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三生教育”的内在联系

2009-04-08 10:05杨翠英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品德儿童

杨翠英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三生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很多共同特点和相通之处,正确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标与“三生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强生存本领,确立正确生存意识,掌握生存规律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1~2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标与“三生教育”目标都是帮助、指导儿童珍视生命、学习做人、学会参与社会、学习生存技能,以获得更好的生活的教育,二者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所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育能促进“三生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三生教育”在内容上有相通性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内容与“三生教育”内容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我上学了”中的《新朋友新伙伴》、二年级上册《我棒你也棒》,《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主题中的《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我们共欢乐”主题中的《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度想一想》、《分享的快乐》;三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主题“生活不能没有他们”中的《我们的生活需要谁》、《阿姨叔叔辛苦了》、《说声“谢谢”》;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你我同行”中的《男生和女生》、《朋友之间》、《学会和谐相处》等,这些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都是教育学生如何与家人、同伴、社会中的人和睦相处,与“三生教育”中“学会生活”内容是相通的。

再如,人教育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和钟姐姐交朋友》、《我会好好吃》、《看我多精神》、《我会自己整理》;二年级上册中的《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三年级上册中的《我爱我的家》、《我们的学校》、《我生活的社区》;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寻路和行路”中的《学看平面图》、《出行的学问》;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中的《家庭小帐本》、《钱该怎样花》、《购物场所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等,都是从小的细节、不同的层面教会学生如何生存,以获得更好的生活,与“三生教育”中“学会生存”是相通的。

一年级上册一单元主题“我上学了”中的《平安回家》;一年级下册中的《我换牙了》、《小苗快快长》、《小心,别伤着》、《夏天,我们注意什么》;三年级下册中的《马路不是游戏场》;二年级下册中的《我和动物交朋友》;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珍爱生命”中的《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安全地生活”中的《今天,你安全吗》、《公共场所拒绝危险》、《当危险发生的时候》等,都是教育学生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内容,与“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有相通之处。从内容和活动上可以进一步看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能有效落实“三生教育”。

三、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整合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可以有效促进“三生教育”的实施

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除了学科课程教育以外,还有学生主体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家庭行为教育、社会环境教育等方面。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整合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将这些资源与“三生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三生教育”的实施。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以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活动都需要师生走出学校、走进家庭、深入社会,得到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这些活动形式与“三生教育”形成合力,可以更有实效地促进“三生教育”的实施。

作者单位

玉溪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品德儿童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