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2010-04-07 13:53张志峰
关键词: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张志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特殊的国际环境,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国家和地区非常有限。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是很少的,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少。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院校仅限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外贸院校,这些学校每年招生数量不多,在课程体系中,外语占的比重也很少,很多学校只把外贸英语函电作为主干课程。进入 8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联系由原来单一的商品贸易发展到今天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资本贸易,涉及到金融、保险、旅游、电信、制造、影视、农副产品等各领域。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 2 800亿美元,而 2000年达到 4 700亿美元。预计 2001年可达到 5 000~5 300亿美元。我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伙伴遍及五大洲。国际商务活动之所以井然有序地运行,完全依赖于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而这些规则 90%以上是用英语表述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很多财经院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目前各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商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规格。由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都和专业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对该学科的建设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当前的教学实践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商务英语的界定一直都是外语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狭义地认为“它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把商务英语表述为商务环境中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从这种意义而言,商务英语被看做英语的一种应用变体,也就是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分支。另一种观点则宽泛地认为“凡是对贸易活动中使用的英语都可以涵盖在商务英语中”。英语被看做是商务活动的媒介,是英语的社会功能的体现。据此,商务英语到底应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还是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学校培养的是懂商务的英语人才还是懂英语的商务人才?我们需要有商科背景的英语教师还是具有英语功底的商科教师?这些问题是商务英语学科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应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该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社会功能变体;它也作为了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直接为经济建设输送人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课题莫过于培养目标的确定,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开设商务英语的高校有 400所,这些高校包括外语类、经贸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医学类等不同类别的学校。这些院校在培养目标的设计、课程体系、质量和规格要求方面均有所不同。但大家都在积极地探索,不断地改革,在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上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部分外语院校开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尝试。上海外国语大学从 1983年起陆续开设了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广告学。大致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语言学、国际新闻、外事翻译、国际文化交流、英法双语等专业方向。西安外国语学院从 1992年起在英语专业设立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专业方向班。90年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最高的时期,也是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阶段,各种意见在学术刊物上纷纷发表。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官员也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明确看法。

对英语国家来说,他们开设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不存在专业和商务复合的问题。他们的课程体系中不必为打好英语基础而开设专门的英语语言技能课。他们从一开始就全部用英语开设与商务有关的各种知识课程,这是国际商务英语在中国和在英语国家很大的不同之处。对国际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对这个学科的建设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当前的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都和专业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务英语应分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时间段的划分各校因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本科院校一般把前两年定为基础阶段,后两年定为提高阶段或者叫做专业英语阶段。专科学校一般把基础阶段定为前一年半。基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接受系统的语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为进入提高阶段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在提高阶段学习商务专业英语时,语言障碍就少得多,师生双方都无须花费大量时间处理诸如词汇的语音、句法功能、复杂句的分析等语言问题上,师生都可把精力放在对商务知识的理解和学科应用上。

对英语国家来说,他们开设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不存在专业和商务复合的问题。他们的课程体系中不必为打好英语基础而开设专门的英语语言技能课。他们从一开始就全部用英语开设与商务有关的各种知识课程,这是国际商务英语在中国和在英语国家的不同之处。对国际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和探讨,不仅对这个学科的建设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对当前的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都和专业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综上所述,对国际商务英语进行学科定位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正如王宗炎先生所说:“语言如此复杂,谁也不能完全了解它,说明它,但是,大家都有机会去观察,分析和探讨语言”。

财经院校的英语专业因受其专业学科特色的限制,受重视程度远不如财会、金融以及经济等学科。因此,英语专业不论是在师资配备,还是硬件设施上,与其他学科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商务英语只是英语专业设置的一个方向。因此,前两年的课程设置同纯英语方向的一样,只是在高年级的时候适当增加几门与商务有关的课程。在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中,要以创新能力为动力,发展学生的多角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追求发展的能力。复合型教学应大力研究和实践创新教学,包括大力提倡讨论式、启发式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较早参与专题研究,以多种方式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比如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问题、教材的编写问题、教学手段的改进问题、教学考核与评估问题等等。这说明商务英语教学作为一种事业,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商务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商务休闲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