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刺补泻操作的关键*

2010-03-20 14:03崔明慧孙燕丽徐放明陈爽白
天津中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刺法补法泻法

崔明慧,孙燕丽,江 山,徐放明,陈爽白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2.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 215500;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浅谈针刺补泻操作的关键*

崔明慧1,孙燕丽1,江 山2,徐放明3,陈爽白1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2.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 215500;3.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通过对各种针刺补泻手法的分析,结合实验验证,在得气的基础上,针刺补泻操作的关键可能是其作用于躯体的趋势,即向(体)内趋势为主的操作手法为补,向(体)外趋势为主的操作手法为泻。

针刺;补泻;操作;关键

针刺补泻是毫针刺法的常用方法,也是针刺治疗的关键。目前关于针刺补泻操作的说法较多,但操作的关键尚需探讨。通过对各种针刺手法的分析,结合经验试探针刺补泻操作的关键。

1 古代针刺补泻手法分析

古代医家有很多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论述。《难经·七十八难》说:“得气,因推而内之,是为补;动而伸之,是为泻。”指出补泻手法的操作要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即补法以由浅入深,向(体)内按纳为主进行操作;泻法以由深入浅,向(体)外提引为主进行操作,点明了针刺补泻操作的内外趋势。笔者经常提及的单式补泻手法有6种,迎随补泻法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中未被录入,而呼吸补泻法很少使用,不予分析,现试将其余4种单式补泻手法分析如下。

提插补泻法:《医学入门》中提出:“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紧按火烧身,补也。”操作上强调用力的“紧慢(大小)”,即得气后,将针向内重插,向外轻提,以向内为主进行操作为补法;将针向内轻插,向外重提,以向外为主进行操作为泻法。

徐疾补泻法:《灵枢·小针解》中提出:“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操作上强调速度的“徐疾”,即得气后,缓慢进针而快速出针,重在徐入,以向内为主进行操作为补法;快速进针而缓慢出针,重在徐出,以向外为主进行操作,为泻法。

开阖补泻法:《素问·刺志论》中提出:“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操作上强调出针时是否按闭针孔。治疗实证,即运用泻法时,在出针时摇大针孔,以强化向外操作的趋势;而治疗虚证,即运用补法时,在出针时按住针孔,以强化向内操作的趋势。

捻转补泻法:《针灸大成》中提出:“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即左捻针,拇指向前,次指向后为补;右捻针,拇指向后,次指向前为泻。操作上强调以用力轻重、角度大小、速度快慢、左捻或右捻为主的不同手法来区分补泻。但其捻转方向历来存在争议,所以捻转法一般与其他补泻手法结合起来应用,而不强调其本身的方向性。

在此基础上,后世形成了多种复式补泻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等。其操作都是以提插手法为核心,依照不同的徐疾速度,注重提插用力的轻重,再结合九六数等法组合而成。

2 现代针刺补泻操作分析

现代针刺补泻操作往往是多种单式补泻手法的结合,《刺法灸法学》六版教材中选用的甘肃郑魁山先生的家传针刺手法——热补凉泻法[1]是很好的例证。该法是将提插、捻转、开阖等手法结合起来的一种复式补泻手法,与古代的烧山火、透天凉等术式相比,更简便易行。

热补法具体操作可分解为6部分:

1)进针时押手紧按针穴。

2)得气后押手加重压力。

3)刺手向前连续捻按3~5次。

4)连续重插轻提3~5次。

5)刺手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

6)留针后缓慢出针,急扪针孔。其中“紧按、重压、捻按、重插、捻按、急扪”的操作都是以向内的趋势为主,以防止经气外泄并补益阳气。

凉泻法则相反,整个操作以向外的趋势为主,以疏泄热邪。李杜非[2]认为要使阳气充实于腠理,就必须从阳(外)引阴(内),将阳气引入地部,要使阴气隆,则须从阴引阳,将亢盛之气火由地部引导至天部而散泄之,亦强调热补凉泻法中趋势的重要性。

3 实验验证

郑魁山等[3]曾采用热补凉泻法对41例受试者(健康者21例,患者20例)进行临床试验观察。方法为针刺一侧合谷穴,观察双侧商阳穴及同侧少商穴的皮肤温度和血管容积波的变化。结果为热补组(以向内的趋势为主进行操作)使皮肤温度稍下降而后升高,升高最多可达5.3℃,血管容积波多数表现为上升;而凉泻组(以向外的趋势为主进行操作)使皮肤温度迅速下降然后逐步回升,下降最多可达5.5℃,血管容积波多数表现为下降。郑魁山等[4]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实验证明,热补法可升高家兔失血性休克的血压而且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这与对受试者的临床试验观察相一致。

在实验课中,陈爽白老师以热补凉泻法为蓝本,指导学生在健康人(学生)曲池穴进行针刺补泻操作,同时测量针刺点及距针刺点1 cm处的4点(共5点)在针刺操作前后的温度。结果为行补法,即向内为主进行操作后,平均皮温上升1~2℃;而行泻法,即向外为主进行操作后,平均皮温下降1~2℃。

4 中药补泻趋势

针灸与中药对生命体的刺激方式不同,但就作用于机体的趋势而言,中药也是向内的趋势与补有关,而向外的趋势与泻有关。发汗解表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涌吐药等,作用趋势均向外,祛除病邪,属泻法。如麻黄发汗解表,大黄泻下攻积,茯苓利水渗湿,常山涌吐痰涎。而补益药等作用趋势向内,辅助正气,属补法。

5 小结

通过对各种针刺补泻手法的分析和临床试验验证,辅以中药补泻作用趋势的佐证,可以认为,虽然针刺补泻手法和影响补泻的因素众多,但在得气的基础上,补法:向(体)内;泻法:向(体)外为主进行操作可能是针刺补泻操作的关键。

[1]杨兆民.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1-33.

[2]李杜非.针灸“热补凉泻法”治疗痹证[J].四川中医,2008,26(8):120-122.

[3]郑魁山.针灸补泻手法[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6-108.

[4]郑魁山,郑俊江,郑俊朋,等.对热补(烧山火)凉泻(透天凉)针法实验研究总结[J].甘肃中医,1996,9(8):4-7.

Brief talk on the key pointof reinforcing-reducingmanipulationsof acupuncture

CUIMing-hui1,SUNYan-Li1,JIANGShan2,etal
Schoolof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2.The FirstPeople’sHospitalofChangshu, Changshu 215500, China)

In this paper,a variety of acupuncture 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swere analyzed.On this base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verification,we considered that the key pointof reinforcing-reducing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mightbe the trend of itseffect on the body.In otherwords,the key ofmanipulations in puncture for reinforcing or reducingmay be itsaction trend on the body.Thatwas the trend inside thebodymainlywas reinforcing one,while themanipulationswhosemain trend were outside the bodywere reducing one.

acupuncture;reinforcing-reducing;manipulation;key

R245

A

1672-1519(2010)02-012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2716)。

崔明慧(1983-),女,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工作。

陈爽白。

2010-01-02)

猜你喜欢
刺法补法泻法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浅谈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