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申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从而赢得人们的掌声。在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则出人意料道:“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嘻嘻,

    幸福 2023年8期2023-06-28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申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在2007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成就奖”的袁隆平发表感言时说:“我知道,大家给我个终身奖,就是要我干一辈子工作。我觉得我现在身体很好,肌肉很有弹性,完全可以再下10年试验田,去种水稻的。”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9期2022-04-02

  • 我为袁隆平拍照片
    理的每个环节。当袁老听到基地负责人汇报,从北京寄来的杂交优良品种被种植后,平均亩产量900公斤以上时,他高兴地笑了。穿着十分朴素的袁老,从外表看,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豁达乐观,脸上常带着微笑。当时,乡亲们团团围着他,问这问那,涉及生活起居、家庭子女、工作情况、杂交水稻技术发明和支援外国等问题,袁老都耐心地一一进行了回答。我当时是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签约摄影师,任务是与电视台记者一道负责摄影摄像采访报道工作。袁老深入基层第一线,在杂

    老友 2022年3期2022-03-31

  • 每晚,米饭减半
    才明白我最敬仰的袁老离我们而去了,顿感天塌地陷,悲痛万分……整个下午泪流不止,无精打采,傍晚回家,不常做米饭的我特意蒸了米饭,但大米只淘了正常用量的一半,故意让全家不吃饱,用久违的饥饿感来感恩和怀念袁隆平院士的丰功伟绩,以此来表达我及家人对袁隆平院士的崇高敬意,以后每晚,米饭减半,只为悼念这位伟大的功勋科学家。袁老对农业的关心可以用挚爱来定义,他用毕生精力研究水稻高产技术,保住了十几亿中国人的饭碗,劳苦功高,彪炳千秋。它不仅搞水稻育种,也非常关注农业机械,

    中国农资 2021年19期2021-12-14

  • 一城鲜花赠一人
    遂与袁定江先生(袁老的二儿子)联系,悉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4日上午举行。身处南昌,周日一早匆匆请假,乘高铁到长沙。抵达高铁南站后径往明阳山殡仪馆悼唁袁老,接站的同志说,一城鲜花尽赠一人,整个长沙城已买不到鲜花。驱车前往明阳山的路十分拥堵,自殡仪馆正门外十余里人山人海。在隆平高科的同志引导下,徒步抄近路走了一截黄泥小道,一脚泥泞到达铭德厅,但未能瞻仰到袁老遗容。24日一大早,按照定江先生的安排,我与夫人坐上隆平高科的车,再次前往明阳山殡仪馆见袁老最后一面。又是

    中国粮食经济 2021年7期2021-12-14

  • 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创立者、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福如
    赶往长沙,去吊唁袁老,沉痛悼念,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奉献人类的高尚精神,气壮山河,深深感动了我。袁院士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2011 年全国“两会”上,我认识了袁老,我们一起探讨了杂交水稻创高产工程。袁院士曾3 次亲临硅谷公司指导制定杂交水稻创高产攻关工程的方案。用袁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和我们的有机硅功能肥采取“种肥配套”方案,多次创造了高产纪录。袁院士对我们如此充满信心,我们一定要继承袁院士的精神,创新攻关,争创超级杂交稻最高纪录

    中国农资 2021年19期2021-12-14

  • 小伙用水稻“画”出袁隆平
    自己的方式来缅怀袁老,有在树叶上雕刻出袁老画像的,有用沙画来表示缅怀的,还有的设计出了稻穗形状的烟花。近日广东一位95后的小伙温康龙用自家丰收的稻谷“画”了一个袁老画像,让不少网友点赞。“我自己家种的就是杂交水稻。19号那天,正好家里的稻谷晒好了收回来,看到今年丰收了我也很感慨,就想到试着用这些稻谷来画袁隆平的画像,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的缅怀之情。”温康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出身,在做短视频创作的同时也兼顾家中务农,自家门口的大空地成为温康龙的“舞台”。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7期2021-12-14

  • 一城鲜花赠一人
    遂与袁定江先生(袁老的二儿子)联系,悉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4日上午举行。身处南昌,周日一早匆匆请假,乘高铁到长沙。抵达高铁南站后径往明阳山殡仪馆悼唁袁老,接站的同志说,一城鲜花尽赠一人,整个长沙城已买不到鲜花。驱车前往明阳山的路十分拥堵,自殡仪馆正门外十余里人山人海。在隆平高科的同志引导下,徒步抄近路走了一截黄泥小道,一脚泥泞到达铭德厅,但未能瞻仰到袁老遗容。24日一大早,按照定江先生的安排,我与夫人坐上隆平高科的车,再次前往明阳山殡仪馆见袁老最后一面。又是

    中国粮食经济 2021年6期2021-12-13

  • 做一粒好种子
    感动。多次采访中袁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自己的评价,袁老说:我啊,就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漫。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其实,这句话是袁老读大学时,他的老师给他的评价。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西南农学院读书,课余时间,爱好游泳,还喜欢拉小提琴,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他还参加过西南地区游泳比赛,前三名都进了国家队,他因为吃坏了肚子游了第四。抗美援朝期间,他还报名想当空军飞行员。他的这些爱好和想法,给老师留下了散漫的印象。但也恰恰是这些爱好,陪伴了袁老的一生,让他无论

    中国记者 2021年11期2021-12-11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申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在2007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成就奖”的袁隆平发表感言时说:“我知道,大家给我个终身奖,就是要我干一辈子工作。我觉得我现在身体很好,肌肉很有弹性,完全可以再下10年试验田,去种水稻的。”闻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0期2021-10-11

  • 伟人的逝世
    到。23日下午,袁老真的与世长辞了。听着通校生们说起此事,才真正得知,上午袁老就已进重症监护室了。有些呼吸困难,闭上眼,静静地沉思。眼泪抑制不住地顺流而下,一道又一道的泪痕印在了脸上。真的就这么走了?真就这么走了。上些日子还看新闻说他还去田边看他无比宠爱的水稻呢。这,就走了?嗯。九十一的高龄,器官衰竭,在病床上安然离去。这可能也是上天对他的一种肯定吧。沉重、悲伤,留在脸上,记于心中,写在纸里。人教版语文书上册必修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就是沈英甲先生写的关于袁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2021-09-10

  • 邂逅袁隆平
    上前去:“您好,袁老!”“你们好!”袁老见我们走来,双眼放出慈祥而温暖的光芒。一边热情地回应着,一边与我们一一握手。老人的手虽然瘦瘦的,但很有力量。与袁老交谈得知,他来广州是要出席一个学术会议,这会儿在等人。我试探性地提出与他合影,平易近人的老人家竟爽快地答应了,并配合着与我们一行五人一一合照,一点儿架子都没有,俨然自家的一个长辈。那时,袁隆平担任着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又是资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名

    银潮 2021年8期2021-09-10

  • 我为袁隆平做雕像
    心科技馆落成。在袁老2010年農历生日前夕,龙跃平从最好的角度,为这座雕像拍下一幅照片,将它送到袁老手中。多年来,龙跃平和袁老通过雕塑艺术建立了友情,他向我们讲述了他所认识的一个真实、平凡而伟大的袁隆平。低调的他:“袁老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很平易近人。”这是龙跃平多年和袁隆平接触的深刻感受。“他很低调、谦逊,从不张扬自己,他曾说,电视剧《袁隆平》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看。”龙跃平说。认真的他:“袁老很守时,约好的事一定会做到,对待每一件事都很认真。”龙跃平说,一次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2期2021-08-25

  • 我与袁公的三面之缘
    赵进一袁老与笔者的合影袁老将自传赠与笔者袁老曾被本刊聘为“客座总编辑”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把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热忱结成了饱满的稻穗,把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在社会各界隆重纪念这位科研巨擘之际,本刊特约撰稿人追忆与袁老相识、相交的往事,通过其点滴言行展现了他的谦和睿智、平易近人和胸襟宽广。民生离不开法治,更离不开粮食我与袁隆平院士相交、相识近十年。先说

    检察风云 2021年12期2021-08-23

  • 送别袁老的队伍里,有青年最好的样子
    是,自发前去送别袁老的人流中,年轻的面孔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我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我们定当努力,不负韶华,做一颗向上的小种子”……年轻人在纸上、在网上写下了心中的话语,以此表达对袁老的哀思与不舍。在送别袁老的队伍里,有青年最好的样子。一位年轻网友跟帖道:“别哭了,上吧。我们不能一辈子躲在老一辈的后面仰望他们的背影。”一名“95后”的年轻人坐了17个小时的火车赶往长沙,他说:“生前我没见过他,今天一定要来见他最后一面。”梁启超说过,年轻人“

    农村百事通 2021年8期2021-08-20

  • 完成使命后,神农离开了人间
    玩笑,玩笑过后,袁老依然能健康地站在讲台上,站在稻田里,云淡风轻地欣赏那满目的稻花香。然而时间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了,一切都尘埃落定了,纵是千呼万唤,袁老还是离我们而去了……在如今这个时代,或许很多人很难再想起那个饥荒年代,一日三餐,米香弥漫,这些现代人理所当然的生活,在那个饥荒年代是多少人的向往。看过《1942》的人一定知道河南的饥荒,在逃荒的人流中,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没了。老一辈的人们常常说起袁老,凭一己之力救万人于水火,天降英才,当时他在学校试验

    小资CHIC!ELEGANCE 2021年27期2021-07-30

  • 袁隆平:一位追梦的幸福老人
    朋友圈到处都是对袁老的悼念之情。在长沙,人们自发地守候在医院门口,目送载着袁隆平院士遗体的灵车缓缓离去,含泪悲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袁隆平院士任职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数万名本地及外地赶来的群众排着长队默默地献上鲜花,一时间长沙菊花断货。连日阴雨的长沙更显阴沉,国士仙逝,巨星陨落,天地同悲,日月同泣。此时的我也沉浸在悲痛中,默默回忆起袁老与省委机关刊交往的点点滴滴。在我的记忆中,袁老与《新湘评论》的交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1年6期2021-07-29

  • 邂逅袁隆平院士
    ,凝视着十年前与袁老的合影,不由得哀思如潮,泪流满面。我不是追星族,也不是爱凑热闹的人。无论之前在军区机关期间,还是转业到地方后,因工作的缘故都有一些接触高级领导、著名专家和社会名流的机会,每每人家争相趋前与名人合影时,我往往远远地躲在一边,我怕有攀附之嫌,惹人嫌烦。同时,我也知道,名人最厌烦陌生人追着签名啊,照相啊,且没完没了,确实容易讨嫌。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与袁老拍了一张合影。印象中,这也是我平生仅有的一次与名人合影。十多年前,我在江苏省环保厅政

    环境与生活 2021年5期2021-06-24

  • 要做一粒好种子
    !今天,我们重温袁老的话语。牢记袁老嘱托,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弃它。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機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2020年9月19日全国科普日,袁隆平寄语全国青少年。他说自己没有成功秘诀,只有八个字的成功经验: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杂交水稻的梦想,源于他对饥饿的认知水稻专

    读者·原创版 2021年6期2021-06-24

  • 袁隆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
    议室,落坐不久,袁老便迅疾地走了进来,和蔼地与记者打招呼。一如在电视里见到的那样:清瘦、黝黑,标准的小平头,十足的“农民”样。采访一开始,我们的话题便自然地聚焦到了雷锋精神上,袁老兴致颇高,侃侃而谈,朴实、深刻的话语,总能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与思考。谈及雷锋,袁老说:“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在旧中国

    雷锋 2021年6期2021-06-18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听闻此言,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从而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在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出人意料道:“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

    小读者之友 2021年1期2021-02-04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申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从而赢得人们的掌声。在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则出人意料道:“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嘻嘻,

    北方人 2020年10期2020-12-07

  • 北国林海忆袁老
    悲痛万分,立即给袁老的家里打电话,了解到袁老生前的具体的情况。家人说他8 月28 号住院时,神智清醒,思维正常,他的姑爷拉他去住院时,不慎走错了道路,他还戏言说,怎么今天走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堵车?他住院一个礼拜还能喝点牛奶,后来就无法进食了,便插了食管。后因膀胱出血,造成发烧衰竭,全靠营养维持生命,一直坚持到16 号下午5:30 去世。那是一个让熟悉他的中国摄影人悲哀的时刻。哀伤之余,再细回想,就在袁老逝世的时刻,我恰巧正在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满归林业局考

    海峡影艺 2020年3期2020-11-25

  • 名家 老乡 恩师 楷模
    我依然记得初次与袁老会面时的情景,记得他对我说过的话:“我们是老乡,我是常熟人,你是常州人,我又多了一个拿相机的老乡。你拍的片子,不失江南人的秀气。”当时我很惊讶,没想到他一个名家会看过我拍摄的照片,并对我有所了解。他的话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那么的谦虚和平易近人。分别时双方各自留了一个电话,那时只有办公室电话。转眼间与袁老的第二次会面已是1972 年,袁老师那时在全国摄影展览办公室工作,他叮嘱我回去整理一些在家乡拍的片子给他。回家

    海峡影艺 2020年3期2020-11-25

  • 君之成就何止《东方红》 ——悼念著名摄影家袁毅平
    的忘年之交。我与袁老相识将近六十年。早在1957 年袁毅平的大名就引起我的关注,当时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对摄影似懂非懂许多问题疑惑不解,拜读他的摄影作品和文章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1962 年,袁老当时是中国摄影学会分管杂志的负责人,我就慕名前去投稿求教,开初踏进他的办公室我心情很紧张,思量着他大名鼎鼎能不能接待我? 没有想到袁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于我这无名之辈热情接待,并耐心辅导我的习作。1963 年我在《中国摄影》首次发表的《人像摄影中的手

    海峡影艺 2020年3期2020-11-25

  • “门规”的奥秘
    情。深耕田野,是袁老一直践行的科研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其实,国外很多科学家都曾研究过杂交水稻,而中国之所以能率先突破,就是以袁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农业科学家,像农民一样贴近大地,他们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常年泡在水田潜心研究,才以粮食的高产供养了世界亿万人的生命。成功之花总是青睐那些锲而不舍的追求者,胜利的果实往往属于那些持之以恒埋头苦干的人。眼下,年已九旬的袁老仍奔波于田间地头,就连在北京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8期2020-11-18

  • 袁隆平“门规”的启示
    之。深耕田野,是袁老一直践行的科研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研究过杂交水稻,而中国之所以能率先突破,其中或许有对粮食需求更强烈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相较于某些国家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以袁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农业科学家,像普通农民一样贴近大地,长年累月躬耕于稻田。去年9月,在北京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后,袁老心心念念:“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下田作业,是从事农业应用科学研究的前提,这昭示着一条朴素且颠扑不破的道理:要想搞出点

    杂文选刊 2020年11期2020-11-16

  • 袁毅平:影像记忆70年
    见他的谦逊。其实袁老对中国摄影界熟知,懂得白话更能让大家听得进去,这也是他推进摄影评论与理论的一种策略吧。送文艺下乡展览 1963年 袁毅平 摄作为摄影师的袁毅平,作品《东方红》1961 年入围全国摄影艺术展,并在当年被印成海报、明信片全国发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之后的30余年中,《东方红》参加各种重要展览,获得无数奖项。这幅作品成为社会主义象征主义的摄影代表。2006年,《东方红》在华辰2006秋季拍卖会上成功拍卖,成为首批进入艺术拍卖市场的红色影像之

    大众摄影 2020年11期2020-11-02

  • 小店主与大科学家的忘年交
    激动得连声说:“袁老,很荣幸为您剪发!”袁隆平和蔼地说:“我就是个老百姓,你看着该怎么剪就怎么剪!”第一次大科学家剪发,曹小萍激动之余,还是有些紧张。剪发过程中,她多次征求袁老的意见,袁老说,他要求不高,只要留一点棱角,前额有些弧度就行。到底经验丰富、技艺精湛,曹小萍剪出的发型让袁老十分满意。袁老临走前,向曹小萍致谢说:“丫头,谢谢你,以后我还来!”袁隆平第二次来理发时,曹小萍请求他为自己题写店名,袁老爽快地答应了。经营了两年,因为位置偏远,顾客较少,曹小

    新天地 2020年10期2020-10-26

  • “门规”的奥秘
    情。深耕田野,是袁老一直践行的科研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其实,国外很多科学家都曾研究过杂交水稻,而中国之所以能率先突破,就是以袁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农业科学家,像农民一样贴近大地,他们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常年泡在水田潜心研究,才以粮食的高产供养了世界亿万人的生命。成功之花总是青睐那些锲而不舍的追求者,胜利的果实往往属于那些持之以恒埋头苦干的人。眼下,年已九旬的袁老仍奔波于田间地头,就连在北京

    共产党员·下 2020年9期2020-10-20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申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从而赢得人们的掌声。在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则出人意料道:“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嘻嘻

    北方人 2020年19期2020-09-22

  • 袁隆平原来还是个幽默大师
    ’,您怎么看?”袁老笑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一片笑声和掌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借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说不能“翘尾巴”之理。由于这番妙语既风趣幽默,又极显谦和,受人欢迎自是必然。仿调: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则出人意表:“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嘻嘻,九

    思维与智慧 2020年8期2020-07-03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申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从而赢得人们的掌声。在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则出人意料道:“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嘻嘻,

    杂文选刊 2020年6期2020-06-11

  • 袁隆平原来还是个幽默大师
    家,您怎么看?”袁老笑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聞此,一片笑声和掌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借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说不能“翘尾巴”之理。由于这番妙语既风趣幽默,又极显谦和,受人欢迎自是必然。仿调: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则出人意表:“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嘻嘻,九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4-26

  • 像袁隆平那样,生活简单而梦想高贵
    路边小店却得到了袁老的认可,从2003年起16年来他都在这里理发。这家小店男士理发只收20元,“但袁老每次都塞给我100元,好几次追出去,他都不要。”店主曹小萍说,袁老特别认可她的手艺,也周到地替她着想,因为担心引起围观、妨碍生意,袁老总是趁店里没人时才去。当然,对这樣忠实的老顾客,曹女士也报之以同样的坚守。因为位置比较偏僻,生意不算很好。但不管外界怎么变,为了袁老一句“你走了,我剪头发怎么办”,她的小店这么多年没换地方、不换人手一直开着。在曹小平眼里,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8期2020-03-31

  • 袁隆平的幽默
    家,您怎么看?”袁老不假思索道:“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闻此,台下一片掌声。毫不犹豫地对伟大给予否定后,袁老随即利用谐音过渡到“尾大”,进而再申说不能“翘尾巴”之理。这番风趣妙语,极显谦和,从而赢得人们的掌声。在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上,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被请上舞台时,主持人问:“袁老今年高寿?”他则出人意料道:“39.5公岁。”一片笑声中,他又念起雷洁琼先生的打油诗:“百岁笑嘻嘻,

    做人与处世 2020年2期2020-03-05

  •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
    击力。落座不久,袁老便迅疾地走了进来,和蔼地与记者打招呼。就如在电视里见到的那样:清瘦、黝黑,标准的小平头,十足的“农民”样。“我现在可算‘90后了。搞了一辈子杂交水稻,一辈子也离不开稻田。”已年过90的袁老,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您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将雷锋精神用到了杂交水稻研究中。”听记者这么一说,袁老乐了。“是呀!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雷锋精神。”采访一开始,我们的话题便自然地聚焦到了雷锋精神上,袁老兴致颇高,侃侃而谈,朴实而深刻的话语,总能给人以深

    雷锋 2020年1期2020-01-08

  • 袁隆平的梦想
    纷纷点赞。近日,袁老接受了央视《面对面》的采访。即使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齡,袁老依然坚持上班。他的办公室码放着成堆的资料,而桌上的眼镜和放大镜格外引人注目。他表示:首先用眼镜,眼镜不行就用放大镜。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29期2019-10-18

  • 袁隆平的英文致辞为何看哭万千网友
    粮食短缺的问题。袁老已届耄耋之年,吐字已有些不清脆,但仍心系苍生。无数人看到这段视频,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还在忙碌,重于泰山的一生。” “真的有点泪目,我记得之前看他好年轻,仿佛就在前几年……” “这么大年纪还在奋战,怎么会有如此优秀的人。” 而直到现在,当大家看到这段视频时才明白,原来有些伟大,与年龄无关。我们说他老了,该休息休息了,他却说,89岁又怎样?我还要继续追梦。 89岁的袁隆平,早已功成名就,是什么支撑他躬耕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7期2019-09-10

  • 耳边音犹在 如风暖心怀
    深人静,我沉浸在袁老和我们在一起的往事中,回忆着袁老对我们企业、对我们企业家关怀的点点滴滴,他是我们尊敬的领导,也是我们爱戴的企业家贴心人。40多年前,袁老和谷牧等国家领导人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中国新型建材事业的发展。是他们经过反复深入调研,向小平同志汇报了相关情况,提出发展新型建材的想法,促成了小平同志来紫竹院视察新型房屋,并作出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重要指示。1978年在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北新建材的前身——北京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厂成立起来,开启了我国新型建材事业

    市场观察 2019年5期2019-08-26

  • 斯人已去 遗泽永存
    听先生教诲。回想袁老的一生,是为党和国家、人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不懈奋斗的一生。袁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参加了建设新中国的整个历史过程。自1949年袁老调到东北工业部,投入到为刚刚解放的东北地区恢復工业生产。1950年以后,按照毛主席的要求,我国开始研究第一个五年计划。袁老组织编制了东北工业生产和建设计划,这是新中国最早的经济计划,为后来成功编制“一五”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特别是在苏联援助项目谈判过程中,袁老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莫斯科

    市场观察 2019年5期2019-08-26

  • 俯仰无愧天地间
    志遗体送别仪式。袁老的老下级、老同事,也是我刊理事会理事长宋晓梧同志撰文“俯仰无愧天地间——忆与袁老的三首和诗”表达哀悼,现刊发如下,共缅袁老。1996年我收到一封信,信內是一张复印的“八十叙怀”:“盛世风光满眼新,耄耋之年几度春。少壮常怀济民志,垂暮尤存报国心。征途险阻鼓剩勇,正气张弛系念深。岁月不居廉颇老,宜将清白贻子孙。”复印件最后一行“宋晓梧同志正之”却是袁老亲笔。我作为后辈、下级,收到袁老这封信,感到十分激动,有点受宠若惊。袁老“少壮常怀济民志”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6期2019-07-23

  • 袁宝华我终生难忘的关爱和教导!
    全力以赴!因为,袁老的精神始终在浩然指引着我们前进!2019年的5月,103岁的袁宝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和我们《中外管理》杂志,在成思危同志之后,再一次痛失一位高风亮节、高瞻远瞩、德高望重的领导与挚友。我的难过,是无法抑制的,也是无法描述的。诚如,快刀留”下的伤口,血总是慢慢渗出,却又无法止住。但是当我手捧着袁老百岁寿诞时送给我的手写《百岁谣》诗集,站在袁老家中的灵堂前,向袁老英姿飒爽的遗像深深三鞠躬时,我内心又深知:我们的袁老虽然走得有些匆忙

    中外管理 2019年6期2019-06-19

  • 重温袁老十六字箴言
    》创刊16周年,袁老92岁高龄之际,《中外管理》杂志创始人杨沛霆教授感念袁老对《中外管理》的支持:“创刊以来袁老对《中外管理》爱之有加,几次题词、讲话、写文章给我们指出努力方向,关心我们……年里已召开过的15次恳谈会,除一次主持重要会议,一次因病,袁老是到会次数最多的领导同志……他每次到会都会叮嘱我们:“不断创新,才有活力。”感念于此,杨沛霆教授特写卷首语,对袁老常提到的四句话“向企业界朋友们做一汇报”。如今,正值袁老仙逝之际,我们重温这篇永不过时的文章,

    中外管理 2019年6期2019-06-19

  • 梁半斗
    宇梁半斗是大地主袁老冒家的车把式,赶着袁家的枣红马,奔驰在通往元城的大道上。“驾!”一个响鞭,枣红马疾驰如飞。袁家的小姐袁四巧坐在马车上,被颠得花枝乱颤。路过一片桃林,袁四巧说,梁半斗,停下停下。梁半斗没停车,说这地方土匪出没,可不敢停车。袁四巧是女学生,说话直来直去,说我喝水喝多了,要撒尿,憋不住了。梁半斗脸一红,喝住了枣红马,说小姐,你就在马车边吧,不能走远,咱被土匪盯上可就惨了。袁四巧说,行,你扭过脸去,不许偷看。听着窸窸窣窣的撒尿声,梁半斗不仅仅是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年6期2018-10-31

  • 梁半斗
    宇梁半斗是大地主袁老冒家的车把式,赶着袁家的枣红马,奔驰在通往元城的大道上。“驾!”一个响鞭,枣红马疾驰如飞。袁家的小姐袁四巧坐在马车上,被颠得花枝乱颤。路过一片桃林,袁四巧说,梁半斗,停下停下。梁半斗没停车,说这地方土匪出没,可不敢停车。袁四巧是女学生,说话直来直去,说我喝水喝多了,要撒尿,憋不住了。梁半斗脸一红,喝住了枣红马,说小姐,你就在马车边吧,不能走远,咱被土匪盯上可就惨了。袁四巧说,行,你扭过脸去,不许偷看。听着窸窸窣窣的撒尿声,梁半斗不仅仅是

    短篇小说 2018年6期2018-08-08

  • 梁半斗
    )梁半斗是大地主袁老冒家的车把式,赶着袁家的枣红马,奔驰在通往元城的大道上。“驾!”一个响鞭,枣红马疾驰如飞。袁家的小姐袁四巧坐在马车上,被颠得花枝乱颤。路过一片桃林,袁四巧说,梁半斗,停下停下。梁半斗没停车,说这地方土匪出没,可不敢停车。袁四巧是女学生,说话直来直去,说我喝水喝多了,要撒尿,憋不住了。梁半斗脸一红,喝住了枣红马,说小姐,你就在马车边吧,不能走远,咱被土匪盯上可就惨了。袁四巧说,行,你扭过脸去,不许偷看。听着窸窸窣窣的撒尿声,梁半斗不仅仅是

    金沙江文艺 2017年12期2017-11-14

  • 南京袁树銮:脾气好不计较
    性格好,还离不开袁老的饮食随意、作息规律。生活规律不计较这104年的生活中,不管人生什么阶段,遭遇什么样的变故,老人始终保持很好的心态,不与人争辩,不与人计较。袁老的家人总结道,老人生活非常有规律,这也是长寿的原因,他每天严格遵守固定的作息时间,不早不晚。每天睡12小时袁老早上6时起床,自己慢慢穿衣服,早上7时前吃完早饭,然后就开始看电视,他喜欢看央视新闻频道和戏曲频道,如果有太阳,就到家门口晒晒太阳。上午10时30分吃午饭,上午11时到下午1时午休,午休

    中老年健康 2017年4期2017-06-02

  • 不忘初心 尽心向善
    对方焦急的样子,袁老赶紧抄近路跑回家,拿上几千元送了过去。路上不小心还摔了一跤,本来就有腿疾的他以为再也站不起来了,“最后还是忍着疼痛把钱送到了。”说起老人这乐善好施的“毛病”,照顾他生活起居多年的袁雪娟仍“看不惯”,“什么人来借他都给,今天这个1000元,明天那个500元,很多都不知道有没有还呢!就怕有人故意欺负他。”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谁家有个急事,谁家有个难处,在紧要关头,袁老都会积极帮助,从不吝啬。他总说:“人家向我借钱,肯定是有难处,我不管他有没

    老年教育 2017年5期2017-05-25

  • 星辰万里
    2天的晚自习前,袁老把我叫到办公室去谈心。她问我最近心情为什么不好,她说不必太过刻苦,她回忆说初一军训的时候我还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就像所有班主任都会做的那样,她简简单单地和一个心事重重的孩子谈着心。如释重负地离开办公室以后,我觉得心里好乱。我想起这三年来在西区的时光,袁老陪伴我们成长和学习的一路上,青春那样疯狂美好,那样难分难舍。我就那么疲惫地倚在冰冷的走廊墙壁上,秋末的寒风从背后袭来,心中风起云涌。就像所有困惑的初三学生都会想的那样,我不知道前路在何方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6年11期2016-04-13

  • 日记学概论
    元(上接第五期)袁老受到《大学科技写作》一书中的“课题树”的启发,在分析研究日记这一对象时,可以运用“课题树”的方法进行,这就是“日记课题树”。“树”的概念是从图论中借用来了,做到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良好结合。树的根基处是总的较大的课题,由此向外伸展出若干树枝状的单元,每个单元是一个次一级的课题,由此类推下去,就形成了一张日记树状图,这个日记树状图我们称之为“日记课题树”。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来说:“我们把及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

    青少年日记 2015年6期2015-06-16

  • 19年前的善缘
    照料他的人,既非袁老的亲戚,也不是请来的护工。有人来看望袁老,问他是袁老的什么人?他答,我是袁老的病人。病人为何照顾医生?他叫李敬斋,来自河南的普通农民,19年前曾是袁老的病人。19年前,李敬斋似乎霉运当头,连续遭遇了两场车祸,左右腿先后骨折,由于伤势恶化,又导致股骨头坏死。这种病在当时几乎是绝症,意味着终生残废,患者不仅疼痛难忍,完全丧失劳动力,连走路都要靠拐杖。那年他才38岁,正当壮年,上有年迈多病的双亲,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顶梁柱一旦倒下,这家的天

    意林 2011年11期2011-05-14

  • 知恩图报 农民夫妇照料救命恩人
    授家里,梁桂英趁袁老的夫人不注意,把钱悄悄地夹到书里。几天后,袁教授成功地为李敬斋做了手术,李敬斋很是高兴,觉得这趟广州真是来对了。让夫妻俩更感动的是,手术后第三天,袁教授的夫人拎着营养品、水果来探望他,并把那500元钱还给了李敬斋,笑着说:“老袁从来不收病人红包,你们经济困难,留着钱救急用吧,住院手术的钱他也想办法帮你们减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敬斋出院了。医院虽为他减免了一半费用,出院结算时,却还欠着院方1000多块钱费用。李敬斋这时已经山穷水尽了

    新天地 2009年11期2009-12-08

  • 袁宝华:始终挂念着我们的企业
     扬今年94岁的袁老,不只是经济界、政界、企业界老前辈,也是我们这本杂志的亲人、长辈、导师。他一生从事四十多年经济与企业的领导工作,对企业有着一种炽热的感悟。他给我们的印象从不是居高临下,而总像家里的长辈那样亲切、关爱、贴心地指点我们杂志社的工作方向。每当我们办杂志遇到困难、过不去的槛,总是先想到去拜访袁老,袁老也总是给我们指点迷津。袁老四句铭言,影响深远早在1991年5月袁老在我们创刊号上,就给我们杂志办刊指明了方向。袁老给我们的题词就是:“以我为主,博

    中外管理 2009年8期2009-08-25

  • 袁阔成:我把身体当地种
    崔普权袁老出身于评书世家,其大伯袁杰亭、二伯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是上世纪二三上年代评书界的大家,世称“袁氏三杰”。自小耳濡目染评书艺术的袁阔成8岁随父学艺,18岁正式登台,承袭家风,青出于蓝而又胜于蓝。全国解放以后,他毅然脱下长衫走出书场,开创了说新书的先河。他以漂、俏、帅、脆的艺术风格,先后在电台播出了《林海雪原》、《红岩》、《烈火金刚》等16部新书。北京城南有个陶然亭公园,每天早上,袁老都会手持年票随着晨练的人们一起走进公园,在一片小树林前,袁老开始晨练

    祝您健康 2008年1期200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