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族”心理探析及“出宅之道”

2010-04-05 09:17顾正虎
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御宅族宿舍心理

◎李 智 顾正虎

2008年3月13日《南方都市报》题名为《广州出现“御宅族”青少年呆在家里足不出户》的一篇报道,“御宅族”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官方大众媒体,从此“御宅族”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御宅族”(Otaku)源于日本,始于20世纪80年代,专指那些热衷于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极偏执的动漫精英,可以对其他事完全没有兴趣,拒绝与现实世界接轨的年轻人,现在“御宅族”广义多指足不出户,生活在自我设计的网络虚拟空间并乐此不彼的一族。①目前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主要是“80后”一代,“御宅族”在高校校园中越来越多,高校“御宅族”绝大多数是指沉溺于网络和主观虚拟世界而影响学业的青年群体,暴露出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一、高校“御宅族”现状及心理问题

高校不同于家庭,它具有一种集体化的生活环境、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在校大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就业压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具有相对自由的空间,缺少来自家长、老师的约束,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高校“御宅族”得以出现,尽管人数不多,但也是客观存在着,高校“御宅族”典型的特点是:没课就宅在宿舍或网吧里,缺少社会交往,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他们除了睡觉就是利用电脑或手机上网,网络聊天、网络游戏、逛论坛灌水、写博客、整理个人空间、看电视剧、看动漫、看电子书……周末或是假期的时候,他们可以一天甚至几天足不出户,“御宅族”的饮食睡眠极不规律,经常吃零食、泡面,叫外卖,或让舍友带饭,他们玩累了就睡会,醒了继续玩,经常昼夜颠倒。那些宅在网吧的,饿了就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高校“御宅族”经常自己想听的课就听,不想听的就不去,他们经常逃课,只有在点名、交作业或最后一次课才去,一般不喜欢本专业。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很简单,平时只与本宿舍的同学讲话,与其他人交流都通过空间留言或是QQ聊天等方式。在高校里还有其他三个特殊的群体容易出现“御宅族”,他们是大四学生和研究生,大四学生下半学期没课,研究生经常没课,如果自我要求低一些,很容易成为“御宅族”。还有就是一些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需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②

近年来高校心理老师和学生管理老师在工作中发现,高校“御宅族”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失眠、情绪低落、心情烦躁、自闭等现象。“御宅族”心理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①痴迷某一事物:高校“御宅族”大多数是因为痴迷于某事物而待在宿舍或网吧,他们会痴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看电视剧、看动漫、看电子书……他们一旦入迷就不能自拔;②依赖性:由于长期待在宿舍或网吧里,高校“御宅族”对电脑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段时间不用电脑就会很难受,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网络,但上网又无事可做,平时就是挂在网上打发时间;③生物钟紊乱:高校“御宅族”生物钟严重紊乱,他们没有确定的时间观念,困了就睡觉,睡醒了就开始自己沉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没有白天黑夜之分;④自闭:高校“御宅族”极少出门,现实中不愿与人交流,与人交流不如利用QQ聊天等网络工具进行交流,他们会下意识地逃避与人交往,在现实中与人面对面交往时会感到恐惧、自卑、封闭心理,宁愿缩在自己的“壳”里;⑤逃避心理:“御宅”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现实的行为,大学生在学业、生活、人际交往和爱情方面容易遭遇挫折,这时候很多大学生把在现实世界不能实现的情感转移到网络世界,以获得自我心理平衡,久而久之就成为“御宅族”,他们选择逃避现实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关注点。高校“御宅族”还具有厌倦正常大学生活、掩饰自己真实性格等心理状况,正如有些大学生所讲:“只有与网络为伴宅在宿舍里,我们才感觉到自信”,高校“御宅族”一旦进入属于他们自己的虚拟世界便神采奕奕,而面对现实的大学生活就心烦意乱。

二、高校“御宅族”产生的原因

高校“御宅族”多为“80后”一代,并向“90后”过渡,他们当中多为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的环境造成了内向的性格,不善人际交往,面对现实中的压力和失败会选择逃避,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感和成就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之所以选择“宅生活”实际上是心理防御机制和调整机制在起作用,这种行为多数是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受挫或人际关系失调而引起,此时他们会借助某种机制来解除自己的不适合焦虑。③

第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沉迷在网络中,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网络中通过论坛、QQ等聊天工具与人进行无障碍交流,以个人空间、博客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他们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交易,无需走出宿舍就可以得到日常的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兴奋和成就感。可以说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御宅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对现实的逃避心理。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企业改革,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当现实与理想产生巨大落差时,他们就会选择一个“避难所”来逃避现实中的挫折和打击,从此过上足不出“舍”的“宅”生活。

第三,弥补人际交往的不足。“80后”的大学生成长环境造成自身性格内向,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由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单纯性的矛盾冲突,使得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屡屡遭受挫折,他们便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过电子邮件、聊天、个人空间和网络游戏等方式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可以向对方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避开现实中面对面交往的压力,以此来满足自己社会交往的需要。

第四,满足情感的宣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观察社会问题的角度也多样化,而网络具有隐蔽性、互动性和便捷性等特点,于是便成为他们倾诉和宣泄自己被压抑情绪的最佳场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无所不谈,可以随意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御宅”生活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实现情感精神上的放松。

三、探索高校“御宅族”的“出宅之道”

社会上对“御宅”现象并无过多的褒贬,而作为青少年成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御宅族”显现出太多的消极因素,长此以往会导致失眠、精神恍惚、生活规律颠倒,他们的社会功能会遭到严重破坏,出现抑郁等心理疾病,可能会引起自杀等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他们尽早走出对虚拟世界的长期沉迷,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针对高校“御宅族”的特点积极采取对策,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管理工作。

引导“御宅族”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御宅族”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逃避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和压力,他们要“出宅”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以乐观的心态去解决,而不能选择逃避的方式。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转移“御宅族”的关注焦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既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积极倡导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创办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御宅族”有的是逃避现实,有的是消磨时间,打游戏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同样因为校园里没有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所以才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因此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而不是一味地窝在宿舍上网消磨时间,打游戏。

深入“御宅族”的心灵空间,加强心理疏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主动深入到“御宅族”的心灵空间,缓解他们排斥外界的情绪,同时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以一个专业心理健康辅导者的身份为高校“御宅族”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影响”、“引导”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和系统的心理咨询知识,以网络为载体积极引导“御宅族”正确使用网络,让他们能够在虚拟世界里找到对现实生活有着积极指导意义的事物。高校“御宅族”往往只通过网络这种单一的方式与人沟通,高校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QQ群、登陆他们的博客留言、创建论坛、甚至在网络游戏中建立心理辅导者自己的角色等形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心理辅导走进他们“宅”生活,真正了解他们的症结所在,从而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网络和危机干预机制,最终实现对“御宅族”的心理疏导。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效结合。高校要加强对“御宅族”的教育引导,在学生中开展相关的讨论、座谈和交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对待“御宅”现象,自己培养判断是非和分析网络信息价值的能力,科学使用网络资源,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客观评价“御宅”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的考核,加强对宿舍的巡视,要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网络,并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说学校加强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是有效预防高校“御宅族”的最好措施。

高校“御宅族”的出现是时代和现代化科技的产物,对于成长时期的大学生来讲,“御宅”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深入到“御宅族”的心灵深处,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在现实中重新找到自我,从心理上走出阴霾,从而走出“宅”回归正常的生活。

注:

①马川.“我很宅! ”——浅析都市“宅男宅女”的心理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08(2):83—85.

②刘元元等.浅析大学生“宅一族”的几个相关问题[J].网络财富,2008(11):231—232.

③赵思.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J].文化研究,2009(4):235、237.

猜你喜欢
御宅族宿舍心理
日本动漫宅人达685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热得快炸了
千禧一代 无所谓现实与虚幻
心理感受
学校到底是谁的
青少年“御宅族”的社会工作介入
作品四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