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药膳食材按体质分类研究的可行性

2010-03-20 14:03王雪翎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营养学食疗膳食

王 达,王雪翎,陈宝贵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论药膳食材按体质分类研究的可行性

王 达1,王雪翎1,陈宝贵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700)

将中医体质学思想引入中医药膳研究,从指导思想、目的、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论述了药膳食材按照体质分类研究的可行性,为中医药膳研究提供新思路,供广大“治未病”医者临证参考。

药膳食材;体质分类;四气五味;归经;可行性

中医食疗养生源远流长,但当下胡乱进补之风盛行,不识体质,不晓辨证,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对于特定体质有针对性意义的食疗方案。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易罹性,而体质成为了一些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体质的差异现象是先天因素与多种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体质类型是对个体在未病状态下所表现的气血阴阳偏颇状态的描述。通过辨体质来分析某类人群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与否,对某类疾病的易患性,阐释发病原理,解释病理变化,指导辨证、治疗及养生确实是一条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对人体“已病”或“未病”既可以进行宏观把握又可以进行针对性调理的重要思路。

《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又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可见先贤自古注重体质,根据体质不同作为治疗依据。张仲景在《伤寒论》立法中,同为伤寒而用方不同,决定因素是体质之虚实:表虚用桂枝,表实投麻黄。对喘家、衄家、亡血家、汗家、淋家、虚弱家等很大部分是指素体之差异,疾病之传变不同,而用药就显然不同,这也是以辨体质作为治病依据的。

由此可见,体质是健康状态的背景和重要物质基础[1],是对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为了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在强身防病、促进疾病康复时,必须考虑这种体质因素。未病之前,辨体质孰亏孰亢,通过运用中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方法,采用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养生调摄之术;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心理、音乐、内服与外用药物治疗等多种调治方法,使其所“偏”归于“平”、归于“和”。正所谓《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的“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对于心理情感、生活交往异常者,《灵枢·师传》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对于各异的躯体症状可以“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灵枢·邪客》)。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分别立有“食治”专篇与“养老食方”专篇,他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因此食疗在治病防病的过程中既俱有独到有效之处又俱有简、便、廉、验之功。

将药膳食材进行中医体质学分类就是针对不同体质的未病、已病及愈后调养,从选材、剂型、烹饪、服用及注意事项中寻找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以便于养生医疗之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营养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营养基因组学”时代[2]。体质的现代研究表明,相同的体质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或)基因表达。因此,如果在现代营养学中引入中医体质概念,只需了解9种体质的基因构成和代谢类型的不同,就可以给所有人制定出个体化的营养方案,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个体化营养的目的。王琦教授认为应将食物进行中医体质学分类并进行现代研究,对于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和经中医临床实践证明长期食用确能治病的食物,应对它们进行中医体质学分类,确定其适合哪种体质使用;加强药理与营养组分的研究,获取各种食物中7种营养素的含量以及其他非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研究中医理论中食物“四气五味”的物质基础,获得实验数据,以取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同[3]。

通过区别不同个体的体质状况来确定相应的饮食养生方法,并依据饮食养生的方法制定相应的营养食谱,是中医饮食营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国际营养学界对膳食指南的认识也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从过去以营养素为基础,转向以食物为基础。在2001年召开的世界维也纳营养学学术大会上明确提出:“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开展以促进生长发育、纠正营养失调、增强抵抗力为目的的合理营养和膳食结构研究,将成为21世纪营养学的研究热点[5]。因此,在现代营养学中引入中医体质学概念,有助于借鉴中医饮食营养学在食物的认识、人体的饮食养生和疾病的饮食治疗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并以体质为纽带构建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成为可能。

对于药膳食材的体质分类就是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中将中国人分为9种体质,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在常见食材和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的食材中,通过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选取适合各种体质类型的食材进行归类,从而为寻找适合某种特定体质的食材中具有的相同药性以及各种营养素及微量元素打下基础,为日后以体质预防为目的药膳配方研究、营养配餐和保健产品开发寻找理论依据。

此举的重要意义在于:1)未病先防:各种体质都有各自的发病倾向,如果在未病时,用药食改善其偏颇体质,就可以成功地阻遏其相关疾病的发生。2)治病求本:张景岳指出:“当识因人因证之辨,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见,成败所由,故当人为先,因证次之”。由此可见,治病求本,本为治其人,病证为其标。临床用药时,既要考虑选用消除疾病临床症状的药物(即对症治疗),又要考虑根据疾病发生的内在偏颇体质选用改善体质的药(食)物治疗(即对质治疗)。否则,即使疾病的临床症状已消除,疾病“痊愈”,但其偏颇体质依然存在,仍会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治病未治其“本”。所以治疗疾病时应当选择恰当的药食“质病同治”,尽量将疾病萌芽扼杀在摇篮中。当然这一理论适用于一些慢性疾患,对一些急性疾患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

由于目前对于此类研究的论著不多,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进行文献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因此有必要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供今后相关领域发展打下基础,作好“巨人肩膀的工作”。

[1]孙理军,张登本.论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预防[J].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06-2007.

[2]何桂珍,崔晓雨.营养基因组学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6):853-857.

[3]田栓磊,王 琦.中医体质学在现代营养学中的应用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497-498.

[4]路新国.论中国传统营养学——兼与西方近代营养学比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18(4):1-5.

[5]赵 霖,鲍善芬.保健品食品化的科学理念[J].中国食品学报,2007,7(2):5-10.

Feasibility of classifying themedicaldiet ingredientsaccording to constitution

WANGDa1,WANGXue-ling1,CHENBao-gui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193, China; 2.The Hospitalof TCM,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300170, China)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CM-Constitution into the study of Medical Diet,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of classifying thatdiet ingredientsby constitution from the guiding ideology,purpose,method and significance,so as to provide a new idea in themedicaldietstudy and a reference for physicianswho treatdiseasesbefore onset.

diet ingredients;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fournaturesand five flavors;meridian tropism;feasibility

R281.5

A

1672-1519(2010)02-0137-02

王 达(1984-),男,2008级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体质与食疗养生的研究。

陈宝贵。

2009-11-17)

猜你喜欢
营养学食疗膳食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秋天膳食九字诀
食疗助你远离感冒
精准营养学时代营养学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食疗养生祛湿气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