • 久久为功
    汉年间,有一位叫匡衡的年轻人,勤奋好学,但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同乡有一户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书的机会。”主人听后,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这就是“凿壁偷光”成语的出处。有人说凿壁偷光是“久久为功”,所谓“台上一分钟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2期2015-09-10

  • 凿壁偷光
    时期,有个男孩叫匡衡,聪明好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没有钱供他读书。看到其他的孩子在学堂读书,他非常羡慕。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多。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要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借给我读,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富翁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匡衡白天干活,晚上才能读书。可是,家里买不起油灯,怎么看书呢?有一天,匡衡发现邻居家的灯光透过墙缝照了进来。匡衡便在墙缝处凿了一个小洞,让更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5年6期2015-06-16

  • 勤奋好学
    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

    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 2015年3期2015-05-04

  • 凿壁偷光
    语讲述的是汉代人匡衡(kuānɡ hénɡ)勤学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汉代时,有一个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勤奋好学。但是,他的家境贫寒,父亲没钱买蜡烛供他晚上读书,天一黑,他就无法看书了。匡衡看着时间这样白白浪费掉,心里非常难过。他的邻居家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有一天,匡衡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穷人,就恶毒地挖苦他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

    红蜻蜓·低年级 2015年3期2015-04-10

  • 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匡衡字稚圭(ɡ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释义:匡衡,字稚圭,他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来引进烛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做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道: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7期2014-06-30

  • 请给我一个方便
    出来。这个孩子叫匡衡。他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怎样才能读上书呢?最终,匡衡想到每天帮藏书多的大户人家去扫院子、挑水。他干完了活儿,人家要给他钱,他都摇摇头,人家给他新衣裳、新鞋子,他又摇摇头。主人问他要什么,他才说出只求主人每天借他一本书看。主人虽然困惑不解,还是同意了,但是要求他第二天一早就得把书带回来。了解了匡衡的经历,乔乔木不禁有些惭愧。这时天色将晚,匡衡回到家,就捧着书坐在窗前如痴如醉地读起来,直到夜幕笼罩了大地,他才叹了一口气,把书收起来:“才看

    读写算·小学中年级版 2014年2期2014-06-10

  • 凿壁偷光外传
    声喊起来。“我是匡衡。”墙外的少年淡淡地回应了一句,掏出一本书,映着灯光看起来,神情专注,不时还读几声。“哦,匡大学士!”主人心中不满,声音热情地说,“请到舍内用茶,到我的书房来读书吧。外面条件艰苦,蚊虫叮咬您。要不我给您送支蜡烛?”“谢谢了。我自带茶水干粮呢,只请您不熄灯就行了。”匡衡仍以淡淡的语调回应,接着喃喃地背诵了一通名人名言,“书非借光不能读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不吃苦上苦,怎得甜上甜。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小小说月刊 2014年3期2014-03-21

  • 凿壁偷光
    前】西汉有少年叫匡衡,勤奋!白天种地晚上看书,没灯!墙壁缝里透来光,有办法!捧起书本就着光,做学问!勤奋刻苦终有报,当上丞相,拉风!【照镜后】打擂者1号:北京大夫欢迎大家收看“背后的故事”节目。我们对匡衡匡大夫做了独家专访。千年后的今天,为您讲述当年轰动西汉并影响延续至今的“偷窃案”——匡衡“偷光”案始末,解密尘封多年的、感人至深的幕后秘密……凿壁偷光原来是这么回事元帝执政的时候,那一年,我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也是在那一年,我被提拔为光禄大夫。提拔为大夫当

    英语大王·奇妙成语 2013年7期2013-08-22

  • 词语溯源:“借光”漫谈
    汉时,有个孩子叫匡衡。他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从不肯把书轻易借给他人。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2009年3期2009-04-21

  • 励志典范匡衡从偷光到盗地
    观博海匡衡,字稚圭,西汉时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年少时便到大户人家打工,但却从来不收工钱。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原因,他说:“我知道您家里藏书很多,希望能够借阅您所有的书籍。”主人非常感动,应允了。因为白天要干活,匡衡只好在晚上看书,但他实在太穷,连蜡烛也买不起,于是就凿穿了墙壁,借邻居家微弱的光亮而发奋读书。匡衡天资聪颖,精力过人,很快就博览群书,学有所成。他对《诗经》的理解几乎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时人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

    百家讲坛 2009年3期2009-04-14

  • 练脑筋
    汉代的大经济学家匡衡,少年时候十分好学,可是匡衡的家境十分贫寒,为了生活匡衡就去给一家藏书很多的富户当帮工,他给主人干活却不要工钱。富人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不要工钱呢?”匡衡说:“我只是想借你家的藏书读一读。”看到匡衡这么爱书,富人就把他带到书房对他说:“这里的书你可以随便借去看。”这下可把匡衡乐坏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家里没有蜡烛来照明,晚上怎么读书呢?聪明的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光用。匡衡回到家后,偷偷地在墙上凿了一个小孔,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09年2期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