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表数副词考察

2010-09-29 09:26王金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毛传小雅朱熹

王金芳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6)

《诗经》表数副词考察

王金芳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6)

一般认为,汉语表数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历时地看,汉语文学源头表数副词的使用情况及其语义是怎样的?论文以《诗经》为例,对《诗经》的表数副词进行考察。调查数据表明,《诗经》里的表数副词分为表数之频和表数之再两类。考察《诗经》的表数副词,对于从纵向理解汉语表数副词语义形成、连续性及解读《诗经》文本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诗经;表数;副词;认知

汉语工具书认为,汉语表数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但是,汉语文学源头元典表数副词的使用情况及其语义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以《诗经》为例,对《诗经》的表数副词展开考察。调查数据表明,《诗经》中使用的表数副词有“屡”、“娄”、“多”、“鬷”、“仍”、“又”、“有”、“载”、“复”、“荐”、“薦”、“且”、“每”等。这些表数副词,或表数之频,或表数之再。现在分别略述如下:

一、表数之频

《诗经》中表数之频的副词有“屡”、“娄”、“多”、“鬷”、“仍”5个。这一类的表数副词相当于“多次”、“屡次”、“屡屡”、“频频”、“连连”、“经常”等。

(一)屡

《广韵》:“屡,数也。”共有5例。如:

(1)屡顾尔仆,不输尔载。(《小雅·正月》)

(2)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小雅·巧言》)

(3)舍其坐迁,屡舞僊僊。(《小雅·宾之初筵》)

(4)乱我笾豆,屡舞僛僛。(《小雅·宾之初筵》)

(5)侧弁其俄,屡舞傞傞。(《小雅·宾之初筵》)

以上五例,例(1)中,《郑笺》:“屡,数也。”句意为:多次回头看你的仆夫,莫把装载颠覆。其中,“屡”表示“多次”。例(2)中,《郑笺》:“屡,数也。”句意为:君子屡屡空言盟誓,乱子越出越多。其中,“屡”表示“屡屡”。例(3)中,《郑笺》:“屡,数也。”朱熹《诗集传》:“屡,数也。僊僊,轩举之貌。”陆德明《经典释文》:“屡,本作娄。”句意为:坐呀站呀不合礼仪,频频舞蹈轻扬飘荡。其中,“屡”表示“频频”。例(4)中,朱熹《诗集传》:“僛僛,倾侧之状。”句意为:把我的餐具都打乱,频频舞蹈歪歪斜斜。其中,“屡”表示“频频”。例(5)中,《郑笺》:“侧,倾也。俄,倾貌。”姚际恒《诗经通论》:“傞傞,盘旋不休貌。”句意为:歪着皮弁斜样子,频频舞蹈盘旋不休。其中,“屡”表示“频频”。

(二)娄

通“屡”。共有2例。如:

(1)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小雅·角弓》)

(2)绥万邦,娄丰年。(《周颂·桓》)

以上两例,例(1)中,诗云:“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姚际恒《诗经通论》:“雨雪阴凝,喻兄弟疑怨。王若加以恩泽,则疑怨可释,如雨雪见日而消也。今乃莫肯以恩泽下遗,其居处犹数数骄慢。”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王肃说:“娄,数也。”《荀子·非相》引作“屡”陈奂《传疏》:“言小人之行,不肯卑下加礼于人,唯数数骄慢好自用也。”句意为:不肯把恩泽来下降,经常骄傲自大疏远他人。其中,“娄”表示“经常”。例(2)中,《郑笺》:“绥,安也。”《正义》:“数有丰年,无饥馑之忧。”句意为:平定了天下,连连有丰年。其中,“娄”表示“连连”。

(三)多

表数副词“多”在《诗经》中用例较少,共2例。如:

(1)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大雅·板》)

(2)多我觏痻,孔棘我圉。(《大雅·桑柔》)

以上两例,例(1)中,《毛传》:“熇熇然炽盛也。”严粲《诗缉》:“李氏曰:‘火热貌。’……积恶愈多,将熇熇然如火之炽盛,不可救止而药治之也。”句意为:屡做坏事如火烧,真正是不可救药。其中,“多”表示“屡次”。例(2)中,朱熹《诗集传》:“觏,见。痻,病。”《诗经探源》[1](P580):“痻,痛苦,困难。”句意为:我多次遇到困难,多紧张呀我们在边防。其中,“多”表示“多次”。

(四)鬷

“鬷”表数在《诗经》中只有1例。如: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陈风·东门之枌》)

上例中,谢枋得《诗传注疏》:“期以良日同往聚会之地也。”《毛传》:“鬷,数也;迈,行也。”陈奂《传疏》:“数有急聚之义,数行者,言急数行会也。”胡承珙《后笺》:“谓男女促数会聚而行。”句意为:好晨光呀快前往,男女屡屡相随一道行。其中,“鬷”表示“屡屡”。

(五)仍《汉书·武帝纪》“今大将军仍复克获”颜注:“仍,频也。”《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韦注:“仍,数也。”“仍”表数只有1例。如: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大雅·常武》)

上例中,于省吾《诗经新证》卷三:“《广雅·释诂》:‘仍,重也。’《汉书·武帝纪·集注》:‘仍,频也。’仍执丑虏,谓频执丑虏”。句意为:大军迫近淮水旁,多次擒获敌人。其中,“仍”表示“多次”。

二、表数之再

《诗经》中表数之再的副词有“又”、“有”、“载”、“复”、“荐”、“薦”、“且”、“每”8个。这一类的表数副词相当于“再”、“又”、“每次”。它们“表示某一事理的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2](P328)

(一)又

“又”作表数副词在《诗经》中有12例。如:

(1)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郑风·缁衣》)

(2)叔善射忌,又良御忌。(《郑风·大叔于田》)

(3)既曰告止,曷又鞠止?(《齐风·南山》)

(4)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豳风·破斧》)

(5)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小雅·正月》)

(6)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周颂·小毖》)

以上各例,例(1)中,《毛传》:“缁,黑色。”陈奂《传疏》:“朝服以缁布为衣,故谓缁衣。”句意为:穿着黑朝服多合适,穿破了,我再为你改制。例(2)中,《毛传》:“忌,辞也。”句意为阿叔善于射箭,又会驾驶车马。例(3)中,《毛传》:“鞠,穷也。”朱熹《诗集传》:“又曷为使之得穷其欲而至此哉。”句意为:既然成为你的妻子了,为什么让她放荡呀?例(4)句意为:弄破了我的斧头,又弄缺了我的斨。例(5)中,陈奂《传疏》:“终,犹既也。……永,长。怀,伤也。”句意为:既已长久忧伤,又被阴雨阻挡。例(6)中,陈奂《传疏》:“《传》训予为我。我,成王自我。”《郑笺》:“集,会也。”《正义》:“会,谓逢遇之也。”朱熹《诗集传》:“蓼,辛苦之物也。”句意为:我不堪国家多患难,又把那辛苦来兜揽。在这六例中,“又”表示“再”和“又”。

(二)有

“有”,读为“又”。《礼记·乡射礼》郑注:“古文有作又。”“有”作表数副词在《诗经》中有3例。如:

(1)终风且曀,不日有曀。(《邶风·终风》)

(2)大夫君子,无我有尤。(《鄘风·载驰》)

(3)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大雅·文王》)

以上各例,例(1)中,《郑笺》:“有,又也。”朱熹《诗集传》:“不日有曀,言既曀矣,又旋日而又曀也。”王先谦《集疏》:“《释名》:‘曀,翳也。《笺》训有为又。有、又古字通,义亦互通。”句意为:风儿起,日无光,太阳露面又阴沉。例(2)句意为:你们这些大人先生,不要再责备我。例(3)中,《毛传》:“虞,度也。”《郑笺》:“有,又也。又度殷所以顺天之道而施行之。”此训“有”为“又”,训“虞”为“度”正确,但训“殷自天”为“顺天之道”失之。朱熹《诗集传》:“有,又通。……又度殷之所以兴废者,而折之于天。”此训基本正确。句意为:要宣扬昭示懿德美誉,又要自度殷亡之理取决于天意。于省吾《诗义解结》训“殷”为“依”失之。在这三例中,“有”表示“再”和“又”。

(三)载

此“载”为“‘再’的假借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再次出现。”[3](P808)作为表数副词,“载”在《诗经》中有3例。如:

(1)狼跋其胡,载踬其尾。(《豳风·狼跋》)

(3)虽然采用项目教学法,不能因为过分注重形式而轻实质,教学的终极回归,依旧是学生究竟能不能从课堂上学到知识。这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应不断努力学习和尝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狼踬其尾,载跋其胡。(《豳风·狼跋》)

(3)厌厌夜饮,在宗载考。(《小雅·湛露》)

以上各例,例(1)中,《诗经选》:“‘载’,再。”[4](P167)《诗经诠译》:“载:通‘再’,又。”[5](P265)句意为:老狼前进踏着下颔,后退又踩着尾巴。例(2)句意为:老狼后退踩着尾巴,前进又踩着下巴。例(3)朱熹《诗集传》:“厌,安也,亦久也。”姚际恒《通论》:“宗,宗庙也。……载,再也。考,击也。击钟也。”句意为长长的晚宴会,在宗庙又击钟。在这三例中,“载”表示“又”。

(四)复

仅见1例。如: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大雅·公刘》)

本例中,朱熹《诗集传》:“巘,山顶也。”句意为:公刘登上山顶,又降至平原。其中,“复”表示“又”。

《尔雅·释言》:“荐,再也。”《小尔雅·广言》:“荐,重也。”又,《汉书·叙传下》“窘世荐亡”,颜注:“荐,再也。”《周易·坎》:“水荐至,习坎。”“荐”作表数副词在《诗经》只有1例。如: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大雅·云汉》)

本例中,《毛传》:“荐,重。臻,至。”句意为:老天降下灾难,饥谨又至。其中,“荐”表示“又”。

(六)薦

通“荐”。用例也少见,仅1例。如:

天方薦瘥,丧乱弘多。(《小雅·节南山》)

本例中,《毛传》:“薦,重也。”朱熹《诗集传》:“薦、荐通,重也。瘥,病。弘,大。”马瑞辰《通释》:“《尔雅》:‘荐,再也。’薦与荐通。”句意为:老天又降下灾难,死亡离乱很多。其中,“薦”表示“又”。

(七)且

“且”作表数副词的用例不多,仅1例。如: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郑风·溱洧》)

本例中,《诗经选》:“‘且往观乎’是女劝男再往之辞。‘且’训复。”[6](P97)华锋、边家珍、乘舟《诗经诠译》:“且,再。”[7](P155)句意为:男子说看过了,再去看一次吧。其中,“且”表示“再”。

(八)每

“每”相当于“每次”、“常常”。[8](P294)共有2例。如:

(1)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秦风·权舆》)

(2)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秦风·权舆》)

以上各例,例(1)中,朱熹《诗集传》:“夏,大也。渠渠,深广貌。”句意为:唉!我呀,早先住着高屋大房,如今每餐吃不剩。在例(2)中,朱熹《诗集传》:“簋,瓦器。……圆曰簋。”句意为:唉!我呀,早先每餐四大碗,如今每餐吃不饱。在这两例中,“每”表示“每次”。

以上,我们对《诗经》的表数副词进行了考察,勾勒出了其基本的情况,下面我们通过表格形式把他们出现的情况列举出来。如下表:《诗经》表数副词出现频率表

表数副词

表达意义:“多次”“屡次”“屡屡”“频频”“连连”“经常”“再”“又”“每次”,表格数据表明,《诗经》里出现的表数副词一共有“屡、娄、多、鬷、仍、又、有、载、复、荐、薦、且、每”13个。从出现次数看,表数之再的副词“又”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该类副词出现次数的50%;其次是“屡”,占该类副词出现次数的45%。表数副词“又”、“屡”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我们可以从前面的分析窥见它们发展的基本路径。

为了从历时角度探寻汉语文学源头表数副词的使用情况及其语义的发展路径,上面,我们以《诗经》为例,对其表数副词进行了详尽性调查。考察《诗经》的表数副词,对于从纵向理解汉语表数副词语义形成、连续性,对《诗经》语法研究,以及正确解读《诗经》文本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杨任之.诗经探源[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2]易孟醇.先秦语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古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华锋,边家珍,乘舟.诗经诠译[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6]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7]华锋,边家珍,乘舟:诗经诠译[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8]向熹.诗经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H042

A

1006-5342(2010)11-0090-02

2010-09-23

猜你喜欢
毛传小雅朱熹
《毛诗故训传》的修辞观研究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兴”的话语和《诗经》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朱子深衣”与朱熹
郑玄《毛诗笺》之“兴”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