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模式研究

2010-09-29 09:26曹淑萍李健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曹淑萍,李健民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模式研究

曹淑萍,李健民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指在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广泛商务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根本,构建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广泛的商务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课程建设和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更加明确。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建设中,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和制定课程。为构建合理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设置科学课程及构建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商务英语学科定位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归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其内容除语言学外,还涉及文化、经济、贸易、管理和法律等诸多学科。这种交叉性既说明它只是上述学科的部分内容的综合,而不是这些学科全部内容的总和。既表明商务英语在学科上的独立性,也表明它具有综合性。其支撑理论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商务英语专业在目前已是外语学科下面的一个专业,与现有的英语专业(如英语语言文学类,翻译)并列,成为英语学科的一个新的专业增长点。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提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英语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商务运作、商务交际和管理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型涉外企业、外贸公司、海关、服务外包公司等;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为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涉外文秘、报关员、单证员等需要从业者具备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职位。其他能胜任的岗位还包括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等单位的文员、行政助理等。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设置合理科学的商务英语课程,必须以课程理论为指导,并进行课程分析和课程规划。现代课程理论把课程视作一种目的,强调规划课程时应该遵循以下必要程序:1)目标分析:调查社会生活、学科知识和学习者以确定教育目标;2)开发研究:根据学校种类和不同学科的目标决定教学内容;3)推广研究: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具体化的课程;4)评价研究: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已检测课程的有效性并确定推广策略。这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课程理论,旨在预测与控制课程规划。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开放和发展的,具有适应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在教师、学生和社会需求之间不断协调。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即客观性,要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遵循课程理论和依据商务英语这一应用交叉学科的定位和内涵以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表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并不是简单地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知识,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体现英语课程和商务课程的交叉融合,相辅相成。

系统性原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有全局观念,有系统地统筹规划。根据本专业的学科发展、生源情况、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等状况确定专业课程建设方向。在课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体现出知识传授的层次递进特征。

实践性原则。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多种商务环境中得到锻炼,培养出良好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要有效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发展性原则。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必须是与时俱进,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要经常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以及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以此及时调整、整合、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宽基础、活模块”,以就业为导向的“层进式”模块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商务综合技能模块三大模块,模块之间层层递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其特色是顶岗实习前开设学生从业所需的对应课程,相对集中教学课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专项商务实际操作技能。具体课程结构如下:

五、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

1.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针对性和应用性强,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反映出行业最新动态和社会对该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课程。根据行业或领域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商务英语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核心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然后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设计基础课和特色课程。这在教学目标上确立了工学结合的培养理念。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不管是技术知识体系还是实践体系,都必须以应用为主旨,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课程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商务英语所开设的课程针对的不只是某一单一岗位,而是相关的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从商务英语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看,主要集中在商务助理、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等,因此在模块设计中应考虑这些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2.以能力为核心,体现职业本位

职业本位主张职业教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职业教育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教新思想。《专业目录》中提到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具有在国际商贸领域的英语环境下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在商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设置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如通识教育模块包括人文素质和英语技能模块,提高学生基本人文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信息处理;商务综合技能模块中的商务口译和商务写作突出语言输出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进行商务沟通、交流和谈判,并具有进出口业务的实际运作、制单、报关等能力;商务知识模块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等方面的一般商务理论知识,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商务综合技能模块可侧重培养商务口译员、外贸业务员、涉外事务办公室文秘等具体目标,开设相应的商务英语口译、外贸函电与单证,日常商务公函写作等课程,并根据学生就业定位意向,教学课程需要及市场需求将班级重新组合为商务口译班、函电与单证班、商务文秘班,分别培养其用英语进行商务口译、外贸业务操作、处理涉外办公室日常事务等实际操作技能,为以后对口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个模块组成的体系比较注重课程安排的层次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技能掌握的有效性。各模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互渗透、既有静态的相对独立性,又有动态的融合共生性,从语言应用能力——商务运作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到最终服务于涉外商务沟通这一职业能力的实现。

3.以实践为根本,突出学以致用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性原则要求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并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也必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一方面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内容组织服务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使学生有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适应性。

实践教学环节有课堂实践、校内实训、社会实践、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五个环节。课堂实践和校内实训实施模拟情景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实习是体验式学习,在体验中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交替进行,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实践内容既有语言基本技能实践,也有商务综合技能实践。后者将语言知识、技能与商务知识有机融合,体现综合素质,是实践教学的重点。教学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分析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和情境,以此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职业相关性。学生在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根据所学的语言和商务知识自主地通过收集信息、计划、执行、检查及修改评估的行动过程完成工作任务。

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将取得职业资格证纳入教学中,即开设相关课程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实现双证融通。如获得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一级)和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的相对应的课程有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单证;取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三级笔译、口译)对应的课程有英语翻译、英语精读;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口语证书(PETS三级)对应的课程开设视听力,口语和视听说。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根本,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原则,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高职英语专业人才。

G712

A

1006-5342(2010)11-0197-02

2010-05-01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9C1273);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重点项目(07SF00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