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2010-04-07 13:53徐林实
关键词:东北亚地区东北亚东北地区

徐林实,甄 伟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需要借助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力量。东北地区是与东北亚地区邻国最多、联系最广的重要区域,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东北三省沿海、沿边和位于东北亚的“中枢”地位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利于兼容并蓄东北亚各国优势,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另外,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机会,形成互动,可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互动的理论分析

合作是一种联合行动的方式,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互动是相对于“单动”而言,是一种建立在相对论基础上,深刻体会到群体动力的作用,旨在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获得积极改变的一种互生模式。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发展应该选择与之地理相毗邻、合作基础较好的某个区域进行。对于我国来说,东北地区刚好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国在参与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应该使东北地区成为合作主体率先发展;同时,东北亚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中国东北地区为其提供机会,并以此形成互动,带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振兴,最终实现合作互动双赢。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理论分析。

(一)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将为东北振兴提供发展机遇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最先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之所以会出现经济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坚实厚重框架下的体制陈旧,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使新兴工业化道路积重难拔,而积极推进和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互动是解决此难题的良好途径。第一,有利于东北地区推动体制改革。面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东北地区需要培育出有利于吸收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条件,增加在区域合作中的竞争力和实际效益。因此,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将会加快东北地区的体制改革速度。第二,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有企业的改造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人才,在保证传统的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互动,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与管理先进各具特长的东北亚国家诸如日本、韩国、俄罗斯,这些国家的货物、资本、人员和技术的自由流动会对东北地区振兴产生积极的互动影响,也会对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

(二)“振兴东北”将有利于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连接点,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鼓励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取消行业垄断,扩大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这些都为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企业的海外开拓并进驻我国东北地区提供了市场。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国际制造业的战略转移,这既为东北亚等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又会带动东北亚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第三,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并购重组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这为日、韩、俄等东北亚地区国家提供了对外投资的机会。振兴东北不仅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有重大意义。

二、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明显的优势

(一)有利的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亚的地理中枢,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俄罗斯、蒙古以及朝鲜陆路相连。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辽宁省濒临黄海、渤海,有大连、丹东、营口等港口群,这是与日本、韩国、朝鲜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吉林省东部紧邻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素有三角洲之称。从区位优势来看,出图们江入日本海可直达日本西海岸,因而在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的经济交往中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的纽带,边贸口岸为辽宁和吉林两省的对俄贸易提供了联络的基地。这种明显的地缘优势可以在国际贸易中降低出口商品成本,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1]。

(二)优良的工业基础

东北地区是我国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原苏联援助因素影响,许多重点工程都建在了东北地区,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兵器工业、化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另外,东北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已经形成以钢铁、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制造、石油化工、化纤、煤炭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资源开采业体系以及新兴的医药、计算机、光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了大庆油田、鞍山钢铁、中国一汽、哈飞集团、大连造船厂、哈药集团等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2]。这成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互动的重要基础条件。

(三)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雄厚

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实力比较雄厚,高等学府、科技院所云集,具有较高的科研开发能力。此外,经过多年的资本聚集和发展建设,东北地区已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大军。这为该地区的振兴及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提供了人才与智力保障。

(四)产业技术结构互补

随着产业技术结构调整进程的不断开展,日本和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将继续向外转移。与其他几个国家相比,我国东北地区产业基础相对雄厚,各类要素相对充裕,易于与日、韩转移出来的产业实现对接。另外,东北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对发达,而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需求量很大,因此,东北地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对接具有良好的前景[3]。另外,我国东北地区轻纺工业发展水平虽然不及东南沿海地区,但经过建国以来的积累,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远高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以及朝鲜和蒙古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国内市场已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背景下,东北地区的轻纺工业可以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培育为目标,以产业转移的方式与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轻纺工业进行对接,进行非同质合作,提升改造现有落后产业。

东北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及其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要在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之中进行。

三、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

首先,从东北亚地区看,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东北亚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和大国战略交互作用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大国利益冲突较为尖锐的地区。从政治角度看,东北亚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矛盾较为集中、国家政治关系十分复杂的地区之一。国家政体和意识形态复杂多样,历史遗留问题纷繁复杂,地区政治安全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加以解决。在这种较为复杂的地区环境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关国家必须要摒弃前嫌并建立起互信机制。其次,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私有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实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技术改造资金不足,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这些对该地区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步伐。

四、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东北亚地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区内俄罗斯拥有雄厚的资源储备和重工业基础;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且拥有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韩国曾经是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拥有很多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合作;中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因此,该地区一直被看做是区域经济合作潜力巨大的场所,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东北地区虽然是制造业比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但是,在科技资源和装备基础上具有优势,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也为东北地区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强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获取稀缺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产要素资源的互补,对参与国未来经济发展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互动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东北亚各国和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梯次明显,资源条件也各具特点,互补性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日本、韩国的优势是资本和技术;中国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广阔的消费市场潜力;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这样的经济互补性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互补优势,实现战略性分工,而且能够逐步解决整个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日韩两国对外投资积极,将是我国东北地区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地

日本和韩国资金充足,是世界上重要的资本输出国,尤其是日本的资金优势突出,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资金供应者和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日本对亚洲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随着日本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其巨额资金储备将促使其经济政策继续向海外扩张。韩国海外投资规模虽远不及日本,但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可以担当资金供应者的角色。我国经济总量虽然超于日本和远超于韩国,但是,经济社会地区发展水平与日、韩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我国东北地区在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政策和务实的态度,定会成为日、韩两国资金在亚洲地区的重要输出地。

(三)科技领域的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

在世界范围来看,东北亚地区总体科技水平比较发达。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科技水平实力较强,我国与上述三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看,日本和韩国的应用技术相对发达,属于世界一流水平,俄罗斯在基础科学、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前,日本和韩国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待输出。在日本的技术贸易中,以对亚洲的技术出口为多,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占日本对亚洲技术出口的1/3,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对华技术出口的份额,日本已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重要对象国。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层次与日本和韩国存在较大落差。承接其相对成熟的传统工业技术转移,进行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对于提升我国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层次十分重要。

(四)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宽广

东北地区要实现经济振兴,必须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地扩大对外开放,尤其是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是东北亚区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潜力最大、后劲最强的地区,该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 1/6,天然气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 1/5[4]。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可以有效参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使之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最重要的国际资金吸引地和最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2.农业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中重点支持的领域。所以,东北地区不仅要积极走出去,参与同周边国家的农业种植合作,更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农业发展的需求,结合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加工产业体系和绿色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东北地区以平原居多,而且这些平原多是平坦肥沃的黑土地,很适于粮食基地建设。另外,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森林广袤,是我国的主要林业基地,天然屏障也利于作物生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东北地区可以依赖于农业优势,按国际标准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出口加工业,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转移。

3.商品贸易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开发。近些年,我国与日本、韩国的商品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与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却不尽如人意。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轻工业欠发达的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轻工制品和生活日用品,而我国的东北地区虽然轻工产品生产也不十分发达,但是通过国内的南北互动,吸引南方企业到东北地区投资建厂,充分发展本地区的轻工制造业,向俄罗斯东部地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系列产品,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口。

4.旅游产业发展地位愈显重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倡和引导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所以,旅游业也会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热点产业之一。我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此早已有了高度的重视,已经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东北地区边境口岸通道等便利的交通条件,重点发展东北亚国家的旅游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战略任务的实施,开放、合作、互动和共赢之路终将是该地区各国的必然选择与大势所趋,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必将加速发展,区域内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刁秀华.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中国东北振兴的互动发展[J].西伯利亚研究,2007,(1):80-83.

[2]吕 超.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J].前沿,2007,(7):43-46.

[3]孙 丽.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2005,(1):32-37.

[4]唐日梅,王 薇.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10):76-79.

猜你喜欢
东北亚地区东北亚东北地区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研究*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地方议会交流之旅——关于参加第七届东北亚地区地方议会议长论坛并访问韩国忠清南道的报告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