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袋

  • 耐磨树脂材料尿袋在门诊护理领域应用评价及展望
    树脂材料在门诊用尿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展望。1 耐磨树脂材料尿袋的稳定性1.1 耐磨树脂材料的结构强度门诊尿袋的应用场景多为居家护理场景,尿袋受到挤压、锐器刺穿及划伤的概率较大,所以,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其抗压和抗剪的特性[5]。在尿液充盈的状态下,尿袋抗压过程可以转化为局部抗拉过程,即尿袋受到单轴大面积挤压时,部分结构受到较强的拉应力。早期耐磨树脂材料的抗拉强度一般在1.0~3.0 MPa,此技术条件下仅可通过增加尿袋厚度获得更大的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2年3期2023-01-03

  • 尿袋裙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感[2];同时,尿袋位置高于膀胱,易使尿液返流发生尿路感染[3];此外,固定不当易折叠、牵拉尿管,增加尿管脱落风险[1,3]、影响会阴护理及日常观察[2]。现有医院采用了自制改良型多功能病员裤[4-6],使尿管固定更加牢固,避免了患者尿管脱出。我科根据临床留置尿管患者常见问题,如尿管牵拉引起尿道疼痛,留置尿管期间患者拒绝下床活动、不外出活动、害怕别人嘲笑及异样对待、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并根据患者需求改良现有病员裤,最终采用裙装,同时进行对比试验。本研究选取2

    医疗装备 2022年23期2022-12-28

  • “人造新膀胱”让患者告别“尿袋
    患者在术后不用带尿袋,用“人造”膀胱正常排尿,备受患者好评。 膀胱癌患者在膀胱全部切除术后还能从尿道正常排尿,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国内外医师和患者追求的理论目标。近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为攻克这一国际难题,组建了膀胱肿瘤亚专业团队,由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领衔,凝聚了最优秀的中青年医师。团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学习世界各国临床指南、观看优秀的手术视频、向知名的优秀专家请教,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掌握了膀胱全切再造新膀胱的理论基础、手术技巧和

    科学导报 2022年22期2022-04-27

  • 老年护理病房紫色尿袋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寿涓摘 要 紫色尿袋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多见,多发生于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护理病房和养老院,由于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以及体内色氨酸的复杂代谢导致该现象的发生。本文报道1例紫色尿袋综合征病例,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预防和治疗进行文献复习,为全科医生今后面对此类病例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紫色尿袋综合征;尿路感染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22-0031-04Purple urine bag

    上海医药 2021年22期2021-12-05

  • “紫色尿液”背后的秘密
    险,这些都是紫色尿袋综合征(PUBS)的危险因素。”医师提示:“PUBS多为良性疾病,治疗上保守为主,需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及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一、什么是紫色尿袋综合征?紫色尿袋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现象,顾名思义PUBS是指留置尿管后尿管或者尿袋出现了色素沉淀,呈紫色(颜色可以从淡紫色到深紫色),常见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多见,病人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其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老年、留置导尿管、慢性便秘、慢性肾病、氮质血症、高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5期2021-06-03

  • 自动化零接触智能尿袋的研制及其在危重症患者留置导尿中的应用
    自动化零接触智能尿袋,用于临床监测危重症患者尿液,在缩短监测尿液的用时及降低留置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1]的发生率方面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自动化零接触智能尿袋的设计与制作自动化零接触智能尿袋是由包括尿液监测、控制系统和数据、视频传输系统2 部分组成。 监测、控制系统的结构由盒体、显示器、悬臂梁秤(测力传感器)、蜂鸣器、报警指示灯、尿袋、排放管、电源、控

    护理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9

  • 老年痴呆合并紫色尿袋综合征2例
    23000)紫色尿袋综合征(PUBS)多为良性疾病,无症状性疾病,于1978年首次报道[1]。临床以尿液颜色改变,导尿管、尿袋变为紫色为特征的罕见疾病[2]。大多学者认为对患者预后无不良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紫色尿袋综合征可导致局部并发症 (如Fournier坏疽),全身并发症(败血症)和死亡,值得临床重视,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本文报道老年痴呆合并PUBS 2例。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69岁,因“肢体活动障碍及失语7月,伴认知障碍6个月”于2017年6月

    浙江实用医学 2020年3期2020-11-27

  • 抗反流尿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完毕后,需要留置尿袋进行导尿,常用的为一次性尿袋,一天更换一次,这会使得引流系统的封闭性被破坏,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大[2]。抗反流尿袋的组成部分有储液袋、抗反流装置、引流软管、排放阀,患者使用其导尿,可每周更换一次,使用时间长于一次性尿袋。本次我院为研究抗反流尿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其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好于一次性尿袋,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象为我院2018年1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31期2020-11-26

  • 一种智能尿袋的设计
    过留置导尿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的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目测或将尿液置于量杯中进行尿量测量,但目测易受环境光线、观察角度、测量时间、尿袋充盈程度等影响,导致测量值存在误差[2-3]。为了能在ICU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快速、精准的尿量监测及尿色观察,笔者设计制作了智能尿袋(专利号:ZL 2018 2 03343 89.7),现将设计制作与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准备厚3 mm的透明亚克力板及一次性尿袋、定时器、报警灯、悬臂梁秤(测力传感器

    护理与康复 2020年9期2020-09-24

  • 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紫色尿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霞【摘要】 紫色尿袋综合征(PUBS)是一种以尿液颜色发生改变,尿袋、尿管变成蓝色、紫色或蓝紫色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 PUBS 与色氨酸的复杂代谢及尿路感染有关,大多无需治疗,预后较好。本文通过精心治疗、护理一例82岁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合并PUBS患者,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积累了临床护理经验。【关键词】 紫色尿袋综合征; 2型糖尿病; 泌尿系感染; 护理紫色尿袋综合征(purple urine bag syndrome, PUBS)是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2期2020-09-10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护理中对减少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指导的内容包含尿袋固定、尿液倾倒、尿袋更换、会阴护理、带管活动、饮水计划、膀胱功能锻炼等[2]。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针对性护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5名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担任组员,成立一个完善的护理小组。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首先,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即对所有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尿管留置的护理方法,并每月组织患者或其监护者接受健康教育,发放尿管留置护理的宣传手册,提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2020-06-19

  • 密闭集尿措施在短期留置导尿中的效果及观察
    ]。当前,国内对尿袋更换的频率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指南建议。有研究[4]指出,更换尿袋时会增加微生物经医护人员的手或物品从尿路分离处进入尿路的风险,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多个指南及综述[5-7]均提及采取密闭集尿措施不更换尿袋对预防尿路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将这一理念应用到腹部肿瘤外科术后行短期留置导尿的患者,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腹部肿瘤外科术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2期2020-04-26

  • 新型输尿管支架管连接器的设计与应用
    支架管分别与两个尿袋相连接。现阶段,国内市场没有输尿管支架管与尿袋相连接的配套产品。目前,我院是将康维洁牌一次性使用引流袋内配置的接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输尿管支架管、尿袋相连接。由于接头的左、右两端、输尿管支架管末端、尿袋接头之间的口径不匹配,使三者之间不能紧密连接,导致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管路松动、滑脱、污染、漏尿等现象,增加患者费用支出,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根据膀胱全切双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患者的输尿管支架管的护理现状和多年临床工作实践,现改变传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2020-02-27

  • 一种具有自动精准计量功能的集尿器的设计与使用方法
    h产生的尿液放入尿袋,放尿过程中,护士需要弯腰等待,且放尿过程不易控制,弯腰频繁,严重损害护士的腰部健康[1]。因此,有必要设计开发出一种方便快捷的智能集尿器,以减少护士工作量,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本研究主要介绍一种具有自动精准计量功能的集尿器(专利号:201910265351.8)。1 材料与制作本款集尿器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内部的测量系统(见图1、2、3)。箱体的一侧通过开设滑槽安装有滑盖,滑盖的上端、下端均开设有穿槽,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固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9年10期2019-12-23

  • 两种尿袋在行动不便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
    采用的是新型女性尿袋,如图1所示:图1 新型女性尿袋示意图附图说明:11——杯体,漏斗状,斜面的椭圆形广口、直面圆圆形细口,共两个开口端。12——杯口,为集尿杯,与袋口是以螺纹相连接的。21——袋口,中空圆柱形的,而且配有相应的圆柱螺纹。2——尿袋。22——尿液储存容器,这一容器是圆形的开口容器,与11、12一体化连接起,与21圆形开口端连接。使用方法:当患者有尿意时,医护人员首先将集尿杯的杯口旋在尿袋的袋口上,使集尿杯与尿袋密封连接,然后手握杯口与袋口的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8期2019-07-01

  • 抗反流尿袋与一次性尿袋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对比
    究对象,就抗反流尿袋与一次性尿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泌尿外科在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留置尿管患者纳入本次实验,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6—82岁,平均(50.1±3.6)岁;肾损伤2例,尿道损伤5例,肾、输尿管结石术后20例,前列腺肥大8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27—85岁,平均(50.9±3.9)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0期2019-04-17

  • 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
    透性和完整性,对尿袋以及尿管及时进行更换。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开展护理干预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以及第四周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开展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第一周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1.00 %(21/100),第两二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6.00 %(26/100),第三周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32.0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0期2019-02-09

  • 肺炎克雷伯菌相关紫色尿袋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100730紫色尿袋综合征是指在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中出现尿袋呈紫色的现象,自1978年被首次报道以来[1],国外已有较多报道。已知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摩根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无乳链球菌等在内的多种细菌均可与紫色尿袋综合征相关[2]。然而,国内对该综合征的报道不多,目前仅发现3例[3- 5],且均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相关。北京协和医院于2017年4月10日至20日治疗了1例肺炎克雷伯菌相关紫色尿袋综合征。由于尿袋颜色变紫是一种容易引起患者家属关切和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06

  • 膀胱癌患者术后的“尿之惑”
    ,就是大家常说的尿袋。该手术安全有效,80%的膀胱全切患者都会用这种方式解决排尿问题。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 直接将输尿管的下端接到下腹部的皮肤上,让尿液从肾脏出来后,流经输尿管,直接流到尿袋里面。该手术相比回肠通道手术更简单,更安全,并发症也较少,但输尿管狭窄的机会相对较多,并且需要残留的输尿管要足够长,所以,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采用。原位新膀胱手术 取一段肠道做成一个人工的膀胱,放在体内储存尿液,尿液经输尿管流到这段肠道里,再由尿道排出。由于这种方法可以不用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8年2期2018-02-28

  • 面对现实是成功的开始
    妈妈需要长期带着尿袋生活。自从出院之后我发现妈妈的性格就跟以前不一样了,她生病前是个特别活泼开朗的老太太,还经常参与组织社区活动什么的。可是手术之后她再也没有出去跟以前的伙伴们一起活动了,天天闷在家里,连出去散步都不愿意,也不愿意朋友来家里看她,脾气也越来越古怪。我问她原因,她说带着尿袋不好意思见人,怕被人当“怪物”看,也怕别人嫌她有味道。我很担心她现在的状况,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她吗?湖南 刘女士刘女士您好!从您信中描述的情况来看,膀胱切除手术对于您母

    中老年保健 2018年6期2018-01-28

  • 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1例的护理
    骨伤科三病区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1例的护理唐琴 钟玲 石颖霞402560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骨伤科三病区紫色尿袋综合征首先报告于1978年,是一组由尿路感染导致的尿色变为紫色的综合征。2006年Kom iyama进一步发现,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色氨酸经尿中细菌分解而成。该综合征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于个案报告。本文对1例压疮发生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分享如下。紫色尿袋综合征;尿路感染;护理病历资料患者,女,75岁,因“发现双侧臀部、腰部压疮1个月”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3期2017-12-12

  • 自制一次性辅助外导尿装置在脑卒中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组患者皮肤改变、尿袋脱落、漏尿、尿路感染、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皮肤改变、尿袋脱落、漏尿及尿路感染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P脑卒中;尿失禁;男性外导尿装置;一次性辅助外导尿装置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1],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40%~60%的卒中住院患者存在尿失禁,25%的卒中存活者在出院时存在尿失禁,约15%的患者在卒中发病1年后仍存在尿失禁[2]。也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3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5期2017-10-18

  • 小小尿管学问大
    子一角,看见一只尿袋躺在床上,婶婶忙说,你看那个尿管弯曲啦,我急忙撸直尿管,并把尿袋挂在床沿,空的尿袋一下子注满了尿液,在快要到800毫升时,我急忙问婶婶要了根橡皮筋把尿管反折,并告知婶婶:膀胱过度充盈患者,首次放尿量应小于1000毫升,以免骤然减压引起出血或晕厥。婶婶听了大半天还是懵的,我无奈一笑,只好用大白话说“叔叔尿胀了很久了,第一次不能把尿放得太多,否则叔叔尿里会有血,甚至会晕倒的……”居家留置尿管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无论是家属还是保姆,首次接触留置尿

    祝您健康 2017年10期2017-10-12

  • 老年痴呆合并紫色尿袋综合征1例
    老年痴呆合并紫色尿袋综合征1例王柳清,蒋孝宗,肖月兰,张守成(高淳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1300)痴呆;糖尿病;紫色尿袋综合征;奇异变形杆菌紫色尿袋综合征在临床中较为罕见,是指集尿袋中患者尿液变为紫色或蓝紫色,而非常见的黄色。该现象主要见于长期留置导尿的慢性病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1]。尿液之所以呈现紫色通常被认为是细菌代谢产生氧靛基质如靛蓝和靛玉红所致[2]。国内目前罕有关于紫色尿袋综合征的报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接诊1例老年痴呆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8期2017-09-19

  • 男性方便接尿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引流管末端连接尿袋或者小桶。见图1。注:1.盖子;2.手柄;3.壶身;4.出尿口;5.塞子;6.刻度;7.阀片;8.挡片圈;9.壶颈;10.接尿口;11.接头;12.软管;13.尿袋或小桶图1 男性方便接尿器的平面示意图2 应用对于尿失禁的男性病人,可以将接尿壶置于病人两腿之间,将阴茎置于接尿壶内,为了防止病人自行取出接尿壶,可用松紧带将接尿壶固定在病人的大腿或腹部。病人排出的尿液通过接尿壶自动流入尿袋或小桶中。对于生活中度依赖,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频、尿急

    实用老年医学 2017年8期2017-08-23

  • 新型仿生学尿袋引流法在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马会旭新型仿生学尿袋引流法在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陈小华,丁永清,王海若,李明晋,唐小莉,梁 婷,杨 璨,曾凤玲,马会旭[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学尿袋引流法在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潮式引流方法;试验组30例采用新型仿生学尿袋引流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留置导尿后3 d、5 d、7 d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结果]试验组病人尿常规白细胞

    护理研究 2017年8期2017-03-15

  • 简易尿袋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
    丽丽 李娜娜简易尿袋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张先云 胡丽丽 李娜娜尿袋固定器urine bag fixators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尿管多,下床活动时用手拎着尿袋,既不方便,也不美观,针对这一情况,我科制作一种简易尿袋固定器,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主要材料:松紧带一根,暗扣一枚,文件夹一个。制作方法:将暗扣钉在松紧带的两端,制作成一根腰带,然后将文件夹系于松紧带上。2 使用方法将松紧带固定于腰部或腿部,然后将引流袋的延长管打折,用文件夹夹住延长

    临床护理杂志 2017年4期2017-03-06

  • 尿袋帽在膀胱功能训练中的妙用
    任丽芸尿袋帽在膀胱功能训练中的妙用任丽芸膀胱功能训练按常规行膀胱功能训练一般采用盆底肌肉训练、耻骨、尾骨肌、提肛肌训练进行膀胱功能恢复训练,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期需要间断夹闭尿管2-3小时,训练患者膀胱功能,通过临床实践,将尿袋帽运用于膀胱训练中,运用于81例患者,效果良好。方法:将病人尿管反折,把废弃的尿袋帽套上反折尿管,每隔2-3小时根据病人情况开放一次[1]。优点:效果明显,利用了废弃尿袋帽,节省资源,达到膀胱训练的作用。(作者单位:

    保健文汇 2017年12期2017-01-31

  • 基层ICU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一例临床分析
    挺基层ICU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一例临床分析陈卫挺紫色尿袋综合征于1978年首次出现在医学文献里,是一种在留置导尿管一段时间后出现紫色尿液的现象[1-,2]。该综合征在临床上较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仅见于个案报道,在ICU发生的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尚属首例。本科于2016年收治1例紫色尿袋综合征的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紫色尿袋综合症相关机制及治疗体会作如下报道。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7岁,因“突发呼吸急促1h”于2015年9月13号入住本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9期2017-01-11

  • 一种新型尿液引流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置导尿管连接普通尿袋或者精密尿袋收集尿液的方法观察各项指标已在临床广泛应用[3]。目前使用的尿液收集装置存在以下弊端:普通尿袋测量尿量过程复杂、计量不准确;测量腹内压时需反复穿刺易造成漏尿且增加感染的风险;精密尿袋价格昂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尿液引流装置,经临床患者试用,效果理想。1 材料与制作材料:一次性注射器1个(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型号注射器)、一次性尿袋1个、三通接头1个、无菌排气管1条。制作方法:①将一次性注射器的活塞轴抽出弃

    中国临床护理 2016年1期2016-02-16

  • 五项措施强化红提葡萄病虫害管理
    副梢摘心、检查“尿袋”、预防日灼、防病保叶等。1.水肥管理:①追肥以磷、钾肥为主。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600-800倍或胺鲜酯1000-1500倍,连喷 2-3次。③每次降雨后及时进行中耕,切断土壤毛细管。④高温季节可地面覆草,以利于根系生长。2.副梢摘心:为了预防日灼,副梢的第一次摘心应在6月上旬至 7月上旬为好,只轻摘嫩尖,大多数副梢5-7叶后自然封顶,预示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此时把树势控制好,到8月以后副梢就可自然封顶,不用摘心即可。3.检

    中国农资 2016年26期2016-02-16

  • 尿袋或引流袋自动提醒称质量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尿袋或引流袋自动提醒称质量装置的设计及应用吴明琴1,曹峰1,钱瑞莲2(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护理部)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寻求更简便、省力的方法,对护理用具、工作流程等进行改造、创新和完善,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1]。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经常要护理患者留置的各种管道[2]。导尿管连接的尿袋大多是直接挂在患者的床旁[3],容易被刮碰,且易让人产生不洁感;观察尿量时,因为尿袋为软性材质,其显

    军事护理 2015年15期2016-01-15

  • “微型鱼”可运载药物进入人体
    限公司合作研制。尿袋隐藏裤方便导尿病人许多导尿患者常要挂着尿袋,而尿袋外挂不仅不美观,也容易拉扯到尿管。为解决患者外挂尿袋的不便,台北科技大学设计出U-pants尿袋隐藏裤。实用的设计获得美国杰出工业设计铜奖和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该裤外观看似普通长裤,侧边则是拉链设计,方便护理人员和患者安置或更换尿袋。通用流感疫苗研制现曙光流感不仅常年在人际间扩散,而且时而造成大范围流行。有鉴于此,研发出可克服流感病毒高度变异性、通杀多种流感病毒的通用疫苗,成为研究者的目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4期2015-09-29

  • 仿生引流尿袋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中的应用
    管的病人使用仿生尿袋进行尿液引流,收到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子宫全切术后长期留置导尿病人72例,按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年龄33岁~68岁,观察组36例,年龄34~63岁。两组病人术前均采用16F双腔导尿管,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留置尿管3d~7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方法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使用普通尿袋,每日更

    护理研究 2015年26期2015-05-14

  • 高龄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一例的护理
    092)高龄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一例的护理戴垚,蒋雪妹,王小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老年医学科,上海 200092)紫色尿袋综合征首先报道于1978年,是一组由于尿路感染导致的尿色变为紫色的综合征[1]。2006年Komiyama[2]进一步发现,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色氨酸经尿中细菌分解而形成。该综合征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于个案报道。我科于2014年收治1例紫色尿袋综合征的高龄女性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

    军事护理 2015年24期2015-04-15

  • 新型仿生学尿袋在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
    著·新型仿生学尿袋在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丁永清,甘 强△(重庆市中山医院骨科中心 400019)目的 探讨新型仿生学尿袋在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而减少因导尿引起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64例留置尿管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新型仿生学尿袋,对照组采用抗反流尿袋,分别比较导尿至拔出尿管自行排尿时间、2次以上溢尿发生率、经诱导排尿后需要2次导尿比例、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导尿至拔出尿管自行排尿时间分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1期2015-03-15

  • 留置导尿中两种引流袋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90例和普通集尿袋组(B组)90例,A组每周更换一次,B组每天更换一次,对两组一周以上及一周以内的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留置导尿; 抗返流引流袋; 普通集尿袋; 尿路感染; 护理Indwelling catheter; Antireflux drainage bag; Ordinary collection bags; Urinary tract留置导尿后并发尿路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院内感染,其中尿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4期2015-02-20

  • 两种尿袋在尿管不同留置时间病人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有关,定期更换集尿袋是减少感染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2]。目前,临床使用的集尿袋有普通尿袋和抗反流尿袋,但两种尿袋的更换和使用期限尚无明确统一的规定;且关于尿管不同留置时间如何正确选用尿袋,也无相关文献报道。为了有效避免或减少临床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治疗安全性、降低病人费用及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本研究对106例住院病人在尿管不同留置时间内两种尿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得出结论,以期能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体如下。1 调查资料本调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8期2014-10-30

  • 改良女性新生儿尿标本收集方法的效果观察
    集器(简称一次性尿袋)用于男性新生儿尿标本收集效果较好,但用于女性新生儿效果并不理想[3],由于女性新生儿会阴解剖特点,易使尿袋移位或脱落,从而导致标本采集失败[4]。同时反复粘贴尿袋易造成会阴部皮肤发红、破损,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严重时可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5]。为此,本院新生儿监护室采用改良一次性尿袋收集女性新生儿尿标本,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收住本院新生儿监护室的女性新生儿1

    护理与康复 2014年8期2014-10-10

  • 抗返流尿袋预防脑梗死患者尿路感染效果观察
    3000)抗返流尿袋预防脑梗死患者尿路感染效果观察王志英,肖燕,周飞,胡蓉,易婷,陈冬青(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内二区,湖南郴州423000)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抗返流尿袋预防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神经内科120例留置导尿的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尿袋每天更换1次尿袋,实验组采用抗返流尿袋5 d更换1次,所有患者留置导尿后的第3天、第7天和第15天留取尿液常规标本和尿培养标本分别送生

    海南医学 2014年20期2014-05-02

  • 3种消毒液用于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的效果分析
    洗液),且每次从尿袋排出尿液后,均会用0.5%碘伏对尿袋放尿口进行消毒,因此将0.5%碘伏换成消灵进行试验,验证这3种方法在尿管留置中尿路感染的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105例,随机均分为A,B,C 3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疾病、留置尿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均从导尿开始,保守估计尿管留置时间在9 d以上。1.2 方法3组均采用密闭引流系统,每3天更换引流袋,每周更换尿管1次

    中国药业 2014年11期2014-04-27

  • 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闭性。2 尿管与尿袋的护理2.1 尿管的固定及尿袋的位置尿管滑脱会增加患者泌尿系感染概率,同时重复插管会加重患者痛苦,所以尿管的固定至关重要,使用质量好的胶带妥善固定导尿管,女性患者尿道短,尿管易滑脱,要妥善固定,一般固定放于大腿内侧上方;男性患者宜固定于下腹股沟之上方,注意有粘面的胶带不能直接贴在龟头上,以免损伤龟头表皮,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流管要留出足够长度,防止因翻身牵拉,使尿管脱出。留置尿管期间,要注意观察导尿管是否有松动或拉扯的情形。集尿袋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期2014-01-24

  • 两种方法对精神科不合作男病人接尿的效果比较
    方法采用避孕套式尿袋进行接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为了更好地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尿床现象,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我院采用改进型保鲜袋对精神病男患者进行接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8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40岁,平均年龄(29.51±3.27)岁;所有患者均因精神失常入院,其中,精神分裂症3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7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6例。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6期2013-12-21

  • 改良病员裤在临床的应用
    持衣物穿着平整,尿袋从裤裆前口放出,挂于床边,更换集尿袋时把尿管远端从裤子前裆口拿出来,无菌操作更换尿袋,不用脱裤子,作会阴及尿道口护理时,退下裤子于膝盖上方,操作完后再穿上裤子。病人起床活动时,男病人放净集尿袋里的尿液,把尿管及尿袋从裆口挂出,系于大腿外侧带子固定好,放入口袋内,防止因下蹲或体位改变尿袋滑出口袋外引起牵拉,能保证引流畅通,排放引流液方便。如果有其他腰腹部引流管可固定于同侧裤腿外侧,尿管固定于对侧裤腿外侧。女病人下床时可以将尿管及尿袋从裤腿

    护理研究 2012年30期2012-08-15

  • 抗反流尿袋与一次性尿袋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对比
    ,留置尿管后更换尿袋的时间在临床上也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观点认为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但是近年来许多专家的意见认为,每周更换1次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2]。我科于2011年3~11月对60例保留导尿患者分别使用抗反流尿袋与一次性尿袋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留置导尿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5~87岁,平均49岁。其中前列腺肥大28例,肾、输尿管结石术后22例,尿道损伤6例,肾损伤4例。将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5期2012-01-29

  • 朱零的诗
    拎着饭盒腰上挂着尿袋 出院门悄悄买回一瓶啤酒李四的日子温馨 柔软妻儿日夜陪在身边连翻个身 都有至少两个人帮忙尿袋挂在床边 尿袋附近是各种水果王五忧郁他每天都在反复修改遗嘱他的尿袋 挂了也白挂尿袋里没有尿 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至于赵六 可以忽略不计他从不说话蜷缩在最里面的一张病床上即使痛也不哼一声 护士说赵六没有亲人没有钱没有药没有针水没有上级没有同事只有病 过不了几天连病也会离他而去江堤边的靖江桃花三月,去靖江去靖江的江堤,三月靖江和万物一起复苏江烟浩淼,长

    诗选刊 2011年5期2011-11-20

  • 磁力粘钩的制作及应用
    床均无挂引流袋和尿袋的挂钩,这给膀胱、前列腺等手术后需要挂引流袋和尿袋的病人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磁钢对钢制物品的强力吸附作用,将普通一次性使用的双面胶粘钩改制成磁力粘钩,经临床应用,得到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认可。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首先,将普通粘钩上的双面胶用手术刀片剔除干净,然后用AB双组分胶粘剂粘上一块15mm×15mm、厚3mm的汝铁硼磁钢,常温放置24h,待胶充分干透以后即可使用(图1)。2 使用方法将其吸附在钢制病床的侧面,可承受

    护士进修杂志 2011年17期2011-08-27

  • 巧用一次性使用子母式集尿袋固定夹
    次性使用子母式集尿袋的固定夹,可有效防止包布折叠污染无菌区域。方法:一次性使用子母式集尿袋的连接管部分有一个由橡胶圈拴着的固定夹,夹在床单的适当位置,可固定尿袋及连接管部分,避免留置尿管期间病人因过度活动的牵拉而引起尿管或尿袋脱落。选择未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固定夹,清洗后4个装或 6个装打包,用环氧乙烷消毒备用。进行无菌操作时,用无菌固定夹直接将无菌包布层与病人衣物或被服层从上往下双层夹住,保证无菌操作时包布不再折叠,可有效避免无菌区域的污染。

    护理研究 2011年17期2011-08-15

  • 浅谈预防留置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措施
    洁无菌。4.4 尿袋的更换尿袋与泌尿系感染有关,因为尿袋内储存的尿液的时间过长,易于细菌生长繁殖,尿袋受细菌污染的程度高于尿管,细菌的感染途径很可能是通过尿袋的开关处进入尿袋,再经引流管逆行到导尿管。Nurs Times认为,尿袋不要经常倒空尿液,也不要勤换,一般5~7天换一次。尿袋固定要始终低于膀胱水平,以免引起逆行感染。4.5 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更不能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避免产生耐药菌株而引起感染。目前主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喝水,24h饮水量大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7期2011-08-15

  • 减少老年女性病人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发生漏尿的护理体会
    、膀胱冲洗及更换尿袋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保持无菌密闭尿液引流系统。对照组按常规经尿管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 ml,每天进行1次膀胱冲洗并更换尿袋,每2~3周更换1次尿管;实验组尿管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5~18 ml,每周进行2次膀胱冲洗并更换尿袋,每5周更换1次尿管。1.3 评价指标 由笔者对研究对象漏尿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两组病人均每日统计1次,观察时间为8:00~12:00。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1.0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7期2011-04-09

  • 保鲜袋集尿法在男性截瘫患者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
    管或用阴茎套外接尿袋的方法,其中对截瘫较久的患者最常用的是阴茎套外接尿袋的方法。但前者易造成尿路感染及膀胱充盈功能下降等[1],后者可引起阴茎糜烂,且不易固定,需不时更换,引流欠通畅,易发生尿液污染被褥衣物现象[2]。另外还有用便壶及容器集尿、自制各种假性尿器等方法,但容易在倾倒及卧床时发生漏尿,效果均不理想。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用保鲜袋集尿法替代常用的阴茎套外接尿袋的方法优势明显,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1 使用方法1.1 材料 选用30 cm×40 cm

    海南医学 2011年23期2011-04-09

  • 气囊导尿管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巧用
    尿管1根,一次性尿袋1个。2 方法用无菌操作方法,将气囊导尿管插入出血不止的戳孔中,气囊腔内注入30 mL生理盐水,充起气囊,向外拖拽使其卡在戳孔口。末端接一次性尿袋,并在尿袋中灌入500 mL~800 mL生理盐水,悬吊,形成一个作用力,使其与腹壁本身的张力形成对抗的力,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直至出血停止。3 体会该方法不需要使用药物,通过压迫的方式起到止血的效果,无药物副反应,速度快,效果好,特别适用于腔镜手术中的戳孔渗血。

    护理研究 2010年19期2010-08-15

  • 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尿袋更换时间和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科尿失禁患者更换尿袋时间与尿路感染是否存在相关程度进行了研究,旨在指导临床医疗工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9月~2008年9月入住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出现尿失禁的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各种泌尿系统检查,检查结果均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 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52.5±11.3)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4.2±10.8)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4期2010-06-07

  • 全膀胱切除不可怕
    但今后要每天守着尿袋,时时提防尿液漏出,更是无法洗澡擦身,不能出门走亲访友,身上散发的“尿骚臭”一定会让人退避三舍。老李所需接受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一些多发、反复发作以及转移危险性大的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需切除患者的全部膀胱,还包括男性的前列腺、精囊。由于膀胱是人体中的储尿排尿器官,因此膀胱被切除之后,必须要在手术中重新建立引流尿液到体外的途径。多种尿液引流途径目前临床采用的全膀胱切除后尿液引流途径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外引流及内引流两类。外引流外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7期2009-09-02

  • 我战胜了癌魔
    的局部卫生和腰侧尿袋的卫生。膀胱全切手术后,绝大部分病人是霏回肠收集尿液,靠腰侧尿袋接尿。我坚持早晚清洗回肠和尿袋。清洗回肠时用开水和专用手帕、专用脸盆。回肠因摩擦过多,有时也会破,甚至出血。在这种时候,不要慌张,家里备好一些红霉素软膏之类的药,洗净后涂上药,一、二天就会好的。有刚回肠附近的皮肤被尿“咬”破,甚至感染,也只要涂些软膏就行。厉害时,可再打几支抗菌素。尿袋,最好配有三套以上,一洗一换,再一套备用。尿袋薄膜容易烂,要多准备一些,随时换上。换尿袋

    祝您健康 1987年5期198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