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议论文的思维训练

2009-11-03 06:02钟敏玲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常怀敬畏论点

钟敏玲

目前,学生应对高考作文出现僵化的思维模式:平庸作文多;相同的题材屡见不鲜;结构雷同呆板;语言苍白无力。大多数文章似曾相识,令阅卷者“审美疲劳”,严重影响得分。能否写出高分作文,最关键的问题是“思维”。

严谨的思维,能紧扣题意选材立意;活跃的思维,能写出既有价值又有个性的文章;形象的思维,能写出生动感人的记叙文;理性的思维,能条分缕析地展开议论;创新的思维,能放胆自信地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思维”的训练,才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良方,是让学生获得高分与素质同步提高的双赢良方。以下是我以议论文为例进行思维训练的初探:

一、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文章:有的文思混乱,条理不清,有文而无章;有的思维阻塞,思路狭窄;有的列出提纲到写文时却用不上……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开拓思路;不会有条理地去展开思维活动,长此以往,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畏惧感。所以,首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通过掌握文体的基本结构方式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在议论文的学习中,除了使学生明确掌握一篇议论文有主要论点、论据及论证等有关知识外,还应重点掌握其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提出论点)、分析问题(用论据证明论点——论证过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我介绍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是“总——分一总”,但重点谈的是中间主体部分的“分”,即分论。动笔前我要求学生应该围绕中心论点精心提炼和拟写分论点,并将其放在每一层的段首,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

分而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

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

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能显示考生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写起议论文来思路清晰明朗,思维条理性比以前明显提高了。

二、想象能力的训练

对议论文而言,说理完全可以不硬着头皮板着面孔。写文章不能只有逻辑思维,不能只有抽象的概念,我们不能总是人为地把逻辑和文学、思想和形象对立起来。大量事实表明。鲜活的形象有着比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并且可为读者提供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用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对生活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作文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中的想像能力至关重要。

(一)运用具象化训练,培养想象能力

所谓具象化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将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努力绎化为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言语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如以《青春的门槛》为例,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如此的句子:“当你跨过青春的门槛,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我在点评分析时指出“无所畏惧”是怎样的,要求学生运用意象来具体化。学生展开联想。很快就改写为:“当你跨过青春的门槛。你就会有一种秋霜枫独红、冬雪梅独傲的美丽,一种真金百炼色不同的美丽。”诸如此类进行具象化训练,即使原习作只是一段概念化的短文,也能通过“具象”手段而“化”之为一篇形象生动的好文章。这中间,学生想象能力的增强,表达兴趣的提高,实在是不言而喻的。

(二)运用“比喻+描述或阐述”的句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议论文的说理。可以简单地直接说理,也可以借物说理,还可以借事说理,即使是直接说理,也可以事实说理、比喻说理等,构思不同,文章效果自然不同。我以比喻说理为例。训练学生的形象说理能力。

在作文训练前。我先展示了典型例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我要求学生在说理时,对议论主体采用“…”有了……,好比……,是……”的句式,把比喻和描述或阐述的修辞和表达方式灵活运用。既能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思维训练,又能为文章的语言增加亮点。

不少学生受到启发,纷纷在作文中运用这种句式。如有学生写道:“青春有了挫折,好比浩渺元垠的晴空突现一片阴霾,是纯净的生命上一点成长的印记。”“心中有了目标。好比漆黑漫长的夜晚出现一盏明灯,是照亮长路的航标。”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议论文训练中逐渐呈现出异彩。

三、思维创造性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熟练程度和广度而言,具有流畅性;就其灵活程度和跨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优化程度而言,具有独特性。

(一)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好思维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立意不同。是个性的体现。能够力避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倾向;取材角度新,实际上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可采取由易到难的办法,先提供一些触发学生思绪的材料,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

(二)通过“寻找联系”“举一反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

在写作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的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创造性思维。

以《常怀敬畏之心》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因果关系、所属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角度去联想,进行思维辐射。让学生在思考中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避免大同小异的写作现象。这样,学生写作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列出以下观点:

1因果思维

常怀敬畏之心,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才能在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才能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2所属思维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敬畏诺言;敬畏历史;敬畏文化。

3递进思维

常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明白永恒——常怀对人生的敬畏之心才会懂得珍惜——常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赢得尊敬。(程度递进)

何为常怀敬畏之心——凡事怀有敬畏心,则生命因为有诚而厚重——对人事要尊重、认真、负责。(逻辑递进)

4并列思维

常怀敬畏之心,就要始终敬畏自然;还要始终尊重生命;还应该对文化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5对比思维有些人常怀敬畏之心,关键时刻没有犯错,如亨氏米粉等;有些人丢失了敬畏之心,酿成大错,如假药假酒、毒牛奶等。

通过如此的思维训练,学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考的灵活性、变通性,从无从下笔,不知写什么。到有话可说,甚至能从不同角度阐述,以避免人云亦云。

(三)通过“换元运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次序,那么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

如设计《否定自我》这一文题,让学生运用“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求真,去论证。前人常强调的是要积极肯定自我,那么如何阐述否定自我呢?以此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

从高考备考角度而言,作文思维训练远不止这些。开展思维训练,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需要我们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其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会反作用于他们的作文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更为活跃,从而形成由“爱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常怀敬畏论点
蒋鹏举:常怀报国志 建功在中吴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常怀感恩之心 肩担代表责任
常怀“愧对”之意——怀的是无为而愧的操守良心
敬畏先烈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敬畏 果决 笃信
常怀关爱心 山里帮穷娃:记阳城县董封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建国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