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沙

  • 河海直达航道工程悬浮泥沙扩散的环境影响研究 ——以大芦线东延伸航道整治工程为例
    变,使得此区域的悬沙扩散、输移、沉积过程复杂。定量分析河海交界处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悬沙输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相似区域、同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预判,并为航道疏浚作业方式、时间、疏浚工具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利用该工程地理位置特点,通过情景设置,比较内河航道和外海航道疏浚作业过程中悬沙扩散影响的动力差异,阐述长江入海口区域悬沙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提高涉水工程的施工质量。1 大芦线东延伸航道工程概况大芦线东延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26期2023-01-09

  • 基于Landsat的黄河口近海悬沙年际分布规律研究
    遥感技术监测水体悬沙浓度成为可能。相比之下,采用遥感定量技术能迅速获得大面积水域的含沙量资料,其瞬间同步性好,重复获取数据的周期短,能有效地监测含沙量的分布和动态变化。1 研究区概况1.1 气候背景研究海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波浪以本地风生浪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该海域波浪风区短、波高,且周期短。来自中游黄土区的泥沙是渤海海域最主要的沉积物来源。黄河三角洲是由沉积物快速堆积入海形成的,沉积物相对松散,在连续落淤—悬浮—输运—沉积的过程中被筛分再分配[2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2年10期2022-11-03

  • 长江口徐六泾断面近底悬沙测验及影响分析
    杂[1]。而近底悬沙浓度主要反映水体悬沙和河床床面泥沙的交换及与水动力的关系,研究其较为真实的分布及运动规律,不仅直接关系到取、排水,防、排沙工程的规划设计,而且也是泥沙研究的重要方面。常规水文观测方法测得的底部含沙量一般只相当于距底70~120 cm高度含沙量,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方铎和王贵道[2-3]研制了NBS-84型临底悬沙采样器,主要应用于5 m以下水深的河道测验。近年来,以华东师范大学何青等为代表的专

    人民长江 2022年9期2022-10-06

  • 桐花树红树林潮滩近底层悬沙浓度垂向剖面变化特征分析*
    有土壤粘结力, 悬沙受枝叶拦截后沉降到滩面上被根部固结(Cahoon et al, 1997), 同时潮滩扩张反馈于红树林而提供向外发育的生长环境。然而, 近年来全球变暖引起的风暴潮加剧将增强对红树林潮滩的破坏强度(Analuddin et al, 2020), 流域泥沙急剧减少也进一步影响红树林潮滩物质的来源, 由此导致近底层水体悬沙浓度减小而阻滞红树林的滞沙、固沙能力。红树林的生长很可能因局地悬沙浓度的迅速变化而受到限制, 进而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被淹没

    热带海洋学报 2022年4期2022-08-08

  • 废黄河口海域的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4废黄河口海域的悬沙输运机制研究*郭 瑾1邢 飞1闫玉茹2李占海1朱庆光3汪亚平1, 4①(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41; 2.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07; 3.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VA 22904, USA; 4.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

    海洋与湖沼 2022年4期2022-07-28

  • 黄河口悬浮泥沙时空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水体光谱测量并与悬沙浓度建立回归方程;樊辉等[23]利用Landsat TM/ETM+影像波段建立反演方程进行悬沙浓度估算,但并未利用实测数据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刘振宇等[24]利用Landsat 8影像建立黄河口悬沙反演的两参数线性模型,Zhang等[25]针对Landsat TM 和Landsat ETM+影像建立了黄河口悬沙浓度反演的经验模式,认为悬沙浓度季节性变化与黄河入海水沙和潮流有关;Qiu 等[26]利用Landsat 8 建立反演模型,仅对

    海洋学报 2022年6期2022-07-20

  • 密西西比河入海水体悬沙浓度变化过程研究
    急剧改变入海水体悬沙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这一现象已引起全球关注[6-7]。例如,长江入海水体悬沙浓度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与20 世纪50 年代相比呈现分阶段减少的趋势[3]。水土保持、流域降水减少及水利工程调蓄被认为是引起黄河下游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8]。大坝建设、土壤保持及人工采砂导致珠江入海水体悬沙浓度显著下降[9-10]。再如,1993 年湄公河修建漫湾大坝后,进入河口的悬沙浓度明显

    海洋学报 2022年7期2022-07-09

  • 大风条件下江苏沿海近岸悬沙响应特征分析
    潮流动力作用下,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呈一定规律性,但在台风、寒潮等大风过程中,强风浪将明显改变海底剪切应力,引起海床沉积物的再悬浮,导致水体悬沙浓度及其垂向分布剧烈变化[1]。潮流和波浪联合切应力是波流共同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2]。Grant等[3]认为潮流、波浪及其联合作用产生的切应力是海床沉积物得以悬浮和垂向扩散的原因;苗立敏等[4]发现风暴期间的波高、波流联合切应力、悬沙浓度和输沙率均比平静天气高数倍;此外,水体底部形成的高浓度悬沙层还有可能产生

    水道港口 2022年2期2022-07-04

  • 三沙湾夏季底边界层动力过程及悬沙输运特征
    三沙湾沉积动力及悬沙输运的关键。其中, 底切应力是描述底边界层水体混合和泥沙输运的重要参数。本文也将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对底切应力等关键混合参数进行计算, 探究三沙湾底边界动力过程。悬浮泥沙是海洋沉积动力研究的一个重要因子,对研究海岸带物质交换和地形地貌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通量机制分解法, 探究三沙湾的悬沙输运机制。利用传统的水文学方法分析处理实测数据, 研究单点测站或断面的悬沙浓度变化是前人研究悬沙输运机制所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8-10]。Dyer[1

    海洋科学 2021年6期2021-08-02

  • 河控型河口盐度层化对悬沙的捕集机制 ——以洪季磨刀门河口为例
    的指导价值。河口悬沙垂向扩散作用与水体紊动密切相关,而盐度层化可以影响河口水体紊动特性[7-9]。不同类型河口由于受不同径潮耦合作用的影响,河口盐淡水混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高度层化、部分混合及充分混合[10],其盐度层化对河口悬沙扩散输移过程影响作用也存在差异。目前,一些学者开展了河口盐度层化对悬沙垂向分布的影响作用研究,如长江河口[11-13]、伶仃洋河口[5]、甬江河口[14]等,以上研究对象具潮汐作用较强的特征,且盐淡水混合程度表现出较均匀的现象。

    海洋学报 2021年5期2021-07-22

  • 沈家门渔港输沙机制及对浚深响应
    产生与海湾底部的悬沙净通量相同数量级的净落潮泥沙输移。刘波等[4-5]利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分析海湾输沙机制得出,悬浮泥沙输运方向与潮致余流方向基本一致,平流输运在悬沙输移中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潮泵输沙或垂向净环流输沙。可见,潮不对称对海湾净输沙影响显著。舟山沈家门渔港是典型的与周边海域多通道相连的狭长型海湾,与半岛形成的盲肠型海湾不同,其属于由岛屿相间形成的海峡型海湾。海湾内的泥沙主要为潮流输入,由长江口、杭州湾供给,但连接湾内与湾外的各通道泥沙输沙机制尚不是

    水道港口 2021年2期2021-06-29

  • 绿华岛海底电缆敷设对海域内悬浮泥沙的影响
    间内造成周围海域悬沙含量的增加。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环境与地形来评估管道敷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的损失[5-6]。在环境评估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潮流特点[7-8]、风况[9-10]等因素。黄兰芳等[5]曾利用二维泥沙输运模型研究管道敷设对周围海域的影响,黄海龙等[2]也利用数值模拟确定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现阶段对于泥沙输运的商业软件有MIKE 21模型[11-12]、FVCOM模型[4,13]、ROMS模型[14]等。为了

    人民长江 2021年3期2021-04-02

  • 枯季长江口南槽悬沙输运过程和机制研究
    河口过程的影响。悬沙输运在河口及临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左书华,2006)。针对沉积物输运机理,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DeMaster 等(1985) 发现约50%的悬浮沉积物沉积在河口拦门沙以及水下三角洲前缘。Uncles 等(1986)发现潮泵作用在强潮河口处的沉积物纵向输运中扮演着重要作用。Uncles 等(1992)发现潮泵作用使河口最大浑浊带出现在盐水入侵的前缘部位。张迨等(2015)分析了洪枯季期间长江口最大浑浊带

    海洋通报 2021年6期2021-02-16

  • 九龙江口表层水盐度和悬沙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杂[2].盐度和悬沙浓度是反映河口沉积动力的天然样品[3].前人通过盐度分析河口盐水入侵、潮汐动力及水动力过程[4-6],九龙江口的盐度研究集中于咸淡水交汇[7-8]、不同潮时的空间分布[2,7]、盐度锋位置[2,9].王晋沅和江毓武得出咸淡水交汇在海门岛与鸡屿之间的区域最为强烈[8].王伟强等发现盐度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低潮期间海门岛至鸡屿海区盐度梯度最大[7].枯季小潮盐度锋窄小、梯度大,等盐线在鸡屿东西两侧沿西北-东南延伸[9].河口悬沙对河口环境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22

  • 跨海大桥拦阻设施实施的悬沙扩散影响分析
    有必要基于引起的悬沙扩散分布对水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本文以金塘大桥为例,在应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工程海域水动力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悬沙扩散数学模型,模拟了拦阻设施实施时引起的悬沙扩散分布,并分析了对工程海域的水质环境影响。为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采用等效糙率法对金塘大桥桥墩进行概化。1 项目背景图1 拦阻设施平面布置示意图金塘大桥是舟山连岛工程的主桥之一,为保证桥梁及通航船舶的安全,其非通航孔拦阻设施安装工程于2018年8月实施完成,拦阻设施分布于主通航孔和

    水道港口 2020年2期2020-06-08

  • ASM-IV仪器在河口近底层悬沙浓度观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沉降与近底层水体悬沙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河口近底层水体的悬沙浓度直接关系到河势演化、河槽冲淤以及河道疏浚。然而河口近底层水体的悬沙浓度存在明显的垂向梯度,以长江口南槽为例,距河槽底部不到1 m的垂向距离,悬沙浓度最大可相差15倍[1]。因此,如何利用观测手段或仪器以获得近底层水体的高精度垂向悬沙浓度对于理解河口区泥沙输移及地貌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2-3]。当前对河口水体垂向悬沙浓度的观测主要基于传统的“六点法”[4]。“六点法”即基于整点时刻,在表层、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5-22

  • 浙江瓯飞浅滩潮位 悬沙及水沙通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0 月的实测潮流悬沙资料对瓯飞浅滩的潮流和悬沙浓度特征进行研究。1研究区域概况浙江瓯飞浅滩地处浙东南沿海,属于瓯江河口和飞云江河口自然延伸的区域,南、北边界分别是飞云江及瓯江河口边界的外延线,岸线平直,河口处略有内凹,除岛屿间受峡道效应影响外,大部分水域开阔,是泥沙积聚的环境,淤涨明显。海底平坦,潮滩十分发育。在径流和潮流作用下,河口及其两侧泥沙沉积,形成了中沙浅滩、三角沙浅滩、灵昆岛东南侧的温州浅滩,尤其冬季受浙江沿岸流和大风影响,温州海域处于高含沙的泥

    上海国土资源 2020年1期2020-04-16

  • 不同悬沙组分对潮流的响应关系研究
    005年对长江口悬沙粒度与浓度关系的研究显示,特征时段内悬沙中值粒径与浓度存在指数关系;张一乙等[6]2016年对长江口悬沙组分对再悬浮过程响应的研究显示,砂质组分是悬沙中对再悬浮过程响应的敏感组分;陈语等[7]2016年对长江口浑浊带悬沙粒度分布的研究显示,悬沙粒度的垂向差异在大潮期十分显著,而小潮期粒径垂向梯度较低;徐海和李伯根[8]2009年对椒江河口悬沙分选机制研究的结果表明,悬沙粒径分选主要受物质来源、潮流动力作用下底质再悬浮、絮凝沉降三个因素影

    海洋科学进展 2020年1期2020-04-01

  • 新水沙形势下长江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研究
    究热点,而长江口悬沙浓度的研究无疑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在河口地区,悬沙浓度是水动力作用驱使下,泥沙再悬浮能力的直接体现。悬沙浓度的大小决定了淤积量的大小,而淤积量与侵蚀量的竞争则决定了底床是净淤积还是侵蚀[7]。部分学者通过局地取样、遥感影像反演和现场仪器观测等手段,在长江口区域开展了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和再悬浮研究[8-10]。基于表层悬沙浓度数据,陈沈良等(2004)发现杭州湾水域悬沙浓度要明显高于长江口区域,滩浒测站表层悬沙浓度约为1.6 kg/m3

    人民长江 2019年10期2019-11-15

  • 长江口—杭州湾悬沙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依靠水动力作用。悬沙浓度是泥沙和水动力耦合作用的直接体现,其分布特征反映了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的搬运、沉积和再悬浮过程,是河口地貌演变的重要影响因子[1-2]。在长江口地区,泥沙的回淤问题一直困扰着航道和港口工程。细颗粒的泥沙还易吸附营养盐、污染物等,在河口区汇集,对河口水域环境产生很大影响[3-5]。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入海口,长江口的河流和海洋动力的相互作用十分强烈[6]。据大通站(长江入海前最后一个控制性水文站)多年数据统计,上世纪七十年代(流域来沙大幅

    上海国土资源 2019年2期2019-07-25

  • 江苏射阳南区海域海洋悬沙粒度分析
    要:通过布设的悬沙采集站点获取的120个悬沙粒度样品,对江苏射阳南区海域的海洋悬沙类型、粒级组成、含量及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差、峰态、中值等粒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悬沙在冬、夏季大、中、小潮期间不同的特性,分析结果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海洋水文;悬沙;粒度参数;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P73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9-0085-04Abstract: Through 120 suspe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19期2019-06-17

  • 舟山群岛海域波浪对泥沙冲淤过程的影响❋
    ]。舟山群岛海域悬沙含量东南方向低、西北方向高,自杭州湾向外海迅速降低[1,5]。落潮平均悬沙含量一般高于涨潮平均悬沙含量,大潮间悬沙平均含量大于小潮间,冬季悬沙平均含量大于夏季。潮流是控制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因子[1,6-7]。悬沙输运具有往复搬运、净输沙量小的特点[1]。舟山群岛的存在对海流变化、泥沙分布和泥沙输运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群岛效应”[5]。由杭州湾向外海,泥沙起动流速越来越大,在群岛内,泥沙基本沿水道走向输运[1]。一般天气条件下,舟山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06-14

  • 舟山群岛海域波浪对泥沙冲淤过程的影响❋
    ]。舟山群岛海域悬沙含量东南方向低、西北方向高,自杭州湾向外海迅速降低[1,5]。落潮平均悬沙含量一般高于涨潮平均悬沙含量,大潮间悬沙平均含量大于小潮间,冬季悬沙平均含量大于夏季。潮流是控制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因子[1,6-7]。悬沙输运具有往复搬运、净输沙量小的特点[1]。舟山群岛的存在对海流变化、泥沙分布和泥沙输运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群岛效应”[5]。由杭州湾向外海,泥沙起动流速越来越大,在群岛内,泥沙基本沿水道走向输运[1]。一般天气条件下,舟山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06-14

  • 潮滩减少对杭州湾悬沙特征的影响
    力条件减弱,水体悬沙浓度降低,淤积加重.研究潮滩减少对水动力泥沙动力特征的影响可为海岸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5].杭州湾(Hangzhou Bay,HZB)位于浙江省北部、长江口南部,轮廓呈喇叭口状,是世界范围内悬沙浓度最高的河口之一,湾顶表层实测悬沙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曾高达 10.6 kg/m3[6].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杭州湾悬沙动力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陈沈良等[7]、刘猛等[8]、Du等[9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9年4期2019-02-13

  • 长江口北槽下游河道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特征研究
    江口北槽下游河道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特征研究李 远,李占海,张 钊, 王智罡,姚弘毅(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根据2013年10月26日至11月9日在长江口北槽下游河道从小潮到大潮连续14 d的现场定点水沙观测数据,对北槽下游河道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盐度梯度和流速大小潮变化对悬沙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槽下游河道的水动力条件存在显著的大小潮差异,小潮具有流速弱、悬沙浓度低、盐度梯度大、盐度分层显著的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1-24

  • 伶仃洋洪季悬沙平面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75)伶仃洋洪季悬沙平面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何嘉伟1,贾良文1,韦献革2*,贾妍红1,程聪1(1.中山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 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2.中山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基于伶仃洋河口2007年洪季(8月)潮流和泥沙现场观测资料,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结合二维泥沙数值模型的方法,分析其悬沙浓度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悬沙浓度从伶仃洋湾顶虎门至湾口沿西槽向海在纵向上呈现出先减小再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海洋学报 2017年9期2017-09-05

  • 连云港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研究
    03)连云港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研究刘 红1,顾 勇2,马兴华1,金 鏐3(1.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 2.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3.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 200003)采用粒度谱计算方法分析连云港及邻近海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特征,为徐圩防波堤口门布置和连云港港航道回淤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连云港港主航道和徐圩航道5 m等深线以外的区域悬沙和表层沉积物交换率为0.1~0.2,表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年3期2017-07-24

  • 潮沟系统水沙输运研究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邻近潮滩潮周期内悬沙通量情况。结果表明:(1)潮沟表层沉积物比潮滩细,二者平均中值粒径分别为21.7 μm和33.0 μm,悬沙粒径由海向陆逐渐变小;(2)大、小潮沟潮周期内潮流均以往复流为主,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15.4 cm/s和34.6 cm/s;盐沼界和光滩则以旋转流为主,平均流速分别为11.3 cm/s和28.9 cm/s;(3)潮沟中的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最大可达7.5 kg/m3,而潮滩高悬沙浓度则出现在潮落潮中期和高水位时刻;大、小潮沟

    海洋学报 2017年7期2017-07-07

  • 长江河口悬浮泥沙向浙闽沿岸输运近期变化的遥感分析
    幅减少后河口表层悬沙向浙闽沿岸输运的时空变化和扩散形态。结果表明: (1)利用MODIS数据的二次型模型能够揭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沙分布及输运特征, 入海输运的长江口悬浮泥沙是浙闽沿岸连续悬浮泥沙带存在的物源; (2)受季风和沿岸流动力驱动, 长江口悬沙向浙闽沿岸输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季, 悬浮泥沙从长江口向浙闽沿岸呈条带状输运, 春夏之交, 南下的悬沙至温岭近岸海域出现中断现象; 夏季, 长江口大量悬沙滞留在长江口杭州湾近岸, 仅有少量悬沙向南输运,

    海洋科学 2017年3期2017-07-07

  • 椒江河口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012)椒江河口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徐 海1,武小勇2,张沈阳1,王 璟1(1.浙江省河海测绘院,浙江 杭州 310008;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2013年12月和2014年6月,在椒江河口各布设6个水文观测站,进行洪枯2季大小潮水文观测,以此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椒江河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椒江河口悬沙浓度一般而言枯季高于洪季,大潮高于小潮;② 纵向分布上,从上游椒江河道向下游椒江口门,再至台州

    浙江水利科技 2017年3期2017-06-05

  • 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特征
    )黄海和东海表层悬沙浓度年际变化特征尹琦珺1,高抒1,2,高明哲1,易家成1(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运用547 nm反射率、海表温度和海表风场遥感数据,分析了黄、东海表层悬沙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区近岸海域表层悬沙浓度较高,远离陆地的海域悬沙浓度一般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季节变化的敏感区(变化较大的区域,其反射率差大于1%)为浑浊

    海洋通报 2016年5期2016-11-14

  • 长江口水域悬浮泥沙粒径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分析
    征因子,主要考虑悬沙浓度单个因子与光学特性的关系.而单纯考虑浓度与光谱反射特性关系所建立的模型在应用的时空尺度方面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将沉积物打碎并分散在溶液中,然后从不同角度照射悬浮在溶液中的颗粒,并统计不同粒径区间内颗粒的数量和比例,从而描绘出粒径频率分布图获取粒径参数方式,分析悬沙粒径因子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悬沙粒径分布主要是通过后向散射来对光谱反射率产生影响,细颗粒泥沙具有较大的后向散射,粗颗粒泥沙则具有较小的后向散射;细粒径泥沙会增大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0-12

  • 基于浊度计和ADCP的悬沙浓度估计与分析
    度计和ADCP的悬沙浓度估计与分析李晓龙1, 陈永华1, 姜静波1, 倪作涛1, 刘庆奎2, 徐永平1, 涂登志1, 李思忍1(1.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 2. 青岛科技大学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42)作者采用浊度计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在近海区域连续、定点观测的应用中, 利用浊度与悬沙浓度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 对潮汐半月周期内的浊度和ADCP后向散射声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讨论了小、中

    海洋科学 2016年6期2016-09-08

  • 临界冲刷切应力对最大浑浊带的影响及其敏感性数值分析
    置、分布范围以及悬沙浓度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以长江口北槽为例,通过模拟不同临界冲刷切应力下的最大浑浊带悬沙分布,讨论最大浑浊带与临界冲刷切应力的响应关系。研究还进一步表明,滩槽泥沙交换、槽间泥沙交换和底沙再悬浮是北槽最大浑浊带发育与变化的重要原因。最大浑浊带;临界冲刷切应力;悬沙浓度;数值模拟;长江口北槽1 问题的提出由于径流、潮流的相互作用以及盐水入侵等因素的影响,河口区悬沙浓度在纵向分布上往往会出现“上下低,中间泥沙富集”的现象,即存在最大浑浊带[1]。

    浙江水利科技 2016年3期2016-09-05

  • 风暴过程中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以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为例
    风暴过程中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以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为例苗丽敏1,杨世伦1 *,朱琴1,史本伟2,李鹏3,吴创收4(1.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3.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上海200136;4.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摘要:悬沙浓度是淤泥质海岸重要的环境指标。为探讨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对风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于20

    海洋学报 2016年5期2016-06-01

  • 长江河口北槽河道悬沙絮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河口北槽河道悬沙絮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朱文武1,2,李九发1 *,姚弘毅1,张晓鹤1(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2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306)摘要:利用多种先进室内外测量仪器进行河口现场观测和室内电镜扫描获得相关资料,对长江河口北槽河道细颗粒泥沙絮凝的水沙环境、絮团的微观形态结构、絮团的粒径组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北槽河道具有非常适宜细颗粒泥沙絮凝的潮流、盐度、

    海洋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8

  • 一种有限体积悬沙输运模型在苏北辐射沙脊群海域的应用
    4)一种有限体积悬沙输运模型在苏北辐射沙脊群海域的应用孙大威1,张 鑫2(1.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028000;2河北省水运工程规划设计院,天津300074)悬沙输运是近岸水域地形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在波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有着巨量的输运。文章构建了基于无结构三角形网格的Roe-MUSCL有限体积悬沙输运数值模型,其中心思想是使悬沙浓度求解过程同步且具有高分辨率。基于无结构三角形网格,将每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单元作为控制个体,分别在各三

    水道港口 2016年3期2016-02-23

  • 悬沙组分对再悬浮过程响应的初步研究 ——以长江口南槽口门为例
    200136)悬沙组分对再悬浮过程响应的初步研究 ——以长江口南槽口门为例张一乙1, 杨 旸1, 陈景东1, 徐海东2, 高建华1, 汪亚平1(1.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2.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 200136)根据2011年5月31日至6月3日在长江口南槽口门附近海域投放三角架观测系统获取的沉积动力观测数据以及现场采集的水样和底质样品, 进行底部边界层参数、悬沙粒度及悬沙组分分析, 以

    海洋科学 2016年11期2016-02-09

  • 长江口外海域悬沙浓度垂向剖面实用模型计算法
    3)国内外学者对悬沙及其浓度的测算有大量的研究[1-3],Einstein[4]是第一位系统地提出悬沙运动学理论的科学家,陈沈良[5]对杭州湾大中小潮悬沙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潮的周期流速变化和水位变化,其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拟合较好.悬沙剖面的特征吸引大量学者进行研究[6-14],获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本文提出悬沙特征系数,这个指标与已有文献相比进一步描画出了悬沙分布的特性.作者通过观测台风过境前后长江口外海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12-22

  • 恢复饱和过程与潮流不对称耦合作用下的悬沙输运
    对称耦合作用下的悬沙输运李谊纯(广西科学院 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7)通过理想模型的解析解对河口悬移质泥沙输沙中恢复饱和过程与潮流不对称耦合作用下的长期净输运机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二者耦合作用下的悬沙长期净输运的定量表达及悬沙净输运方向与分潮相对位相的关系。研究认为,悬沙的长期净输运与泥沙的恢复饱和过程及潮流不对称存在密切关系。对于仅单频潮波作用的情况,恢复饱和过程不会导致悬沙净输运的产生;分潮与余流的相互作用将产生与余流方向一致

    海洋工程 2015年1期2015-10-27

  •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悬沙总体输运特征分析
    海区域做了详细的悬沙平面分布以及垂直分布分析(邢飞等,2010),以及利用实测资料结合数值模拟对一些重要潮汐水道进行了水沙输运特征分析(黄惠明等2011)。但在这些研究中,缺乏对辐射沙脊群区域悬沙输运情况的具体深入分析。在2006 夏季8 至9月之间,江苏省组织开展了“江苏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收集了流速、流向、悬移质含沙量、悬移质颗分、床沙颗分、风向、风速、水温、水色、透明度、盐度等资料。本文利用其中悬移质含沙量,流速流向数据,采用水深对瞬时物

    海洋通报 2015年3期2015-03-22

  • 黄河口挑河河口悬沙分布与输移特征研究
    )黄河口挑河河口悬沙分布与输移特征研究权永峥1, 边淑华2, 刘建强2, 冯秀丽1, 王景川2(1.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61)基于实测资料对黄河废弃河道挑河河口段的悬沙分布及输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挑河河口段悬沙浓度与潮流流速正相关, 风浪作用则导致悬沙质量浓度大大提高; 在空间尺度上悬沙浓度呈河口高、河道上游低的特点;挑河河口附近, 涨潮流输沙明显占

    海洋科学 2015年12期2015-03-07

  • 长江口北支悬沙浓度及输移的时空变化
    62)长江口北支悬沙浓度及输移的时空变化张二凤1,陈沈良1*,谷国传1,杨海飞1,王如生1(1.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本文基于4次洪枯季同步水文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长江口北支悬沙浓度的潮周期变化、垂向分布、纵向分布和悬沙输移及其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悬沙浓度的潮周期变化过程在大中潮期以M型(双峰型)为主,下段主槽内在大潮期多出现V型,上段在枯季可出现涨潮单峰型;小潮期可出现无峰、单峰或双峰型。涨、落潮悬沙浓度峰值及

    海洋学报 2015年9期2015-01-05

  • 辐射沙洲海域悬沙特征及悬沙浓度垂向运动规律研究
    测资料,针对海域悬沙特征、悬沙垂向运动规律开展研究,以期初步揭示辐射沙洲海域悬沙运动的内在规律,为江苏省沿海开发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2 研究区域概况辐射沙洲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水域,以弶港为中心分别向北、东北、东及东南向延伸,沙洲总体呈辐射状分布,槽脊相间,潮沟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多变,形成了独特的大型沙脊群沉积地貌 (见图1)。研究表明[1-3],长期以来辐射沙洲的核心沙脊群始终处于演变状态,潮沟摆动频繁,滩槽系统多变,这为辐射沙脊群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带来了

    浙江水利科技 2014年5期2014-10-16

  • 长江口门附近海域潮周期内悬沙质量浓度变化及其动力机制探讨*
    影响河口海岸地区悬沙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在英格兰东部威尔士海岸发现流速的uz-lnz线性关系涨潮大于落潮[1]。Dufois研究了莱昂湾波浪和潮流作用下底床剪切应力的分布[2]。Soulsby和Van Rijn分别给出了计算浪流联合剪切应力参数化模型[3-4]。曹祖德、孔令双等也对波流联合剪切应力的计算进行了探讨[5-6]。在崇明东滩潮间带进行了近底浪流联合作用下滩面的冲淤演变的研究[7]。有学者在河口潮间带、盐沼等地区进行了大量泥沙动力沉积过程和

    海洋科学进展 2014年2期2014-10-08

  • 西沙门悬沙输移机制分析和讨论
    0098)西沙门悬沙输移机制分析和讨论王义刚,孙继斌,黄惠明,陈橙,陈斌(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以西沙门水沙实测资料为依据,运用悬沙通量机制分解法将悬沙净输移通量表示为多个动力影响项,讨论区域内悬沙输移的时空特征,分析认为平流输沙在研究区域内为主要输沙项,“潮泵效应”输沙项为次要项。从涨落潮、流速和含沙量的变化过程讨论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西沙门悬沙浓度在潮流作用下具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悬沙沿岸输移;平流输沙中欧拉输沙项

    水道港口 2014年6期2014-07-02

  •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潮汐水道的悬沙输运特征
    沙脊群潮汐水道的悬沙输运特征徐粲1,高建华1*,杨旸1,汪亚平1,高抒1(1.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3)根据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定点站位的流速和浊度数据,利用通量分解方法,分析了潮汐水道的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辐射沙脊群海域潮汐水道中潮流为往复流,悬沙浓度较高,属于强潮流控制的悬沙浓度相对较高的陆架浅海环境;悬沙输运主要受欧拉余流和潮汐捕捉效应控制,再悬浮的沉积物通过平流作用进行输运。其中,陈家坞槽和西洋水道的

    海洋学报 2014年11期2014-06-01

  • 基于潮沟定点观测的潮间带水、沙、盐交换研究——以长江口九段沙一潮沟为例
    98。(3) 高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潮初期和部分落潮末期的低水位阶段; 涨潮阶段的平均悬沙浓度是落潮阶段的1.11—7.0倍。(4) 涨、落潮阶段的水体和盐输运量大体上趋于平衡; (5) 无论是冬夏季或大小潮, 潮沟在潮周期内的净输沙方向均指向陆, 即落潮输沙量小于涨潮输沙量(平均小40%); 平均每个潮周期内净输沙量为6102kg, 结合潮盆面积推算的潮周期沉积速率为0.0112mm/tide, 或8.2mm/a。长江口; 九段沙; 潮沟; 滩地发育; 物质

    海洋与湖沼 2014年1期2014-04-16

  • 浙江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变化及其水动力影响分析
    海岸河口地区水体悬沙浓度分布变化通常与底床泥沙冲淤调整之间可起到平衡作用,而这种作用往往是通过泥沙补给和水动力条件变化实现的。当泥沙补给丰富或水流挟沙能力降低时,悬沙易于沉降,底床趋于淤积,岸滩处于淤涨状态;当泥沙补给贫乏或水流挟沙能力增强时,底床趋于冲刷,沉积物随之部分再悬浮和再搬运,岸滩处于侵蚀状态,以达到水体悬沙浓度分布平衡。这种平衡在有潮海域随涨落潮水流循环调整。与此同时,黏性颗粒悬沙往往又是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因而,海岸河口地区水体悬沙浓度分布长期

    海洋通报 2014年6期2014-03-22

  • 一种计算长江口外海域悬沙浓度垂向剖面的实用模型
    对杭州湾大中小潮悬沙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定点站悬沙浓度变化与水位和大-小潮最大流速的关系模型;左书华等[3]根据长江枯、洪季的水文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水文学等方法,得出长江河口悬沙浓度与流速大小密切相关,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刘咪咪等[4]基于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外海域的悬沙分布特点,并提出一种考虑海流影响的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回归模型;庞重光等[5]利用2001 年7~8 月和2002 年1 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对长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19

  • 长江口洪季北槽深水航道区域悬沙沉降速度估算
    北槽深水航道河段悬沙沉降速度进行研究分析。长久以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泥沙沉降速度进行了估算研究[1-10]。目前研究细颗粒泥沙群体沉速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室内试验法,例如McLaughlin 方法[1],该方法是在初始时刻泥沙浓度沿水深均匀分布的前提下,通过测定不同沉降历时下泥沙浓度的垂线分布,最后利用泥沙颗粒连续方程估算颗粒的群体沉速。2)室外试验法,例如Owen[2]首次于1971年在Thames 河口采用Owen 管直接从河口中取得未搅动的水样

    海洋工程 2013年2期2013-11-22

  • 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
    )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潘 进1,丁贤荣2,康彦彦3,葛小平2,李 森1(1.河海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 水文与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3.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利用2006年江苏908调查水文泥沙测验数据和同期MODIS影像建立遥感定量反演模式,获取了半个潮周期的悬沙场以及全潮平均悬沙场,进行了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的研究,并结合悬沙数学模型

    地理空间信息 2013年2期2013-01-27

  • 河北省曹妃甸近岸海域悬浮泥沙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站位不同深度海水悬沙浓度采样与分析,建立了该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在空间上的定量数学相关关系,为下一步遥感定量动态监测曹妃甸近海悬浮泥沙在空间上的分布奠定了基础。1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取样曹妃甸港处于渤海湾东北侧海域,具体位置及实测剖面设置如图1所示[2]。曹妃甸浅滩海域是古滦河三角洲的组成部分,自全新世以来,滦河以滦县为顶点形成,北至昌黎、南至曹妃甸的扇形三角洲,且不断地南北摆动。该海域主要受渤海潮波系统控制,属不规则半日潮,据2010年实测潮位资料统计,该海域

    华北地质 2012年3期2012-09-15

  • 胶东半岛近海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变化研究
    架区海域是世界上悬沙含量最高的海域之一,此海域悬浮体数量大、浓度高、物源丰富多样,而且海域内悬沙浓度和时空分布受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入海所携带含沙量的影响,悬沙浓度时空易变性和浓度变化明显(杨作升等,1992)。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黄东海陆架区悬沙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秦蕴珊等,1963;秦蕴珊等,1982;孙效功等,2000;刘芳等,2006)、黄河入海泥沙对黄、渤海悬沙时空变化的影响(张经等 ,1985; Martin et al,1993; M

    海洋通报 2012年5期2012-09-11

  • 洋山港海域水体和悬沙输运机制研究
    洋山港海域水体和悬沙输运机制研究英晓明,丁平兴(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对洋山港海域水体和悬沙长期输运速度分离,并进行机制分解,分析各种物理过程对水体和悬沙长期输运速度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水体和悬沙输运存在明显差异,直接描述悬沙净输运更准确合理;欧拉余流在水体长期输运中占主导地位,平流输运和潮泵输运是洋山港海域悬沙输运的主要动力因素,由于潮动力混合较强,垂向输运作用很小。水沙长期输运速度;机制;洋山港海域Abstrac

    海洋通报 2011年2期2011-09-25

  • 泥沙参数选择方法及在悬沙浓度研究中的应用
    床的侵蚀指数等对悬沙浓度的影响较小。因而以潮流为主要动力的淤泥质海域悬沙浓度计算中,床面糙率、河床淤积物的干密度、床层间的泥沙转换率3个参数的最佳取值需要进行详细探讨。首先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在通过实测资料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悬沙浓度计算,定量地讨论了每个参数的选择对悬沙浓度的影响程度。在床面糙率、河床淤积物的干密度、床层间的泥沙转换率可变范围内,分别调整各个参数的取值,以计算得到的悬沙浓度变化与实测资料吻合为目标,搜寻得到上述3个参数的最优取值。在此基础上

    水道港口 2011年5期2011-07-16

  • 废黄河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
    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陈 斌1,2,3, 周良勇1,3, 刘 健1,3, 王 凯4(1. 国土资源部 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2.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 4.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根据2006年废黄河口海域的悬沙、流速、流向的观测资料,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 对连续

    海洋科学 2011年5期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